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

ID:82106682

大小:1.02 MB

页数:390页

时间:2023-11-23

上传者:用户名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1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2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3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4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5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6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7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8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9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大学生安全知识

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开设了“大学生安全知识课程”。学习本课程对于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防范各类案件、事故和抵御非法侵害的能力,乃至对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与生活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衷心希望当代大学生能成为具有现代安全观念、掌握全面安全技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本课程共讲授四个单元。

2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一样是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才是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等需求,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哲学家认为,一个人是一本书,主要写的是他如何避免各种不幸,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文学家讲,不幸才是真实的。社会学家讲,各种不安全因素是现实存在的。一个人一生都伴随着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安全问题。一件不安全的小事就会在一定得时间内吸引你的全部注意力,甚至扭曲你的思维,在一定的空间引发混乱,从而阻碍或迟滞你向既定的目标行进。一个人自身大处要有胸怀境界,小处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同时还要学会防范外部不安全因素的侵害。安全是伴随人们一生的永恒话题,任何人也无法回避,它会伴随人生的全过程。

3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第一节国家安全概述第二节自觉维护高校稳定第三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第四节依法对待宗教问题第五节社团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第六节提高防恐反恐意识掌握应对知识第二章人身侵害及预防第一节防伤害事故第二节防抢夺、抢劫第三节防女性伤害第四节防斗殴(纠纷、寻衅滋事)第五节旅途(游)与交通安全第三章侵财案件及预防第一节防盗第二节防诈骗第三节防敲诈第四节抵制传销第四章增强防火意识防止火灾发生第一节火灾及预防第二节火灾的扑救第三节火灾中的逃生——自救和互救第四节灭火器材及消防标志第五节学生宿舍、实验室防火第五章正确使用网络防止网络侵害第一节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及预防第二节上网的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第三节积极防范网络违法犯罪第六章保持心理健康注意心理安全第一节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二节心理健康标准第三节心理调适与心理问题的预防第七章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第一节大学生违法犯罪主要特点和形式第二节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第三节牢固树立遵纪守法观念预防违法犯罪第八章安全服务指南第一节户籍与身份证的管理第二节生活安全服务第三节社会安全服务第四节报案、报警常识第五节常用急救知识

4第一章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本章课程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国家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理解我国宗教政策,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提高反恐防恐意识。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不断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感,充分认识维护高校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5第一节国家安全概述一、国家安全的含义(一)国家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基本观点: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拥有一定领土、人口和主权,由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来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国家是按地域来划分其国民的;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安全学中的国家是指作为主体的人民、人民赖以生存的空间(版图)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或统治人民的政府,以及这三者的统一体。

6(二)安全的概念 安全的基本含义:汉语字典“安全”的含义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可以说安全就是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其中既包括外在威胁的消解,也包括内在疾患的消解。 (三)国家安全的含义 国家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主权、统一、独立、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以及公共秩序、社会秩序、公民和国家的财产及其他权利等方面的安全。狭义的国家安全仅指国家的政权以及与政权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安全。总之,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其实质是指与国家政权直接相关的安全。换言之,国家安全是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利益的总和。我国对国家安全的维护,是由一个庞大的保护体系来完成的,涉及的主体是国家政权机关、军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各种团体、公民个人;涉及的法律保障来自于《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保护国家秘密法》、《行政治安处罚条例》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

7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国家安全主要是由国家外部环境的安全与内部环境的安全两个方面构成。其范围较为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民族等各个领域。世界各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维护国家独立,保障国家主权不受侵犯、内政不受干涉;(二)保卫国家领土完整,防止外国武装入侵;(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国家的荣誉,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团结,防止分裂活动;(四)保卫现行的政权、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五)维护国家的经济制度,保障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六)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外来侵害;

8(七)防止间谍、敌对分子、恐怖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和窃密活动,防范、制止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八)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为本国的生存与发展谋求有利的外部环境。上述八个方面,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共同的基本内容。但是,奉行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却扩大了国家安全利益的范围。上述八个方面,也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就是《国家安全法》第一条所规定的:“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9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一)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五条至二十一条对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内容包括:1、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2、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3、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4、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要及时报告,并如实提供情况和协助;5、保守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这些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在国家安全法中的具体化,是使维护国家安全的人们懂得如何去履行《宪法》中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因此,有利于《宪法》基本义务的贯彻和落实。

10(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公民和组织对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其他违法行为,都有权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检举、控告”,“对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或者依法检举、控告的公民和组织,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只有依法行使,才能受到保护,如果超出法律之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国家安全机关的权利就是公民和组织应负的义务;法律规定公民和组织的义务,就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11四、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国家安全法》中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专指两类行为:一类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另一类是指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具体行为如下:(一)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三)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四)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五)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

12《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国家安全法》第四条所称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1、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2、捏造、歪曲事实,发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论,或者制作、传播音像制品,危害国家安全的;3、利用设立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4、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5、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6、境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会见境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重大嫌疑人员的。如: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频繁进行联系,以公开掩护秘密,以合法掩护非法进行破坏活动;境外一些人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上公开发表攻击、诽谤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文章;一些境内敌对分子进行非法串联,组织、策划各种非法活动;境外敌对组织、敌对分子出资串联,组织、策划各种非法活动;境外敌对组织、敌对分子出资在境内建立社会团体或经济实体,搞所谓“以商养政”;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活动掩护非法活动、制造恐怖活动等。

13五、新时期高校国家安全工作基本原则高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是落实党和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任务的主要阵地。同时,又是隐蔽斗争的前沿。因此,高校国家安全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党委领导原则国家安全工作是隐蔽战线上的斗争,政策性、敏感性、保密性都很强,它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因此,高校国家安全工作必须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积极开展工作。(二)群众路线的原则高校的师生员工是学校的主体,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高校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才能落实。(三)国家安全机关业务指导原则这是高校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则。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执法机关,高校国家安全工作必须接受国家安全机关的业务指导,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4(四)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一要调查研究;二要探索高校国家安全工作的规律、特点;三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高度警惕敌对势力对高校的渗透破坏的新动向、新特点。(五)保密的原则国家安全工作既有公开性又具有保密性。在保密方面要做到:一是内外有别;二是凡涉及应当保密的事项,必须守口如瓶;三是由于工作需要了解或掌握的学校秘密或科技秘密,应严格保密,防止泄密,要处理好宣传和保密之间的关系。

15六、大学生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安全有国家就有国家安全工作无论处于什么社会形态,或者实行怎样的社会制度都会视国家利益为最高、最根本的利益,将维护国家安全列为首要任务。所以,每位大学生都应当成为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自觉维护者。(一)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一位已故的政治家也说过:“没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友谊,只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涉及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又是个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要求。

16(二)要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涉及国家有关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中,特别应当熟悉以下一些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等等,对遇到的法律界限不清的问题。要肯学、勤问、慎行。(三)要善于识别各种伪装从理论上讲,有关国家安全的常识、规定都比较完善,依规行事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实际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比如,有的间谍情报人员采用五花八门的手段,套取国家秘密、科技政治情报和内部情况。如果丧失警惕,就可能上当受骗,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可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不失国格、人格。识别伪装既难又易,关键就在国家利益至上、淡泊个人名利。对发现的别有用心者,要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恣意妄行。

17(四)要克服妄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与利益自不待言,也有别人没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强项和秘密,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等等。作为中国人,要挺直腰板,决不妄自菲薄。要看到我们也有许多世界第一的“中国特色”,有一系列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对这一切,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产生错误的看法乃至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个别误入歧途的青年学生的教训,已成前车之鉴,千万别再重蹈覆辙。(五)要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分工负责间谍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大家配合工作的时候,在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和来意之后,每个同学都应当按照《国家安全法》明确的义务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尽力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做到不推、不拒,更不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公务,还要切实保守好已经知晓的国家安全工作的秘密。

18第二节自觉维护高校稳定一、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一)高校稳定的含义高校是一个集教育、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场所和机构,无论是在社会教育领域还是社会管理领域,高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校特殊的地位和功能,维护高校的稳定十分重要,高校稳定更是成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温度计”。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服务培养人才,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高校稳定的本质要求。高校稳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应该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分析和理解高校稳定的基本含义。高校稳定主要是指高校的内部无论是教学、科研、管理、还是生活各个系统都能够在有序的、规范的、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高校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协调地、可持续地相联系。维护高校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高校稳定的基本内涵,从而端正高校稳定工作的着眼点与指导思想。

19(二)构建和谐校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出现一些新的矛盾。有些矛盾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高等学校也不例外,校内如果发生不稳定事件,将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置,使事态扩大,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做好高校的稳定工作,保持社会协调稳定地发展。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和谐需要稳定,稳定才能和谐,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政权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等院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二、高校稳定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安全稳定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保障和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新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由于国内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导致社会治安形势仍比较严峻,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仍比较多。充分认识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相应对策,对于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2(一)维护高校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同时,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牵涉到千家万户,高校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校的稳定与健康和谐发展对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构建和谐社会了。唯有稳定的校园,才能有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才能达到校园和社会的和谐。(二)维护高校稳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育人需要高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氛围,大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学习知识。高校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高校的稳定也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管理以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由此可见,高校稳定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

23(三)维护高校稳定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维护好高校的安全稳定,才能使广大师生在安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才能保障师生一心一意谋划改革发展,聚精会神从事自身建设,才能使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地实施和实现。反之,则会直接导致校园秩序的紊乱、各级领导和部门的精力受到影响和牵制、学校发展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维护高校稳定是高校改革、发展、建设的基本保障。

24三、高校不稳定因素分析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大学校园的政治稳定,为大学生们创造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高校政治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如果这些因素在某种条件下膨胀起来,就有可能影响到校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也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西方敌对势力不希望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强大,从未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图谋。他们也很清楚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再声称“掌握了中国的大学生,就掌握了中国的未来”。

25(二)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民族分裂势力蓄意挑起民族纠纷,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以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台独”、“藏独”和“东突”等民族分裂势力一直在境内外猖狂活动,不断图谋向境内高校进行渗透。(三)非法宗教势力的活动境内外一些非法宗教势力违反我国的法律规定,非法在大学生中传教,散布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不满言论。(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滋事、捣乱活动在我国境内,还存在极少数“法轮功”顽固分子,他们与境外“法轮功”组织相互勾结,从未停止滋事、捣乱活动,一有机会就跳出来散布谣言,挑起事端。

26(五)有害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在给大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有害信息也对大学生的心智成熟产生了不良影响,有的信息经过不负责任的网络炒作甚至引发影响稳定的事端。(六)在高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新的矛盾,或者理解上的偏差(七)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偏差与过激行为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重大问题极为敏感。但是,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政治经验与大局观念,对党和国家的战略与政策理解不深,往往容易意气用事,出现一些偏激行为。(八)某些案件和事故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高校周边地区和校园内部治安环境复杂,刑事、治安案件和交通事故等偶有发生,有的案件或事故伤害到了大学生,引起了大学生的关注,一旦冲动,容易引发不理智的行动。

27四、大学生要自觉维护学校稳定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充满活力与热情,是学校的主体,是维护高等学校政治稳定的积极而重要的力量。大学生在维护高校政治稳定方面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大学生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当前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因素主要是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非法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大学生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维护高校稳定的意识,发现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非法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要及时向学校报告,要同它们作坚决的斗争,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

28(二)承担起历史责任,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党和人民希望他们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积极的模范作用。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伟大凝聚力。我们的爱国主义不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或以孤立、保守、排外为特征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一个成熟的爱国者不会忘记历史,更会以对国家未来负责的态度,理性选择自己的爱国行为。在过去发生的突发事件中,有的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表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也有少数人错误地认为在爱国的题目下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或者幼稚地认为爱国就不要购买和使用某某国家的产品,否则就是卖国主义。大学生一定要全面、科学、正确、理性地认识爱国主义,努力了解国际外交斗争的形势和复杂性,学习外交斗争的艺术,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自己爱国的初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29(三)学会辨别真伪,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也不可避免地会传播到学校来。敌对势力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一贯把青年学生当作工作重点,他们企图利用青年人缺乏经验、思想上与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的弱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学生对此要保持警惕、头脑清醒,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理论素质,提高识别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善于辨别真伪和是非,善于识破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人的各种企图,努力维护高等学校和全社会的政治稳定。对网上的有害信息,特别是影响政治稳定的有害信息,要努力分辨,自觉抵制,不受它的影响。对于一时分辨不清的,要向学校咨询、核实、查证,而不要轻信,不要随波逐流。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就是维护稳定的实际行动。

30(四)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改革,通过正常途径反映意见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学校不断进行办学体制、学科设置、学科建设、培养模式、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后勤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有些改革措施涉及学生的利益,学生对于学校的某些改革措施有这样那样的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即使学生内部,意见也不一定统一。大学生要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有许多方面不适应,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就不能前进。因此,对于改革要持支持的态度。学校的具体改革措施,不一定完备,甚至可能有缺陷。学生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措施表示关注,是完全正当的,但要学会通过正常的途径反映意见。学生通过正常途径反映意见,不仅是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有利于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

31(五)妥善处理各类纠纷,主动化解矛盾在高校内部,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和教职工之间、大学生和教职工家属之间、大学生和学校外来人口之间,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这些矛盾和纠纷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化,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安定团结。大学生要依据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纠纷,构成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报公安部门和学校保卫部门处理;未构成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由学校相关部门或者保卫部门调解解决。调解过程中,大学生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提出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要求,决不能在矛盾和纠纷中推波助澜,更不能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普通纠纷演变为影响学校秩序和稳定的事件。要经过协商、调解,主动化解矛盾。自己有错误的,主动做自我批评;自己没有错误的,也要得理让人,化干戈为玉帛。

32第三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一、邪教组织的含义199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对,“邪教组织”做了司法解释,“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33二、邪教组织的重要特征邪教总是与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的理论结合在一起,自诩宗教或绝对真理。树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其主要特征是:(一)教主崇拜,唯教是从,为教主而生而死。中外邪教“教主”,都把自己吹嘘成神或神的化身。(二)精神控制是邪教教主为巩固其“神圣”地位,维护其信众效忠自己的基本手段。(三)编造歪理邪说是一切邪教教主蒙骗、坑害群众的伎俩。(四)敛取钱财。现代邪教教主大都是非法敛取钱财的暴发户。(五)邪教一般都有以教主为核心的严密组织。(六)危害社会。邪教之害,主要表现在用极端的手段与现实社会相对抗。邪教“教主”大都有政治野心。

34三、邪教的危害性(一)邪教对社会的危害1、邪教作为邪恶势力反对政府仇视社会,煽动邪教组织成员发泄对政府及社会的不满。邪教利用社会矛盾、腐败现象、贫富差别等社会问题,挑拨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破坏社会稳定。2、邪教散布封建迷信蛊惑人心,借天灾、人祸及各种自然现象散布谣言,煽动群众对抗政府。这些都赤裸裸地表现了邪教反政府、反社会的本质。3、邪教组织煽动成员抛弃家庭外出传播邪教,鼓吹“传得越多,将来就可进天国”。很多成员因此离家出走,造成许多家庭悲剧。4、邪教利用一套荒谬歪理邪说,欺骗和误导了很多群众。致使一些邪教成员放弃工作变卖家产用于吃喝,坐等“世界末日”,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5、邪教组织有目的地拉扰党员、团员和其层干部,侵蚀基层党政组织。有的邪教甚至插手村级选举,鼓动群众将选票投给他们“中意”的候选人。

35(二)邪教对人身的伤害1、邪教损害教徒身心健康,邪教的共同点都是用异端邪说迷惑残害教徒的身心健康。2、邪教组织的头目以行善积德的名义,实际上他们却流氓成性,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借着“神”的名义聚敛钱财、奸淫玩弄妇女,严重摧残妇女的身心健康。3、邪教组织无视人权残害生命。当邪教的歪理邪说一旦不能自圆其说,或者不能达到教徒们升天等许诺的目的,其罪行即将败露时往往为了掩盖罪行,采取以绑架、伤害等手段威胁其成员不得背叛邪教,诱导蛊惑信徒殉教,制造集体自杀等人间悲剧,甚至策划绑架、暗杀、投毒、爆炸等恐怖事件。“法轮功”痴迷者在李洪志所谓“圆满”的蛊惑下,连续制造自焚事件,残害生命,扰乱社会。

36四、“法轮功”的邪教本质(一)教主崇拜,唯教主是从,为教主而生而死美国邪教“人民圣殿教”教主琼斯、“大卫教”教主考雷什、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等,都把自己吹嘘成神或神的化身。李洪志也一样,吹嘘自己是救世主。(二)精神控制是邪教教主为巩固其“神圣”地位,维持其信徒效忠自己的基本手段李洪志以怯病、健身为诱饵,以“真、善、忍”为幌子,通过引诱、“洗脑”、恐吓,对练习者进行精神控制。(三)编造歪理邪说是一切邪教教主蒙骗坑害群众的伎俩李洪志为了发展“法轮功”组织,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了“世界末日论”、“地球爆炸论”等邪说,制造恐慌心理和恐怖气氛,使练习者狂热、盲目地追随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400多人因修炼“法轮功”致死。

37(四)敛取钱财现代邪教教主大都是非法敛取钱财的暴发户。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同样攫取了信徒的大量钱财。(五)邪教一般都有以教主为核心的严密组织以李洪志为教主的“法轮大法研究会”组织严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过总站39个、辅导站1900个、练功点28263个,曾一度控制210万名练习者。“法轮功”组织有完备的组织制度,有明确的内部分工,通信联络迅速。(六)危害社会邪教之害,主要表现在用极端的手段与现实社会相对抗。邪教“教主”大都有政治野心,李洪志也不例外,同样野心勃勃。大量事实证明,“法轮功”组织绝不像李洪志说的“既不邪,也没教”。“法轮功”讲的是歪理邪说,行的是歪门邪道,聚集起来是邪恶势力,既是彻头彻尾的非法组织,又是彻头彻尾的邪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邪教决不姑息,依法严厉打击,除恶务尽。

38五、大学生要做崇尚科学的模范(一)崇尚科学精神,反对迷信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科学思想是唯一能够指导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历史,是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不断破除迷信、按照科学规律艰苦创业的历史。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和基石。迷信则是一种无知,一种对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畏惧和屈服。科学和迷信是对立的,科学使人聪明,使国强盛,迷信使人愚昧,使国衰落。“法轮功”邪教组织宣扬说,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人类即将毁灭,对此,现代科学无能为力,任何政府管不了,只有“法轮功”才能拯救人类。这明明白白是在戏弄和蒙骗群众。在日益深入的社会变革和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中,科学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力量。当今世界,科学迅猛发展,技术日日创新,科学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飞速前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必将大大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无数事实证明,科学是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唯一力量。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能站稳脚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邪恶势力,尽快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必须崇尚科学,发展科学,依靠科学,破除迷信,清除一切伪科学、假科学、反科学逆流的影响。大学生要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真正为人民谋幸福,就必须崇尚科学,坚信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技术去反对和揭穿一切形式的迷信和邪说。

39(二)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客观世界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所宣扬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神秘论。它宣称拥有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的灵丹妙药,可以使精神战胜物质。修炼“法轮大法”可以“开天目”,“看到另外的时空”,“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景象”,可以“隔墙视物,透视人体”等,完全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谬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什么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推动的,也不是某个“神”推动的,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已经证明,一个人当他坚持唯物主义时,就能作出较大的贡献;当他偏离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时,就很难再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当他们按照历史发展规律办事时,就有所作为,当他们“不问苍生问鬼神”时,便气数将尽。社会主义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做一个坚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有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排除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的干扰,始终保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40(三)注意心理健康,不要自我封闭“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编造了一整套歪理邪说,说得天花乱坠,好处多多,使你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而实现对人思想上的迷惑、渗透、腐蚀。那些相信“法轮大法”的人,都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了依赖,以至达到难舍难分的程度。邪教组织利用人们的善良愿望,向修炼者许诺,只要你练功和修炼心性,就能怯病健身、解除心理困惑。不仅如此,它还能使你获得一种神奇的功能,达到一种超常的境界。在各方面关心帮助不够的情况下,邪教组织所宣扬的歪理邪说乘虚而入。有些人为了摆脱精神压力,在心理上投向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以为找到了灵丹妙药,以至越陷越深,越深越信,越信越迷。提高心理素质,是抵御一切错误思潮侵蚀的有效措施之一。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注意心理健康,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多谈心,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

41第四节依法对待宗教问题一、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一)宗教的本质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应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对宗教所下的定义日趋多样化。它们对宗教的本质和基本特性问题的看法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提出了不同的界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作出了回答。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一是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二是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三是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四是它说明了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42(二)宗教的产生和存在宗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产生的。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一,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所产生的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第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除了自然压迫的原因外,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43(三)宗教的社会作用1、宗教一经产生,就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和复杂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有着不同的作用。2、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来说,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1)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2)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3)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3、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1)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的影响。(2)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3)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44(四)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就中国,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利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工具,一些西方传教士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参与贩卖鸦片和策划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参与策划、起草对华不平等条约。——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治外法权”。——以“教案”为借口强化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统治。——阻挠和反对中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和人民革命。——操纵、控制中国教会,使中国教会变成西方教会的附庸。

45二、我国的宗教和宗教政策(一)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从国外传入的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土生土长的有道教,合称为我国的五大宗教。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流传着其他宗教。——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佛教传入中国已有2000年历史。——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所信仰。——天主教自公元7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基督教(新教)于公元19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二)我国宗教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深刻的社会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第一,在我国,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第二,在我国,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第三,在我国,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第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6(三)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一,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四条)第二,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包括既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这样两个方面。第三,为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四,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第五,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在此基础上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关系。为了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政策,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宗教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47(四)中国政府和全体人民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狂热来分裂人民、分裂国家、破坏各民族之间团结的民族分裂主义,坚决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和恐怖主义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保护少数民族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五)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可以开展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宗教组织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宗教院校中,根据各宗教需要进行宗教专业教育。除此,高校内不得进行宗教活动。

48三、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宗教政策(一)我国确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由于传统的思想、宗教观念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不可能很快消失,另外还有国际影响的存在,因此,在我国,宗教还将长期存在,这是我国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1、符合宗教自身规律。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还将长期存在,这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客观依据。宗教不能靠强制力量人为消灭,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直至宗教自然消亡。2、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只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才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3、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在我国,信教群众有一亿多人,只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能团结广大信教群众,调动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使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

49四、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日渐频繁。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信仰领域。宗教方面对外交往日益增加的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加紧了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活动,试图通过插手我国宗教内部事务,重新控制我国宗教组织,为“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服务。因此,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是宗教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绝不能麻痹大意。利用宗教对于我进行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与我争夺信教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着宗教旗号企图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我国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一种是企图控制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干涉我国宗教事务,在我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发展教徒。这两种情况有时也相互交叉。境外利用宗教的渗透活动渠道越来越多,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50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危害性,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把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作为他们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处理境外的渗透问题,保持应有的政治警觉性,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正确对待和开展宗教方面的交往。第二,认清开放条件下境外宗教渗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熟悉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宗教政策。第三,崇尚科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根本上增强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加强高校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抵御宗教渗透的自觉性。第四,抵御境外利用宗教的渗透活动,要注意这种渗透的行为人并非都是外国人,中国籍人员在高校传教或引诱师生到校外非法场所参加宗教活动,不仅是违法的,也不排除有境外宗教势力背景。还要注意有些人打着讲授文化讲授艺术的外衣搞非法传教活动。发现非法的宗教活动都要坚决抵制,同时及时向学校和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报告。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令第144号发布)第八条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在中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2000年9月26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1号发布)第十七条 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下列传教活动:(一) 在中国公民中委任宗教教职人员;(二) 在中国公民中发展宗教教徒;(三) 擅自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四) 未经批准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处所讲经、讲道,进行宗教聚会活动;(五) 在宗教活动临时地点举行有中国公民参加的宗教活动,被邀请主持宗教活动的中国宗教教职人员除外;(六) 制作或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电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七) 散发宗教宣传品;(八) 其他形式的传教活动。

