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

ID:83095682

大小:523.6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1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2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3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4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5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6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7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8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9页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22∕T 5127-2022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吉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智慧工地建设标准ConstructstandardforsmartconstructionsiteDB22/T5127-2022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施行日期:2022年9月7日2022·长春

1

2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通告第611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关于发布《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等4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现批准《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城镇供热直埋预制保温球墨铸铁热水管道技术标准》《全装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验收标准》《智慧工地建设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T5124—2022、DB22/T5125—2022、DB22/T5126—2022、DB22/T5127—2022,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DB22/JT151-2016同时废止。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2022年9月7日

3

4前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函〔2021〕17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基础项;5提升项;6验收;7维护及管理。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吉林省华兴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至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联系电话:0431-88932615,电子邮箱: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华兴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春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长春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净月分站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新星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金钱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吉林省嘉源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长春工程学院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共友软件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旭东张军闯王继征梁斌由焱王冠陈喜东荣冠华金恒垚王楠吴尚王洪元龙陈林义宗有志贺鑫曹晶东李文生安学慧唐麒元王爽李泽萱姜鑫于连杰尚宇王长伟陶能飞林大甲黄宗荣马秋月郭巍翟春龙成颖铭兰永华毕金辉崔国铨毕翠芳邢振兴杨健宋操高阳谭敬胜刘扬刘国明张舒宁朱伟刚刘占伍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许超张淼韦冬梅甘荣飞关铁力

6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33基础规定.......................................................................................54基础项...........................................................................................84.1一般规定................................................................................84.2人员管理项............................................................................84.3环境管理项............................................................................94.4视频监控管理项...................................................................114.5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135提升项..........................................................................................175.1一般规定...............................................................................175.2人员管理项...........................................................................175.3安全管理项...........................................................................185.4质量管理项...........................................................................225.5绿色施工管理项...................................................................245.6创新应用管理项...................................................................276验收............................................................................................307维护及管理..................................................................................32附录A智慧工地建设基础项要求..................................................33本标准用词说明................................................................................43引用标准名录....................................................................................44附:条文说明....................................................................................45

7

81总则1.0.1为规范智慧工地建设,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编制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智慧工地建设。1.0.3智慧工地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9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智慧工地smartconstructionsite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人员、设备、安全、质量、生产、环境等要素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运作,实现应用智慧工地平台管理的施工现场。2.1.2智慧工地平台intelligentconstructionsiteplatform对接智慧工地现场管理体系各模块,具有对施工现场各要素进行远程监测、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政府监管部门信息管理平台。2.1.3全景成像测量panoramicimagingsurvey利用全景成像技术对建筑施工现场目标进行测量。2.1.4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panoramicimagingrangingcamera可对目标进行测距并实现全景成像的摄像机。2.1.5测距巡到位模块rangingpatrolinspectionmodule通过联动全景成像测距等技术自动识别新增楼层,自动推送巡检任务的模块。2.1.6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2.1.7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2

10务系统。2.1.8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2.1.9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用以实现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主要包含机器学习、计算机模拟等技术。2.2符号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RS——串行通信接口串行通信接口标准,RecommendedStandard;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PM2.5、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10微米的颗粒物,particulatemetter;IP等级——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ingressprotection;OSD——屏幕菜单式调节方式,on-screendisplay;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nationalaccreditationserviceforconformityassessment;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RFID——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WIFI——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SOS——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单词的缩写;APP——计算机应用程序,现多指移动终端应用程序application;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POE——有源以太网,poweroverethernet;3

11IPC——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IO——输入输出,inputandoutput;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ionconcentration;Io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A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VR——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MR——混合现实技术,mixedreality。4

123基本规定3.0.1智慧工地建设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实施策划书,内容应包含: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工程特点及重难点;4智慧管理实施范围,包含基础项应用系统(人员管理、环境管理、视频监控管理、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提升项应用系统、验收、维护及管理等;5实施流程,包含组织架构、软硬件配置标准、数据管理内容与标准;6监控设备平面布置图和设备一览表;7预期成果。3.0.2智慧工地建设应在项目初期进行合理规划,并纳入项目计划进行管理。3.0.3工程项目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监控设备与数据的管理人员。3.0.4智慧工地的数据管理应明确数据采集内容标准,规定采集方式、存储格式及应用路径。数据传输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的规定。3.0.5智慧工地建设按建设内容分为基础项与提升项,基础项是智慧工地建设的控制项,提升项是智慧工地建设的选择项。建设、施工单位在实施项目智慧工地建设时,应全面落实基础项建设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提升项建设内容。5

133.0.6智慧工地的系统架构可由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组成,系统架构示意如图3.0.6所示。图3.0.6智慧工地系统架构示意图3.0.7基础层应包括施工现场信息采集、显示等各类信息设备,以及设备运行的基础设施,实现对施工现场各类信息进行传感、采集、识别、显示、存储、控制。3.0.8平台层应包含管理协同、移动互联、IoT接入等功能,实现施工现场各种信息数据的汇聚、整合及各业务管理的功能性模块的集成运行,为应用层的具体应用提供支撑。3.0.9应用层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模块:人员管理、环境管理、视频监控管理、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污6

14水监测、渣土运输管理、车辆清洗监测、吊篮监测、智能安全帽、企业建筑工人教育培训等。3.0.10用户层应提供PC端和移动端两种展现手段,其中移动端应用应支持ios和Android两种系统。用户层应包括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相关业务人员以及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维护人员等。3.0.11智慧工地系统应能通过前端基础层设施进行数据采集及存储,并通过传输单元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向平台层传输数据,通过应用层汇聚数据统计分析后提供给用户层使用。3.0.12系统集成数据交互接口宜采用标准的API接口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4982、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434的要求,实现信息汇聚共享。7

