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ID:82127452

大小:1.24 MB

页数:67页

时间:2024-01-08

上传者:雪地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6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7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8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9页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_第10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08年3月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目录1总则·······································································22术语······································································23路基、基层································································44原材料····································································55施工准备··································································86混凝土配合比······························································117混凝土拌和物搅拌与运输····················································188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模板的安装与拆除·························································219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2310钢筋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铺筑····································2711混凝土面板接缝与养生····················································3212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3413其他工程·································································3514工程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37附录······································································43条文说明··································································44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1总则1.0.1为适应城镇道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我省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城镇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大、中型维修的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工业园区、生活小区、园林等内部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也可参照本规程执行。1.0.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试验资质的单位进行。1.0.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并积极推广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1.0.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必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施工人员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1.0.6混凝土路面铺筑期间,应收集月、旬、日天气预报资料,遇有影响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天气时,应暂停施工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制定特殊气候的施工方案。1.0.7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凡本规程有规定者,应遵照执行;无规定者,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执行。1.0.8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路基subgrade按照路型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筑物。为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2.0.2基层basecourse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当基层分为多层时,其最下面的一层称底基层。2.0.3面层surfacecourse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路面结构层。2.0.4垫层bedcourse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2.0.5路面pavement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筑物。2.0.6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用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作面层的路面。2.0.7钢筋混凝土路面reforcedconcretepavement配置有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0.8滑模铺筑slipformpaving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型、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2.0.9轨道铺筑trailformpaving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2.0.10三辊轴机组铺筑pavingbyvibratorandtriple-roller-tubecombination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2.0.11小型机具铺筑simplemachinepaving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2.0.12真空脱水工艺vacuumpumpingtechnique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2.0.13工作性workability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面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它是拌合物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的综合体现。2.0.14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vibratoreffectiveradius插入式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能振实该拌合物的作用距离。2.0.15构造深度texturedepth使用拉毛、塑性刻槽或硬性刻槽等工艺制作的沟槽或纹理的平均深度。2.0.16基准水泥混凝土referencecementconcrete不掺掺合料或外加剂的水泥混凝土。在对比掺合料的使用效果时,为不掺掺合料但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在比较外加剂的使用效果时,为无掺合料和外加剂、用基准水泥配置的混凝土。2.0.17粉煤灰超量取代法oversubstitutemethodofflyash通过超量取代水泥使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在相同龄期时获得同等强度的掺配方法。2.0.18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数oversubstitutecoefficientofflyash粉煤灰掺入量与所取代水泥量的比值。2.0.19填缝料形状系数fillers'shapecoefficient填缝料灌缝时的深度与宽度之比。2.0.20前置钢筋支架法pre-locatedsteelguessesmethod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过程中,布料前在基层上预先安置胀缝或缩缝传力杆钢筋支架的一种施工方法。2.0.21传力杆插入装置dowelbarinserter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6滑模摊铺机配备的一种可自动插入缩缝传力杆的装置。2.0.22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reaction指混凝土中的碱和环境中可能渗入的碱与集料中的碱活性矿物成分在混凝土固化后缓慢发生导致混凝土破坏的化学反应。2.0.23亚甲蓝MB值MBvalue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主要是泥土还是石粉的指标。2.0.24砂浆磨光值polishedmortarvalue(PMV)经磨光后砂浆表面的摩擦系数。2.0.25填充体积率fillingvolumeradio混凝土中粗集料的体积占有率。用1m3混凝土中粗集料用量除以其视密度计算。2.0.26轻物质lightmaterials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2.0.27缩缝contractionjoint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收缩缝。其作用是使水泥混凝土板在收缩时不致产生不规则的裂缝。一般采用假缝。2.0.28胀缝expensionjoint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膨胀缝。其作用是使水泥混凝土板在温度升高时能自由伸展,应采用真缝。2.0.29真缝truejoint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做成贯通整个板厚的缝。2.0.30假缝dummyjoint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做成不贯通整个板厚的缝。2.0.31路面平整度surfaceevenness道路表面纵向的凹凸量的偏差值。2.0.32横坡crossslope路幅和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横向坡度。指路面、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等的横向倾斜度,以百分率表示。3路基与基层3.0.1路基应稳定、密实、匀质,对路面结构能提供均匀的支承。3.0.2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路面设计规范和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对基层进行检查,当基层的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较小。4表面平整,坡度、拱度与面层一致,高程符合要求。)(可删除)3.0.3新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可按设计规定选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及泥(灰)结碎石、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基层,也可采用沥青表处、沥青灌入式、沥青碎石、贫水泥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碾压式水泥混凝土基层。对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高强少裂、整体性能好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稳定细粒土只可做底基层。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73.0.4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时,其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要求和补强层(最小)厚度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的规定。应调查原有沥青路面质量,并按其质量等级,分别采取下列加铺措施:1状态较好,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符合要求的基本无损坏的旧沥青路面可直接做基层使用。2状态较差,但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必须铲除壅包、车辙及龟裂严重的部分,填补坑槽或补强调坡后,再摊铺加铺层。3损坏严重、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不得直接做基层使用,应按有关规范重新设计并施工基层。4热天施工加铺层时,应在旧沥青路面上采取喷熟石灰浆或喷水雾降温等措施。3.0.5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设置加铺层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的各项技术规定,并应按路况调查结果确定采用结合式、直接式或分离式加铺层。施工前先按其不同加铺层结构要求进行旧路面板块修复稳固、接缝填封、表面清理或处置,然后施工水泥混凝土加铺层。3.0.6半刚性基层铺筑后应及时进行养生及保护,并尽快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防止因暴晒出现开裂。3.0.7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前,基层表面尘土、杂物应清扫干净,并调整好路面上各种检查井井盖标高,使其纵横坡度与设计一致,同时井体坚固并能承受各种车辆荷载。4原材料4.0.1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1快速路和主干道应采用强度等级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次干路及以下等级的道路采用矿渣水泥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水泥进场时每批量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2选用水泥时,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3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4.0.2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路面在掺用粉煤灰时,应掺用质量指标符合表4.0.2规定的电收尘Ⅰ、Ⅱ级干排或磨细粉煤灰,不得使用Ⅲ级粉煤灰。表4.0.2粉煤灰分级及质量标准粉煤灰等级细度[1](45μm气流筛,筛余量)(%)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CL(%)SO3(%)混合砂浆活性指数[2]7d28dⅠ≤12≤5≤95≤1.0<0.02≤3≥75≥85(75)Ⅱ≤20≤8≤105≤1.0<0.02≤3≥70≥80(62)Ⅲ≤45≤15≤115≤1.5-≤3--注:1、45μm气流筛的筛余量换算为80μm水泥筛的筛余量时的换算系数约为2.4。2、混合砂浆的活性指数为掺粉煤灰的砂浆与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比的百分数,适用于所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40的混凝土,当配置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40时,混合砂浆的活性指数要求应满足28d括号内的数字。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82粉煤灰宜采用散装灰,进货应有等级检验报告。使用时应准确了解水泥中已经加入的掺合料种类及数量。3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可使用硅灰或磨细矿渣,使用前应经过试配检验,确保路面或桥面混凝土弯拉强度、工作性、抗磨性、抗冻性等技术指标合格。4.0.3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要要求:1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级配规定的粗、中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和比中的砂率后使用。2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3的规定。表4.0.3砂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筛孔尺寸(mm)方孔0.150.300.601.182.364.75累计筛余量(%)Ⅰ区Ⅱ区Ⅲ区100~90100~90100~9095~8092~7085~5585~7170~4140~1665~3550~1025~1035~525~015~010~010~010~0泥土杂物含量(冲洗法)(%)≤3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1有机物质含量(比色法)颜色不应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其他杂物不得混有石灰、煤渣、草根等其他杂物3使用机制砂时,除满足表4.0.3规定外,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4.0.4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卵石,并应符合表4.0.4-1的规定。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及有抗(盐)冻要求的其它等级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表4.0.4-1粗集料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Ⅰ级Ⅱ级Ⅲ级碎石压碎指标(%)<10<15<20卵石压碎指标(%)<12<14<1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5<8<1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5<15<20含泥量(按质量计,%)<0.5<1.0<1.5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0.2<0.5有机含量(比色法)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0.5<1.0<1.0空隙率<47%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9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小于0.10%2用做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径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表4.0.4-2的规定;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6.5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表4.0.4-2粗集料级配范围粒径级配方筛孔尺寸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级配4.75~1695~10085~10040~600~104.75~1995~10085~9560~7530~450~50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粒级4.75~9.595~10080~1000~1509.5~1695~10080~1000~1509.5~1995~10085~10040~600~15016~26.595~10055~7025~400~10016~31.595~10085~10055~7025~400~1004.0.5水泥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清洁,宜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应经过化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不得超过0.0027mg/mm3。2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mm3。3PH值不得小于4,并不得含有油污、泥等有害杂质。4.0.6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要求:1为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改善和易性,节约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可掺入外加剂。目前常用的有木质素减水剂(简称M剂),萘系减水剂(NF,MF等),水溶性树脂(蜜胺树脂)类减水剂(SM)等。2夏季施工或需要延长作业时间时,可掺入缓凝剂,如羧酸盐类(酒石酸等),多羟基碳水化合物类(糖蜜等)和无机化合物类(NaPO等)。3冬期施工为提高早期强度或为缩短养护时间,可掺入早强剂。4冬期施工为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可掺入引气剂,目前常用的引气剂有松香热聚物,烷基磺酸钠和烷基苯碳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引气剂应选用表面张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浆中起泡容量多而细密、泡沫稳定时间长、不容残渣少的产品。5所用外加剂进场时,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及由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机构出具的品质检测报告;6外加剂的性质,应经掺配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4.0.7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0钢筋的品种、规格、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使用前应经复检合格。2钢筋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等缺陷。3传力杆钢筋加工应锯断,不得挤压切断;断口应垂直、光圆,用砂轮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圆倒角。4.0.8用于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钢纤维除应满足《混凝土用钢钎维》(YB/T15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单丝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600Mpa。2钢纤维长度应与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最短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1/3;最大长度不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钢纤维长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3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宜使用有防锈蚀处理和锚固端的钢纤维;不得使用表面磨损前后裸露尖端导致行车不安全的钢纤维;不宜使用搅拌易成团的钢纤维。4.0.9接缝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易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胀缝板宜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胀缝板厚2cm,其钢筋孔位置、尺寸、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胀缝板适用于胀缝的下半部分。2填缝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能好等性能。填缝料有常温施工式和加热施工式两种,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常温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和沥青橡胶类等,加热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沥青玛蹄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和改性沥青类等。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应优选是用树脂类、橡胶类或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在填缝料中加入耐老化剂。3填缝时宜使用背衬垫条控制填缝形状系数。背衬垫条材料有聚(氨)酯、橡胶或微孔泡沫塑料等,其形状应为圆柱形,直径应比接缝宽度大2~5mm;4.0.10滑动套应符合下列要求:1可用镀锌铁皮制作或采用有足够强度的硬塑料管及多层油毡管,规格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套管使用中不得变形,端头应灌入溶化混匀的黄油锯末混合物。