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

ID:83095301

大小:372.1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1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2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3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4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5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6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7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8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9页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3∕T 2455-2022 森林康养建设规范(浙江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05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455—2022森林康养建设规范Specificationfortheconstructionofforestbasedhealthandwellness2022-03-14发布2022-04-14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3/T2455—202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温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丽水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浙江山屿海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卓梅、陶一舟、张骏、周琦、马元丹、王金凤、叶喜阳、沈爱华、张健、李建清、吴晓华、左照江、刘海英、李胜、何小勇、徐顺雨、陈健I

3

4DB33/T2455—2022森林康养建设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康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森林氧吧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森林康养城镇建设。本标准适用于森林氧吧、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康养城镇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7963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3748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37488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9.1公共场所卫生设计规范第1部分:总则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CJJ/T13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DB33/97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T209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森林康养forestbasedhealthandwellness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3.2森林康养基地forestbaseforhealthandwellness配备森林康养相应的基础和医疗设施、设备及专业人员,提供森林康养服务的综合体。1

5DB33/T2455—20223.3森林康养城镇townforforestbasedhealthandwellness具备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健康的森林食品和深厚的森林养生文化等资源,以森林氧吧、森林人家和森林康养基地为核心,配备相应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以游憩、度假、康养、疗养、保健、养老等休闲养生服务为重要特色和产业发展形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镇(乡、街道)。3.4康养林healthcareforest群落稳定、生长良好、无明显病虫害且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森林。3.5森林氧吧forestoxygenzone依托森林、清泉、山石、溪涧、瀑布、湖泊等自然景观,具有清新空气和高浓度空气负氧离子,辅以简单游憩设施的森林区域。4总体原则4.1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应保护森林动植物、土壤、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康养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4.2因地制宜宜充分挖掘当地森林康养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突出地方特色。4.3协调发展注重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人文景观资源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相衔接。4.4产业融合宜推动林特业与医疗、体育、养生、养老、食品、教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形成森林康养产业体系。5森林氧吧建设5.1基本要求5.1.1森林资源25.1.1.1森林总面积达100hm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0%(湿地公园除水面以外的植被覆盖率)以上。25.1.1.2天然林或次生林面积达20hm以上,主要建群树种树龄30年以上的树木占50%以上,处于稳定阶段;人工林为中幼林或近熟林,林分密度适中、树种配置合理。5.1.1.3林业有害生物等级在LY/T1681规定的轻度危害及以下。5.1.1.4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良好,无明显生物入侵现象。5.1.2环境质量5.1.2.1空气质量2

6DB33/T2455—2022空气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全年空气PM2.5、PM10、NO2、SO2和O3日均浓度达GB3095一类区标准的天数不少于350天;3——核心区域空气负氧离子日均含量不低于2000个/cm;3——核心区域空气细菌日均含量不超过10000个/m。5.1.2.2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达GB3838规定的Ⅱ类水标准。5.1.2.3声环境质量人为噪声达GB3096规定的1类标准。5.1.2.4环境辐射远离变电站等人工辐射源及天然辐射本底值高的区域。环境中辐射量符合GB18871的规定。5.1.2.5污染源周边5km范围内没有污染源。5.1.3气候舒适度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GB/T27963中3级(舒适)的天数不少于150天。5.1.4地质安全无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5.2配套设施5.2.1交通条件距离县级及以上城区道路车程不超过1小时。5.2.2康养设施根据森林氧吧的面积,建设步道、桌椅、小亭子、休憩平台等基本康养配套设施。6森林康养基地建设6.1基本要求6.1.1森林资源质量226.1.1.1康养基地森林总面积达300hm以上,康养核心区连片森林面积达25hm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6.1.1.2天然林群落处于稳定阶段;人工林为中幼林或近熟林,林分密度适中、树种配置合理。6.1.1.3林业有害生物等级和生物多样性条件分别按5.1.1.3和5.1.1.4执行。6.1.2环境质量6.1.2.1空气质量3

