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

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

ID:8175877

大小:18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09

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_第1页
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_第2页
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_第3页
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_第4页
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2014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学班讲义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政治复习中的地位和复习目标1.在政治复习中的地位:考查分值和考查难度均低于马原和毛中特。考查逻辑线索清晰,考查内容集中、固定,属于比较容易复习和把握的科目。2.复习目标:有效复习时间不超过100个小时,失分在4分以内。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置目的及其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区别1.设置目的:让学生明了理解并接受:历史和任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看作是中共党史的扩大版。这样的

2、设置目的决定了:第一,有些与主旋律无任何联系的知识点是永远不会考的,在着手复习前即应删除;第二,史纲的分析题一定会围绕中国共产党展开,区别仅仅在于是单主体考查还是双主体考查。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区别史纲的着眼点在“纲”和“要”:纲是逻辑和线索;要是指重大事件和重大结论;中国近现代史的着眼点在“史”,需要掌握的首先是基本史识。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并非历史课程,而是政治课程。这种区别决定了史纲复习的关键并不在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人物、著作等),而在于史纲的逻辑线索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定性(原因、意义、影响、经验教训等)。三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考察重点中国近代史纲要考查涵盖的四个历史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又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包括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考察特点1.选择题特点:(1)独特的纯知识再现型的考查手法,这决定了史纲选择题考点的主要复习方法是认知2011年第3题(马原)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

4、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2011年第6题(毛中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2012年第26题(史纲)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虎门

5、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12014考研政治名师导学史纲讲义2011选择题总体分析(2)条目型知识(事件的背景、原因、内容、意义、经验教训等)是选择题考查的主体,这决定了史纲选择题考点复习的主要精力应集中在条目型知识上2010年第29题: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C.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2011年第9题:从184

6、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的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从中国内部分析,其根本原因是()A.军事战略的错误C.经济技术的落后B.社会制度的腐败D.思想观念的保守2012年第9题: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她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

7、不挠的反侵略战争2.分析题特点:(1)考查内容非常集中和固定,所以史纲的分析题考点复习从一开始重点就极其明确。(2)考查知识点隐藏在题干之中,得分的关键既非基本历史史实的背诵,也不是条目型知识的背诵,而是能否迅速准确地定位考查的知识点,这需要对史纲的逻辑线索和重大结论、定性牢固掌握(理解和背诵)。(3)基本历史史实对分析题得分没有实质性的意义2010年第36题:(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2科目考试大纲规定比重实际比重难题占

8、选择题的比重(分值)简单题的比重(分值)分析题得分率选择题中知识再现型试题的比重(分值)马原22%22%8.3%25.0%59.4%16.7%毛中特30%26%6.25%061.6%37.5%纲要14%18%012.5%62.7%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