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ID:82371502

大小:597.6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10-22

上传者:gjxwyhcr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1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2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3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4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5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6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7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8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9页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150CCSB52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953—2021代替DB33/T953—2014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rtificialpropagationandpondcultureofChinesesoft—shelledturtle2021-12-11发布2022-01-11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3/T953—202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T953—2014《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与DB33/T953—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GB/T18407.4”、“SC/T1047”、“NY5051”和“NY5071”(见2014年版第2章),增加了“GB11607”、“GB/T26876”、“GB32140”和“SC/T1135.5”的引用(见第2章);——将“亲鳖培育”(见第5章)、“疾病防治”(见第8章)和“尾水处理”(见第9章)单独列为一章,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将原标准中的“饲养管理”(见2014年版第7章)内容分别在“亲鳖培育”(见第5章)和“苗种放养及养成”(见第7章)中进行叙述,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在“人工孵化”中增加了集苗沟的内容(见6.2);——修改了“放养密度”,增加了养鱼(虾)池套养模式,对不同养殖阶段和养殖模式的放养密度进行了调整(见7.2.4、2014年版6.2.5);——修改了“投饲管理”,配合饲料质量要求参考了新的规范性文件,对幼鳖7月和8月的日投饲率进行了调整(见7.3、2014年版7.1);——将原标准中的“捕捞”(见2014年版第8章)放入“苗种放养及养成”(见第7章)中,并删除鳖枪钓捕的捕捞方式;——修改了附录A和附录B(见附录A和附录B、2014年版附录A和附录B)。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州浙北水产新品种繁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长兴县水产与农机中心、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建湖、陈建明、李倩、张海琪、高令梅、郭建林、孙丽慧、叶雪平、胡大雁、范慧慧、曾建刚。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T322.2—2001、DB33/T322.2—2004、DB33/T953—2014。I

3

4DB33/T953—2021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的术语和定义、养殖环境与设施、亲鳖培育、产卵孵化、苗种放养及养成、疾病防治和尾水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鳖的苗种繁育和商品鳖养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21044中华鳖GB/T26876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GB32140中华鳖配合饲料SC/T1077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SC/T1135.5—2020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5部分:稻鳖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稚鳖larvalChinesesoft-shelledturtle体重小于50g的中华鳖。3.2幼鳖juvenileChinesesoft-shelledturtle体重处于50g~250g的中华鳖。3.3成鳖adultChinesesoft-shelledturtle体重大于250g的中华鳖。3.4亲鳖broodstockChinesesoft-shelledturtle体重大于1kg,且年龄在3冬龄以上的用于人工繁育的中华鳖。4养殖环境与设施1

5DB33/T953—20214.1场地选择养殖场环境安静,交通便捷,水源充足,建有独立进、排水系统。4.2水质要求水质清晰、无污染,符合GB11607的规定。4.3鳖池要求以背风向阳、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分土池、水泥壁池和稻鳖种养池三种类型,土池和水泥壁池的设计参数详见表1,稻鳖种养池设计按照SC/T1135.5—2020的第5章执行。表1鳖池的设计参数池堤2类型养殖阶段面积(m)池深(m)水深(m)坡面与水平顶面宽(m)夹角(°)稚鳖500~15001.2~1.50.5~1.0幼鳖1000~30001.5~2.00.8~1.5土池20~302.5~3.0成鳖1000~50002.0~2.51.5~2.0亲鳖2000~5000稚鳖50~2001.2~1.50.5~1.0幼鳖500~15001.5~2.00.8~1.5水泥壁池70~900.6~1.5成鳖500~50002.0~2.51.5~2.0亲鳖2000~70004.4养殖设施4.4.1防逃设施应符合GB/T26876的规定。防逃设施可选用砖墙、铝塑板、彩钢瓦等材质。4.4.2晒台土池直接在鳖池向阳面利用池坡用砖块或水泥板硬化池边,做成与池边等长、宽约1m的斜坡;水泥壁池用木材或竹板等材料做成浮排形或棚式拱形晒台,固定于池中水面。4.4.3食台土池和稻鳖种养池宜采用水泥瓦楞板、水泥板或木板作食台,铺设于池塘四周,食台以背面与水面呈20°~30°夹角,一半淹于水下,一半露出水面为宜。水泥壁池除采用水泥瓦楞板、水泥板或木板作食台外,还可采用3cm×4cm木条钉成长3m、宽1m~2m木框,上覆规格为30目筛绢网,食台沿池壁用桩固定,露出水面的食台背面与水面呈15°~20°夹角。食台数量比例为:每200只稚鳖或150只幼鳖或2100只成鳖铺设约1m的食台。4.4.4产卵房2