7DB33/T2455—2022空气质量应达到以下要求:——全年空气PM2.5、PM10、NO2、SO2和O3日均浓度达GB3095一类区标准的天数比例不低于90%;3——康养核心区空气负氧离子日均含量不低于1500个/cm。6.1.2.2其他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含量低于GB156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环境辐射和污染源限制分别按照5.1.2.2~5.1.2.5执行。6.1.3气候舒适度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GB/T27963中3级(舒适)的天数不少于150天。6.1.4地质安全无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6.1.5交通条件距离县级及以上城区道路车程不超过1小时。6.2功能区划6.2.1主要功能区具备接待中心、宣教展示区、康养核心区和食宿区等功能区。6.2.2接待中心6.2.2.1选址选择一定面积、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建设接待中心。6.2.2.2咨询区设置咨询区,提供地图、服务项目简介等咨询服务。6.2.2.3纪念品区设置纪念品区,售卖具有本土特色、弘扬森林文化的纪念品、森林食品等。6.2.2.4管理中心设置管理中心,内设康养基地管理人员工作办公室。6.2.3宣教展示区建设科普馆或科教中心、科普长廓,展出动植物标本、林特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等,播放视频,开展森林体验小游戏等。6.2.4康养核心区建设森林体验、自然教育、森林运动、森林食药、森林研修或森林医疗等森林康养项目,见6.3。6.2.5食宿区4

8DB33/T2455—2022建设便捷、安全、绿色的餐饮和卫生、环保、舒适的住宿。餐饮和住宿的卫生管理、卫生指标和卫生设计分别符合GB37487、GB37488和GB37489.1的规定。6.3森林康养产品开发6.3.1森林体验引导森林康养人员通过各种感观,包括观看森林景物、聆听鸟语虫鸣、辨闻树木气味、触摸树皮、品味野果等感受森林,设立短距离(2km~3km)、中等距离(3km~5km)和长距离森林体验线路(5km~8km),沿途建设桌椅、小亭子、休憩平台、小木屋等设施。6.3.2自然教育建设标本展厅、陈列室、视听室、解说牌示、多媒体等自然教育设施,设置自然观察、自然体验和自然创作等课程,教授动物、植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土壤景观等自然知识及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和自然创作的方法和技能。6.3.3森林运动建设森林跑道、自行车道、赛道、健身活动场、球场等健身设施,满足开展徒步、慢跑、骑行、太极拳、瑜伽、垂钓、皮艇、网球、赛车、极限运动等的条件。6.3.4森林食药利用森林产出的食材药材,包括植物、动物、菌类等,制成营养餐、药膳和食品。6.3.5森林研修在清新静谧的森林环境,开设国学、中医药学等传统文化课程。6.3.6森林医疗建设森林疗养院等具医疗资质的医疗设施或机构,开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温泉疗法、芳香疗法等,或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提供防治慢病和康复疗养的服务。6.4康养林营建6.4.1造林树种的选择6.4.1.1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生长良好、繁殖和栽培容易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优先。6.4.1.2选择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以萜烯类或芳香族化合物为主的树种,见附录A。6.4.1.3选择兼有景观效果、珍贵用材或采果用途的树种。6.4.2营建技术选择符合6.4.1的树种营建纯林或混交林。采用带状、块状或株间改造等方式,配置符合6.4.1的树种,改建森林康养混交林。6.5配套设施6.5.1基础设施6.5.1.1供应充足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水质达到GB5749的要求。5

