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

ID:82726751

大小:22.9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10-31

上传者:gjxwyhcr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_第1页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_第2页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_第3页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_第4页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_第5页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_第6页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_第7页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_第8页
资源描述: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落实**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争当建设“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刻把握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要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未来乡村“1066”行动,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典范、共同富裕示范窗口”。(二)工作目标。以未来乡村“1066”行动为抓手,围绕打造全域富美的全国“未来乡村实验区”总体目标,以“数智赋能、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兴盛”为重点,全面开展未来乡村系列创建竞赛活动,通过“一统三化九场景”建设,实现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建设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样板。到2025年,建成未来乡村示范带10条、未来乡村示范村60个、数字乡村样板镇村60个。(三)工作原则1.数智赋能、引领未来。8

1牢牢把握数字化的新机遇,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融合应用数字创新技术,赋能未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破除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难题。2.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把未来乡村建设摆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全局中谋划,整合部门资源,统筹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公共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集中力量,形成合力,系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未来乡村建设共同体。3.科学定位、彰显特色。以“三大文化”为核心,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和特色风貌,由表及里、内外兼修,重塑田园风光,彰显乡土特色,传承传统文化,形成一村一品、一带一韵,实现从“风景美”向“风尚美”转型。4.自主申报、竞争创建。建立全过程竞争性建设机制,激发镇街和村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先争优氛围,切实走出各具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之路。二、建设要求(一)未来乡村示范带。按照全域景区化目标,以“整体规划、分块实施、产业为重、彰显特色”的原则,以交通路网、产业带、山水带、民俗人文带等为轴线,围绕“数智赋能、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兴盛”及特色场景打造,8

2实施沿线综合整治,提升景观风貌,完善配套设施,培育乡村产业,优化民生服务,并顺藤结瓜,串点成线,沿线所有村均打造为特色鲜明、产业融合的未来乡村示范村,形成各具特色的未来乡村示范带。未来乡村示范带长度不少于10公里。(二)未来乡村示范村。在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围绕“三化九场景”要求,实施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及特色场景建设。区级未来乡村示范村可同步申报省市未来乡村试点村。(三)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加快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扩大乡村各领域数字技术应用,促进数字赋能乡村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高乡村产业发展、行业监管服务和农民生产生活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聚力打造邻里、文化、健康、生态、创业、建筑、交通、数字、服务和治理等应用场景,率先实现对未来生产生活生态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打造全国领先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的模式。未来乡村示范带、示范村和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具体建设要求另行制定。三、资金政策(一)奖励标准8

31.未来乡村示范带。对通过区级考核的未来乡村示范带(含未来乡村示范村和沿线项目建设),由镇(街道)下达建设计划的项目,区财政按核定直接工程费(含设计、监理、代建等费用)上限1亿元给予奖励;未通过的,取消区级奖励。2.未来乡村示范村。示范带范围外的示范村,通过区级考核且被评定为优秀的,由镇(街道)下达建设计划的项目,区财政按核定直接工程费(含设计、监理、代建等费用)上限1000万元给予奖励;被评定为合格的,由镇(街道)下达建设计划的项目,区财政按核定直接工程费(含建安费、勘察设计费、监理费、代建费)上限800万元给予奖励;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取消区级奖励。纳入示范带建设范围内的示范村,在示范带奖励资金中统一安排,不再单独奖励。3.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创建主体自评后,由属地镇街组织初验,并出具《初审意见书》报区级部门。市级及以上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创建主体的建设内容和投资,需有第三方单位审计、审价报告;区级数字乡村样板镇村,需有相应审计报告。在完成审计、审价后由区级部门统一组织专家考核验收,建设要求按照《杭州市数字乡村样板村评价指标》执行,总分500分(不含创新分),市级得分不低于400分,区级得分不低于320分,并出具验收报告。项目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创建主体奖励,市级8

4样板镇村按投资额上限300万元,区级样板镇村按投资额上限100万元;考核验收不通过的,取消市、区级奖励。(二)资金拨付。未来乡村示范带和示范村按照项目实施情况,项目正式开工后预拨不超过40%奖励资金;项目完工后,根据各镇街提供的竣工验收意见,预拨不超过30%奖励资金;通过区级考核后,根据镇街出具的审计报告,再拨付剩余奖励资金。各级数字乡村样板镇村按照项目实施情况,正式开工后预拨不超过50%奖励资金,项目区级验收通过后,再拨付剩余奖励资金。(三)资金管理。未来乡村建设项目各项奖励补助资金下拨到镇街,由镇街负责落实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具体项目工程款的拨付由镇街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及合同约定执行。市级及以上数字乡村样板镇村资金收到奖补资金(包括预拨资金)后下拨至属地镇街专款专用,镇街负责全程监管。各实施主体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未来乡村建设资金的规范使用与管理。四、项目管理(一)管理方式8

5未来乡村示范带、示范村和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创建的责任主体为属地镇街,负责做好规划设计、项目立项、施工管理、资金监管、工程验收、项目审计等工作,各村负责做好前期工作和非工程类项目创建工作。区美丽乡村办下达的项目清单作为项目考核依据,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参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管理要求执行;纳入创建类计划的项目,各镇街应在区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创建项目具体实施办法,实施过程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成效。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合法合规,鼓励镇街采取国企项目代建方式实施项目建设,提高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项目管理细则另行制定。(二)项目比拼。建立未来乡村建设全过程大比拼机制,比拼结果纳入项目考核。区美丽乡村办负责建立并组织开展竞争性创建、项目立项和开工比拼、“双月”现场比武、月度进度比拼、建成成效比拼等机制;各镇街负责建立并组织开展规划方案比选、各村项目推进比拼、项目完工比拼等机制。通过全过程大比拼,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全力推进未来乡村示范带和村建设。(三)实施步骤未来乡村示范带、示范村实施期限均为2年,项目确立后的第二年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项目正式列入政府投资计划后1个月内完成初设方案报批,3个月内完成项目招投标并进场施工;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完成项目审计。2022年启动3个示范带和10个示范村建设;2023年启动4个示范带和108

6个示范村建设;2024年启动3个示范带和10个示范村建设。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具体进度按照市级部门创建要求安排。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未来乡村相关创建工作,区美丽乡村办牵头做好综合协调、政策制定、方案评审、比学赶超、督查考评等工作,统筹整合各类项目建设,集中各方力量打造未来乡村精品示范。各镇街要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健全党政主要负责人领衔的未来乡村建设指挥部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区直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为未来乡村创建提供保障,相关项目要向未来乡村创建倾斜,并做好业务指导服务。各村要切实肩负起未来乡村创建的主要责任,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全力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地。未来乡村创建纳入区政府对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评。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未来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经费,用于全区规划编制、项目评审、业务培训、宣传活动、委托业务等工作。8

7(二)加强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直有关单位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强化块抓条保,统筹推进“三化九场景”落地,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发挥财政资金最大绩效。鼓励与新时代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及其他乡村建设工作一体推进,实现政策效应叠加。各镇(街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各镇资源优势,围绕“美丽普惠、数字赋能、未来引领”,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强化工作机制,清单化、体系化推进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三)加强机制创新。注重规划的系统创新,加强规划控制,实行多规合一,在“三化九场景”架构下,因地制宜,找准创新性、精准性的未来乡村定位、载体、内容、感知、保障等解决方案。注重建设的协同创新,注重创建方式创新,引入竞争和开放机制,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各镇村比学赶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把全过程民主体现在未来乡村建设的全时段。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