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

ID:83097375

大小:681.84 KB

页数:83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用户名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1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2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3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4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5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6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7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8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9页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11∕T 1340-2022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北京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号:DB11/T1340-2022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Specificationforinsulationconstructionalqualityacceptanceofresidentialbuilding2022-08-18发布2022-10-01实施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Specificationforinsulationconstructionalqualityacceptanceofresidentialbuilding编号:DB11/T1340-2022主编单位: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2年10月01日2022北京2

2前言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市监发〔2020〕1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墙体节能工程;5幕墙节能工程;6外门窗节能工程;7屋面节能工程;8地面节能工程;9供暖节能工程;10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11冷热源与管网节能工程;12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13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14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工程;15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16工程现场检验;17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幕墙、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太阳能光伏三个分项内容;2.对于节能设计变更的要求进行了调整;3.修订了墙体节能工程现场见证复验要求;4.对以锚为主岩棉板系统的验收提出明确要求;5.对装配式夹心保温系统的验收提出要求;6.增加门窗现场见证复验项目;7.修订了工程现场检验要求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本规程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熙门北里29号楼,电话:010-85818387,邮编:100025,电子邮箱:techbrcc@sina.com)。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北京市建筑节能与环境工程协会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暖流科技有限公司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西部分院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住总建设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北京住总第二开发建设有限公司3

3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华泰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天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建筑产业化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津辰银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方圆化集团有限公司双蓝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扶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机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天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夏天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光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奥来国信(北京)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富思特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卧牛山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廊坊华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艺高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房暖通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鲍宇清、谢锋、牛寅平、詹必雄、朱晓伟、向振宇、张惠丽、周宁、陈斌、夏寅飞、王亚峰、魏巍、邵珺、龚海光、4

4叶健、朱晓锋、苑立彬、朱盼、刘雪峰、蔡斌、刘学、侯国青、丁海兵、宋爽、李军、叶东嵘、李仲明、刘立新、谷秀志、刘兰斌、黄维、李慧、吕莉、卫民、赵永生、周斌、孙宗安、杨铭、杨洪昌、孟维为、叶长宏、李鸿飞、彭其兵、孙国平、卢焱、苏森、李建辉、柳瑞海、陈洪杰、曹跃冲、宗文明、王志强、刘立宾、郭开宇、王昌胜、戴晓峰、高小红、扶瑶、胡京波、王英、张丽平、陈涛、李思达、芮浩、蔡学峰、胡文惠、蔡昭辉、廖德新、王振刚、俞洪涛、程峰、高才源、任静、张金花、檀春丽、贾钧尧、代云、刘东华、刘月、张丽华、冯宪云、栗源、方振雷、凌强、丁琦、贾派、李君妮、李雅楠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甦、张显来、李栋、朱清宇、周辉、杨玉忠、张昕宇5

5目次1总则..........................................................................................................................................102术语..........................................................................................................................................113......................................................................................................................................124墙体节能工程..............................................................................................................................134.1一般规定............................................................................................................................134.2主控项目............................................................................................................................134.3一般项目............................................................................................................................165幕墙节能工程..............................................................................................................................185.1—般规定............................................................................................................................185.2主控项目...............................................................................................................................195.3—般项目...............................................................................................................................206外门窗节能工程..........................................................................................................................226.1一般规定............................................................................................................................226.2主控项目............................................................................................................................226.3一般项目............................................................................................................................237屋面节能工程..............................................................................................................................257.1一般规定............................................................................................................................257.2主控项目............................................................................................................................257.3一般项目............................................................................................................................268地面节能工程..............................................................................................................................278.1一般规定............................................................................................................................278.2主控项目............................................................................................................................278.3一般项目............................................................................................................................289供暖节能工程..............................................................................................................................299.1一般规定............................................................................................................................299.2主控项目............................................................................................................................299.3一般项目............................................................................................................................3210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3310.1一般规定..........................................................................................................................3310.2主控项目..........................................................................................................................3310.3一般项目..........................................................................................................................3611冷热源与管网节能工程............................................................................................................386

611.1一般规定..........................................................................................................................3811.2主控项目..........................................................................................................................3811.3一般项目..........................................................................................................................3912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4112.1一般规定..........................................................................................................................4112.2主控项目..........................................................................................................................4112.3一般项目..........................................................................................................................4213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4413.1一般规定.............................................................................................................................4413.2主控项目.............................................................................................................................4413.3一般项目.............................................................................................................................4614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工程........................................................................................................4714.1一般规定..........................................................................................................................4714.2主控项目..........................................................................................................................4714.3一般项目..........................................................................................................................5015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5115.1一般规定............................................................................................................................5115.2主控项目............................................................................................................................5115.3一般项目............................................................................................................................5316工程现场检验............................................................................................................................5416.1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5416.2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5417节能工程质量验收....................................................................................................................57附录A居住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58本标准用词说明................................................................................................................................61....................................................................................................................................62附:条文说明....................................................................................................................................637