9DB33/T2455—20226.5.1.2提供基地各功能区所需电力,宜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6.5.1.3车行道应达到《浙江省林区公路建设技术指南(2021版)》中林区三级公路标准。徒步道宽度≥1.0m,踏步宽度≥30cm、高度≤16cm。6.5.1.4根据人流量和康养线路设置厕所,按照GB/T18973执行。6.5.1.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按照DB33/973的一级标准执行。6.5.1.6生活垃圾处置按照DB33/T2091执行,餐厨垃圾处置按照《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执行,建筑垃圾处置按照CJJ/T134执行,医疗垃圾处理处置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6.5.1.7建设与接待量相适应的停车场。6.5.1.8入口处、各功能区、森林康养路线沿途等均应有明显标识及地图、道路指示牌;树木等悬挂介绍其基本信息的铭牌。6.5.1.9配备森林消防和楼宇消防设施设备,建设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避险场所及设备。6.5.2康养步道选择距离食宿区较近、透光度40%~70%的森林区域建设康养步道,步道坡度≤10度、宽度≥1.0m,宜用松针、树皮等软质天然的材料铺陈。6.5.3急救保健设施配备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施和智能健康检测仪等保健设施,提供森林康养人员的急救和健康检测服务。6.5.4环境因子监测设施建立森林康养环境因子监测平台,对森林康养基地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负氧离子含量、空气PM2.5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6.6管理服务6.6.1森林康养专业人员配备6.6.1.1森林体验向导在森林体验项目中配备森林体验向导。森林体验向导应了解森林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及经科学证实的康养功能。6.6.1.2自然教育解说员在自然教育森林康养项目中配备自然教育解说员。自然教育解说员应了解自然观察方法、自然教育理论基础、动植物分类基础、生态学基础等知识,掌握解说技能、导赏技能、活动风险管控能力。6.6.1.3森林康养师在以调节心理及身体机能、缓解慢性病、延缓衰老或减轻其他损伤为目的的森林康复疗养项目中配备森林康养师。森林康养师应具备森林体验向导技能,具备维持和促进健康所需的心理学知识、与用户正确沟通所需的社会技巧以及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辅助临床观察的能力。6.6.2营销6

10DB33/T2455—2022根据基地的森林康养项目特色,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等,对森林康养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6.6.3安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和消防、自然灾害等救护技能培训,向森林康养人员宣传教育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和应急常识。配备森林安全员、消防工作人员。7森林康养城镇建设7.1建设主体森林康养城镇以镇(乡、街道)为主体。7.2基本要求森林康养城镇建设应具备以下条件:——森林风景资源丰富,森林环境良好,行政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65%;——森林空气洁净清新,全年空气PM2.5、PM10、NO2、SO2和O3日均浓度达GB3095一类区标准的天3数比例不低于90%;空气负氧离子日均含量不低于1000个/cm;——森林环境安静舒适,森林康养场所人为噪声达GB3096规定的1类标准;——森林水质清洁卫生,行政区域内地表水交界断面水质和森林康养场所地表水质量分别达GB3838规定的Ⅲ类和Ⅱ类标准;——编制实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7.3森林康养产业建设7.3.1森林康养基地场所建设依据城镇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分别按5和6建设森林氧吧和森林康养基地。7.3.2康养食宿7.3.2.1康养住宿7.3.2.1.1房屋设计与周边自然景色相协调,主体建筑装饰宜使用竹、木等天然材料。7.3.2.1.2建设森林康养配套设施,可进行静坐、瑜珈、吐纳、太极拳、五禽戏等活动。7.3.2.1.3院落整洁、布局合理、绿化美观,宜合理搭配乔灌草。7.3.2.2康养食品7.3.2.2.1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建设林下种养基地,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健康食品。7.3.2.2.2结合地方传统工艺,加工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食品,开发功能性保健食品。7.3.2.2.3建设生态餐厅,提供养生餐饮、素食、山野菜、菌类、药膳等20个以上森林食品菜品。7.4配套设施7.4.1建筑风格7