52第五节社团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一、社会性社团与非社会性社团社团一般分为社会性团体和非社会性团体。所谓社会性团体,一般是指跨单位或地区所组成的团体组织。非社会性团体,是指在本单位内部范围内所组成的团体组织。学校的社团组织主要是由学校的教职工、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像一些协会、联谊会、研究会、学会等,这些群众性团体的成员都是本校的,活动范围也局限在校内,属于非社会性团体。不论是社会性团体还是非社会性团体,都需要办理一定的手续才能成立,要经过有关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能开展活动。“文革”期间全国各地成立的多种形式的“战斗队”、“司令部”,形成了无政府主义状况,在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教训。所以,为了保障公民结社的自由,保障社团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对社团的管理。

53成立社会性团体,应当按照国务院1989年10月25日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在这个条例中明确规定了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或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业务活动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如要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过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1、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2、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文件;3、社会团体的章程;4、办事机构地址或者联络地址;5、负责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及简历;6、成员数额。经过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发给社会团体登记证书,这就具有了合法性。但一般来说,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社会经验也不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团体的工作,所以原则上在校大学生没有必要组织和参加社会团体。

54二、高校社团成立校内非社会性团体,应到学校的有关部门进行登记。各个学校都相应制定了有关的校规、校纪,对社团的活动也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团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团的管理,使同学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能更好地活跃业余生活,通过社团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培养的能力。在学校里成立社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所在学校在这方面的规定和管理部门一般来说社团协会的管理由学校的学生处负责,也有由学校团委或宣传部门管理的。不论是学校哪个部门管理,都是代表学校行使职权。

55(二)向学校的社团管理部门提出成立社团的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下列内容:1、社团的名称、宗旨、主要任务、活动内容、范围方式等;2、社团章程;3、社团的主管或挂靠部门、组织机构、负责人、成员情况等;4、经费来源或物质条件;5、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56(三)提交申请后,经过学校批准后的社团才能成为合法的社团组织学校鼓励和支持经过批准的社团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社团也必须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在法律和校规校纪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从事与本社团宗旨无关的活动,也不得耽误同学的学习。某校一个学生登山协会从登记程序上讲是合法的,暑假组织协会成员去西藏登山,由于许多同学事先没向学校请假而耽误课程达几周时间,违反了该校协会管理的规定,最后这个协会被学校取缔了。(四)由于学生社团人员流动性较大,一般来说,学校一个学期或一学年要对社团进行注册作为社团的负责人,千万别忘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有关部门注册;另外,如果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变更,也应随时到管理部门去变更登记。

57(五)如果你要参加一个社团,首先要了解这个社团的背景该社团是否经过学校批准成立,社团的性质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自己的学习负担情况等。另外还需要警惕有人利用学校合法社团进行一些非法活动。某校一个学生社团的负责人自称是该校某系的学生,这个社团的成员谁也没有怀疑,他利用合法社团干了许多非法的事情,学校发现以后查到这个人,才了解到此人根本就不是本校的学生,而是校外的无业人员,协会的同学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所以你参加社团活动时,千万要提高警惕。(六)社团要组织活动,应在活动开始前几天上报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或登记管理部门说明说明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人数、时间、地点以及主办单位、组织人等,经学校批准后方可举行;如果邀请校外人员到学校参加活动也必须事先报学校同意。

58(七)如果社团自己编印有刊物,须经学校批准,并接受学校管理每期刊物都应报登记管理部门备案,并且只能在校内散发、张贴。千万不能向社会散发、张贴,否则就成了非法刊物,因为国家有刊物管理规定。在校内张贴刊物、海报、通知等,也应按照学校制定的张贴物管理办法张贴在学校指定或许可的地点。对于张贴、散发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损害国家利益或者侮辱诽谤他人的大字报、宣传品和印刷品的当事者,由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59三、社团活动中常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高校学生社团是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在学校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锻炼的原则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社团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严重的安全问题,其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法制观念淡薄,未申请登记批准便组织社团跨地区进行活动;(二)已提交申请报告,但还未批准成立即在校内开展社团活动;(三)已获批准成立的学生社团,其活动内容背离社团宗旨及相关规定;(四)打着学校学生社团的旗号进行非法活动。

60四、社会公益活动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志愿者、献血、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崇高的事业,它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党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力所能及尽力而为的为社会、为他人有所贡献,同时,升华自己的思想,施展自己的才能,获取奉献的快乐。

61第六节提高防恐反恐意识掌握应对知识恐怖主义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政治、社会现象,而真正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主要是在美国的“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公认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世界一个相当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是对人类构成最具威胁的严重犯罪。恐怖主义成为犯罪团伙、民族分裂分子、极端主义势力等武装组织势力或政党的主要活动手段,给无辜平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危害着社会秩序与经济发展。随着全世界的融通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恐怖主义对中国的现实危害也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大学生有必要了解恐怖主义对人类的现实危害,知悉恐怖主义的活动特点,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防范技能,相信通过共同努力,会有效遏制、降低恐怖主义的危害。

62一、什么是恐怖主义据文献记载,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关于恐怖主义概念界定的研究成果,但都不尽相同,学者、官方在界定上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迄今为止,国际法上尚无公认的恐怖主义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流行的几个定义有:(一)企图影响政府政策或者企图胁迫公众以影响政府政策而实施的有组织暴力。(二)为胁迫公众或者政府同意他们的要求而由团体实施的暴力。(三)企图通过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胁迫的手段以制造政治影响的象征性行动。(四)使用武力、暴力,或者以暴力进行威胁以便通过恐怖、胁迫达到政治目的。实际上,这些定义对恐怖主义所强调的共同因素可以归纳为:一是制造恐惧气氛;二是暴力性或破坏性;三是有一定的政治性或社会性。

63二、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方式恐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不受任何国际法的约束,追求最具轰动、最具影响的各种恐怖活动,他们往往“以小搏大”,采取劫持人质、暗杀、绑架、投毒、爆炸、危害计算机系统、生化袭击等暴力方式以达到其目的。恐怖活动除造成直接损失外,更大的伤害是常常造成人们心理的恐慌,以致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64(一)爆炸爆炸成为近、现代社会恐怖主义采取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的恐怖袭击中,爆炸成为恐怖分子的首选方式。一是爆炸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恐怖主义分子能够轻而易举获得炸弹和制作炸弹,遥控定时炸弹与微型炸弹的产生与发展更增强了作案的成功率与安全性;二是已由从20世纪的“让更多人看,不让更多人死”,转变为21世纪“既让更多人看,也让更多人死”;三是恐怖分子追求简单实用、杀伤力大、攻击目标无限、社会影响力大的目标。因此,爆炸自然就成为恐怖主义活动最常用与最重要的方式。

65(二)绑架与劫持人质恐怖分子为达到敲诈勒索、交换在押人员等目的,时常出其不意地将选定的人质绑架或劫持,这种方式无须什么先进或危险的武器便可攻击目标,是恐怖分子经常选择的方式。绑架劫持的对象既有政府官员、记者、商人,也有平民百姓。(三)劫机自1931年在秘鲁发生第一起劫机事件以来,至今已发生近千次的劫机事件。一时间,劫机成为恐怖分子重要的活动方式。虽然国际社会先后制定签署了《关于航空器内犯罪和其他行为的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自1971年各国开始安排“空中警卫人员”,并加强安全检查,但劫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66(四)生化袭击生物恐怖是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恐怖袭击武器,通过一定的途径散布致病性细菌、病毒,造成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群失能和死亡,引发社会动荡。其使用方式包括散布细菌气溶胶、污染水源和食品、散布带菌昆虫等。由于生物武器造价低廉,技术难度不大,研制隐蔽性强,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包括在家中),因此也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目前,世界上可能用于生物武器的主要病毒有25种,细菌有13种,其中,危险性、毒性最大,传染性最强的是鼠疫、天花和炭疽。

67三、我国在处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我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既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符合马列主义的内在要求。虽然世界各国认为恐怖主义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敌人,但在对恐怖主义的界定上却存在着不少分歧。大学生要树立对恐怖主义问题的正确立场,科学地界定和判定什么是恐怖主义,什么不是恐怖主义,就要具体分析恐怖主义的行为特点、前因后果和政治性质。具体讲应坚持以下原则立场:(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任何理由的恐怖主义,坚决反对在国际斗争中诉诸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68(二)坚决反对在恐怖主义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即反对那种只谴责、打击与本国有利害关系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而却支持别国境内的恐怖主义活动。无论恐怖主义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以何种方式出现,国际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坚决予以谴责和打击。(三)打击恐怖主义要证据确凿,目标明确,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主导作用,一切行动应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四)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和磋商,开展合作,共同防范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措施,解决发展问题,缩小南北差距,解决地区冲突。

69四、散布虚假恐怖信息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以前有人散布“这封信里装有炭疽热”或“这里有炸弹”等恐怖信息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但现在可能依法判其在监狱里呆几个月甚至几年。《刑法》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003年,就在北京市民全力抗击“SARS”时,有人利用手机短信投放有关“SARS”的虚假信息,造成市民恐慌,结果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在大学校园里,网络、手机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信息及相互交流的工具,在此提醒同学们在网上或手机上一定不要随意投放虚假的、使人恐慌的信息;不要随意转贴、转发网上和手机短信等各类信息,提高对信息真假的鉴别能力。投放、转贴虚假恐怖信息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70五、大学生应对恐怖活动的知识(一)发现可疑爆炸物品的应对常识1、发现可疑物品时,不要触动。2、马上远离可疑物品,以确保自身安全。3、立即报告有关部门,请公安部门及专家来处理。4、听从有关部门的指挥,不要擅自行动,注意保护现场。5、在现场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制造紧张气氛,处理情况要谨慎。6、不要在没有确认的情况下散布不属实的信息。7、收到可疑邮包或信件,要认真核对,不要轻易打开,在不能确定时,报告有关部门。

71(二)劫持人质事件的应对1、一旦被恐怖分子劫持为人质,要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2、一般情况下,不要与恐怖分子格斗,不要暴露不满情绪,尽量避免与恐怖分子的目光对视。3、认真准备恐怖分子可能询问的问题,运用自已的机智与恐怖分子长时间周旋。4、注意观察周围情况,了解周围地形,了解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的目的,以便积极应对。5、可与恐怖分子建立某种缓和的关系,可考虑迎合恐怖分子的心理与恐怖分子交谈,以缓和气氛,切忌发表任何带有明显政治性的观点。6、不要企图得到恐怖分子的特殊照顾,不要引起恐怖分子的挑衅和注意。有条件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身体情况,争取获释。7、努力记住恐怖事件的各种具体细节,为警方营救提供线索和依据,相信政府有能力将人质解救出来。

72(三)生物、化学恐怖袭击及应对常识1、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区发现不明粉末或液体、遗弃的容器和面具以及大量的昆虫。在现场出现大量相同的临床病例或极其罕见异常的疾病。患者沿着风向分布,同时出现大量动物病例等。2、化学恐怖袭击是利用空气为传播介质,是人在呼吸到空气时中毒。出现异常的气味:如大蒜、辛辣、苦杏仁味。异常现象:如大量昆虫死亡,异常烟雾,植物异常变化等。异常感觉:一般受到化学毒剂、毒物侵害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如恶心、胸闷、皮疹等。3、遇到生物、化学恐怖袭击尽量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判明情况。要尽快掩蔽,种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掩蔽身体和口鼻,避免或减少毒物的侵袭和吸入。尽快寻找窗口,迅速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量逆风撤离。撤离后要及时报警,请求救助。

73(四)怎样撤离紧急危险现场1、保持冷静,辨明安全出口方向迅速撤离。2、从安全通道撤离,不要乘坐电梯。3、不要顾及贵重物品而重返危险境地,避免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4、撤离时避免进入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点,如:厨房的操作间。5、防护自身,注意避险。如用物品遮掩身体易受害部分和不要靠近窗户玻璃。6、按照警方和有关人员的示意和指挥及时撤离现场。7、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74第二章人身侵害及预防本章论述的人身安全仅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不发生不法侵害。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群体,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预防人身侵害、防止发生伤害事故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重视和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不断提高自救、自护和预防伤害的能力,有效避免各种危险的发生。本章针对大学生人身侵害和伤害事故的特点、形式进行表述,侧重对发生伤害事故原因和如何预防进行了分析、论述。目的是使大学生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妥善处理问题,减少和避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75第一节防伤害事故高校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中,人身伤害案件也时有发生,因人身伤害案件往往较侵财案件更具危害性,不但给学生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造成伤害,严重者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甚至会影响校园的稳定,在高校发生的伤害案件大致有两种:一是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伤害;另一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伤害。

76一、在高校引发伤害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被伤害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就其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酗酒丧失理智而发生的伤害案件过量的酒精刺激可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失调,使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或解除,兴奋性加强,因此有的人在酒醉状态下会缺乏自制力,变得极度放肆、粗暴,不能控制自己。很容易发生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

77(二)因恋爱问题引发伤害案件恋爱不成有时会导致人产生心理变异,因爱生恨,导致暴力伤人,或者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病态心理,导致自杀,酿成悲剧。(三)因报复而发生的伤害案件在这类案件中,往往是因为受了欺负或吃了亏,因而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导致伤害案件发生。

78(四)因性格差异或各种摩擦而发生伤害案件由于不注意遵守行为规范,影响他人利益,或者因为性格差异,又不能礼貌相待,不能保持冷静克制,因琐碎小事引起纠纷,由口角、谩骂,进而发生打架斗殴的伤害案件。另外,社会上,特别是校园周边的公共场所如餐厅、歌舞厅、网吧、酒吧、录像厅等,大学生进出这些场所,有社会上不法分子寻衅滋事,容易因一些小事与他们发生纠纷引发被打、被伤害。在大学校园里,如操场、食堂等场所或因交通问题,大学生与教职工、家属子弟、外来人口等发生纠纷,不能妥善处理,导致人身伤害案件发生;另外极个别外来人员,在校园内寻衅滋事,殴打大学生,使大学生受到伤害。

79二、预防伤害、确保人身安全预防大学生受伤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认真整顿校园周边秩序,也需要维护好校园内部治安秩序。同时更有赖于大学生本身具有自我防护能力、自觉遵纪守法,能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人身安全。下面,着重说明大学生如何做好预防,确保人身安全。(一)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尽量少去或者不去治安环境复杂的场所,远离那些寻衅滋事的人员,不感情用事,避免与其发生矛盾纠纷。(二)大学生应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相互谅解,求同存异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处事方式上肯定有差别。大家在一起生活,要互相尊重,宽以待人。不为小事和他人发生纠纷,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80(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大家都要遵守的准则,大家都要自觉去遵守,生活中便出现了许多共同点。不侵害他人利益,减少了许多纠纷的出现。(四)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预防黄、赌、毒的侵害克服老乡观念和哥们儿义气,不参与打架斗殴。同样黄、赌、毒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使天之骄子的心灵和精神受到严重污染和伤害,所以大学生要洁身自爱、参加健康向上的活动,避免因此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81(五)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会用文明幽默的语言化解纠纷俗话说“祸从口出”,即说话不当可能引来祸端,大学生中的许多纠纷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发生大多与恶语伤人有关。要学会礼貌待人,要讲大度,这样纠纷就会自然化解。(六)及时化解矛盾,不要积怨甚久,导致激化一个班,特别是一个宿舍的同学,在一起生活几年,难免产生矛盾,有些伤害人感情的语言和行为容易造成积怨。要注意及时化解,避免矛盾激化而采取极端行为。

82三、大学生应如何防身自卫(一)大学生防身自卫必须是正当防卫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有时难免会遭受不法之徒的骚扰或侵害,为了维护自己权益不受非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是法律所允许的。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懂得正当防卫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还要分清什么是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行为人非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以上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31、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84(1)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要件。①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自然人的;可能是对本人的,也可能是针对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或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②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所谓“不法侵害”,指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违法的侵害行为。③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或者已实施完毕,或行实施者确已自动停止。否则,就是防卫不适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85④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即正当防卫不能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⑤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应受一定限度的制约,即正当防卫应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但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袭击,一般在实施防卫行为的当时,防卫人往往没有防备,情况紧急,精神高度紧张。很难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确实意图的危险程度,也没有条件准确选择一种恰当的防卫方式、工具和强度来进行防卫。因此,只要不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都应当属于正当防卫。

86(2)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指实施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且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间接故意或过失。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因为正当防卫行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体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以“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87(3)特殊防卫权。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本款是对第一款的重要补充。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和其他后果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就是刑法为充分保护正当防卫人的权利而增加的规定,一般将其称为特殊防卫权,或者无限度防卫权。所谓“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与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类似的暴力犯罪,如在人群中实施的爆炸犯罪等。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大学生应牢记这个权利,善于运用这个权利,保卫国家、公共利益,保卫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利。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个法律武器,大学生应当掌握好这个武器,善于运用正当防卫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值得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绝不是“你打我一下,我就还你两下”的行为,更不是伺机报复的行为。此外,打架斗殴的双方一般不存在正当防卫。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实施正当防卫。

882、非正当防卫既有正当防卫,那么就有非正当防卫。如果非正当防卫造成了损害,则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非正当防卫有以下几种:(1)防卫过当。它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正当防卫时,超过了正当防卫所需要的必要限度,并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行为。(2)防卫挑拨。它是指行为人故意挑逗对方,使对方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接着借口加害对方。

89(3)防卫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卫。它是指防卫者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以外的第三人实施的侵害行为。(4)假想防卫。它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根本不存在,由于行为人猜想、估计、推断不法侵害行为存在,而对其实施侵袭的一种不法侵害行为。(5)事前防卫,也叫提前防卫。它是指行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发生或者说还未到来的时候,而对准备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了所谓的防卫行为。(6)事后防卫。它是指在不法侵害终止后,而对不法侵害者进行的所谓防卫行为。

90(二)大学生应掌握紧急避险1、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12、紧急避险必须符合的条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包括自然人造成的危险、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危险。这种危险必须是客观实际存在的,而不是编造、假想或猜测的。如果实际上不存在危险,而实施紧急避险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行为。(2)必须是为了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包括危险尚未发生以及过去的。危险尚未发生是指对拥有合法利益造成的威胁尚未出现的。危险已经过去就是这种威胁已经出现,是指合法利益遭受的危害已经结束,如再实施紧急避险已无任何意义,不能挽回任何损失。

92(3)必须是不得已采取的行为。这种不得已的行为是指没有其他可以避免或减轻损害的行为可供选择,为了避免危险又不得不采取的行动。紧急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同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不同。正当防卫行为只是对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人造成危害,而在一般情况下,紧急避险行为都要对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但法律对这种利益也予以保护。(4)紧急避险不应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紧急避险行为的“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所造成的危害应当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但是,由于采取紧急避险行为时是在急迫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判断紧急避险的行为造成的危害是否不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法律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时,同时又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3(5)对于避免本人危险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必须是本人对这种危险在职务上、业务上不承担特定责任的,否则,不能使用本条规定。所谓“职务上有特定责任”和“业务上有特定责任”是指其担任的职务或从事的业务要求对一定的危险负有排除的义务。例如,警察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驾驶员有负责乘客安全的责任等等。有这种特定责任的人,遇到与其承担的义务有关的危险时,如果放弃职守,逃避危险,就不能属于紧急避险。如果造成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94(三)大学生应掌握必要的防卫术防卫是人类社会维持人类生存和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遭受到突然袭击和侵害时,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防身自卫的技能技巧,就会临危不惧,敢于向袭击和侵害行为奋起反抗,达到维护安全之目的;因此,大学生掌握一些防卫术是有必要的。这里仅介绍一些简单可行的防卫实用招式。(1)击腹法:遇到脖子被歹徒勒住,一只手掰其手,速用另一只手拳头或肘猛击歹徒的腹部。(2)蹬跺法:用鞋跟部猛蹬歹徒小腿胫骨前部或用力跺、踩其脚前部。(3)扭指法:遇到歹徒将自己勒住或抱住时,速将其小指捏住,用力向外侧扳,使其松手。

95(4)膝击法:靠近歹徒时,提膝向其胯下或裆部、小腹部猛撞。(5)口咬法:尤其是女性被歹徒抓住后,在不得已时,可用口咬歹徒的舌头、鼻子、口唇、耳朵或手指等部位。(6)头撞法:与歹徒靠近时,可用头部撞击歹徒的胸、腹和头等要害部位。要注意:这些方法只能用于正当防卫,对付歹徒,千万不可在学生之间滥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96第二节防抢夺、抢劫抢夺和抢劫这两类犯罪行为都会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一般情况下,作案人是有备而来,并携带刀子等作案工具。且极易转化为伤害、杀人、强奸等恶性案件,与盗窃相比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一、抢夺抢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其特点是作案人未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但作案人在实施抢夺行为时,极有可能造成攻击目标的人身损害。因而这类案件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97(一)抢夺案主要作案方式及易发地点作案方式:1、流动作案。两人共骑一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寻找并靠近目标,趁人不备抢走财物。2、定点作案。在车站、候车点或人员稀少、灯光暗淡处靠近目标抢夺后,马上逃离现场。3、流动和定点相结合作案。先寻找目标伺机作案,一人抢夺,一人接应,随后一起快速逃离。4、作案人将早已准备好的尼龙绳、铁丝等抛进骑车人的后轮内,导致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无法行驶,趁车主检查时,将车筐内或后车架上的包拎走逃逸。

98特点:(1)作案时间:多选择在晚上。(2)作案地点:多选择在僻静的街道、小巷及便于逃脱的岔路口、广场等地。(3)侵害对象:大多是女性、或刚从银行取出现金的人。案例一:某高校一女同学,骑自行车路经一处三岔路口时,突然有两名男子共骑一辆摩托车从她身后冒出来,这时坐在后车座的歹徒突然用手拉住了她的挎包。这位女同学急忙将自己的包抓紧,与歹徒对拉,可是歹徒突然将摩托车加速,致使该女生被拖倒在地,包被抢走了,人也受了伤。提示:在遭遇飞车抢包时,一定要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不要与歹徒硬拉,如果对拉,用力方向要向飞车行进的斜下方向拉,而不要直着后拉,如果拉一下不起作用应立即松手。如遭遇飞车抢夺要记住歹徒的特征和车牌号。

99案例二:大学生现已普遍使用手机,女同学喜欢将小巧玲珑的手机用一根漂亮的手机绳挂在胸前,男同学喜欢将手机别在腰间。不法分子很可能将目光停在你的胸前或腰间,趁其不备进行抢夺。提示:走路要走人行道,以防骑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汽车的歹徒的袭击。夜间外出手机最好不要挂在胸前,注意尾随和身边出现的可疑车辆,一旦确认被跟踪要用电话联系同学并改变行走路线及时报警。

100(二)如何防范和应对抢夺案的发生1、一般情况下出门尽量不要带大量现金、贵重物品和重要证件。2、如果遭遇飞车抢夺不要生拉硬夺,由于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车速较快,容易被拖倒受伤。3、遭遇飞车抢夺,要记住不法分子和车辆的特征、牌号,并尽快报案。4、走路要走人多的地方且不要靠马路太近。5、骑自行车外出时,一定要将包的带子缠绕在车把或车座上,如果发现自行车突然出现了“故障”,切记要把自行车推至安全地带,在保证财物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处理其他情况。

101二、抢劫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行为。抢劫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往往转化为凶杀、伤害、强奸等恶性案件。严重侵犯大学生的财产及人身权利,造成大学生生命、健康及精神上的损害,甚至威胁大学生生命安全。(一)预防抢劫1、外出不要携带过多现金和显眼的贵重物品;2、不外露或向人炫耀随身携带的现金和贵重物品;3、现金或贵重物品最好贴身携带,不要置于手提包或挎包内;

1024、出校上街,应结伴而行,避免独行,不深夜外出、晚归;5、不去行人稀少、环境阴暗、偏僻的地方闲游、散步;6、穿戴适宜,尽量使自己行动方便;7、发现有人尾随或窥视,不要紧张露出胆怯神态,可回头多盯对方几眼或哼歌,改变原走路线,朝有人、有灯光的地方走。也可打手机通知人接护。