7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02Terms............................................................................................................................................113BasicRequirements......................................................................................................................124WallEnergyEfficientProject......................................................................................................134.1GeneralRequirements........................................................................................................134.2ControlItems......................................................................................................................134.3GeneralItems.....................................................................................................................165CurtainWsllsEnergyEfficientProject........................................................................................185.1GeneralRequirements........................................................................................................185.2ControlItems......................................................................................................................195.3GeneralItems.....................................................................................................................206DoorsandwindowsEnergyEfficientProject..............................................................................226.1GeneralRequirements........................................................................................................226.2ControlItems......................................................................................................................226.3GeneralItems.....................................................................................................................237RoofsEnergyEfficientProject....................................................................................................257.1GeneralRequirements........................................................................................................257.2ControlItems......................................................................................................................257.3GeneralItems.....................................................................................................................268FloorEnergyEfficientProject.....................................................................................................278.1GeneralRequirements........................................................................................................278.2ControlItems......................................................................................................................278.3GeneralItems.....................................................................................................................289HeatingEnergyEfficientProject.................................................................................................299.1GeneralRequirements........................................................................................................299.2ControlItems......................................................................................................................299.3GeneralItems.....................................................................................................................3210VentilatingandAir-ConditioningEnergyEfficientProject..........................................................3310.1GeneralRequirements......................................................................................................3310.2ControlItems....................................................................................................................3310.3GeneralItems...................................................................................................................3611HeatandColdSourceandNetworkEnergyEfficientProject......................................................388

811.1GeneralRequirements......................................................................................................3811.2ControlItems....................................................................................................................3811.3GeneralItems...................................................................................................................3912PowerdistributionandLightingEnergyEfficientProject............................................................4112.1GeneralRequirements......................................................................................................4112.2ControlItems....................................................................................................................4112.3GeneralItems...................................................................................................................4213GroundSourceHeatPumpHeatExchangerSystermEnergyEfficientProject...........................4413.1GeneralRequirements......................................................................................................4413.2ControlItems....................................................................................................................4413.3GeneralItems...................................................................................................................4614SolarwaterheatingsystemsEnergyEfficientProject...............................................................4714.1GeneralRequirements......................................................................................................4714.2ControlItems....................................................................................................................4714.3GeneralItems...................................................................................................................5015SolarOpticThermalSystermEnergyEfficientProject.............................................................5115.1GeneralRequirements......................................................................................................5115.2ControlItems....................................................................................................................5115.3GeneralItems...................................................................................................................5316In-siteInspection........................................................................................................................5416.1In-siteInspectionofBuildingEnvironment.....................................................................5416.2EnergyEfficientperformanceInspectionofEquipmentSystem.....................................5417AcceptanceforBranchesofEnergyEfficientProject...............................................................57AppendixAResidentialbuildingEnergyEfficientProjectqualityacceptancerecord..................5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61ListofQuotedstandard......................................................................................................................62Addit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639

91总则1.0.1为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节能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1.0.3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10

102术语2.0.1居住建筑residentialbuildings指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公寓等。2.0.2居住建筑节能工程energyefficientconstructionofresidentialbuildings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所进行的节能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建筑工程中围护结构、设备专业等各个建筑节能分项工程总和,简称节能工程。2.0.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qualityproofdocument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同时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2.0.4见证取样检验evidentialtest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于现场随机抽样,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的活动。11

113基本规定3.0.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居住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及验收应符合设计的相关要求。3.0.2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变更经审查合格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确需变更建筑节能设计时,应在施工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变更后的节能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要求,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重新审查。3.0.3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节能工程施工内容。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经监理或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节能工程应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3.0.4节能工程采用的材料、产品和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北京市相关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淘汰的材料、产品和系统。采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应具备质量证明文件,进行进场验收,还应按本规程规定做进场复验。3.0.5质量证明文件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3.0.6居住建筑节能工程各分项的抽样数量应符合表3.0.6的规定。表3.0.6最小抽样数量受检样本数量最小抽样数量受检样本数量最小抽样数量2~152151~2801316~253281~5002026~905501~12003290~15081201~3200503.0.7节能分部工程划分为:墙体、幕墙、外门窗、屋面、地面、供暖、通风与空调、冷热源与管网、配电与照明、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等12个节能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可划分为若干检验批。检验批的质量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12

124墙体节能工程4.1一般规定4.1.1本章适用于居住建筑外墙、分隔供暖与不供暖空间隔墙等墙体节能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4.1.2墙体节能工程所用保温材料、产品在施工和现场储存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防火等保护措施。4.1.3外墙外保温工程应实行专业化施工,并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墙体节能分项工程验收。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应与主体结构一同验收。4.1.4施工时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2保温板粘结或固定;3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4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设计有要求时);5锚固件安装;6增强网铺设;7抹面层厚度;8墙体热桥部位处理;9保温装饰板、预置保温板或预制保温墙板的位置、界面处理、板缝、构造节点及固定方式;10变形缝处的节能施工做法。4.1.5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保温墙面扣除门窗洞口后,每10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2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或建设单位共同商定。4.1.6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饰面层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规定。4.2主控项目4.2.1墙体节能工程所用材料或构件进场时,应进行质量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型式检测报告、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等。检查数量:品种、规格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4.2.2外墙外保温工程应采用预制构件、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应由同一供应商配套供应系统材料,并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系统耐候性和抗风压性能检验项目以及配套组成材料的名称、生产单位、规格型号、主要性能参数。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型式检验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2.3墙体节能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复验项目见表13

