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

ID:83093010

大小:206.8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1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2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3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4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5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6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7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8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9页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北京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91.120.40CCSP30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2016—2022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sforinsp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ofheritagebuildings2022-09-29发布2023-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DB11/T2016—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4.1检测机构........................................................................24.2检测人员........................................................................34.3检测仪器设备....................................................................34.4检测质量和安全..................................................................34.5文物建筑保护要求................................................................35检测流程............................................................................35.1接受检测申请....................................................................35.2现场踏勘........................................................................35.3制定检测方案....................................................................45.4实施检测........................................................................45.5出具报告........................................................................46检测内容和要求......................................................................46.1接闪器..........................................................................46.2引下线..........................................................................56.3接地装置........................................................................76.4等电位连接......................................................................76.5电涌保护器(SPD).................................................................86.6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96.7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97检测报告...........................................................................108档案管理...........................................................................10参考文献..............................................................................11I

2DB11/T2016—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北京万云安德防雷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京校、李如箭、房志玲、俞勇佩、张涛(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王浩、张仲、符琳、霍沛东、张涛(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陈海量、张磊、李国伟、李杨、李秀文、高源、齐谦、张宇龙、孙秀忠、张宏文。II

3DB11/T2016—2022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要求、检测流程、检测内容与要求、检测报告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检测机构对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的定期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32938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QX/T319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QX/T40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QX/T560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作业安全要求DB11/T634建筑物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DB11/T741—2021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文物建筑heritagebuildings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来源:QX189—2013,定义3.1]3.2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防雷装置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来源:QX/T560—2020,定义3.1]3.3防雷装置检测insp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1

4DB11/T2016—2022注:改写GB/T21431—2015,定义3.23[来源:QX/T406—2017,定义3.2]3.4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ondevice;SPD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注1:电涌保护器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的元件。注2:SPD具有适当的连接装置,是一个装配完整的部件。[来源:GB/T18802.11—2020,定义3.1.1]3.5接地earth;ground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地或接到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注:接地的目的是:a.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或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b.引导入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来源:GB/T17949.1—2000,定义4.1]3.6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system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来源:GB50057—2010,定义2.0.10]3.7接触电压touchvoltage接地的金属结构和地面上相隔一定距离处一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通常等于最大的水平伸臂距离,约为1m。[来源:GB/T17949.1—2000,定义4.17]3.8跨步电压stepvoltage地面一步距离的两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取最大电位梯度方向上1m的长度。注:当工作人员站立在大地或某物之上,而有电流流过该大地或该物时,此电位差可能是危险的,在故障状态时尤其如此。[来源:GB/T17949.1—2000,定义4.18]4基本要求4.1检测机构4.1.1检测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4.1.2检测机构应按照QX/T401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4.1.3检测机构应配备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员等。4.1.4检测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4.1.5检测机构应保守国家和受检单位的秘密。2

5DB11/T2016—20224.2检测人员4.2.1检测人员应经过防雷检测培训合格后上岗,熟悉掌握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4.2.2检测人员应具有文物保护意识和安全知识,了解文物建筑的结构和材质特点。4.3检测仪器设备4.3.1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及参数应符合GB/T21431要求。4.3.2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应定期检定和校准。4.4检测质量和安全4.4.1检测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检测质量控制应符合GB/T32938相关要求;b)接地阻值及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应在无降雨、无积水和非冻土条件下进行,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进行;c)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2个月。4.4.2检测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a)检测人员应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b)检测人员现场检测时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QX/T560相关规定。4.5文物建筑保护4.5.1在文物建筑屋顶检测作业时,不应扰动或损毁屋顶瓦件和兽件。4.5.2测量接地阻值时,接地极宜布置在土壤地段,不应在文物建筑周边受保护地面地砖缝隙处插入接地极。4.5.3使用梯子等辅助工具时不宜直接接触文物建筑本体,若直接接触应在接触部位用柔软材料包裹做好防护措施。5检测流程5.1接受委托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时,应了解以下内容:a)受检单位的检测需求;b)文物建筑保护级别和要求;c)受检单位提供的材料;d)踏勘时间。5.2现场踏勘现场踏勘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查看雷电防护装置基本情况;b)查阅雷电防护装置竣工资料、日常维护记录、隐蔽工程记录等雷电防护相关资料;c)了解文物建筑及其周边情况;d)按照DB11/T741—2021第4章确定文物建筑防雷分类。3

