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

ID:83091430

大小:534.7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1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2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3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4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5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6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7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8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9页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61∕T 1529-202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陕西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B61/T1529—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符号.................................................................................................................................................................25基本要求.........................................................................................................................................................26评估流程.........................................................................................................................................................37评估.................................................................................................................................................................3附录A(规范性)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7附录B(规范性)社会稳定风险调查范围划分方法...................................................................................8附录C(规范性)社会稳定风险调查重点内容确定办法...........................................................................9附录D(规范性)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对照法.....................................................................11附录E(规范性)综合风险指数计算法......................................................................................................14参考文献.............................................................................................................................................................16I

2DB61/T1529—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TC6106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正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陕西省工程咨询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佳、许文倩、王晴晴、赵勇、吴涛、梁娟、郭凡、韩娇艳、任斌。本文件由西安正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电话:029-85563167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龙首北路53号邮编:710016II

3DB61/T1529—2022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规定了评估流程、资料检索、利益相关者识别、风险调查评估、风险识别评估、风险估计评估、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评估、风险等级评估、制定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预案、组织评审和备案的行动指示及每个步骤的转换条件,描述了整个过程的证实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504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来源:GB50490-2009,2.0.1]3.2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受拟建项目建设和运行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受拟建项目征地拆迁等因素直接影响)和间接利益相关者。3.3社会稳定风险riskofsocialstability在决策、设计、实施、运行过程中对利益相关者带来影响或引发不平衡,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3.4评估主体assessmentdepartment组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部门或单位。1

4DB61/T1529—20223.5风险因素riskfactor引发风险事件的渊源。3.6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对风险因素和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进行筛选、确认和分类的过程。3.7风险估计riskestimation根据各项风险因素的成因、影响表现、风险分布、影响程度、发生可能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估计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3.8风险概率riskpossibility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9影响程度influencedegree风险影响的范围和大小。3.10风险等级risklevel从时间敏感度与重要性考虑的系统复原优先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I──影响程度P──风险概率R──风险程度T──综合风险指数W──权重5基本要求5.1应按照应评尽评、全面客观、查防并重、统筹兼顾的原则开展。5.2评估报告应包括基本情况、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和附件(见附录A)。评估报告应内容真实有效、风险全面准确、措施行之有效、结论清晰明确。5.3评估主体根据拟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的性质、特点、内容,选定评估报告编制单位,成立评估领导小组,组织全过程评估。2

5DB61/T1529—20226评估流程评估流程见图1。图1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图7评估7.1资料检索7.1.1评估报告编制单位收集以下风险评估相关资料:a)政府相关会议纪要和项目已取得的相关前置审批文件;3

6DB61/T1529—2022b)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文件;c)项目地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铁路、公路、航空等相关规划;d)建设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客流预测等项目前期论证报告;e)相关标准规范;f)征地拆迁、绿化移植方案与范围及其补偿安置、过渡等资料;g)社会调查资料;h)项目地社会经济条件;i)同类或类似项目曾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事件资料等。7.1.2根据需要在7.1.1基础上收集但不限于以下资料:a)交通导改、管线迁移方案与范围等资料;b)上跨或下穿地表水体、建(构)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专项方案,与周边沿线建筑物位置关系;c)项目周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古迹保护范围;d)项目周边水源地保护区范围;e)变电站、风亭、锅炉房等特殊构筑物位置。7.1.3建立资料清单。7.2利益相关者识别7.2.1综合考虑征地拆迁、环境影响、文物保护等因素,确定全面调查范围、重点调查范围、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见附录B)。7.2.2根据占地范围和影响范围,判定利益相关者识别是否全面。7.3风险调查评估7.3.1风险调查对象包含了7.2.1中识别出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时,可认为风险调查对象全面,否则不全面。7.3.2当涉及征地拆迁的被征收人入户走访率大于95%、其他利益相关者调查率不低于3%时,可认为风险调查率有效,否则无效。7.3.3通过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明确相关职能单位、镇街、社会团体对拟建项目的态度时,可认为风险调查对象广泛,否则应进行补充调查。7.3.4调查资料按照一定的抽查率(宜不少于25%),采用电话回访、现场走访等方式核查风险调查是否真实,若不真实则进行补充调查。7.3.5风险调查包含合法性、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房屋征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见附录C),则认为风险调查内容全面,否则应进行补充调查。7.3.6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阐述意见采纳情况。7.4风险识别评估7.4.1对照政策和审批程序、征地拆迁及补偿、技术经济等各类风险因素(见附录D),逐一识别。7.4.2对非常集中和突出的、复杂的单点或多点风险因素宜进行专项评估。7.4.3若有遗漏的风险因素,则认为识别不全面,应进行补充识别。7.5风险估计评估7.5.1风险估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内容包含7.4.1中识别的风险因素。4