5施工准备5.1施工技术准备5.1.1应熟悉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熟悉设计文件、进行图纸审查,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解决,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5.1.2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详尽、深入的调查。5.1.3应详细了解设计标准,结构做法和质量要求以及设计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5.1.4根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5.1.5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1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地区特征、质量要求等项的说明。2施工部署、施工现场总体规划、施工平面布置图。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13交通导行方案(交通导改方案)。4现况构造物、地上(地下)管线、杆线的保护(处理)方案。5进度计划及资源计划(包括主要施工人员、设备、机构设置、材料及机械设备的上场供应计划、资金使用计划)。6质量目标设计和质量保证措施或方案(包括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工区划分及质量检验方案或质量验收计划)。7施工方法及技术方案(包括冬、雨季施工措施及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8安全保证措施(或安全方案)。9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5.1.6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设计交底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要点、补充说明、注意事项等,设计交底应做好交底纪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进行工序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应有记录,交底双方应有签字手续。5.2施工现场准备5.2.1应做好施工现场控制测量。5.2.2应做好三通一平,做好交通疏导、围档、地下管线的迁移及保护工作。5.2.3修建临时施工设施。5.2.4做好材料储存和堆放以及疏通供应渠道的工作。5.2.5应根据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完成现场文明施工设施建设。应根据工程内容及计划制定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防止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5.2.6建立安全管理系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遵守国家、行业和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并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5.2.7施工现场应建立简易试验室,必要时应建立具备相应资质的现场试验室。简易试验室应能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等检测。现场试验人员应有上岗证。5.3材料与设备检查5.3.1在工程开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材料来源或规格发生变化时,应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5.3.2施工前材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品种的材料为一“批”进行检查。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率应符合表5.3.2的规定。每批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规定。表5.3.2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项目和频率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率快速路和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安定性机铺1500t一批,小型机具500t一批机铺1500t一批,小型机具500t一批凝结时间、标稠需水量、细度机铺2000t一批,小型机具500t一批机铺3000t一批,小型机具500t一批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2f-CaO、MgO、SO3含量,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干缩性、耐磨性、碱度、混合材料种类及数量必要时进场前检测必要时进场前检测温度、水化热冬夏季施工需要时检测冬夏季施工需要时检测粉煤灰活性指数、细度、烧失量机铺1500t一批,小型机具500t一批机铺1500t一批,小型机具500t一批需水量比每标段不少于3次,进场前检测每标段不少于3次,进场前检测SO3含量必要时进场前检测必要时进场前检测粗集料针片状、超径颗粒含量,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机铺2500m3一批,小型机具1500m3一批机铺5000m3一批,小型机具1500m3一批含泥量、泥块含量机铺1000m3一批,小型机具1000m3一批机铺2000m3一批,小型机具1000m3一批坚固性、岩石抗压强度、压碎指标每种粗集料每标段不少于2次每种粗集料每标段不少于2次碱集料反应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时进场前检测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时进场前检测含水量降雨或湿度变化随时测降雨或湿度变化随时测砂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级配机铺2000m3一批,小型机具1500m3一批机铺2000m3一批,小型机具1500m3一批含泥量、泥块、石粉含量机铺1000m3一批,小型机具500m3一批机铺1000m3一批,小型机具500m3一批坚固性每种砂每标段不少于3次每种砂每标段不少于3次云母含量、轻物质与有机物含量目测有云母或杂质时测目测有云母或杂质时测含盐量必要时测必要时测含水量降雨或湿度变化随时测降雨或湿度变化随时测外加剂减水剂减水率,液体外加剂含固量和相对密度,粉状外加剂的不溶物含量机铺5t一批,小型机具3t一批机铺5t一批,小型机具3t一批引气剂引气量、气泡细密程度和稳定性机铺2t一批,小型机具1t一批机铺3t一批,小型机具1t一批钢纤维抗拉强度、弯折性能、长度、长径比、形状开工前或有变化时,每标段3次开工前或有变化时,每标段3次杂质、质量及其偏差机铺50t一批,小型机具30t一批机铺50t一批,小型机具30t一批养生剂有效保水率、抗压强度比、耐磨性、耐热性、膜水溶性开工前或有变化时,每标段3次开工前或有变化时,每标段3次含固量、成膜时间试验路段测,施工每5t测一次试验路段测,施工每5t测一次水PH值、含盐量、硫酸根及杂质含量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3开工前或水源有变化时(采用饮用水可不检测)开工前或水源有变化时(采用饮用水可不检测)注:1、开工前所有原材料项目均应检验,当原材料规格、品种、生产厂、来源发生变化时,必检。2、机铺是指滑模、轨道、三辊轴机组摊铺,数量不足一批时,按一批检验。3施工前应对拌和厂、站及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4对实行监理制度的工程项目,材料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配合比设计结果、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检查结果,都应在使用前规定的期限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5.4测量放线5.4.1在验收合格的道路基层上,根据设计图纸放出中心线及道路边线(路缘石线)并钉桩,并测定高程。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5.4.2应按设计规定划分路面板块。宜由路口开始,路口弧线部位(“八字”处)分块时,应避免面层板出现锐角;在曲线段分块,应使横向分块线与该点法线方向一致。5.4.3混凝土路面层板块分块线距检查井盖的边缘距离应大于1m。5.5混凝土搅拌站设置5.5.1应根据施工方案、施工路线长短、运输工具等条件,选择搅拌站位置,施工路线较长时,搅拌站宜设置在摊铺路段的中间位置。搅拌站站址应具备水源、电源与运输道路,并应有按规格堆放砂石料及搭建水泥仓等的条件;水源的供水能力应满足搅拌、清洗、养生用水等的需要,并保证水质,供水能力不足时,应设置与日搅拌量相适应的蓄水池。电源的电力总容量应满足全部施工用电设备、夜间施工照明及施工用电的需要,必要时应配备两套电源。5.5.2砂石料储备1施工前,宜储备正常施工10~15d的砂石料。2砂石料场应建在排水通畅的位置,其底部应做硬化处理。不同规格的砂石料之间应有隔离设施,并设标识牌,严禁混杂。3在低温天、雨天、大风天及日照强烈的条件下,应在砂石料堆上架设顶棚或覆盖。5.5.3推荐使用散装水泥,采用散装水泥时,每台搅拌楼至少配备2个水泥罐仓,如掺粉煤灰还应至少配备1个粉煤灰罐仓。当水泥的日用量很大,需要两家以上的水泥厂供应水泥时,不同厂家的水泥应清仓再灌,并分仓存放。严禁粉煤灰与水泥混罐。5.5.4搅拌站的生产和运输能力,应满足浇筑工作不间断,且水泥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水泥混凝土拌和料的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表5.5.4规定。表5.5.4水泥混凝土拌和物运输时间限制表气温(℃)无搅拌设施运输(min)有搅拌设施运输(min)30~35154520~30306010~2045755~106090注:1、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通过试验,查明所配制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确定运输时间限制。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42、表列时间系指从加水搅拌到入模时间。5.5.5搅拌机安装高度应满足上料、卸料需要,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5m,料场四周和搅拌机附近,应有排水设施。5.5.6施工前必须对机械设备、测量仪器、模板和各种试验仪器等进行全面地检查、调试、校核标定、维修和保养。主要施工机械的易损零部件应有适量储备。5.5.7汽车运输道路要求坚实、平整,宽度不小于4m,并应设有错车道。6混凝土配合比6.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适用于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及小型机具四种施工方式。6.1.2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下列三项技术要求:1弯拉强度(1)各交通等级路面板的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规定。(2)应按式(6.1.2)计算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c=fr/(1-1.04Cν)+ts(6.1.2)式中:f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t—保证率系数,应按表6.1.2-1确定;Cν—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在表6.1.2-2的规定范围内取值;在无统计数据时,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设计取值;如果施工配制弯拉强度超出设计给定的弯拉强度变异系数上限,则必须改进机械装备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表6.1.2-1保证率系数t道路技术等级判别概率p样本数n(组)3691520快速路0.051.360.790.610.450.39主干道0.100.950.590.460.350.30次干道0.150.720.460.370.280.24支路0.200.560.370.290.220.19表6.1.2-2各级道路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变异系数道路技术等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混凝土弯拉强度变异水平等级低低中中中高弯拉强度变异系数Cν允许变化范围0.05~0.100.05~0.100.10~0.150.10~0.150.10~0.150.15~0.202工作性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5(1)路面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应产生蜂窝、麻面、拉裂和倒边现象,可通过限制混凝土拌和物最大振动黏度系数和最小坍落度予以保证。(2)滑模摊铺机前拌合物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应符合表6.1.2-3的规定。表6.1.2-3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指标界限塌落度SL(mm)振动粘度系数η(N·s/m2)卵石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最佳工作性20~4025~50200~500允许波动范围5~5510~65100~600(3)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摊铺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单位用水量,应满足表6.1.2-4。表6.1.2-4不同路面施工方式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单位用水量摊铺方式轨道摊铺机摊铺三辊轴机组摊铺小型机具摊铺出机坍落度(mm)40~6030~5010~40摊铺坍落度(mm)20~4010~300~20最大单位用水量(㎏/m3)碎石156卵石153碎石153卵石148碎石150卵石145注:1、表中的最大单位用水量系采用中砂、粗细集料为风干状态的取值,采用细砂时,应使用减水率较大的(高效)减水剂。2、使用碎卵石时,最大单位用水量可取碎石与卵石中值。3耐久性(1)根据当地路面无抗冻性、有抗冻性或有抗盐冻性要求及混凝土最大公称粒径,路面混凝土含气量宜符合表6.1.2-5的规定。表6.1.2-5路面混凝土含气量及允许偏差(%)最大公称粒径(mm)无抗冻性要求有抗冻性要求有抗盐冻要求19.04.0±1.05.0±0.56.0±0.526.53.5±1.04.5±0.55.5±0.531.53.5±1.04.0±0.55.0±0.5(2)各交通等级路面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表6.1.2-6的规定。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m3;掺粉煤灰时,最大单位胶材总量不宜大于420㎏/m3。表6.1.2-6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道路技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其它路最大水灰(胶)比0.440.460.48抗冰冻要求最大水灰(胶)比0.420.440.46抗盐冻要求最大水灰(胶)比0.400.420.44最小单位水泥用量(㎏/m3)42.5级30030029032.5级31031030542.5级320320315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6抗冰(盐)冻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m3)32.5级330330325掺粉煤灰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m3)42.5级26026025532.5级280270265抗冰(盐)冻掺粉煤灰最小单位水泥用量(42.5级水泥)(㎏/m3)280270265注:1、掺粉煤灰,并有抗冰(盐)冻性要求时,不得使用32.5级水泥。2、水灰(胶)比计算以砂石料的自然风干状态计(砂含水量≤1.0%;石子含水量≤0.5%)。3、处在除冰盐、海风、酸雨或硫盐等腐蚀性环境中、或在大纵坡等加减速车道上的混凝土,最大水灰(胶)比可比表中数值降低0.01~0.02。(3)在海风、酸雨、除冰盐或硫酸盐等腐蚀环境影响范围内的混凝土路面和桥面,在使用硅酸盐水泥时,应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或硅灰掺合料,不宜单独使用硅酸盐水泥,可使用矿渣水泥或普通水泥。6.1.3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高温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否则应采取缓凝或保塑措施;低温施工时,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h,否则应采取必要的促凝或早强措施。2外加剂的掺量应由混凝土试配试验确定。引气剂的适宜掺量可由搅拌机的拌合物含气量进行控制。实际路面和桥面引气混凝土的抗冰冻、抗盐冻耐久性,宜采用钻芯法测定,测定位置:路面为表面和表面下50mm;桥面为表面和表面下30mm;测得的上下两个表面的最大平均气泡间距系数不宜超过表6.1.3的规定。表6.1.3混凝土路面和桥面最大平均气泡间距系数(um)道路技术等级环境快速路和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严寒地区冰冻275300盐冻225250严寒地区冰冻325350盐冻2753003引气剂与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等其他外加剂复配在同一水溶液中时,应保证其共溶性,防止外加剂溶液发生絮凝现象。如产生絮凝现象,应分别稀释、分别加入。6.1.4配合比参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灰(胶)比的计算和确定(1)根据粗集料的类型,水灰比可分别按下列统计公式计算:碎石或碎卵石混凝土:W/C=1.5684÷(fC+1.0097-0.3595·fS)(6.1.4-1)卵石混凝土:W/C=1.2618÷(fC+1.5492-0.4709·fS)(6.1.4-2)式中:W/C—混凝土水灰比;fS—水泥实测28d抗折强度(Mpa)。f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7(2)掺用粉煤灰时,应计入超量取代法中代替水泥的那一部分粉煤灰用量(代替砂的超量部分不计入),用水胶比W/(C+F)代替水灰比W/C。(3)应在满足弯拉强度计算值和耐久性(表6.1-5)两者要求的水灰(胶)比中取小值。2砂率应根据砂的细度模数和粗集料种类,查表6.1.4取值。在软做抗滑槽时,砂率在表6.1.4基础上可增大1%~2%。表6.1.4砂的细度模数与最优砂率关系砂细度模数2.2~2.52.5~2.82.8~3.13.1~3.43.4~3.7砂率SP(%)碎石30~3432~3634~3836~4038~42卵石28~3230~3432~3634~3836~40注:碎卵石可在碎石和卵石混凝土之间内插取值。3根据粗集料种类和表6.1.2-3、6.1.2-4中适宜的坍落度,分别按下列经验式计算单位用水量(砂石料以自然风干状态计):碎石:W0=104.97+0.309·SL+11.27·C/W+0.61·SP(6.1.4-3)卵石:W0=86.89+0.370·SL+11.24·C/W+1.00·SP(6.1.4-4)式中:W0—不掺外加剂与掺合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3);SL—坍落度(mm);SP—砂率(%);C/W—灰水比,水灰比之倒数。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应按式(6.1.4-5)计算:WOW=WO·(1-β÷100)(6.1.4-5)式中:WOW—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3);β—所用外加剂剂量的实测减水率(%)。单位用水量应取计算值和表6.1.2-3或6.1.2-4的规定值两者中的小值。若实际单位用水量仅掺引气剂不满足所取数值,则应掺用引气(高效)减水剂。4单位水泥用量应由式(6.1.4-6)计算,并取计算值与表6.1-5规定值两者中的大值。C0=W0·(C/W)(6.1.4-6)式中:C0—单位水泥用量(㎏/m3)。5砂石料用量可按密度法或体积法计算.按密度法计算时,混凝土单位质量可取2400~2450㎏/m3;按体积法计算时,应计入设计含气量。采用超量取代法掺用粉煤灰时,超量部分应代替砂,并折减用砂量.经计算得到的配合比,应应验算单位粗集料填充体积率,且不宜小于70%。6.1.5用真空脱水工艺时,可采用比经验式(6.1.4-3、6.1.4-4)计算值略大的单位用水量,但在真空脱水后,扣除每立方米混凝土实际吸除的水量,剩余单位用水量和剩余水灰(胶)比分别不宜超过表6.1.2-4最大单位用水量和表6.1.2-6最大水灰(胶)比的规定。6.1.6路面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时,其配合比计算应按超量取代法进行。粉煤灰掺量应根据水泥中原有的掺合料数量和混凝土弯拉强度、耐磨性等要求由试验确定。Ⅰ、Ⅱ级粉煤灰的超量系数可按表6.1.6初选。代替水泥的粉煤灰掺量:Ⅰ型硅酸盐水泥宜≤30%;Ⅱ型硅酸盐水泥宜≤25%;道路水泥宜≤20%;普通水泥宜≤15%;矿渣水泥不得掺粉煤灰。表6.1.6各级粉煤灰的超量取代系数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8粉煤灰等级ⅠⅡⅢ超量取代系数A1.1~1.41.3~1.71.5~2.06.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2.1本配合比设计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及小型机具铺筑的钢纤维混凝土路面。6.2.2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下列三项技术要求:1弯拉强度(1)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板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f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规定。(2)钢纤维混凝土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应按式(6.1.2)计算,以fcf和frf替代fc和fr。2工作性(1)钢纤维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比表6.1.2-3或6.1.2-4的规定值小20mm。(2)钢纤维混凝土掺高效减水剂时的单位用水量可按表6.2.2-1初选,再由拌合物实测坍落度确定。表6.2.2-1钢纤维混凝土单位用水量选用表拌合物条件粗集料种类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Dm(mm)单位用水量(㎏/m3)长径比Lf/df=50ρf=0.6%坍落度20mm中砂,细度模数2.5水灰比0.42~0.50碎石9.5、16.021519.0、26.5200卵石9.5、16.020819.0、26.5190注:1、钢纤维长径比每增减10。单位用水量相应增减10㎏/m3;2、钢纤维体积率每增减0.5%,单位用水量相对应增减8㎏/m3;3、坍落度为10~50mm变化范围内,相对于坍落度20mm每增减10mm,单位用水量相应增减7㎏/m3。4、细度模数在2.0~3.5范围内,砂的细度模数每增减0.1,单位用水量相应减增1㎏/m3。3耐久性(1)钢纤维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表6.2.2-2的规定。(2)钢纤维混凝土严禁采用海水、海砂,不得掺加氯盐及氯盐类早强剂、防冻剂等外加剂。(3)处在海风、酸雨、硫酸盐等环境中的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宜掺用表4.0.2中的Ⅰ、Ⅱ级粉煤灰,桥面宜掺用硅灰与S95和S105级磨细矿渣。表6.2.2-2钢纤维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道路等级快速路和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最大水灰(胶)比0.470.490.50抗冻冰要求最大水灰(胶)比0.450.460.48抗盐冻要求最大水灰(胶)比0.420.430.46最小单位水泥用量(㎏/m3)42.5级36036035032.5级370370365抗冰(盐)冻要求最小单位水泥用量(㎏/m3)42.5级38038037532.5级390390385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19掺粉煤灰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m3)42.5级32032031532.5级340340335抗冰(盐)冻掺粉煤灰最小单位水泥用量(42.5级水泥)(㎏/m3)3303303256.2.3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计算和确定水灰比(1)以钢纤维混凝土配制28d弯拉强度fcf替换fc,按式(6.1.4-1)或(6.1.4-2)计算出基体混凝土的水灰比。(2)取钢纤维混凝土基体的水灰比计算值与表6.2-2规定值两者中的小值。2钢纤维掺量体积率宜在0.60%~1.0%范围内初选取,当板厚折减系数小时,体积率宜取上限;当长径比大时,宜取较小值;有锚固端者宜取较小值。3查表6.2.2-1,初选单位用水量Wof。4掺用粉煤灰时应符合6.1.6条的规定。5钢纤维混凝土的单位水水泥用量应按式(6.2.3-1)计算Cof=WOf·(C/W)(6.2.3-1)式中:COf—钢纤维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m3);WOf—钢纤维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3)。取计算值与表6.2.2-2规定值两者中的大值。但不宜大于500㎏/m3。6砂率可按式(6.2.3-2)计算,也可按表6.2.3-1初选。钢纤维混凝土砂率宜在38%~50%之间。SPf=Sp+10·Pf(6.2.3-2)式中:Spf—钢纤维混凝土砂率(%);Pf—钢纤维掺量体积率(%)。表6.2.3-1纤维混凝土砂率选用值(%)拌合物条件最大公称粒径19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19mm卵石Lf/df=50;ρf=1.0%w/c=0.5;砂细度模数MX=3.04540Lf/df增减10ρf增减0.10%W/C增减0.1砂细度模数MX增减0.1±5±2±2±1±3±2±2±17砂石料用量可采用密实度汉或体积法计算。按密度法计算时,钢纤维混凝土单位质量可取2450~2580㎏/m3;按体积法计算时,应计入设计含气量。8重要路面、桥面工程应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优选。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06.3配合比确定与调整6.3.1由上述各经验公式推算得出的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应在试验室内按下述步骤进行试配检验和调整:1首先检验各种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满足不同摊铺方式的最佳工作性要求。检验项目包括含气量、坍落度及其损失、振动粘度系数、改进VC值、外加剂品种及其最佳掺量。