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

ID:83094319

大小:337.4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1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2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3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4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5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6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7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8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9页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河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CCSB16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5623—2022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2022-08-10发布2022-09-10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13/T5623—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庆仙、温慧、张晓梅、杨明霞、常艳斌、徐凤、康桂军、曹红琴、杨晓慧、于生龙、李姗姗。I

3

4DB13/T5623—2022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松大蚜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危害程度划分及防控指标、防控措施和防控效果调查。本文件适用于松大蚜的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松大蚜松大蚜(Cinarapinitabulaeformis),隶属半翅目胸喙亚目蚜总科大蚜科大蚜属。又名油松大蚜,是松科松属植物的重要吸汁害虫。主要为害油松、白皮松、樟子松、雪松等树1~2年生嫩枝或幼树的枝干。以成、若虫密集在枝干上刺吸树木汁液。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见附录A。有虫株率指有虫株数占实际调查株数的百分数蚜梢率指出现松大蚜的新梢数量占所调查新梢总量的百分数。4虫情监测监测时间每年3~10月。每7d~10d调查一次。监测方法4.2.1踏查法在松大蚜发生区,根据其发生情况、树种、树龄、坡向、林场林相图等,选择一定的调查路线,进行全面虫情调查。4.2.1.1虫体踏查为害初期,主要检查新梢上松针基部有无虫体;松大蚜呈黑色或黑褐色,个体大,聚集,容易辨识。4.2.1.2分泌物踏查为害初期,在晴天有阳光时查针叶上出现发亮的油状物,远看树上亮晶晶。为害严重后,可见树下、地面上滴落的油污点,形成一层黏液,晾干后地面泛黑。1

5DB13/T5623—20224.2.1.3树体踏查受害严重的植株,松针枯黄,地面落针明显,同时易形成枯枝,树势逐渐衰弱,甚至整株死亡。4.2.1.4标识物踏查蚂蚁是蚜虫的标识物,观察松树下蚂蚁窝的数量,可知松大蚜发生的轻重。通过踏查确定发生范围、发生林分、危害程度和危害树种等,填入松大蚜踏查记录表,见附录B。标准地调查法4.3.1标准地设置通过踏查,确定发生地段和范围,然后设立标准地或样方进行详细调查。在林地松大蚜发生区,2选具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立标准地调查。一般15hm林地设1块标准地。标准地内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100株。在园林绿地以面积设立标准地比较困难时,应设立标准株进行调查,采取隔株选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株以上为标准株。4.3.2调查方法每块标准地内按对角线、“Z”字形或隔株选样的方法,抽查20株以上,少于20株的应全部调查。计算有虫株率,并将结果填入调查表(见附录表B.1)。用目测法调查蚜梢率。在标准株的上、中、下部及东、西、南、北不同方位取样枝详细进行调查,将有蚜梢数量和天敌种类、数量填入调查表,计算每株新梢被害率(见附录表B.2)。5危害程度及防控指标危害程度指标危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见表1。表1松大蚜为害程度划分发生危害程度划分类型单位轻度中度重度有虫株率(p)%3≤p<55≤p<10p≥10蚜梢率(d)%d<2020≤d<40d≥40防控指标当发生程度为轻度时加强监测,进行局部防控;当有虫株率达到5%以上,或蚜梢率达到20%以上既发生程度达中度及以上时,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防控完毕。6防控措施农业防治6.1.1合理搭配树种坚持适地适树,合理搭配树种,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在林内栽植一定数量的开花植物或豆科蜜源植物,提高松林生态系统综合抗虫效应。6.1.2卫生清理结合修剪,及时清除枯枝及严重病虫枝;合理修枝,剪除虫口量大的枝叶;清除园内或林内杂草、落叶。2

6DB13/T5623—20226.1.3施肥浇水遇到干旱季节加强浇水,做到浇水无死角,薄肥勤施,复壮树势。6.1.4清水冲洗危害期结合喷灌系统对松大蚜聚集部位进行喷水,冲洗蚜虫。尤其在早春2、3月,2d~3d喷水一次,连续喷水3~4次。物理防治松大蚜迁飞期,在林间设置黄板诱杀有翅蚜,视虫害情况换板,一般间隔2个月换一次板。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麻雀、大山雀、瓢虫、食蚜蝇、捕食螨、草蛉、小花蝽等天敌。化学防控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执行GB8321(所有部分)。6.4.1根部埋药6.4.1.1选择药剂可选用根部埋施15%涕灭威颗粒剂,或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此法药效期长达1个多月。6.4.1.2使用方法幼树可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部埋施15%涕灭威颗粒剂,树木胸径每厘米用涕灭威2g左右。以树冠投影的边缘作为一个环,在环的内侧吸收根最多处挖3~5个弧形沟,沟宽为树木胸径5倍左右,深以见到较多的吸收根为宜;各沟长的总和为整个环周长的一半左右,要求沟底要平。将药粒均匀地撒在各沟底,然后覆土浇水。幼树可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部浇灌氧化乐果,树木胸径每厘米用40%氧化乐果1000倍药液2kg左右,浇后覆土。6.4.2喷雾法6.4.2.1喷药时间对于松大蚜发生严重的树木,翌年越冬卵孵化之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早春3月上中旬,每7d~10d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其他各代发生期,根据虫情的严重程度,确定喷药次数。蚜虫大面积发生,达到防控指标时,及时用药物控制。7d喷施一次,连续喷药3~4次。持续防控3~4年达到有虫不成灾。6.4.2.2选择药剂选用具有触杀、内吸作用的杀虫剂,药剂配制后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各种药剂交替轮换、复配使用。药剂种类、参考用量、喷药技术见附录C。6.4.2.3喷药方法对于幼树,采用常规喷药。对于高大树木,采用无人机飞防。7防控效果检查方式按照4.2的调查方法进行。检查时间化学防治效果检查在防治后第1d、3d、7d分别进行。其他防治措施在效果出现后进行。3