7DB61/T1529—20227.5.2对拟评估项目在法规、经济上的可行性予以论证,论证应充分分析估计经济、技术方面的风险,重点关注土地房屋征收、生态环境、施工及运营影响等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明显利益冲突的问题。7.5.3组织工程、经济、社会等领域专家,采用综合风险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E),预测评估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影响程度和权重,形成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汇总表(见表1),按照风险程度与权重乘积叠加求和的方法,计算初始综合风险指数(见表2)。表1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汇总表风险概率风险程度序号风险类型发生阶段风险因素影响程度(I)备注(P)(R=P×I)12…表2综合风险指数计算表综合风险指数Ti序号风险因素权重(W)风险程度(R)(W×R)12…综合风险指数T=∑(W×R)7.6初始风险等级评估按照表3判断初始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表3项目风险等级判断参考标准表风险等级高(重大负面影响)中(较大负面影响)低(一般负面影响)反对意见超过33%或群众反应特别反对意见占10%~33%或群众反反对意见不超过10%,通过总体评判标准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有效工作可防范化解矛盾。严重个人极端行为。如冲击、围攻党政机关、要害部门及重点地区、部位、场所,发生打、砸、如集体上访、请愿,围堵施工现如个人非正常上访,静坐、可能引发风险抢、烧等集体械斗、聚众闹事、人员场,堵塞、阻断交通,媒体(网拉横幅、喊口号、散发宣传事件评判标准伤亡事件,非法集会、示威、游行、络)出现负面舆情等。品,散布有害信息等。罢工、罢市、罢课等。单因素风险程2个及以上重大或5个及以上较大单1个重大或2个~4个较大单因素1个较大或1个~4个一般单度评判标准因素风险。风险。因素风险。综合风险指数T>0.640.36

8DB61/T1529—20227.7.2为相关职能单位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形成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汇总表(见表4)。表4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汇总表序号风险发生阶段风险因素主要防范化解措施实施时间和要求责任主体协助单位12…7.7.3按照7.5.3的方法计算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的综合风险指数。7.8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风险等级评估按照表3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7.9编制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预案7.9.1预案应包含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7.9.2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总体预案,应包含但不限于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措施和联络方法。7.9.3对项目建设期间因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房屋征收与补偿、环境影响、交通影响、施工安全、劳资纠纷等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火灾、自然灾害、突发客流、运营故障中断等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宜制定专项预案。7.10组织评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评审会。邀请不少于5人的法律、社会管理、轨道交通等相关领域专家,形成评审意见。7.11备案7.11.1按照要求进行备案。7.11.2备案完成后,告知相关部门。6

9DB61/T1529—2022AA附录A(规范性)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A.1基本情况包含以下内容:a)项目基本情况;b)评估依据;c)评估主体;d)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e)评估方案。A.2评估内容包含以下内容:a)利益相关者识别;b)风险调查评估;c)风险识别评估;d)风险估计评估;e)初始风险等级评估和确定;f)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评估;g)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的风险等级评估和确定。A.3评估结论包含以下内容:a)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b)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结论;c)风险等级和评估结论;d)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实施建议;e)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预案及各专项预案。A.4附件(图、表、文件等)附件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审批文件、社会调查资料、专家打分表、评审会资料等。7

10DB61/T1529—2022BB附录B(规范性)社会稳定风险调查范围划分方法根据项目地及周边建构筑物情况,确定全面调查范围和重点调查范围,开展社会调查,内容如下:a)被征收人入户走访率应达到95%以上;b)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HJ453、HJ/T2.3、HJ610、HJ19、HJ24)、临时占地及施工围挡区周边50m、沿线文物或需迁移古树周边50m为重点调查范围,高架线等高空设施对邻近建筑的居民生活隐私造成影响的,宜将重点调查范围扩大到沿街建筑,重点调查范围风险调查户数不宜低于3%,根据受影响群众总数量,可适当减少或增加比例;c)调查范围还应参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文物影响评价报告、地质勘察报告、防洪评价报告等;d)对可能存在高风险等级的重大项目,问卷调查表的发放数量应大于200份;对可能存在中风险等级的重大项目,问卷调查表的发放数量应大于100份;其他项目,问卷调查表的发放数量应大于5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调查表应大于90%。表B.1社会稳定风险调查范围划分表调查对象调查特征调查率涉及地区被征收人全面调查应95%以上征地拆迁涉及区域除被征收人外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重点调查宜不低于3%邻近区域间接利益相关者8