103(二)应对抢劫者采取的措施要表现得镇定、平静,克服畏惧、恐慌情绪,冷静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比双方的力量,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1、拚力反抗只要具备反抗的能力或时机,就应及时运用防卫术发动进攻,制服作案人或使其丧失作案的心理和能力。2、尽量抗衡可借助有利地形,利用身边的砖头、木棒等足以自卫的武器与作案人僵持,使作案人短时间内无法近身,以引来援助者并给作案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3、寻机逃跑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可看准时机向有人、有灯光的地方或宿舍区奔跑,边跑边呼救,争取别人救助,同时震慑作案人。

1044、巧妙周旋当已处于作案人的控制之下无法反抗时,可按作案人的需求交出部分财物,要理直气壮地对作案人进行说服教育,晓以利害,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切不可一味求饶,要保持镇定,采用幽默放松的方式,表明自己已交出全部财物,并无反抗的意图,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准时机反抗或逃脱控制。5、间接反抗即趁其不注意时在作案人身上留下暗记,如在其衣服上擦点泥土、血迹;在其口袋中装点有标记的小物件;在作案人得逞后悄悄跟踪其后,注意作案人逃跑去向等,寻机报案,抓获作案人。6、牢记特征尽量记住案犯的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衣着、胡须、疤痕、语言、行为等特征。

1057、及时报案被抢动后要及时报案,准确描述作案人特征,有利于公安、保卫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布控,抓获作案人。8、大声呼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可能,就要大声呼救,或故意高声与作案人说话,设法让附近人知情,帮助喊人援助或拨打“110”报警。遭遇抢劫如灵活采用上述办法,是有可能脱身并制服作案分子的。典型案例:某校一男一女两名大学生,深夜在树林中漫步,几名作案人围了上来,欲强行搜身,男学生急中生智,掏出香烟、打火机和钱,假说自己也是社会上玩的,愿意和他们交个朋友,作案人见他爽快,也没过多地为难他们,拿了东西扬长而去。这时男学生让女学生回去报案,自己则悄悄尾随其后。没过多久,这几名作案人被全部抓获。

106(三)乘车、行走途中遇抢劫的处理方法1、当有人在背后跟踪你时,你要警惕这可能就是坏人要对你下手的征兆,要立即改变方向,并不断地向背后察看或打手机求救,要朝有人有灯光的地方走,到商店、住户、机关等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要记住跟踪者的体貌特征,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2、如果遇到抢劫,要胆大心细、勇敢机智,想方设法调动身边的群众,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只有你一人,力量不如犯罪分子大,则更要冷静,以保护生命安全为原则。要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身体特征(身高、年龄、衣服、文身等),及时向公安保卫部门报告。重要的是智斗罪犯,利用犯罪分子的虚弱本质和心理伺机智取。

107典型案例:在一辆长途公共汽车上,三个犯罪分子持刀强行对旅客搜身抢劫,有两个反抗的乘客也不敢起来制止。突然车厢后头站起一个中年人,右手插在口袋里,走到犯罪分子面前,左手递过去一张纸条,犯罪分子看了那张纸条后,强令司机停车,接着犯罪分子迅速下了车。后来公安机关迅速破获了此案。是什么原因使三个犯罪分子停止抢劫并下车呢?原来那位中年人递给犯罪分子的那张纸条上写着:“我是持枪逃跑的,你们要是再误我的事,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其实,这位中年人是一位普通工人。不是什么持枪逃跑犯,身上也没有枪,他用“以毒攻毒”之计,制止住犯罪分子的抢劫行为。案例解析: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其实心里都会有很大的顾虑,一则害怕遭遇到当事人的顽强抵抗,被当场制服;二则害怕案发受到法律制裁。此案中的中年人正是利用犯罪分子的害怕心理,采用避实就虚的手法,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采用心理战术制胜歹徒。

108第三节防女性伤害女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由于缺少安全防范意识,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性攻击的主要对象。校园内发生的性侵害严重危害了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对她们心理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影响她们健康成长。一般认为,只要是一方通过语言的或形体的有关性内容的侵犯或暗示,从而给另一方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压抑和恐慌的,都可构成性骚扰,严重的则会构成猥亵、强奸等恶性犯罪。性侵害的对象以女性为多。因此,女大学生了解一些性侵害的基本情况、掌握一些对付性伤害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09(一)女性伤害的主要类型1、暴力型性侵害。是指犯罪分子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如携带凶器进行威胁、劫持,以言语进行恐吓等)对女学生实施调戏、猥亵或强奸、轮奸等。也有的本以盗窃、抢劫为目的,或因感情问题走极端,见有机可乘或因受害人处置不当而发展为强奸犯罪。暴力型性侵害的特点如下:(1)手段残暴。当性犯罪者进行性侵害时,必然受到被害者的本能抵抗,所以很多性犯罪者往往要施行暴力且手段野蛮、凶残,以此来达到犯罪目的。

110(2)行为无耻。为达到侵害女大学生的目的,犯罪者往往会不择手段对受害者进行侵害。(3)群体性。犯罪分子通常采用群体性纠缠方式对女学生进行性侵害。这是因为人多势众,容易制服被害人的反抗,还会使原来不敢单独作案的罪犯变得胆大妄为,这种形式危害极大,往往发展为轮奸等犯罪行为。(4)容易诱发其他犯罪。实施性犯罪的同时又常会诱发其他恶性犯罪,如遇拼力反抗引发伤人或为了逃避指认而杀人灭口。

1112、胁迫型性侵害。是指利用自身权势、地位、职务之便或利用受害人处于危难之机,对有求于己的受害人加以利诱或威胁,从而强迫受害人与其发生非暴力型的性行为。其特点如下:(1)利用职务之便或乘人之危而迫使受害人就范。(2)设置圈套,以利益引诱受害人上钩。(3)利用隐私或过错等把柄,要挟受害人。

1123、社交型性侵害。是指与受害人约会的是自己的生活圈子里的熟人、同学、同乡或网友等,甚至是男朋友,在此期间发生的性侵害。社交型性侵害又被称为“熟人强奸”、“社交性强奸”、“沉默强奸”、“酒后强奸”等等。受害人身心受到伤害以后,往往出于各种考虑而不敢加以揭发。4、诱惑型性侵害。是指利用受害人追求享乐、贪图钱财的心理而诱惑受害人,使其受到性侵害。

1135、滋扰型性侵害。其主要形式:一是利用靠近女生的机会,有意识地接触女生的胸部、摸捏其身体等。如在公共汽车、商店等公共场所有意识地挤碰女生;二是暴露生殖器等变态式性滋扰;三是向女生寻衅滋事,无理纠缠,用污言秽语进行挑逗,或者做出下流举动对女生进行调戏、侮辱,如在夜间或女生孤立无援、处置不当等情况下,也可能发展为暴力强奸或轮奸。

114(二)容易遭受性骚扰侵害的时间和场所1、夏天,是女大学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季节。夏天天气炎热,夜生活时间延长,外出机会增多。女生衣着单薄,裸露部分较多,对异性的刺激增多。同时,夏季校园内绿树成荫,罪犯作案后容易藏身或逃脱。2、夜晚,是女大学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时候。夜间光线暗,犯罪分子作案时不容易被发现且易逃脱。所以,女大学生应尽量减少夜间外出。3、公共场所和僻静处是女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地方。如教室、礼堂、舞池、溜冰场、游泳池、车站、影院等公共场所,特别是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法分子常乘机滋扰女学生;公园假山、树林深处、夹道小巷、楼顶晒台、没有路灯的街道楼边、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物内、下班后的电梯内、无人居住的小屋、陋室、茅棚等僻静之处,若女生单独行走、逗留,很容易遭受到不法分子袭击。所以,女生最好不要单独行走或逗留在上述这些地点。

115(三)女生集体宿舍安全须知1、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门窗损坏,及时报值班人员请学校有关部门修理。2、就寝前要关好门窗,天热时也不能例外,防止犯罪分子趁自己熟睡时入室作案。3、夜间上厕所,要格外小心。若厕所照明设备损坏,应带上手电筒,上厕所前应仔细查看一下,最好结伴同行。4、夜间如有人敲门,要问清是谁再开门。如发现有人想撬门砸窗闯进来,全室同学要一起呼救,及时通知值班人员或报警,并准备可供搏斗的东西,作好齐心协力反抗的准备。5、周末或节假日,其他同学回家,最好不要独自一人住宿。回宿舍就寝时,要留心门窗是否锁好,防止有犯罪分子潜伏暗处伺机作案。如遇异常情况,及时报值班人员或请一两位同学同时进去,以确保安全。6、无论一人或多人在宿舍,当犯罪分子来侵害时,都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做到临危不惧,遇事不乱。一方面大声呼救,一方面要与犯罪分子周旋,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116(四)女生夜间行路安全须知1、保持警惕。如果在校园内行走,要走灯光明亮、来往行人较多的大道。对于路边黑暗处要有戒备,最好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走。如果走校外陌生道路,要选择有路灯和行人较多的路线。2、陌生男人问路,指路不带路;向陌生男人问路,不让对方带路。3、尽量不要穿过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不要穿行动不便的高跟鞋。4、不要搭乘陌生人的机动车、人力车或自行车,防止落入坏人的圈套。5、遇到不怀好意的男人挑逗,要及时斥责,如果他恶意纠缠要高声呼救,即使四周无人,也要保持冷静,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或就地取材进行有效反抗,也可与之周旋、拖延时间来等待救援。6、如遭受性侵害,要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如身高、相貌、体型、口音、服饰以及特殊标记等等。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提供证据和线索,协助公安部门侦查破案。

117(五)女生正当防卫十招为了让女生在遭遇危险急难中能够进行正当防卫,可使用下面几种方法:“喊”——女生应利用作案人心虚的特点,大声呼喊,以求得他人闻警救助。“撒”——若单身行路遭遇坏人,呼喊无人,跑躲不开,作案人仍然紧追不舍。女性可以干脆就地取材,抓一把泥沙撒向作案人面部,寻机脱身或报警。“撕”——如果被作案人死死缠住,打斗不过。女性可以在反抗中撕烂作案人的衣裤,令其丑态百出。而后将他的烂衣裤(碎片、衣扣、断带)提供给公安机关做为证据。“抓”——遭受侵害时,可以抓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要害处。将其抓伤,达到制服作案人、搜集证据的目的。

118“踢”——面对一时难以制服的作案人,可以拼命踢向他的要害部位,如裆部。这一招不少女性在自卫中使用过,这样可以削弱作案人继续侵害的能力,极见成效。“变”——若遭作案人跟踪,不要害怕,见机变换行走路线,使用手机联系同学或报警,一般都可将其甩掉或避免伤害。“认”——受到不法侵害时,女性应牢记作案人的面部和体态特征,以便在报案时提供给公安机关。“咬”——在不得已情况中应抓住时机咬住其耳朵、手指等不松口,如遭作案人强行接吻,可“稳、准、狠”地咬住作案人的舌头,致使其疼痛休克。“刺”——如果遇上作案人手中有凶器,千万不要慌乱,寻机用手指、尖锐物刺作案人的眼睛等要害部位。“喷”——用随身携带的喷发胶或啫哩水向作案人眼睛喷,设法脱身。

119(六)积极防范,避免发生性骚扰侵害1、提高自身素质和识别侵害能力女大学生应当在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轻率,不贪便宜,防止授人以柄。言行举止要得体大方。谨慎地待人处事,慎重交友,一旦发现某异性对自己不怀好意,甚至动手动脚或有越轨行为,一定要严厉拒绝、大胆反抗。2、行为端正,妥善保护自己若自己态度明朗,对方则会打消念头,不再有任何企图;尽量不要一个人住宿或在外租住,不私自让异性进入宿舍或租住处。不要去治安环境复杂的公共娱乐场所,参加社交活动与男性单独交往时,要理智且有节制地把握好自己,尤其应注意不能过量饮酒。

1203、学会依靠组织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于那些失去理智、纠缠不清的无赖或者犯罪分子,女大学生千万不要惧怕他们的要挟和讹诈,也不要怕他们打击报复。要依靠组织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千万注意不能“私了”,因为“私了”的结果常会使犯罪分子得寸进尺,引发新的伤害。强奸案件屡有发生,在此类犯罪现象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深度不一样,而女性被侵害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女性在遭遇性侵害时依法正当防卫。如能灵活使用上述方法,既可制服犯罪嫌疑人保全自己,又可为民除害。

121第四节防斗殴(纠纷、寻衅滋事)高校中出现打架斗殴,绝大部分是因为同学之间一些小的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或遇寻衅滋事而酿成的。尤其是酗酒后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比较突出。本节主要讲怎样预防化解纠纷和如何防止斗殴,以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保护自身安全。

122一、预防纠纷(一)大学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形式发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有:1、不拘小节容易发生纠纷;2、不尊重别人、开玩笑过分,或刻意地挖苦别人容易发生纠纷;3、猜疑、妒忌他人容易发生纠纷;4、不谦虚,目中无人容易发生纠纷;5、极端利己,不容他人容易发生纠纷;6、狂妄自大,争强好胜容易发生纠纷。表现形式主要是两种:一是争吵斗嘴,互相攻击、谩骂。二是由谩骂发展为推搡,最后大打出手。两种形式,联系紧密,以口角开始,以打架、甚至造成伤害告终。还有其他一些形式,如写恐吓信,背后进行造谣、污蔑。毕达哥拉斯说过:“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123(二)大学生发生纠纷的危害1、损害了大学生的美好形象当代大学生应当是政治方向坚定,思想品德高尚,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学生之间因一些小事争争吵吵,不依不饶,打打闹闹,纠纷四起,不仅损害了自己的人格,而且玷污了大学生这一光荣称号。尽管闹纠纷是少数人,而受到损害的是整体大学生的形象。

1242、妨碍内部团结,破坏大学生成才的优良环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真诚相处,和睦团结十分可贵,它不仅可以使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而且可以从他人身上得到帮助,受到启发,以增长自己的学识和为人处事能力。而发生纠纷不能妥善处理,只会伤害感情,削弱友谊,破坏团结,影响自己成才。3、酿成刑事、治安案件,葬送自己的前程就纠纷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言,多数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一旦成为纠纷,有的则难以收拾,酿成祸端。纠纷是刑事、治安案件的温床,纠纷是破坏安定团结的蛀虫。我们应可引以为戒,牢牢记住他人给我们留下的教训。

125(三)怎样防止纠纷发生纠纷是大学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又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大学生应尽力避免发生纠纷,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当你感到可能发生纠纷的时候,希望你尽力做到:1、冷静克制,切莫莽撞无论争执由那一方面引起,都要持冷静态度,尽量避免情绪激动,莽撞行事,这就要求我们讲大度,虚怀若谷。有一副颂扬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就是说只有“大着肚皮容物”,才能“立定脚跟做人”。对于那些可能发生摩擦的小事,宽容面对,一笑了之。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一切纠纷,都会化为乌有。

1262、诚实谦虚,宽容他人在与同学以及其他人相处中,诚实、谦虚是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也是消除纠纷的灵丹妙药。诚实、谦虚并不是什么懦弱、妥协,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宽容待人,处理好相互间的争执。培根说过:“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而“每一次的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加强大”。(高尔基)

1273、措辞文雅,互相尊重实践证明,大学生中的纠纷多数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发生都是恶语伤人的必然结果。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话不投机半句多”,深刻揭示了语言与纠纷的辩证关系。一是要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不恶语伤人。二是说话要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三是说话要谦虚,尊重对方,不盛气凌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淡化矛盾,减少隐患、消解不稳定因素,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案件的起因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如果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都能够做到待人以礼、以诚、以信,往往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防止发生纠纷的总的原则是:各守本分,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理解万岁!

128二、防止斗殴校园内同学之间交往频繁,由于性格不合、见解不一和利益冲突等原因,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从而导致打架斗殴现象发生。打架斗殴是校园内的一大公害,成为在校大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之一。

129(一)大学生打架斗殴的危害打架斗殴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超出理智约束的一种激烈的对抗性互相侵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目前,我们在校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8~23岁之间,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生活中有时也许会不理智地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或遇突发性纠纷时无视危险的警示,最后步入歧途。1、酿成刑事、治安案件,葬送自己的前程,给自己和他人及家庭带来巨大伤害。就纠纷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言,大多数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处理不当引发打架斗殴,最后酿成刑事、治安案件,应当引以为戒。

1302、妨碍内部团结,不利于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建设。打架斗殴,只会伤害感情、削弱友谊、破坏团结、破坏大学生成才的优良环境,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3、损害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影响学校声誉。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尽管打架斗殴的是个别人,但受到损害的却是大学生整体形象和学校的声誉。

131(二)怎样防止斗殴1、防突发性斗殴突发性斗殴往往是由偶然起因不能冷静对待而引起的。针对不同的对象,认真说服讲清道理,指出“行少顷之怒,丧终身之躯”的严重后果,使冲动的头脑迅速冷静下来,不自酿苦酒。2、防报复性斗殴报复性斗殴往往产生于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大学生一般来说自尊心都是很强的,要注意关心同学的思想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而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委婉相劝,攻心为上,用一种相似的人或事来善意暗示对方。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与人说理,须使人心中点头。”让对方自己觉悟,从而领悟到同学之间的情谊,避免事端。

1323、防演变性斗殴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和生活上会出现一些摩擦和冲突,演变性斗殴一般有较长周期的滋生过程,都是因伤人感情的话语长期积怨,引发斗殴,甚至危害生命。4、防群体性斗殴教育学家认为,一句话能改变别人的行动。大学生完全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分辨是非,判断正误。但是为帮同学、老乡或朋友而进行群体性斗殴的现象却也时有发生。

133(三)遇上别人打架怎么办如果你遇上别人打架斗殴,请不要火上浇油,防止事态扩大。并希望你做到:1、不围观,不起哄,不参与。2、应当先问明情况,如是校外人员寻衅滋事殴打学生,应立即向保卫部门报告或拨110报警,以防事态扩大。3、打架的一方如果是你的同学或熟人,在劝解时要主持公道,不可偏袒。应当首先拉自己的同学或朋友,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被对方误解将你当作对方的“同伙”而受到无故伤害。4、当学校有关部门调查打架真相时,现场目击人要勇于出来提供线索和证据,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使肇事者受到惩处。

134三、防寻衅滋扰寻衅滋扰,广义上讲,是指外部人员无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而寻衅滋事、结伙斗殴、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狭义概念讲,主要是指对校园正常秩序的破坏扰乱,对大学生无端挑衅、侵犯乃至伤害的行为。寻衅滋扰是一个涉及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复杂交错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必须提高警惕,预防和制止外部滋扰,以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

135(一)受外部滋扰的常见形式1、校内外的不法人员通过多种途径与少数大学生进行交往,如发生矛盾或纠葛,便有目的地入校寻衅滋事、伺机报复等。2、有的社会不法人员,在游泳、洗浴、购物、看电影、参加舞会、观看比赛、甚至走路等偶然场合,与大学生发生矛盾纠纷,进而酿成冲突。3、有的不法青年,专门尾随女学生或有目的地到学生宿舍、教室等处污辱、骚扰、调戏女生,甚至对女学生动手动脚,致使女学生受到伤害。

1364、一些游手好闲的不法人员,把学校当作玩乐场所,在校园内游逛,或故意怪叫谩骂、吵吵嚷嚷,有意扰乱秩序。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纠正这类人员行为时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其实寻衅滋事者大多都自制力差,微不足道的精神刺激即可使之陷入暴怒和冲动之中。有些则结成团伙,蛮横无理、为所欲为、称霸一方。入校滋扰者,有的事先有明确的目的,有的并无确定目标。无论是哪种形式,受滋扰的对象往往都是大学生。一些地处城郊结合部或周围居民区密集的院校,受滋扰的程度可能会更严重一些。

137(二)校园内寻衅滋扰事件的特点1、作案人员以结伙作案较为常见。滋事者在事先往往没有确定的作案目标和明确的行为方向,常常是遇事起意,想干就干。这就决定了这类案件绝大多数是多人纠合、结伙作案。2、滋扰作案的动因是为了追求刺激、寻欢作乐,并不一定以损害特定个人为目的,也不以取得某种物质利益为满足。这是寻衅滋扰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的显著特点之一。由于此种案件的作案人多数是青少年,而且作案事实是在变态心理和江湖义气或封建主义的英雄观等错误观念支配下造成的,无论在什么场合,想砸就砸、想闹就闹而无所顾忌,其行为实质是对校园和社会公共秩序的一种藐视。

1383、滋扰事件多发生在人员聚集、治安环境复杂的公共场所。一方面,从进行滋扰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希望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实施作案;另一方面,公共场所也适宜滋扰活动实施。所以,便形成了滋扰事件的不法人员对治安复杂公共场所的选择性和依赖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不法人员均是公开作案,反映了滋扰案件的嚣张性。4、滋扰事件社会影响较大。在滋扰案件发生后,若不及时查处或查处不力的话,常常会造成校园治安形势严峻,破坏安定的生活环境,使师生员工尤其是大学生没有安全感,从而影响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

139(三)应当怎样对待寻衅滋扰寻衅滋事是典型的违法活动。在校园内找茬打架、无理取闹、侵害女学生或女教师等违法行为,不仅直接危害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还会破坏校园的正常秩序,为了根治校园外部滋扰这样一类治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强了对校园周边进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治力度。大学生在遇到寻衅滋事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提高警惕,正确面对,明辨是非,慎重处置面对不法人员挑起的滋扰事件,千万不要惊慌而要正确对待。要问清缘由、弄清是非,既不畏惧退缩、避而远之,也不随便动手,而应晓之以理、妥善处置,尽量避免使事件升级,引发伤害案件。

1402、充分依靠组织和集体的力量,积极干预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如发现寻衅滋扰事件,要及时向老师或学校保卫部门报告,一旦出现公开侮辱、殴打自己的同学等恶性事件,要敢于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积极地加以劝解和制止。要注意发动周围的群众,以对滋事者形成压力,迫使其终止违法犯罪行为。3、注意策略,冷静处置,避免纠缠,防止事态扩大在许多场合,滋事者显得固执而无赖,有时仅有挑逗性的语言和动作,叫人可气可恼而又抓不到有效证据。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注意讲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面要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处置;另一方面应采取正面对其劝告的方法,注意避免纠缠,目的就是避免事态扩大和免得把自己与不法之徒置于等同地位。

1414、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面对违法滋扰事件,既要坚持以说理为主、不要轻易动手,同时又要注意留心观察、掌握证据。比如,有哪些人在场,谁先动手、持何凶器,滋事者有哪些重要特征,案件大致的经过是怎样的,现场状况如何,滋事者使用何种器械、有何证件,毁坏的衣物和设施是什么,地面留有什么痕迹,等等。这些证据,对查处违法滋事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情况下,在校园内遇有寻衅滋事,一方面要敢于出面制止或将违法分子送有关部门,或拨打110电话报警和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以便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予以惩办;大学生是校园的主人,勇于维护自身利益,维护校园正常秩序,积极慎重地抵御外部滋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因小事招惹是非。遇到寻衅滋挠,要冷静处置,尽量避免受到伤害。

142第五节旅途(游)与交通安全一、旅途(游)安全旅途(游)安全通常是指在旅途(游)中不发生或少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观条件,即在旅行活动中行为人遵守旅行活动的各项安全规定,增强安全意识,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安全事故。(一)旅途(游)中常遇到的问题1、怎样识别盗窃犯罪分子盗窃犯罪分子在车船上的主要手段:(1)偷梁换柱。犯罪分子往往事先物色好目标,在乘客的行李(旅行袋、提包、密码箱)旁边,放置一个相似的行李,然后寻找或制造机会进行掉包。如果被发现,犯罪分子则会佯装成拿错了而掩盖自己的罪行。