在工作性和含气量不满足相应摊铺方式要求时,可在保持水灰(胶)比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单位用水量、外加剂掺量或砂率,不得减小满足计算弯拉强度及耐久性要求的单位水泥用量、钢钎维体积率。2对于采用密度法计算的配合比,应实测拌合物视密度,并应按视密度调整配合比,调整时水灰比不得增大,单位水泥用量、钢纤维掺量不得减小,调整后的拌合物视密度允许偏差为±2.0%。实测拌合物含气量a(%)及其偏差应满足表6.1.2-5的规定,不满足要求时,应调整引气剂掺量直至达到规定含气量。3以初选水灰(胶)比为中心,按0.02增减幅度选定2~4个水灰(胶)比,制作试件,检验各种混凝土7d和28d配制弯拉强度、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指标(有抗冻性要求的地区,抗冻性为必测项目,耐磨性及干缩为选测项目)。也可保持计算水灰(胶)比不变,以初选单位水泥用量为中心,按15~20㎏/m3增减幅度选定2~4个单位水泥用量;钢纤维混凝土还应以选定的钢纤维掺量为中心,按0.1%增减幅度选定2~4个钢纤维掺量,制作试件并做上述各项检验。4施工单位通过上述各项指标检验提出的配合比,应经监理方审核确认。6.3.2试验室的基准配合比应通过搅拌楼实际拌和检验,并应根据料场砂石料含水量、拌合物实测视密度、含气量、坍落度及其损失,调整单位用水量、砂率或外加剂掺量。调整时,水灰(胶)比、单位水泥用量、钢纤维体积率不得减小。考虑施工中原材料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量变化和施工变异性等因素,单位水泥用量应适当增加5~10㎏。满足试拌试铺的工作性、28d(至少7d)配制弯拉强度、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配合比,经监理方批准后方可确定为施工配合比。6.3.3施工期间配合比的微调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施工季节、气温和运距等的变化,可微调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剂或保塑剂的掺量,保持摊铺现场的坍落度始终适宜于铺筑,且波动最小。2降雨后,应根据每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及砂石料实际含水量变化,微调加水量,同时微调砂石料称量,其他配合比参数不得变更,维持施工配合比基本不变。雨天或砂石料变化时应加强控制,保持现场拌合物工作性始终适宜摊铺和稳定。7混凝土拌和物搅拌与运输7.1搅拌设备7.1.1搅拌场的拌和能力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滑模、轨道、碾压、三辊轴机组摊铺时,搅拌场配置的混凝土总拌和生产能力可按式(7.1-1)计算,并按总拌和能力确定所要求的搅拌楼数量和型号。M=60·μ·b·h·Vt(7.1.1)式中:M—搅拌楼总拌和能力(m3/h);b—摊铺宽度(m);Vt—摊铺速度(m/min)(≥1m/min);h—面板厚度(m);μ—搅拌楼可靠性系数,1.2~1.5,根据下述具体情况确定:搅拌楼可靠性高,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1μ可取较小值;反之,μ应取较大值;拌和钢纤维混凝土时,μ应取较大值;坍落度要求较低者,μ应取较大值。2不同摊铺方式所要求的搅拌楼最小生产容量应满足表7.1.1的规定。一般可配备2~3台搅拌楼,最多不宜超过4台。搅拌楼的规格和品牌尽可能统一。表7.1.1混凝土路面不同摊铺方式的搅拌楼最小配置容量(m3/h)摊铺方式摊铺宽度滑模摊铺轨道摊铺碾压混凝土三辊轴摊铺小型机具单车道3.75~4.5m≥100≥75≥75≥50≥25双车道7.5~9m≥200≥150≥150≥100≥50整幅宽≥12.5m≥300≥200≥200--7.1.2搅拌机应采用符合GB/T9142标准规定的固定式搅拌机,搅拌楼的配备应优先选配间歇式搅拌楼,也可使用连续式搅拌楼。7.2拌和技术要求7.2.1每台搅拌楼在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标定和试拌。在标定有效期满或搅拌楼搬迁安装后。均应新标定.施工中应每15d校验一次搅拌楼计量精确度。搅拌楼配料计量偏差不得超过表7.2.1的规定。不满足时,应分析原因,排除故障,确保拌和计量精确度。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搅拌楼时,应使用自动配料生产,并按需要打印每天(周、旬、月)对应路面摊铺桩号的混凝土配料统计数据及偏差。表7.2.1搅拌楼的混凝土拌和计量允许偏差(%)材料名称水泥掺合料钢纤维砂粗集料水外加剂快速路和主干道每盘±1±1±2±2±2±1±1快速路合主干道累计每车±1±1±1±2±2±1±1次干道和支路±2±2±2±3±3±2±27.2.2应根据拌合物的粘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单立轴式搅拌机总拌和时间宜为80~120s,全部原材料到齐后的最短纯拌和时间不宜短于40s;行星立轴和双卧轴式搅拌机总拌和时间为60~90s,最短纯拌和时间不宜短于35s;连续双卧轴搅拌楼的最短拌和时间不宜短于40s。最长总拌和时间不应超过高限值的2倍。7.2.3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不得使用沥水、夹冰雪、表面沾染尘土和局部曝晒过热的砂石料。7.2.4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8076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应以稀释溶液加入,其稀释用水和原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和加水量中扣除。使用间歇搅拌楼时,外加剂溶液浓度应根据外加剂掺量、每盘外加剂溶液筒的容量和水泥用量计算得出。连续式搅拌楼应按流量比例控制加入外加剂。加入搅拌锅的外加剂溶液应充分溶解,并搅拌均匀。有沉淀的外加剂溶液,应每天清除一次稀释池中的沉淀物。7.2.5拌和引气混凝土时,搅拌楼一次拌和量不应大于其额定搅拌量的90%。纯拌和时间应控制在含气量最大或较大时。7.2.6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2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应采用与水泥相同的输送、计量方式加入。粉煤灰混凝土的纯拌和时间应比不掺的延长10~15s。当同时掺用引气剂时,宜通过试验适当增大引气剂掺量,以达到规定含气量。7.2.7拌合物质量检验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搅拌过程中,低温或高温天气施工时,拌合物出料温度宜控制10℃~35℃。并应测定原材料温度、拌合物的温度、坍落度损失率和凝结时间等。2拌合物应均匀一致,有生料、干料、离析或外加剂、粉煤灰成团现象的非均质拌合物严禁用于路面摊铺。一台搅拌楼的每盘之间,各搅拌楼之间,拌合物的坍落度最大允许偏差为±10mm。拌和坍落度应为最适宜摊铺的坍落度值与当时气温下运输坍落度损失值两者之和。7.2.8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和,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钢纤维体积率较高,拌合物较干时,搅拌楼一次拌和量不宜大于其额定搅拌量的80%。拌合物中不得有钢纤维结团现象。2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投料次序和方法应以搅拌过程中钢纤维不产生结团和保证一定的生产率为原则,并通过试拌或根据经验确定。宜采用将钢纤维、水泥、粗细集料先干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也可采用钢纤维分散机在拌和过程中分散加入钢纤维。3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并应比普通混凝土规定的纯拌和时间延长20~30s,采用先干拌后加水的搅拌方式时,干拌时间不宜少于1min。4钢纤维混凝土严禁用人工拌和。当桥梁伸缩缝等零星工程使用少量的钢纤维混凝土时,可采用容量较小的搅拌机拌和,每种原材料应准确称量后加入,不得使用体积计量。采用小容量搅拌机拌和时,钢纤维混凝土总拌和时间应较搅拌楼拌和时间延长1~2min,采用先干拌后加水的搅拌方式时,干拌时间不宜少于1.5min。5应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及均匀性,水洗法检测的钢纤维含量偏差不应大于设计掺量的±15%。7.3运输车辆7.3.1机械摊铺系统配套的运输车数量,可按式(7.3.1)计算。N=2·n〔1+S·rc·m÷(vq×gq)〕(7.3.1)式中:N—汽车辆数(辆);n—相同产量搅拌楼台数;S—单程运输距离(km);rc—混凝土密度(t/m3);m一一台搅拌楼每小时生产能力(m3/h);vq—车辆的平均运输速度(㎞/h);gq—汽车载重能力(t/辆)。7.3.2自拌混凝土可选配车况良好、载重量5~20t的自卸车,自卸车后挡板应关闭紧密,运输时不漏浆撒料,车箱板应平整光滑。远距离运输或摊铺钢筋混凝土路面及桥面时,宜选配混凝土罐车。7.4运输技术要求7.4.1应根据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选配车型和车辆总数。总运力应比总拌和能力略有富余。确保新拌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运到摊铺现场。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37.4.2运输到现场的拌合物必须具有适宜摊铺的工作性。不同摊铺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应符合表7.4.2的规定。不满足时应通过试验、加大缓凝剂或保塑剂的剂量。表7.4.2混凝土拌合物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到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到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滑模、轨道三轴、小机具滑模、轨道三轴、小机具5~92.01.52.52.010~191.51.02.01.520~291.00.751.51.2530~350.750.501.251.0注:*指施工时间的日间平均气温,使用缓凝剂延长凝结时间后,本表数值可增加0.25~0.5h。7.4.3翻斗车仅限于运送坍落度小于80mm的混凝土凝土拌和物,并保证运送容器不漏浆,内壁光滑平整,具有覆盖设施。7.4.4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运输混凝土的车辆装料前,应清洁厢罐,洒水湿润,排干积水。装料前,自卸车应挪动车位,防止离析。搅拌楼卸料落差不应大于2m。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随意耽搁。自卸车运输应减少颠簸,防止拌合物离析。车辆起步和停车应平稳。3超过表7.4.2规定摊铺允许最长时间的混凝土不得用于路面摊铺,混凝土一旦在车内停留超过初凝时间,应采取紧急措施处置,严禁混凝土硬化在车厢(罐)内。4烈日、大风、雨天和低温天远距离运输时,自卸车应遮盖混凝土,罐车宜加保温隔热套。5使用自卸车运输混凝土最远运输半径不宜超过20km。6运输车辆在模板或导线区调头或错车时,严禁碰撞模板或基准线,一旦碰撞,应告知测量人员重新测量纠偏。7车辆倒车及卸料时,应有专人指挥。卸料应到位,严禁碰到摊铺机和前场施工设备及测量仪器。卸料完毕,车辆应迅速离开。8模板的安装与拆除8.1模板技术要求8.1.1混凝土路面板、桥面板和加铺层的施工模板宜采用刚度足够的槽钢、轨模或钢制边侧模板,不宜使用木模板、塑料模板等其他易变形的模板。模板的精确度应符合表8.1.1的规定。钢模板的高度应为面板设计厚度,模板长度宜为3~5m。需设置拉杆时,模板应设拉杆插入孔。每米模板应设置1处支撑固定装置,模板垂直度用垫木楔方法调整。表8.1.1模板(加式矫正)允许偏差施工方式高度偏差(mm)局部变形(mm)垂直边夹角(°)顶面平整(mm)侧面子整度(mm)纵向变形(mm)三辊轴机组±1±290±2±1±2±2轨道摊铺机±1±290±1±1±2±1小型机具±2±390±3±2±3±38.1.2横向施工缝端模板应按设计规定的传力杆直径和间距设置传力杆插入孔和定位套管。两边缘传力杆到自由边距离不宜小于150mm。每米设置1个垂直固定孔套。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48.1.3模板或轨模数量应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气温确定,并应满足拆模周期内周转需要。一般情况下,模板或轨模总量不宜少于3~5d摊铺的需要。8.2模板安装8.2.1支模前在基层上应进行模板安装及摊铺位置的测量放样,每20m设中心桩;每100m宜布设临时水准点;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测量放样的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规定。8.2.2纵横曲线路段应采用短模板,每块模板中点应安装在曲线切点上。8.2.3轨道摊铺应采用长度为3m的专用钢制轨模,轨模底面宽度宜为高度的80%,轨道用螺栓、垫片固定在模板支座上,模板应使用钢钎与基层固定。轨道顶面应高于模板20~40mm,轨道中心至模板内侧边缘距离宜为125mm。8.2.4小型机具水泥混凝土路面层钢筋或钢筋网布设(含边缘及角隅构造筋)应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安装牢固,位置准确。且传力杆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胀缝传力杆应与胀缝板一起安放,如图8.2.4所示;2缩缝传力杆应在摊铺混凝土时安放,传力杆安装应位置准确、牢固;3纵缝传力杆安装应位置准确、牢固,符合设计要求。当分幅摊铺时,宜在混凝土摊铺后,按预留孔位置安放,并采取固定传力杆措施。8.2.5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有底部漏浆、前后错茬、高低错台等现象。模板应能承受摊铺、振实、整平设备的负载行进、冲击和振动时不发生位移。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安装模板。8.2.6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与混凝土拌合物接触的表面应涂脱模剂或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8.2.7模板安装完毕,应经过测量人员检验,其安装精确度应符合表8.2.7的规定。图8.2.4表8.2.7模板安装精确度要求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5施工方式检测项目三辊轴机组轨道摊铺机小型机具平面偏位(mm),≤10515摊铺宽度偏差(mm),≤10515面板厚度(mm),≥代表值-3-3-4极值-8-8-9纵断高程偏差(mm)±5±5±10横坡偏差(%)±0.10±0.10±0.20相邻板高差(mm),≤112顶面接茬3m尺平整度(mm),≤1.512模板接缝宽度(mm),≤323侧向垂直度(mm),≤324纵向顺直度(mm),≤3248.3模板拆除及矫正8.3.1当路面混凝土抗压强不小于8.0Mpa时,方可拆模。如缺乏强度实测数据,边模的允许最早拆模时间应符合表8.3.1的规定。达不到要求,不能拆除端模时,可空出一块面板,重新起头摊铺,空出的面板待两端均可拆模后再补做。表8.3.1混凝土路面板的允许最早拆模时间(h)昼夜平均气温(℃)-50510152025≥30硅酸盐水泥、R型水泥240120603634282418道路、普通硅酸盐水泥360168724836302418矿渣硅酸盐水泥--1206050453624注:允许最早拆模时间从混凝土面板精整成形后开始计算。8.3.2拆模不得损坏板边、板角和传力杆、拉杆周边的混凝土,也不得造成传力杆和拉杆松动或变形。模板拆卸宜使用专用拔楔工具,严禁使用大锤强击拆卸模板。8.3.3拆卸的模板应将粘附的砂浆清除干净,并矫正变形或局部损坏,矫正精度应符合表8.1.1的规定。9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9.1铺筑前检查9.1.1基层应平整,设有砂垫层的,垫层表面应平整、密实;9.1.2模板尺寸、位置、高程等应满足设计要求,支撑牢固稳定,隔离剂涂刷均匀,模板接缝严密、模内洁净;9.1.3预埋胀缝板的位置正确;9.1.4边缘、角隅及其它部位的钢筋安装牢固,位置准确,传力杆与胀缝垂直,绑扎牢固,套筒安齐全、位置准确;9.1.5各种检查井井盖井座、雨水口篦子篦圈应预先安装完成,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标高与路面标高协调一致。9.1.6水泥混凝土运输应确保及时、连续;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69.1.7设有纵缝的水泥混路面层,在成型水泥混凝土板块侧立面,应按要求涂刷隔离剂。9.2三辊轴机组铺筑9.2.1设备选择与配套1三辊轴整平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表9.2.1的规定。板厚200mm以上宜采用直径168mm的辊轴;桥面铺装或厚度较小的路面可采用直径为219mm的辊轴。轴长宜比路面宽度长出600~1200mm。振动轴的转速不宜大于380r/min。表9.2.1三辊轴整平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型号轴直径(mm)轴速(r/min)轴长(m)轴质量(kg/m)行走机构质量(kg)行走速度(m/min)整平轴距(mm)振动功率(kw)驱动功率(kw)50011683001.8~965±0.534013.55047.5660012193005.1~1277±0.756813.56571792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板时,必须同时配备一台有安装插入式振捣棒组的排式振捣机,振捣棒的直径宜为50~100mm,间距不应大于其效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不大于500mm。插入式振捣棒组的振动频率可在50~200Hz之间选择,当面板厚度较大和坍落度较低时,宜使用100Hz以上的高频振捣棒。该机宜同时配备螺旋布料器和松方控制刮板,并具备自动行走功能。3当桥面铺装厚度小于150mm时,可采用振捣梁。振捣频率宜为50~100Hz,振捣加速度为4~5g(g为重力加速度)。4当一次摊铺双车道路面时应配备纵缝拉杆插入机,并配有插入深度控制和拉杆间距调整装置。9.2.2工艺流程:布料→密集排振→拉杆安装→人工补料→三辊轴整平→(真空脱水)→(精平饰面)→拉毛→切缝→养生→(硬刻槽)→填缝。9.2.3铺筑作业技术要求:1应有专人指挥车辆均匀卸料。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不适应时应配备适当的布料机械。坍落度为10~40mm的拌合物,松铺系数为1.12~1.25。坍落度大时取低值,坍落度小时取高值。超高路段,横坡高侧取高值,横坡低侧取低值。2混凝土拌合物布料长度大于10m时,可开始振捣作业。密排振捣棒组间歇插入振实时,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超过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不得大于500mm,振捣时间为15~30S。排式振捣机连续拖行振实时,作业速度宜控制在4m/min以内。具体作业速成度视振实效果,可由式9.2.3计算。V=1.5·R÷t(9.2.3)式中:V——排式振捣机作业速度(m/s)t——振捣密实所必需的时间(s),一般为15~30s;R——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m)。排式振捣机应匀速缓慢、连续不间断地振捣行进。其作业速度以拌合物表面不露粗集料,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3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7面板振实后,应随即安装纵缝拉杆。单车道摊铺的混凝土路面,在侧模预留孔中应按设计要求插入拉杆;一次摊铺双车道路面时,除应在侧模孔中插入拉杆外,还应在中间纵缝部位,使用拉杆插入机在1/2板厚处插入拉杆,插入机每次移动的距离应与拉杆间距相同。4三辊轴整平机按作业单元分段整平,作业单元长度宜为20~30m,振捣机振实与三辊轴整平两道工序之间的时间隔不宜超过15min。三辊轴滚压振实料位高差宜高于模板顶面5~20mm,过高时应铲除,过低应及时补料。三辊轴整平机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宜分别2~3遍。最佳滚压遍数应经过试铺确定。在三辊轴整平机作业时,应有专人处理轴前料位的高低情况,过高时,应应辅以人工铲除,轴下有间隙时,应使用混凝土找补。滚压完成后,将振动辊轴抬离模板,用整平轴前后静滚整平,直到平整度符合要求,表面砂浆厚度均匀为止。表面砂浆厚度宜控制在(4±1)mm,三辊轴整平机前方表面过厚、过稀的砂浆必须刮除丢弃。5应采用3~5m刮尺,在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精平饰面,每个方向不少于两遍。也可采用旋转抹面机密实精平饰面两遍。刮尺、刮板、抹面机、抹刀饰面的最迟时间不得迟于表7.4-1规定的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9.3轨道摊铺机铺筑9.3.1机械选型与配套1轨道摊铺机的选型应根据路面车道数或设计宽度按表9.3.1的技术参数选择。最小摊铺宽度不得小于单车道3.75m。表9.3.1轨道摊铺机的基本技术参数表项目发动机功率(kw)最大摊铺宽度(m)摊铺厚度(mm)摊铺速度(m/min)整机质量(t)三车道轨道摊铺机33~4511.75~18.3250~6001~313~38双车道轨道摊铺机15~337.5~9.0250~6001~37~13单车道轨道摊铺机8~223.5~4.5250~4501~4≤72轨道摊铺机按布料方式不同,可选用刮板式、箱式和螺旋式。9.3.2布料作业1使用轨道摊铺机前部配备的螺旋布料器或可上下左右移动的刮板布料,料堆不得过高过大,亦不得缺料。可使用挖掘机、装载机或人工辅助布料。螺旋布料器前的拌合物应保持在面板以上100mm左右,布料器后宜配备松铺高度控制刮板。也可使用有布料箱的轨道摊铺机精确布料,箱式轨道摊铺机的料斗出料口关闭时,装进拌合物并运到布料位置后,轻轻打开料斗出料口,待拌合物堆成“堤状”,左右移动料斗布料。2轨道摊铺时的适宜坍落度按振捣密实情况宜控制在20~40mm之间。不同坍落度时的松铺系数k可参考表9.3.2确定,并按此计算出松铺高度。表9.3.2松铺系数k与坍落度SL的关系坍落度SL(mm)5102030405060松铺系数k1.301.251.221.191.171.151.123当施工钢筋混凝土路面时,宜选用(两台)箱型轨道摊铺机分两层两次布料,可在第一层布料完成后,将钢筋网片安装好,再进行表面第二层布料,然后一次振实;也可两次布料两次振实,中间安装钢筋网。采用双层两遍摊铺钢筋混凝土路面时,下部混凝土的布料与摊铺长度应根据钢筋网片长度和第一层混凝土凝结情况而定,且不宜超过20m。9.3.3振实作业1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8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捣棒组,振捣方式有斜插连续拖行及间歇垂直插入两种,当面板厚度超过150mm、坍落度小于30mm时,必须插入振捣;连续拖行振捣时,宜将作业速度控制在0.5~1.0m/min之间,并随着坍落度的大小而增减。间歇振捣时,当一处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将振捣棒组缓慢拔出,再移动到下一处振实,移动距离不宜大于500mm。2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动板或振动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振捣和修整,振动梁的振捣频率宜控制在50~100Hz,偏心轴转速调节到2500~3500r/min。经振捣棒组振实的混凝土,宜使用振动板振动提浆,并密实饰面,提浆厚度宜控制在(4±1)mm。9.3.4整平饰面1往复式整平滚筒前的混凝土堆积物应涌向横坡高的一侧,以保证路面横坡高端有足够的料找平。2及时清理因整平推挤到路面边缘的余料,以保证整平精度和整平机械在轨道上的作业行驶。3轨道摊铺机上宜配备纵向或斜向抹平板。纵向抹平板随轨道摊铺机作业行进可左右贴表面滑动并完成表面修整;斜向修整抹平板作业时,抹平板沿斜向左右滑动,同时随机身行进,完成表面修整。9.4小型机具水泥混凝土铺筑9.4.1人工小型机具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摊铺水泥混凝土时,应预留水泥混凝土振实的沉落量,拌和物松铺系数宜控制在k=1.10~1.25之间;2摊铺厚度达到水泥混凝土板厚的三分之二时,应拔出模内铁钎,并填实钎洞;3混凝土面层分两次摊铺时,上层水泥混凝土的摊铺应在下层水泥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下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4水泥混凝土摊铺应与传力杆及边缘钢筋的安放配合,摊铺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1)首先摊铺边缘钢筋处,待缩缝传力杆安放就位后,再继续摊铺上面的水泥混凝土;(2)水泥混凝土板四角处,先摊铺角隅钢筋处和钢筋网下的水泥混凝土,然后依据设计位置与高度安放角隅钢筋与钢筋网,待安放就位后,再继续摊铺上层水泥混凝土;5一块水泥混凝土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施工缝应留在分缝处;6摊铺水泥混凝土应有防雨措施,施工过程中遇雨,应停止浇筑,同时对刚成型混凝土做好防护措施,并架好防雨罩。9.4.2混凝土振捣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在待振横断面上,每车到路面应使用2根振捣棒,组成横向振捣棒组,沿横断面连续振捣密实,并应注意路面板底、内部及边角处不得欠振或漏振2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振捣棒在每一处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全面振动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和泛水泥浆为限,不宜过振,也不宜少于30s,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宜大于50cm,至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20cm。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传力杆和拉杆。3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深度宜离基层3~5cm,振捣棒应轻插慢提,不得猛插快拔,严禁在拌合物中推行和拖拉振捣棒振捣。4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应辅以人工补料,并随时检查振实效果和模板、钢筋网、传力杆、拉杆的移位、变形、松动、漏浆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5在插入式振捣棒已完成振捣的部位,可开始采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两遍全面提浆振实,每车到路面应配备一块平板振捣器。6平板振捣器在每一处振捣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5s,振捣移位时应重叠10~20cm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29左右;平板振捣器应由两人提拉振捣和移位,行进速度应均匀一致,不得自由放置或长时间持续振动。横缝和纵缝边缘应加强振捣;须达到密实、表面平整、不露石子;缺料的部分应辅以人工补料找平。7平板振捣器振捣后,每车到路面宜使用一根振动梁拖振。振动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质量,底部应焊接或安装深度4mm左右的粗集料压实齿,保证有(4±1)mm的表面砂浆厚度。8振动梁应垂直路面中线沿纵向拖行,往返2~3遍,使表面泛浆均匀平整。在振动梁拖振整平过程中,缺料处应使用混凝土拌合物填补,不得用纯砂浆填补,料多的部分应铲除。