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

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

ID:8133503

大小:40.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06

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_第1页
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_第2页
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_第3页
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_第4页
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品质量分析调研报告**~**年,在市局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下,全市各市、县、分局及直属单位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和《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坚持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相结合,加强抽样的靶向性、针对性,严格药品抽验程序,以最小的抽验成本,达到了最大的抽验效能。按照省局下达的任务,对全市范围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抽样,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药品监督抽验的不合格率,为今后的药品抽验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现将我市**~**年度药品质量情况分析如下:一、药品抽验完成情况**~**年总计抽验化学药、生化药、抗生素、中

2、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2620批。其中不合格药品277批,抽验不合格率10.6%。其中计划性抽验2210批,不合格药品84批,不合格率3.8%。日常监督抽验410批,不合格药品193批,不合格率47.1%。铁力市抽验药品496批,不合格药品66批,不合格率13.3%。嘉荫县抽验药品183批,不合格药品24批,不合格率13.1%。一分局抽验药品172批,不合格药品31批,不合格率18.0%。二分局抽验药品380批,不合格药品26批,不合格率6.8%。三分局抽验药品182批,不合格药品41批,不合格率25%。稽查队抽验药品388批,不合格药品56批,不合格率14.4

3、%。药检所抽验药品818批,不合格药品33批,不合格率4.0%。药品抽验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三分局>一分局>稽查队>铁力市>嘉荫县>二分局>药检所第6页(一)计划抽验三年共完成计划抽验2210批,不合格药品84批,不合格率3.8%。按抽验单位分类:1、从生产单位抽验2批,不合格率为0。2、从经营单位抽验1330批,不合格药品48批,不合格率为3.6%。3、从使用单位抽验880批,不合格药品36批,不合格率为4.1%。按药品分类:1、抽验化学药品648批,不合格率为0。2、抽验抗生素药品274批,不合格率为0。3、抽验生化药品9批,不合格率为0。4、抽验中成药

4、708批,不合格药品35批,不合格率为4.9%。5、抽验中药材、中药饮片571批,不合格药品49批,不合格率8.6%。(二)日常监督抽验三年共完成日常监督抽验410批,不合格药品193批,不合格率47.1%。按抽验单位分类:1、从生产单位抽验37批,不合药品8批,不合格率为21.6%。2、经营单位抽验192批,不合药品76批,不合格率为39.6%。3、从使用单位抽验181批,不合格药品109批,不合格率为60.2%。按药品分类:1、抽验化学药品81批,不合药品15批,不合格率为18.5%。第6页2、抽验抗生素药品24批,不合药品3批,不合格率为15%。3、抽验生

5、化药品2批,不合格率为0。4、抽验中成药115批,不合格药品37批,不合格率为32%。5、抽验中药材、中药饮片188批,不合格药品138批,不合格率73.4%。二、药品抽验质量分析(一)计划抽验质量分析以抽验单位分类:使用单位不合格率为4.1%,经营单位不合格率为3.6%,生产单位不合格率为0。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使用单位>经营单位>生产单位以药品分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率8.6%。中成药不合格率为4.9%、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不合格率均为0。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日常监督抽验质量分析以抽样单位分类:使

6、用单位不合格率为60.2%,经营单位不合格率为39.6%,生产单位不合格率为21.6%。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使用单位>经营单位>生产单位以药品分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为73.4%,中成药不合格率32%,化学药品不合格率为第6页18.5%、抗生素不合格率为15%、生化药品不合格率为0。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从三年的药品抽验结果来看,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抽验合格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认证的结果和生产企业仪器设备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药品经营企业中批发企业的药品抽验合格率较高,也是因为通过

7、gsp认证,企业的质量观念逐渐增强,药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而个体药店的药品抽验不合格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药店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专业人员缺乏,质量意识不强所致。医疗机构中的药品不合格率较高,也主要集中在中药材、中药饮片,主要原因为医疗机构中的中药专业人员偏少,业务能力差,把关不严造成的;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所有的涉药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中药专业人才紧缺,人员素质偏低,中药鉴别力量薄弱是导致中药饮片假劣药频发的主要因素。二是基层单位对药品外包装识别能力较差,形成一种只注重进货渠道,不问药品质量的现象严重。三是药品购进储存保管不能按照药品性能进行阴凉、冷

8、藏保管。达不到要求,无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