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ID:8188994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09

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_第1页
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_第2页
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_第3页
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_第4页
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37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A.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C.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D.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2.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

2、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这说明,理想信念是()A.人们的主观意志B.人们的丰富想象C.人生的现实境遇D.人生的前进动力3.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仍有其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A.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B.非科学理想与科学理想的关系C.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D.纯粹主

3、观想象与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的关系4.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A.积极投身于实践当中B.大胆地畅想美好未来C.对社会现实全盘否定D.不加分析地接受当下现实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品质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品质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品质D.心系民

4、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品质6.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抵御外侮,救亡图存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

5、、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A.民族精神B.风俗习惯C.历史传统D.道德观念8.从马克思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这些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都是建立在()A.个人史观基础之上的B.英雄史观基础之上的C.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D.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9.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A.玩世不恭B.勇于开拓C.怨天尤人D.安于现状10.在人生过

6、程中,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个人只能被社会所决定B.社会的存在不依赖于个人C.个人可以不依赖于社会而存在D.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个人的生存发展1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A.“天”的意志、“神”的启示B.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C.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力量D.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2.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A.教育功能和导向功

7、能B.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C.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D.沟通功能和辩护功能13.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这说明()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14.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明代的顾炎

8、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B.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内容C.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