9分两次摊铺的,上层混凝土拌和物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拌和物初凝以前完成,缺料的部位,应辅以人工补料找平;10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混合料,严禁使用,严禁铺于混凝土底层。9.4.3真空脱水作业工艺要求:1真空脱水作业应在面层水泥混凝土振捣后、抹面成活前进行;2真空吸水作业工艺不适宜板厚超过24cm的混凝土面板施工,吸水时间(min)宜为板厚(cm)的1~1.5倍,相同板厚面板,昼夜平均气温越高,脱水时间越短,并应以剩余水灰比来检验真空吸水效果;3开机后应逐渐升高真空度,当达到要求的真空度开始正常出水后,真空度要保持均匀,最大真空度不宜超过0.085Mpa,待脱水达到规定时间和脱水量要求时,逐渐减小真空度;4吸水垫放设位置之间,不能有未经吸水的脱空部位;5真空系统安装位置,应有利于水泥混凝土摊铺与排水;6水泥混凝土试件,应与吸水作业同条件制作、同条件养护;7完成真空吸水作业后,应重新压实精平,并应采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构造。9.4.4成活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取防风、防雨、防晒措施;抹面成活应在跳板(工作桥)上进行,抹面时严禁在板面上洒水,撒水泥粉;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抹面不宜少于4次,先找平抹平,待混凝土表面无泌水时,再作抹平,并依据水泥品种与气温控制抹面间隔时间;3采用机械抹面时,真空吸水完成后即可进行,先用带有浮动圆盘的重型抹面机粗抹,再用带有振动圆盘的轻型抹面机或人工用抹子光抹一遍。4精平饰面后的面板表面应无抹面印痕,致密均匀,无露骨,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10钢筋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铺筑10.1钢筋混凝土路面铺筑10.1.1铺筑前应按设计图纸准确放样钢筋网设置位置、路面板块和接缝位置等10.1.2钢筋网加工与安装10.1.2.1钢筋网加工1钢筋网所采用的钢筋直径、间距,钢筋网的设置位置、尺寸、层数等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2钢筋网焊接和绑扎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3可采用工厂焊接好的冷轧带肋钢筋网,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钢筋直径和间距应按设计的非冷轧钢筋等强互换为冷轧带肋钢筋。10.1.2.2钢筋网安装1钢筋网应采用预先架设安装方式。单层钢筋网的安装,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0,可采用两次摊铺,中间摆设钢筋网的安装方式。2单层钢筋网的安装高度应在面板下(1/3~1/2)h处,外侧钢筋中心至接缝或自右边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并应配置4~6个/m2焊接支架或三角形架立钢筋支座,保证在拌合物堆压下钢筋网基本不下陷、不移位。单层钢筋网不得使用砂浆或混凝土垫块架立。3钢筋网的主受力钢筋应设置在弯拉应力最大的位置。单层钢筋网纵筋应安装在底部,双层钢筋网的纵筋应分别安装在上层顶部和下层底部,双层钢筋网上下层之间不应少于4~6个/m2焊接支架或环形绑扎箍筋。双层钢筋网底部可采用焊接架立钢筋或用30mm厚的混凝土垫块支撑,数量不少于4~6个/m2。4双层钢筋网底部到基层表面应有不少于30mm的保护层,顶部离面板表面应有不少于50mm的耐磨保护层。5横向连接摊铺的钢筋混凝土路面之间的拉杆数量应比普通混凝土路面加密一倍。双车道整体摊铺的路面板钢筋网应整体连接,可不设纵缝。10.1.3边缘补强和角隅钢筋的安装10.1.3.1边缘补强钢筋1在平面交叉口和未设置钢筋网的基础薄弱地段,混凝土面板纵向边缘应安装边缘补强钢筋;横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应安装横向边缘补强钢筋。2预先按设计图纸加工焊接好边缘补强钢筋支架,在距纵缝和自由边100~150mm处的基层上钻孔,钉入支架锚固钢筋,然后将边缘补强钢筋支架和锚固钢筋焊接,两端弯起处应各有2根锚固钢筋交错与支架相焊接,其它部位每延米不少于一根焊接锚固钢筋。边缘补强钢筋的安装位置在距底面1/4厚度处,且不少于30mm,间距为100mm。10.1.3.2角隅补强钢筋1发针状角隅钢筋应由两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按α/3的夹角焊接制成(α为补强锐角角度),其底部应焊接5根支撑腿,安装位置在距顶板不少于50mm,距边板100mm。2角隅钢筋在混凝土路面上应补强锐角,但在桥面及搭板上应补强钝角。双层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及搭板需进行角隅补强时,可等强互换成与钢筋网等直径的钢筋数量,按需补强。10.1.4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质量检验10.1.4.1路面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焊接和绑扎的精确度应符合表10.1.4.1的规定表10.1.4.1路面钢筋网焊接及绑扎的允许偏差项目焊接钢筋网焊接及骨架允许偏差绑扎钢筋网焊接及骨架允许偏差钢筋网的长度与宽度±10±10钢筋网眼尺寸±10±20钢筋骨架宽度及高度±5±5钢筋骨架的长度±10±10箍筋间距±10±20受力钢筋间距±10±10排距±5±510.1.4.2搭接焊和绑条焊时钢筋的搭接长度:双面焊不少于5d(钢筋直径),单面焊不少于10d,钢筋绑条的搭接长度不应少于35d。同一垂直断面上不得有两个焊接或绑扎接头,相邻钢筋的焊接或绑扎接头应分别错开500mm和900mm。连续钢筋网每隔30m宜采用绑扎方式安装。10.1.4.3摊铺前应检查焊接或绑扎安装好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1,不得有贴地、变形、移位、松脱和开焊现象。路面钢筋网和钢筋骨架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1.4.3的规定。表10.1.4.3路面钢筋网和钢筋骨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排距±5钢筋弯起点位置20箍筋、横向钢筋间距绑扎钢筋网及钢筋骨架±20焊接钢筋网及钢筋骨架±10钢筋预埋位置中心线位置±5水平高差±3钢筋保护层距表面±3距底面±510.1.4.4铺筑前必须按上述要求对所有在路面中预埋及后安装的钢筋结构作质量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铺筑。10.1.5钢筋混凝土路面铺筑10.1.5.1布料1机械化铺筑必须配备相应的布料设备,安装完毕的钢筋网不得被混凝土或机械压垮、压坏或发生变形。摊铺好的拌合物上严禁任何机械碾压。2采用滑模摊铺机、箱式轨道摊铺机和三辊轴机组摊铺时,钢筋混凝土路面上可采用两次布料,以便在其中摆放间断钢筋网。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应采用钢筋网预设安装,整体一次布料。3混凝土应卸在料斗或料箱内,再由机械从侧边运送到摊铺位置。钢筋网上的拌合物堆不宜过分集中,应尽快布匀。4坍落度相同时的布料松铺高度,宜比相应机械施工方式普通混凝土路面大10mm左右。10.1.5.2钢筋混凝土路面摊铺作业应符合本规程第9章中相应铺筑方式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拌合物的坍落度可比相应铺筑方式普通混凝土规定值大10~20mm。2振捣棒组横向间距宜比普通混凝土路面适当加密。采用插入振捣时,振捣棒组不宜碰撞或扰动钢筋,插入振捣时不得拖行振捣棒组,应依次逐条分别振捣。振捣棒组应轻插慢拔,不得猛插急提。3滑模或轨道摊铺机摊铺钢筋混凝土路面时,应适当增大振捣频率或减速摊铺。拌合物坍落度相同时,钢筋混凝土振捣密实持续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路面规定的时间延长5~10s。4在一块钢筋网连续面板内,应防止摊铺中断,每块板内不应留施工缝,必须摊铺到达横缝位置或钢筋网片的端部方可停止。应加强对机械装备的维修保养,将故障率降到最低。5摊铺被迫中断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纵向钢筋应保持连续,穿过接缝,并应用1倍数量的长度不小于2m的纵向钢筋作加密处理,横向施工缝距最近横缝的距离不应小于5m。10.1.5.3设接缝的钢筋混凝土路面在摊铺面板时,每张钢筋网片边缘100mm须做标记,以便准确对位切纵、横缩缝,纵、横接缝部位的传力杆、拉杆、钢筋网表面应涂防锈涂层或包裹防锈塑料套管。10.1.6连续配筋钢筋混凝土路面的端部锚固结构施工10.1.6.1施工前按设计图纸对锚固结构位置、尺寸进行测量放样。10.1.6.2端部锚固结构应按设计尺寸和配筋要求施工,确保锚固效果。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210.2水泥混凝土桥面铺筑10.2.1一般规定10.2.1.1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下卧层必须符合平整、粗糙、整洁的要求,桥面纵横坡符合要求。10.2.1.2水泥混凝土桥面板表面应作铣刨拉毛处理,清除浮浆,除去过高的突出部位。10.2.1.3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前,桥梁梁扳铰缝或湿接头应施工完成,桥面系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施工,如桥面排水孔、止水带、照明电缆钢管、照明手孔井、波形护栏及防撞护栏处渗水花管等安装作业已完成并验收合格。10.2.2普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10.2.2.1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时,配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应相对较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相对较小,应采用高标号水泥,改善集料级配,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10.2.2.2采用小型工具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具宜采用平板振捣器,在滚杠找平后可采用真空脱水工艺,减少混合料含水量,缩短凝固时间,防止塑性开裂;脱水后应进行机械抹光、精抹、拉毛等工序;如不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时,应用木抹子多次抹面至表面无泌水为止。10.2.3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10.2.3.1桥面和搭板钢筋网的加工、焊接和安装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本规程10.1.4的各项要求和下列规定:1所有桥梁、通道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均应在梁板混凝土顶面安装锚固架立钢筋,再将钢筋网与锚固架立钢筋相焊接,锚固架立钢筋应有4~8根/m2,在梁端或支座部位剪应力较大处取大值,反之可取小值。桥面铺装层钢筋网应使用焊接网或冷轧带肋钢筋网,不宜使用绑扎钢筋网。2钢筋混凝土桥面极限最薄厚度不得小于90mm,桥面铺装层钢筋网不得贴梁板顶面,也不得使用非锚固钢筋网支架和砂浆垫块。3采用双层钢筋网一次摊铺时,除底层钢筋网应与梁板锚固焊接外,上下层钢筋网亦应焊接。分双层两次铺装的钢筋混凝土桥面,防水找平层中应设置一层钢筋网,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直径、数量、间距不宜小于纵向,并应与梁板锚固筋相焊接,上层钢筋网可不与下层钢筋网焊接,但应与锚固在找平层混凝土中的架立钢筋相焊接。上层钢筋网设置应满足抗裂要求,钢筋直径宜细不宜粗,间距宜密不宜疏。4桥面板在梁端或负弯矩欲切缝部位,按设计要求使用接缝钢筋补强。桥面接缝补强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长度不宜短于1.2m或按负弯矩影响范围确定。5桥面钢筋网应在整个桥面铺装层内连续,不得因铺装宽度不足或停工而切断纵、横向钢筋。6路面与桥涵相接的两条胀缝,一条应位于搭板与过度板之间,一条应设在过度板与普通混凝土路面之间。钢筋混凝土搭板及过度板端部钢筋应与胀缝钢筋支架相焊接,焊接点不应少于4个/m。也可在双层钢筋混凝土搭板一侧取消钢筋支架,直接利用双层钢筋网,并增加箍筋,箍筋数量不得少于胀缝钢筋支架。10.2.4桥面及搭板的机械铺装10.2.4.1铺装前应做如下准备工作:1桥面铺装层厚度及配筋应根据设计或经验确定。桥头双层钢筋混凝土搭板在城镇快速路和主干道上与路面相接时,应设置不短于10m的单层钢筋混凝土过度板。2桥头沉降应基本稳定,桥头搭板可采用双层钢筋网搭板或设枕梁及加强筋的单层钢筋网搭板。前者厚度宜为300~450mm,后者宜与路面厚度相同,但枕梁和加强筋均应按设计计算配置受力钢筋,其厚度不宜薄于上基层。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33桥面铺装层和搭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主梁翼缘板。在桥面与路面机械连续摊铺条件下,路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桥面铺装层要求时,桥面混凝土配合比可与路面混凝土相同,反之,应按桥面铺装层抗压强度要求设计桥面混凝土配合比。用于桥面铺装的混凝土中不宜掺粉煤灰,但应掺高效减水剂。有抗冰(盐)冻要求时应掺引气(缓凝)高效减水剂。腐蚀环境下应掺硅灰或磨细矿渣。4待铺装的裸梁表面应清洗干净,并具有足够的粗糙度,防水找平层的表面应进行凿毛或表面缓凝粗糙处理。5用滑模或轨道摊铺机连续摊铺桥面前,应有设计单位验算桥板、翼缘承载能力和桥梁挠度是否满足摊铺机上桥摊铺作业的要求。大吨位摊铺机上桥摊铺的挠度及下桥反弹量不宜大于3mm。6桥梁护栏宜在滑模或轨道摊铺机铺装桥面后施工,履带行走或轨道架设在分幅桥梁中空部位、通讯井口或裸梁板上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保护措施。可将滑模摊铺机的履带延伸至另一幅桥面上行走。7滑模摊铺机履带上下桥的台阶部位应提前2~3d铺设混凝土坡道,长度不宜短于钢筋混凝土搭板。8桥梁的基准线桩可与桥梁上的锚固钢筋暂时焊接固定,间距不大于10m,滑模连续铺装路面、桥面、搭板时,基准线应连接顺直。9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或小型机组铺装桥面时,轨模或模板应采用特制的低矮(轨)模板。不能整幅铺装桥面时,接续摊铺一侧的模板宜使用中空型,以利钢筋穿过,不得用模板将钢筋网压贴到梁板上。搭板的模板可采用路面模板,高程不足时,可提前铺设混凝土底座。路面、搭板和桥面连续铺装时,(轨)模板应连续顺直。10.2.4.2连续机械铺装1钢筋混凝土桥面及搭板机械铺装的布料要求,应符合10.1.5.1的各项要求。2滑模和轨道摊铺机应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地摊铺路面、胀缝、搭板、桥面。设钢筋网的涵洞顶面层的摊铺应与相应钢筋混凝土路面相同。滑模摊铺机上下桥面,应及时调整侧模高度,使边缘尽量少振动漏浆。三辊轴机组铺装桥面时,应与钢筋混凝土路面摊铺要求相同。3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应采取双控措施:厚度代表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极限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20mm。不能同时满足两者要求时,应在保证翼缘板厚度的前提下,凿除突起部位。4整体摊铺钢筋混凝土搭板(加枕梁或肋梁)的总厚度不得大于400mm。超厚部分应人工浇注并振实底部。5应精确放样桥台接缝和伸缩缝位置。铺装前宜在伸缩缝、桥台接缝底部设隔离层,应在桥台接缝处安装稳固的胀缝板。待桥面铺装后,剔除伸缩缝位置未硬化的混凝土,然后安装伸缩缝,浇筑伸缩缝的混凝土中应加入不少于体积掺量0.8%的钢纤维。伸缩缝部位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应采用机械强制拌合、并掺加高效减水剂。10.2.5接缝施工10.2.5.1斜交桥涵异形混凝土板应全部在桥头搭板内调整。正交和斜交搭板最短边长不宜小于10m。搭板应切缝防开裂,纵、横向切缝距离不宜大于6m。横缝位置应按搭板长短边均分,纵缝宜按路面板宽划分。10.2.5.2支座和桥面负弯矩部位必须切缝,桥面横向缩缝应以支座或桥台为界,在每跨内均分缩缝间距,最大长度不宜大于6m,最短长度不宜小于4.5m。桥面除停车带外,纵缝宜按路面板块划分。桥面及搭板钢筋防锈及填缝要求与10.1.5.3的要求相同。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410.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铺筑10.3.1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厚度、平面尺寸和钢纤维掺量等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和设计图纸的规定。10.3.2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布料与摊铺除应满足滑模、轨道和三辊轴机组摊铺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采用的各种机械布料和摊铺方式,应保证面板内钢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及结构连续性,在一块面板内的浇筑和摊铺不得中断。2布料松铺高度应通过试铺确定。拌合物坍落度相同时,宜比相同机械施工方式的普通混凝土路面松铺高度高10mm左右。.3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应与所选定的摊铺方式相适应,其工作性应符合本规程有关规定。10.3.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振捣与整平10.3.3.1所采用的钢纤维振捣机械和振捣方式除应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密实性外,尚应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分布的均匀性。10.3.3.2除应满足各交通等级路面平整度要求外,整平后的面板表面不得裸露上翘的钢纤维,表面下10~30mm深度内的钢纤维应基本处于平面分布状态。10.3.3.3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铺筑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时,振捣棒组的振捣频率不宜低于10000r/min,振捣棒组底缘应严格控制在面板表面位置,不得将振捣棒组插入路面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振捣。10.3.3.4采用三辊轴机组摊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时,不得将振捣棒组插入路面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振捣,也不得使用人工插捣。采用大功率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再采用振动梁压实整平。振动梁底部应设凸棱以利表层钢纤维和粗集料压入。然后用三辊轴整平机将表面滚压平整。再用3m以上刮尺、刮板或抹刀精平表面。10.3.4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特殊工艺要求10.3.4.1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从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允许的最长时间不宜超过表10.3.4.1的规定。在浇筑和摊铺过程中严禁因拌合物干涩而加水,但可喷雾防止表面水分蒸发。10.3.4.1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从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到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到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滑模、轨模三辊轴机组滑模、轨模三辊轴机组5~91.251.01.51.2510~190.750.51.00.7520~290.50.350.750.530~350.350.250.50.35注:*指施工期间的日平均气温,使用缓凝剂延长凝结时间后,本表数值可增加0.2~0.35h。10.3.4.2必须使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沟槽,不得使用粗麻袋、刷子和扫帚制作抗滑构造。10.3.4.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板长宜为6~10m,钢纤维掺量较大可用大值,掺量较少,取小值。面板长宽比应符合设计要求。10.3.5设钢筋网的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时,其钢筋网焊接、锚固与安装应符合10.1、10.2节有关规定;布料与摊铺应分别符合10.2.4条和10.3.2条的规定;振捣、整平、接缝和抗滑构造施工应符合本节规定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511混凝土面板接缝与养生11.1横向缩缝11.1.1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横向缩缝。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必须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m,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对高填土、弯道和软土路基地段板长应适当减小;交叉口及接近构造物处的路面板块尺寸可适当调整。11.1.2横缝中的胀缝间距和缝宽,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未要求时,施工方或监理方应在设计交底会上提出,并由设计方通过设计变更或洽商记录予以明确。与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置胀缝。胀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11.1.3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构造如图11.1.3。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可不设钢筋支架。传力杆一半以上长度的表面应涂防粘涂层,端部应戴活动套帽,套帽材料与尺寸应符合要求。胀缝板应与路中心线垂直,缝壁垂直,缝隙宽度一致,缝中完全不连浆。胀缝应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施工,也可采用预留一块面板,高温时再铺封。前置法施工应预先加工、安装和固定胀缝钢筋支架,并在使用手持振捣棒振实胀缝板两侧的混凝土后再摊铺。已在混凝土未硬化时,剔出胀缝板上部的混凝土,嵌入(20~25)mm×20mm的木条,整平表面。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混凝土路面板宽度。11.1.4缩缝宽度宜为4~6mm,有传力杆的缩缝深不应小于路面层板厚的三分之一,且不小于70mm;无传力杆缩缝的切缝深度不应小于路面层板厚的四分之一,且不小于60mm,缩缝应与混凝土面板垂直,并应与设计要求的位置一致。11.1.5采用切缝机切割缩缝时,应严格控制切割时机,其切缝时机一般为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11.1.6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重合,确有困难不能重合时,施工缝应设置螺纹传力杆,且应与路中心线垂直。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在胀缝处其构造与胀缝相同。11.2纵缝施工11.2.1应按设计规定设置纵缝(间距宜为3.5~4.0m),位置应避开轮迹。11.2.2企口纵缝施工时,宜先浇注凹榫一侧的水泥混凝土。11.2.3已成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层板,纵缝侧面应涂刷沥青或隔离剂;沥青或隔离剂不得涂于传力杆上。11.2.4当一次摊铺宽度大于4.5m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6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裂缝,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11.2.5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切开的假纵缝可不设拉杆,纵向施工缝应设拉杆。11.2.6插入的纵向拉杆应牢固,不得松动、碰撞或拔出。若发现拉杆松脱或漏插,应在横向相邻路面摊铺前,钻孔重新植入。当发现拉杆可能被拔出时,应进行拉杆拔出力(握裹力)检验。11.3填灌缝11.3.1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填缝,缝内遗留的砂石、灰浆等杂物,应剔除干净。11.3.2应按设计选择填缝料,并根据填料品种制定工艺技术措施。11.3.3浇注填缝料必须在缝槽干燥状态下进行,填缝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不渗水。11.4混凝土路面养生11.4.1水泥混凝土路面层成活后,应及时养护。养护应根据施工工地情况及条件,选用喷洒养生剂养生、覆盖保湿养生或塑料薄膜覆盖养生等。11.4.2混凝土路面采用喷洒养生剂养生时,喷洒应均匀,成膜厚度应足以形成完全密闭水分的薄膜,喷洒后的表面不得有颜色差异。喷洒时间宜在表面混凝土泌水完成后进行。喷洒高度宜控制在0.5~1m,使用一级品养生时,最小喷洒剂量不得少于0.3kg/m2;合格品的最小喷洒剂量不得少于0.35kg/m2。不得使用易被雨水冲刷掉的和对混凝土强度、表面耐磨性有影响的养生剂。当喷洒一种养生剂达不到90%以上有效保水率要求时,可采用两种养生剂各喷洒一层或喷一层养生剂再加覆盖的方法。11.4.3覆盖保湿养生宜使用保湿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进行覆盖,混凝土成活后应及时覆盖、及时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覆盖物覆盖时,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侧面覆盖到位,不漏盖。11.4.4塑料薄膜覆盖养生的初始时间以不压坏细观抗滑构造为准,薄膜厚度(韧度)应合适,宽度应大于覆盖面600mm。两条薄膜对接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400mm,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薄膜完整盖满。11.4.4养生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的80%,应特别注重前7天的保湿(温)养生。一般养生天数宜为14~21天,气温较高时,养生不宜少于14d;低温时,养生期不宜少于21d;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最短养生时间不宜少于28d。11.4.6昼夜温差大于10℃以上的地区或日平均温度小于5℃施工的混凝土路面应采取保温保湿养生措施,防止混凝土板产生收缩裂缝。11.4.7混凝土板在养护期间和填缝前,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11.4.8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不得堆放重物;面板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养护终结,应及时清除路面层养护材料。