11DB61/T1529—2022CC附录C(规范性)社会稳定风险调查重点内容确定办法风险调查主要内容见表C.1。表C.1风险调查主要内容分类表调查内容名称调查内容解释1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符合性。2与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合法性3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标准规范的符合性。4项目已取得的相关前置审批文件及其合法合规性,项目达到合法性要求还需依法取得的相关前置审批文件等。1拟建项目选址涉及的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建设项目规划公示。3项目选址是否以保护耕地为原则,尽量利用荒山、荒地,少占或不占耕地;是否涉及占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尽量减少拆迁工程量,将项目建设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4项目的选址是否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和文物古迹,项目在规划期间是否进行文物勘察,是否制定项目规划选址文物保护措施。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若需要开挖隧道、设立高架等的,实施前是否进行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是否有较大破坏。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若需要建立桥梁跨越地表水体的,实施前是否进行水文勘测,是否制定防洪抗汛措施。7项目选址是否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尽量减少资金投入。1拆迁计划是否符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并按规定审批。国有土地上房屋2是否切实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利益。征收与补偿3拆迁补偿标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4拆迁过程中是否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1土地征收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土地征收过程中是否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2土地征收补偿是否依法实施,征地补偿款发放是否易于群众监督。3农村集体财产处置是否妥当。4安置方案能否切实贯彻中央、省有关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是否制定失地农民基本社会保障措施。5安置补偿标准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安置补偿方案能否落实,补偿资金能否足额土地征收补偿与到位。安置6跨越多个区县的,安置补偿方案是否会引发相邻地区群众的攀比或连锁反应,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争议能否有效协调。7对征地拆迁安置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激烈程度的预测掌握情况,是否制定专项预案。8是否对临时用地的地上附着物制定补偿方案,补偿方案是否合理并符合相关规定,项目竣工后是否可以进行原貌恢复。1是否对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疗养区、自然保护区、温泉、名胜古迹、古树等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及污染及破坏程度。生态环境2建设及运营期“三废”(废气、废渣、废水)、噪音、振动、辐射等能否得到妥善处理。3是否对地质、土壤造成破坏,是否造成水土流失,是否制定详细的措施以减少或降低不利影响。4高架、风亭等地上建构筑物或设施对城市面貌的影响是否可接受。9

12DB61/T1529—2022表C.1(续)调查内容名称调查内容解释1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是否会对当地财政造成过重的负担。3项目所在地存在的社会历史矛盾和社会背景等。4增加“村转社区”的群众是否能适应物业管理模式,是否对生产有影响。经济社会5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的意见和诉求。6实施过程中是否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产生冲突,引发群众不适。7实施期间是否与群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冲突。8群众对票价拟定方案、相关公交车次减少的可接受程度。9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态度、意见、诉求和舆论导向等。1项目投融资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并切实执行,地方财力是否能够支撑项目的建设投入和运营支出。2资金筹措方式是否合理,资金能否落实。项目融资3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能否提前落实到位。4是否有详细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劳资保障措施能否落实。5若采用“PPP”方式进行项目融资时,是否制定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无法回收投资本息或社会资本方撤资、毁约等情况造成的无法按期完工等风险。1工程规模、线路走向、站位方案、工程技术方案是否合理。2若在施工时开挖隧道、设立高架等,开挖方案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临近地面塌陷,是否涉及管线迁改,基础处理措施是否合理,是否制定降水、支护、加固、安全防护等措施,措施是否合理;高架桥建设地点是否处于地震、泥石流多发带以及地下水流动带,是否有相应的抗洪防汛措施,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能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施工。工程技术及其他3是否涉及上跨或下穿铁路、文物、地表水体和国防电缆设施等,是否有相应的防护措施。4建设条件是否满足建设要求,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建设时机是否成熟。5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是否在利益相关者可承受范围内。6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社会舆论是否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是否存在恶意炒作现象,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宣传解释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得到公众认可。同类项目曾引发调查公开报道的同类项目曾经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以及风险的原因、后果和处置措施等。的社会稳定风险10