6DB33/T953—2021在亲鳖池向阳的一边池埂上修建产卵房,要求防水防阳光直射。产卵房大小应根据雌鳖总数而定,2每100只~120只雌鳖建2m的产卵房,房高2m,房内铺厚30cm~35cm的细沙,沙面与地面持平,由鳖池铺设坡度小于30°的斜坡至产卵房。5亲鳖培育5.1清塘消毒排干池水,检修防逃设施,保持池底有15cm~20cm的软泥,清塘消毒后再暴晒7d~10d。5.2亲鳖选择来源于原良种场,体型完整,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种质符合GB21044的规定。5.3培育方法5.3.1放养2选择水温15℃以下的晴天进行,经消毒后让其自行游入池,放养密度以0.5只/m为宜,雌雄比为(5~8):1。5.3.2强化培育选用鳖用配合饲料进行营养强化。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GB32140和SC/T1077的规定,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视摄食情况确定每日投喂次数,水温20℃~25℃时,每天1次,中午投喂;水温>25℃时,每天2次,分别为9:00前和16:00后。日投饲量为亲鳖体重的0.5%~2.5%,以投喂后0.5h~1.0h内吃完为宜。5.3.3水质管理池塘水位控制在1.5m~2.0m,水色保持黄绿或茶褐色,透明度25cm~35cm,pH值6.5~8.5。6产卵孵化6.1产卵6.1.1季节5月至8月,水温23℃~32℃。6.1.2产前准备产卵前7d,翻松板结的沙层,清除块石、野草等杂物,调整产卵房沙层湿度,含水量为6%~8%,即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6.1.3鳖卵收集每天巡视产卵房,定期收卵。收卵时,扒开卵窝上覆的沙层,取出鳖卵,动物极朝上,轻放于底部垫有松软底物的容器内,收卵后将产卵场的沙抹平。3

7DB33/T953—20216.2人工孵化6.2.1孵化设施孵化设施有:22a)恒温孵化房:面积为10m~30m,高2.8m~3.0m,平顶,要求保温性好,能换气,底面能积水20cm不渗漏,地上应设集苗沟,集苗沟以深30cm、宽30cm为宜。配置温控设备。b)孵化盘:用厚1.0cm~1.5cm的木板或塑料板制作成边长为45cm的正方形、高10cm的有底无盖的浅箱。底板每隔5cm开直径5mm的孔。6.2.2孵化介质有黄沙、蛭石和海绵三种。黄沙应选用淡水沙子,粒径以0.5mm~0.6mm为宜;蛭石粒径以0.4mm~0.5mm为宜;海绵厚1m~2cm,按孵化盘规格裁剪。6.2.3孵化前准备孵化前5d~7d对孵化房、孵化设施和设备进行消毒。6.2.4受精卵的鉴别受精卵按表2进行鉴别。表2鳖卵特征名称特征外观可见一个圆形的白色亮点(即动物极),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圆形白色亮区逐步扩大;白色亮区受精卵边缘界线清晰、整齐、无残缺。外观可见一个白点或白区,但若明若暗、不规则,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白色区域不再扩大;白色区域弱精卵边缘界线不清晰、不整齐。未受精卵将卵放在30℃左右的沙盘中,待48h外观无白色亮区。6.2.5孵化条件鳖卵人工孵化,应满足以下条件:a)温度:孵化介质(沙、蛭石、海绵等)温度控制在30℃~32℃;b)湿度:在恒温箱或控温孵化房内进行人工孵化,空气湿度为75%~85%;c)含水量:孵化介质的含水量控制在6%~8%。6.2.6孵化操作与管理孵化操作与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将经过鉴别的受精卵动物极向上,在孵化盘中单层成排整齐地埋藏于孵化介质中,卵间距1cm;b)装好受精卵的孵化盘在孵化房叠加堆放成垛,每垛10盘~12盘,并架放离地面20cm;c)孵化房地面注水约15cm,确保集苗沟注满水,并在整个孵化期内保持地面水位在10cm以上;d)开始加温时,每天升温3℃,5d以内升温到控制温度;e)孵化盘中介质含水量低于6%(表面沙层发白、蛭石用手紧捏挤不出水或覆盖的海绵干燥无水汽)时,及时用喷雾器喷上少量水雾;4