154基础项4.1一般规定4.1.1智慧工地基础项建设应达到人员管理项、环境管理项、视频监控管理项、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的全部功能及部署要求。4.2人员管理项4.2.1人员管理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智慧工地人员管理对象应包含施工作业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2施工作业人员管理信息应包含实名制信息记录、诚信记录(如违章记录、奖励记录、在本省的工作轨迹信息)、持证情况记录(如特种作业人员、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技术工人、主管部门暂扣(吊销)记录)、教育培训记录、考勤记录、工资记录、职业健康监护记录等内容;3人员管理模块应包含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网络安全机制;4人员管理模块的门禁类硬件设备应覆盖工地现场各人员出入口,应在工程施工前完成部署,在工程项目竣工后方可拆除;5施工单位应指定劳务员负责开展实名管理数据的采集、登记、审核、报送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信息采集点,对进入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6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7人员管理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1的有关规定。8

164.2.2测距巡到位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距巡到位模块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通过与全景成像测距等技术联动实现自动判断当前施工面楼层是第几层;2)施工楼层新增一层后系统会自动推送通知及告警信息,发送给巡检人员和监管人员提醒当前楼层需要开始巡检;并能够对工地上的塔吊、升降梯、吊篮等重要设施和临边洞口、通道口、施工楼面等危险区域进行巡检任务的自动推送;3)应能通过手持终端将巡检现场照片上传系统,生成巡检记录。对未按巡检任务完成安全巡检的,系统应会及时告警并推送给相关人员;2测距巡到位模块的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21)建筑面积在20000m及以下的项目至少应安装1套;222)建筑面积在20000m~50000m的项目至少应安装2套;23)建筑面积在50000m以上的项目至少应安装3套;4)每套测距巡到位模块宜包含1个手持终端、60个RFID电子标签;5)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巡检任务;建设工程应在工程施工前安装测距巡到位模块,该系统在工程项目竣工后方可拆除;3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4测距巡到位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1的有关规定。4.3环境管理项4.3.1环境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9

171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环境监测模块,实时采集现场PM2.5、PM10、噪声、气象单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相关环境数据并进行处置。若环境数据超过预警值(PM2.5超过105、PM10超过150)时自动告警;2环境监测模块应能够连续自动准确监测扬尘、噪音、气象等环境数据,具备实时显示功能;3环境监测模块应能在室外环境可靠工作,具备自动校准功能;4施工现场应采用自动喷淋、雾炮、机动洒水车等措施实施降尘,实现环境监测模块与现场降尘设施智能联动;5环境监测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1)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有封闭围挡措施的施工现场,应至少设置1套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相关环境数据;2)环境监测设备四周应无遮挡,宜设置在施工现场大门主出入口内侧,设备监控半径不小于500m的范围,其颗粒物采样口高度应设在距地面3m~4m的范围,设备颗粒采样口距工地雾炮、喷淋等降尘设施的距离不小于5m;3)应支持互联网通讯,现场监测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6个月;4)监测数据接入,需满足环境监测系统数据通讯协议,能够正确采集通讯协议中需上报的容;5)现场实时监测数据与智慧工地平台实现超限预警联动;6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7环境监测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2的有关规定。10

184.4视频监控管理项4.4.1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有图像、视频等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设备控制功能;2应确保原始存储数据的安全性;3所呈现的图形质量应清晰稳定,且监控画面应能实现轮回播放或多幅、单幅切换;4现场应安排专人定期对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维护;5视频监控管理应提供的数据包括影像数据、图片数据、摄像机位置信息数据、摄像机属性信息数据、视频预警信息数据、历史记录信息等,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6数据可采用有线或无线的安全可靠方式进行传输;7视频存储单元应始终保持录像状态,录像存储时长不小于30天;8数据存储方式应支持海量数据的整理、归档,并应为复杂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提供存储手段,数据存储应支持冷数据存储;9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以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能够覆盖工地出入口、材料加工场、材料堆放区(或仓库)、办公区、建筑起重机械室等关键区域为原则确定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安装数量;2)施工单位应通过覆盖工地主要出入口的视频监控,对施工现场进出工地车辆情况(包括车牌、车辆信息)、泥土清洗及出入人员情况进行查看;11

193)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应在工程施工前完成部署,在工程项目竣工后方可拆除;10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11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3的有关规定。4.4.2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21)楼层十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15000m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单跨跨度30m及以上的建筑和市政工程、高度70m及以上的构筑物、轨道交通工程的车站工程、高度15m及以上的高边坡工程等单位工程应部署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2)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应在桩基、深基坑、钢筋工程和高边坡等工程施工前,安装在塔式起重机等施工现场制高点上,在所监控的单位工程完成结构工程后(高边坡工程在完工后)方可拆除;当单个项目有符合第4.4.2-1-1项规定的多个单位工程时,应以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能够覆盖到所有同类型单位工程为原则确定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的安装数量;2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3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3的有关规定。4.4.3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塔式起重机投入使用前,安装在塔式起重机变幅小车处,在塔式起重机拆除时方可拆;2)塔式起重机操作员通过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在操作室通过监视器应能清晰看到吊钩下方的情12

20况,并实现远程智能故障侦测、电池的电量侦测及图像定位。辅助操作员掌握塔吊工作区域的情况;2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3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3的有关规定。4.5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4.5.1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实现对塔式起重机操作人员人脸识别认证的功能;2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应具有实时监测塔式起重机当前运行的位置、起重量、起重力矩、高度、幅度、倾角、风速、回转角度、限位等功能,并能实时传送信息。施工单位可根据实时信息达到超限告警、超载控制、倾斜监测、区域/群塔防碰撞等功能;3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应符合第4.4.1条的规定;4建设工程的塔式起重机使用前,应部署1套人脸识别模块,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管理;5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设工程的塔式起重机使用前,应安装1套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在相应塔式起重机拆除时方可拆除;2)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模块安装时不应改变塔式起重机原有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6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7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4的有关规定。4.5.2升降机安全监管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施工升降机内安装安全监控模块,安装的安全监控模13

21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具有实现驾驶员身份识别、升降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功能;2)具有防超重、防高度限位、防冲顶、防意外开门的实时监测功能;3)施工单位能通过监控设备实时显示载重、速度、高度、限位、倾斜度、门锁状态等信息;2建设工程的施工升降机使用前,应部署1套人脸识别模块,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管理;3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升降机使用前,应安装1套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模块,在相应施工升降机拆除时方可拆除;2)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模块安装时不应改变施工升降机的承载结构、不应影响施工升降机各机构的功能和原有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的性能;4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5升降机安全监管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4的有关规定。4.5.3门式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门式起重机安装安全监管模块,安装的安全监控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实现对门式起重机操作人员人脸识别认证的功能;2)应具有实时监测门式起重机当前运行的起重量、起升高度、下降深度、大车运行偏斜、风速、操作指令、工作时间、累计工作时间、工作循环等功能;3)应具有门式起重机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及历史追溯的功能;4)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通电时应有自检程序,对警报、显示等功能进行验证;在模块自身发出故障而影响14