6DB11/T2016—20225.3制定检测方案5.3.1检测机构应根据受检单位委托和踏勘结果制定委托项目检测方案,并应与受检单位沟通和确认。5.3.2检测方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项目概况;b)项目负责人;c)检测人员与及其分工;d)检测范围;e)检测内容;f)主要检测方法和现场作业流程;g)所需仪器设备和工具;h)检测作业安全措施;i)检测时间和具体地点。5.4实施检测5.4.1现场检测应不少于3人,应进行工作交底、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5.4.2根据文物建筑现场情况,应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辅助工具或设备:施工脚手架、木梯或钢梯、测量加长杆、升降车、望远镜。5.4.3应按制定的检测方案执行检测,检测内容及要求按照第6章进行。5.4.4应使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的检测仪器,同时检测仪器的各类标识应完整、清晰,所用测试线等辅助器材完整良好。5.4.5检测过程中应记录检测仪器使用前后状态,以及仪器开始使用和停止使用时间。5.4.6检测过程中应记录检测原始数据,原始记录应符合GB/T21431相关要求。5.5出具报告现场检测完成后,应对原始记录的检测数据逐项整理、分析、计算,出具检测报告。6检测内容和要求6.1接闪器接闪器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接闪器检测内容和要求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DB11/T741—2021中接闪器类型接闪带(杆/网/线)、独立接闪杆(塔)目测7.1.1.1目测或查阅接闪器材料铜/热镀锌钢DB11/T741—2021中表3资料接闪器尺寸应符合DB11/T741—2021中表3器测DB11/T741—2021中表3接闪带应平正顺直、无断裂或倒伏;焊接处防腐涂漆目测应完整接闪器现状GB/T21431接闪器应固定牢靠目测接闪器截面不应锈蚀1/3以上器测4

7DB11/T2016—2022表1接闪器检测内容和要求(续)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a)平屋面:在女儿墙、屋檐等部位;接闪带应闭合成环状;b)坡度不大于10%的屋面:在垂脊、戗脊、屋檐、檐角等部位;c)坡度大于10%且小于50%的屋面:在正脊、垂脊、戗脊、屋檐、檐角等部位;接闪带敷设位置DB11/T741—2021中d)坡度不小于50%的屋面:在正脊、垂脊、戗脊、目测7.1.1.3檐角等部位;e)对于c)、d)项,并应根据文物建筑所处的地形特点,如平坦地面或山顶、山坡、陡峭的山石、台阶,当屋檐处于屋脊接闪带的保护范围内时屋檐可无接闪带,当屋檐不在屋脊接闪带的保护范围内时屋檐应有接闪带。夹接或焊接目测扁钢/扁钢,三面焊,长度不小于2D(D为扁钢宽度,下同)DB11/T741—2021中钢材之间焊圆钢/圆钢,双面焊,长度不小于6φ目测、器测5.4,7.1.2.1接闪器连接方式、接(φ为圆钢直径,下同)工艺与质量圆钢/扁钢,双面焊,长度不小于6φ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处应防腐目测铜材之间或焊接接头应将被连接的导体完全包在铜材与钢材接头内,应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目测GB50601之间焊接熔化,并应连接牢固应大于90°,在有吻兽、垂兽、戗兽的正脊、垂脊、DB11/T741—2021中接闪带转弯角度目测戗脊上,接闪带应为沿其轮廓随形钝角弯曲7.1.2.3、GB/T21431一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8m×8m或10m×6m接闪网格尺寸(m)二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10m×10m或12m×8m器测DB11/T741—2021中表2三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20m×20m或24m×16mDB11/T741—2021中支架间距0.5m~1.0m器测7.1.2.2接闪带(网)支架支架高度不宜小于150mm,但房檐处高度不宜大于50GB50057,DB11/T741器测间距、支架高度、mm—2021中7.1.2.4支架防松零件DB11/T741—2021中屋脊终端处接闪带应向外向上延伸不小于150mm器测7.1.2.3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应齐全目测GB/T21431接闪器上附着情况应无附着电气、电子线路目测GB/T21431当处于山顶或孤立的古塔高度超过30m时,除在塔DB11/T741—2021中防侧击措施顶、顶层檐应有接闪装置外,从顶层檐向下至30m处,目测7.1.1.7每两层檐应为连接成环状的接闪带接闪器保护范围确按GB50057给出的滚球法计算,其中滚球半径应符合GB50057,DB11/Ta器测定DB11/T741—2021中表1要求741—2021中表1a应测量接闪器的高度、屋脊的高度、文物建筑屋顶的坡度、屋脊与接闪器之间的水平距离等数据,通过滚球法计算确定屋脊、屋檐及屋面设施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6.2引下线引下线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5

