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ID:82365508

大小:211.6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10-22

上传者:152****3933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1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2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3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4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5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6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7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8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9页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21·桂林)如图为近代民族工业部分火柴品牌商标。其表达的思想是()A.军事强国B.教育兴国C.“实业救国”D.科技兴国2.(2021·唐山市路北区一模)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曾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3.下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两种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对甲、乙线及导致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甲线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的政策调整B.乙线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甲线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的政策调整D.乙线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4.(2021·成都)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的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时间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资本总额(元)1914年8月前14641148205

11914年8月至1920年272117434500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C.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5.(2021·广东)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A.中国的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6.据统计,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企业,内蒙古直到1913年仍是空白,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A.总体水平落后B.区域发展不平衡C.受封建压迫严重D.规模小、技术差7.随着轮船、火车、公共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清末出现了男女杂坐、同车共乘的现象,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表明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A.传统礼教日益严厉B.新式观念传播困难C.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D.妇女地位持续下降8.辛亥革命后,人们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甚至过年也是“新历之新年,系政治之新年;旧历之新年,乃社会之新年”,可谓“你爱摩登,可遵新历;我是老朽,且从夏制”。这种现象反映出()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B.政治变革后新旧文化冲突十分激烈C.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D.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新旧并存9.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部分史实。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2洋务运动期间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八国联军侵华后1901年废除八股文,1905年废除科举制、颁布各级学堂章程A.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B.近代教育的发展既受时局的影响又得益于不断的探索C.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废除了传统教育和学制D.兴西学、废八股文和科举制不利于近代人才的培养10.1873年11月,浙江余杭(杭州)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申报》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报道三年多。这说明《申报》()A.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B.以盈利为主要目的C.为封建统治者进行辩护D.专门发表政论文章11.文学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从创作的时间及背景来看,你认为如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愚公移山》(局部,1940年)A.再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B.向往田园社会,想要归隐山居C.追求中国国画新的技法和意境D.比喻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的精神1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期,著名画作《愚公移山》、歌曲《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流传;“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广告用语。这些现象体现了()

3A.商业和文艺的空前繁荣B.“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C.广告策划有创意D.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13.探究问题。(12分)材料一: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材料二: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武汉已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约600家……汉口作为商业中心,是本省及内陆各省输出国内货物的集散地,内陆商业中心的地位继续保持……也仍然保持着内地商业金融中心的地位。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基本转型,给私人资本尤其是中小资本开办企业解除了一系列制度上的障碍……1912年到1916年间的湖北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尽管更迭频繁,但都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持了政策上的连续性、稳定性……进入民国之后,“提倡实业,振兴国货之声浪,高唱入云”,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商业资本纷纷向工业投资,民族产业资本增长迅速。武汉经济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内环境下取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产业主要以面粉业和花纱布业的发展为龙头,且武汉的商业腹地和周边原料区域正好盛产棉花和米麦等,这无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在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直接目的。(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概括促进近代武汉经济发展的成因。(提示:需答对四个成因)(10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当时(1860年),清朝官吏都不懂外语,跟洋人打交道很困难。于是,恭亲王建议在总理衙门领导下,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以任翻译。1862年,清廷批准开办京师同文馆,从子弟中选出十人,专学英文。

4材料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特别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材料三: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取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1)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兴办的共同政治背景。(2分)(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初中国教育发生的新变化。(4分)(3)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3分)【能力提升】史料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911—1919年间,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为: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设问:根据史料一,指出1911—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探究其主要原因。史料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世纪30年代,郁慕侠的《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

5设问: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上海社会哪方面的变化?答案

6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21·桂林)如图为近代民族工业部分火柴品牌商标。其表达的思想是(C)A.军事强国B.教育兴国C.“实业救国”D.科技兴国2.(2021·唐山市路北区一模)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曾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C)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3.下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两种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对甲、乙线及导致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B)A.甲线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的政策调整B.乙线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甲线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的政策调整D.乙线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甲、乙数据首次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4.(2021·成都)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的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A)时间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资本总额(元)1914年8月前14641148205

71914年8月至1920年272117434500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C.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5.(2021·广东)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B)A.中国的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6.据统计,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企业,内蒙古直到1913年仍是空白,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B)A.总体水平落后B.区域发展不平衡C.受封建压迫严重D.规模小、技术差7.随着轮船、火车、公共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清末出现了男女杂坐、同车共乘的现象,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表明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C)A.传统礼教日益严厉B.新式观念传播困难C.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D.妇女地位持续下降8.辛亥革命后,人们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甚至过年也是“新历之新年,系政治之新年;旧历之新年,乃社会之新年”,可谓“你爱摩登,可遵新历;我是老朽,且从夏制”。这种现象反映出(D)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B.政治变革后新旧文化冲突十分激烈C.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D.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新旧并存9.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部分史实。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B)

8洋务运动期间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八国联军侵华后1901年废除八股文,1905年废除科举制、颁布各级学堂章程A.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B.近代教育的发展既受时局的影响又得益于不断的探索C.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废除了传统教育和学制D.兴西学、废八股文和科举制不利于近代人才的培养10.1873年11月,浙江余杭(杭州)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申报》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报道三年多。这说明《申报》(A)A.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B.以盈利为主要目的C.为封建统治者进行辩护D.专门发表政论文章11.文学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从创作的时间及背景来看,你认为如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D)《愚公移山》(局部,1940年)A.再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B.向往田园社会,想要归隐山居C.追求中国国画新的技法和意境D.比喻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的精神1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期,著名画作《愚公移山》、歌曲《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流传;“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广告用语。这些现象体现了(D)

9A.商业和文艺的空前繁荣B.“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C.广告策划有创意D.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13.探究问题。(12分)材料一: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材料二: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武汉已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约600家……汉口作为商业中心,是本省及内陆各省输出国内货物的集散地,内陆商业中心的地位继续保持……也仍然保持着内地商业金融中心的地位。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基本转型,给私人资本尤其是中小资本开办企业解除了一系列制度上的障碍……1912年到1916年间的湖北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尽管更迭频繁,但都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持了政策上的连续性、稳定性……进入民国之后,“提倡实业,振兴国货之声浪,高唱入云”,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商业资本纷纷向工业投资,民族产业资本增长迅速。武汉经济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内环境下取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产业主要以面粉业和花纱布业的发展为龙头,且武汉的商业腹地和周边原料区域正好盛产棉花和米麦等,这无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在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直接目的。(2分)答案:为军事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原料(求富)。(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概括促进近代武汉经济发展的成因。(提示:需答对四个成因)(10分)答案:经济迅速发展,保持中心地位。(2分)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的努力;辛亥革命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保持了连续性;提倡国货思想的流行;武汉周边具备丰富的工业发展原料。(任意一点2分,共8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当时(1860年),清朝官吏都不懂外语,跟洋人打交道很困难。于是,恭亲王建议在总理衙门领导下,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以任翻译。1862年,清廷批准开办京师同文馆,从子弟中选出十人,专学英文。

10材料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特别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材料三: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取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1)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兴办的共同政治背景。(2分)答案:民族危机上升;向西方学习需要兴办新式学堂。(2分)(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初中国教育发生的新变化。(4分)答案:学校数量增加;学生人数上升;新的士类出现;促进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新职业的出现。(4分)(3)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3分)答案: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3分)【能力提升】史料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911—1919年间,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为: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设问:根据史料一,指出1911—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探究其主要原因。答案:特点:发展迅速但短暂。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等等。史料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世纪30年代,郁慕侠的《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设问: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上海社会哪方面的变化?

11答案:史料反映的是近代上海女性生活方面的变化。

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