22正常使用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5)应具有门式起重机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的同时启动按要求预设的止停控制功能;2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1)门式起重机使用前,应安装1套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在相应门式起重机拆除时方可拆除;2)门式起重机安全管理模块安装时不应改变门式起重机原有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3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4门式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4的有关规定。4.5.4流式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流式起重机安装安全监管模块,安装的安全监控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实现对流式起重机操作人员人脸识别认证的功能;2)应具有实时监测流式起重机当前运行的起重量、起重力矩、幅度、操作指令、工作时间、累计工作时间、工作循环等功能;3)应具有流式起重机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及历史追溯的功能;4)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通电时应有自检程序,对警报、显示等功能进行验证;在模块自身发出故障而影响正常使用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5)应具有流式起重机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的同时启动按要求预设的止停控制功能;2流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1)流式起重机使用前,应安装1套流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在相应流式起重机撤场时方可拆除;2)流式起重机安全管理模块安装时不应改变流式起重机原15

23有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3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4流式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4的有关规定。16

245提升项5.1一般规定5.1.1在智慧工地基础项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需要,鼓励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及新方法建设智慧工地,全面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智慧工地提升项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大项具体内容及应用场景要求。5.2人员管理项5.2.1智能安全帽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佩戴智能安全帽可用于考勤统计功能的补充,系统平台应能实时获取定位工人是否处于施工所在区域位置、是否佩戴安全帽等信息来实现对工人考勤抽查,平台的人员考勤信息管理功能与智能安全帽人员佩戴、人员定位等模块联动,并结合工地监控来规范管理工地工人考勤情况,实现对工地工人考勤管理统计功能;2智能安全帽内置定位功能,满足基本工地的定位需求,通过该定位模块与智慧工地平台联动来满足判定工人在工地时长需求;3智能安全帽集成脱戴检测模块,该模块可以对脱戴帽进行感知,实现工人带帽脱帽实时监测,且伴有语音提示;4智能安全帽应具备检测到瞬间巨大的加速度,当安全帽受到重力大于8kg的撞击时,可以检测出人员被撞击,及时告知管理人员有人受到伤害;5智能安全帽内置SOS报警按钮,可将现场紧急情况上发17

25到平台;6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帽》GB2811的规定。5.2.2健康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员测温管理可使用测温人脸一体机,其功能要求是:1)人员靠近时,在识别人脸的同时,对人员的额头温度进行测量;2)测量的温度数据可显示在人脸大屏上,可进行体温数据的查看,且人脸设备可同时进行温度数据的语音播报;3)测量的体温数据可以和测量体温的人员进行自动绑定;4)当人脸识别通过且体温达标时,可控制闸机开门。当人脸识别不通过或者体温不达标时可控制闸机不开门;5)体温数据可在系统中进行查看和导出,当有超标的体温时,系统会进行自动预警和提醒功能;2硬件设备温度报警:应默认大于37.3℃,温度异常报警。5.3安全管理项5.3.1AI视频识别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AI视频识别应具备对现场人员未戴安全帽、现场人员吸烟识别、现场明烟明火等场景智能识别并报警功能,同时能自动抓拍、预警、留存数据;2应支持本地部署,离线应用,减少网络带宽要求;3应支持对一路视频进行多种算法分析;4宜支持与智能广播联动,对分析结果进行及时预警;5应支持本地通过IP访问,支持多端查看。5.3.2吊篮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过重量、位移、风速、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吊篮运行数18

26据,对违规操作进行声光报警提示、限制吊篮上升,并将报警信息推送给管理人员;2电流互感器:监测起升电流,监测电机使用情况,同时也可通过计算电流来测算起升重量;3倾斜角度传感器:监测吊篮外翻角度,超出角度进行报警;4重量传感器:计算吊篮重量,同时也可计算平衡度,测量更加精准;5报警器:声光报警,120dB;6风速传感器:检测风速,起始风速0.2M/S,分辨率0.1M/S。5.3.3深基坑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三方监测机构应根据监管需要将监测数据和平台对接,进行项目数据上传;应实现与智慧工地平台的数据对接、业务互联;2平台具备录入第三方基坑监测机构数据能力,能够自动生成数据汇总表、位移时间变形量曲线图;3能够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并联动现场声光报警,同时推送相应预警信息到平台端、APP端;4深基坑监测设备应实现对位移、沉降、水位、应力等数据变化实时监测的功能;5深基坑监测设备应具备调阅实时、历史监测数据和监测目标现场实景可比对图像定位的功能;6深基坑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要求。5.3.4高支模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支模监测应实现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测记录、统计分析、远程预警;2高支模监测应保证监测持续进行;19

273高支模监测设备应对高支模施工过程中模板沉降、立杆轴力、杆件倾角、支架整体水平位移进行实时监测;4高支模监测设备应具备调阅实时、历史监测数据和监测目标现场实景可比对图像定位的功能;5位移传感器监测精度:-1mm~+1mm;6倾斜传感器监测精度:-0.01°~+0.01°;7轴压传感器监测精度:不大于0.5%FS;8数据采集仪:应支持4G/5G、网关等多种方式。5.3.5外墙脚手架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备监测外墙脚手架关键点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支撑体系倾斜等参数的功能,并能通过无线采集数据实时查看监测数据,当施工监测过程中各监测参数超过报警值时,系统自动报警的同时通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2采集仪内置自动化采集预警软件;3多功能无线终端,可自由组合传感器;4采样频率:上限1HZ的高频采样,保证监测时效性;5持续监测时间:大于72h。5.3.6智能临边防护网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边防护网监测主要用于基坑、涵洞以及施工边界防护网的状态监测;2具备实时监测防护网人为破坏、违规翻越、夜间坠落等功能;3设备应内置红外防翻越及人员靠近传感器,实行全方位防护,现场声光语音报警,移动物联网实时传输;4入侵检测:方位角不小于120°;有效距离1.0m~1.5m;5响应时间:不超过1s;6报警方式:语音报警及声光报警;7供电方式:应具备稳定供电能力。5.3.7卸料平台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20