8DB11/T2016—2022表2引下线检测内容和要求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引下线敷设方式专设(明敷/暗敷)目测DB11/T741—2021中7.2.2.1单体建筑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宜为沿引下线数量目测DB11/T741—2021中7.2.1.2文物建筑四周均匀或对称分布建筑物周长(m)测量外周及内庭院周边的总长器测DB11/T741—2021中7.2.2.1一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18m引下线平均间距(m)二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25m计算DB11/T741—2021中7.2.2.1三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25m目测或查阅资引下线材料铜/热镀锌钢,优先为铜DB11/T741—2021中7.2.1.1料引下线规格尺寸应符合DB11/T741—2021中表4器测DB11/T741—2021应无断裂或倒伏;焊接处防腐涂漆应完整目测GB/T21431、DB11/T741—2021引下线现状应固定牢靠目测中7.2.2.1截面不应锈蚀1/3以上器测压接或焊接目测扁钢/扁钢,三面焊,长度不小于2D圆钢/圆钢,双面焊,长度不目测、器测GB/T21431、DB11/T741—2021钢材之间小于6φ中5.4焊接圆钢/扁钢,双面焊,长度不引下线连接方式、工艺小于6φ与质量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处应目测防腐铜材之间焊接接头应将被连接的导体或铜材与完全包在接头内,应保证连接目测GB50601钢材之间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并应连焊接接牢固支架高度不小于150mm器测引下线支架高度、间支架间距0.5m~1.0m器测GB50057,GB/T21431距、隔热措施等支架应采用隔热层与木质构件之间隔离目测各引下线上距地面0.3m~1.8m之间装设器测断接卡GB/T21431引下线断接卡设置接触应良好器测截面不应锈蚀1/3以上器测应有保护管(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目测引下线近地面处防机胶管)DB11/T741—2021中7.2.1.6械损伤措施器测高度:̶0.3m~1.7m。引下线上附着情况应无附着电气、电子线路目测GB/T21431各类信号线、电源线、水平:不小于1m室外安防监控系统与器测GB/T21431垂直:不小于0.3m引下线之间距离(m)引下线与木质构件间≥0.1m器测DB11/T741—2021中7.2.1.7距(m)应查看记录雷电流强度及对应的时间信雷击计数器目测DB11/T741—2021中7.2.2.4息,并记录安装位置引下线与接闪器过渡a≤0.2Ω器测GB/T21431阻值(Ω)a对于较高的文物建筑,可利用梯子、升降机、脚手架等登高类辅助工具协助测量过渡阻值。6