12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12.1雨季施工12.1.1防雨准备1地势低洼的搅拌场、水泥仓、备件库及砂石料堆场,应按汇水面积修建排水沟或预备抽排水设施。搅拌楼的水泥和粉煤灰罐仓顶部的通气口、料斗及不得遇水部位应有防潮、防水覆盖措施,砂石料堆应防雨覆盖。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72雨天施工时,在新铺路面上,应备足防雨篷、帆布和塑料布或薄膜。3防雨篷支架宜采用可推行的焊接钢结构,并具有人工饰面拉槽的足够高度。12.1.2防雨水冲刷1摊铺中遭遇阵雨时,应立即停止铺筑混凝土路面,并紧急使用防雨篷、塑料布或塑料薄膜等覆盖尚未硬化的混凝土路面。2被阵雨轻微冲刷过的路面,视平整度和抗滑构造破损情况,采用硬刻槽或先磨平再刻槽的方式处理。对被暴雨冲刷后,路面平整度严重劣化或损坏的部位,应尽早铲除重铺。3降雨后开工前,应及时排除车辆内、搅拌场及砂石料堆场内的积水或淤泥。运输便道应排除积水,并进行必要的修整。摊铺前应扫除基层上的积水。12.2高温季节施工12.2.1施工现场的气温高于30℃,拌合物摊铺温度在30~35℃,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施工应按高温季节施工的规定进行。12.2.2高温天气铺筑混凝土路面和桥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当现场气温大于等于30℃时,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施工,可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操作照明,并确保施工安全。2砂石料堆应设遮阳篷;采用冷水或冰屑水拌和。拌合物中宜加允许最大掺量的粉煤灰或磨细矿渣,但不宜掺硅灰。拌合物中宜掺足够剂量的缓凝剂、高温缓凝剂、保塑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等。3混凝土运输车上的混凝土拌合物应加遮盖。4应加快施工各环节的衔接,尽量压缩搅拌、运输、摊铺、饰面等各工艺环节所耗费的时间。5可使用防雨篷作防晒遮荫篷。在每日气温最高和日照最强烈时段遮荫。6高温天气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料温度不宜超过35℃,并应随时监测气温、水泥、拌和水、拌合物及路面混凝土温度。必要时加测混凝土水化热。7在采用覆盖保湿养生时,应加强洒水,并保持足够的湿度。8切缝应视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进行,宜比常温施工适当提早切缝,以防止断板。特别是在昼夜温差较大时,应提早切缝。12.3低温季节施工12.3.1当摊铺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高于5℃,夜间最低气温在-3~5℃之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施工应按下述低温季节施工规定的措施进行:1拌合物中应优选和掺用早强剂或促凝剂。2应选用水化总热量大的R型水泥或单位水泥用量较多的32.5级水泥,不宜掺粉煤灰。3搅拌机出料温度不得低于10℃,摊铺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在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混凝土板最低温度不低于5℃。否则,应采用热水或加热砂石料拌和混凝土,热水温度不得高于80℃;砂石料温度不宜高于50℃。4应加强保温保湿覆盖养生,可先用塑料薄膜保湿隔离覆盖或喷洒养生剂,再采用草帘、泡沫塑料垫等保温覆盖初凝后的混凝土路面。遇雨雪必须再加盖油布、塑料薄膜等。5应随时检测气温、水泥、拌和水、拌合物及路面混凝土的温度,每工班至少测定3次。12.3.2混凝土路面或桥面弯拉强度未达到1.0Mpa或抗压强度未达到5.0Mpa时,应严防路面受冻。12.3.3低温天施工,路面或桥面覆盖保温保湿养生天数不得少于28d。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813其他工程13.1一般规定13.1.1在特殊场合铺筑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时,应根据其使用部位及功能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13.2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等13.2.1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园林公路、行人广场等主要供行人、非机动车使用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应平顺、舒适、排水良好。13.2.2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前,行人道路上的检查井井盖座、消防栓、电杆等设施时应预先安装完成。13.3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13.3.1快速路服务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等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应满足较长时间停驻重型车辆及承受反复启动制动水平力的功能要求。13.3.2在大面积行人广场上铺筑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时,应充分注意平整度、坡度及排水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5m方格形样桩,进行高程控制。13.4侧石与缘石13.4.1侧石与缘石宜用石材或混凝土制作。13.4.2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选择符合规定的石质或预制混凝土侧、缘石。安装前应按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现场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13.4.3石质侧、缘石应以石质坚硬的石料作原料,以花岗岩为宜。石质侧、缘石的外形尺寸由设计确定,其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4.3-1、13.4.3-2的规定。表13.4.3-1剁斧石质侧、缘石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单位允许偏差或要求1外形尺寸mm长±5,宽、厚±22细剁斧石面平整度mm≤33对角线(大面长边相对差)mm≤54剁斧纹路\应直顺、无死坑表13.4.3-2机制锯切石质侧、缘石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单位允许偏差或要求1外形尺寸mm长±4,高±2、宽±12对角线高度mm≤±43锯切边平正度mm≤±24曲线边石高mm≤±35强度要求\符合设计要求13.4.4预制混凝土侧、缘石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混凝土侧、缘石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应小于C30。2预制混凝土侧、缘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393预制混凝土侧、缘石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4.4-1~3的规定。(1)外观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4.4-1的规定。表13.4.4-1外观质量允许偏差项目单位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缺棱掉角影响顶面或正侧面的破坏最大投影尺寸≤mm101530面层非贯穿裂纹最大投影尺寸≤mm01020可视面粘皮(脱皮)及表面缺损最大面积≤mm2203010贯穿裂纹不允许分层不允许色差、杂色不明显(2)侧、缘石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4.4-2的规定。表13.4.4-2缘石尺寸允许偏差项目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长度l±3-3~+4-3~+5宽度b±3-3~+4-3~+5高度h±3-3~+4-3~+5平整度≤234垂直度≤234(3)缘石抗压强度应符合表13.4.4-3的规定。表13.4.4-3缘石抗压强度单位:Mpa等级Ci40Ci35Ci30Ci25平均值,Ci40.035.030.025.0单块最小值32.028.024.020.013.4.5侧、缘石安装控制桩测设,直线段桩距为10~15m,曲线段为5~10m,路口为1~5m,宜用经纬仪、水准仪测设。13.4.6侧、缘石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设计要求施工侧、缘石基础。2钉桩挂线后,沿基础一侧把侧、缘石依次排好。3侧、缘石的垫层应按设计所要求的材料找平,应按放线位置安砌侧、缘石。宜采用M10水泥砂浆灌缝。4侧、缘石调整快应采用相同材料,不得用砖砌抹面方式作侧、缘石调整块。5无障碍侧、缘石和盲道口侧、缘石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到位。13.4.7侧、缘石背后宜用水泥混凝土浇筑支撑,并还土夯实。13.4.8灌缝前应修整侧、缘石,使其位置及高程符合设计要求。13.4.9侧、缘石灌缝养护期不得少于3天,不得碰撞。13.5雨水口与检查井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013.5.1严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后开挖面层,建造雨水口。13.5.2检查井的施工应与给排水管道、热力管道、电力及通信电缆管道等附属设施同步进行。13.5.3检查井井圈底座应铺砌牢固,并应有足够强度,井圈四周的路基、基层均应用夯板仔细夯实,井盖顶面标高应与路面标高一致。14工程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4.1一般规定14.1.1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应按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如需变更设计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变更设计程序办理,未经批准的变更设计不得施工。14.1.2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现场应有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14.1.3有关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文物保护及防火、防爆等技术要求,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与规定。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已建地上与地下设施保护、环境保护、交通保障等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定。14.1.4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应积极推广使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施工要求与本规程不符时,应制订专门规程,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14.1.5工程施工中,在质量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必须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14.1.6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工序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对施工各阶段的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评定,达到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14.1.7按规定实行监理制度的工程项目,除施工企业进行自检外,工程监理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与认定,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及工程建设单位(业主)应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14.1.8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应包括工程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以及各施工工序间的检查及工程交工后的质量检查验收。14.2铺筑试验路段14.2.1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使用滑模、轨道、三辊轴机组施工时,在正式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前,必须铺筑试验路段。试验路段长度不应短于200m,且宜在主线路面以外试铺,路面厚度、摊铺宽度、接缝设置、钢筋设置等均应与实际工程相同。14.2.2通过试验路段应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试拌检验拌合楼性能及确定合理搅拌工艺,检验适宜摊铺的搅拌楼拌合参数:上料速度,拌合容量,搅拌均匀所需要的时间,新板混凝土坍落度、振动粘度系数、含气量、泌水性、VC值和生产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等。2通过试铺检验主要机械的性能和生产能力,检验辅助施工机械组配的合理性,检验路面摊铺工艺和质量:模板架设固定方式或基准线设置方式,摊铺机械(具)的适宜工作参数,包括:松铺高度、摊铺速度、振捣时间与频率、滚压遍数、中间和侧向拉杆置入情况等。检验整套施工工艺流程。3使工程技术及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各自的操作要领。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14按施工工艺要求检验施工组织形式和人员编制。5建立混凝土原材料、拌合物、路面铺筑全套技术性能检验手段,熟悉检验方法。6检验通讯联络和生产调度指挥系统。14.2.3试铺中,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记录,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及时与施工单位商定并解决问题。试验段铺筑后,施工单位应提出试验路段总结报告,上报监理和业主批复,取得正式开工认可。14.3质量管理与检验标准14.3.1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管理应重视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应严格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与试验,严把四道质量关,即材料、混合料的设计、混合料的生产和铺筑。14.3.2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应进行现场验收,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应实行见证取样与送检制度。14.3.3道路基层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认可,否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必须得到正式开工令后方可开工。14.3.4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监理单位工程师应进行抽检或旁站检验,并对施工单位的自检结果进行检查认定。当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建设单位。14.3.5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试验,材料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和表5.3的规定。14.3.6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按表14.3.6的要求检验、控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低温或高温天气施工时,拌合物出料温度应控制在10℃~35℃。并应测定原材料温度、拌合物温度、坍落度损失率和凝结时间等。表14.3.6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检测项目和频率检验项目检查频率快速路和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水灰比及稳定性每5000m3抽检1次,有变化随时测每5000m3抽检1次,有变化随时测坍落度及其均匀性每天施工测3次,有变化时随时测每天施工测3次,有变化时随时测坍落度损失率开工、气温较高和有变化时测开工、气温较高和有变化时测振动黏度系数配合比试样,原材料和配合比有变化时测配合比试样,原材料和配合比有变化时测含气量每天测1~2次,有抗冻要求测2~4次每天测1~2次,有抗冻要求测2~4次泌水率必要时测必要时测视密度每天施工测1次每天施工测1次温度、凝结时间必要时测,冬夏季每天测1~2次必要时测,冬夏季每天测1次水化热冬夏季施工必要时测冬夏季施工必要时测离析随时观察随时观察钢纤维体积率每工班测2次,有变化随时测每工班测1次,有变化随时测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214.3.7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及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进行检测,检测的项目、频度、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4.3.7-1、表14.3.7-2、表14.3.7-3、表14.3.7-4的规定。当检查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追加检测数量,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表14.3.7-1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项目和频率检验项目检查频率快速路和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弯拉强度每班2~4组试件,日进度<500m取两组;≥500m取3组;≥1000m取4组,测fcs、fmin、cv每班留1~3组试件,日进度<500m取1组;≥500m取2组;≥1000m取3组,测fcs、fmin、cv钻芯劈裂强度每车道每3km钻取1个芯样,硬路肩为1个车道,测平均fcs、fmin、cv、板厚h每车道每3km钻取1个芯样,硬路肩为1个车道,测平均fcs、fmin、cv、板厚h板厚路面摊铺宽度内每100m左右各2处,连接摊铺每100m单边1处,参考芯样路面摊铺宽度内每100m左右各1处,连接摊铺每100m单边1处,参考芯样3m直尺平整度每半幅车道100m2处10尺每半幅车道100m2处10尺动态平整度所有车道连续检测所有车道连续检测抗滑构造深度铺砂法:每幅200m2处铺砂法:每幅200m1处相邻板高差尺测:每200m纵缝2条,每条3处尺测:每200m纵缝2条,每条2处连接摊铺纵缝高差尺测:每200m纵向工作缝,每条3处,每处间隔2m3尺,共9尺尺测:每200m纵向工作缝,每条2处,每处间隔2m3尺,共6尺接缝顺直度20m拉线测:每200m6条20m拉线测:每200m4条中线平面偏位经纬仪:每200m6点经纬仪:每200m4点路面宽度尺测:每200m6处尺测:每200m4处纵断高程经纬仪:每200m6点经纬仪:每200m4点横坡度经纬仪:每200m6个断面经纬仪:每200m6个断面断板率数断板面板块占总块数比例数断板面板块占总块数比例脱皮裂纹露石缺掉角量实际面积,并计算与总面积比量实际面积,并计算与总面积比路缘石顺直度和高度20m拉线测:每200m4处20m拉线测:每200m2处灌缝饱满度尺测:每200m接缝测6处尺测:每200m接缝测4处切缝深度尺测:每200m6处尺测:每200m4处胀缝表面缺陷每天观察填缝及啃边断角每天观察填缝及啃边断角胀缝板连浆每条胀缝板安装时测量每条胀缝板安装时测量胀缝板倾斜尺测:每块胀缝板每条两侧尺测:每块胀缝板每条两侧胀缝板弯曲和位移尺测:每块胀缝板每条3处尺测:每块胀缝板每条两侧传力杆偏斜钢筋保护层仪:每车道4根钢筋保护层仪:每车道3根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3表14.3.7-2各级道路混凝凝土路面铺筑质量要求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值快速路和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1弯拉强度(Mpa)100%,符合附录A规定2板厚度(mm)代表值≥-5;极值≥-10,cV值符合设计规定3平整度D(mm)≤1.2≤2.0IRI(m/km)≤2.0≤3.23m直尺最大间隙⊿h(mm)≤3(合格率≥90%)≥5(合格率应≥90%)4抗滑构造深度(mm)一般路段0.70~1.100.50~0.90特殊路段②0.80~1.200.60~1.005相邻高差(mm)≤2≤36连接摊铺纵缝高差(mm)平均值≤3;极值≤2平均值≤5;极值≤77接缝顺直度(mm)≤108中线平面偏位(mm)≤209路面宽度(mm)≤±2010纵断高程(mm)±10±1511横坡度(%)±0.15±0.2512断板率(‰)≤2≤413脱皮印痕裂纹露石缺边掉角(‰)≤2≤314路缘石顺直度和高度(mm)≤20≤2015灌缝饱满度(mm)≤2≤316切缝深度(mm)≥50≥5017胀缝表面缺陷(mm)不应有不应有18胀缝板连浆(mm)胀缝板倾斜(mm)胀缝板弯曲和位移(mm)≤20≤20≤10≤30≤25≤1519传力杆倾斜(mm)≤10≤13注:1、抗滑表层的摩擦系数摆值或横向力系数根据设计需要决定是否检测,测试时间由设计规定;2、对需要钻(挖)孔取样才能检查的厚度可利用施工过程中测定的数据。表14.3.7-3行人道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工程质量标准检查项目检查频度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厚度每100m1点+20、-5mm钻孔或挖坑平整度(最大间隙)每200m2处,各连续10尺53m直尺宽度每100m2点-20mm用尺量横坡度每100m2点±0.3%用水准仪表14.3.7-4侧、缘石工程质量标准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4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直顺度每100m2点10mm拉20m小线两取最大值预制块相邻块高差每100m5点3mm用钢板尺量预制块相邻缝宽每100m5点±3mm用钢板尺量立式侧、缘石顶面高程每100m5点±10mm用水准仪水泥混凝土侧、缘石的预制块强度每1km1点25MPa留试块试验14.4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4.4.1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应进行现场验收,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14.4.2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城镇道路单位工程的分项工程,可根据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14.4.3对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进行质量控制资料、外形实测指标及外观质量验收,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等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14.4.4当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1经返工重做的,应重新进行验收。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应予以验收。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部分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14.4.5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严禁验收。14.4.6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00~5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表14.3.6-1、表14.3.6-2、表14.3.6-3、表14.3.6-4规定的频率,随机选取测点,对水泥混凝土面层全线自检,并绘制竣工图。14.4.7大、中型桥梁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质量与验收,应以1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4.3.6-1、表14.3.6-2的规定。14.4.8工程建设单位在接到施工单位的竣工验收报告,并确认施工资料齐全后,应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竣工检查与验收。检查验收应按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评定路段进行实测检查,每一检查段的检查频度、试验方法及检测结果应符合本规程表14.3.6-1、表14.3.6-2、表14.3.6-3、表14.3.6-4的规定。当实测检查有困难时,经质量监督部门同意后,可随机抽查一定数量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此种情况下,仍应复测部份路段的平整度,并利用施工中保存的钻孔试件对厚度及强度进行复核。14.5工程施工总结14.5.1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竣工文件编制的规定,提交竣工验收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5报告,连同竣工图表等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一并提交业主及有关档案管理部门。14.5.2竣工验收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包括设计及变更情况)、工程基础资料、材料、施工组织、机械及人员配备、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试验研究、工程质量评价等。14.5.3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应包括质量保证体系、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通知、隐蔽验收记录、试验段铺筑报告、施工前及施工中材料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施工中工程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工程完工后质量自检结果(测试报告)、工程质量评价、竣工图以及原始记录、相册、录像等各种附件。