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mr表现ppt课件

骨髓mr表现ppt课件

ID:8258716

大小:2.35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3-14

骨髓mr表现ppt课件_第1页
骨髓mr表现ppt课件_第2页
骨髓mr表现ppt课件_第3页
骨髓mr表现ppt课件_第4页
骨髓mr表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髓mr表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髓MR表现正常骨髓三种主要成分:骨髓组织、脂肪细胞和其支持结构骨小梁。骨髓组织和脂肪细胞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和人体对供血的需求不断变化。红骨髓:约40%的水、40%的脂肪及20%的蛋白质构成,并富含树枝状静脉窦系统血管网黄骨髓:约15%的水、80%的脂肪和5%的蛋白质,其中有分支稀少的毛细管状薄壁小静脉血管网。正常骨髓MR表现红骨髓及黄骨髓的分布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由婴儿至成人进行着生理转换:全红骨髓(胎儿期)成人型骨髓(约25岁)从外周骨向中轴骨以大致对称的形式向黄骨髓转换成人型骨髓分布中轴骨的MR信号特点颅骨的转化发生较早,一般20岁前即可完成3月10岁27岁脊柱是成人红骨髓分布最

2、多的部位之一,因此T1WI上椎体信号要比外周骨低。T1WI的总体信号特点:①椎体总体信号强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②椎体的局部信号具有不均匀性和局灶性升高的特点。7岁25岁42岁66岁Ricci用三型四分法将椎体信号特点与年龄的相关性做了归纳:①Ⅰ型:均一低信号,但于椎体静脉上、下方可见线状高信号,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年人②Ⅱ型:椎体周边邻近终板及边角处带状或三角状高信号③Ⅲa:椎体呈模糊的弥漫性点状高信号Ⅲb:椎体呈边缘清楚的弥漫性斑片状高信号骨盆(除髋臼外)T1WI信号:1岁以内为均匀性低至中等信号(高于肌肉但低于皮下脂肪)2-10岁时髋臼和髂前上棘处开始出现高信号,但其余位置呈中等信号

3、之后随年龄增长信号进一步升高并出现更多更明显片状高信号,使骨盆总体信号分布不均。髋臼区在2岁以后均显示局部T1高信号而不随年龄变化Ⅰ型:髋臼部小片状高信号Ⅱ型:I型基础上,在髂骨及骶髂关节处还有高信号随年龄增长,I型逐渐减少(多见于30岁以下)而II型逐渐增多(最多见于40岁以上)外周骨的MR信号特点肱骨的骨髓转换中,肱骨内的黄骨髓在近侧骨骺最先出现(约出生后3月),以后再骨干,继而在远侧干骺端,最后在近侧干骺端出现。近端骨骺和骨干在6岁前基本转换完成;近侧干骺端直至6-10岁才表现为红、黄骨髓混合的T1WI上不均匀中等信号,15岁后,除大多数近侧干骺端还存在红骨髓呈中高信号外,其他部位

4、已完成转换表现为高信号。成人中约1/3近端干骺端完全由黄骨髓构成。STIR序列上,近端干骺端表现为中等信号,骨干和骨骺呈低信号。地图型均匀黄骨髓型股骨黄骨髓转换:骨骺和大转子(出生后约6-12月)骨干远侧干骺端近端干骺端(散在高信号)。10岁时骨干的骨髓转换基本完成;远侧干骺端10-20岁T1WI信号升高较明显;20岁以后整个股骨的骨髓转换基本完成,除近侧干骺端可残留红骨髓而表现为T1WI中高信号外,其余区域均为高信号。8岁11岁34岁骨髓逆转换当人体由于各种原因需要的成血量超过现有红骨髓造血能力时,黄骨髓即向红骨髓逆转。其过程与生理性转换相反,由中轴骨向外周骨逆转。骨髓常见病变MR表现

5、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肿瘤化疗后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主要侵犯红骨髓。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中轴骨及肱骨、股骨近端是其异常表现最为显著的部分——T1WI均匀的,对称性的广泛弥漫性低信号(椎体信号等于或低于椎间盘;骨盆,胸骨及肱骨、股骨近端信号低于邻近脂肪,可接近于肌肉)长骨骨干也可表现不同程度T1WI低信号(往往从干骺端开始再累及骨干)。大部分患者股骨头和大转子一般不受累。10岁以下患儿T1WI上椎体弥漫性低信号与同龄正常儿童红骨髓信号强度相仿,一般较难辨别。但长骨已有较多黄骨髓,外周骨的异常低信号在T1WI容易辨别。11岁,ALL成人,ANLL31岁,ALLSTIR序列较为敏感:骨髓浸

6、润在此序列上一般呈明显高信号(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由于白血病细胞含水量一般高于正常红骨髓的含水量,因此10岁以下患儿脊柱弥漫性浸润在STIR序列上高于同龄正常人,一般肉眼可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以T1WI图像最为重要:化疗后一周,骨髓充血水肿和纤维蛋白沉淀,T1信号更低。此后随着骨髓再生,T1信号升高,STIR信号减低,此阶段与正常骨髓像类似‘化疗前化疗后后期,骨髓不同程度a取代,T1上为高低相间的混杂信号。多发性骨髓瘤中轴骨MR信号表现:①骨髓信号正常:少量散在浸润②骨髓弥漫性浸润:大量异常细胞广泛侵犯③骨髓灶性浸润:瘤细胞相互聚集形成结节④灶性+弥漫性:骨髓广泛浸润基础上局部聚集⑤“盐

7、-椒状浸润”:正常脂肪细胞、弥漫性瘤细胞及部分红骨髓混合,也被称为“斑驳状”骨髓浸润弥漫性+灶性浸润:T1低信号背景里可见数个结节状更低信号“盐-椒状”浸润淋巴瘤NHL通过血行可较早发生骨髓浸润,HL则在晚期引起骨髓浸润;NHL发生骨髓浸润的机会高于HL;低度恶NHL多呈弥漫性浸润;HL和中、高度恶性NHL往往在远离髂嵴处形成灶性异常,不易被活检发现70岁,恶性淋巴瘤16岁,Burkitt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病理变化是红骨髓总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