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试失利的原因总结

中考物理考试失利的原因总结

ID:8287278

大小:48.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17

中考物理考试失利的原因总结_第1页
中考物理考试失利的原因总结_第2页
中考物理考试失利的原因总结_第3页
中考物理考试失利的原因总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考试失利的原因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物理考试失利的原因总结(1)审题不仔细、不准确,考虑不周到,缺乏认真、全面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差,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有些试题看似简单,但须认真审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语句才容易得分。例如作图题,“要求画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一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和力臂……”,部分考生只考虑前面的要求,没注意后面的条件“最小条件”而出现错误。思考问题缺乏严谨性,考虑问题不周密,如“……只有伏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一部分考生只答“36”而丢掉了“不高于”或“等于或低于”等的关键字;再如“……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景物,这是光的现象”,一部分考

2、生只答“反射”,而丢掉了“漫”这个关键字。一部分考生,由于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拿到试题后,急于完成试题,导致对题目的隐含条件挖掘不完全,造成解题错误。如:填空题“将一木块放在容器底,向容器中倒入一些水,木块受到的浮力是N”。有40℅考生由于受平时一些题目的影响,认为只要是木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必定与重力大小相等,这与学生做题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是很不开的。第4页(2)有些考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肤浅,死记硬背,迁移能力差,答题时凭着感觉回答,造成失分。例如某一填空题的第一空标准答案是“电能(度)表”,但有不少考生却回答成了“测电表、电流表、电压表

3、、计电表、电量表”等。如某题是考核功率概念,很多学生由于对功率的物理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在比较不同功率的机器,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做功情况时,出现了错误。选择“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的选项的考生较多。学生的这些错误反映出一些老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大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大重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而应设置一系列的支撑点,这些老师采用简单的下定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处在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中,其教学效果低下。从考试统计结果来看,有些学生由于对一些概念、规律理解不深刻,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如: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回答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什么能。本题预测难度

4、是0.85,考试后统计结果其实际难度为0.56。有不少考生答成是动能,还有的考生答成是势能,只有44℅的考生答出是机械能。说明考生对此问题并不是完全不懂,只不过是理解不够深刻。(3)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认识模糊,综合实验能力差,实验设计能力不强。如实验题要求学生写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标准答案是“欧姆定律”。而很多学生居然写成了“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伏安法测电阻、控制变量法、改变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等”。这么简单的题目,有这么多的答案,都出乎老师的意料。反映出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漏洞,没有把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实验的过程上。近几年来,在实验题中常常采用新题型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

5、新问题的能力。如根据提供的器材,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种测蜡块密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同类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再根据蜡块不沉入水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通过阅卷发现以下几个问题:①没选实验器材;②器材选多了;③试题中没给的器材选上了(如天平);第4页④语言组织能力差,逻辑混乱;⑤没有考虑蜡块不能沉入水中特点。(4)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得分率就相对较低。解答计算题时,常见公式不知道,不会变形公式,不会换算单位,各物理量张冠李戴。这反映出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基本计算不过关。(5)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过失性失分严重。如学生运

6、动与力中的s—t图像、v—t图像中的点、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错答题目。如在作图题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在所画的重力上不标明符号“G”。又如“根据电流方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通电螺线管及小磁针的N、S极”。这道题可谓是“千锤百炼”,然而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误把螺线管的N、S极认为是小磁针的N、S极,漏标螺线管的N、S极,漏标电源的+、-极,错标电源的+、-极,在电源上标N、S极。这说明有一部分学生的右手螺旋定则没有真正掌握,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非智力因素差。(6)学生生活经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如开放性试题要求“写出除爱因斯坦以外的另一位科学家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

7、有的学生在写科学家的名字时居然写成了“马德堡”,还有的同学将科学家与他的主要贡献没有对应起来,如“物理学家”填“奥斯特”,“主要贡献”填成了“地磁场”;又如“物理学家”填“托里拆利”,“主要贡献”填成了“大气压的存在”等。这说明了部分学生对重要的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不够彻底。第4页(7)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对于综合性题,很多学生都感到缺少解题的思路,心里感到害怕,往往是忙乱中出错。如某动态电路分析题,这是一道考核学生电路动态分析能力和获得信息能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