台湾农业生产时甲烷排放

台湾农业生产时甲烷排放

ID:8080976

大小:287.6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3-05

台湾农业生产时甲烷排放_第1页
台湾农业生产时甲烷排放_第2页
台湾农业生产时甲烷排放_第3页
台湾农业生产时甲烷排放_第4页
台湾农业生产时甲烷排放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农业生产时甲烷排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台灣農業生產時甲烷排放量測及減量對策(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學系楊盛行、劉清標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賴朝明農業委員會農糧處黃山內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陳顗竹、魏嘉碧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王銀波、楊秋忠、譚鎮中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安全學系劉瑞美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張讚昌)一、前言作用之結果,嚴重破壞平流層之臭氧濃度,改變了對流層太陽光和紅外線之穿透力當大量的溫室效應氣體逸入大氣時,將改(Ramanthan等,1985)。變地面與大氣間的輻射能平衡、全球溫暖化和氣候改變。其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最多,在工甲烷之溫室效應氣體

2、比重僅次於二氧化業化時代之前濃度為280ppm,而1992年則碳,約佔12-15%,估計在二十一世紀時將增高達365ppm,每年以0.4%之速率增加。甲加至15-25%(IPCC,1992)。而甲烷進入大氣烷在工業化時代之前濃度為0.80ppm,1992主要有二個途徑:(1)在厭氣條件下分解生質年增加至1.72ppm,每年以0.9%之速率增而產生甲烷,(2)化石燃料燃燒或天然氣直接加。甲烷在1979-1980年增加20ppbv,1983逸出(Cicerone和Oremland,1988)。甲烷之年增加13ppbv,1990年增加10ppbv,

3、1992主要來源有微生物在厭氧環境下分解有機質年則增加5ppbv(Dlugokencky等,1994),目而產生甲烷,甲烷菌將有機酸、二氧化碳、一前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雖然其較二氧化碳低甚氧化碳等轉變生成甲烷。甲烷生成作用佔全體多,但每一分子甲烷吸收紅外線之強度則為二甲烷來源之80%,其他如水稻田每年釋出氧化碳之30倍。氧化亞氮在工業化時代之前20-150Tg、溼地釋出100-200Tg、草食性動濃度為0.28ppm,而1992年也達0.31ppm,物腸內發酵釋出65-100Tg、白蟻和其他昆蟲每年以0.25%之速率增加,但每一分子氧化亞釋出1

4、0-50Tg、生質燃燒釋出20-80Tg、垃圾氮吸收紅外線之強度則為二氧化碳之200掩埋釋出20-70Tg、海洋和其他來源釋出倍,因而目前其量雖低,但倍受重視。CFC46-170Tg。至於非生物性甲烷主要來自礦在工業化時代之前並未存在,而1992年CFCl3坑,天然氣和化石燃料等釋出70-120Tg,佔濃度為0.00027ppm、CF2Cl2濃度為0.00050全部甲烷釋出量之20%(Watson等,1992)。ppm,其中CFCl3和CF2Cl2每年皆以4%之速依照IPCC方法估算,1990年全球人為甲烷排87率增加。由於CFCl3每一分子

5、吸收紅外線之強放量為3.50×10公噸,稻米耕作為6.50×107度為二氧化碳之11,000倍,而CF2Cl2每一分公噸(佔18.57%)、畜牧養殖為9.40×10公噸7子吸收紅外線之強度則為二氧化碳之14,000(佔26.86%)、掩埋場為2.70×10公噸(佔7.717倍,因而倍受國際環保團體之重視。由於部份%)、廢水處理為3.50×10公噸(佔10.00%)、7產品及產程之改變,CFCs每年之增加速率已油氣系統為5.10×10公噸(佔14.57%)、礦業7大幅減緩。而CFCx、氧化亞氮和甲烷之輻射為3.00×10公噸(佔8.57%)和其

6、他為7強度佔全球溫室效應氣體之43%(Hansen4.80×10公噸(佔13.72%)(IPCC,1992)。等,1989)。另外由於臭氧和甲烷之輻射交互-15-前行政院長蕭萬長先生在京都會議結束4.改良品種後一週之內,於86年12月15日召集各部會(1)培育低溫室氣體排放作物品種。(2)首長,針對全球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要求經濟培育低水分需求品種,耐旱性高。(3)培育部、環保署、農委會研擬因應對策,在87年耐高溫品種。(4)培育消化吸收力高之禽畜5月底前提報行政院,納入整體經建計畫執品種。(5)提高禽畜之揮發性脂肪酸利用行,並重新檢討產業結構

7、,並於87年5月25率。(6)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生產量。日-26日召開全國能源會議,提出無悔環保政策除了減少工業生產時之二氧化碳排放,簡約5.改進施肥技術能源、推動全民造林外,另外如何降低廢棄物(1)探討每一作物品種最適施肥量,避免處理、垃圾掩埋、畜牧養殖和農業生產時之溫過量使用肥料。(2)探討最佳使用肥料種類,室氣體排放並有效回收利用為當務之急。行政如緩效性肥料。(3)探討最佳施用方法,如深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永續發展委員會也提出了層施用。(4)施用合適生物肥料,提高溶磷和全球變遷對我國環境衝擊研究規劃,希望從溫固氮能力。(5)調節無機和有機肥施

8、用比例。室氣體與減量研究及大氣化學場研究等方面瞭解我國在工業、農業、交通、環保等方面之6.栽培森林溫室氣體排放情形和減量之可行對策。(1)探討樹種對二氧化碳固定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