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

ID:83093517

大小:352.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6-20

上传者:130****3912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1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2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3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4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5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6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7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8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9页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61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126—2022‘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2022-08-12发布2022-11-12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53/T1126—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玉溪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晓亮、张钟、杨世先、段永华、杨进成、张军云、董春富、王刚、陈佳清、周翠英、郭春平、蔡述江、张本金、邓成忠、张玉荣、左丽娟、张娜。I

3

4DB53/T1126—2022‘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火龙珠(Hypericum)组培苗生产的外植体的采集和处理、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栽后管理、出苗、包装、标识与运输。本文件适用于品种权明晰、获得品种权人繁育许可的火龙珠组培苗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306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火龙珠Hypericum金丝桃科金丝桃属的园艺品种,是一种观果类的园艺植物,果实的颜色有红色、粉色、绿色、白色等。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MS:是培养基发明人Murashige和Skoog名字的缩写,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基本培养基。WPM:是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基本培养基,Woodplantmedium。6-BA: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NAA:萘乙酸,Naphthylaceticacid。IBA:3-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acid。AC:活性炭,Activecarbon。VC: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VitaminC。5外植体的采集和处理5.1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幼嫩的枝条。1

5DB53/T1126—20225.2采集采集前1周停止浇水、施药、施肥。晴天中午截取枝条后及时插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容器中,并在2h~3h内进行处理。5.3预处理去叶,将枝条截断为长1.0cm~1.5cm含腋芽的茎段,并洗净茎段。5.4灭菌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浸泡消毒茎段30s~60s,再用0.1%~0.2%升汞(HgCl2)溶液浸泡灭菌3min~5min,用无菌水清洗2次~3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茎段的表面水分。6初代培养6.1母液配制MS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参见附录A;MS、6-BA、NAA等母液配制参照NY/T2306执行;WPM基本培养基的母液配制参见附录B。6.2培养基参见附录C。6.3培养室条件温度25℃±2℃,相对湿度30%~45%,光照强度2000Lx~3000Lx,光照时间12h/d。6.4培养将灭菌好的茎段接种入6.2的培养基中培养50d~65d,腋芽分化长成1.0cm~3.0cm长时初代培养完成。7增殖培养7.1母液配制见6.1。7.2培养基参见附录C。7.3培养室条件见6.3。7.4操作要求培养周期以芽(丛芽)或茎段(源于苗的剪切)两种植物形态进行增殖培养,继代周期25d~28d,继代的代数控制在30代以内,增殖系数达10.23~15.36。2

6DB53/T1126—20228生根培养8.1母液配制见6.1。8.2培养基参见附录C。8.3培养室条件见6.3。8.4操作要求将增殖培养后获得的高度为1.0cm~1.5cm的小苗或茎段接种到8.2的培养基中培养40d~60d。9炼苗和移栽9.1炼苗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育良好、苗高3.0cm~5.0cm、根系长0.5cm~1.0cm的瓶苗,连瓶子一起置瓶苗于温室或大棚内的环境中炼苗15d~20d,移栽前1d打开瓶苗的瓶盖。9.2移栽9.2.1基质V椰糠︰V珍珠岩=7︰2,用水浸湿,并用杀菌剂液喷洒,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9.2.2方法9.2.2.1从瓶内取出种苗,不损伤根系,于清水中洗去培养基。9.2.2.2洗净后按植株的株高、叶片数、生根量的整齐度分类.9.2.2.3将同一类别的种苗放入杀菌剂液浸泡30s后,按1株/孔移栽入穴盘基质中,再将穴盘置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苗床上.9.2.2.4用塑料薄膜覆盖穴盘。10栽后管理10.1温度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10.2湿度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温室或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白天控制在45%~75%,夜间控制在40%~78%。10.3光照3