134.2.3。表4.2.3现场见证取样复验项目序号材料名称复验项目模塑板、挤塑板、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垂直于硬泡聚氨酯板、酚板面抗拉强度、吸水率、燃烧性能醛泡沫板导热系数、密度、压缩强度、垂直于表面岩棉板或岩棉条的抗拉强度、吸水率、酸度系数导热系数、干密度、压缩强度、垂直于板泡沫水泥板面的抗拉强度、吸水率保导热系数、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垂直于泡沫玻璃板1温板面的抗拉强度、吸水率板导热系数、穿刺强度、垂直于板面的抗拉真空绝热板强度、表面吸水量导热系数、密度、垂直于板面抗拉强度、无饰面复合板抗压强度、吸水率、燃烧性能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垂直于热固复合聚苯板板面抗拉强度、吸水率、燃烧性能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垂直于其他保温材料板面抗拉强度、吸水率、燃烧性能保温装饰板或有饰面复单位面积质量、单点锚固力、传热系数或2合板热阻、拉伸粘结强度(原强度)、燃烧性能燃烧性能、导热系数、垂直于表面的抗拉3防火隔离带保温材料强度、吸水率常温常态拉伸粘结强度(与水泥砂浆),常温4胶粘剂常态拉伸粘结强度(与保温板),常温常态拉伸粘结强度(与隔离带)常温常态和浸水拉伸粘结强度(与保温板),5抹面胶浆常温常态和浸水拉伸粘结强度(与隔离带),压折比单位面积质量、耐碱断裂强力、耐碱断裂6玻纤网强力保留率7镀锌钢丝网锌量指标、丝径、网孔尺寸、焊点抗拉力岩棉板薄抹灰抗拉承载力标准值锚8栓保温装饰板做法单个抗拉承载力导热系数、干密度、抗压强度、垂直于板9保温砂浆面的抗拉强度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其中导热系数、密度或单位面积质量、燃烧性能应在同一个报告中。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按照保温墙面面积,在5000m2以内时应复验1次;当面积每增加5000m2时应增加1次,增加的面积不足规定数量时也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保温墙面抽检面积。4.2.4预制夹心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性能、热工性能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与主体结构连接应牢固;2保温材料应按本规程第4.2.3条的要求进行见证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14

143板缝处理、构造节点及嵌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核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工厂随机见证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全数检查;见证复验按本规程第4.2.3条的要求抽检;其他项目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4.2.5施工前应按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应坚实、平整,无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当对基层进行处理时,处理后的基层应符合保温层施工的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2.6以锚为主岩棉板系统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施工前应对锚栓的抗拉承载力进行复核,其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2岩棉板与基层墙体应粘结牢固,有效粘结面积率不应小于50%;3锚栓的种类和数量、锚固位置和深度、锚盘位置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4锚栓安装后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计算书;观察、手扳检查;实测锚固深度;锚栓拉拔力现场检验应按现行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标准》DB11/T555的规定进行。粘结面积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中附录C的规定进行。检查数量:施工前对锚栓抗拉承载力复核1次;其它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4.2.7以粘为主外保温系统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板与基层的粘结或连接应牢固。保温板与基层的粘结面积、拉伸粘结强度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2锚固件种类和数量、锚固位置和深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施工过程中检查保温板粘结面积,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检测报告;实测锚固深度;现场拉伸粘结强度试验、锚栓拉拔力现场检验应按现行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标准》DB11/T555的规定进行。粘结面积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中附录C的规定进行。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4.2.8被封闭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现场尺量、钢针插入或剖开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4.2.9抹面层与保温层或相邻构造层应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裂缝。抹面层与保温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检查检测报告;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4.2.10当工程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其设置方式、高度、粘结面积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4.2.11当外墙采用保温装饰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装饰板的安装构造、与基层墙体的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2保温装饰板的锚固件应使其装饰面板可靠固定,锚固力应做现场拉拔试验;15

153保温装饰板的板缝处理、构造节点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4保温装饰板板缝不得渗漏;检验方法:核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现场锚固力检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287的试验方法进行;对照设计观察检查;淋水试验检查。检查数量: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全数检查;板缝应按照扣除门窗洞口后的保温墙面面积,在5000m2以内时应检查1处,面积每增加5000m2应增加1处;其他项目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4.2.12外墙出挑构件及阳台、雨罩、女儿墙、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墙柱、凸窗、装饰线和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等热桥部位,以及外窗、阳台门洞口外侧四周墙面,其隔断热桥或保温措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检查数量:隔断热桥措施按不同种类,每种抽查20%,并不少于5处。4.3一般项目4.3.1保温板和防火隔离带的接缝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应上下错缝、平整严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块保温板。4.3.2当工程设置托架时,其设置方式、位置、托架伸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3.3保温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保温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4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4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3阴、阳角垂直4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4阳角方正4用直角检测尺检查5接茬高差1.5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检查数量:每100m2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0m2。4.3.4增强网应铺压严实,包覆于抹面胶浆中,不得有空鼓、褶皱、翘曲、外露等现象。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增强部位的增强网做法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处,每处不少于2m2。4.3.5当采用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时,墙体上易碰撞的底层阳角、门窗洞口及不同材料交接处采取的防止破损措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验数量:全数检查。4.3.6变形缝构造处理和保温层开槽、开孔及装饰件的安装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3.7外保温墙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3.7的规定。16

16表4.3.7外保温墙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3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立面垂直3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3阴、阳角方正3用直角检测尺检查分格条(缝)直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43线度检查检验数量:每100m2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0m2。17

175幕墙节能工程5.1—般规定5.1.1本章适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各类非透光建筑幕墙和采光顶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5.1.2幕墙节能工程的隔气层、保温层应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幕墙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幕墙节能分项工程验收。5.1.3当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时,应提供隔热型材所使用的隔断热桥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横向抗拉强度与纵向抗剪强度)、热变形性能检测报告。5.1.4施工中应对下列部位或项目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保温材料厚度和保温材料的固定;2幕墙周边与墙体、屋面、地面的接缝处保温材料的填充、密封构造;3构造缝、结构缝处的幕墙构造;4隔气层;5热桥部位、断热节点;6单元式幕墙板块间的接缝构造;7凝结水收集和排放构造;8遮阳构件的锚固和连接;9预埋件或后置锚固件质量;10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安装,构件之间连接节点安装;11排水槽和落水管的安装,排水槽与落水管之间的连接安装;12排水槽的防水层施工,采光顶与周边防水层的连接节点安装;13采光顶的四周,内表面与其他装饰面相接触部位的封堵,以及保温材料的安装;14屋脊处、穹顶的圆心点、不同面的转弯处等节点的安装,变形缝处构造节点安装;15防雷装置的安装;16冷凝结水收集排放装置的安装。5.1.5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在施工和现场储存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防火等保护措施。5.1.6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幕墙,按照幕墙面积每1000㎡划分为一个检验批;2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双方协商确18