13DB61/T1529—2022DD附录D(规范性)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对照法D.1适用范围本风险因素对照法适用于采用核对表法识别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因素。D.2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如下:a)风险因素对照表的内容和形式见表D.1;b)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从项目工程方面和项目与社会互适性方面,全面、动态、全程识别影响项目总体目标顺利实现的各类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表D.1城市轨道交通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对照表是否为项目稳类型序号风险因素参考评价指标评风险因素1立项审批程序立项、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2产业政策、发展规划项目是否符合区域产业政策、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项目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周边敏感目标(住宅、医院、学校、3选线(选址)幼儿园等)与线路的位置关系和距离等是否合理。政策和审批程序4站点设置站点设置是否合理。项目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相关规范要求,与相邻5设计参数建筑形态及功能是否具有协调性,高架、风亭等地上建构筑物或设施对城市面貌的影响是否可接受。6立项过程中公众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等公众意见征求是否全面、真实。项目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因地制宜、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总体要7土地房屋征收征用范围求,征地拆迁范围是否合理、可行。土地房屋征收征用补偿资8补偿资金来源和数量是否合理,是否能落实。金被征地群众社会保障方案是否能落实,技能培训和就业计划等方9被征地农民就业及生活案是否满足群众诉求。总房源比率、本区域房源比率、期房/现房比率、房源现状及配套10安置房源数量和质量水平(交通和周边生活配套设施等),安置居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征地拆迁合度等。及补偿土地房屋征收征用补偿标实物或货币补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与近期类似地块补偿标11准准之间的关系(过多或过少均为欠合理)。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程序和是否按照国家和当地法规规定的程序开展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工12方案作;补偿方案是否征求公众意见等。文明拆除方案的制定和拆除过程的监管,施工单位既往表现和产13拆除过程生的影响等。特殊土地和建筑物的征收14涉及基本农田、军事用地、宗教用地等征收征用是否依法审批。征用11

14DB61/T1529—2022表D.1(续)是否为项目稳类型序号风险因素参考评价指标评风险因素15管线搬迁及绿化迁移方案管线搬迁方案和绿化迁移方案的合理性等。征地拆迁及补偿对施工损坏建(构)筑物的补偿方案,对因项目实施受到各类生16对当地的其他补偿活环境影响人群的补偿方案等。工程规模、线路走向、站位方案、工程技术方案是否合理。项目建设和运营是否会伴随工程安全、环境影响方面的风险因素发生17工程方案(如:在技术方案中执行的安全、环保标准低,与群众的接受能力不一致等)。技术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基本情况,地质条件,类似案例调查,实施经济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单位资质和经验,明挖、暗挖及明暗结合开挖和围护方案是否充18工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分,专项评审意见,第三方检测方案。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引起地影响面沉降,导致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体及地下管线损失等。19资金筹措和保障资金筹措方案的可行性,资金保障措施是否充分。20大气污染物排放21水体污染物排放场界内、沿线、物料运输过程中各污染物排放与环保排放标准限值之间的关系,与人体生理指标的关系,与人群感受之间的关系22噪声和振动影响等,包括施工期、运行期两个阶段。变电站的电磁干扰等影响。23电磁辐射、放射线影响24土壤污染土壤是否被污染,处置措施是否合理、可行。生活垃圾能否纳入环卫收运体系,保证日产日清;建筑垃圾能否固体废弃物及其二次污染25及时清运,并按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垃圾臭气、渗沥液等)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能否得到有资质收运单位规范处置等。与项目限值之间的关系,日照减少率,日照减少绝对量,受影响环境影响26日照、采光影响范围、性质(住宅、学校、养老院、医院病房或其他)和数量(面因素积、户数)等。热源及能量与人体生理指标的关系,与人群感受之间的关系,通27通风、热辐射影响风量、热辐射变化量、变化率等。包括玻璃幕墙光反射和夜间市政、景观灯光污染影响的物理范围28光污染和时间范围,灯光设置合理规范性等。公共活动空间质和量的变化、公共绿地质和量的变化,水系的变公共开放活动空间、绿地、29化,生态环境的变化,高架线路工程对沿线主要风貌区、城市景水系、生态环境和景观观风貌的影响等。地形、植被、土壤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弃土弃渣可能造成的影30水土流失响,是否有水土保持方案等。对古树、生物多样性、文物、墓地以及其他自然、文化遗产的破31自然、文化遗产影响坏和影响。32项目“五制”建设法人负责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审批和核准管理、设计管理、概预算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33项目单位六项管理制度劳务管理等。施工技术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施工措施与相邻项目建设时序的建设项目34施工方案衔接,施工周期安排是否干扰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等。管理违反文明施工和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停水、停35文明施工和质量管理电、停气、影响交通等突发情况等。项目建设单位和当地政府是否就项目进行充分沟通,是否对社会36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体系稳定风险有充分认识并做到各司其职,是否建立社会稳定风险管理责任制和联动机制,是否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37经济社会互适性经济社会是否会对当地财政造成过重的负担。影响地方传统文化、邻里关系、生活习惯、社区品质等方面的改变,38文化、生活习惯可能引起群众的不适。12