7DB53/T1126—2022移栽后,用遮阴网遮光,使遮光率达70%~80%,7d后逐步增加光照,15d~20d后为全光照。10.4施肥揭膜后即可开始施肥,宜每次以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为17:17:17)配成浓度为0.2%~0.4%的水溶液进行浇施。10.5病虫害防治参照附录D进行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11出苗11.1瓶苗植株生长健壮,株高达3.0cm~5.0cm,叶片数达6片~10片,生根量达3条~5条时出苗。11.2穴盘苗根系发育良好,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明显药害和机械损伤,高度达15cm~20cm,叶片数达16片~18片时出苗。12包装、标识与运输12.1包装12.1.1瓶苗包装将瓶苗放入泡沫箱内,瓶子间相互贴紧,泡沫箱外再用适宜大小的纸箱包装。高温时期可在泡沫箱内放置冰袋或采取控温装置。12.1.2穴盘苗包装装箱时各层穴盘中间的四周设立适宜大小的隔层。高温时期可在纸箱内放置冰袋或采取控温装置。12.2标识应标识品名、类型、数量、生产者信息、出苗日期、发货时间、收货者信息、注意事项等。12.3运输勿倒置装车和搬运,运输途中要避免日晒、雨淋、激烈颠簸,运输车厢内保持温度为10℃~25℃,宜在3d~5d内抵达目的地。4

8DB53/T1126—2022附录A(资料性)MS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MS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见表A.1。表A.1MS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名称成分规定含量(mg/L)NH4NO31650KNO31900大量元素MgSO4·7H2O370KH2PO4170CaCl2·2H2O440ZnSO4·7H2O8.6MnSO4·4H2O22.3H3BO36.2微量元素KI0.83NaMoO4·2H2O0.25CuSO4·5H2O0.025CoCl2·6H2O0.025Na2·EDTA37.3铁盐FeSO4·7H2O27.8甘氨酸2.0盐酸硫胺素0.1有机物盐酸吡哆醇素0.5烟酸0.5肌醇肌醇1005

9DB53/T1126—2022附录B(资料性)WPM基本培养基母液配制WPM基本培养基母液配制见表B.1。表B.1WPM基本培养基母液配制1.0L母液加入药1.0L培养基须加入名称成分规定含量(mg/L)品(g)的母液量(mL)K2SO499019.8大MgSO4·7H2O3707.450量KH2PO41703.4元NH4NO34008.0素Ca(NO3)2·4H2O55655.610MnSO4·4H2O22.54.5微ZnSO4·7H2O8.61.72量H3BO36.21.245元CuSO4·5H2O0.250.05素Na2MoO4·2H2O0.250.05铁FeSO4·7H2O27.85.565盐Na2·EDTA37.37.46肌醇10010甘氨酸2.00.2有盐酸硫胺素1.00.110机盐酸吡哆醇素0.50.05物泛酸(或用烟酸代替)0.50.056

10DB53/T1126—2022附录C(资料性)火龙珠组培苗生产用培养基火龙珠组培苗生产用的培养基见表C.1。表C.1火龙珠组培苗生产用培养基培养阶段基本培养基6-BA(mg/L)NAA(mg/L)GA3(mg/L)VC(mg/L)IBA(mg/L)AC(%)初代培养MS或WPM1.0~3.00.2~0.50.1~0.30.05~0.1——增殖培养MS或WPM1.0~2.00.01~0.10.01~0.05———生根培养1/2MS或WPM—0~0.2——0~0.50.1~0.22注:各个培养阶段的培养基均含有白砂糖(25~30)g/L、琼脂粉(强度1200g/cm)5.5g/L~5.8g/L,pH均为5.8~6.0。7

11DB53/T1126—2022附录D(资料性)火龙珠组培苗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火龙珠组培苗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表D.1。表D.1火龙珠组培苗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危害部位及症状防治方法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可以选择下列农药之状或不规则水浸斑,组织软化至腐灰霉病一进行防治:异菌·腐霉利、乙霉·苯菌烂,缢缩或折倒,高湿时表面生有灵等杀菌剂。灰霉,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根部;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采取消毒基质,控制好温室或大棚内的温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度、湿度,合理施肥、浇水并严格控制好根腐病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基质的水分,加强通风管理,及时除去病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株等综合防治措施。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嫩茎、嫩叶,往往多在叶片的反面;为害时常数群集在受害部位,刺吸可以选择下列农药之一进行防治:吡蚜酮、蚜虫植株体内养分,引起叶片变色、皱噻虫嗪等杀虫剂。缩、卷曲、形成虫瘿等,严重时造成枝叶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叶片;叶正面有失绿的黄褐色小点加强通风;可以选择下列农药之一进行防或斑块、叶片桔黄卷缩脱落,甚至红蜘蛛治:阿维·哒螨灵、乙螨唑等杀螨剂或杀落光。虫子多群集于叶片背面吐丝虫剂。结网为害。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