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总结【精品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总结【精品推荐】

ID:8249767

大小:40.7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3-13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总结【精品推荐】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总结【精品推荐】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总结【精品推荐】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总结【精品推荐】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总结【精品推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总结【精品推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狭义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结合)。社会教育的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等。教育得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各种教育形式)教育的本质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人的活动。2、制度化教育: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

2、章程》(癸卯学制,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实施的学制))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4、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观点,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6、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7、人物著作及思想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

3、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这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卢梭(法国)《爱弥儿》康德(德国)《教育论》洛克(英国)《教育漫画》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8-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⑴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⑵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

4、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教育对生产力(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②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⑶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⑷科学技术对教

5、育技术的影响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①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了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8、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8-①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第一,教育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第二,教育得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其次,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②教育反作用于文化。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递和保存、选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的更新与创造。③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对教育的影响)9、学校文化的特征:⑴

6、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10、学生文化的成因: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②同伴群体的影响、③师生的交互作用、④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⑤社区的影响11、学生文化的特征:①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②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③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身心发展的概念①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

7、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②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⑴内发论: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⑵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洛克、华生)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年龄特征,教育要由针对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①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

8、度,在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