18定。5.1.7幕墙节能工程除符合本规程规定,还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非透光幕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11/T1883的规定。5.2主控项目5.2.1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5.2.2幕墙(含采光顶)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1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吸水率、燃烧性能(不燃材料除外);2隔热型材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3透光、半透光遮阳材料的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检验方法:进场时抽样复验,验收时核查质量证明文件、计算书、复验报告,其中: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燃烧性能应在同一个报告中;随机抽样检验。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幕墙面积在3000㎡以内时应复验1次;面积每增加3000㎡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抽检面积。5.2.3采光顶的气密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等级要求。密封条应镶嵌牢间、位置正确、对接严密。单元式幕墙板块之间的密封应符合设计要求。开启部分关闭应严密。当采光顶面积合计大于3000㎡或幕墙面积占建筑外墙总面积超过50%时,应核查幕墙气密性检测报告。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开启部分启闭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测报告;现场抽取材料和配件,在试验室中安装检测。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全数核查。现场观察及启闭检查按检验批抽查30%,并不少于5处。气密性能检测应对一个单位工程中采光顶面积合计大于3000㎡或幕墙面积占建筑外墙总面积超过50%时均抽取一个试件进行检测。5.2.4每幅采光顶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隔断热桥节点的连接应牢固。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核查节点及安装。检查数量:节点及开启窗每个检验批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0处。5.2.5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不得松脱。检验方法:对保温板或保温层应采取针插法或剖开法,尺量、厚度;手扳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依据板块数量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0处。5.2.6采光顶遮阳设施安装位置、角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遮阳设施安装应牢固,并满足维护检修的荷载要求。外遮阳设施应满足抗风的要求。19

19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观察、尺量、手扳检查;核查遮阳设施的抗风计算报告或产品检测报告。检查数量:安装位置和角度每个检验批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不得少于10处;牢固程度全数检查;报告全数核查。5.2.7幕墙隔气层应完整、严密、位置正确,穿透隔气层处应采取密封措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样数量不少于5处。5.2.8幕墙保温材料应与幕墙面板或基层墙体可靠粘结或锚固,有机保温材料应采用非金属不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检验方法:视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处。5.2.9建筑幕墙与基层墙体、窗间墙、窗槛墙及裙墙之间的空间,应在每层楼板处和防火分隔离部位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处。5.2.10采光顶可开启部分开启后的通风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尺量核查开启窗通风面积;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依据可开启部分数量,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个,开启窗通风面积全数核查。5.2.11采光顶的安装应牢固,坡度正确,封闭严密,不得渗漏。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检查;淋水检查;核查隐蔽;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200m2以内全数检查;超过200m2则抽查30%,抽查面积不少于200m2。5.2.12幕墙工程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断热节点的连接应牢固。检验方法:对照幕墙节能设计文件,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处。5.3—般项目5.3.1采光顶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釆用密封胶密封的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件(处)。5.3.2单元式幕墙板块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条规格正确,长度无负偏差,接缝的搭接符合设计要求;20

202保温材料固定牢固;3隔气层密封完整、严密;4凝结水排水系统通畅,管路无渗漏。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手扳检查;尺量;通水试验。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依据板块数量,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件(处)。5.3.3幕墙与周边墙体、屋面间的接缝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保温措施,并应采用耐候密封胶等密封。建筑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处的幕墙保温或密封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严寒、寒冷地区当采用非闭孔保温材料时,应有完整的隔气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样数量不少于5件(处)。5.3.4幕墙活动遮阳设施的调节机构应灵活,并应能调节到位。检验方法:遮阳设施现场进行10次以上完整行程的调节试验;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0件(处)。5.3.5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位置的幕墙保温或密封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处。5.3.6封闭式幕墙应无渗漏。检验方法:现场淋水试验。检查数量: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件(处)。21

216外门窗节能工程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外窗、户门及单元门等外门窗节能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6.1.2外门窗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6.1.3建筑外门窗工程施工中应对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的保温填充做法和门窗附框等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6.1.4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1同一厂家的同材质、类型和型号的门窗每200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2同一厂家的同材质、类型和型号的特种门窗每50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3异形或有特殊要求的门窗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其特点和数量,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协商确定。6.1.5外门窗的安装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和现行地方标准《民用建筑门窗工程技术标准》DB11/1028的规定。6.1.6当外窗采用外遮阳装置时,安装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现行地方标准《建筑外遮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11/T1105的规定。6.2主控项目6.2.1门窗及使用的材料、构件、活动外遮阳设施,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门窗型式检验报告、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抗风压性能计算书。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6.2.2门窗及使用的材料、构件、活动外遮阳设施进场时,应按照表6.2.2所列项目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表6.2.2现场见证取样复验项目序号材料名称复验项目气密性、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传热系数、1外门窗太阳得热系数(外窗)、抗结露因子(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中空玻璃的2透光、部分透光遮阳材料密封性能22