143(2)浑水摸鱼。车(船)到站(码头),犯罪分子利用上下车(船)的旅客较多拥挤时,发生纠纷吵闹时,乘客与送行者话别时作案。更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犯罪分子会有意制造混乱,然后伺机行窃。(3)窗外黑手。犯罪分子通常在夜间采用此手段。犯罪分子混在送行者中间,等到列车开动的一刹那,突然窜到车窗前,抢走茶桌上的财物。(4)抛砖引玉。套近乎,拉关系,设诱饵,投你所好,骗取信任,利用假象麻痹,然后伺机盗走财物。(5)瞒天过海。花言巧语设圈套,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千方百计骗取钱财。(6)顺手牵羊。作案人趁便利之机或专门寻找时机,随手拿走人家的东西。

1442、乘车船时怎样保护钱和物了解了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方式,采取应对措施,就可以达到保护自己钱物安全之目的。(1)时刻提高警惕。违法犯罪的通常只能采用隐蔽、狡猾的手段,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需要时刻提高警惕。(2)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法分子虽然狡猾凶顽,但毕竟做贼心虚。一旦发现有人违法犯罪要勇敢机智地争取周围人员的支持,同犯罪分子斗争。(3)尽量把物品集中放在视线之内,不要乱堆乱放,或放得过于零散。

145(4)要事先准备好零用钱,将暂时不用的钱及贵重物品,放在身上或其他可靠地方(如身上穿着的内衣口袋里)。(5)不要当众频繁地打开钱包,以免暴露给他人。(6)有条件时可用链条锁将行李锁在行李架上。(7)上下车(船)时提前,把行李归拢在一起,清点一下。车(船)到站(码头)时,不要着急,不要拥挤。(8)当你已经知道谁是作案者或可疑人时,要及时大胆地向车(船)上公安人员或乘务员报告、指证,并争取其他旅客支持,制服违法犯罪分子。

1463、乘车船时怎样保护人身安全乘坐车船时,有时出现意外事故,如火车出轨,船(舶)碰撞翻沉等。尽管这些情况的出现是极少数的,但也应注意。(1)火车出事前通常没有什么迹象,不过旅客会察觉到一些异常现象(紧急刹车),这时,应立即使自己身体保持较为安全的姿势,同时采取一些自防自救的措施:①抓住牢固的物体,离开门窗或趴下来,以防碰撞或被抛出车厢。②低下头,下巴紧贴胸前,身体紧靠在牢固的物体上,以防头部受伤。③如座位不靠门窗,则应留在原位,保持不动;否则就应尽快离开。④火车出轨向前时,不要尝试跳车,那样身体会以全部冲力撞向路轨,还可能发生其他危险。⑤火车停下来后,如果周围环境允许,则在原地不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同时要呼救或打电话求救,尽快将遇险的信息传递出去。

147(2)船舶在江河湖海里航行时,如遇碰撞、火灾、爆炸、触礁、搁浅,甚至船舶翻沉等,为保证安全要掌握一定的自救互救知识。①船舶发生事故,求生者可能遇到的危险有三点:一是溺水。二是浸泡和暴晒。人体在酷热阳光暴晒下容易发生晒伤、中暑、衰竭等。三是晕浪。晕船会引起过度呕吐,使身体大量失水,出现头晕、虚弱等情况。

148②水上求生要注意:一是要搞好自身保护。要寻找救生及漂浮工具,扣好救生衣。漂浮在水中不要轻易游动,在水中尽量双腿并拢屈到胸部,两肘紧贴身旁,两臂交叉放在救生衣前,并使头部和颈部露出水面,保持清醒争取获救机会。二是要搞清船舶出事的准确位置,并想法呼(求)救。三是千万不要喝海水。饮用海水,更感到口渴,严重的会出现腹胀、幻觉、神志不清、精神错乱等症状。四是在求生过程中要尽量节省食物和淡水。③登船后,应了解自己的和船上备用的救生衣(具)存放位置,要熟悉和了解本船的逃生通道、出入口处以及通往甲板的最近逃生口,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地离开危险的地方。④弃船逃生,跳水前尽量选择低的位置;避开水面上的漂浮物;如船左右倾斜时应从船首或船尾跳下。

1494、乘坐飞机时如何注意安全(1)登机前,必须接受机场安全部门的安全检查,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以便维护飞机和乘客的安全。(2)机舱内有灭火设备、氧气设备及紧急出口设施,飞经海上的飞机还有救生衣。这些设施只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由机组人员组织旅客使用。(3)发生紧急情况时怎么办?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危险,要系好安全带,仔细听乘务员讲解如何应付紧急事故。

150①留意靠近自己座位的太平门及开启方法,如出事要能在浓烟中找到出口,能够开门。②取下眼镜、假牙,脱下高跟鞋,取下口袋里的尖锐物品(如钢笔),以防碰撞伤害身体。③如机舱内有浓雾,用毛巾(最好是湿的)掩住鼻子和嘴,尽可能趴下贴近舱底摸到太平门。④机舱门一开,充气救生梯会自行膨胀用坐着的姿势滑到地面。⑤滑到地面后,尽可能快速地远离飞机。⑥如果自己和别人受伤,应通知服务员,他们受过急救训练。等待救援时,设法和其他乘客交谈,保持求生意志。

1515、登山应如何注意安全攀山越岭应注意安全,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事故。有些事故本来可以避免,因为缺乏登山安全知识而引发非正常死亡。因此,需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第一,要合理携带行装用具,最好带上拐杖、绳子和手电筒。第二,天黑以前,一定要到达预定目的地,以免夜间露宿,造成诸多不便。第三,登山要结伴而行,根据各人的体质,量力而行。第四,雨天、雾天时不要冒失走险路,以免因浮土、活动石头、路滑、视线不清而失足滑坠。第五,雷雨时要防雷击,不要攀登高峰,不要手扶铁索,不要在树下避雨。第六,要穿运动鞋,不要穿拖鞋、塑料底鞋或高跟鞋登山。

152第七,登山时可少穿一点衣服,如停下来,特别是汗流浃背时要披上暖和的衣服,防止受凉感冒。第八,要注意山林防火。严格遵守山林防火规定。入山不带火种,不吸烟,不野炊,不打猎、烧蜂、驱兽。第九,要防毒虫(蛇)咬及野兽袭击。在树林中穿行,要注意穿好鞋袜,扎好裤脚,上衣的领口、袖口、衣边要适当扎紧,防止有毒虫类的侵害(如松毛虫、有毒蜘蛛等小动物的侵袭)。最好手拿一根木(竹)棍,既可“打草惊蛇”防蛇咬,也可当拐杖或防护工具使用。第十,在深山、树林中行走,要注意防止迷路,事先最好找个向导同行,特别是在阴雨或大雾天气。不要单独行动,不要到深山密林里去。为了防止迷路,可在同一个方向每隔几步做上不易消失而又明显的记号,以便返回时识别。还可以用下面一些简单的方法辨别方向:看树冠,树叶茂盛、树冠大的一侧是南方;看树干,阴湿多苔藓,树皮粗糙一侧是北方。

1536、住宿时如何注意安全在旅途中,需要住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外出之前,别忘了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2)如需住宿,尽量住有营业执照,符合国家规定经营的正规旅店。(3)如果有不相识的人同住一间房,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人言。(4)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钱、证及其他贵重物品要随身保管。(5)睡觉时注意关好门,外出时锁好门。

154(二)旅途(游)中安全事故的预防1、提高安全意识。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虽然有时难以预料事故的发生,但是如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做有悖于安全的事,许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2、出发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选择最佳的旅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正确估计,不要带病参加旅游。3、游览中严格遵守景区的安全规定,听从导游的安排,对路边的安全警示牌要认真阅读。避免单独活动,分散活动时要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

155(三)旅游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1、自救一旦发生事故不能惊慌失措,等了解清楚你所处的环境和伤情后立足自救,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摆脱困境。2、求救有时依靠自己的力量实在无法摆脱困境,或因伤势太重不能活动时,只能耐心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援时要注意保持体力、坚定信念,还要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可以利用携带的通信工具,电筒、打火机的光线,也可以利用石头敲击发出声音,挥动色彩鲜艳的衣物等办法与外界联系。

156二、交通安全交通包括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这里所说的交通事故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即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大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道路上遵守国家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行走、骑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驾驶机动车,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大学生要保证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交通安全法,掌握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避免交通违章,减少交通事故。

157近年来,大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尤其应该引起大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确保交通安全,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大学生自身要承担起第一位的责任,必须树立交通安全意识,积极防范交通事故发生。(一)交通安全基本知识1、交通违章交通违章是指所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其中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违反学校交通管理规章的行为)。(1)交通违章行为具有的特征。①交通行为主体一般是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②违章行为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交通的管理活动和社会交通秩序。③交通违章的行为人在其主观方面有过错,他们的违章行为或属故意,或属过失。④交通违章客观上是一种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或是法规禁止做而做,或是法规要求做的而不做。如果只是主观想法,没有客观结果发生,则构不成违章。

158(2)交通违章种类的区分。交通违章按情节可分为三种:①轻微违章。指主观上由于旧习惯或过失行为所致,在客观上对交通秩序影响不大,未造成不良结果的违章行为。②一般违章。是指主观上属明知故犯,有一般过错,在客观上对交通秩序影响较大,可能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违章行为。③严重违章。指主观上无视交通法规和安全,在客观上导致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行为。(3)大学生的交通违章。大学生的交通违章是指在校园内外大学生在道路上违反国家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妨碍交通秩序和影响交通安全未造成事故的过错行为。

1592、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指车辆或行人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1)构成交通事故的要素。构成交通事故必须具备六个要素:①车辆(它包括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在当事者中,如果没有车辆则不构成交通事故。②道路,这是交通事故发生的空间特征。③车辆在运行中而不是静止的。④发生的事态,也就是发生与交通事故有关的现象,如碰撞、刮擦等。没有以上事态,不称为交通事故。⑤有交通的性质即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交通过程中由于主观故意或过失,而不是因为无法抗拒的原因。⑥有后果,即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没有造成损失的后果不称为交通事故。

160(2)交通事故的分类。按照事故造成后果的轻重程度,交通事故通常分为四类:①轻微事故。即一次造成轻伤1~2人;②一般事故。即一次造成重伤1~2人或轻伤3人以上;③重大事故。即一次造成死亡1~2人或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④特大事故。即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上等。(3)大学生的交通事故。大学生的交通事故是指大学生以及其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在校园内及社会道路上因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过失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即大学生违章过失造成自己或他人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以及他人违章造成大学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大学生的交通事故,从地域上划分,可分为校园交通事故和校外道路交通事故;从事故当事人划分,可分为机动车驾驶员、骑自行车人和行人发生的交通事故;从事故责任划分,可分为甲方责任事故和非甲方责任事故。

161(二)大学生交通安全及交通事故的危害大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车辆、道路这三个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断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162(三)大学校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使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许多高校老师拥有私家轿车已不算稀奇,电动自行车更是普遍,学生骑自行车的很多,开汽车上学已不再是新闻了。校园道路建设和校园交通管理滞后于高校的发展,一般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制,也没有专职交通管理人员执法管理。校园内人员居住集中,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高峰等等原因,致使高校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故经常发生。

163(四)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1、校园内易发生的交通事故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麻痹和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和家庭,缺乏社会活动经验,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同学在思想上还存在校园内骑车和行走肯定比公路上安全的错误认识,一旦遇到意外,发生交通事故就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注意力不集中。这是最主要的形式,表现为行人走路时边走路边看书边听音乐,或者左顾右盼,心不在焉。(2)在路上进行球类活动。大学生在路上行走嬉戏打闹,甚至有时还在路上进行球类活动,更是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危险。(3)骑“飞车”。一般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宿舍与教室、图书馆等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所以许多大学生在课间或下课时骑自行车在人海中穿行是大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部分学生骑车技术也实在“高超”,居然能骑自行车与汽车比快慢,殊不知就此埋下了祸根。

1642、校园外常见的交通事故大学生购物、观光、访友到市区活动,由于这些地方车流量大、行人多,各种交通标志眼花缭乱,与校园相比交通状况更加复杂,若缺乏通行经验,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会很高。有的学生公寓建在校外,每天上课、下课时在校园周边地区形成人流、车流高峰,成为大学生交通事故新的多发地带。大学生离校、返校、外出旅游、社会实践、寻找工作等外出活动中,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造成群体性伤亡,教训十分惨重。

165(五)交通事故的预防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不论是行人、骑车人,还是乘车人、开车人,发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教训是思想麻痹、不遵守交通法规,缺乏交通安全常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为了预防交通事故,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认真遵守交通法规交通法规是总结了大量交通事故血的教训才产生的。它是人们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只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就会少发生或不发生交通事故。相反,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存有侥幸心理,甚至明知故犯,如违章驾驶,骑车带人、逆行、闯红灯,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和过街桥等,就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1662、必须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了解道路通行条件中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警察指挥手势的含义;道路通行中的一般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乘车人的通行规定以及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报警、交通事故的调解和诉讼以及向保险公司的理赔等方面的知识。

1673、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由于他人、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的违章,结果造成了大学生无辜被撞伤、撞死,这样的教训是十分惨痛的,因此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警惕和预防由于他人的过失对自己造成伤害。出行时要精力集中,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违章的车辆向自己驶来,要主动避让,防止伤害到自己;不开车况不好的车辆上路,开车不超速,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遇到路况复杂、天气不好时,要处处加以小心,及时避让,以免受到意外伤害。

168(六)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1、及时报案无论在校外还是在校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想到的是及时报案,有利于事故的公正处理,千万不能与肇事者“私了”如上保险报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查勘、理赔。若在校外发生交通事故,除及时报案外,还应该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由学校有关部门协助处理有关事宜。

1692、保护现场事故现场的勘察结论是划分事故责任的依据之一,若现场没有保护好,会给交通事故的处理带来困难,甚至于造成“有理说不清”的情况。切记,发生交通事故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但要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按照新的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可以先相互查验驾驶证、画线,拍照等保留事故现场资料,等待交通警察来处理。3、控制肇事者若肇事者想逃脱,一定要设法控制。自己不能控制可以发动周围的人帮忙控制,若实在无法控制也要记住肇事车辆的车辆牌号等特征。

170第三章侵财案件及预防侵财案件是高校发案率较高的案件类型。主要有盗窃、诈骗、敲诈、敲诈。大学校园随着时代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开放性越来越强,大学生个人防范意识差,致使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而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成为诈骗团伙、敲诈团伙和传销团伙的目标。帮助大学生了解侵财案件的类型、罪犯常用的手段和预防个人财产被侵犯的方法是极其必要的。防止侵财案件的发生,只靠高校保卫部门和公安部门是被动的,也是不够的。只有大学生个人防范意识增强了,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从而保障个人人身财产安全。

171第一节防盗一、盗窃的概念盗窃是指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国家、集体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7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有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173二、高校盗窃案件的特点盗窃案件占高校中发生的刑事案件的80%以上。经过总结统计,高校校园中容易被盗窃的物品包括:现金、存折、汇款单、银行卡、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黄金饰品、贵重衣物等。盗窃案件多发生在学生公寓、教室、图书馆、食堂、操场、浴室等公共场所。盗窃发生的时间多在上课时间、早操时间、夏秋季节睡觉时、新生入学之时、老生毕业之际、放假前后等。预防和打击高校盗窃案,不仅是公安机关和学校保卫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增强防盗意识,了解校园内盗窃犯罪的基本情况、规律和特点,是做好防盗、保证安全的基础。

174三、窃贼习惯采用的作案手段(一)顺手行窃窃贼在学生宿舍自由光顾,趁学生不备,将放在屋内的财物偷走。有的假借推销伺机行窃。(二)翻窗入室行窃窃贼趁窗户敞开之机,又无护栏,趁屋内无人或学生熟睡之机,入室盗窃。(三)撬锁行窃窃贼乘室内无人之际,撬坏门锁,入室行窃。(四)溜门行窃窃贼乘室内无人或学生上厕所之机房门未锁,溜进门来,将室内的财物盗走。(五)垂钓行窃窃贼乘室内无人或室内人员睡觉之机,用竹竿、木棍等工具在窗户外边,将室内物品钓走。(六)盗钥匙行窃窃贼趁学生不在室内或熟睡之机偷来钥匙,再乘宿舍无人之际用钥匙开门行窃。

175四、预防和处理盗窃的方法(一)要提高防盗意识高校校园人员流动性大,而且人员构成复杂。窃贼混在其间,眼睛盯着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时刻提高警惕,提防窃贼。(二)注意保管重要物品在公共场所时,要注意现金、贵重物品、钥匙等的管理,防止被盗。(三)随手关窗锁门外出时,要关好窗、锁好门。一个人在宿舍时,即便上厕所、上水房洗衣服,短时间即可回来,也要锁好门关好窗,防止被犯罪分子溜门盗窃。

176(四)妥善保管好现金、存折、汇款单和银行卡等现金最好的保管办法是存入银行,随用随取,不要把大量现金长时间放在手中,储蓄时要加入密码,密码应选择容易记忆且又不易解密的数字,千万不要选用自己的出生日期做密码。这样,即使存折或现金卡被盗,犯罪分子也不容易取走钱,事主也有时间到银行挂失。身份证是最有效的证件,存折丢失,可以凭身份证去挂失,凭身份证去取款。因此,存款单据、汇款单据、存折及现金卡要同身份证分开存放,防止被犯罪分子同时盗走。(五)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贵重物品不用时,不要随便放在桌子上、床上,要放在柜子里锁好,防止被盗。放假离校时贵重物品,不要放在宿舍里,防止被盗。

177(六)发生被盗,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报案发现被盗时,头脑要清醒,不要急于到室内查找自己的物品。首先要保护好现场,任何人不要进入室内,以便公安人员在现场提取犯罪分子留下的痕迹。其次,要马上报告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请他们来现场调查了解。第三,配合公安保卫部门查破案件,如果发现存折或汇款单丢失,要马上到银行、邮局去报告、挂失。平时如果丢失贵重物品、自行车等,也要及时到学校保卫部门报告,讲明丢失或被盗情况及自己物品的特征。

178第二节防诈骗一、诈骗的概念诈骗是危害公民财产安全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79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180(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七)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八)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九)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181二、大学生容易遭到诈骗的原因大学生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社会生活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容易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有些大学生贪图小利,对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入分析,不作调查研究,为诈骗分子所开的“好处”、“利益”所吸引,最终落入陷阱。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实际经验;贪图便宜爱慕虚荣而无意戒备;想谋到理想的工作而又缺少门路等等。由于诈骗行为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受害者往往会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依靠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182三、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治安的日趋复杂,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分子往往在我们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的大学生头上打主意,借结交之际或推销之名,变换手法,施展骗术,引你上当。(一)伪造身份,骗取钱财犯罪分子利用身份效应和大学生容易轻信和羡慕的心理,将自己伪造成名人或与名人有关的人,并且用各种利益许愿,目的是骗取钱财。有的冒充交警等,编造事故,骗取钱财,骗学生,骗家长。

183(二)求助为名,诈骗钱财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单纯、善良的特点,编造故事,骗取大学生的信任,然后向大学生借钱借物行骗。(三)招工为名,设置圈套犯罪分子利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特点,以招工或为大学生找工作为名,辅之以高薪诱惑,对大学生实施诈骗。(四)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不“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五)投其所好,以利诱之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心理例如安排工作、办理出国手续、帮助赚钱等,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184四、预防诈骗的方法当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在和谐的主流中,还有不和谐的音符,有些人就是想利用歪门邪道发财。所以大学生对任何人,特别是陌生人,不可以轻信,也不可以盲目随从。(一)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极其复杂,青年大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185(二)交友要谨慎大学生交友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往而不是卑劣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宽容;二是交朋友要做到“四不交”,即不交低级下流之辈,不交挥金如土之流,不交吃喝嫖赌之徒,不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初次相识的人,要学会“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186(三)同学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辨别能力,在应对一些事件时难免“当事者迷”。大学期间,许多人远离家门,接触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每个人应当多和同学、老师沟通,把自己经历的事尤其是吃不透、摸不准的事情说出来,听取他们的意见。“旁观者清”,许多可能上当受骗的事情也许就会得以避免。大学生切记:不要盲目相信个人的力量可以解决一切,不要把所有自己的事情都当成隐私。

187(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井努力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188第三节防敲诈一、敲诈的概念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现对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1000元至3000元为起点;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1万元至3万元为起点。

189二、常见的敲诈手段(一)电话敲诈犯罪分子通过某些渠道了解被害人的姓名、身份、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家庭情况等,经过周密计划,利用电话编造一些事件或情由来威胁被害人,索要钱财。(二)短信敲诈犯罪分子利用短信编造一些危言耸听的事件来威胁被害人,进而勒索财物。(三)找茬敲诈犯罪分子结成团伙,抓住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怕事和身单力薄的特点,借故找茬向大学生勒索财物。

190三、预防敲诈的方法(一)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当代大学生所处新的社会环境,校园之外的社会环境远比校园内要复杂,大学生也备受校园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更要牢记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正处于恋爱年龄,男女谈恋爱很正常。但是有些人到外面的宾馆开房或到日租房,偷尝禁果,这样很有可能被偷拍或被犯罪分子以其他借口敲诈。(三)浴室洗澡防偷拍女大学生在浴室洗澡时,要注意是否有人拿着手机对着自己,因为手机带有摄像头,犯罪分子装作打手机对受害人进行偷拍,进而进行要挟、敲诈。

191(四)勿轻信陌生的电话或短信犯罪分子经常利用电话或短信对受害人进行敲诈,所以,对陌生电话或短信要有防范之心,要进行仔细盘问,对于严重威胁恐吓,要立即拨打110报警。(五)上网慎重网络成为一种流行的交流平台,但是其也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因为很少有人在网络上使用真实身份和资料,所以有的不负责任。年轻人在网上畅所欲言,吐露心声的同时,一定要认识到网络的另外一面。不要轻信网友的话,不要将隐私放到网上,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六)勿轻信他人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个人资料信息泄露给他人,以防被罪犯利用敲诈。(七)及时报案意识到自己被敲诈时,要及时报案,向警方寻求帮助。

192第四节抵制传销一、非法传销的概念在国家颁发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对传销进行了一个概念的定义: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193在本条例第七条中确定的传销行为便是将传销细化,形象化,具体化。条例中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属于传销行为:(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194(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在本条例第二十四条中规定,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195二、非法传销的危害传销和变相传销不仅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还严重危害到社会稳定,对商业诚信体系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造成了巨大破坏。(一)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在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中、还伴随着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非法买卖外汇、非法集资、虚假宣传等大量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务院禁止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规定、还违反了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市场行为管理、金融、税务、外汇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二)给参与者及家庭造成伤害传销和变相传销给参与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给其家庭也造成巨大伤害。

196(三)给社会稳定带来伤害传销给大多数参与者造成血本无归,一些人员参与偷盗、抢劫、械斗、跳楼、强奸、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为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四)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巨大冲击由于传销人员发展对象多为亲属、朋友、同事、战友等,其不择手段的欺诈行为,引发的亲友反目,父子相向,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对社会亲情、友情等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造成极大冲击。

197(五)成为腐败行为的新的诱发点一些执法人员支持、纵容、包庇、参与传销,为传销和变相传销传保驾护航传,引发出新的腐败行为。(六)引发商业社会的诚信危机传销的基本方式是“杀熟”。它要求利用原有的社会关系“从商”,即在社会网络中建立商业网络。这样,传销商业网络的欺诈行为,会迅速弥漫成整个社会网络的不信任危机,导致亲友相骗,朋友反目,信用受伤。