附录A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A.0.1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应使用标准小梁法或钻心劈裂法,试件使用标准方法制作标准养生时间28d,路面钻心劈裂时间应控制在28~56d以内,不掺粉煤灰宜用前者,掺粉煤灰宜用后者,试件取样频率见表8.10-1。A.0.2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合格标准A.0.2.1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抗折(弯拉)强度合格判断式为:K·σ(A.0.2.1-1)式中:——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MPa);——设计抗折(弯拉)强度标准值(MPa);K——合格判定系数,按试件组数查附表A.0.2.1σ——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均方差,可按式A.0.2.1-2计算。σ=Cν·(A.0.2.1-2)Cν——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平均值(MPa)。附表A.0.2.1合格评定系数试件组数n11~1415~19≥20K0.750.70.65当试件组数n为11~19组时,允许有一组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小于0.85,但不得小于0.75当试件组数n大于20组时,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最小抗折(弯拉)强度不得小于0.85,其他等级城市道路允许有一组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小于0.85,但不得小于0.75A.0.2.2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Cν值应符合设计要求。A.0.3当标准小梁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和统计变异系数Cν中有一个数据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在不合格路段每车道每公里钻取三个以上φ150mm的芯样,实测劈裂强度,并换算成抗折(弯拉)强度,其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和最小值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6必须合格,否则,应返工重做。实测劈裂强度与抗折(弯拉)强度可通过各自工地试验数据的对比统计公式进行换算,按各自统计公式换算要求的最小试验组数石灰岩、花岗岩碎石混凝土不宜小于10组;玄武岩碎石混凝土不宜小于15组。也可通过式A.0.3.1-1、A.0.3.1-2或A.0.3.1-3计算。石灰岩、花岗岩碎石混凝土:(A.0.3.1-1)——混凝土标准小梁抗折(弯拉)强度(MPa);——混凝土直径150mm圆柱体的劈裂强度(MPa);玄武岩碎石混凝土:(A.0.3.1-2)砾石混凝土:(A.0.3.1-3)条文说明1总则1.0.1本条为编制本规程的目的。编制本规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我省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和运营的安全可靠性。运营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指标的严格要求上。1.0.2本条为适用范围,由于本规程为省地方标准,仅适用于本省城镇道路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范围。属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范畴的专业标准。1.0.3本条强调原材料、配合比的质量指标及其稳定性;强调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确定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试验资质的单位进行。1.0.4针对目前的招投标体制,施工企业比较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相对忽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现状,特编制本条,目的在于鼓励施工企业技术创新。1.0.5本条强调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1.0.6混凝土的施工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为保证特殊气候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条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项目部应派人负责从国家、省、当地气象部门或新闻媒体及时准确接收、汇总和记录气象预报,遇异常天气时,应暂停施工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调整施工方案。2术语本规程术语、符号及条文翻译根据《英汉道路工程词汇》、《道路工程术语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确定。3路基与基层3.0.1由于水泥混凝土面层座落在基层上,基层又座落在路基上,国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践表明:因路基不稳定,不均匀沉降,造成不少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断板及沉陷破坏。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有稳定、密实、匀质的路基。3.0.3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的半刚性基层较其他基层具有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好、耐久等优点。为此,规程推荐高等级沥青路面采用此类基层。但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易产生裂缝,进水后易产生软化、唧浆等病害,只适宜用于路面结构层的底基层或垫层。3.0.4将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7水泥混凝土面层这类工程为数不少,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尚未对这类工程的施工提出要求,只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JTJ/T037.1-2000)有提出要求。本规程按照旧沥青路面承载力、强度和质量状态的好坏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加铺。热天施工加铺层时,由于旧沥青路面表面温度高,为防止水泥混凝土板底失水及凝结过快而产生板底开裂,保证加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要求采取在旧沥青路面上喷熟石灰浆或喷水降温等措施。3.0.5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设置加铺层,《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有详细的设计要求,《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JTJ/T037.1-2000)有一定的设计要求,本条系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JTJ/T037.1-2000)编写。3.0.6养生期结束前如要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应避免混凝土运输车辆在已铺筑的半刚性基层上行驶,以免破坏半刚性基层已初步形成的强度。4原材料4.1水泥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本条文按优先顺序规定了使用水泥品种,有助于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4.2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的技术要求1粉煤灰是一种活性掺合料,掺在路面混凝土中,必须满足活性高的要求,只有使用Ⅰ、Ⅱ级干排灰,也只有静电除尘装置中2、3、4级电场的干灰及磨细粉煤灰才符合路面的使用要求。施工经验表明,结块或湿粉煤灰在新拌混凝土中会出现搅拌不开的粉煤灰小团快,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并使路面出现许多坑洞,影响车辆行驶质量和路面的耐久性,因此不得使用结块灰和湿灰。表4.2-1中对混合砂浆活性指数、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含水量有提出要求,活性指数表示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率,实际上是对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及活性没有规定的缺陷进行的弥补。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对于钢筋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抗锈蚀以及硫酸盐腐蚀等耐久性极为关键。含水量表达的是粉状粉煤灰的吸湿性能,这对于粉煤灰结团与否与拌和影响较大。2路面混凝土有最大30%的粉煤灰掺量限制,这是水泥及外掺粉煤灰能够全部水化的最高掺量要求,同时也是路面抗冲、耐磨和耐疲劳性能的要求。因此使用时应准确了解水泥中已经加入的掺合料种类及数量,已能实施有效控制。粉煤灰的储存、运输等要求与水泥相同,在搅拌楼上应增加一个罐仓,计量时,先称水泥,然后,累计计量粉煤灰。4.3细集料的技术要求1砂按细度模数(Mx)分为三个区:1区粗砂(Mx=3.1-3.7)、2区中砂(Mx=2.3~3.0)、3区细砂(Mx=1.6~2.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规定“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本规程对砂的要求为“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洁净、坚硬,符合级配规定的粗、中砂”,两者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执行的严格性上有所区别。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通过使用强气高效减水剂、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可以做到使用细砂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弯拉强度和低水灰比,但由于砂的硬度及细度模数对已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横向力系数有关键性影响,砂过细,表面水泥浆磨损后,凸起的细砂颗粒无法为路表面提供足够的安全性指标,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本规程提倡使用细度模数大于2.5的中、粗砂,由于可通过采取专门制作另外的抗滑表层的措施来提高抗滑性能,因而本规程在细度模数方面只做推荐性要求,不做强制性要求。本规程不做强制性要求的第二个原因是《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规定“路面及桥面用砂的适宜细度模数应在2.0-3.5”,与本规程的要求不同。该规范在细度模数的下限上的要求比本规程松,在上限上有做要求,比本规程严。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8路面施工中砂源不同时,由于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超过0.3,导致混凝土拌和物的绸度变异较大,有时会达到失控的程度,经常出现振捣不密实、麻面或水泥浆薄厚不均、塌边等现象。施工中应将细度模数变化超过0.3、来源或产地不同的砂,分别堆放,并按不同细度模数调整配合比砂率后再使用。2表4.3-1中Ⅰ区砂属于粗砂,保水性较差,作配合比设计时,宜用较大的砂率;Ⅱ区砂属于中砂和一部分偏粗的细砂,粗细程度适中,级配最好;Ⅲ区砂属于细砂和一部分偏细的中砂,颗粒偏细,粘聚性略大,和易性好,易振捣成型,宜用较小的砂率。3该条文对强度较低,抗磨性较差的机制砂母岩的岩石品种加以适当限制,并提出机制砂的砂浆磨光值宜大于35的要求,目的在于提高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横向力系数,保证路面行车的安全性。4.4粗集料的技术要求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规定:C60以上高强混凝土应使用Ⅰ级集料;C30~C60中强混凝土应使用Ⅱ级;强度等级低于C30的低强度混凝土使用Ⅲ级。针对此规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提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水泥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的要求。本规程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的要求,提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及有抗(盐)冻要求的其它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对粗集料的等级进行规定有利于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耐磨性和耐疲劳性。2对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进行规定有利于得到较高的混凝土弯拉强度,有利于防止混凝土离析和塌边。《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规定的级配要求过宽,本规程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从严要求级配,其原因主要有:一、路面混凝土级配对弯拉强度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其振实后,能否达到逐级充填密实结构,形成高弯拉强度所要求的嵌锁力;二、粗集料的级配对于路面的干缩和温缩,即接缝开口位移量影响相当大,逐级充填的良好级配有利于减少收缩和接缝开口位移量;三、该级配已按照级配理论计算过,并已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使用了十多年,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宜轻易变动。本条关于使用方空筛的规定一方面是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沥青混凝土等集料筛的使用统一。4.5拌和及养生用水规定的四项技术要求进行过校核试验,目前在其它相关规范中都采用。对化学有害杂质的规定主要是从耐久性要求提出的限制,海水及严重污染的河水、湖水其有害成分已经超出了上述规定的,不得使用。4.6目前国内外加剂生产种类繁多,本条文的规定对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工程质量有利。4.7生产厂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指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等,通常应列出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当用户有特别要求时,还应列出某些专门检验数据。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判断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依据。4.8钢纤维抗拉强度规定为应不宜小于600Mpa是同时考虑了钢钎维的拔出应力、设计应力、施工便利和疲劳寿命的综合效果,钢钎维长度的规定是考虑到提高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抗拉强度、抗裂和增加韧性等作用,同时规定钢纤维长度不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是为减少搅拌不均或搅拌困难。4.9本条编写是期望在今后的胀缝传力杆套帽加工及安装中,避免虽有传力杆套帽,但未封口或极不规范的情况。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494.10胀缝板的材料规定是经大量实际应用后总结出的使用效果较理想的种类。4.11背衬垫条能控制均匀的填缝深度及填缝料形状系数,有效地提高接缝的灌缝质量。预制橡胶嵌缝及其润滑粘结剂的删除是因为大量的施工实践证明其使用效果欠佳。5施工准备5.1本条对工程开工前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进行了规定。关于设计交底和工序施工技术交底,建城[2002]221号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有5.1.6款的要求。5.2本条具体针对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现场准备进行了规定。规定5.2.7款施工现场应建立简易试验室问题,其原因为:不管采用商品混凝土,还是采用自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均应进行。因而简易试验室必须建立。由于市政工程位于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普及和见证取样与送检制度的建立,混凝土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试验以及强度检验等均可通过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试验室或检测机构来完成,因此施工现场建立具备相应资质的现场试验室不做强制性要求,但现场简易试验室应满足施工过程控制的需要。5.3施工前材料检查包括施工开始前以及施工材料发生变化后的检查,规定了检查以“批”为单位,由于一个工程经常使用几个不同料场或分几次购,材料会有变化,必须每批都作检查。本规程只对“批”作定性规定,未作定量的规定。但对于数量太少的材料,不宜作“批”购入,以免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对实行监理制度工程还规定了检查结果要提出报告并得到认可批准。5.5自拌混凝土搅拌站的设置要求:1款是搅拌站建场要求,包括站址选择、水电供应等。2款砂石料储备是对砂石料场的材料储备数量,场地的排水、硬化、隔离与标识以及材料的覆盖等提出要求。实践证明,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必须保证混凝土原材料在搅拌场发生积水、二次污染或混杂;防止使用淌水、夹雪、局部温度过高或表面尘土污染的砂石料配置混凝土,它将严重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弯拉强度,如,装载机铲运刚淋过雨正在淌水的砂石料,在正常的拌和工艺下,首先非吸附的自由水根本无法测准砂石料含水量,搅拌加水量会失控;其次,表面厚吸附水膜中拌和不进水泥,或因吸水率过高,在摊铺机超高频振动下,会产生板低大量流浆现象,将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对比国内沥青路面有相同的要求。有鉴于此,有必要严格规定,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3包装水泥与散装水泥相比,使用散装水泥能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水泥生产、流通及使用成本,减少水泥损耗,确保水泥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因此《厦门市建筑条例》要求积极推广使用散装水泥,严格限制使用袋装水泥。2007年6月4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也提出了“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继续执行‘限制袋装、鼓励和发展散装’的方针”的要求。因此本款提出“推荐使用散装水泥”的要求。同时由于福建省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包装水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依然存在,因而对使用散装水泥仅做推荐性要求,不做强制性要求。4款是搅拌站生产和运输需要。5、6、7款是正常生产质量合格产品的条件。6混凝土配合比6.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0适用范围:满足滑模、轨道、三辊轴机组和小型机具四种施工方式的塑性振捣密实的各种水泥路面本节配合比设计均适用。对于桥面铺装层,当检测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桥面设计要求,可不更换配合比,直接使用。当桥面抗压强度比路面高时,必须对配合比进行更换,并且需按照桥面的要求,事先准备好需要的配合比,桥面抗压强度计算配合比可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要求进行设计。2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的三项技术要求:(1)弯拉强度路面混凝土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规定,设计规范中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的数据见下表表1混凝土路面板设计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交通等级特重重中等轻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Mpa)5.0*5.04.54.0钢纤维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f(Mpa)6.06.05.55.0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设计弯拉弹性模量EC(Mpa)31000300002900027000注:*在特重交通的特殊路段,通过论证可使用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5.5Mpa,弯拉弹性模量33000Mpa。本规范在此款表6.1-1~2中贯彻了按照各级道路规定的可靠度来计算配制弯拉强度,并规定了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允许变化的范围。对道路等级所要求达到的不同管理水平范围,本规范在弯拉强度变异系数方面允许有一点可选择的余地,快速路变异系数可取0.05~0.10,主干路可取0.05~0.10或0.10~0.15,次干路可取0.10~0.15,其它路可取0.15~0.20。在这些变异系数中,前者为其最小可取值,后者为其最大可取值。本规范在此款中还规定“如果施工配制弯拉强度超出设计给定的弯拉强度变异系数上限,则必须改进机械装备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这项规定不仅是遵循和满足了可靠度要求,同时是要提倡使用能够保证路面质量及匀质性的大、中型机械铺筑方式。(3)耐久性:1)关于路面混凝土使用引气剂问题。路面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长期以来,混凝土含气量的控制虽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实际工程推行起来仍有难度。引气剂的适宜掺量应通过搅拌机口的拌和物含气量测定反向控制。表6.1-4中所规定的含气量是搅拌机出口的检测值。国内外所有行业混凝土含气量均依此为控制基准。水泥路面掺用引气剂,除了提高弯拉强度、工作性和平整度外,仅从耐久性来看,不只是抗(盐)冻性、减少面板伸缩变形、提高抗风化能力,满足耐候性的需要,而且是减少上表面泌水,提高表面耐磨性和抗海水、海风、酸雨、硫酸盐渗透等腐蚀环境介质的重要措施之一。2)关于路面混凝土耐久性所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问题耐久性在水泥路面上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①抗(盐)冻性。除了引气剂外,混凝土本身应有足够的抗冻破坏能力,要求低水灰比和较大水泥用量。同时表面要有足够的抗渗性和防水性,而防水抗渗性混凝土表面必须有足够厚度的水泥砂浆,同样也要求低水灰比和较大水泥用量。②抗滑性。普通混凝土抗滑性不依赖于粗集料,而依靠表面足够低水灰比的水泥浆、砂的硬度和磨光值。水泥用量少,表面砂浆偏少,很快就露骨,而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粗集料没有磨光值要求,很不安全,需要罩面改善抗滑性,普通混凝土对粗集料不便提出磨光值要求,因为面板厚度220~330mm,不可能象沥青路面抗滑表层(50mm)一样来要求这样巨大数量的粗集料均具有高砂浆磨光值。否则,水泥路面将在大多数地方因建设费用过高或无法找到合格的粗集料来建设。③抗磨性。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1普通混凝土抗磨性是抗滑性能保持的前提,就抗磨性本身而言,一是需要表面高硬度和高强度;二是表面需要有一层厚度适宜的全封闭砂浆包裹层;三是表面需要不脱层、脱皮,不成坑。这些均要求较大水泥用量和低水灰比来保证。④抗冲击性。抗冲击韧性也要求较大水泥用量和低水灰比。否则,集料被水泥砂浆封闭起来,孔隙及尖锐的裂缝尖端多,抗冲击韧性会很差。⑤耐疲劳性。除了水泥成分中体积不安定的游离氧化钙,碎石尖角有较大影响外,水泥用量低,水灰比较大时,集料未被水泥浆封闭起来,界面孔隙和内部尖锐的裂缝引发尖端多,耐疲劳循环周次会大幅度下降。因此,路面混凝土仅仅满足弯拉强度的要求,对其20~30年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为保证路面混凝土的耐久性,本规程所规定的水灰比不仅满足弯拉强度的要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耐久性的控制。3)关于路面混凝土抗各种化学侵蚀性问题抗海水、海洋大气、酸雨,除冰盐、硫酸盐环境要求水泥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通过硅酸盐水泥加掺合料和提高密实度来保证,规定不得单独使用硅酸盐水泥,要求水泥路面掺用粉煤灰、磨细矿渣和硅灰。路面和桥面耐久性条款中不能只有抗(盐)冻性和抗磨性条款,也应规定防腐蚀条款。3外加剂的使用要求1)拌和物凝结时间的控制。在任何气温下,均要求将拌和物的初凝时间控制在施工铺筑所必需的3h,终凝时间不晚于10h。夏季要求缓凝或保塑,低温施工要求早强,负温施工要求防冻。2)提出实际工程结构混凝土含气量的检验方法和要求。3)提出外加剂沉淀、絮凝现象的防止办法。4配合比参数的计算要求(1)水灰(胶)比的计算与确定:①要求由弯拉强度计算水灰比。②规定掺用粉煤灰时用弯拉强度计算水灰比代替水胶比,计入水胶比的粉煤灰采用超掺法、代替砂的部分不计入水胶比。③水灰(胶)比应同时满足弯拉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2)砂率的选择。表6.1-7的基本思想是路面混凝土的砂率必须按照其粗细程度和总表面积来选择。砂的粗细程度,即细度模数与吸附法测得的比表面积之间成反比线形关系。