223门窗附框壁厚4披水板厚度、镀锌层厚度5型材壁厚、隔热型材物理力学性能6活动外遮阳设施遮阳系数、抗风荷载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窗台板厚度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门窗》GB/T8478的规定进行。检查数量:质量证明文件、复验报告和计算报告等全数核查;按同一厂家、同材质、同开启方式、同型材系列的产品各抽查一次;同一工程项目、同一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抽检数量。6.2.3门窗设计遮阳设施的,其性能、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要求;遮阳设施的安装应位置正确、牢固,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手扳检查;核查遮阳设施的抗风计算报告或性能检测报告。检查数量:按本规程准第3.0.6条的规定抽检;安装牢固程度全数检查。6.2.4门窗应安装牢固,开启方向、安装位置、连接方式,以及防腐处理及嵌缝、密封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数量:按本规程准第3.0.6条的规定抽检;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6.2.5门窗框或附框安装应牢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埋设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门窗框或附框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宜采用弹性闭孔材料或保温防水砂浆填充饱满,并进行防水密封;门窗框与附框之间的间隙应使用密封材料密封。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2.6室外披水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室外披水板下保温材料或砂浆应饱满,披水坡度不应小于5%。室外披水板下侧与外墙保温材料或砂浆的接缝处,应采用预压膨胀密封带密封。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手指叩击、按压检查;尺量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2.7外门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保温、密封等节能措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2.8门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位置正确,满足使用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核查设计文件及产品使用说明书;开启和关闭检查;手试。检查数量: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6.2.9用于外门的特种门的性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要求;特种门安装中的节能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23

23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2.10天窗安装的位置、坡向、坡度应正确,封闭严密,不应渗漏。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水平尺(坡度尺)检查;淋水检查。检查数量:按本规程第3.0.6条规定抽样数量的2倍抽检。6.2.11门窗扇密封条和玻璃镶嵌的密封条,其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密封条安装位置应正确,镶嵌牢固,不得脱槽。接头处不得开裂。关闭门窗时密封条应接触严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检验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2.12门窗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应正确,采用密封胶密封中空玻璃时,应采用双道密封,均压管应密封处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3一般项目6.3.1门窗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手试。检查数量: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抽检。6.3.2外窗遮阳设施调节应灵活、调节到位。检验方法:现场调节试验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24

247屋面节能工程7.1一般规定7.1.1本章适用于屋面节能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7.1.2屋面节能工程的施工,应在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屋面节能分项工程验收。7.1.3屋面节能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基层及其表面处理;2保温材料的种类、厚度;保温层的敷设方式;板材缝隙填充质量;3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设计要求时);4屋面热桥部位处理;5隔汽层或排气孔做法(设计要求时);6女儿墙与屋面交接处做法。7.1.4检验批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屋面节能工程,扣除天窗、采光顶后的屋面面积,每10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2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或建设单位共同商定。7.1.5屋面保温隔热层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当采用正置式做法时,保温隔热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找平层和防水层的施工,避免保温隔热层受潮、浸泡或受损。7.2主控项目7.2.1屋面节能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7.2.2屋面节能工程所用保温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复验项目应符合表7.2.2的规定。表7.2.2屋面节能工程材料复验项目序号材料名称复验项目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压缩强度、吸水率、1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燃材料除外)2防火隔离带燃烧性能、导热系数、吸水率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其中导热系数、密度、燃烧性能应在同一个报告中。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扣除天窗、采光顶后的屋面面积,每1000m2使用的材料应复验1次;不足25

251000m2时也应复验1次。同厂家、同品种的保温材料,其燃烧性能每种产品应至少复验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屋面抽检面积。7.2.3保温隔热层的敷设方式、厚度、缝隙填充质量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做法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3处,每处不得少于10m2。7.2.4采用有机类保温材料的屋面,防火隔离措施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2.5屋面隔汽层的位置、材料及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隔汽层应完整、严密,穿透隔汽层处应采取密封措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3处,每处10m2。7.2.6出屋面管道、屋面设备基础等部位的阻断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3一般项目7.3.1屋面保温隔热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板材应粘贴牢固、缝隙严密、平整;2现场成型等工艺施工的保温层,其配合比应计量准确,搅拌均匀、分层连续施工,表面平整,坡向正确。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称重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3处,每处不得少于10m2。7.3.2金属板保温夹芯屋面应铺装牢固、接口严密、表面洁净、坡向正确。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3.3坡屋面、架空屋面当采用敷设于屋面内侧的保温材料做保温隔热层时,保温隔热层应有防潮措施,其表面应有保护层,保护层的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每100m2抽查一处,每处10m2,整个屋面抽查不得少于3处。26

268地面节能工程8.1一般规定8.1.1本章适用于接触土壤或室外空气的地面、毗邻不供暖空间的地面,以及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等地面节能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8.1.2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面节能分项工程验收。8.1.3地面节能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基层及其表面处理;2保温材料种类和厚度;3保温材料粘结或铺设;4地面热桥部位处理。8.1.4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地面,每1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2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共同商定。8.1.5地面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的规定。8.2主控项目8.2.1地面节能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8.2.2地面节能工程所用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吸水率、燃烧性能(不燃材料除外)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随机见证取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地面面积在1000m2以内时应复验1次;当面积每增加1000m2应增加1次;增加的面积不足规定数量时也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地面抽检面积。8.2.3地下室顶板和架空楼板底面的保温隔热材料应固定牢靠。检验方法:施工前进行样板墙现场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施工过程中检查保温隔热材料粘结面积或连接情况。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查3处。8.2.4工程施工中各构造层的设置和做法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3处,每处10m2。27

278.3一般项目8.3.1工程施工前,基层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有关要求。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8.3.2保温层的表面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28