8DB33/T953—2021f)每天中午定时开窗通风0.5h~1.0h,具体时间长短以孵化盘中介质温度下降≤3℃为准;g)每隔10d每垛孵化盘的上下层盘互换位置1次。提前2d~3d将孵化末期孵化盘从上层移到最下层,以便出壳的稚鳖安全落到集苗沟内。6.2.7孵化时间从鳖卵产出到稚鳖出壳的整个过程,约需积温35000℃·h~36000℃·h。在30℃~32℃的条件下,受精卵约需45d孵化出壳。6.3稚鳖暂养2刚出壳的稚鳖先放在内壁光滑的容器或水池中暂养,暂养密度控制在100只/m内,暂养水深保持2cm~5cm,1d后移至稚鳖池培育。7苗种放养及养成7.1放养前准备7.1.1清塘消毒同5.1。7.1.2培育水质消毒3d~7d后鳖池注水70cm,注水时用60目~80目的筛绢网过滤。培肥水质,透明度20cm~30cm。7.2苗种放养7.2.1种质和质量要求种质应符合GB21044的规定,外购的种苗应检疫合格。7.2.2放养水温以水温20℃以上为宜。7.2.3放养方法孵化出壳后的稚鳖待其脐带脱落后再捕出消毒,在孵化房内暂养1d,在稚鳖开口饲料化成的2%浆水中进行开食。开食后的稚鳖、经消毒的幼鳖用箱或盆运至鳖池水边,倾斜盛鳖容器口,让鳖自行游入鳖池。7.2.4放养密度不同养殖阶段放养密度详见表3。5

9DB33/T953—2021表3不同养殖阶段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养殖阶段土池专养水泥壁池专养稻鳖综合种养养鱼(虾)池套养2222(只/667m)(只/m)(只/667m)(只/667m)稚鳖4000~600020~30//幼鳖1300~20005~8250~600/成鳖800~13001.5~2.0100~25050~1007.2.5鱼类套养2稚鳖专养池可套养鲢、鳙夏花200尾/667m,幼鳖和成鳖专养池可套养体重50g~100g的鲢、鳙鱼2种100尾/667m,鲢、鳙鱼比例为2:1。7.3投饲管理每次投饲前清扫食台上的残饵,保持食台清洁。投喂应坚持“四定”原则,即:a)定点:稚鳖放养初期,饲料投喂在食台的水下部分,30d后逐步改为投放在食台的水上部分;b)定时:水温20℃~25℃时,每天1次,中午投喂;水温>25℃时,每天2次,分别为9:00前和16:00后;c)定质:鳖用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GB32140和SC/T1077的规定,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d)定量:不同规格鳖的饲料日投饲量见表4。具体投饲量的多少应根据气候状况和鳖的摄食强度进行适当调整,每次以0.5h~1.0h内吃完为宜。表4养鳖不同月份配合饲料日投率(占体重的百分比)养殖阶段饲料种类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稚鳖稚鳖料/5.0~6.05.0~6.05.0~5.54.5~5.03.0~3.51.0幼鳖幼鳖料0.5~1.01.0~1.51.5~2.02.0~2.52.0~2.52.0~2.51.0成鳖成鳖料0.5~1.01.0~1.51.5~2.02.0~2.52.0~2.51.5~2.00.5~1.07.4日常管理7.4.1水质管理稚鳖放养时水位应控制在70cm左右,以后随着个体生长逐步提高水位,成鳖养殖池水位控制在1.0m~1.5m,稻鳖种养池水位控制按照SC/T1135.5—2020的6.6。水色保持黄绿或茶褐色,透明度25cm~35cm,pH值6.5~8.5。7.4.2敌害防控宜架设尼龙大棚或防鸟网防控敌害生物。7.4.3巡塘加强巡塘,及时捞出病死鳖,并做好无害化处理。6

10DB33/T953—20217.5捕捞整塘起捕可放干池水后进行人工翻泥捕捉,生长季节内的少量捕捉可采用徒手捕捉、地笼诱捕等。7.6养殖档案养殖全过程应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档案。8疾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药物选择按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1号、2号)执行。常见鳖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见附录A。9尾水处理养殖尾水需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循环利用,排放尾水应符合SC/T9101的规定。10模式图中华鳖苗种繁育及养殖标准化技术模式图见附录B。7