11DB33/T2455—2022城镇建筑设计与周边自然景色相协调,主体建筑装饰宜使用竹、木等本地材料,体现自然、古朴和野趣,展示森林文化特色。7.4.2交通环境建设7.4.2.1通村公路达到等级公路标准,村庄道路平整完好整洁。7.4.2.2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地建设停车场(码头)。7.4.2.3设置合理的游览路线、游步道(栈道)、古道、绿道、康养步道等慢行系统。7.4.2.4主干公路应设立规范的交通指示标牌。7.4.2.5通村公路急弯、陡坡及事故多发路段,加设警告、凸面反光镜、视线诱导标志和路面标线。学校、医院等人群集散地路段和长下坡危险路段、支路口,加设警告、禁令标志以及减速设施。7.4.3导向标识系统主要特色街区、旅游集散中心、知名餐饮场所、住宿场所、主要购物娱乐场所等应设置导向标识。7.4.4康养解说系统建设完备、详细的解说系统,包括森林体验、自然教育、森林运动、森林食药、森林研修和森林医疗等森林康养产品的本土特色解说系统。7.4.5公共休闲设施提供配套的文化类或体育类公共休闲空间和休闲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7.4.6环境卫生设施按照《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行垃圾分类,建设垃圾集中处理或转运设施及运行体系。垃圾桶(箱)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公共厕所干净、整洁、无异味,厕位基本满足游客需求。生活污水纳管集中处理。7.4.7康养接待设施7.4.7.1康养接待设施数量与布局应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可设置森林康养接待中心和若干服务点,接待中心与服务点之间有统一的服务信息平台。7.4.7.2住宿接待设施应根据康养人员规模及淡旺季需求,确定客房的数量、类型、规格和档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乡镇建设,利用原有住宿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住宿接待设施,避免开发过度。7.4.7.3餐饮设施布局合理,可达性和舒适性强。餐厅按7.3.2提供森林食品菜品。7.4.8医疗应急设施7.4.8.1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完善安全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等。7.4.8.2设有卫生院及以上规模的医疗机构,并具备急救应急响应条件。7.4.8.3在交通枢纽、旅游活动场所等人群相对密集地方,设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与医疗救护点。7.4.8.4建立具有一定健康护理知识并受过培训的志愿者服务机构。7.5管理服务7.5.1多形式多渠道优化投资,引入非政府投资开展森林康养的建设和运营。8

12DB33/T2455—20227.5.2建设“互联网﹢森林康养”宣传推广与服务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过各级宣传平台及新闻媒体,宣传、推广森林康养企业品牌、基地建设、典型案例、创新模式和创新服务。定期举办康养论坛、赛事、节庆等活动。7.5.3建立森林康养大数据平台,建立主管部门、康养基地、经营主体、消费人群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开展森林康养产业统计和监测,并定期发布。9

13DB33/T2455—2022AA附录A(资料性)康养林营建推荐树种康养林营建推荐树种清单见表A.1。表A.1康养林营建推荐树种清单所释放挥发性有机物中编号树种拉丁名科名生活型主要功能成分1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松科Pinaceae常绿乔木萜烯类物质2雪松Cedrusdeodara松科Pinaceae常绿乔木萜烯类物质3柏木Cupressusfunebris柏科Cupressaceae常绿乔木萜烯类物质4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杉科Taxodiaceae常绿乔木萜烯类物质Cunninghamia5杉木杉科Taxodiaceae常绿乔木萜烯类物质lanceolataMetasequoia6水杉杉科Taxodi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glyptostroboidesTaxuschinensisvar.7南方红豆杉红豆杉科Taxaceae常绿乔木萜烯类物质mairei8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桦木科Betul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9江南桤木Alnustrabeculosa桦木科Betulaceae常绿乔木萜烯类物质10三角槭Acerbuergerianum槭树科Acer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11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inensis胡桃科Jugland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Koelreuteriabipinnata12黄山栾树'integrifoliola'无患子科Sapind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Merr.)T.Chen13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无患子科Sapind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14小叶栎Quercuschenii壳斗科Fag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Liriodendron15杂交马褂木木兰科Magnoli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sino-americanum16山樱花Prunusserrulata蔷薇科Ros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Toonaciliatavar.17毛红椿楝科Meliaceae落叶乔木萜烯类物质schensiana18榉树Zelkovaserrata榆科Ulmaceae落叶乔木芳香族物质19朴树Celtissinensis榆科Ulmaceae落叶乔木芳香族物质20桂花Osmanthusfragrans木犀科Oleaceae常绿乔木芳香族物质21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落叶乔木芳香族物质22浙江楠Phoebechekiangensis樟科Lauraceae常绿乔木芳香族物质23樟Cinnamomumcamphora樟科Lauraceae常绿乔木芳香族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