289供暖节能工程9.1一般规定9.1.1本章适用于集中供暖系统中、热水温度不超过95℃的室内供暖系统节能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9.1.2供暖节能工程施工中应对隐蔽部位在隐蔽前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9.1.3供暖系统节能工程应按检验批验收,检验批可由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各方协商,按系统、楼层等进行划分。9.1.4供热计量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T942的规定。9.2主控项目9.2.1供暖节能工程所用的散热设备、管材、热计量装置、远传装置、室温自动调控装置、阀门、仪表、保温材料等产品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且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检查数量:全数检查。9.2.2供暖节能工程所用的散热器和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表9.2.2所列项目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表9.2.2现场见证取样复验序号材料名称复验项目1散热器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度2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厂家、同材质的散热器,其数量500组及以下时抽检2组;当数量在500组以上时,每增加1000组时应增加抽检1组。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同一厂家、同材质的保温材料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不得少于2次。9.2.3供暖系统安装的室温自动调控装置和热计量(含热分摊)装置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分室(或分户)温度自动调控、楼栋热计量和分摊到户的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重点检查调控装置能否实现手动设定室温,和自动的恒温控制;检查能否实29

29现设计要求的楼栋计量或者分户计量,用作贸易结算的热量表应该满足法定计量器具的检定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9.2.4室内温度采集装置应符合设计的数量、位置和形式。接入市电的采集装置的插座部件,应有3C认证标识。移动电池型传感器应设置在避光通风的位置,应能通过手持终端读取室内温度,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过±0.5K。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水银温度计比对。检查数量:抽查2%,不得少于5只。9.2.5水力平衡装置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应全部做平衡调试,出具调试报告;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应全部完成流量设定,出具流量设定报告;电动回水温度控制阀应完成调试,出具调试报告;自力式压差阀应全部完成压差设定,出具压差设定报告;电动调节阀应全部按要求完成自检及与上位平台通讯测试。检验方法:在室内温控设备阀门全开的状态下,静态水力平衡阀应采用厂家自带仪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应采用便携流量计抽测流量、计算水力失调度,水力失调度应在0.9-1.2范围之间,电动回水温度控制阀采用热表温度传感器或本地温度计测量,自力式压差阀采用同一块压力表测量,分布式水泵温差设定值采用热表温度传感器或本地温度计测量,电动调节阀采用上位平台及本地控制器下发开度值检测。检查数量:抽查5%,不得少于5只。9.2.6供暖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暖系统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等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3室温自动调控装置、热计量(含热分摊)装置、水力平衡装置以及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9.2.7散热器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组散热器的类型、规格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散热器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散热器组数抽查5%,不得少于5组。9.2.8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恒温控制阀的类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明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不应安装在狭小和封闭空间,其阀头应水平安装,且不应被散热器、窗帘或其它障碍物遮挡;3暗装散热器的恒温控制阀应采用外置式温度传感器,并应安装在空气流通且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30

30的位置。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5%,不得少于5个。9.2.9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安装除了应符合本规程第9.2.6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潮层和绝热层的做法及绝热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室内温控装置的传感器应安装在距地面1.4m处的内墙面上,且应避开阳光直射和发热设备。检验方法:防潮层和绝热层隐蔽前观察检查;用钢针刺入绝热层、尺量;观察检查、尺量室内温控装置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检查数量:防潮层和绝热层按检验批抽查5处,每处检查不少于5点;温控装置按每个检验批抽查10个。9.2.10供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力入口装置中各种部件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热计量装置、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的安装位置、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及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观察、维护;3水力平衡装置及各类阀门的安装位置、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及方向应正确,并便于操作和调试。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进场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9.2.11供暖系统保温层和防潮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保温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硬质或半硬质的保温管壳每节至少应用防腐金属丝、耐腐蚀织带或专用胶带进行捆扎(或粘贴)2道,其间距为300mm~350mm,且捆扎、粘贴应紧密,无滑动、松弛及断裂现象;3硬质或半硬质保温管壳的拼接缝隙不应大于5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4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5防潮层应紧密粘贴在保温层上,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褶皱、裂缝等缺陷;6防潮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流方向敷设;7卷材防潮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30mm~50mm;8阀门及法兰部位的保温层结构应严密,且能单独拆卸并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钢针刺入保温层、尺量。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10%,且保温层不得少于10段、防潮层不得少于10m、阀门等配件不得少于5个。31

319.2.12供暖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对室内供暖系统及热源进行联合试运行和调试,试运行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室内供暖系统试运行和调试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9.3一般项目9.3.1供暖系统的温度、压力和热量采集装置,仪表本体显示值、采集柜就地显示值和远传终端显示值应保持数据一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抽样检查,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3件。9.3.2供暖系统过滤器等配件的保温层应密实、无空隙,且不得影响其操作。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进行抽检,最小抽样数量不得少于2件。32

3210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10.1一般规定10.1.1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10.1.2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施工中应进行材料、构配件、设备的验收和施工质量的检查。隐蔽部位在隐蔽前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0.1.3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的分项验收可按系统、楼层划分为若干的检验批。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协商确定。10.2主控项目10.2.1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所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应进行进场验收,并应对下列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和功能进行核查,验收与核查的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验收、核查记录。各种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与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有效,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新风空调一体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等设备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风压、噪声及功率;2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3风机的风量、风压、功率、效率;4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的和双向换气装置的风量、静压损失、出口全压及输入功率;装置内外部漏风率、有效换气率、交换效率、能量回收比、凝露、噪声等;5阀门与仪表的类型、规格、材质及公称压力;6成品风管的材质、规格及厚度;7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厚度、吸水率。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与实物核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0.2.2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使用的风机盘管机组和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表10.2.2所列项目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检,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表10.2.2现场见证取样复检项目序号名称复检项目1风机盘管供冷量、供热量、风量、水阻力、噪声及功率2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吸水率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33