不同施工方式的路面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是确定的,维持工作性稳定的前提是包裹砂石料的水泥浆厚度要基本保持不变,则相同工作性要求保持混凝土集料的总表面积基本不变,粗集料的总表面积差别远小于砂,但碎石与砾石之间有差别,因而在表中分别表示。影响混凝土集料总表面积的主要因素是砂,砂粗时,比表面积小,应采用大砂率,提高偏小的总表面积,保持水泥浆厚度不变,并防止泌水;砂细时,应采用小砂率,以降低偏大的总表面积。该表所框定的较低坍落度路面混凝土的砂率,基本上是给定细度模数时的最优砂率。(3)单位用水量的计算和确定。计算公式6.1-4和6.1-5要解决的是没有使用外加剂时的单位用水量。使用外加剂后,应按实测外加剂的减水率β由公式6.1-6计算掺外加剂时的单位用水量。计算出的用水量应满足不同施工方式表6.1-3的规定(表6.1-3未包括滑模摊铺,采用滑模摊铺时应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摸施工技术规程》JTJ/T037.1-2000的要求,最大单位用水量卵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55kg/m3;碎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60kg/m3),此规定的目的在于最终选定的单位用水量能同时满足摊铺工作性、耐久性和计算弯拉强度三个方面的要求。(4)单位水泥用量的计算与确定。由同时满足摊铺工作性、耐久性和计算弯拉强度三者要求的水灰比确定。满足弯拉强度和工作性要求的单位水泥用量通过公式6.1-7计算,并按耐久性表6.1-5进行校核。(5)砂石料用量计算。可按密度法和体积法计算,经计算得到的配合比,应验算粗集料充填体积率不小于70%,粗集料充填体积率=1立方米混凝土粗集料用量除以其视密度。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2路面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混凝土骨架密实结构以后,粗集料提供强有力的嵌锁作用对保证混凝土弯拉强度相当重要。《日本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指南》要求在配合比计算完成后,验算粗集料充填体积率不小于70%,一般应在70%~80%范围内,粗集料充填体积率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和砂的细度模数有关,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越大,充填份数越大;砂的细度模数增大,砂率增大,粗集料充填份数将减少。5使用真空脱水工艺时,单位用水量可比计算值略大,但脱水后的剩余用水量不应超过满足耐久性的最大单位用水量及水灰比规定。6路面混凝土使用粉煤灰有掺量限制。限制的目的是要保证粉煤灰能全部水化并发挥强度及其他效益。根据目前研究得到的粉煤灰和水泥体系的胶凝材料水化理论,粉煤灰的水化依赖于水泥水化释放出的氢氧化钙,产生二次水化,生成具有凝胶性能并提供后期强度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水泥当中能够产生的氢氧化钙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必定存在一个最优的匹配关系,国内外研究已经确认,粉煤灰能够全部水化的最大量为纯硅酸盐水泥的28%,超出的部分不仅不会对后期强度有利,而且如同土和石粉一样有害无益,收缩大、开裂多、易断板是其易出现的最大问题。本规程规定的最大粉煤灰用量已考虑了水泥中所掺的混合才量,两者之和最大不应超过30%。粉煤灰混凝土使用超掺法时胶材总量大于纯水泥混凝土,其变形大,抗裂性能差,且早期强度偏低,断板几率增大,如养生不佳,还将影响路面耐磨性。大面积路面养生条件比试验室差,尽管混凝土内部强度较高,但表面易失水干燥,将降低其强度和耐磨性。使用较低粉煤灰掺量的另一个理由是我国使用最多的是普通水泥,该水泥在水泥厂已掺有15%以内的混合材,这与国外的波特兰(纯熟料)水泥使用高掺量粉煤灰有很大差别,中国水泥的活性和强度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不主张使用或追求高掺量粉煤灰。我国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高掺量的粉煤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问题,使用时必须慎重对待。主张在路面混凝土中主张高掺量粉煤灰除了物理充填外的另一个观点是:掺入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不可能全部水化。如果低于0.38这个水泥和粉煤灰全部水化的临界水(胶)灰比,两者均不可能全部水化,但路面混凝土目前实际使用的水(胶)灰比在0.4以上,即使是高弯拉强度的混凝土也不低于0.38这个临界值,因此水泥和粉煤灰两者全部水化是可能的,即使不能够全部水化,两者的水化深度基本是相等的。路面混凝土中如使用低于0.38的水(胶)灰比,这对胶凝材料的使用无疑是不经济的。物理填充和水泥粉煤灰不可能全部水化的观点,在水(胶)灰比不大于0.35,抗压强度不小于60Mpa的高强混凝土中是成立的,但在抗压强度30~50Mpa,弯拉强度在4.0~7.0Mpa,水(胶)灰比在0.38~0.48的中等或略高强的路面混凝土中,基本上是不能成立的。此外,粉煤灰掺量过小,达1/10以下时,微珠含量太少,对增加和易性、降低碱度以及后期强度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不显著,而且占用一个水泥罐仓,影响施工效率发挥。实际掺用粉煤灰的水泥路面长期运营表明,在普通水泥(已掺12%左右掺合料)中,粉煤灰掺量超过20%时,路面的6~8年以上长期耐磨性将无法保证,室内试验耐磨性降低的最大掺量大致为25%。两者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于实际路面的报湿养生条件相对较差。仅从保证耐磨性考虑,外掺粉煤灰和水泥中的掺合料总量不宜超过30%。6.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钢纤维混凝土有塑性、半干硬性及分层洒布三种,本节的配合比设计仅适用于第一种,即塑性振捣密实型拌和钢纤维混凝土。因为是塑性钢纤维混凝土,因此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及小型机具四种施工工艺均适用。2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的三项技术要求。(1)关于弯拉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的提高程度与钢纤维种类、长径比及体积率有关。其试配弯拉强度特重、重交通时应满足本规程6.1条文说明表1的规定,弯拉强度变异系数按可靠性要求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同。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3(2)关于工作性。由于塑性钢纤维混凝土的振实性能比普通混凝土小20mm,因而可表6.1-3减少20mm来要求。“钢纤维混凝土掺高效减水剂时的单位用水量按表6.2-1初选”主要强调了两个含义:一是特别规定路面桥面用钢纤维混凝土应掺高效减水剂,而是本规范表6.2-1规定的单位用水量仅指使用高效减水剂时的用水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如果钢纤维混凝土不掺高效减水剂,不提高基体混凝土的强度和耐磨性,一旦路面桥面磨损成坑,钢纤维裸露后,掺钢纤维是无效果的。(3)关于耐久性。钢纤维混凝土的最大特点是水泥用量较大,若没有充足水泥用量和用砂量,钢纤维难于被砂浆包裹,表面会暴露钢纤维和粗集料。因此,钢纤维混凝土一般比普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高;由于氯离子会对钢纤维造成锈蚀破坏,因此规定钢纤维混凝土严禁采用海水、海砂,并不得掺用氯盐及氯盐类早强剂、防冻剂等。3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掺粉煤灰时应将水灰比换成水胶比;单位水泥用量应同时满足弯拉强度和耐久性要求。6.3配合比调整与确定1主要对试验室基准配合比调整及验证提出要求,并强调试验室基准配合比必须经监理方确认,对于未委托监理的工程可由建设方审核确认。不管是采用商品混凝土还是采用自拌混凝土,均应按照该条款的要求对试验室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及验证。2搅拌楼试拌配合比:室内配合比确定后,实际路面铺筑前,还应进行大型搅拌楼配合比试拌检验,检验通过,其配合比方可用于摊铺。其主要原因是室内所使用的是小型搅拌机,与大型搅拌机相比,不仅搅拌方式有差异,而且容积大小差别很大,对加水量、含气量、弯拉强度等均有一定影响。另外,原材料的含水量、清洁度等均有变异,含水量影响加水量、砂石料称量,砂石料的清洁度对混凝土弯拉强度、收缩性、耐久性影响很大。因此,试铺前搅拌楼试拌试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应根据集料的清洁状况和变异情况,增大水泥用量5~10kg。7混凝土拌和物搅拌与运输7.1搅拌设备自拌混凝土应按照本条款要求进行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配置。7.2拌和技术要求1对配料精度提出要求。2对拌和时间提出要求。3对使用的砂石料提出要求。4对外加剂的使用提出要求。5对引气混凝土拌合提出要求。6对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混凝土拌合提出要求。7对拌合物质量检验与控制提出要求。(1)对拌合物出料温度进行控制的目的在于热天防止温度裂缝,冷天防止混凝土受冻。(2)对拌合物的匀质性要求。8对钢纤维混凝土拌合提出的特殊要求。(1)本款的目的在于防止钢纤维搅拌成团,防止钢纤维搅断,同时保护搅拌机叶片。(2)对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投料次序和方法提出要求。(3)按钢纤维混凝土匀质性要求,须延长拌和时间。(4)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合方式提出要求。钢纤维混凝土可使用强制式或自落式搅拌楼(机)拌合,严禁使用手工拌和。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4(5)对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及均匀性提出要求。7.3运输车辆1机械摊铺系统配套的运输车数量,可按式(7.3-1)计算,也可按其它公式计算。因为公式7.3-1为一定条件下的计算公式,条件变化,计算公式也会有所变化,比如参数n是指相同产量的搅拌楼台数,如果搅拌楼的产量不同,那么计算公式就会不同。2由于商品混凝土均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因而本款不再做强调。7.4运输技术要求1对总运力提出要求。要求按运距、路况等调整运力,运距远,路况差,应增加车辆;反之,减少车辆。2混凝土拌合物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的时间提出要求。3对翻斗车运输混凝土的限制性要求。4在拌合物运输技术方面分别对卸料、运输、应急措施、覆盖、最远运输半径、防碰撞及卸料提出详细要求。8模板的安装与拆除8.1模板技术要求1定模摊铺,使用量最大、最多的是边缘侧向模板。因此首先规定的是模板的材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对模板材质的要求为:公路混凝土路面板、桥面板和加铺层的施工模板应采用刚度足够的槽钢、轨模或钢制边侧模板,不应使用木模板、塑料模板等其他易变形的模板。使用的词是“应”,相对较严格,而本规程使用的词是“宜”,相对较宽松。其主要原因为:公路上没有检查井,而城镇道路上分布有大量的检查井,一些检查井可能位于路面混凝土模板安装线上,按照钢模板的模数往往难以全部安装到位,会存在一小段无法安装钢模板,对于这种特殊部段,可采用其它形式的模板,但安装的位置、高程、平整度等均应满足要求,且必须确保模板安装稳固,混凝土铺筑过程中无变形、无漏浆等。设有传力杆的应预留插入孔。强调模板的高度应为面板设计厚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路面板的厚度。钢模版的固定装置有钢筋三角支撑和角钢斜支撑两种形式,为了提高模板架设的稳固性,要求每延米模板设一处固定装置。用钢钎木楔固定模板。8.2模板安装1对模板架设位置测量放样的要求。2平、纵曲线路段要求使用短模板,并将模板中点安装在曲线的切点上,以便顺畅过渡曲线,并使混凝土用量最省。3轨道摊铺机使用的是轨道与模板合一的专用轨模,其尺寸往往由厂家提供。4对小型机具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的钢筋或钢筋网及传力杆的布设和安装要求。5对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三种铺筑方式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表8.2-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是施工机械或机具所要求的偏差,不同施工方式应满足各自的允许偏差;只有该允许偏差在任何情况下均满足要求,方可在竣工验收时,最大允许偏差满足竣工验收规范的规定,顺利通过验收。6对模板防粘措施提出要求,模板防粘措施应满足拆模需要。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对模板安装质量的检验要求为:模板安装完毕,应经过测量人员使用与设计板厚相同的测板作全断面检验,其安装精确度与表8.2-1的规定相同。考虑到省内各地市县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难以贯彻实施,因而本规程对“使用与设计板厚相同的测板作全断面检验”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5不作强制性要求,但由于从施工上保证板厚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重要质量问题,应从许厚不许薄的指导思想出发,采取措施将板厚控制在摊铺前,以确保工程竣工验收时路面厚度满足验收规范的要求,杜绝面板摊铺完成后的返工现象。8.3模板拆除及矫正对最早拆模时间进行规定的主要目的是在拆模时,不得损伤或撬坏路面,同时不得敲打或损坏模板。9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9.1在水泥混凝土铺筑前设检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浇注后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保障,满足混凝土正常生产和面板使用寿命的要求。9.2三辊轴机组铺筑1三辊轴机组的设备选择与配套三辊轴机组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设备有:三辊轴整平机、振捣机、振捣梁、拉杆插入机及其他辅助设备。三辊轴整平机实质上属于小型机具的改造形式,是将小型机具施工时的振动梁和滚杠合并安装在有驱动力轴的设备上。因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仅靠三辊轴整平机是无法保证面板中下部路面混凝土振捣密实的,必须同时配备密集排式振捣机施工。振捣机是在密集排振的观点指导下开发的配套设备。拉杆插入机是摊铺双车道路面时,在中间纵缝中插入拉杆的专用装置。2三辊轴机组的施工工艺流程与小型机具施工接近,不同之处有两点:其一是使用排式振捣机代替手持式振捣棒;其二是将振动梁和滚杠两步工序合并成为三辊轴整平机一步。三辊轴机组施工时,推荐使用真空脱水工艺和硬刻槽来保证路表的耐磨性和抗滑性。3三辊轴机组的铺筑作业1)对松铺系数、松铺高度等提出要求。布料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松铺系数。2)对密排振实提出要求。密排振实有间歇插入振实和连续拖行振实两种,拖行振实的缺点是振捣棒会拖出粗集料偏少的砂浆条带,而这种砂浆条带很容易导致面板塑性收缩开裂,由于后道工序有振动辊轴,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振实要领在于必须首先使拌合物振捣为连续介质,然后将拌合物中的气泡排出干净。振捣速度应缓慢而均匀,连续不间断行进。3)对拉杆安装提出要求。以往无论采用哪种施工方式,均对拉杆的安装精度要求不严,倾斜及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居多,其结果是高填方路基由于边缘沉降大于路中横向弯矩造成行车道拉杆端部纵向开裂,而且,由于横向缩缝中的集料嵌锁作用,纵向裂缝的传递和发展的很快。这种破坏现象只有通过提高拉杆插入精确度及其接缝的切缝深度(1/3~1/4)h来解决。4)对三辊轴整平机作业提出要求。应按照本规程规定的作业单元、料位高差、振动滚压遍数、补料、静滚、表面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其中最关键的是料位高差和振动滚压遍数的控制,料位高差与坍落度、整平机的重量和振动烈度有关,坍落度大,高差小;整平机重量大或振动烈度大,高差大,反之反是。另一方面,振动滚压遍数并非越多越好,一般需要2~3遍。滚压遍数与三辊轴机型、坍落度及物料松铺高差的关系可参见表2。表2整平混凝土表面所需的三辊轴振动碾压遍数布料高差(mm)坍落度SL(mm)进口5001型L=9mM=2095kg国产L=12m,d=21.90mm,M=3800kg2462461.53581224.02351126.0123111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69.3轨道摊铺机铺筑1对轨道摊铺机选型提出要求。根据一次摊铺的宽度,参照表9.3-1进行选择。2明确轨道摊铺机布料作业要点。按配置的螺旋布料机、布料刮板或箱式布料机三种方式进行。箱式布料机适用于摊铺连续配筋或钢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布料的关键是按照坍落度不同,控制好松铺系数。3明确轨道摊铺机振实作业要点。振捣棒组操作与三辊轴机组的振捣机一致,有间歇插入振实和连续拖行振实两种。轨道摊铺机振捣棒组应配备超高频振捣棒,最高11000次/min,如果配备的是手持式振捣棒,其振捣频率仅1500~3000次/min,由于振捣频率低,无法用超高频振捣来激发水泥的活性,其弯拉强度只能达到三辊轴和小型机具的水平。轨道摊铺机上的振动梁与滑模摊铺机搓平梁不同,振动梁的振捣频率在3000~6000次/min(50~100Hz)之间可调。9.4摊铺主要控制好卸料及松铺系数,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由于小型机具施工振捣容易漏振和欠振,且表面外观很难发现,严重影响路面的施工寿命,因此施工方、监理方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以确保施工质量。10钢筋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铺筑10.1钢筋混凝土路面铺筑10.1.1为钢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测量、放样方面的要求。10.1.2钢筋网加工与安装要求1钢筋网焊接和绑扎技术要求应遵循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应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提出可在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上直接使用冷轧带肋钢筋网,与普通钢筋网等强互换后使用。2详细规定了钢筋网架设、分层摊铺、安装、保护层及其纵横连接的技术要求。10.1.3边缘补强和角隅钢筋的安装1边缘补强钢筋:首先明确其设置位置应在交叉口和基础薄弱路段。正常情况下,在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车轮上下或进出面板路段、城镇立交桥处车道合并或分离的部位、高填方路段或桥头、软基路段,必须设置边缘补强钢筋,否则一定会提前断板。2角隅补强钢筋:由于发针状角隅钢筋只有一个连接点,所以规定应焊接牢固,不得绑扎,也可并入整体钢筋网。角隅补强的补强位置:路面应补强锐角,桥面应补强钝角。路面补强锐角是为了防止锐角断角,而桥面上,钝角处的弯矩和拉应力最大,因而应补强钝角。事实上,不管是路面还是桥面,均是按照应力最大原则,在最易破坏的位置进行补强。10.1.4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质量检验该条款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结合路面钢筋混凝土具体情况制定。10.1.5钢筋混凝土路面铺筑10.1.5.1布料:关键在于保证钢筋网不被混凝土或机械压变形或变位。10.1.5.2钢筋混凝土路面摊铺作业:与普通混凝土摊铺的主要区别在于:1拌合物的坍落度:可略大10~20mm,钢筋网的阻隔对混凝土的振实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振实密实度而采取的减少稠度措施,坍落度增大后,由于有钢筋网的约束,即使没有模板的滑模摊铺,也不会发生塌边现象。2振捣的核心问题是在保证振捣密实效果的前提下,不使路表面遗留下易于收缩开裂的砂浆暗槽。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73振实时间宜适当延长:滑模摊铺机和轨道摊铺机的推进速度应适当减慢。不减慢推进速度时,应提高振捣棒的振捣频率。4连续配筋和钢筋混凝土路面最忌摊铺过程中断,尽管可采取中断部位加强配筋,但毕竟是混凝土面板的冷接头,而冷接头的位置肯定开裂,且裂缝的宽度较大,因此要尽量避免。5设置横向施工缝:为施工中因不可抗拒因素中断摊铺时,不得不采取的加强配筋措施。10.1.5.3防锈措施:设接缝的钢筋混凝土路面的切缝位置需提前放样,并对切缝部位的钢筋提前采取必要的防锈措施。切缝后的槽口,必须及时填缝。10.2水泥混凝土桥面铺筑10.2.1一般规定10.2.1.1~10.2.1.3对水泥混凝土铺装层铺筑前的作业条件提出要求。10.2.2.1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一般较薄,不超过10cm,易发生开裂等问题。此条款的目的在于防止开裂。10.2.2.2如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较厚,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10.2.3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10.2.3.1桥面和搭板钢筋网的加工、焊接和安装的质量要求1锚固与焊接:首先是要求将裸梁之间的后浇带钢筋横向连接成整体(此为桥梁施工的内容),其次是按照桥梁剪应力分布和大小,加强层间抗剪钢筋的锚固,众多桥梁铺装实践表明:如果不设抗剪锚固钢筋,铺装层与翼缘板脱离,形成两张皮,必定提早破坏。2铺装层厚度与保护层:桥面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受到铺装层本身耐用年限和主梁恒载两方面制约。根据有关研究资料,一般钢筋混凝土桥面的厚度宜在80~120mm之间已能满足要求,考虑超载、偏载和高应力疲劳等对桥面使用年限的影响,桥面钢筋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一般应在90~150mm之间,极限最薄厚度不得小于90mm。另外,从保护层考虑,上部钢筋防锈同时考虑磨损,不应小于50mm,下部不小于30mm,钢筋网本身10mm,三者之和,仅满足保护层要求的最薄厚度为90mm,两者正好一致。3双层钢筋网:整体铺筑应上下焊接。分层铺装时,应分别锚固在各自下层的混凝土中。这仍是两层之间的抗剪要求。下层钢筋网应以主梁肋为横向支点,将荷载分担到主梁上,并增强横向刚度。因此,下层防水找平层钢筋网横向为主筋,纵向为次配筋。横向配筋宜强不宜弱,钢筋宜粗密不宜稀疏,位置宜低不宜高。纵向钢筋除非加强受拉区,在正弯矩受压区,主要应由主梁承担拉应力,受压区增加纵向配筋不仅不必要,而且钢筋自重和压应变比混凝土大得多,有增大挠度之可能。上层钢筋网的配筋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因此,上层钢筋网的纵横钢筋均宜细不宜粗,间距宜密不宜疏。4切缝部位补强:梁端或负弯矩部位一定要切缝,此处需要增加接缝补强钢筋,对张开型缩缝进行补强,目的是限制接缝的张开位移量,保持接缝的长期使用性能,并减缓破损。5网片连续:桥面钢筋网应在整个桥面内纵、横向连成整体。即使不能整体全宽铺装,也应将钢筋网焊接成全桥面宽度内整体连续,不得中断或切断纵、横钢筋网。这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桥面的整体受力、刚度、和耐久性对桥面铺装提出的技术要求。6胀缝连接:双层钢筋混凝土搭板与过度板、过度板与路面应采用胀缝相连接。胀缝补强支架与钢筋网应焊接成整体,或直接利用双层钢筋网,但钢筋数量不得少于胀缝支架钢筋。10.2.4桥面及搭板的机械铺装10.2.4.1铺装准备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81搭板与路面间过渡板:实际运营的路面观测表明,路面总会存在沉降,而桥台不沉降,而桥梁与路面衔接处是车辆上下桥梁冲击荷载较大、较集中,也是最早、最容易破坏的部位,因此需要设钢筋补强过渡板。2桥头搭板的形式与厚度:有钢筋混凝土平厚搭板,厚度一般为300~400mm,设枕梁和加强肋梁的单层钢筋混凝土薄搭板,薄搭板厚度一般与路面相同,枕梁和肋梁一般与上基层等深。搭板加枕(肋)梁总厚度一般为450mm左右。3桥面铺装层和搭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主梁翼缘板,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时,可直接采用,不符合此要求应使用符合桥面要求的配合比。其主要原因为:桥面和主梁在荷载作用下共同联合动作产生挠度时,桥面是受压区最上缘,是拉、压应力最大的部位,当桥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主梁翼缘板时,桥面将首先被压碎或拉裂。除了上述要求外,桥面铺装前的准备工作还有铺装层表面处理、承载力验算、预留和加固机械行走位置、上下桥坡道、桥面基准线设置、桥面铺装模板等,可视采用的铺装机械和施工方式,按需要应分别满足各自的要求。10.2.4.2桥面和搭板的连续机械铺装1桥面布料:保证钢筋网不变形、变位是关键。2桥面铺装:原则上是要保证所铺装桥面混凝土的均匀密实、平整连续。因此,作业要求为:滑模和轨道摊铺机应缓慢、匀速、连续不断的摊铺胀缝、搭板、桥面。通道或涵洞盖板钢筋混凝土摊铺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相同。三辊轴机组铺筑桥面时,与钢筋混凝土路面摊铺要求相同。10.2.5钢筋混凝土桥面及桥头搭板接缝施工10.2.5.1桥头搭板尺寸与切缝:桥涵与路面斜交时,应全部在双层钢筋混凝土内解决斜交板问题,路面上不出现斜交异形面板,既方便路面摊铺,又将斜交异形面板置于配筋最强的双层钢筋混凝土搭板。此处是整个线路面层中钢筋用量最大,补强最充分的部位。搭板的最短长度要求较长,为10m,目的是为了在桥头沉降时,减缓桥头跳车。桥头搭板纵横向最大边长小于等于6m,可不切缝,大于6m应切缝。斜交搭板应均分短边长边,在两边的中间点划线,并切缝、填缝。10.2.5.2桥面切缝:简支梁支座部位、连续钢构桥面反弯矩部位必须按此款的规定切缝。其目的是将连续配筋混凝土桥面的裂缝由任意裂缝转为可控、可灌填的接缝,延长其使用寿命。10.3.2布料与摊铺10.3.2.1布料与摊铺:为保证面板中钢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及结构的连续性,规定在一块面板内的浇筑施工过程不得中断。10.3.2.2松铺高度:由于钢纤维的顶托,规定其松铺高度宜略高10mm左右。10.3.3振捣与整平10.3.3.1振实要求: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匀质性和抗裂性考虑,规定已振实的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板中,不得遗留下振捣棒插振后局部无钢纤维的暗空洞、坑穴或沟槽。10.3.3.2整平要求: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规定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整平后面板表面10~30mm深度内还应保证钢纤维不直立、不翘头,保证路面磨损后裸露的钢纤维不扎轮胎,以确保运营的安全性。