281应具备实时监测、记录卸料平台载物重量及载重百分比功能;2应具有远程在线监测平台记录、查询、分析卸料平台进出料记录,数据分析、预警、报警等功能,自动保存监测记录,数据存储时间应贯穿监测设备整体运行周期,支持在智慧工地系统中导出历史数据;3供电方式:具备可靠供电能力;4重量传感器量程范围应符合监测要求。5.3.8VR安全教育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项目设置工人安全教育培训室或体验式安全教育区中,应设立VR安全教育模块;2VR安全教育模块应覆盖工程施工常见的安全事故伤害类型,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坍塌;3可导入外部BIM模型,使工人可以在本项目的场地布置模型中进行安全事故体验;4可记录工人体验内容及时长、并输出本地培训表格;5支持使用VR头戴式显示器。5.3.9临时消防系统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消火栓系统模块应保证系统最不利点满足消火栓水压和流量的要求;2消防监测终端应具有消防安全监测功能;3消防监测终端应具备报警功能;4消防监测终端的工作温度范围:-10℃~50℃。5消防监测终端防护等级不小于IP65;6消防监测终端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21

295.4质量管理项5.4.1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检查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备集运算、控制与数据通讯等功能,可自动采集混凝土内部温度,并控制喷淋系统实现混凝土自动养护;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的规定;3传输方式:宜采用GPRS或4G传输;4测温精度:-0.3℃~+0.3℃;5测温范围:-30℃~125℃;6测量通道:不少于8。5.4.2智能地磅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智能地磅模块应支持无人值守功能,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实现对进入车辆统一调度和称重,自动计算货物重量;2出入口抓拍一体机:外接道闸,布防状态下可根据存储黑白名单自动控制外接道闸开/关;车辆抓拍:支持车牌、车型、车标、车身颜色识别,电动变焦、自动光圈,内置LED补光灯,同步补光,同步录像,黑白名单控制,视频触发;3车检雷达:雷达检测距离可调,检测宽度可调,提供RS485串口或者WIFI通讯功能,操作方便,通用性强;4监控摄像头:2路,带夜视功能,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P,宜采用POE供电;5终端服务器:内置硬盘,支持IPC接入,支持对通行车辆的信息(记录和图片)存储,支持录像存储功能,可配置多种字符叠加、图片合成模式,支持区间测速功能;6红外对射:三光束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室外探测距离100米;22

307监控主机:CPU性能应不低于i5-6500,配置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具备IO信息采集能力;8称重显示器:支持显示地磅称重数据,并支持将地磅数据接入平台。5.4.3见证取样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实现对施工现场物料复试取样、见证送检、试验检测、结果认证、不合格反馈等全流程记录、统计、查询、分析及告警功能;2应对现场取样人员、见证人员及样品进行现场拍照、三维定位、图像识别并同时上传平台,为样品检测提供比对鉴证;3系统页面响应时间不大于5s;4系统简单查询检索时间不大于5s,复杂和组合查询不大于30s;5文件上传速率不小于50kb/s;6应具有向下兼容性,低版本系统的数据应能无损迁移到高版本系统。5.4.4标养室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标养室监测模块是一种通用型微电脑智能环境控制器,集采集、显示、控制、记录、通信于一体,智能结构设计,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实时监测标养室的温湿度变化,可根据具体的阈值进行报警提示,日常监测数据及报警数据自动留存,实现项目数字化管理;2工作电源:AC198V~AC242V;3温度范围:0℃~99.9%℃(设定范围0.5℃~80℃);4湿度范围:0RH~99.9%RH(设定范围5.0RH~99.9%RH);5测量精度:温度:-0.5℃~+0.5℃,湿度:-5.0%RH~+5.0%RH;6分辨率:温度0.1℃,湿度0.1%RH;7控温灵敏度:-0.5℃~+0.5℃。23

315.5绿色施工管理项5.5.1夜间施工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夜间施工监测模块应满足通过高清夜视摄像头对夜间进出场车辆进行识别及抓拍,记录夜间施工情况,并将监测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进行统计分析,以进行针对性管理;2供电电源:AC220V~380V;3环境工作温度:-30℃~+55℃;4防护等级:IP65;5摄像头:不低于200万像素,具备红外夜视功能。5.5.2施工临电箱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过载、跳闸、漏电、线缆断开及电气火灾引起的温升、烟雾等现场用电异常提供实时的报警通知。施工现场还应配备备用电箱保证可靠供电;2漏电、温度、电能监测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满足监测需求。5.5.3污水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应部署污水监测模块,终端可以实时监测污水排放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流速监测、流量监测、水质监测等;2污水监测模块应部署在施工区域废水处理排入市政管道接口处、生活污水处理排入市政管道接口处,接入接口前端;3污水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污水监测终端应具有水质pH值监测功能;2)污水监测终端应具有悬浮物监测功能;3)具备查询、统计和分析监测数据等功能;4)污水监测终端数据采样频率:不小于2次/天;5)污水监测终端的水质pH值传感器:测量范围覆盖0pH~14pH,最大允许误差-0.1pH~+0.1pH,分辨率为24

320.01pH;6)污水监测终端的悬浮物监测器:测量范围应覆盖0mg/L~2000mg/L,最大允许误差为-1%FS~+1%FS,分辨率为0.01%;7)污水监测终端的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5.5.4车辆运输管理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各车辆出入口应设置车辆运输管理模块。系统可以对车牌、渣土车车盖密闭、车身清洁度进行识别分析,实时记录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情况;2渣土车管理模块应部署于施工现场渣土车出入口处;3车辆运输管理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牌识别速度宜不大于20ms;2)终端摄像机抓拍照片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P,支持与抓拍照片前后过程的录像自动关联;3)智能分析终端应支持对前端抓拍的图片二次识别功能,图片、视频数据本地存储不少于30日,宜云存储不少于15日;4)车辆进出场记录信息包括车牌号码、车辆类型、车身颜色、进出场时间、进出场次数以及图片、视频等。5.5.5车辆清洗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洗车装置和车辆清洗监测模块。车辆清洗监测模块应能够自动识别车辆是否清洗,对清洗不达标情况实现告警;2车辆清洗监测模块部署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安装在施工现场车辆清洗平台前方;2)宜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上传数据;3)应上传的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清洗车辆信息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值、报警信息、设备位置信息等;3车辆清洗监测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25