33检查数量:风机盘管机组按结构形式抽检,同一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数量在500台及以下时,抽检2台;当数量高于500台时,每增加1000台时应增加抽检1台。同施工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同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检次数不得少于2次。10.2.3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及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系统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压力表等,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换;3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自控阀门与仪表、温度控制装置、冷(热)计量装置与仪表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方向正确,并便于数据读取、操作、调试和维护;4管道动态与静态阀门在系统运行时,应按设计参数要求进行校核、调整;5电动阀门的执行机构应能全程控制阀门的开启与关闭;6空调系统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和冷、热计量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0.2.4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管的材质、断面尺寸及壁厚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2风管与部件、建筑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3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材料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的连接处及内部支撑加固处,应有防热桥的措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按子分部工程系统各抽查2处。10.2.5风管的强度、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与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检验方法:核查风管强度严密性及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检查数量:按压力等级分别抽查2处记录。10.2.6空调水系统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的阀门、集分水器、密闭罐体、风机盘管等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合格后进行安装;2空调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并进行系统冲洗,管道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的水对比应相近,且无可见杂物为合格。系统继续运行2h以上,水质稳定后,方可与设备贯通。检验方法:核查水压试验和系统冲洗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0.2.7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安装位置、标高和方向应正确,并便于维护、检修;且与风管、送风静压箱、回风箱、阀部件的连接应严密可靠;34

343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连接严密,其漏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的规定。机组进行漏风量检测的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4机组内的空气热交换器翅片和空气过滤器应清洁、完好,且安装位置和方向正确,以便于维护和清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漏风量测试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0.2.8风机盘管、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安装位置、标高和方向应正确,并便于维护、检修;3机组与风管、回风箱及风口的连接应严密、可靠;4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便于拆卸和清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5台。10.2.9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和集中排风系统中的能量回收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规格、数量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进、排风管的连接应正确、严密、可靠;3室外进、排风口的安装位置、高度及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0.2.10空调风管系统及部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绝热层与风管、部件及设备应紧密贴合,无裂缝、空隙等缺陷,且纵、横向的接缝应错开;3绝热层表面应平整,当采用卷材或板材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5mm;采用涂抹或其他方式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10mm;4风管法兰部位绝热层的厚度,不应低于风管绝热层厚度的80%;5风管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并有防护措施;6防潮层(包括绝热层的端部)应完整,且封闭良好,其搭接缝应顺水;7带有防潮层隔气层绝热材料的拼缝处,应用胶带封严,粘胶带的宽度不应小于50mm;8风管系统阀门等部件的绝热,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钢针刺入绝热层、尺量检查。检查数量:风管绝热按数量抽查10%,最小抽样数量绝热层不得少于10段,防潮层不得少于10m;风管穿楼板和穿墙处抽查10%,且不得少于5处;阀门等配件抽查10%,且不得少于5个。10.2.11空调水系统管道、冷媒管道及配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绝热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硬质或半硬质的绝热管壳每节至少应用防腐金属丝或耐腐蚀35

35织带或专用胶带进行捆扎或粘贴两道,其间距为300mm~350mm,且捆扎、粘贴紧密,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3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的拼接缝隙,保温时不应大于5mm、保冷时不应大于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4松散或软质绝热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5防潮层与绝热层应结合紧密,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褶皱、裂缝等缺陷;6立管的防潮层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7卷材防潮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30mm~50mm;8空调冷热水管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且绝热层与穿楼板和穿墙处的套管之间应用不燃材料填实,不得有空隙;套管两端应进行密封封堵;9管道阀门、过滤器及法兰部位的绝热应严密,并应方便单独拆卸,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钢针刺入绝热层、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水管绝热按数量抽查10%,且绝热层不得少于10段、防潮层不得少于10m;水管穿楼板和墙体处抽查10%,且不少于5处;阀门等配件抽查10%,且不得少于5个。10.2.12空调冷热水管道及制冷剂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绝热衬垫,其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厚度,宽度应大于支、吊架支承面的宽度。衬垫表面应平整,安装应固定牢固,衬垫与绝热材料之间应填实无空隙。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检5%,且不得少于5处。10.2.13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并应进行系统的风量平衡调试。单机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应为-5%至+10%,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试运转和调试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0.2.14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应对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干燥试验,以及制冷剂充注;在系统工程验收前,应进行系统带负荷运行的综合效果检验,检验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核查系统清洗、气密性、真空干燥的试验记录及运行效果检验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0.3一般项目10.3.1空气风幕机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纵向垂直度和横向水平度的偏差均不应大于2/1000。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36

3610.3.2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风管连接前宜做动作试验,确认运行正常后再连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总数量抽查10%,且不得少于2台。37

3711冷热源与管网节能工程11.1一般规定11.1.1本章适用于集中空调与集中供暖系统的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室外管网系统节能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11.1.2集中空调与集中供暖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室外管网系统施工中应对隐蔽部位在隐蔽前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1.1.3集中空调与集中供暖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室外管网系统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关国家现行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11.2主控项目11.2.1空调与供暖冷热源设备及其辅助设备、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进场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其类型、规格和外观等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与核查的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验收、核查记录。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和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应对下列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进行核查。1锅炉的单台容量及其额定热效率、调节方式;2热交换器的单台换热量;3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类型、规格;4空气源热泵机组(冷热风机组、冷热水机组)的冬季运行性能系数(COP);5电驱动压缩机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的名义制冷量、输入功率及最低能效比(EER);6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的额定制冷(热)量、输入功率及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7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名义供热量、输入功率及性能系数;8地源热泵水机组的名义供热量、输入功率及性能系数;9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空调冷却水循环水泵等的流量、扬程、电机功率及效率;10冷却塔的流量及电机功率;11水泵风机变频器规格、型号及性能参数;12自动控制装置、监测装置和计量装置的技术性能参数。13管道的规格、材质、工作温度及压力;38