15DB61/T1529—2022表D.1(续)是否为项目稳类型序号风险因素参考评价指标评风险因素经济社会轨道交通工程各站点命名是否进行公众参与公示,是否按照《地39站点命名影响名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命名。40宗教、习俗可能与项目所在地群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冲突。对周边土地、房屋价值的土地价值变化量和变化率、房屋价值变化量和变化率等。是否41影响有“地铁加盖物业”,分析其商业运营模式与运营的社会影响。高架线路工程对邻近建筑高架、天桥、立交等高空设施是否会对邻近建筑的居民生活隐私42的生活隐私影响造成影响。项目建设、运行对周边居民总体就业率影响和特定人群就业率影43就业影响响等。项目建设、运行引起当地群众收入水平变化量和变化率,以及收44群众收入影响入不均匀程度变化等。项目建设、运行引起当地基本生活成本(水、电、燃气、公交、45相关生活成本粮食、蔬菜、肉类等)的提高等。对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46对公共配套设施的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等。影响47流动人口管理施工期流动人口变化、运行期流动人口变化管理的影响等。项目相关服务价格上涨与当地人民消费水平的适应性。群众对票48相关服务价格上涨影响价拟定方案可接受程度。49商业经营影响施工期、运行期间对当地商业经营状况的影响。施工方案对周边人群交通出行的考虑(临时便道的设置,临时停车场地安排,临时公交站点的布置等),运行期间项目周边公共50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交通情况变化,群众对相关公交车次减少的接受度,项目所增加的交通流量与周边路网的匹配度,项目出入口设置对周边人群的影响,高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周边道路的影响等。项目所在地区是否有类似项目建设及运行曾经引发的社会稳定51历史遗留的社会矛盾风险,以及其他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建设的主要节点与党和国家及地区的重要节日、庆典、会议、52项目建设敏感时期活动、高考、“禁土”时期等是否冲突。土方车和其他运输车辆的管理,施工和运行存在的危险、有害因53施工与运行期间安全素及安全管理制度,卫生与职业健康管理,应急处置机制等。泄露、爆炸、火灾等重大项目实施是否存在泄漏、爆炸、火灾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54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是否有相关预案等。质量安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项目实施是否会导致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事故,卫生55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是否有相关预案等。缝及洪涝等地质灾害施工队伍规模、管理模式,运行期项目使用人分析(使用人来源、56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数量、流动性、文化素质、年龄分布等),安检、疫情防控等措施是否完善。是否获得媒体支持,是否协调安排有公信力的媒体公示项目建设媒体舆情57媒体舆论导向及其影响信息、进行正面引导,是否收到媒体的关注及舆论导向性的信息。本项目影响社会稳定的其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项目专业特点,考量增补其他风其他58他风险因素险因素。13

16DB61/T1529—2022EE附录E(规范性)综合风险指数计算法E.1专家打分由工程、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至少五名专家,参照表E.1和表E.2的评判标准,分别对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打分。专家根据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对权重进行打分,各风险因素权重之和为1。形成专家打分表,并进行汇总。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宜取专家打分中的最高值,权重取专家打分的平均值。E.1.1风险概率评判标准根据同类项目历史信息资料,并考虑利益相关者对该因素的敏感度(忍受程度),定性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定性判断风险可能性基础上,定量判断风险概率(P)。风险概率评判标准见表E.1。表E.1风险概率评判标准表等级定性描述定量标准很高几乎确定发生80%

17DB61/T1529—2022表E.3风险程度评判参考标准等级定量评判标准发生可能性和后果可能性大,社会影响和损失大,影响和损失不可接受,必须采取重大风险R>0.64积极有效的防范化可能性较大,社会影响和损失较大,影响和损失是可接受的,需较大风险0.36

18DB61/T1529—2022参考文献[1]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2]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3]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4]HJ4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5]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19

20

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