198三、非法传销的主要手段(一)确定发展对象传销组织的主攻人群很多,例如下岗人员、转业军人、农民等,尤其当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工作难,加之大学生单纯,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很容易成为传销组织的发展对象。(二)列名单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完整的链条以维系其发展,传销组织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督、帮助、鼓励人去邀约,因为只有不断的新人加入才可以维系这个谎言的天平不失衡。要想让更多的新人加入,就必须不断让已加入的人学会用美丽的谎言把自己的亲朋好友经过传销组织各种伎俩的洗礼之后,加入到传销组织之中。但是在邀约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列名单”,所谓列名单就是列出自己所要邀约的人,包括直系亲属、朋友、邻居、战友、同学、同事、你所认识的,不算太熟悉的、你直接或间接所能联系上的所有人。

199(三)提前的准备和安排面临“新朋友”的到来,传销组织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这个“新朋友”的“推荐人”(也就是邀约那位朋友来的人,传销组织称之为“新朋友”的“推荐人”)会把即将到来的这位新朋友的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给寝室的每个人作一个详细的介绍,以便寝室中的人对其投其所好进行聊天或游戏。放松对方在人多环境中的紧张感和不适应,这个叫会前会。根据即将到来的朋友的情况,“家长”(一般传销人员都是以家庭为单位,4到6人为单位,他们把管理这个家庭的人称之为“家长”或“寝室领导”)或领导会找一个与其年龄、性情、爱好比较接近的朋友去带,一般采取的模式都是男女交叉或年龄接近。来的如果是男的,就会用女的去带;来的如果是女孩子的就用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子一同去带。这样可以消除新朋友在新环境中的警觉,可以更容易接近和探察新朋友的想法,以便“家长”或领导采取进一步的技巧。

200(四)邀约(一般分为四种邀约方式)1、电话邀约:电话邀约是目前传销组织邀约人最主要的邀约方式。一般邀请新人加入,“老朋友”(加入时间久的传销人员)或“家长”都会进行精心的策划。第一步:沟通感情。就是了解对方的近况,对被邀约人的工作或生意进行侧面了解。一般沟通感情是一或两次通话,这两次通话只探察对方的情况和谈些人生理想之类的话语,坚决不提自己在这里做什么,只说自己在这里很好就可以了,目的是为以后邀约作铺垫,一般通话不超过3分钟,间隔时间在2~3天左右。

201为什么沟通感情的通话要设在3分钟以内呢?沟通感情的电话其实只是想了解被邀约人的目前情况和告诉他你目前在哪个城市,因为你还没有针对这个人的邀约技巧,聊的时间越长有可能哪些话说得不对,引起对方的警觉,给以后邀约造成麻烦,所以传销组织中规定在沟通通话的时候时间控制在3分钟。第二步:做吸引。也就是当了解对方的情况之后,在回到寝室,把你所要邀约的人目前的情况告诉给寝室的人,由大家帮你想出邀约这个人所使用的“技巧”——也就是谎言。在两次沟通通话之后,第三次通话的时候就要做吸引了,吸引就是向对方描绘你这里的情况都非常的好做,生意好做,工作好找、工资也高,以引起被邀约人有过来发展的冲动,一般吸引根据被邀约人的情况不同,吸引通话的次数也不等。

202第三步:进行邀约。在经过几次吸引之后,感觉对方有过来发展的欲望或者想法,就可以进行邀约了。2、书信邀约:书信和上门邀约使用的比较少,一般被邀约人家中没有电话才会采取这样的邀约方式。3、上门邀约:上门邀约就是回到家里然后对你把那里的情况进行吹嘘,等你想上的时候带你一起去。4、陌生邀约:陌生邀约是传销组织中也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在公共场合结识的陌生人、比如在车站,汽车或火车上,传销人员会寻找单身的人,主动和他们聊天,很热情的帮助对方做点事情,套近乎,目的就是要出你的联系方式,之后对你进行邀约,或者是打陌生电话。

203(五)营造温馨的环境当有人被传销者谎言引诱过来的时候,一般会有两个到三个人去接。在被邀约人来到之后,传销人员会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以体现他们所谓的理念——人帮人。(六)洗脑通常是在相对偏僻和隐蔽的民宅中,消除对人可能造成的干扰,一般在二三十人左右,运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讲授目前非法传销组织普遍采用的,极具诱惑力的——“五级三阶制”。课程过后还会有所谓的“成功者”传授经验,主要反复灌输致富观念,描绘“美好”的前景,说其从事的“事业”是一个投资小、回报大的“光辉事业”,改变大家的心态。灌输其要想致富必须抓住“传销”这个机遇,是给大学生最后一次“暴富”和“翻身的机会”。并说国家要对直销立法,马上要合法化,没有学历的人就不让做了,要想成功马上行动加入进来。还说什么“能吃苦的人吃一时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灌输“新朋友”少量的金钱投入和目前的吃苦受罪、是对美好未来的基础投资,激起“新朋友”对金钱和成功追求的强烈欲望,以至于加入传销组织。之后还有所谓的“成功者”来解答新朋友的疑惑,在下午还要有一到两个老朋友带着“新朋友”到别的家庭去“串网”,这是通过问答形式,主要消除“新朋友”“对事业”产生的一些问题,解决各种思想障碍。通过反复授课,使新加入传销组织的人员对未来充满向往,对传销组织人员所说深信不疑,观念根深蒂固。一段时间后,这些被“洗脑”成功的人,又可以去发展新人加入。

204四、防范非法传销的方法(一)勿相信财富从天而降传销公司最常用的话是“让你在消费的同时赚钱”,这是鬼话。消费就是消费,赚钱就是赚钱。把消费当成职业,永远也别想赚钱。(二)勿轻易把钱交出去所有传销公司都是为了一个字“钱”,你为什么要给钱他,一定想清楚:是他有你需要的产品,还是他有你需要的服务?都没有,只是为了他能给你一个事业,这可靠吗?(三)签订合同商业界有一规矩,那就是一切关系的建立都要签订合同。合同是保证双方平等互利的必要工具。特别是公司与个人发生劳资关系,中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是一定要签订合同的,正规公司都会主动与你签订合同的。如果对方丝毫不谈合同,甚至拒绝签订合同,那他一定不地道,请注意离他远点。

205(四)勿感情用事传销公司一般是熟人找熟人。“朋友不言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要因朋友感情害了自己。有的人,只要朋友邀请,就什么都不问,不明不白地跟着干,结果是陷入迷局,不能自拔。(五)审查资质参加一家公司也好,接受一家公司的推销也好,首先,应了解一家公司的资质和信用。平常我们去百货公司或超市购物,我们也许不用这么劳心,因为,他们的进货渠道一般是经过认真筛选的,而且,他们还要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但当我们自己独立接受一家公司时,你就必须靠自己来了解他的资质。一般可以结合以下方式来证实:1从网上查询;2从其营业地的工商部门查询;3要求对方出示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4要求对方出示开户许可证书;5要求对方出示税务登记证书和代理授权书。

206第四章增强防火意识防止火灾发生火对人类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安全用火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要求。一旦人类忘记了这个基本要求,其生命财产和生活空间就要受无情的损害。所以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主要使使广大同学能够了解和掌握火的性质、火灾及预防、如何报警、火灾的初级扑救和自救、逃生以及灭火器材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在遇到火险的情况下,可以冷静处置,有效地正确处理,在可能的范围内保护自己,减少损失。

207第一节火灾及预防一、火灾(一)火的性质火,其实是一种燃烧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放热有三种方式:1、传导传热;2、对流传热;3、辐射传热。火焰—发光的气体燃烧区域称火焰。火焰的存在是说明燃烧过程进行的最明显的标志。火是如何燃着的,着火又要具备哪些条件呢?着火必须具备有热的助入,而且,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热是用能量来衡量的)。燃烧所具备的条件有三个:1、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

2082、助燃物(帮助燃烧的物质如氧气等);3、火源(火源可以是明火也可以是高温物质,它可以由热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转换而来)。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三者缺一样,则不能起火。三者不仅要同时存在,而且可燃物、助燃物要具备一定的数量或浓度;火源要具备有一定大小的能量和一定的温度。同时,着火必然会产生烟。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气体微粒称为烟。它是以碳粒子为主,当烟产生且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人是极为危险的。除有在燃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外,还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要快,这样,人很快就会中毒窒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被烟给呛死了,或者说是被熏死。据考证,在火灾事故中被熏死的人数占火灾死亡的76%以上。

209着火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燃,就是通常说的“自己”着了;一种是引燃就是通常说的点火。在这里我们要特意向大家提示一下,固体、液体(液体着火实际上是液体表面的液体蒸气在燃烧)、气体燃烧大家基本都见过,值得一提的是固体粉尘爆炸,这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通常不容易着火的固体被破碎成细小颗粒后,其燃烧特性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非燃烧物可变成燃烧物。如金属粉尘、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煤粉、木粉等等。其特点有:1粉尘的燃烧速度虽然比气体爆炸时要慢,但是燃烧时间长及产生的能量大,所以造成破坏及烧毁的程度要严重得多。2粉尘爆炸的感应期比气体爆炸长,要大出10秒,为气体的数十倍。3第一次爆炸所扬起的沉粉,会造成第二次爆炸,而且第二次爆炸比第一次爆炸的压力还大,破坏性更强。有些地方的烟道等地方,就是会产生粉尘的地方,一定要定期清扫。

210(二)火灾我们正确利用火的性质,并有效地控制好,它会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会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是当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火就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灾害。火灾就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危害。因此,自从火到人间,火灾就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大敌。火的使用在开始有益于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火灾烧毁人们的家园,夺走人们的生命,在顷刻之间使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化为灰烬。

211二、预防和方法当今,火灾已成为威胁人身安全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第三大灾害,防止火灾的发生与我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止火灾发生的重要环节。下面就做好火灾的预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消防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所要承担的责任。2、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操作规程,无论是在教学楼、宿舍、实验室或者是在其他公共场所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学生都要按照消防安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212(二)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1、建立和完善检查制度建立和完善检查制度是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预防发生消防安全责任事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勤检查、早发现、快整改。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检查制度,这就从源头上消灭了消防安全隐患发生,有效地防止了火灾的发生。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三级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做到各办公室、教室、宿舍日查,各二级学院、各处(室)周查、学校职能部门月查,建立各级消防安全检查档案,责任落实到人。消防工作我们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绝对不留死角。

2132、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是消防安全管理的又一基本制度,采用一票否决制,并确定单位法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各二级单位的行政领导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其消防工作要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学校的职能部门要代表学校对校内的各级单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各二级单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214(三)正确使用电器设备、按规定动用明火是预防火灾发生的有效途径1电气线路往往由于过负荷运行、短路、漏电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绝缘导线、电缆过热,导致火灾。所以大家绝对不能私拉电线,一定要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电器设备。2电烘箱、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电脑等电器一定要定期检查维修、清理卫生,要在准许范围内进行工作。3不要使用违反规定的电器设备,如“热得快”、劣质应急灯等。4动用明火一定要向单位保卫部门申报,在准许的情况下方可动用明火。5临时动用明火时,向保卫部门申报许可后,在现场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以防出现火情。6操作电、气焊时,必须是有上岗许可证的人员进行操作,同时要有其他人员在场,确保出现问题时,相互救助。

215第二节火灾的扑救一、灭火的基本方法着火是需要条件的,当我们不让它具备着火所具备应有的条件,或者是改变着火的条件,将火熄灭就是救火。火灾通常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直到熄灭的过程。火灾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扑救火灾要特别注意扑救火灾的初起、发展和猛烈阶段。初起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质着火燃烧后,在5至10分钟内,燃烧面积不会大,火焰不高,辐射热强,烟和气体流动比较缓慢,燃烧速度不快。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只要发现及时,用很少的人力和正确选用消防器材、工具就可以把火扑灭。

216发展阶段:由于初起火灾没能及时发现或扑灭,随着燃烧的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周围的可燃物质或建筑构件被迅速加热,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形成了燃烧的发展阶段。从灭火角度看,这是关键性阶段。在燃烧发展阶段内,必须投入相当的力量,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控制火势发展,以便进一步加以扑灭。猛烈阶段:如果火灾在发展阶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燃烧时间继续延长,燃烧速度继续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气体对流达到最快的速度,热辐射最强,建筑构件的承重能力急剧下降,处于猛烈阶段的火灾情况是很复杂的。许多可燃液体和气体火灾的发展阶段与猛烈阶段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必须组织较强的灭火力量,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控制火势,扑灭火灾。

217根据火灾发展的各阶段特点,灭火中,必须抓紧时机,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据统计,以往发生的火灾事故70%以上是初起阶段即由在场的群众迅速地作出正确反应,积极主动地组织自救,正确合理地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剂或采取其他手段,使火势得到控制甚至被扑灭。灭火的基本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使燃烧反应中的游离基消失。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灭火基本方法有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和抑制法四种。窒息灭火法:就是不让火接触到空气。严格地讲,就是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者让氧气与燃烧物隔绝使火熄灭。

218冷却灭火法:由于可燃物质着火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灭火时着火物受到冷却迅速降温,火就熄灭了。隔离灭火法:就是将正在燃烧的物体与附近有可能被引燃的物质分离隔开,不让火势蔓延。抑制灭火法:利用化学药剂参与燃烧反应,经过化学反应后使燃烧终止。采用哪种灭火方法,须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及燃烧特点和火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消防技术装备的性能进行正确选择。有些火场,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几种灭火方法,这就要注意掌握灭火的时机,充分发挥各种灭火剂的效能,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

219二、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灭火、救灾指挥人员在指挥灭火救灾中一定要遵循“救人第一”、“先控制后消灭”、“先重点后一般”等原则。救人第一原则,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威胁,扑救人员首要任务就是把被火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运用这一原则,要根据火势的具体情况和人员受火势威胁的程度而定。在灭火力量较强时,人未救出之前,灭火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或减弱火势对人员威胁程度,从而更好地为救人脱险、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在具体实施救人时应遵循“就近优先,危险优先,弱者优先”的基本要求。

220先控制、后消灭,是指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扩大,在具备了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扑灭。义务消防队灭火时,应根据火灾情况和本身灭火力量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一原则。对于能扑灭的火灾,要抓住战机,就地取材,速战速决;如火势较大,灭火力量又相对薄弱,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立即扑灭情况下,就要把主要力量放在控制火势发展或防止爆炸、泄漏等危险情况的发生上,以防止火势扩大,为彻底扑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先控制,后消灭,在灭火过程中是紧密相连、不能截然分开的,

221只有首先控制住火势,不让火势迅速发展,才能迅速将火灾扑灭。先重点、后一般,就是指整个火场情况而言的。运用这一原则,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火场的情况,主要是:1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2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贵重物资是重点;3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是重点;4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和没有这些危险的方面相比,处置这些危险的方面是重点;5火场上的下风向与上风、侧风向相比,下风向是重点;6可燃物资集中区域和这类物品较少的区域相比,可燃物资集中区域是保护重点;要做到:报警早,损失小;边报警,边扑救;先控制,后灭火;先救人,后救物;防中毒,防窒息;听指挥,莫惊慌。

222三、校园发生初起火灾情况(一)校园发生初起火灾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1积极参加灭火,参加初起火灾的扑救是每个有能力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初起火灾最容易扑灭,若能及时扑救,火势不会再扩大。当火灾初起时,现场只有一个人或少数人时,不能见火就跑,应立即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或呼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和可利用的灭火工具、物品等积极进行扑救。2要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燃气和其他可燃、助燃气体的阀门,防止火势扩大。但要注意如遇天然气等可燃气体已经着火,一定要先将火扑灭,再关阀门。以防火势回流到燃气管内,发生回火产生爆炸。3要根据不同物质燃烧情况,选用不同的灭火器材,有效灭火。如果有压力的容器着火,要边救火,边使用水冷却容器,防止高温爆炸。

2234火灾短时间未能扑灭,而且火势增大时,要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继续控制火势蔓延和扩大,并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5在可能的条件下,要迅速转移火场和火场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及高压容器、贵重物品和资料等。6在烟雾不大、条件许可时,救火人员可在火场较远处用消防水龙带喷水降温,控制火势。7参加救火的人员也要防止被火烧伤,防止吸入燃烧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而中毒,尽量减少人员伤亡。8如有人受到火焰围困,救火人员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把受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9做好火场现场的警戒,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火场。10保护好火灾现场,协助消防机关调查处理火灾事故。

224(二)如何拨打119报警遇到火情、火险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可慌乱,要立即拨打119报警,报警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冷静、正确拨打119火警电话,在接通电话后,首先要问清是否是消防队,得到肯定回答后再报警。2报告清楚发生火险的单位名称、地址、着火的区域。3报告着火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是否有人被困在火中。

2254报告报警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的情况。5要注意听消防队接报员的询问,正确简洁地答话时地予以回答,要等对方说可以挂电话时,再挂电话。6报警后,有条件的一定要到关键路口等候,以便引导消防车迅速、准确地到达火灾现场。特别提到假报火警是犯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要处以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的拘留。

226四、参加救火时应注意的事项火警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对初起火灾,发现者都应积极参加扑救。在扑救火灾时应注意:1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要擅自进入火场。2注意自身和在场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亡。3提高警惕,防止现场物品失窃。4保护好现场,以利于救灾和事后调查处理。

227第三节火灾中的逃生——自救常言说:“水火无情”。火灾的无情不仅在于它使财物毁于一旦,使生产瘫痪,使居民无家可归,更为无情的是它还吞噬人们的生命。由于缺乏在火灾中积极自救的措施和方法,每年火灾中丧生的人数触目惊心。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了对一般公民进行火灾的撤离教育和消防训练。对于我国缺乏家庭消防救生训练的广大人员来说,请你一定要熟记以下几条火灾中自救的方法。这几条简便的方法,会帮助你在火场中的逃离危险,从而使你有惊无险,绝处逢生。

228一、增强安全意识对自己所在环境的结构、逃生途径,每个人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设计出两种以上撤离现场的方案,做到人人熟悉。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训练,按方案中的撤离路线实际演习一遍。训练有素是逃生的关键。西方人住宾馆,首先要了解的不是旅馆的豪华程度而是消防安全措施是否完备。

229二、火灾初起阶段的撤离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温度不高,但烟雾较大。在自己无力扑灭火灾的情况下,应赶快离开起火房间,关闭门窗,阻止火势和烟雾向相邻的房间蔓延、扩散。同时,及时报警,组织人员按方案撤离。此时逃生第一,不要浪费时间去取贵重物品、有价证券等。撤离的顺序是儿童、老人、妇女,然后才是男子。撤到安全区域后,如发现还有人没撤出来,一定不能贸然返回,要等专业消防人员营救。一般居室都有两个以上出口,一是门,二是阳台、窗户。当第一出口被火势封住后,应从第二出口采取有效方法撤离。

230三、被困于火灾中的自救当火势发展到猛烈阶段时,有计划地撤离难以付诸实施的情况下,只能随机应变,但要冷静地进行自救。据消防部门的资料表明:在火灾中丧生的人,受烟雾中毒、窒息而死的比例高于烧死的比例,有的是因烟雾中毒、窒息失去知觉后才被火烧死。因此被困时防烟雾中毒、防窒息是一切自救的第一步。

231(一)防烟方法这个主要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呼吸。一时找不到湿毛巾的,可用衣服(棉质的)或其他棉制品浸湿代替。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尿液也可应急。湿毛巾不仅可以过滤烟雾、防止中毒,而且还可以湿润空气、降低空气的温度,减少燥热的空气对呼吸道的灼伤。(二)防热方法这种方法是淋湿身上的衣服,用棉被浸湿裹在身上,向浴缸、浴池注满水,开放水龙头,将身体浸在水中,只留鼻孔于水面并用湿毛巾盖住鼻孔呼吸等。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身上着火的不要拍打,要就地打滚将身上火滚灭为止。打滚的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加快身边空气流动,使身上的火加剧燃烧。

232(三)逃生方法突围逃生的方法主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火灾情况而定。1利用阳台、窗口逃生。利用绳索或撕开床单结成绳索向下层的阳台、窗口缓降,然后从下层的阳台、窗口进入未着火的室内逃生。2利用下水道管逃生。一般住宅的下水道管多设在阳台与旁边住户之间。铁质下水道管比较牢固可以用来逃生。3用湿棉被裹住身体冲出火海向楼下逃生。尽量不要往上层逃生。楼层火灾由于烟囱效应,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大于向下蔓延的速度。4在无法突围的情况下,不要向床下或壁柜里躲藏。应设法向浴室、卫生间之类的室内既无可燃物又有水源的空间躲避。进入后立即关闭门窗,打开水龙头,脱下身上衣服浸湿塞住门窗的缝隙阻止烟雾侵入。

2335被火势逼到阳台、楼顶,既无出路又无退路时,但生命暂时不会受到严重威胁时,要平静自己,坚守此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不要轻举妄动。人多时要相互安慰,稳定情绪。6非跳即死的情况下跳楼时,要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的物品,选择楼下有石棉瓦车棚、花圃草地、水池或枝叶茂盛的树上跳,以减缓冲击力。徒手跳的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防止由于冲击力对人体的头部和脏器的伤害。7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会沿墙壁摸索行进的。另外,滚到墙边也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火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我们难以全面预料。求生是人的本能,同被困于火灾中,有人葬身火海,有人却安然脱险。除了客观上的原因,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每各人应变能力的差异了。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身处困境若能随机应变则会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234第四节灭火器材随着人们防火意识的日渐提高,灭火器已成为单位和家庭常备的灭火器材的重要部分。但是,灭火器的种类很多,其用途也有差异,盲目地选择灭火器有时候会非但不能灭火,还可能起到反作用,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灭火器以供大家参考。火灾按燃烧的对象分为:A类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油脂及一切可燃液体燃烧引起的火灾;C类火灾,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中止的物质为灭火剂。按平时存在的形态,灭火剂可以分为3大类,即液体灭火剂、气体灭火剂和固体灭火剂。

235一、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一)微效型灭火器(家用)该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内装药剂无毒无味;对皮肤无刺激,采用压缩氮气作为动力,扑救初起火灾非常有效,是家庭防火必备品。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拿起灭火器距火焰2~3米处时罐体可取任意姿势,只要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阀扫射即可。

236(二)ABC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也可扑灭可燃液体、气体和带电设备的混合火灾。灭火时,应手提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离燃烧区5米左右时放下灭火器;使用前,先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干粉预先松动,喷射时,要将喷射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不留残火,以防复燃。在扑救油类等液体火灾时,不要直接冲击液面,防止液体溅出,若在室外应从上风处向下风方向喷射。

237(三)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图书档案馆,精密仪器、贵重设备等火灾,由于其不导电,还可扑救带电火灾。使用鸭嘴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时,用右手拔出鸭嘴式开关的保险销,握住喷筒根部的手柄,左手按下鸭嘴压把,二氧化碳即可以喷出。使用时要注意,最好戴上防护手套,或手握住喷筒根部的手柄,不然的话,手易被温度很低的二氧化碳冻伤。(四)1211、1301灭火器适用于扑救金属类物质火灾之外的所有火灾。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计算机、珍贵文物及贵重物资仓库等的初起火灾,灭火效率高。

238灭火形式工具设施结构和使用作用用途管理泡沫灭火手提式、推车式手提式:拔销后手压阀门喷出,一般为8㎏。推车式:推近火源,将车倒立,旋转圆盘阀门隔绝空气,控制燃烧可燃液体、可燃物、油、汽车。不能用于电气设备,不能与干粉同时使用防止喷管堵塞,阀门和喷管防腐,防损坏1211灭火手提式、推车式手提式:有1kg、2kg、4kg,拨出插销,手压阀门喷出隔绝空气,破坏油分子,抑制燃烧。连锁反应,液体喷出后,变成气体油类灭火和电气设备灭火,可燃物灭火不要靠近火源,放在使用方便处沙土灭火装沙土箱随时取土直撒到火堆上扑灭金属物的燃烧有较好的作用爆炸物品、导火线燃烧时禁用。隔绝空气,降低燃烧一般木箱装沙土,堵放在使用方便的地方防火工具铁锹、镐、钩、水桶、砂箱、灭火器等摆放在较明显地方,方便于使用隔绝空气注意经常检查、维护与保养

