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

ID:8268260

大小:2.87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3-15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_第1页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_第2页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_第3页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_第4页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慢性病数据的健康中国2030研究王临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内容实现慢性病相关目标的挑战基于大数据预测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大慢性病早死亡概率(%):2015年:19.1(2013年);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国务院印发:2017年1月10日,“十三亓”卫生与健康规划疾病防控发展指标:2020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呾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18.5%)降低10%。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出台

2、时间:2017.2.14出台部门:国务院办公厅发〔2017〕12号规划目标: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规划目标主要指标WHO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行动计划(2013-2020

3、)首次提出,相关监测评估框架提出至2025年将主要慢病早死概率降低25%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将30-70岁(不包括70岁)发生的死亡定义为“早死亡”。主要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慢病的早死亡概率作为评价国家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9个自愿性全球目标(2025)死亡率和发病率主要慢性病的早死亡概率相对降低25%有害使用酒精相身体活动不足相食盐/钠摄入相对减少10%对减少10%对减少30%危险因素烟草使用相对减血压升高患病率遏制糖尿病和肥少30%相对减少25%胖的上升趋势国家系80%的医疗机构提50%符合条件者接统应对供慢病基本技术和受药物治疗和咨询药物WHO

4、: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2015年1月19日WHO公布了《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2012年全球共死亡5600万人,3800万(68%)死于慢性疾病,1600万(42%)是由于心血管、脑卒中、呼吸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中国每年超过300万人慢性病过早死亡,即在70岁前死于心脏病、脑卒中、呼吸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占近全球的20%。SDG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目标3健康,其中增加慢病病相关指标球目标)到2030年,通过预防、治疗及促进身心健•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康,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正式通过《203

5、0年可持续三分之一发展议程》,该议程包括17个宏伟的新全球目标,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普遍性、综合性和转型性愿景。我国规划目标要求:2020年下降10%;2025年下降20%;2030年下降30%目标挑战10%20%根据我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30%测结果测算,2015年我国30-70岁人群四类慢性病的过早死亡概率为18.54%,比2000年的26.75%降低了30.7%。。在防控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综合考虑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20年降低10%、2025年降低20%的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至2030年降低30%。早期死亡指标的意义和重

6、要性指标反映了综合影响和控制因素,包括•环境因素(17%)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自然环境即生态系统,包括地质、气象、海拔、环境污染等。•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60%)包括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睡眠适量等)、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合理的求医和遵医行为等。•卫生服务因素(8%)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包括医疗、预防、康复等机构的服务。•生物学因素(15%)生物遗传学因素、病原学因素等。环境与健康PM2.5与死亡的相关性:272城市研究覆盖全国272个

7、城市的时间序列分析2013-2015年估计不同区域和全国平均的PM与不同疾病2.5死亡的相关性获得暴露-反应曲线ChenR,etal.AJRCCM2017inPress组学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风险等位基因MetabolimmuT2DM,HPomicsnome易患性评估,个体化干预,国乳腺癌BRCA生物信息分析际芯新生物标记物与数片一诊断据技代癌症库生物工程术测,质序发病病理生理机制谱技国生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