11DB33/T953—2021附录A(资料性)中华鳖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中华鳖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中华鳖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疾病名称病原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用0.5mg/L~0.8mg/L聚维酮碘溶液(含有效碘1%)全池泼不可与碱性药物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脖子、四肢末端、腹甲、洒。每天1次,连用2d;病重季胺盐类药同时使腐皮病单胞菌、假单胞杆菌裙边等部位溃疡。时,每千克鳖内服15mg~20mg用;氟苯尼考休药等。氟苯尼考,每天1次,连用4期为375度日。d~5d。背、腹甲有0.2cm~1.0cm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呈疮痂状的溃疡灶,周围穿孔病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同“腐皮病”。同“腐皮病”。出血,揭痂见洞,内或可菌、产碱菌等。见出血现象。用0.3mg/L~0.4mg/L的50%不可与碱性药物同嗜水气单胞菌。虹彩病病鳖脖子红肿,充血,伸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病重红脖子病时使用;甲砜霉素毒也可能是病原之一。缩困难。时,每千克鳖内服50mg甲砜霉休药期为500度日。素,每天1次,连用4d~5d。点状水气单胞菌点状腹部有出血性红斑,重者红底板病同“红脖子病”。同“红脖子病”。亚种。溃烂,露出骨甲板。脖子、四肢基部寄生有纤用0.7mg/L~1.0mg/L的60%不可与铝盐、钙盐、纤毛虫病累枝虫、钟形虫等。毛虫,外观棕色或浅黄色,硫酸锌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碳酸盐等同时使似积有淤泥状。连用2d~3d。用。病鳖颈部肿大,全身浮肿,用0.3mg/L~0.4mg/L的50%眼呈浑浊而失明,腮腺有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病重不可与碱性药物同腮腺炎病未确定。纤毛状突起,严重出血、时,每千克鳖内服15mg~20mg时使用;氟苯尼考糜烂,呈溃疡性病灶,内氟苯尼考和0.2g~0.5g黄芪休药期为375度日。脏充血,体腔有腹水。多糖,每天1次,连用4d~5d。用0.3mg/L~0.4mg/L的50%病鳖体厚,背腹甲隆起,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病重白底板病未确定。体表完好无损,腹板苍白,时,每千克鳖内服0.5g~1.0g同“红脖子病”。呈极度贫血状。柴黄益肝散或50mg甲砜霉素,每天1次,连用4d~5d。8

12CDEDB33/T953—2021附录B(资料性)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标准化技术模式图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标准化技术模式图见图B.1。养殖环境与设施亲鳖培育产卵孵化苗种放养及养成疾病防治尾水处理21.养殖场环境安静,交通1.种质符合GB1.每100只~120只雌鳖建2m的产卵房,内铺厚30cm~1.种质符合GB21044的规定,检疫合格。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养殖尾水需经处理后再排放便捷,水源充足,建有进21044的规定,雌35cm的细沙,沙层含水量为6%~8%。2.苗种放养前清塘消毒,培肥水质,培育活饵;药物选择按水产养殖或循环利用,排放尾水应符排水系统。雄比为(5~8):1。2.产卵前7d,清理产卵房,调整沙层湿度;5月至8月,以水温20℃以上时放养为宜,随着个体生长可用药明白纸(2020年1合SC/T9101的规定。2.水质要求符合GB116072.投喂成鳖料进水温23℃~32℃,雌鳖产卵。分塘饲养。号、2号)执行。的规定。行营养强化,每天3.产卵季节,定期收卵,完成后抹平黄沙。3.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喂相应的鳖用配合饲3.做好鳖池设计、防逃投喂1次~2次,日4.孵化前5d~7d对孵化房、孵化设施和设备进行消毒。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设施、晒台、食台、产卵投饲量为亲鳖体5.卵动物极朝上,卵间距1cm单层成排埋藏于孵化介质4.做好水质管理、敌害防控、巡塘和捕捞等,房和孵化房等基础设施。重的0.5%~中。建立养殖档案。2.5%,以投喂后6.孵化介质温度要求为30℃~32℃,含水量要求为0.5h~1.0h内吃6%~8%,空气湿度为75%~85%。完为宜。7.开始加温时,每天升温3℃,5d内升温到控制温度,3.做好水质管理、每天应注意通风0.5h~1.0h。疾病防治等。8.孵化积温为35000℃•h~36000℃•h。在30℃~32℃的条件下,受精卵约需45d孵化出壳。图C.1中华鳖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标准化技术模式图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