7DB13/T5623—2022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用蚜梢减退率表示,见计算公式(1):?0�?1?=×100%………………………………(1)?0式中:?——蚜梢减退率;?0——防治前蚜梢率;?1——防治后蚜梢率。防控效果评定施药后3d~7d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为合格,未达到的进行补治。4

8DB13/T5623—2022AA附录A(资料性)松大蚜的生物学特性A.1松大蚜形态特征成蚜: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8mm~3mm,黑色或黑褐色,,有黑色刚毛,足上更多。翅透明。无翅胎生雌蚜体长5.5mm~6mm,体比有翅雌蚜粗状,黑色或黑褐色,腹部常披有白粉。后腿胫节较长,伸直超过尾部。卵:长1.3mm~1.5mm,长椭圆形。初产时浅黄色,渐变灰色,冬天变为黑色。深秋至初春在松针上可见,常在松针上排成一纵列,大多7~15粒一列。若蚜:卵孵化的若蚜与无翅雌蚜相似,体色较浅。胎生若蚜体长2mm左右。头、胸、足白色,眼黑色,腹节灰绿色。体色逐渐变深。A.2生活史及习性松大蚜一年10多代,以卵在松针上过冬。次年3月底4月初(当油松顶梢开始发芽,毛白杨雄花盛开时)若蚜开始孵化。多在松梢的松针基部刺吸为害,逐渐向枝、干上扩展。4月上旬,白皮松、油松、雪松新梢和2a生枝条上松大蚜集中危害,严重时期整株可见蚜虫蜜露,4月中旬开始进行孤雌生殖,胎生小若蚜。每头雌蚜胎生30多头雌性若蚜,若蚜长成后,继续胎生繁殖,春天完成一代,约需20d左右,而夏天则只需10多天就能完成一代。6月出现有翅胎生雌蚜,继续传播扩散和繁殖。5、6月和10月为害最严重,特别是白皮松,严重时枝、干上密集成层,顺枝干流水,并易招致黑霉病,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秋季出现有翅胎生雌蚜,雌雄交尾后,11月初产卵在松针上过冬,每根松针上产卵8~10粒,排列成行。(以上时间以石家庄地区,北纬38°,海拔100m为例,在1~6月份,每降低一个纬度,农时提早3天,每提高一个纬度,农时推迟3d)。天敌有大灰食蚜蝇、异色瓢虫、灰眼斑瓢虫、七星瓢虫、蚜小蜂等。检查方法:初为害期主要在晴天有阳光时查针叶上出现发光的油状物和松针基部的蚜虫,后期地面有分泌物。5

9DB13/T5623—2022BB附录B(资料性)松大蚜有虫株率调查记录表松大蚜有虫株率调查记录表。表B.1松大蚜有虫株率调查记录表调查地点:区县乡镇村22调查地块面积(hm):调查代表面积(hm):海拔:坡向:坡度:土壤类型:树种:植被种类:虫态: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标准调查株数被害株数树种树龄(a)有虫株率天敌种类和数量备注株号(株)(株)12…10…20…30…表B.2松大蚜蚜梢率调查表调查地点:区县乡镇村22调查地块面积(hm):调查代表面积(hm):海拔:坡向:坡度:土壤类型:树种:植被种类:虫态: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标准树龄调查总梢数被害梢数天敌种类和数树种蚜梢率危害程度株号(a)(个)(个)量12…10…20…CC6

10DB13/T5623—2022附录C(规范性)防治松大蚜常用化学药剂C.1防治松大蚜常用化学药剂。表C.1松大蚜防治常用药剂种类及参考用量药品名称常用剂型使用浓度(倍液)吡虫啉10%乳油1500~2000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00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1000~1500噻虫啉48%悬浮剂4000~6000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5000~8000氟啶虫酰胺10%水分散粒剂3000~5000氟啶虫胺腈22%水分散粒剂1500~3000烯啶虫胺10%水剂4000~5000啶虫脒5%乳油1500~2000螺虫乙酯22.4%悬浮剂3000~5000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1000~1500高效氯氟氰菊酯2.5%乳油1000~1500氰戊菊酯20%乳油2000~3000抗蚜威50%可湿性粉剂1500~2000苦参碱10%乳油800~1000阿维菌素1.8%乳油1500~2000毒死蜱48%乳油1200~1500苦参碱10%乳油800~1000C.2喷药技术C.2.1适当添加增效剂喷药时选择加入一些增效剂,如有机硅、矿物油或洗衣粉等,溶解虫体上的皮层和蜡质。C.2.2重点喷施松大蚜聚集部位。在喷施药剂时,要重点喷施松大蚜聚集危害的部位,同时,喷药时树干、树皮缝、地面也要一起喷药,喷液量以喷到叶面湿润而又刚好不滴药液为最佳。做到喷力大些,喷匀、喷透,不留死角。C.2.3把握好用药间隔时间合理用药。松大蚜发生高峰时,要连续喷药,一般来说间隔5d~7d左右,连续喷3~4次。C.2.4药剂交替使用7

11DB13/T5623—2022防除时用药剂量应在正常使用量的基础上增加0.5~1.5倍,同时应大面积合理轮换用药,优先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