239第五节学生宿舍、实验室防火一、学生宿舍(一)学生宿舍的防火对于同学们来说,宿舍就是在学校里的家,同学很大一部分时间就在这个家里度过。学生宿舍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在夜间,将对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学生宿舍是学校防火工作的重点部位。

2401学生宿舍起火的主要原因(1)违章用电①使用劣质电器和大功率电器(包括劣质应急灯、充电器、电吹风、热得快、取暖器等)。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又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会购买价低质劣的电器在宿舍使用;有的学生在宿舍还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为什么学校禁止同学们在宿舍里使用大功率电器,这是因为学生宿舍里的电路设计只是为了提供同学们日常简单生活用电,其电路并不适合使用大功率电器,一旦使用将会导致电线超负荷,很容易造成短路引发火情;另外大功率电器使用不当也很容易引发火情。

241②使用热得快。这在学生宿舍起火原因中占很大的比例。有的同学为了图方便,往往在宿舍用热得快烧热水。有的忘记了正在烧水,热水瓶里的水烧干后,烧着了外壳或其他易燃物品引发火情;有的则是因为使用劣质热得快而起火。

242③私拉乱接电线。同学们在宿舍里生活,为了方便,接个床头灯、风扇什么的,无可厚非。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同学们拥有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有的宿舍已达到人手一台电脑。要使用电脑就涉及接电问题。有的宿舍是一条电线就提供所有电脑的用电,所接的电线乱七八糟,各种型号都有,非常不合理。一般来说,家庭用电的电线横截面积应当在1.5平方厘米以上,而不合格产品不到1平方厘米,这样的产品肯定不能承受多台电脑同时使用的负荷,极容易发生电线短路起火。另外,多组电线胡乱交织在一起会增加电线的发热量,同时又阻碍了电线的散热,这样也会导致电线过热起火。私接宿舍楼道的消防专用电,这是一种违反《消防法》的行为。

243④用电器使用时间过长或长期不拔电源。天气很冷的时候,有的同学会使用电热毯,为了使床铺长期保持温暖,有的同学就会使电热毯长期通电,长期通电会使电热毯的发热丝老化损坏,而导致短路引燃被褥发生火灾。另外,同学们在使用电脑时不拔掉电源,这有时也会引起火灾,因为没拔电源会使电脑长期处于通电状态而会发热。

244(2)点蜡烛一些同学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晚上在宿舍点起蜡烛“加夜班”复习功课,或是加班加点看小说,有的一不小心碰倒蜡烛,或是睡着了而蜡烛未熄,结果蜡烛烧到底,点燃了书籍、床板等可燃物品,引起火灾。(3)吸烟男同学中吸烟的为数不少,而且有的随便乱扔烟头。烟吸完后不掐灭烟头,随手扔掉,万一掉在易燃物品上,很容易引起火灾。

245(4)焚烧杂物在宿舍里焚烧信件等物,由于不慎可能会火焰过大,点燃蚊帐、被褥、书籍等,引起火灾。在宿舍或走廊内焚烧杂物时,极易引起火灾。2学生宿舍防火的几点要求(1)不使用劣质电器;(2)不使用大功率电器;(3)不在宿舍使用热得快;

246(4)不私拉乱接电线,更不能私接消防专用电。(5)注意用电器的使用时间不要过长,电器使用后要拔掉电源。(6)不使用明火,不点蜡烛,不焚烧杂物。(7)宿舍内禁止吸烟。并做到无论在何处吸烟,一定要掐灭烟头和不随便扔掉烟蒂。

247二、实验室的防火(一)火险隐患1室内装修使用了一些可燃材料装修时使用的木板、胶合板、塑料板及聚苯乙烯泡沫等都属可燃材料,大量使用会导致建筑物的耐火性能相应降低。2机房内的电气设备多,电气线路复杂。如果选型不当或不符合安装规定要求,可能会因短路、超负荷等引发火灾事故。

2483电子计算机需长时间使用发生故障故障发生,造成绝缘被击穿,稳压电源短或高阻抗元件接触不良等发热而着火。4产生静电火花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穿涤纶、腈纶、氯纶等服装或聚氯乙烯拖鞋,这些都极易产生静电火花。5其他可燃物品用过的可燃物品未及时处理或使用易燃清洗剂擦拭机器设备及地板等,遇火源可起火。

249(二)防火措施1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及动用明火;2严禁穿着涤纶、腈纶、氯纶等服装或聚氯乙烯拖鞋进入实验室;3学生在使用电子器件的过程中发生故障,应及时通知任课教师处理,切勿私自处理;4如果闻到比较浓烈的烧焦味或见到电气线路冒烟,要及时通知任课老师处理。5电子器件使用后切记关掉电源。如使用电烙铁等发热工具一定要拔掉电源,并放置在安全地方。

250(三)存有化学危险品的实验室的防火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危险品分为:爆炸品、压缩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固体、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7大类。我们在存放时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分门别类按规定存放。提取、使用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提取、使用制度,并要严格按照制度的章程办理。同时要有专人登记,对提取的种类、数量等要严格核对。同时提取多种危险品时,要按照其特性分别包装,绝对不能混装。使用危险品时,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方可操作。使用后的废料不能随意处理,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排放标准进行。

251第五章正确使用网络防止网络侵害正确使用网络防止网络侵害本章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计算机与互联网安全使用知识,增强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提高科学使用网络的能力,懂得预防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了解利用网络违法犯罪的主要形式及其预防,了解上网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规范。

252第一节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及预防一、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一)不良政治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信息平台。尽管各高校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不时有人在网上传播不良有害信息,尤其是在国内外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敏感事件期间。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千方百计与我争夺这个重要阵地。他们在网上传播虚假信息,造谣惑众,对社会热点问题、敏感事件进行恶意炒作,混淆视听,误导舆论,危害社会稳定与和谐。在不良信息面前,个别缺乏政治辨别力的学生可能受到误导。

253(二)网络色情、赌博、毒品等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违法犯罪形式——网络违法犯罪越来越猖獗,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中涉及网络色情、赌博、毒品等方面的有害信息对青少年心灵的腐蚀令人发指。互联网上各种色情信息的泛滥,加上青少年生理、心理正处于发育期,如果缺乏正面引导,很容易诱发青少年进行卖淫嫖娼、强奸或利用网络传播色情牟利、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254(三)网上交友不慎的惨痛教训大学生上网聊天说说心里话,交流交流情感无可厚非,有的大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结识异性朋友,进而产生“网恋”情结;一旦陷入“网恋”,就难以自拔。1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甜言蜜语,勾引异性,以请吃饭、送礼物为由,约对方出来见面,然后就露出丑恶面目,实施诈骗、性侵害甚至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这类犯罪嫌疑人物色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特别是女生,以及其他一些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年。

2552网络色情泛滥,成为导致大学生性错误、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大学生,热衷于浏览色情、淫秽等不良信息,上网自控能力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要深。3一些学生涉世不深,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了解不够,对网络上的险恶状况认识不清,对“虚拟社会”可能产生的真实伤害缺乏防范戒备心理,对“网络熟人”——真实的陌生人盲目信任;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比较薄弱。

256二、对网上不良信息侵害的预防(一)大学生上网的安全策略1要上内容健康的网站,不要登录浏览充满色情、暴力、凶杀、赌博等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网站和内容,以免心灵遭受污染;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无节制甚至无原则地海阔天空、漫无边际闲聊,应多收集了解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信息,培养高尚的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

2572要充分认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危险性,理性对待,对网络恋情要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沉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把网络当作逃避现实生活的避风港。网络生活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它无法代替全部的现实生活。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3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面对网络,严格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

2584对网上的不良信息,非法信息,更要提高识别能力,认清本质,坚决进行抵制。5加强自我保护,防止遭受非法侵害。对“网友”的盛情邀请,要保持警觉,尽量回避,避免上当受骗。6加强自我约束,有选择地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网络违法犯罪具有高智能性、高隐蔽性等违法犯罪特点,对青少年具有很大诱惑性。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计算机使用和网络浏览习惯。

259(二)特别需要规避的若干网络陷阱1恶意网站互联网上有许多恶意网站,这里面有色情网站、游戏网站,也有打着咨询服务等旗号的非法网站。当你浏览这些网站时,它要求你下载一种软件,声称用它可以免费无限制使用该网站的资源,实际上,该软件是国际长途电话自动拨号程序,下载后它就自动运行,结果产生高额国际长话费用,使你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有的在你上网时篡改你的注册表,使该网站成为默认主页;有的网站在一些收费项目选择上设置复选框陷阱,误导消费者,看似免费,实际上要扣信息费,扣钱一瞬间,你想取消这项服务却要大费周折,有的可能在蒙受经济损失后,才想到取消这项服务,可为时已晚。

2602不良网络游戏有的游戏以色情、暴力或恐怖袭击为主题,有的暗藏不良政治目的,这些显然都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大学生因为沉迷于游戏世界,损害了身体健康,荒废了学业,导致最终退出大学生的行列;有的大学生通宵达旦玩游戏,过度劳累,引发精神疾病或猝死,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大学生首先要以学业为重,玩电脑游戏应有选择、有限度,避免损害身心健康。3“黑网吧”有些网吧没有合法手续,不具备良好的上网条件和完善的安全环境。

2614淫秽色情陷阱互联网上有许多色情淫秽网站网页,“电子海洛因”具有影响范围广、力度大和危害腐蚀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应特别警惕。针对网络色情泛滥,网上黄、赌、毒愈演愈烈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netchinacn)已于2005年6月开通,大家应积极检举和揭发黄色网站,协助政府围剿淫秽色情网站。5“黑客”教唆陷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扩大,“黑客”的活动也日益活跃。一些“黑客”成立了组织,建立了网站,传播黑客技术,这对一些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对此应注意辨别和抵制。

2626邪教陷阱网上有一些邪教组织网站,发展组织,造谣生事,危害社会稳定。他们冒用宗教、气功等名义,大肆宣传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歪理邪说,“法轮功”邪教在互联网上的非法活动更是十分猖獗,同学们应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自觉抵制和反对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7网恋陷阱有人同时和许多人发展多角网恋关系,有的人从网恋发展为网上同居、网上婚姻等等。但是,网恋的欺骗性、危害性不容忽视,要警惕虚幻的网恋,避免造成的真实伤害。

2638网络同居有专家指出,部分青少年参与“网络同居”,是他们现实交往能力较低和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网络虚拟生活是一种非理性的生活,理想化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容易造成人格分裂,这对青年人是一种潜在的伤害。9网络裸聊陷阱在网上传播淫秽色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建立色情网站,采用会员制收费的方式;另外就是利用网上的视频软件,提供裸体视频聊天空间,公开的裸聊是违法行为,点对点裸聊虽然不违法,但易诱发犯罪。10其他陷阱目前所知的网络陷阱有:假银行、网上算命、网络“免费服务”、网络一夜情、网络性交易、网上替考——枪手、网络窥探隐私、网络教唆自杀及其他非法交易等。对于网络陷阱,要求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264第二节上网的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一、上网的生理安全(一)上网对生理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大量事实证明,长时间不正确地使用电脑,长时间上网,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多种损害。例如损害使用者的眼睛、颈椎、脊椎、腰部、背部、手指、手腕、下肢以及皮肤等,甚至伤害人的免疫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大学生应养成科学健康地使用电脑习惯,良好的上网习惯,积极预防上网对生理健康的损害。

265(二)预防上网对生理健康损害的方法1注意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2注意用眼卫生,预防“电脑眼”。眼睛与显示屏应保持至少60厘米的安全距离,选用优质显示器,显示屏的亮度适宜,同时注意环境光线的调节。3注意选用优质键盘、鼠标,正确操作,防止引发手腕和手指疾病。4不要长时间连续上网,最好每隔1小时休息一会儿,活动活动身体,预防肢体疾病发生。5有效预防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应尽量选用辐射较低的机器,或者使用防辐射器材对人体加以保护。6要去有安全保障、照明好、通风较好且有合法营业资格的网吧,注意计算机使用环境的卫生,在家里或宿舍上网,要经常通风换气。

266二、上网的心理安全(一)需预防的上网心理疾病使用计算机或上网要注意心理安全,预防以下几种心理疾病。1计算机依赖成瘾使用者没有明确目的,无节制地长时间操作计算机或上网浏览网页、玩游戏等,几乎每天长时间上网五六个小时以上,长时间熬夜上网,产生严重网络依赖。2网络交际成瘾在现实生活中不愿和人直接交际,不合群,沉默寡言,但喜欢网络交际,经常上网聊天或通过其他网络交流方式与人交流思想情感;一天不上网交际,就浑身不舒服,恨不能时时刻刻挂在网上。

2673网络色情成瘾难以克制地上网浏览、下载色情网页,收看色情影像,收听色情广播,阅读色情文章等,沉溺在色情信息中难以自拔,甚至制作、复制、传播色情内容或信息,触犯法律。4网络躁狂或抑郁一段时间不能上网,就会产生失落感、空虚感、焦虑感,烦躁不安,想找人吵闹或攻击别人;有的心情郁闷,百无聊赖,产生悲观厌世、自杀的思想和念头。如果发生了上述情况,应积极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咨询,及时接受心理治疗。

268(二)“网瘾综合征”自我诊断方法“网瘾综合征”心理学自我诊断包括以下八项内容:1是否觉得上网已占据了你的全部身心?2是否觉得只有连续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得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3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4每当互联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2695是否将上网作为脱俗或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6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互联网的程度?7是否因为迷恋互联网,有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8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转过天来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如果被诊断者确实有3项或3项以上类似表现,并已持续半年以上,那就表明已患上了“网瘾综合征”。

270(三)使用计算机应警惕的不良心理1追求刺激心理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就跃跃欲试,在不断破解别人电子密码,攻破网络禁区中寻求新刺激,乐此不疲。2智力炫耀心理自认为身怀计算机绝技,把网络当成施展高智商的舞台,解密攻关成瘾,专门挑战保密单位、军事部门或政府机关网站,进行非法入侵,从事窥探、捣乱、甚至制作病毒攻击等违法活动。3恶作剧心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价值取向扭曲,拿别人开电子玩笑,给别人制造电子麻烦,捉弄人。

2714图财牟利心理有关研究表明,促使犯罪者实施计算机犯罪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是个人财产上的获利,其次是进行犯罪活动的智力挑战。侵财案件也是我国计算机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5报复陷害心理因为达不到某种目的,或与人有矛盾纠纷,或者自认为遭受不公正、不公平待遇,对他人实施电子报复或陷害。6侥幸心理以为互联网无国界、无法律、无警察;以为利用电脑作案无形无影,留不下痕迹证据;以为执法机关精通计算机的人不多,未必有能力侦破案件。其实,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网络警察,其中不乏网络高手,专门从事打击计算机违法犯罪工作。

272第三节积极防范网络违法犯罪一、上网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一)我国关于计算机及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资料显示,1991年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涉及计算机软件保护及著作权登记、计算机工程、电信管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软件产品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和互联网安全、电子出版物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电子邮件服务管理等多部法律法规,其中许多条款规范公民个人,与公民本人有较直接的利害关系。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通过,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用五条十五款明确规定了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规定,对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要追究相应法律责任。这进一步表明,在中国法律管辖的范围内,所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互联网从事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否则,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273(二)关于使用计算机中的违法行为问题在我国,除了依照《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决定》等法律法规应予以制裁的计算机犯罪行为外,还有许多不构成犯罪但同样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侵害对象的一般违法活动,这些违法活动同样具有类似计算机违法犯罪的特点——智能性、隐蔽性和社会危害性,亦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计算机违法是指行为人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侵害对象进行的违法活动,更确切地说,是违反国家保护计算机网络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的活动。

274(三)上网应恪守哪些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1讲究社会公德和IT职业道德,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技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以任何方式达到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目的。2尊重公民的隐私权,不从事任何电子骚扰。3珍惜网络匿名权,做文明“网民”。

2754谨慎网络言行,勿以恶小而为之。5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通信自由和秘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6诚实守信,不制作、不复制、不传播虚假信息。7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不侵占他人的合法财产,不将他人的网络资源据为己有。8远离违法、有害信息,不浏览、复制、制作或传播违法、有害信息。

276(一)利用网络侵财违法犯罪的主要形式1利用网络进行抢劫犯罪、抢夺公私财物“网络抢劫”是网络侵财违法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2利用网络进行盗窃活动网络盗窃活动形形色色,触目惊心。不法分子有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破解银行密码,盗窃银行巨额资金,或者窃取他人银行存款;有的利用网络游戏系统的漏洞,破解游戏系统的账号和密码,盗取上万张在线虚拟包月卡,获得大量赃款;有的盗取其他网络玩家的装备和游戏币等“虚拟财产”,再与其他玩家私下交易,兑换人民币现金。3利用网络诈骗财物互联网上发生数量最多的侵犯财产类违法犯罪,是利用网络诈骗财物。4利用网络敲诈勒索财物在互联网上进行网络敲诈勒索的案件时有发生,其中涉及大学生的案件有逐年上升趋势。5盗接通信线路利用网络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案件也多有发生。

277(二)防范网络侵财违法犯罪,积极寻求法律救助1加强自我保护要对网络侵害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加强上网的自我安全保护措施,积极预防黑客、病毒和非法软件的侵害,不要使你的计算机成为黑客的网络“肉鸡”。面对网络盗贼“一偷、二骗、三劫持、四滋扰”的作案手法,同学们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现实财产以及虚拟财产。2不要贸然约会“网友”如要约会,务必慎重选择时间、场所和见面形式。最好选择白天,选择你熟悉而且人流较多的安全场所,最好让亲友、同学知晓,并有人陪伴前往。

2783对有以下特征的网站、网络交易要提高警惕(1)网站刊登虚假信息。在网页上标注的办公地址均属虚构,并在网站上私自粘贴工商红盾标志,甚至张贴虚假营业执照;有的电话接通后,拒绝透露网站办公地址。(2)私下交易。卖家网上同意使用“支付宝”,实际成交时却要求私下交易,如果碰上卖家执意私下交易,应坚决拒绝。贵重物品应尽量选择同城交易、货到付款,或者使用“支付宝”付款,如果你不能到场交易,应尽可能让亲友协助,一手收货、验货,一手交钱。

279(3)“评价超好”。新注册的网站,却在短时间内好评如潮。有关专业人士说,网上购物要尽量选信用度高的卖家交易,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星级,建议在下单前要查看该网站的注册时间,交易的具体商品,以及其他买家的真实评价。(4)“售价超低”。卖家出售的物品比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低很多,对这类商品,务必要谨慎,因为有些信誉不良的卖家就是用低价陷阱蒙骗消费者,如需购买商品应当上网仔细查看同类商品的信息,多方比较再作决定。

2804防范常见的网络诈骗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有:(1)骗子通过电子邮件冒充知名大公司,特别是冒充银行网站,以系统升级等名义诱骗用户点击进入假网站,并要求用户同时输入自己的账号、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重要相关信息;有的甚至通过自设的“报警电话”来骗取客户的密码信息。一旦失去个人的重要信息,骗子就极有可能利用骗取的账号和密码窃取你的资金。

281(2)骗子利用网络聊天等形式,以网友的身份低价兜售网络游戏装备、数字卡等商品,诱骗用户登录其提供的假网址,骗取银行账号、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3)不要轻率下载、打开一些来路不明的程序、邮件、软件等。骗子有可能通过这些程序、邮件等将木马病毒置入你的计算机内,一旦你使用“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你的账号和密码就有可能被窃取。

282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是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随着信息科技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计算机犯罪”并非刑法教材上的一个或一类罪名,它和“青少年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等术语一样,都是依据犯罪学研究的特点进行归类划分的犯罪学上的犯罪类型,在我国《刑法》上并没有“计算机犯罪”这一典型罪名以及明确的概念。

283世界各国对“计算机犯罪”的定义各不相同。我国有关法规提出的定义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并进一步解释说:“这里所说的工具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大、中、小、微型系统),也包括在犯罪进程中计算机技术知识所起的作用和非技术知识的犯罪行为,犯罪一词中包含了危害社会和应处以刑罚的含义。”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犯罪,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每一位使用计算机或利用互联网的大学生,都应当避免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犯罪。

284第六章保持心理健康注意心理安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时空的延伸与扩展,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也给予了人们更多的烦恼和心理负担。多数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他们有能力调节和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问题,但也确实存在部分学生单靠自己的力量已不能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压力和问题,需要外界的帮助和引导,否则,他们的问题进一步发展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285第一节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大学生被人们誉为“时代的骄子”,“社会的宠儿”,而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更令人担忧。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2325%的大学生患有心理障碍,9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25%,近年来上升到30%,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充分显示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我们再也不能漠然视之、袖手旁观了。

286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一)适应性不良障碍1学习方面面对大学教育以信息量灌输的教学方式和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并要有所思考探索的教育学习特点,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从而导致出现兴趣降低、效率下降、焦虑苦闷、紧张恐惧和精神衰弱等症状。

2872生活方面部分大学生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适应大学后独立生活,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和精神压力很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感到孤独自卑、压抑无助、精神不振、情绪消沉,因此心理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无奈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二)神经衰弱这是大学生中患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疾病。神经衰弱在高校学生休退学病因统计中占30%~60%,其主要特点是易于兴奋和迅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紧张、烦恼、失眠多梦、头痛、多汗、心悸乏力等。尽管有明显的躯体病状,但各种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288(三)人格障碍这是指偏离正常人格并与社会法规相悖的一种情绪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缺乏道德责任感和同情心,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情绪反应具有突发性,行为呈冲动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自私;性格怪僻,情感冷漠,固执死板,妒忌心重;过于自我克制、追求完美、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自卑,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对他人的反应敏感,在人际交往中被动、胆小、易害羞、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严重的会躲避与他人交往,形成社交恐惧症。

289(四)情感情绪障碍——性焦虑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完全成熟,性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两性关系有探求和尝试的愿望,当不能理性和科学地处理“性”的困惑时,就产生了烦恼失眠、焦虑压抑、情感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障碍,严重者导致精神异常、言行失控及犯罪现象的发生。大学生中“恋爱生”数量激增,滥交异性朋友,在性关系上放荡不羁,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大学生走向另一极端,对性问题采取忽视逃避的态度,对异性怀有偏见,视性为罪恶之源,这就阻碍了其性心理的正常发展。过分的压抑,使其对性问题表现出无知无能,甚至发展为性变态。这些都是部分大学生基本的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的展现。

290(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学生尚未形成完整而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理想目标不明确,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或多变状态。在主导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导致矛盾取向中消极因素上升,消极心理加重,缺乏信仰,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盼望失落和冷漠困惑。

291(六)不良生活方式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吸烟率越来越高,他们把吸烟当作人际关系中表达友谊和寻求支持的手段、成熟的标志及经济条件优越的象征,并以此来炫耀自己。大学生过分将注意力放在吃喝上,学业上不求上进,进入社会之前就染上吸烟喝酒的恶习,也容易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292(七)毕业与就业心理问题对于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意味着责任和压力的增加,很多大学生害怕找工作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和走上社会将会面临的种种挑战,对毕业往往抱有既期待又忧虑的思想。有的大学生对就业抱着一种不切实际的憧憬和规划,往往也会导致一种心理落差和挫败感。

293二、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人心理活动的自然基础。人的遗传素质及其相关的神经类型、肌体构造、形态、感官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既能为人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又制约着人的心身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弱型的学生容易表现为胆小、怯懦、多疑、孤僻。这些消极的行为特征,如果家长不及时地教育与引导,很可能出现伤感、沮丧、忧郁、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

294(二)心理因素1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不具有崇高的理想。但是,任何理想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其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一些大学生往往不从实际出发,预设的期望值过高,只有成功的准备,而没有考虑到失败的可能。于是就出现了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情况,由此产生迷惘、悲伤、怨天尤人等诸多心理问题。