9DB11/T2016—20226.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接地装置检测内容和要求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独立接地/环形接地/共用接地,优先为独立DB11/T741—2021中接地装置类型查看隐蔽工程记录接地7.3.1.1埋设深度不小于0.8mDB11/T741—2021中接地装置埋设位置到文物建筑基础、外墙体或散水外距离不宜查看隐蔽工程记录7.3.1.1、7.3.1.6小于1m电镀铜/热镀锌钢/铜包钢/离子接地体/接DB11/T741—2021中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尺寸地模块;规格应符合DB11/T741—2021中查看隐蔽工程记录表6以及7.3.2.1表6要求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降情况目测GB/T21431接地装置现状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目测GB/T21431挖断接地装置情况1/2接地装置的外引长度(m)≤2(ρ)(ρ为土壤电阻率)器测GB/T21431相邻垂直接地体间距离及DB11/T741—2021中宜为5m,受条件限制时可适当减少查看隐蔽工程记录人工水平接地体间距离(m)7.3.1.6接地装置连接方式、工艺与焊接查看隐蔽工程记录GB/T21431、GB50601质量工艺与质量同引下线项一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10Ωa,bcDB11/T741—2021中接地阻值(Ω)二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10Ω器测表7三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30Ωa在土壤电阻率相近情况下,测量单体文物建筑不同独立接地装置的接地阻值平衡度应符合DB11/T741—2021中7.3.1.7要求。b当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小于或等于3000Ω•m,且环形接地所包围的面积符合GB50057规定时,检测时可不计及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c测量接地阻值除了三极法外,当满足钳表法测量条件时(为专设引下线且宜大于3根,引下线与接闪器构成环路,接地装置为独立接地体),可按DL/T887给出的钳表法进行测量。6.4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等电位连接检测内容和要求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接地方式独立/共地目测GB/T21431基准点类型接地干线/等电位端子板目测GB/T21431等电位连接带铜/钢22器测GB/T21431材料、规格(mm)截面积不小于50mm连接线材料铜/铝/钢目测DB11/T741—2021表822截面积不小于6mm,应符合DB11/T连接线截面积(mm)器测DB11/T741—2021表8741—2021表8连接线状态连接处不应松动,不应锈蚀目测GB/T21431机房网络结构型式S型/M型目测GB/T2143122网格材料规格(mm)铜箔/多股铜芯导体,截面积不小于25mm器测GB/T214317

10DB11/T2016—2022表4等电位连接检测内容和要求(续)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以下部位与等电位连接带(或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连接情况:a)配电柜(盘)内部的保护接地排(PE排)及外露金属导体;b)不间断电源(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c)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M型等电位连接机房,过渡电阻值不大于d)设备机架、金属操作台、金属0.02Ω;GB/T21431,DB11/T隔断;器测S型等电位连接机房,过渡电阻值不大于634e)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配套设0.05Ω施金属外壳;f)线缆的金属屏蔽层;g)光缆屏蔽层、金属防潮层和金属加强筋;h)金属线槽;i)配线架;j)防静电地板支架。6.5电涌保护器(SPD)电涌保护器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电涌保护器(SPD)检测内容和要求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电源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无烧灼痕迹SPD外观目测GB/T21431SPD或变形,标识应完整和清晰各级SPD能量应匹配;SPD参数符合GB50057要SPD的安装位置、数量、DB11/T741—2021求;抄录的参数包括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标称放级数、品牌、型号、主目测中8.2.1.4,GB/T电电流In、冲击电流Iimp、最大放电电流Imax、电压要参数21431保护水平Up等DB11/T741—2021连接线应平直整齐,连接应牢固可靠,连接线色标SPD的安装工艺目测中8.2.2.1,GB/T应正确21431SPD的运行状态查看状态指示器,运行状态应正常目测GB/T21431SPD的两端连接线长度DB11/T741—2021不宜大于0.5m器测之和(m)中8.2.2.1电源SPD连接线的截面积DB11/T741—20212应符合DB11/T741—2021中表9器测SPD(mm)中表9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时,或者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DB11/T741—2021多级SPD之间配合要求器测在两级SPD之间应有退耦装置。若SPD具有能量自中8.2.2.3动配合功能,SPD之间的长度不受限制SPD的压敏电压、泄漏限压型SPD的压敏电压U1mA应符合GB/T21431要求器测GB/T21431电流、绝缘电阻参数限压型SPD的泄漏电流Ile不大于20μA或按生产厂家声称SPD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0MΩ8