10.3.3.3~10.3.3.4摊铺:无论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或三辊轴机组摊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均要求保证钢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均不得将振捣棒组插入路面钢纤维混凝土面板内或在面板内拖行振捣,滑模、轨道摊铺机振捣棒底缘应严格控制在面板表面位置。三辊轴机组摊铺仅允许采用大功率平板振捣器和振动梁振捣密实及整平。精平后的表面不得裸露钢纤维,也不应留浮浆。10.3.4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特殊工艺要求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5910.3.4.1运输、摊铺最长时间:由于钢纤维混凝土凝结时间短、硬化快,因此,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浇筑至摊铺完毕的时间应符合表10.3.4.1的规定。钢纤维混凝土必须尽量加快施工进度,否则,很快会凝结导致难以摊铺。10.3.4.2抗滑沟槽制作:必须使用硬刻槽方式,不得使用粗麻袋、刷子和扫帚制作细观抗滑构造。这是保证抗滑构造施工不对表面造成损伤及钢纤维拖出所采取的措施。10.3.4.3切缝: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板长,及缩缝切缝间距宜在6~10m之间,最大面板尺寸不宜超过8×12m。这与设计规范的要求一致。钢纤维路面应先试切缝,在钢纤维不挂坏边缘时,才允许开始切缝。10.3.5钢筋网钢纤维(双钢)混凝土桥面铺装:钢筋网加工、安装、布料和摊铺应符合钢筋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共同规定,双钢混凝土桥面振捣、整平、接缝与抗滑构造应符合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规定。钢纤维混凝土桥面应使用钢筋网,原因有:一是仅有钢纤维混凝土无法也不能提供桥面足够的抗剪和抗分层能力;二是钢纤维的分布投影到水平面应力方向的毕竟有限,钢筋网直接加强的是水平面应力方向和垂直锚固抗剪方向,钢筋网的钢材有效利用率显然高于钢纤维。所以桥面可用钢筋网混凝土,而不可仅是用钢纤维混凝土。否则,抗剪能力不足,很快就会分层。桥面铺装层一旦分层,必破坏无疑。11混凝土面板接缝与养生11.1横向缩缝施工1强调首先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横向缩缝。并对缩缝的间距提出一些具体要求。由于斜接缝锐角容易断角,按设计规范要求,锐角应加角隅钢筋补强,实践证明,大量不补强的塑水泥混凝土路面斜接缝,通车几年后均会出现问题。不等间距缩缝,短板弯拉应力小,长板弯拉应力大,疲劳应力亦如此,长板易断,使用寿命明显缩短,达不到相同的使用年限,因此,从防止断角、保持面板的相同应力水平、达到相同的疲劳断裂寿命和耐久性考虑,应尽量减少缩缝的不等间距布置和斜接缝这两种形式。对于必须调整板长特殊部位,本规程已有列出,并要求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m(从延长使用寿命考虑,一般不宜超过5.5m),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当板宽大于等于板长时,最不利荷载位置已经改变到横缝边缘,现有的路面结构应力和板厚计算图式全部失效,不能使用。应尽量保持面板内的低应力水平,保证板厚设计计算时最不利荷载位置不变化。板长应以5m均匀布置为妥,当面板设计厚度受到投资限制,明显不足时,可采用4.5m等长缩缝间距来降低应力水平,增强其抵抗特重、重交通量和超重载破坏能力。2胀缝是用于释放面板累积膨胀变形量而设置的,是为了防止在炎热季节面板膨胀隆起而采取的措施。胀缝的膨胀量取决于面板施工时的气温与施工后最高温度的温度差以及面板底部摩擦约束阻力。夏天施工,施工时的气温与施工后的最高气温接近,在面板的整个使用期间,面板以收缩为主,很少膨胀,甚至无膨胀,因此,可以不设胀缝,冬季施工,与来年夏季温差较大,应加密设置胀缝。《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对胀缝的间距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城镇道路交叉口多、构筑物多、变化多,因此本规程未作具体有求,而主要突出的是设计优先的思想,强调必须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实施。3在胀缝构造上采用补强钢筋支架,不仅是机械连续施工的需要,而且是胀缝两侧增强抗拉强度,抵抗胀缝拉应力破坏所必需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很容易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胀缝两侧300~400mm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60范围内的温差应力和荷载拉应力已经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无论采用何种施工方式,均应按此要求设置胀缝,胀缝在施工中的内应力与施工方式无关。胀缝构造采用加强钢筋环箍支架夹胀缝板和传力杆型,尽管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作用宽度为300~400mm,为保险起见,每侧规定为大于等于500mm,当摊铺宽度大于等于7.5m以上时,加工胀缝钢筋支架可以从中间断开加工,但安装时必须保证胀缝板连续,将混凝土完全分隔开。胀缝支架环箍的尺寸、数量为:φ12~16mm﹫200。胀缝施工的技术关键有两条:一是保证钢筋支架和胀缝板准确定位,使机械或人工摊铺是不推移,支架不弯曲,胀缝板不倾斜。要求支架和胀缝板要有很好的固定。二是胀缝板上部软嵌入临时木条,胀缝板顶部会提前开裂,造成缝宽不一致,很难处理。解决的办法是嵌入(20~25)mm×20mm的木条,保持均匀缝宽和边角的完好性,直到填缝,剔出木条(施工车辆通行期间不剔出),在粘胀缝多孔橡胶条或填缝。4缩缝宽度越窄,对面板结构并非越好,缩缝宽度过窄,缝口无法填灌,同时也难以控制其填缝形状系数,即使灌缝后,填缝料的性能也承受不了数倍的拉裂变形。应此规定:切缝宽度应控制在4~6mm。对切缝深度进行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在拉杆、传力杆端部或设计缩缝的附近出现不规则裂缝,影响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切缝的深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5切缝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好切割时机,切缝过迟,一方面,因混凝土较硬,多费工费料,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很可能在切缝之前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切缝过早,混凝土的强度不够,锯切时槽口边缘易产生剥落。合适的切缝时机应视当时当地的气候、气温情况及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为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且不超过24h。炎热多风的天气或早晚气温有突变时,混凝土板会产生较大的湿度或温度坡差,使内应力过大而造成板开裂,锯缝时间要提早。6混凝土已经初凝、中断或结束摊铺应使用端头钢摸板设横向施工缝。位置宜与横缝重合,不能重合时,应设置螺纹传力杆,目的是在横向施工缝中保证有良好的荷载传递,使混凝土板通过螺纹传力杆拉成整体。11.2纵缝施工要求1强调按设计要求施工,位置避开轮迹。2板厚薄于260mm的面板,不宜使用企口纵缝,纵缝的切缝条件与横缝相同。3对纵缝侧面涂刷沥青或隔离剂提出要求。4当机械一次摊铺宽度大于2个以上车道时有纵向假缩缝,采用机械自动插入拉杆,切缝法施工假缩缝。5由于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的整体网片钢筋比拉杆密度大的多,通过连续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穿过纵缝完全可以代替拉杆拔出力。钢纤维混凝土路面6对拉杆的保护和重置提出要求。11.3混凝土路面填灌缝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推荐使用树脂、橡胶和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次干路和其它路可用热灌沥青和胶泥类填缝料。11.4混凝土路面养生1提供目前常用的几种养生方式供实际养生时选择。2对喷洒养生剂养生提出要求。现有的养生剂保水率不高,推荐加大喷洒养生剂剂量、喷洒双层养生剂或一层养生剂再覆盖塑料薄膜等养生方式。5养生时间规定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后期弯拉强度而提出的。12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6112.1雨季施工1雨季施工应提前做好场地防淹、预备覆盖材料及制作防雨篷等防雨准备工作。2防雨水冲刷(1)对摊铺中遭遇阵雨时的处理方式进行规定。(2)对被雨水冲刷过的路面的处理措施进行规定。被雨水冲刷过的路面规定按平整度的破坏程度不同,分别采取研磨平整、硬刻槽或铲除重铺等措施进行处理。(3)对雨后的摊铺作业提出要求。12.2高温季节施工1定义不宜进行混凝土面板施工的高温天气条件。高温施工的关键为:一是控制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够顺利摊铺;二是保持混凝土拌和物摊铺温度不超过35℃,防止面板温度开裂;三是高温施工时,蒸发率很大,需加强洒水和覆盖养生,防止塑性收缩开裂及干缩开裂。2高温天气铺筑混凝土路面应采取的措施:(1)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2)提出高温施工时的降温保塑措施。原材料的降温作用可以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热工计算得出。其中,砂石料堆遮阳覆盖防止不被太阳曝晒升温的作用最大。由于配合比中单位用水量较小,用冷水或冰屑水拌和降温作用有限,一般仅降1~3℃。而掺足够的粉煤灰有延缓拌和物初凝时间约半小时左右的效果,掺足够的磨细矿渣有延缓拌和物初凝时间约15min左右的效果,因硅灰有促凝作用,因而热天施工不得掺硅灰,热天使用硅灰初凝时间比使用纯水泥的初凝时间短45min左右。加足够的缓凝剂、保塑剂和缓凝减水剂的含义有两层:一是热天施工必须掺缓凝、保塑型外加剂;二是热天应加大到摊铺所要求的足够剂量,可比正常施工大,具体掺量应由当时气温下的拌和试验得出。(3)混凝土拌合物采用自卸车运输时应加遮盖。(4)加快施工各环节的衔接,目的在于尽量压缩各工艺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将低高温天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5)对高温时段的施工提出遮荫要求,减少高温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6)提出温度检测要求。(7)强调高温天的保湿养生要求,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发白,并保持足够的湿度。(8)提早切缝,以防止断板。其它高温施工措施还有如降低拌和时的水泥温度及水化热温升等。从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来看,高温季节不应使用R型水泥,R型水泥热天的水化反应过快,温升值过高,在刮风、阵雨或夜间冷冲击情况下,极易产生温差裂缝。而且热天R型水泥凝结硬化很快,若不采用大剂量缓凝剂、保塑剂,运到摊铺现场的混凝土已经没有坍落度,强行摊铺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水泥拌和时的初始温度对其反应速度有决定性作用,水泥拌和初始温度提高10℃,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将加快一倍,所以,水泥拌和时的初始温度太高对其凝结硬化速度和可摊铺性能影响巨大。因此《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规定:混凝土拌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0℃,北方不宜高于50℃,且不宜低于10℃。12.3低温季节施工1规定气温区间和应采取的蓄热施工措施。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的原材料用量巨大,除了水可加热外,砂石料几乎不可能加热使用(砂石料均匀加热使用成本太高);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62而且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是野外流动作业,位置和地点都极不固定,所以建筑行业中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数不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野外流动施工。本规程对低温施工主要规定的是加早强剂、促凝剂的保温保湿蓄热施工法。(1)要求对早强剂、促凝剂及其掺量应进行优选。(2)低温季节施工应选用水化总热量大的R型水泥或单位水泥用量较多的32.5级水泥,不宜掺粉煤灰。粉煤灰的持续水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长期保持足够的湿度;二是要有足够的温度,两者缺一不可。否则,粉煤灰不能水化和提供长期强度,水化不了的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是有害无益的。(3)对拌和物温度提出要求。搅拌机出料温度不得低于10℃,摊铺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在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混凝土板最低温度不低于5℃。规定这些最低温度的目的在于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得到增长,并保持较高的后期强度增长率。(4)对保温保湿覆盖养生提出具体要求。(5)对温度的监控要求。2所规定的强度为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未达到该抗冻临界强度时,应加强保温措施,严禁遭受冰冻。3对低温天施工混凝土路面或桥面覆盖保温保湿养生天数提出要求。13其他工程13.1一般规定13.1.1以往规范本章称为附属工程,附属工程的概念是为相对于主体工程而言的,其含义并不明确,本规程将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路缘石、雨水口与检查井等归入其他工程类,实际上是一些特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13.2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等13.2.2编写本条款的目的在于防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后,再进行行人道路上的检查井井盖座、消防栓、电杆等设施的安装,破坏已施工完成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影响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浪费。13.3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13.3.2在大面积行人广场上铺筑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时,因面积大,施工过程中如平整度、坡度等控制不好,易造成广场积水,影响使用功能。14工程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4.1一般规定14.1.1本条规定了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前提条件和变更设计的程序。14.1.2本条规定从事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现场应有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对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较全面的要求。14.1.3本条提出了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文物保护及防火、防爆等技术要求。提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已建地上与地下设施保护、环境保护、交通保障等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定。14.1.4本条强调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应积极推广使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施工要求与本规程不符时,应制订专门规程,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14.1.5本条对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的计量检定进行了规定。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6314.1.6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是本规程的重点,本规程对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的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本规程有关各项质量标准均是按照相关的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修改编写的。14.2铺筑试验路段14.2.1规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使用滑模、轨道、三辊轴机组施工时,在正式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前,必须铺筑试验路段,并不短于200m。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在主线路面以外试铺,非在主线路面以内试铺的,应准备及时铲除不合格的路面。没有经验的施工单位无论摊铺何种等级的城镇道路都应做试验路段,有经验的施工单位由于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发生了变化,需要检验,同时摊铺机上设定的工作参数也必须依据新情况进行调整。14.2.2铺筑试验路段的目的通过试拌和试铺全面检验整套施工工艺的每个施工工艺环节:检验机械系统配套和生产能力、适宜摊铺的拌合物施工参数、工艺流程和质量、技术和操作实地培训、施工组织、掌握所有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生产调度指挥系统。14.2.3总结试铺效果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为正式摊铺做好更充分准备,其次是进行试验路段的质量认可和正式开工审批。14.3质量管理与检验标准14.3.1本条强调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要重视过程控制,严把四道质量关,控制三个关键因素。14.3.2本条强调对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现场验收和复验,且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强调实行见证取样与送检制度。14.3.3本条强调道路基层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认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开工许可。14.3.5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检查,是在每批材料进场时已进行过检查及批准的基础上,再抽查其质量稳定性(变异性)。14.3.6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验与控制1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测项目与频率应符合表14.3.6的规定。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要求要求搅拌机的拌合物温度控制在10℃~35℃,即冷天不低于10℃,热天不高于35℃,这是从水泥水化、热天防止温度裂缝、冷天防止混凝土受冻角度而沿用了目前通用的规定。(1)关于水灰比及其稳定性:虽然本规定要求搅拌楼配备计算机自动称量控制系统,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搅拌楼脱离施工配合比的现象,不能唯一依赖搅拌楼所配备的计算机自动称量控制系统,本规程要求抽检水灰比是希望建立更客观更真实的控制基准,防止拌合物出问题。同时水灰比是控制拌合物弯拉强度、耐久性等所有路用性能的基础,可仅抽检水灰比这项最重要的配合比控制指标。此项要求与沥青路面进行混合料中的沥青抽提相仿。由于此项检验较复杂,频率规定的很低,5000m3测一次,连续施工不足方量时,亦应抽检一次。(2)关于拌和物视密度的检测:是为了控制配合比中砂石料的称量准确性。也是反向控制的客观基准之一,防止由于砂石料含水量波动造成过大的称量误差。拌合物视密度在制作强度试件时进行,发现拌合物视密度发生了变化,且误差大于2%,应调整砂石料用量。(3)关于钢纤维体积率的检测:钢纤维体积率在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有,规定按配合比设计要求添加,为防止钢纤维掺量出错和防止施工中随意减少钢纤维掺量,提出钢纤维反向控制的检验规定。2匀质性达到规定要求:不得由生料、干料和离析现象,也不得有外加剂、粉煤灰、或钢纤维成团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拌合物不得用于路面摊铺。拌合物的坍落度误差不得大于±10mm。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6414.3.7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包括工程质量及外形尺寸两部分,检查应该随时进行,才能保证交工后抽样检查都合格,因此没有必要对其频度作规定。考虑到在交工验收时必须使用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数据。因此本规程表14.3.7-1、表14.3.7-2、表14.3.7-3、表14.3.7-4对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规定了最低频度的要求,施工单位应该根据需要规定工程质量检查的项目和频度,有些项目,例如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用尺子量取厚度及宽度、高程、横坡等外形尺寸的检查等,应该随时进行。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一般是单点评定的,检查时每个试验值都应达到交工验收时的标准,使交工时能经得起检查,不致造成交工检查不合格,但实际上可能有个别点达不到要求,这种点的出现也许并不影响交工验收,此时必须判断是否需要返工,这一点关系极大。一般应先重测,增加检测频度,具体是否返工,可视情况由相关部门决定。表14.3.7-1、表14.3.7-2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及《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相比,不仅在内容上增加较多,而且在要求上更为严格。关于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弯拉强度、钻芯劈裂强度的取样与检查检验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规定路面用的混凝土设计强度以28d龄期的计算弯拉强度为标准,并以弯拉强度作强度检验,因此本规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做强制性要求,仅在必要时进行取样检验,一旦要求取样检验,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钻芯劈裂强度也不做强制性要求,一旦要求钻芯取样检验,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而弯拉强度在本规程中不仅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的依据,同时也为强度检验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14.4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4.4.3本条强调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要同时检查质量控制资料、外形实测指标及外观质量,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等须实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14.4.4本条对当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作如何处理进行了规定。14.4.5本条明确规定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严禁验收。14.4.6工程施工结束后的质量检查与验收是很重要的阶段,本条规定检查时以每100-500m作为一个检查路段,14.11竣工验收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应以实测的方法进行验收,当实测有困难时,也允许利用施工单位的数据,此时必须对平整度、厚度、强度进行复测或核查。15工程施工总结15.1针对我国道路建设后对总结不重视及资料档案不全的情况,本规程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应提出施工总结及施工管理与检查报告等归档的的要求。15.2本条对施工总结报告应包括的内容进行了规定。15.3本条对施工管理与质量检查报告应包括的内容进行了规定。附录A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的相关内容制定。参考文献:建城[2002]221号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DBJ13-42-2002、《预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65拌混凝土》GB/T14902-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3年3月出版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手册》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66 说  明 星欣设计图库资料专卖店拥有最新最全的设计参考图库资料,内容涉及景观园林、建筑、规划、室内装修、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各个领域的设计素材和设计图纸等参考学习资料。是为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优质设计学习参考资料。本站所售的参考资料包括设计方案和施工图案例已达几十万套以上,总量在数千G以上。 图库网址http://www.xingsc.cnftp://xingxin.gnway.net联系QQ:447255935电话:13111542600工程项目施工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