331)车辆清洗监测终端工作温度:-30℃~65℃;2)车辆清洗监测终端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3)可支持电动变焦、支持自动补光,满足夜间施工抓拍和录像需要;4)可清晰完整记录车辆冲洗事件信息(车辆、时间、冲洗信息、视频、照片等),视频录像分辨率:1920×1080P以上,抓拍照片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P。5.5.6用水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分别对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安装智能水表,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示和预警;2数据采集设备应自动将数据对接回智慧工地平台,形成月度、年度能耗报表,供项目调用及分析;3实时采集终端水量数据;4采用终端阀门智能卡控制;5具备查询、统计、分析和预警用水数据等功能;6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5.5.7用电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分别对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安装智能电表,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示和预警;2数据采集设备应自动将数据对接回智慧工地平台,形成月度、年度能耗报表,供项目调用及分析;3实时采集用电耗数据;4具备查询、统计、分析和预警用电数据等功能;5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6用电监测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1)漏电流监测传感器:剩余电流预警值范围:一级300mA,二级150mA,三级50mA;26

342)电缆温度传感器:温度预警值:45℃-140℃,通常设定值70℃;3)环境温度传感器:温度预警值:45℃-140℃,通常设定值70℃;4)预警方式应为声光预警。5.6创新应用管理项5.6.1BIM施工模型可视化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模型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2施工模型应根据BIM应用相关专业或任务的需要创建,其模型细度应满足应用标准深度、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等任务的要求;3施工模型宜采用集成模型方式创建,也可按照专业或任务采用分散模型方式创建。当采用分散模型方式时,各模型应协调一致,并能够集成应用;4模型创建宜采用统一的世界坐标系、原点和度量单位,也可采用独立的用户坐标系,通过转换坐标机制实现模型集成;5深化设计模型宜包括土建、钢结构、机电等单专业模型,应支持深化设计、专业协调、施工模拟、预制加工、安全技术交底等BIM应用;6施工过程模型宜包括施工模拟、预制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子模型,应支持施工工艺模拟、进度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等BIM应用;7竣工验收模型宜基于施工过程模型形成,包含工程变更,并附加或关联相关验收资料及信息,与工程项目交付实体一致,支持竣工验收BIM应用;8在满足BIM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低的模型细27

35度;9在满足模型细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使用文档、图形、图像、视频等扩展信息;10模型元素应具有统一的分类、编码和命名规则。模型元素信息的命名和格式应统一。5.6.2AR眼镜巡检交互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脸识别通过后台AI算法,对静止或移动的人群进行监测,实现毫秒级别的人脸检测,通过算法识别施工人员是否在册、工种、持证情况、班组等信息,方便现场调度;2安排现场人员佩戴AR智能设备,按计划路线进行巡视,通过设备的第一视角共享视频/音频同传,多终端同步画面,实现远程的指挥调度,无死角进行现场管理;3通过AR智能眼镜请异地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技术专家通过智慧工地平台与现场人员进行视频和语音沟通,实现远程帮助现场人员解决问题;4摄像头像素:1300万及以上;5高清视频:支持1920×1080P及以上;6人脸识别功能:在线识别10万人(4G或WIFI),离线识别1万人;7环境工作温度:-30℃~50℃。5.6.3智慧工地指挥中心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指挥中心应部署两块65寸以上屏幕,或多块屏幕进行拼接,能同时显示项目视频、项目感知和报警数据,汇集项目上各个视频和项目感知数据,异常数据报警,并配备通讯设备和广播设备;2配置相应人员对报警事件进行处理;3安装网络安全设备和数据存储设备,保证数据安全;4网络要求:带宽应不低于20Mb/s,保障网络顺畅;5管理要求:配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配有28

36专人负责对系统相应报警事件进行处理。5.6.4智慧工地展馆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为数字化指挥与工业化示范中心,整体风格以数字化、工业化、沉浸交互为主,展馆内部充分体现各业务板块和主线内容,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2指挥中心使用数字建造平台进行项目管理,全面直观的了解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3除了运用AR、VR、MR等技术将BIM模型与现场施工交底、生产、安全、质量结合,可以感受完全沉浸式体验,体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29

376验收6.0.1智慧工地相关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设备。6.0.2施工单位应组织监理、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智慧工地建设进行验收,查验各分部质量、运行情况等,形成验收意见。6.0.3智慧工地基础项建设的验收内容如下:1智慧工地相关设备的安装部署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2智慧工地相关设备的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中表A.0.1、表A.0.2、表A.0.3、表A.0.4的规定。6.0.4智慧工地提升项建设的验收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6.0.5智慧工地建设的验收条件如下:1验收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6.0.3、6.0.4条的要求;2有供应商责任人、产品合格证、测试报告、产品验收资料等完整的验收资料;3完成与智慧工地平台的数据对接。6.0.6智慧工地建设中各设备功能均应检查、试验至少1次,并应满足要求。6.0.7智慧工地验收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人员管理验收记录;2环境管理验收记录;3视频监控管理验收记录;4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验收记录;5安全管理验收记录;6质量管理验收记录;7绿色施工管理验收记录;30

388创新应用管理验收记录。6.0.8施工单位负责验收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并归档。31