11DB11/T2016—2022表5电涌保护器(SPD)检测内容和要求(续)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SPD接地端子与等电位连接带或接地装置的≤0.02Ω器测DB11/T634过渡电阻值(Ω)参数应与主线路上熔断器电流值相配合,或根据DB11/T741—2021SPD对应的过流保护装SPD制造商推荐的过电流保护器最大额定值选择,目测中8.2.1.3,GB/T置参数或应符合设计要求21431信号SPD安装位置、数量、参数符合GB50343要求;抄录的参数包括标称放DB11/T741—2021SPD级数、品牌、型号、主电电流In、电压保护水平Up、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目测中8.3,GB/T21431要参数Uc、传输速率、插入损耗等SPD连接线的截面积22≥1.5mm器测DB11/T634(mm)6.6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措施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检测内容和要求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式依据标准应全线穿金属管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低压配电线路目测GB/T21431属线槽内引入电子设备、线缆外加屏蔽层宜为钢材或铜材目测GB/T21431的材质、规格(mm)厚度宜为0.3mm~0.5mm器测应为套金属管埋地或为金属铠装线缆,DB11/T741—2021中8.1.1.3,线缆外加屏蔽层且屏蔽层两端应可靠接地或等电位连目测、器测GB/T21431接,过渡阻值不大于0.2Ω不同段金属管(线槽)连接应进行等电位连接,过渡阻值不大于处以及线缆穿过不同防雷器测GB/T21431,DB11/T6340.2Ω区界面时屏蔽体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屋顶金属龙≤0.2Ω器测GB/T21431骨、金属管(线槽)和线缆屏蔽层之间的过渡电阻值6.7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检测内容和要求检测内容要求检测依据标准方式检查接触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a)设置有护栏、警告牌;b)人员通过或停留的地面、台明、城台等部位向上2.7m目测、DB11/T741—2021防接触电压措施的外露导体设有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器测中7.2.1.4隔离,或采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c)引下线3m范围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50kΩ.m,或敷设50mm厚沥青层或150mm厚砾石层。9

12DB11/T2016—2022表7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检测内容和要求(续)检测内容要求检测依据标准方式检查防跨步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a)设置有护栏、警告牌;目测、DB11/T741—2021防跨步电压措施b)为网状接地装置;器测中7.3.1.2c)引下线3m范围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50kΩ.m,或敷设50mm厚沥青层或150mm厚砾石层。引下线与人行道以及人员出入口的≥3m器测GB50057边沿距离7检测报告7.1检测报告格式及内容应符合QX/T232相关要求。7.2检测报告应真实、全面、准确,检测机构应对检测数据、结果负责。7.3使用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应符合国家计量标准,其中接闪器高度、引下线间距、SPD引线长度等大尺寸事物的计量单位为米(m),保留一位小数;材料的规格、搭接长度和固定支架高度等计量单位为毫米(mm),数值取整数;电阻值计量单位为欧姆(Ω),接地电阻值保留一位小数,过渡电阻值保留三位小数。7.4检测报告应由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字后,经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8档案管理检测机构应将检测报告连同检测原始记录一并存档,存档应有纸质和电子存档两种形式,存档具体要求应符合QX/T319相关规定。AA10

13DB11/T2016—2022参考文献[1]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2]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3]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4]GB51017—2014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5]DL/T887—2004杆塔工频接地电阻测量[6]GA/T670—200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7]QX/T10.1—2018电涌保护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8]QX/T232—2019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