2952心胸狭窄,人际关系不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交往,彼此相互理解、真诚、信任、宽容、关心、友爱、互助,是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但是,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心灵闭锁不善交际,在别人眼里显得古怪孤僻,令人不敢接近;有的大学生自命不凡,不愿与周围的“凡夫俗子”为伍,到头来只能是孤芳自赏,形单影孤;有的大学生有自卑感,为了不在众人面前暴露弱点,不愿坦诚地与人交往,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冷漠而无“知音”的人际关系中,便会产生莫名的压抑、孤寂和烦闷。

2963情感脆弱,意志不坚强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以前可能是出类拔萃的“尖子”,在家里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因此,许多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大学生,没有经受过逆境与困难的磨炼,只要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陷入苦恼、愤怒、恐惧、失望、悲观与厌世之中,并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这种脆弱的情感和缺乏耐挫力的意志不但是大学生成才的销蚀剂,而且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97(三)教育方面的因素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失误影响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多年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学大纲为主体”,以分数衡量学生,教育的功利性突出,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和强压的,学习无愉快感;因材施教没有受到重视和落实,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情趣、爱好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素质教育叫得响、应试教育抓得实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因学生心理问题而使教育效率降低的现实提醒我们:在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规模的同时,不能不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问题。

298(四)家庭方面的因素与学校教育相对应,家庭教育大多也只关心学生的智力,而对其心理关注甚少,致使一些学生自理、自立和承受挫折能力差,不善与人相处共事。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后,他们对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不知所措,无以应对,经受不了挫折和困难。(五)个体方面的因素大学生个体作为基本独立的社会人,从知识到身心都在经历向成熟个体发展的过程。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悲观,丧失自信心和意志力。他们求知欲旺盛,易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渴望在社会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感情丰富,热情奔放,但又经验不足,易冲动,内心充满着复杂的心理矛盾。

299(六)文化方面的因素随着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国社会文化也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阶段。港台文化和西方外来的异质文化不断地深入,严重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震撼着大学生多年来构筑成的精神世界。这使得一些免疫力不强,又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心境摇动,感到压力重重。尤其是多种文化、多种价值体系抉择之间形成的多层面的矛盾、崇高的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名利之间的冲突,弄得他们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因而引起了心理机制的应激反应,久而久之,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七)社会方面的因素社会快速发展给学生带来了种种心理冲突,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和现实中发生的距离较远,于是心里产生了很多疑问。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部分学生在强烈的竞争中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导致丧失自信心,他们诅咒生活,厌弃人生,由此造成了学生心理障碍抑制。另外,就业的压力,人才招聘和使用上的某些不公平竞争,使许多学生担心自身才能和前途会因此断送,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300第二节心理健康标准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仅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况。”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现在医学研究表明,信仰破灭、自卑、多疑、压抑、骄傲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内容。

301一、认知能力正常认知指人对事物认识与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语言、理解等心理现象。正常的认知能力要求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语言表达清楚,理解力强。正常的认知能力使人容易适应环境,可以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二、情绪健康情绪健康主要表现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活泼乐观,充满热情,满怀信心,富有朝气,坦诚大度,对生活充满希望,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既能克服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情绪反应正常)。

302三、意志健全意志是推动人们采取各种行动、克服困难以达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行动中能表现出较多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机制灵活地克服困难,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受外界诱惑;反之则表现为缺乏主动性,优柔寡断、轻率鲁莽、害怕困难、顽固执拗、易受暗示、容易更换目标,甚至一曝十寒。四、自我批评恰当自我批评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卑不亢。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骄傲自大,自我欣赏,还有的人自暴自弃。

303五、人格完整人格指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指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包括:(1)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2)人格要素无明显的缺陷和偏差;(3)人生观正确,并以此支配自己的心理与行为;(4)人格相对稳定。如果一个开朗、乐观、外向的大学生无缘无故地突然变得消沉、悲观、内向,那就有可能他的心理出现了不健康状况了。六、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良好既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也是维护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充分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富有同情心,对人友善,采用亲切的形式与他人沟通,交往融洽,人际关系比较和谐。

304七、社会适应良好社会适应指对社会中的一切刺激能作出恰当、正常的反应。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不回避现实,主动面对各种挑战,妥善处理环境与自身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环境中。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则相反。

305第三节心理调适与心理问题的预防一、把心理健康纳入学校教育规划(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性讲座在学校的教育课程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性讲座,向学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防卫能力,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如新生面临高校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适应、毕业生面临就业抉择、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消除人格中的不健康成分,把人生设计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增强其心理适应和调控的能力。

306(二)建立心理档案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全面记录他们在大学生活各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通过调查分析、心理测试、日常行为判断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兴趣、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等。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矛盾的及时发现和有针对性的解决。对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要进行个案研究,认清其基本特征和失调程度,帮助其及时调整建立良好的心态。(三)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排除心理隐患,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307二、消除心理障碍,进行挫折教育在人生的旅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大学也是如此。一些大学生过去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从未受过委屈和挫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力太差。大学校园里,各个都是平等的主体,过去优厚待遇霎时不见了,他们一旦遇到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就难以自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比赛排不上好名次、失恋等,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全面、不够深刻,导致沉沦、消极或走向极端。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才是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一个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学习的挫折,把每次挫折当成一次经验积累、一个转机的开始,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做好“升华”的转机工作。同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能够锻炼和消除心理障碍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大学生坚强的意志。但要注意障碍的限度,最好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使他们具有成功感,逐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08三、充分运用心理平衡法,进行教育工作所谓心理平衡法是处理需要不遂而引起的心理不安和烦恼,进行心理协调的方法。心理平衡法有以下几种:(一)甜苹果法甜苹果法就是极力称赞已得到的东西,以达到心理平衡。例如,某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一连3年都住在阴面寝室,学生不高兴找老师,要求换同班的一个阳面寝室。这时,老师就说:其实你们的阴面寝室并不比那间阳面的差,因为那间阳面寝室是一楼而且把边,而你们的阴面寝室是二楼又在中间,其实比那间暖和。这位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的就是甜苹果法,极力称赞这位同学住的阴面寝室,使学生消除怨气,达到心理平衡。

309(二)酸葡萄法此法出自《伊索预言》。一只饥饿的狐狸到果园偷葡萄,他看到一串串紫葡萄,馋得直流口水,但它蹦了几蹦却摘不到,只好作罢,可他嘴里却喃喃自语道:“这些葡萄没有长熟,还是酸的,我可不喜欢酸葡萄。”酸葡萄法就是极力贬低没有得到的东西,以达到心理平衡。如某个学生想当学生干部,老师认为他不合适。如果直截了当地说恐怕学生难以接受,老师就说:其实当干部也有不利因素,如影响学习等。这样,虽然没让这名学生当干部,但却使学生的心理达到平衡,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法。

310(三)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当某人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给予一定的满足,从而使其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例如评三好学生,某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够但却没评上,心里有疙瘩,找老师诉苦。老师说,按你各方面表现,是够“三好”学生的标准的,但评“三好”学生,一方面名额有限,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同学有偏见的因素,我不敢说这次评上的同学都不如你,但我敢说你确实比评上的个别人强,你的表现老师心里有数,继续努力,下次应该评上。这里应用的就是精神胜利法。

311(四)超脱法这是一种把没有满足的需求与心理需求相分离的方法。例如,有位男生喜欢上一位女生,但女生并不为之所动,男生很苦恼。于是老师就劝他,其实这不算什么,如果恋爱成功,又耽误学习又很费钱,而且将来还不知能不能分到一块,就当没这回事吧。这里应用的就是超脱法。(五)补偿法这是一种对需求不遂所引起的不安和烦恼,采取需求调整的方法。例如,一个学生有文艺天赋,和其他同学水平不相上下,但由于到市里比赛的名额有限没有被推荐,这难免会引起他心理不平衡,这时就要应用补偿心理平衡法,虽然没有参加市里的比赛,但却让他在校内的演出中挑大梁,用的就是补偿法。

312四、建立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测评在高校的具体运用便是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为此,各高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该机构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定期对学生各种量表通过电脑处理,将每个个案的心理活动历程,心理健康咨询调查等情况进行测试记录。同时,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跟踪测试,由专家组成分析小组进行研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心理疾病。每次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的结论,以及通过跟踪咨询调查所形成的材料都应归入个人心理档案,由专人保管。要注意结果的解释的科学性和内容的保密性。

313五、逐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了满足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及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学校要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注意同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互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从学校内部来说,不仅要有清新、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而且还要创设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积极情感,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14六、注意提高老师(尤其是学生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学生的情绪、兴趣、情感、态度等心理状况与教师的心境表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们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产生暗示、示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切忌以消极的心态给学生消极的影响。同时,学校也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尤其是学生辅导员)的心理修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选派教师到其他开设有心理学系的高校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为高校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和普及心理学知识,作好充分的人才准备。

315七、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心理得到多方面锻炼,以促其成熟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健康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形成学生群体凝聚力,产生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心理。学校应利用双休日和课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启迪,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丰富大学生的人生知识和经验。

316八、建设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环境学校的物质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的载体,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使大学生乐观进取,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报纸杂志,经常性的广播,电影电视导向能为校园文化高层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德育和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理性上受到启发,在感性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调节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健全制度,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校内各种行为规范,文明公约和校规校纪对建立一个文明有序的校园,起着保证作用,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起着规范作用。要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改革学生宿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将宿舍建设成为具有生活、娱乐、教育等多功能的“文化小区”,使学生感到轻松、民主、和谐,保持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增强归属感,使他们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心理上有所依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使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一种鄙视丑陋行为崇尚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合格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为此,本文在指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基础上,试图从学校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学与社会学等方面来探索与剖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控制和调试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317第七章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预防自身违法犯罪是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进入大学校门,包含着大学生自身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拼搏努力,同时也蕴涵着家长和老师的辛勤培育和付出的心血。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生了违法犯罪问题,有的被学校除名或开除,多年的努力和艰辛付诸东流,实在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本章对违法犯罪的概念进行阐述,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形式进行表述,对违法犯罪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减少违法犯罪。

318第一节大学生违法犯罪主要特点和形式一、违法与犯罪违法:违反现行国家法律、造成某种危害、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都有危害性,按其危害程度,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一般的违法行为是情节轻微,不够刑罚处罚的行为,一般指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如果严重违法,即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此种行为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犯罪是违反刑事法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这一概念,在不同性质社会有不同标准,以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为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性质不同,是罪与非罪,但都是违法行为,只是违法程度不同,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到严重程度或者屡屡违法,就可能构成犯罪行为。故意伤人案件造成伤害后果轻属于违法,后果严重可能构成犯罪。小偷小摸偷窃数额积少成多,偶犯发展成惯犯,违法发展成盗窃犯罪。

319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国家内,可以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习俗,不同的道德,但法律规范体系却是统一的,法律要求一切社会成员普遍遵守。在现代国家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违反法律的各种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和危害对象,国家颁布了不同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置和制裁。对犯罪行为,按照《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拘留、逮捕、判处刑罚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是治安处罚,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由于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和个人经济损害损失的,规定了种种民事责任,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发生了违法犯罪行为,就要承担违法责任,就要付出违法代价。

320作为一个大学生,必须学法、懂法、守法,违法和犯罪,就要承担责任和后果。2005年3月25日国家教育部发布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要求大学生必须遵纪守法。同时规定“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第五十四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根据调查,每所学校每年都有几名至十几名学生因违法犯罪受到公安司法机关的刑事处罚、治安处罚,被学校开除学籍或者除名。对于一个大学生讲,受到这种处理,犹如从天堂跌落到地狱,从风风光光跌落到万丈深渊。这对本人、对家庭都是非常严重和难以挽回的后果。

321三、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的一些特点(一)数量逐年增加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全国大学生犯罪比例在青少年犯罪中占1%左右,以后呈增长趋势,特别是1999年以后,大学生犯罪案件明显增加。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4.5%,2005年较2004年又增加了97.1%。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17%左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确切数字和比例难以统计,但是,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二)类型多样化性质多为侵财型违法犯罪,以偷窃、盗窃案为多数,伤害他人的案件占有一定比例,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后,一名大学生借某市民政部门在网上为灾区募捐之机,将民政部门的银行账号篡改成自己的银行账号,企图发国难财,被公安机关拘捕。

322(三)主体范围扩大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数为普通大专院校,而现在很多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大学生,高学历的学生犯罪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抽样调查某一年大学生犯罪案件28件34人中,就有硕士研究生2件2人。在调查中还发现,女大学生犯罪也在增加。统计一年大学生犯罪数量共计67名,女大学生有11人,其中10人为盗窃犯罪。(四)学生内部频发案件社会上的案犯大多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大学生犯罪案件则相反,违法犯罪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周围熟悉的人群。在校大学生财物受到侵害的案件,50%以上是来自大学生内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大学生伤害案件、杀人案件和暴力报复案件中,侵害的对象是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有的是自己的亲朋故友。

323(五)心理问题导致犯罪由心理问题而诱发的大学生犯罪已不是少数,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有的对自己估计过高,对生活现状严重不满;有的性格孤僻,自我封闭;还有的学生遇事时不能冷静处理,暴力型犯罪成了发泄的手段。以报复心理进行违法犯罪的:贫困生报复富裕生,自卑心理学生报复张狂型学生,学生报复老师、报复学校,吃亏者报复占便宜者等等。(六)案件呈偶发性和突发性不少大学生违法犯罪以前并没有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劣迹,“一时性起”、一时不理智、一时贪欲心、酒后不能自控、“一失足成千古恨”类型案件占一定比例。案件发生以后,老师、同学、家长、朋友都感到非常意外,感到不理解。

324四、大学生违法犯罪主要形式(一)侵犯财产型违法犯罪当今大学生违法犯罪以偷盗侵犯财产为主,也涉及诈骗、抢劫财物等。2000年以前,人民群众的收入普遍较低,电子、通信产品很少,发生在学生中的偷窃案件一般属于小偷小摸,构成盗窃案件的极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通信产品来到学生手中,价值几千元的手机比比皆是,价值一两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也带到宿舍。这些产品体积小,经济价值高,便于携带、隐藏和转移,一旦有可乘之机,便成为偷盗的猎物。在校大学生实施的盗窃案件里,涉案金额多在几百元,个别达到数千元。按照我市公安司法部门掌握标准,价值数百元,达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界线;盗窃、诈骗公私财物价值2000元以上,就构成犯罪,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处罚标准。根据某大城市检察机关的统计,由公安机关提请、经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大学生共有48人,在这些案件中,财产型犯罪占了75%。

325(二)暴力型违法犯罪大学生犯罪中,涉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型犯罪,仅次于侵犯财产型犯罪。其中故意伤害违法犯罪占的比例较大。一些案件起因不大,由于没有很好地控制和采取正确方法解决,发展成违法犯罪案件。(三)高科技、高智能型违法犯罪高科技、高智能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把电子信息技术、尖端生物化工技术或其他高新技术等手段或科学知识运用到其所实施的犯罪活动中,对某个领域或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破坏或严重威胁的新型技术犯罪活动。

326(四)赌博大学生参与赌博的案件时有发生,开始参与时是游戏型,小打小闹,以后发展成赌博。大学生一旦迷恋,便难以自拔,无端地耗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荒废学业。往往是赢了之后还想再赢,输了之后还想再捞,愈陷愈深。他们在经济上并不独立,更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作为赌资。甚至于有些同学输钱之后,连生活费都无法解决。为筹集赌资,不惜偷盗、抢夺,以身试法。现实的窘迫和无奈会令他们铤而走险,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学生参与赌博有百害而无一利,赌博很容易上瘾,既花费精力又浪费时间,因而不可能遵守学校正常的作息时间,不可避免地要违反校纪。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表明,高校学生中因参与赌博被学校给予开除学籍、留校察看之事时有发生,而因赌博走上了违法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327(五)吸食毒品毒品不仅危害大学生的身体,摧残意志,而且还能使他们丧失理智和人格。由于吸毒耗资巨大,诱发吸毒者为解决毒资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诈骗、杀人、贪污、受贿、卖淫等犯罪道路。(六)涉及黄色淫秽制品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性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大学生对生理方面的认识程度有很大欠缺。又由于青年大学生具有接受新奇事物的天性,对出现和能够出现在其视野内的性方面的事物产生极大兴趣,会乐此不疲地追求它。个别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黄色淫秽物品的毒害,轻则精神萎靡,产生性幻想,影响身体荒废学业,重则模仿淫秽图书、图片或录像中的内容实施,而触犯法律。还有的学生利用黄色淫秽物品谋取经济利益,这更是法律所不容的。

328第二节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经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的分析,探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客观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又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处在思想不成熟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想都会反映到大学生头脑中,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发展。如果不能正确分辨是非,把握正确的方向,就会受到各种错误的思潮影响。一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了社会生活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千姿百态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对大学生影响巨大,吸引力极强,追求欲望强烈。人们的功利型、私欲型、实用型越发突显;

329二是西方腐朽思想和文化以及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侵蚀学生的思想,部分校园周边有游戏厅、网吧、歌舞厅、酒吧等娱乐消费场所,不同程度存在黄、毒、赌丑恶现象,向大学生传播着不健康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起着诱发犯罪的作用。三是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平衡加剧了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他们对社会看法偏激,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四是个别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缺失,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理想、信念动摇,拜金主义较为严重,便采取不正当手段追求个人利益,发展成偷盗、诈骗等经济行违法犯罪。

330二、教育的缺失(一)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学校相对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德育教育文化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而品德教育又形式化,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脱节。虽然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已开始启动,对教学课程的设置作了相当大的改革,但对教育和学生违法犯罪之间的密切关系仍未予以充分重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目的是考试及格。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未能正确树立,对社会、人生产生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道德沦丧,犯罪发生。

331(二)心理健康问题管理没落到实处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重视不够,心理调查工作滞后,心理干预无力。如:忽视贫困学生、家庭特殊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经常性的帮助。高等学校心理教育处在相对落后的现状,有不少人也正是由于在这种环境下,心理问题不能解决,心理异常程度越来越严重,一旦遇有契机,很容易导致出现犯罪行为。(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力学校对学生的生活、思想管理为松散管理,任其自由发展,对学生的一般过错行为无人过问,使学生由小错发展成大错。少数学生有恃无恐,不断违纪,由违纪发展到违法犯罪。

332(四)高校安全管理与法制建设相脱节学校保卫部门处于没有执法权的尴尬境地,公安司法部门难以深入学校管理的境地,形成一些案件不能及时查破,对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不能及时遏制,对违法犯罪打击不力的局面,从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的发生。

333三、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刻家庭是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社会的细胞。人从出生到青年期,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与父母一起度过的,父母在孩子的成熟历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有的家长本身素质不高,或违法违纪行为不断,或对社会一些事情不满,经常牢骚满腹,或私欲严重,唯利是图等等,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研究资料表明,家庭与青少年犯罪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我国的家庭教育失当现象相当严重,主要存在着的教育方法有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等。其中大学生家庭存在的溺爱型最为普遍。同时,家庭教育的失当还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上,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调查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破裂家庭)出身的青少年犯罪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家庭残缺使教育功能减弱,甚至失去家庭教育功能。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孤独怪癖、抗挫能力弱、一旦遇到挫折,无法找人倾诉,很容易走极端。他们的心理年龄比一般同龄伙伴要偏大,心理敏感,最害怕的就是别人的嘲笑。一旦被同学当作取笑的对象,或者他人不小心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会报复对方,触犯法律。家庭教育的失当也是大学生犯罪滋生的土壤。

334四、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出现违法犯罪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学生主观方面出现了问题,思想上出现偏差,行为上控制不力,头脑中缺乏法制观念,心理上不成熟。概括讲有四大问题。(一)思想出现偏差大学生进入校园,开始自主进行消费和经济支配,大学生却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只能依靠家长提供。但家长为学生提供的经济费用和各种用品悬殊很大,个别来自农村地区、困难家庭的学生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心理上很受刺激。一些学生羡慕他人的物品,追求他人享受方式,强烈的物质占有欲、享受欲、支配欲使个别大学生思想扭曲。他们忘记了远大理想和正确信念,丢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变得薄弱,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有可乘之机时,便铤而走险,偷窃他人的财物。有的学生家中给钱不少,由于上网、搞对象、朋友间请客开支较大,入不敷出,便进行偷窃。有个别学生从小偷偷摸摸,喜欢占别人便宜,到大学以后,恶习不改,由小偷发展成大偷、惯偷。

335政治素养不高,道德水准低下。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注重学习,忽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培养,缺乏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对事物不能客观正确的把握,使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以至于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感到渺茫。极少数学生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对现实产生敌意,伺机服复,致使他们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36(二)行为自控能力差中学生基本属于未成年阶段,处在学校和家长的监护之下,学校对学生一般实行“全天候”的严格管理,发现学生有错误的行为,立即进行教育和纠正;家长对子女看管得也比较严。而大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脱离了家长的监护。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主要靠自己管理自己,依靠学生的自我约束,有一般的小错误没有人管。有些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放任自己的行为,放松学习,发展到吃喝玩乐,打架斗殴,流氓偷窃,违法违纪。

337(三)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观念,一部分人不知法、不懂法,头脑中没有法律意识。处事前,根本不考虑其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已经违法了还不认为是违法,被违法行为侵害了,也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有一部分学生属于知法犯法,存有侥幸心理,自以为能够逃避处理。通过调查发现,大量大学生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学生不能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养成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制理念。

338(四)心理不成熟违法犯罪学生反映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1易冲动,自控力较差,做事不计后果在一定的突发事态刺激之下容易冲动,极有可能与他人发生冲突,产生偶发性犯罪。大学生年轻气盛,有的遇事不冷静,互不谦让,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有的学生讲义气,帮老乡、帮朋友打架,形成群殴。尤其是酗酒后自控能力更差,发生滋事闹事、殴斗伤人事件。经统计,学生中每年都有不少人因打架斗殴受到处分。

3392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和困难以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心态失衡甚至人格扭曲,往往有过激行为。有的大学生由于情感上的问题,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恋爱不成或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学生因学习压力与生活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不能自我调解放松,或者不会或不善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等等。这些因素使大学生产生焦虑、自卑、负担过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一旦有机会,以怪异或非法的行为加以宣泄,从而诱发犯罪。还有一些大学生因出身贫寒,家庭困难,或有某些缺陷,心理敏感自卑,自我调节能力差,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对人生悲观,对家庭和社会不满,人生悲观,以至于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极端。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马加爵案,在受到打击和污辱却又无法很好地解决的时候就出手杀人,最终断送自己的前程。

3403侥幸心理认为没有别人知道,神不知,鬼不觉。或者偶尔见钱眼开,顺手牵羊,“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学生一贯表现不佳,明知故犯,存在侥幸心理,对后果严重性估计不足,事发以后,大部分学生后悔莫及,痛哭流涕,但后果已难以挽回。

341第三节牢固树立遵纪守法观念预防违法犯罪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断送了违法学生本人的前途,其家庭和亲朋故友也陷入悲痛之中。违法行为也往往侵害其他学生的财产和人身权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影响了学校声誉。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不仅是大学生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大学生牢固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才能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目的。

342一、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一)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是学校的职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家长将子女送到学校,是希望子女成才。学校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重托。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德、智、体”,将“德”放在首位,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将理想和道德放在前面,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一个人学习再好,知识再多,没有遵纪守法观念,没有社会主义理想和道德,照样走歧途,甚至给社会带来影响和危害。学校好比是加工厂,学生是原材料。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只有文化知识而没有法律意识,不懂法、不守法,不能成为国家合格的人才,就是出了残次品和废品。当前,“残次品”之多,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遵纪守法观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是学校的重要职责,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343(二)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遵纪守法观念是一个人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主观是否意识到,客观上遵纪守法观念在一个人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遇到问题,如何对待,如何处理,走什么路,是遵纪守法还是无视党纪国法、追求个人的利益和目的,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决定的。一个人做了违纪违法的事情,可能会毁掉一生的前途。这时候,遵纪守法观念起着主宰人的一生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大学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期间形成的观念,有时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支配作用。所以,对大学生加强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有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就一大批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一代新人,这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