397维护及管理7.0.1智慧工地系统运行维护应包括:运行维护规定、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升级管理。7.0.2运行维护规定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1应编制运维巡检计划,进行预防性维护;2应编制故障响应、应急处理流程及方案;3具备备份和故障后恢复的准备工作。7.0.3运行维护管理应包括以下要求:1应定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近期维修过的设备进行复检,对网络路线进行检查与测试;2应按照运维巡检计划填写日常运维记录;3应定期对设备内外部进行清洁工作;4系统运行时,对关键指标不达标的情况,应预警并标记故障,提示更换;5运行与维护的全部过程应进行记录和存档,并应对每次故障记录进行分析;6运行与维护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进行定期技术培训。7.0.4系统升级管理应包括以下要求:1应定期进行设备盘点、固定资产登记、设备与系统运行情况评估,并进行下年度系统升级的合理化建议;2系统更新升级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自动退回到更新前状态。7.0.5设备拆除退场管理中设备应按循环使用、维修、报废类别分类管理登记。32

40附录A智慧工地建设基础项要求A.0.1人员管理项要求应符合表A.0.1规定。表A.0.1人员管理项要求表序号名称要求人员管理软1应具备自动统计数据、自动分析、图表展示等功能件系统可包含门禁类硬件设备和非门禁类硬件设备,分别包含:人员管理硬1门禁类硬件设备可包含:闸机、生物识别闸机、视2件设备频监控设备、展示设备、身份证识别设备;2非门禁类硬件设备可包含:智能安全帽、穿戴设备、定位设备、展示设备、身份证识别设备数据采集设应具备自动读取证件信息、自动识别、自动记录等3备功能数据分析系应具备实时人数显示、风险分析、以及统计分析各4统项信息等功能人员管理数应具备本地和远程数据库、API接口,与吉林省建筑5据存储系统劳务人员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同步数据施工作业人应包含基本信息、从业信息;可包含劳动权益保障6员实名制信信息、诚信信息等息可包含:1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联系方式、文化程度、工种(专业)、合同信息、执业(岗位)资格证书或者职称证书、人脸数据等信息;2从业信息应包括工作经历及业绩,入场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从业岗位、进出场及考勤、基本安施工作业人全培训等信息;7员详细信息3劳动权益保障应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举报投诉等信息;4诚信信息应包括诚信评价、良好及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5职业健康监护记录应包括内容包括劳动者职业病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资料等33

41续表A.0.1序号名称要求可包含项目编号、所属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件类8劳动合同信息型、证件编号、合同编号、合同期限、结算方式等可包含证书名称、证书类型、证书等级、发证机9资格证书信息关、发证日期、有效时间、资格状态等教育培训记录可包含课程名称、培训类型、培训人、培训时长等10信息可包含考勤时间、考勤类型、进入通道、数据来源11考勤记录信息等可包含主管部门处罚证书暂扣(吊销)信息、班组评12评价记录信息价信息、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奖励记录信息等可包含工人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工资单编13工资记录信息号、班组名称、工种、发放金额、发放时间、发放方式、银行发放信息等项目管理人员可包含参建单位信息、部门信息、管理人员详细信14实名制信息息、资格证书信息等可包含姓名、人脸数据、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证件类型、岗位、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项目管理人员15式、进出场时间等。当出现超龄、未成年人、未接详细信息受安全教育、有不良记录、黑名单等人员时,系统应进行提示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备巡检目标识别、异常行为记录功能;2应能通过测距巡到位模块手持终端快速识别RFID电子标签实现数据采集;3应具备人脸识别认证功能,对巡检操作人员进行授权认证,通过后方可作业;4测距巡到位模块手持终端拥有前/后置摄像头,支持拍照取证;5应具备GPS定位功能,用于记录作业时的位置信测距巡到位16息;模块6测距巡到位模块应能通过联动全景成像测距等技术自动识别新增楼层;施工楼层新增一层后系统应能自动推送通知及告警信息,发送给巡检人员和监管人员提醒当前楼层需要开始巡检。并能够对工地上的塔吊、升降梯、吊篮等重要设施和临边洞口、通道口、施工楼面等危险区域进行巡检任务的自动推送。应能通过手持终端和RFID电子标签来完成施工面及相关点位巡检,并将巡检现场照片上传系统,生成巡检记录。34

42续表A.0.1序号名称要求对未按巡检任务完成安全巡检的,系统应能及时告警并推送给相关人员。监管人员应在收到告警信息测距巡到位后通过PC端、手机端在系统上实时查看安全巡检16模块记录,及时进行跟踪处理,确保不遗漏巡检目标;7测距巡到位模块手持终端应支持巡检数据的离线存储35

43A.0.2环境管理项要求应符合表A.0.2规定。表A.0.2环境管理项要求表序号名称要求33测量范围0ug/m~1000ug/m3精度1ug/mPM2.5、PM10测试误差±15%(与称重法设备比对)响应时间≤90s量程范围10db~130db精度0.5db噪声测试误差±3db响应时间≤1s量程范围-30℃~+50℃精度0.5℃温度测试误差±1℃环境监响应时间1s1测模块量程范围0RH~100%RH精度0.1%湿度测试误差±3%响应时间≤1s量程范围0m/s~35m/s精度0.1m/s风速测试误差±1m/s响应时间≤0.5s量程范围0°~359°精度1°风向测试误差±5°响应时间≤0.5s36

44A.0.3视频监控管理项要求应符合表A.0.3规定。表A.0.3视频监控管理项要求表序号名称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频和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1280×720P;2视频压缩编码时延不应超过300ms;3支持双码流技术,每路码流可独立配置分辨率及帧远程高清率;视频监控4支持内置存储卡或网络硬盘录像机存储录像和图1摄像机模片;块5支持至少4行字符叠加,叠加内容包括时间、自定义文字等信息,OSD叠加位置可在画面灵活调整;6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等应符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中的相关要求除应满足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功能和技术指标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在50米远距离对工地施工作业面的钢筋间距或直径等尺寸进行测量,精度可达±1mm;2应能对施工面节点的自动扫描截图和上传存储,进行全景拼图,形成现场监控面全景图;3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DB22/T5053的规定;4应具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出具的全景成像测距摄全景成像像机《测试报告》(CNAS),测试结果应符合《智2测距摄像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DB22/T5053的要求;机模块5在晴天阳光下应能正常测量使用;6应能够水平和垂直从0°到360°转动角度,以满足全景成像测量;7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断电时,访问图像实时测量的历史截图,对截图中的大于50mm的目标应可测量;8视频分辨率:不得低于1920×1080P;9防护等级:≥IP66;10工作温度:-30℃~+65℃;11应支持冷数据存储37

