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

ID:8259164

大小:7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3-14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_第1页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_第2页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_第3页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_第4页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卷面总分:130分合格分数线:78分最高分数:28分已考次数:146次答题时间:130分钟试题星级:试题来源:好学教育试卷年份:2013年A1型题(40)A3型题(12)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以下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第1题:反对安乐死的下述理由中,最有可能得不到伦理支持的是A.安乐死是变相杀人,与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背道而驰B.死生有命,个人不能自作主张C.医生不可杀人D.人有生的权利,任何时候都不能主动促死,否则有违人道E.不可逆病

2、情诊断难以把握。而且由此会使病人失去自愈等机会.参考答案:B【解析】死生有命。这是唯心的话,自然不对。【该题针对“医学高科技伦理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4180】第2题: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安乐死对象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B.前者是安乐死对象的家属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C.前者是负责医生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D.前者是医生采取促死手段使安乐死对象安然死去;后者是医生停止抢救甚至放弃一切治疗,任安乐死对象自然死去E.前者是安乐死对象自己采取促死手段致死;后者是其自己停止一切治疗,被动等死参考答案

3、:D【解析】第3题:关于脑死亡的哈佛标准有四个具体基本标准。下列中不属于这四个具体基本标准的是A.大脑皮层功能不可逆丧失B.对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无接受性和反应性C.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的呼吸消失D.诱导反射消失E.脑电图示脑电波平直参考答案:A【解析】【答案解析】:脑死亡的四条具体标准是对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无接受性和反应性;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诱导反射消失;脑电图示脑电波平直第4题:脑死亡标准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首先提出的时间是A.1958年B.1968年C.1978年D.1988年E.1998年参考答案:B【解析】答案解析】:

4、早在1954年,Mollar~t和Gordon两位学者就描述了脑死亡.在1968年召开的第22届世界医学大会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会首先提出将"脑功能不可逆转性丧失"作为新的死亡标准.1981年美国通过"脑死亡法",1997年l0月日本也通过了"脑死亡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通过这一法律.第5题: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不包含的内容是A.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B.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C.满足临终病人的意愿D.重视临终病人的生命品质E.展示人类文明的进步参考答案:E【解析】【答案解析】: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不包含的内容是:1.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

5、。2.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3.满足临终病人的意愿。4.重视临终病人的生命品质。5.维护临终病人的生命尊严。6.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不包括E,所以不选。第6题: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表现在A.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B.它体现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C.它理解临终病人的需求D.它维护临终病人的生命尊严E.它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参考答案:B【解析】【答案解析】:B(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实例)。(二)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

6、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三)道业关怀(或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7、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

8、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