344(三)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维护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一些案件的发生和处理,往往涉及面很广。有的犯错误学生的家长和亲朋好友,为了减轻责任、减轻处罚,采取各种方法,四处活动。有的案件的给被害学生和家庭带来很大伤害和痛苦,往往难以接受。有的案件还造成不少学生思想情绪的波动,造成学校治安秩序不稳定,个别案件曾引起学生游行、请愿、罢课、上访,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工作教学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违法违纪就会减少。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维护广大学生、广大群众利益的工作,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345(四)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有利于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但是,专业过硬、知识面广博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仍然受欢迎。社会上的人才不是过剩,而是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优化其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346二、大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教育只是起到宣传的作用,关键在自律。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纠正思想偏差,自觉遵纪守法,才能从根源上预防违法犯罪。(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是大学生最大的思想问题。几年大学生活怎样过?路怎样走?归根到底是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在指挥,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容易走得弯弯曲曲,容易迷路和误入歧途。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是追求的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建设的重任,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目光短浅,为眼前的私利、困难所困惑。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努力摆正自我位置,倡导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尊自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互助友爱的精神和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347(二)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国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处处离不开法律,缺乏法律常识,不具备法律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并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观念,把法律观念转变为守法行为,将守法行为转变为用法习惯。提高法律素质,所有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

348(三)不断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纪律是社会的各种组织规定的其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纪律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对违反者可实行制裁。各级公务员要遵守公务员法,学生要遵守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生手册》主要规定有《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行为规范》、《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制度。在校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如果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我行我素,就可能受到纪律处分。违反学校纪律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学习,要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违反纪律的危害性。违纪也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严重违纪会被开除。违纪与违法是相连的,违纪会发展成违法犯罪。在思想上明确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吸取违法违纪大学生的惨痛教训。一事当前,三思而后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坚决不做违法违纪事情,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49(四)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大学生走向犯罪的过程,可以说是社会整体道德素质下滑的一种具体体现。例如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的发生,犹如一面镜子暴露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问题。因此,预防犯罪,重在治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应提高道德水平,学会为人之道,使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提高。道德和法律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两大支柱,共同担负调解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功能。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仅靠法制手段是不够的。法律顾及不到的地方,道德却能发挥作用。如果国民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不可能成为现代文明国家。所以,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

350(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避免违法违纪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良好心理状态。标准是生活学习中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自控能力,有理想,有志向。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四个方面能力:一是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挖掘自己的潜力,建立适度的“期望水平”,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二是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遇到事情能调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351四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平和待人,宽容待人。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大家心情愉快;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心情不畅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矛盾纠纷。一旦矛盾激化,易引发严重后果,甚至违法犯罪的发生。要热情生活,善交朋友,乐观向上,锐意进取,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环境,顺利完成学业。

352第八章安全服务指南本章为大学生避免危险、消除威胁提供安全服务指南。明确了户籍与身份证的管理;同时提供了生活安全、社会安全、如何报警求助和常用急救知识等服务窗口,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353第一节户籍与身份证的管理一、户籍管理(一)大学生户口迁移(迁入、迁出)手续的办理1凭录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并带上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迁出登记,由派出所工作人员签发户口迁移证件。拿到户口迁移证件后,请注意核对,如有差错,及时更正。2到录取学校报到注册时,应向学校户籍管理部门递交户口迁移证件及居民身份证,由学校户籍管理部门办理集体入户登记等手续。3大学生因故转学、退学,应携带所需要的证明材料,到学校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4大学生毕业时,应凭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到学校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如又改派的,须持重新派遣的报到证和原户口迁移证,到学校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5毕业生到工作单位报到时,应向报到单位递交本人的户口迁移证件及有关证件,依照规定办理入户登记手续。

354(二)户口证件被盗或遗失如何补办1由本人向公安机关写出户口证件丢失原因及申请补办报告;2准备公安机关所需的证明材料;3凭本人报告及证明材料到原证件签发公安机关申报补办登记手续,经审核属实后,给予补办户口证件。(三)户口的日常管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户口管理,属于集体户口,如因事需使用户口卡片,应到学校户籍管理部门说明情况,办理借用户口卡片手续,并妥善保管。使用后,应及时送还学校户籍管理部门。

355(四)户口中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需更改时,如何办理变更手续在校学生,无特殊理由,一般不予变更。确需变更时,应通过学校户籍管理部门向公安机关交验以下证件:(1)本人出具变更的书面申请,并经所在院系和学校主管部门分别签署意见;(2)本人的户口卡片及居民身份证;(3)变更出生日期时需有足以证明本人实际出生日期的实据(主要是出生证明)。待户口管理的主管机关审验认定具备变更条件批准后方可变更。变更民族时应由本人写出恢复、变更民族成分的理由报告,经原所在地县以上民族事务委员会同意开具证明,学校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到所在区(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变更手续。

356二、居民身份证的换发、补办、使用及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以及公安部《关于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贯彻实施及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准备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3〕75号)从2004年1月1日开始,用5年的时间,要基本完成为年满16周岁的公民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工作。(一)学生换发、补办居民身份证1换发在校学生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按当地公安派出所统一安排管理。由学校户籍管理部门协助来完成。2补证因遗失或其他原因需补办居民身份证时,需交本人的书面申请及学校证明,交一定手续费用,按照换发的要求办理。3办理加快居民身份证在急需特殊情况下,同学可申请办理加快身份证。具体做法要按公安派出所的具体要求即可办理。

357(二)居民身份证的使用居民身份证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是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证件。在办理与之相关的事务,需要证明身份时,应使用居民身份证。具体如下:1选民登记;2户口登记;3兵役登记;4婚姻登记;5收养登记;6入学、就业;7办理公证事务;8前往边境管理区;9办理申请出境手续;10参与诉讼活动;11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12非机动车执照;13办理个体营业执照;14办理个人信贷事务;15参加社会保险、领取社会救济,办理五保供养手续;16办理搭乘民航飞机手续;17凭证明交运、提取货物、行李手续;18办理凭证明提取铁路、公路、水运货物、行包手续;19提前支取定期储蓄存款、支取异地储蓄存款、储蓄存单、存折及印鉴挂失,未在银行开户的收款人持银行汇票、银行支票、汇兑凭证、现金支票、旅游支票向银行支取款项、个人买卖股票;20申领信用卡、使用信用卡购物、消费或者向银行提取现金;21办理税务登记等纳税事项;22办理拍卖、典当、租赁手续和出售生产性废旧金属;23办理印刷业务;24刻制印章;25投宿旅店办理登记手续;26提取汇款、邮件;27寄卖物品以及办理其他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的事务。公安人员(出示证件证明其身份)在执行公务需要查验公民身份时,被查验的公民必须出示身份证,不得拒绝。

358(三)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居民身份证是证明居民身份的法定证件。要求每个公民必须随身携带,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严格管理。第二代身份证是采用磁心作为储存信息的载体,不论使用或保存,一定要远离强电磁场。否则,如果遭遇强电磁场,有可能使身份证中储存的个人资料受到损失,影响身份证的正常使用。对于不按照规定换发、交回居民身份证;转让、出借居民身份证;使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故意毁坏他人居民身份证;窃取抢夺他人居民身份证;伪造居民身份证以及拒绝公安机关人员查验居民身份证等,视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危害,都要依法受到处罚。

359第二节生活安全服务一、病毒性肝炎及预防(一)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感染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

360(二)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集体单位如不注意病人的隔离、食具消毒,宿舍、厕所等的卫生,以及在流行地区未抓好食品检验工作和对饮食、摊贩人员的卫生监督等措施,则有发生本病大小不等流行的可能。甲型肝炎常引起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水或食物的污染而引起,农村中多见井水污染而引起的小型暴发,发病与饮用生井水或河水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在肾移植病人中大多数急性和慢性肝炎的发作可能是由丙型肝炎所致。丁型肝炎病毒(HDV)的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粪便或口腔感染。

361(三)病毒性肝炎预防的主要措施(1)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海产品(如毛蚶、蛤蜊等)。(2)加强饮食、环境卫生管理,对于从事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用具如茶具、面具、面巾、美容美发用具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3)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均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采血针、手术器械等)各医院应建立专门的肝病专科门诊,病房、病案、用具应单独分开,防止院内交叉感染。(4)防止母婴传播,对于带有HBV者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和乙型肝炎疫苗。(5)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血及生物制品中若检出HBV(+)者不得使用和出售。(6)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362二、肺结核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一)肺结核症状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病人病兆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1全身症状全身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兆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2呼吸系统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黏液。伴继发感染时,痰呈黏液性或脓性。约1/3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

363(二)肺结核传播途径1空气—呼吸道,这是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会释放出很多带结核杆菌的飞沫,若易感者吸入了这种飞沫,即可被感染。肺结核病人如果把痰吐在地上,痰液干燥后,结核杆菌与尘埃混在一起飞扬在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肺内也可引起传染。2食物传染。结核病人用的餐具、吃剩的食物上都可能污染了结核杆菌。与结核病人合用餐具或吃病人剩下的食物易食入结核杆菌,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等也可感染牛型结核杆菌,接触病人用过的痰盂等物品后如不认真洗手也可能受到感染。3垂直传播。患有结核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其体内的结核杆菌可通过脐带血液进入胎儿体内,胎儿也可因咽下或吸入含有结核杆菌的羊水而感染,从而患上先天性结核病。除上述传染方式外,结核杆菌也可由皮肤或黏膜的伤口直接感染。由于结核杆菌不能穿透皮肤,这种传染方式是比较少见的,但也应当引起注意。

364(三)肺结核防治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卡介苗可保护未受感染者,卡介苗(BCG)是活的无毒力牛型结核菌疫苗,接种后可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获得性免疫力。使受感染后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愈合。有效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已患病者,能使痰菌较快阴转,但在其阴转之前,尚须严格消毒隔离,避免传染。

365三、预防食物中毒1生食的蔬菜、水果在食用前应充分浸泡和清洗消毒。2选购食物原材料、熟食时,要选择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新鲜、无变质、生产厂家信誉好的。3熟制食品须煮熟煮透,不使用发芽马铃薯、发霉变质粮食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制作食品。4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应尽快吃完,冷冻食品进食前要加热,因为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千万不要以为冰箱是食品保鲜杀菌箱。5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前双手应清洗干净,餐具做到消毒、保洁。6防止老鼠、蟑螂、苍蝇等病菌传播媒介污染食物。7食品加工要讲究卫生。切生食品和熟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开;原辅料生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8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不喝生水或隔夜茶;瓶罐装饮料开瓶后,最好一次喝完。9对剩饭、剩菜科学存放和食用。常温下保存时间不要过长。10注意食物搭配禁忌。食用搭配不当的食物会对人体造成损害。11露天野餐时应注意食品卫生,不要随便饮用山泉溪流水,不要盲目采食野生植物等。12不吃霉变甘蔗、野生蘑菇、假沸豆浆、海产变质鱼类等食物,防止中毒。

366四、预防煤气中毒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增多,因此,煤气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保障大学生人身安全,必须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1树立安全意识如在校外租房居住,更要考虑所租房子是否具备安全条件,不具备完全条件的不要租。租房的学生要与房主签订正式的租房协议,协议中明确在安全方面各自应负的责任。经常打开窗户或通风设备通风换气,以免室内泄有煤气;二是在室内感到头痛身体不适,加大室内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检查排烟管道和阀门是否出现问题。

3672进行自救互救一旦遇有煤气中毒,只要是还能呼救、行动的,就要立即进行自救互救,立即切断毒气源;设法迅速逃出房间;如已不能出去,应立即拨打110、120或亲戚朋友、同事的电话求救;同时,用身边硬物立即将窗户玻璃打碎等。

368五、防止购赃物赃物是指贪污、受贿或盗窃等得来的财物。近年来,大学生购买赃物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是购买旧自行车、手机等物品。因购买赃物受到治安处罚的也不乏其人。六、怎样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纠纷是大学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又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为它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大学生的美好形象,妨碍了同学之间的亲密团结,破坏了学生学习、生活、成才的良好环境,有的甚至酿成了刑事、治安案件,葬送(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大学生应尽量防止纠纷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自觉遵守共同的生活制度只有每个大学生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友善,谦虚礼让,言行文明,循规蹈矩,才能减少矛盾,避免纠纷。

3692在交往中坚持互助原则同学之间互相交往,实际上是平等的互利互惠,互相帮助。只有自己帮助、关心别人,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帮助,才能和大家和睦相处。如果事事总想占便宜,争强好胜,发生纠纷就在所难免。3相互谅解,求同存异大学生过的是集体生活,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娱乐,每个人的性格、习惯、特长各异,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注意,处处克制,尽量不要影响别人;另一方面,要关心别人,谅解别人,给人以方便,不强求别人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一致。倘能如此,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纠纷。4要相互信任,不要互相猜疑信任是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才会有安全感。长相知,不相疑,只有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同学之间如果有了分歧,要及时交换意见,消除误会,增进友谊。

370第三节社会安全服务一、预防异性纠缠骚扰1对求爱者纠缠骚扰的防范(1)态度明朗,方法妥当。严肃、认真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态度,切忌态度暖昧,模棱两可,拖泥带水,给对方传递错误信息。(2)互相尊重、礼貌相待。拒绝对方时,要讲清道理,尊重人格,不要以生硬的态度和挖苦的语言刺激对方;被对方拒绝时,不应记恨对方,更不能采取非法手段揭露对方隐私,侮辱诽谤对方人格。2对寻求刺激者纠缠骚扰的防范要提高警惕,保持距离。对于这种想占便宜的人,应果断、严肃而明确地表明态度,使其打消想占你便宜的企图。并要依靠组织、法律的力量。设法报告校领导、校保卫处或公安机关,依靠组织和法律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371二、处理校外人员寻衅滋事1一旦遇到校外人员滋事,特别是对那些公开侮辱、殴打、欺负学生的案件,一方面要有正义感,要敢于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从气势上压倒邪恶;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策略,如果矛盾还没有激化,就要不卑不亢地用智慧、道理、法律说服他们,力争把滋扰化解在初始阶段。2要避免扩大事态,设法摆脱纠缠尽量保持矛盾不要激化,想法暗示周围的同学或人员迅速报案,避免因反复纠缠而转化成恶性案件。3要依靠组织和法律的力量设法掌握滋事者的证据,迅速报告学校保卫处或公安机关。实践证明,凡是不依靠组织和法律解决的,最终吃苦头、受伤害的绝大多数是学生自己。

372三、当同学遭受到了挫折,有出走、自杀可能时怎么办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的同学来自偏僻农村,家境不好,受同学嘲笑,很自悲;还有的同学由于考试不理想、和同学闹矛盾、失恋等原因,一时想不开,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来,这时该怎样帮助他呢?(一)应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当发现你的同学已经很苦闷时,即使他是因为来自偏僻农村,家境不好,性格孤僻,甚至单相思等原因引起的,都应该同情他,想办法帮助他,不要漠然置之,更不要嘲笑他,刺激他。如果其他同学还要刺激,招惹他,你就该及时制止。(二)想办法帮助同学克服困难,消除心理障碍听听他的倾诉,帮忙出出主意。一句鼓励、安慰的话,对于在困境中迫切需要帮助的同学来说,就可能是一剂走出苦闷的良药。还可以发动同学们,找老师和辅导员商量,还可以给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有关栏目写信求助。

373(三)善于观察,及时查觉危险的苗头当一个人非常苦闷、绝望,想以自杀、出走等行动来逃避现实时,事前多多少少总会表现出一些征兆。或者情绪激动行为反常;或者沉默迷惘精神恍惚;或者在同学、好友面前吐露一些激烈、绝望的言词,周围的同学只要留心,是可以注意到的。(四)有问题及时报告发现班上同学外出不归,可能会出问题时,要及时向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以便由组织出面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

374四、打工中应注意的安全大学生利用假日和休息时间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但要选择既能锻炼自己,又适合自己的,选择风险、危险性小的工作,并有合理报酬的工作。(一)选中介必须看资质学生打工一定要到有资质、信誉好的职介中心。要看该职介机构是否有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工商部门颁发的相应证照。(二)名目繁多的押金不要交用人单位向求职者收取押金属违法行为,扣留身份证、学生证更是不合理的。求职学生遇到此类要求应予回绝,还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375(三)网络信息别轻信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大多不“透明”,管理部门监管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实在想通过网络找工作,千万别轻易将自己的电话留给对方;联系好后一定要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因为很少有企业会直接在网上录用求职者。(四)避开高薪陷阱条件越优厚,薪金越高,越容易出问题,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高薪诱惑,大学生要谨慎辨识。要通过合法诚实的劳动获得报酬。学生打工,不能只考虑经济实惠,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更要注意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

376(五)签订劳动协议按规定,即便是只干一天,都要与招聘单位签订劳动协议,明确工作的内容、劳动时间、薪金待遇以及支付薪水的周期(通常短工支付的期限不超过半个月)。我国在工资和劳动时间等方面有很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对假期工同样适用。(六)受骗要举报、投诉学生求职时遇到职介中心提供虚假信息或与用人单位合伙欺诈等,一旦掌握确实证据,可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做家教的女同学第一次到学生家时,最好邀上男同学一起前往,还要将雇主的情况告知家人和好友。

377(七)要警惕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打工中要树立安全意识,随时警惕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1要了解熟悉自己打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是否有易燃、易爆、易传染疾病、污染身体的问题存在,有何预防措施等。2要熟悉自己打工处所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无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问题,自己有可自救应急办法。3要熟悉自己打工所从事工作的最大隐患已经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是什么,潜在的不安全隐患有没有,有何整改措施,自己都要心中有数,做到防患于未然。

378第四节报案、报警常识一、报案和报警求助(一)报案1报案,就是把违反法律、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件,及时报告给公安或司法机关。报案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其他人。有口头报案和书面报案两种方式。2报案的具体要件:不论是哪种形式报案,都应注意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比如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受侵害的主体;案件发生的性质及特征(即案件的属性是盗窃、抢劫、强奸、还是凶杀等);案件发生的原因;案件危害的后果;报案人的姓名、单位、住址、联系电话。

379(二)在野外遇险时报警求助的方法1呼喊求救遇险者可以大声呼喊求救,呼救时注意有间歇,以便听清对方回应;同时要保护嗓子,防止嗓子受伤失音。2利用手机报警拨打110电话,接通后要向接警人员报告姓名、遇险情况和人数等;要讲清有无伤亡和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如果迷失方向,应尽量描述出附近的景观特征。报警后,要在原地等待救援,不要随便移动位置,要保持手机一直处于开机状态,以便救援人员随时与你保持联络。如果所处位置没有手机信号,要尽量往高处移动,山顶的信号往往比山脚的信号要强。

3803利用烟火报警可以采用浓烟、火光作为求救信号。点火地点应尽量选择开阔、近水的地方。为使烟火效果更加明显,白天可在火堆上放些苔藓、橡胶物品等使之产生浓烟;晚上可多放些干柴,使火烧旺。但在禁止使用明火的地区,这种方法要慎用。4利用哨声求救当救助者离得不是特别远时,可以用哨子求救,哨声能传得很远,也利于节省体力。5利用反光信号求救反光材料可以用镜子、金属罐头盒盖、玻璃片等。要对准远处的人或者建筑物窗口轻微晃动,动态的信号更能引起注意。

381二、案件的现场保护(一)保护现场所谓保护现场,就是案件发生以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犯罪现场保持发现时的原始状态。因为案件发生以后,现场情况往往由于失主急于清点失物、受害者家属抚尸痛哭、周围群众好奇围观、以及刮风下雨、采取救急措施等原因,使现场的原始状况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为以后的勘察工作和破案带来难度。因此,只有保护好现场,侦察人员才有可能勘察到现场的原始状态,并据以分析判断不法分子的作案情况,才有可能把不法分子遗留下来的痕迹、物证发现并提取下来,为后续破案创造条件。

382(二)保护现场的基本方法案发现场有室内和露天两种,不论哪种现场,一经发现,立即采取措施,对现场实施必要的保护,同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人员到达后,协助公安人员保护好现场,具体方法是:1封闭现场,重点部位设岗看守保护门、窗、锁上的痕迹;对房屋周围及出入室内的必经之路,禁止任何人接近;在其他相关部位、地段,在不影响群众生活、工作、出入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保护范围,以便发现更多的证据。2露天现场保护疏散人群;划定保护范围;布置警戒;对重点部位设专岗守护。还应按照公安人员的统筹安排,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做好露天现场的保护工作。

383第五节常用急救知识一、心跳骤停(猝死)的急救猝死发生后,争取急救时间和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猝死的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如果在几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干预,患者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时间过长人就死亡了。发现猝死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迅速请校医院大夫现场处置。施救者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确定病人呼吸、脉搏确实停止,其次施救者要具有心肺复苏抢救的知识和技能,有条件时,最好请专业人员操作,千万不要随便搬动病人。运送病人去医院必须使用急救车,不要使用出租车或其他车辆。

384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原则一定要立即呼叫120急救车,因为急救车不仅运输速度快,而且配备了专业救护人员。他们到达现场后,可以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还会对病人进行一系列检查,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会给予相应的紧急处理,妥善安排患者去医院。

385三、休克的急救措施1使休克患者平卧,下肢应略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其头部和躯干抬高一点,以利于呼吸。2注意给体温过低的休克患者保暖,盖上被子、毛毯等。但对伴有高烧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予降温。3注意妥善运送。患者发病地点抢救条件有限的,应尽快送医院抢救。对休克患者的搬运宜轻宜少。在运送途中,应有专人护理,最好在运送中给病人采取吸氧和静脉输液等急救措施。

386四、气管吸入异物的急救由于不小心或着急,不慎将花生米、瓜子、枣核、图钉、别针、钮扣、硬币等吸入气管,致使气管受到刺激,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啸鸣。异物堵塞气管时,可有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急救:首先清除鼻内和口腔内呕吐物或食物残渣,然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排除气管异物方法之一:救护者站在病人身侧后,双臂转绕患者腰腹部,一手握拳,用拇指侧顶在心口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另一手重叠在握拳的手上,向上向内猛烈挤压上腹部,挤压要快而有力,压后放松,反复操作,以驱除异物为止,但应注意不要按压中线两侧。方法之二: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病人侧后,一手臂置于病人胸部,围扶病人,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四次拍击,以利异物排出。对卧位病人,让病人屈膝蜷身,面向抢救者,而抢救者用膝和大腿抵住病人胸部,用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四次拍击,使异物排出。

387五、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方式,如不能经病人的口,可通过鼻(口对鼻),两者都能取得满意的通气效果。1病人仰卧位(脸朝上),解开其衣领,清除口咽部一切异物和分泌物。如有假牙应取出,以免妨碍疏通气道。2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按于病人前额,并以食指与中指捏紧病人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病人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病人的口吹一口气,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再进行下一次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2~16次。3向病人口中吹气时,眼睛注意病人胸部,直到胸部隆起达最大限度为止。

388六、抢救溺水者的方法1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泥水及污物,用纱布或其他纺织物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其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控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控水。不要一味强调控水,最好不要采取倒立位的救护方式,否则会对溺水者造成伤害。2对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3注意给溺水者保暖,如果溺水者清醒了,可让其饮用一些热的饮料。

389七、烧伤的急救方法1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和衣服上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2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3迅速卧倒后,慢慢的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伤员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烧伤后吸入性损伤。4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伤和窒息。5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如毯子、雨衣、大衣、棉被等,最好是阻燃材料,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与空气隔绝。6冷疗。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可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因此如有条件,热力烧伤后宜尽早进行。越早效果越好。方法是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水中(水温以伤员能忍受为准,一般为15~20℃,热天可在水中加冰块),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于创面。时间无明确限制,一般掌握到冷疗之后不再剧痛为止,冷疗一般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的烧伤。对于大面积烧伤,冷疗并非完全禁忌,但由于大面积烧伤采用冷水浸泡,伤员多不能忍受,特别是在寒冷季节里。为了减轻寒冷的刺激,如无禁忌,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吗啡、杜冷丁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