45续表A.0.3序号名称要求除应满足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功能和技术指标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频信号宜采用无线传输,保证视频与司机室监视塔式起重器视频信号同步传输;机吊钩视2应能实现视频信息覆盖起吊作业全过程,保证操作3频监控摄人员能在操作室通过监视器清晰看到吊钩下方的情像机模块况,不得存在视野盲区;3应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4应能联动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系统,实现远程智能故障侦测、电池的电量侦测及图像定位等功能38

46A.0.4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要求应符合表A.0.4规定。表A.0.4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要求表序号名称要求1人脸识别设备应具有操作人员面部识别进行身份验证塔式起重的功能,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管理,未取得授权人员1机人脸识无法启动塔式起重机进行正常操作作业。身份识别未别模块通过,塔式起重机应不能正常启动1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应具有对塔式起重机重要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实时监视、数据存储、传输及控制功能,能以图形、图表或文字的方式,显示塔式起重机当前主要工作参数以及与塔式起重机额定能力比对信息,主要工作参数应至少包括起重量、起重力矩、起升高度/下降深度、幅度、臂架仰角(动臂塔机)、回转角度、运行行程、倍率、风速、限位、操作指令。在达到设定的塔式起重机相应额定能力阈值时,系统能进行告警;2维修保养信息数据应包括维修保养设备信息、维修保养内容、维修保养人员信息、维修保养时间信息;3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设备应具有防止群塔作业发生碰塔式起重撞的功能,应能接收群塔干涉运转装置发出的告警、2机安全监避让指令,并给司机相应的信号提示;管模块4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及数据传输规范》GB∕T37366的规定;5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设备应用规范应符合《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32的规定;46本地至少存储塔式起重机最近1.6×10个工作循环信息及对应的起止工作时刻信息;7运行状态关键数据接入,需满足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数据通讯协议,能够正确采集通讯协议中需上报的内容,与智慧工地平台对接;8信息下载不影响存储装置内信息的完整性;9在电源关闭或供电中断之后,其存储装置内部的所有信息均应被保留1人脸识别设备应具有操作人员面部识别进行身份验证升降机的功能,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管理,未取得授权人员3人脸识别无法启动施工升降机进行正常操作作业。身份识别未模块通过,施工升降机应不能正常启动39

47续表A.0.4序号名称要求1高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应具有实时监测、显示施工升降机运行过程中距地高度、运行速度、载重量、倾斜角度、限位的功能,具备超限告警并自动停止运行的功能;2具有对施工升降机前后门开关状态下的实时监控功能,并对内外门进行限位监控;3设备应具备操作人员面部识别联动控制、集成数据存储与无线网络数据远程通信传输等功能;升降机4施工升降机司机室应安装监控摄像机,应能时刻监控4安全监管操作人员作业情况及人员乘坐情况,并应具备人数识模块别功能,当超出设定的人数时设备停止运行;5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设备性能指标和应用规范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系统》GB∕T37537的规定;6监控主机储存空间应满足数据存储时间大于30个连续工作日的要求;7运行状态关键数据接入,应满足政府监管部门监控平台数据通讯协议,能够正确采集通讯协议中需上报的内容1人脸识别设备应具有操作人员面部识别进行身份验证门式起重的功能,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管理,未取得授权人员5机人脸识无法启动门式起重机进行正常操作作业。身份识别未别模块通过,门式起重机应不能正常启动1起重量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下降深度限位器、运行行程限位器、偏斜限位器、风速仪装置、应具有实时监测、显示门式起重机运行过程中距地高度、运行速度、载重量、倾斜角度的功能,具备超限告警并自动停止运行的功能;2存储的数据信息或图像信息应包含数据或图像的编号和工作时间;3在关闭电源或供电中断时,模块的信息存储单元应门式起重保留已采集的所有信息;6机安全监4在运行周期内模块的硬件采样周期不应大于管模块100ms;5对于开关量数据,运行周期内至少对于变化的数据模块需顺序存储;对于其他数据,运行周期内存储周期不应大于2s;6应能存储不少于30个连续工作日的监控数据,应能存储不少于连续72h的视频数据;7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设备性能指标和应用规范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28264的规定40

48续表A.0.4序号名称要求1人脸识别设备应具有操作人员面部识别进行身份验证流式起重的功能,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管理,未取得授权人员7机人脸识无法启动流式起重机进行正常操作作业。身份识别未别模块通过,流式起重机应不能正常启动1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下降深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应具有实时监测、显示流式起重机运行过程中距地高度、运行速度、载重量、倾斜角度的功能,具备超限告警并自动停止运行的功能;2存储的数据信息或图像信息应包含数据或图像的编号和工作时间;3在关闭电源或供电中断时,模块的信息存储单元应流式起重保留已采集的所有信息;8机安全监4在运行周期内模块的硬件采样周期不应大于管模块100ms;5对于开关量数据,运行周期内至少对于变化的数据模块需顺序存储;对于其他数据,运行周期内存储周期不应大于2s;6应能存储不少于30个连续工作日的监控数据,应能存储不少于连续72h的视频数据;7流式起重机安全监控设备性能指标和应用规范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28264的规定41

4942

50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43

51引用标准名录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4《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5《安全帽》GB28116《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208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9《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10《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498211《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及数据传输规范》GB/T3736612《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系统》GB/T375371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14《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321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43416《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DB22/T505344

52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智慧工地建设标准DB22/T5127-2022条文说明45

53制订说明《智慧工地建设标准》(DB22/T5127-2022),经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于2022年9月7日以第611号通告批准、发布。为便于广大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智慧工地建设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46

54目次1总则............................................................................................493基本规定......................................................................................504基础项..........................................................................................514.2人员管理项...........................................................................514.3环境管理项...........................................................................514.5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525提升项..........................................................................................535.3安全管理项...........................................................................535.4质量管理项...........................................................................545.5绿色施工管理项...................................................................545.6创新应用管理项...................................................................546验收............................................................................................567维护及管理..................................................................................57附录A智慧工地建设基础项要求..................................................5847

5548

561总则1.0.2本条规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1.0.3本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工地的智慧化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包括:安全、卫生、节能和环保等方面,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给水排水和建筑电气等专业,智能建筑信息系统、建筑电气的工程设计、施工、检验等阶段的有关标准,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及数据传输规范》GB/T37366、《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系统》GB/T37537、《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208、《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3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434、《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DB22/T5053等。49

573基本规定3.0.1智慧工地建设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实施策划书。本条规定了智慧工地实施策划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6项。3.0.4本条规定对智慧工地的数据管理的要求。3.0.5智慧工地建设内容分为基础项与提升项,基础项是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必须要做的内容;未做基础项内容即认定该项目不具备智慧工地的基本条件;提升项是为智慧工地建设提出的更高建设要求的技术指标与应用。50

584基础项4.2人员管理项4.2.1本条对人员管理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3人员管理数据采集设备应包括身份证信息录入设备、人脸信息录入设备、指纹采集设备等,应具备自动读取、识别、记录、连接远程数据库、实时上传数据等功能。4门禁硬件设备应包括生物识别闸机、视频监控设备、身份证识别设备等。4.3环境管理项4.3.1本条对环境监测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1扬尘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3、《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HI655、《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664。工地扬尘监测的预警限定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的要求,并与当日空气质量数据(AQ)进行比对,超标值大于15%时发出预警。噪声监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噪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超标预警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要求。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的预警值应符合各地方标准中对现场作业环境的要求。51

594.5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4.5.2本条对升降机安全监管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1对操作人员身份的识别应与行业监管部门相关的政务平台的数据进行联网认证,可采取现场本地离线识别,识别记录、报警提示等数据应接受行业监管部门相关的政务平台的实时调用。52

605提升项5.3安全管理项5.3.1本条对AI视频识别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1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AI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视频监控技术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视频监控技术实时掌握项目现场的动态情况,便于各级管理机构,企业各个管理层级实时了解项目的情况,也有助于项目的有效管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强化视频监控的联动报警功能,利用AI技术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对各种不合规行为和危险行为进行提前预警,大力提升现场管理的覆盖度、及时性。5.3.2本条对吊篮监测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1通过相关监测传感器监测精度应符合吊篮安全监测要求。5.3.3本条对深基坑监测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4基坑监测设备应具备混凝土支撑应力监测、锚索轴力、深层水平位移、基坑周边沉降及水平位移、基坑周边沉降、周边建筑倾斜监测、周边建筑物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钢支撑轴力监测、结构应力应变监测能力。5.3.4本条对高支模监测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3实时监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高支模系统的轴压、位移、倾斜等变化情况,超过阈值后,通过系统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整改;应具备作业现场声光报警功能。5.3.5本条对外墙脚手架监测的规定说明如下:1通过加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架体的水平位移、倾斜数据,避免超出规范要求的水平位移、倾斜而发生坍塌事故,保证架体的安全稳固。53

615.3.6本条对智能临边防护网监测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2应实时监测施工现场临边防护网状态,当防护网遭到破坏时可实时报警,通过智慧工地系统显示临边破坏位置。5.3.7本条对卸料平台监测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1通过重量传感器实时采集当前卸料平台载重数据,并上传至智慧工地系统,当出现超载现象时,现场声光报警。5.3.8本条对VR安全教育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4项目在新工人入场时,应进行VR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工人入场后应进行日常的VR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5.4质量管理项5.4.1本条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检查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1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数据实时传输至系统平台,实现远程数据管理、数据查看、数据分析等功能。5.5绿色施工管理项5.5.1本条对夜间施工监测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1通过高清夜视摄像头对夜间进出场车辆进行识别及抓拍,记录夜间施工情况,并将监测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进行统计分析,以进行针对性管理。5.6创新应用管理项5.6.2本条对AR眼镜巡检交互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1通过算法识别施工人员是否在册、工种、班组等信息,方便现场调度。实现远程的指挥调度,无死角进行现场管理。5.6.4本条对智慧工地展馆模块的规定说明如下:54

622宜作为数字化指挥与工业化示范中心。指挥中心应使用数字建造平台进行项目管理。55

636验收6.0.5本条规定了智慧工地建设的验收条件,验收不合格的即为不符合智慧工地基本条件。56

647维护及管理7.0.1运行维护主要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工作,同时也要考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章主要围绕运行维护规范、运行维护管理及系统升级管理进行详细规定。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是非常快的,现有的技术需要不断地革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系统的评估,现有技术是否可以升级实现新的能力,是否需要淘汰技术进行更换,同时在建设的时候也需要充分的评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具备升级改造的空间。57

65附录A智慧工地建设基础项要求表A.0.1人员管理项要求表2本条规定的生物识别闸机应配置人脸识别设备、指纹识别设备等,应具备自动读取、识别、记录、连接远程数据库、实时上传数据等功能、有保障数据安全的机制。5本条规定人员管理数据存储系统中的人员管理数据要上传至吉林省建筑劳务人员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8项目编号指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编号。11本条规定数据来源应包含数据采集的设备。表A.0.3视频监控管理项要求表1-4设备采用内置存储卡录像时,不应因与视频监控平台中断连接而终止录像。事件抓图由遮挡告警、动态检测等方式触发。表A.0.4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要求表1-1对操作人员身份的识别应与行业监管部门相关的政务平台的数据进行联网认证,可采取现场本地离线识别,识别记录、报警提示等数据应接受行业监管部门相关的政务平台的实时调用。2-3本条规定了群塔作业情况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在群塔作业时,为防止塔机结构间的碰撞,现行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中对塔机间的相对安装位置和高差已有58

66要求,必须严格遵守,为防止群塔作业时高位塔机的起升绳或吊重与低位塔机结构发生相互碰撞,应将群塔作业中的各安全监控系统组成区域网,并建立干涉运算装置,该装置可由授权人员录入并修改网内各塔机的位置和结构几何参数、实时接收网内各塔机的吊钩位置信息并进行干涉运算,有碰撞趋势时,根据预先设定的防碰撞运行规则,向可能发生碰撞的塔机发生预警或停止往碰撞方向继续运行的控制指令,监控系统必须能接收并执行该预警、避让指令以防止碰撞发生。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