3814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厚度、吸水率。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资料和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与实物核对。检查数量:全数核查。11.2.2冷热源与管网节能工程所用的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等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次数不得少于2次。11.2.3热力站内的电动调节阀设备,阀体与电动执行器应匹配,不得拼装混装,阀门应全行程执行动作。检验方法:检查报告,再进行现场随机见证抽样送检;现场检查、抽测。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1.2.4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应满足设计和产品的直管段安装要求,方向应满足产品工作要求,并便于观察、维护,不得有冷凝水破坏仪表电路板的隐患。检验方法:现场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1.2.5空调与供暖冷热源系统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系统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各种设备、自动控制装置、监测装置、计量装置、气候补偿装置等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3锅炉房和热力站应能实现对供热量、燃料消耗量和补水量的监测和计量;4锅炉房和热力站设置的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应能根据热负荷及室外气温等条件变化,实现设计要求的对热源侧和用户侧系统自动进行总体调节;5空调冷(热)水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变流量或定流量运行。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及核查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1.2.6空调与供暖冷热源系统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系统试运转及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源和辅助设备应进行单机试运转及调试;2热源和辅助设备应同建筑物室内供暖系统进行联合试运转及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3管网应进行水力平衡调试,出具调试报告,水力失调度不应超出0.9-1.2范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试运转;在管网远中近位置抽取3个点校验流量,核查调试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1.3一般项目11.3.1供暖系统的热源设备及其辅助设备、配件的绝热,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9

39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1.3.2壳管式热交换器的安装,如设计无要求时,其封头与墙壁或屋顶的距离不得小于换热管的长度。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1.3.3直埋无补偿供热管道预热伸长及三通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前应注意检查预制保温层外壳及接口的完好性。回填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的直埋保温管道沟槽回填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1.3.4管道的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口在现场发泡时,接头处保温层厚度应与管道保温层厚度一致;直埋管道保护层接头处应与管道保护层成一体,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的规定。管道及管路附件安装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接头保温的相关规定,满足防潮防水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0

4012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12.1一般规定12.1.1本章适用于配电与照明节能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12.1.2配电与照明系统施工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隐蔽部位在隐蔽前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2.1.3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可按照系统、楼层、建筑分区,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协商确定。12.1.4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的规定。12.2主控项目12.2.1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所用的配电设备、电线电缆、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等产品应进行进场验收与核查,进场验收与核查的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且应形成相应的验收与核查记录。各种材料和电气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资料和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与实物核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2.2.2居住建筑所用的照明器具及其附属装置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表12.2.2现场见证取样复检项目序号名称复检项目1照明光源初始光效2照明灯具镇流器能效值3照明灯具效率4照明设备功率、功率因数、谐波含量值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厂家的照明光源、镇流器、灯具、照明设备,数量在200套(个)及以下时,抽检2套(个);数量在201套(个)~2000套(个)时,抽检3套(个);当数量在2000套(个)以上时,每增加1000套(个)时应增加抽检1套(个)。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41

4112.2.3低压配电系统所用的电线、电缆进场时,还应对其导体电阻值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厂家各种电线、电缆导体规格总数的10%,且不少于2个导体规格。12.2.4工程安装完成后应对配电系统进行调试,调试合格后应对低压配电系统以下技术参数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电单位受电端电压允许偏差: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系统电压的±7%;单相220V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系统电压的为-10%~+7%;2设计荷载下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允许偏差:对于室内照明±5%,一般用途电动机±5%、电梯电动机±7%,其它无特殊规定设备±5%;310kV及以下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检验方法:大型用电设备均可投入的情况下,使用标准仪器仪表进行现场测试;对于室内插座等装置使用带负载模拟的仪表进行测试。检查数量:受电端全部检查,末端处抽测5%。12.2.5照明系统安装完成后应通电试运行,其测试参数和计算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照度值允许偏差为设计值的±10%;2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设计值,当典型功能区域照度值高于或低于其设计值时,功率密度值可按比例同时提高或降低。检验方法:检测被检区域内平均照度和功率密度。检查数量:每种功能区检查不少于2处。12.3一般项目12.3.1配电系统选择的导体截面不得低于设计值。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尺量检查。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检验不少于5次。12.3.2母线与母线或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当采用螺栓搭接连接时,应采用力矩扳手拧紧,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检验方法:使用力矩扳手对压接螺栓进行力矩检测。检查数量:抽查10%。42

4212.3.3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宜品字型(三叶型)敷设,且不得形成闭合铁磁回路。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2.3.4三相照明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其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检验方法:在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时开启全部照明负荷,使用三相功率计检测各相负载电流、电压和功率。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3

4313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13.1一般规定13.1.1本章适用于地源热泵地埋管、地下水、地表水换热系统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13.1.2地源热泵换热系统施工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隐蔽部位在隐蔽前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分项工程验收。13.1.3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的验收,可按照不同系统、不同地热能交换形式,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协商确定。13.1.4地源热泵换热系统热源井、输水管网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13.2主控项目13.2.1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使用的管材、管件、水泵、自控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应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的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各种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与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岩土热响应试验报告和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2.2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直钻孔的位置、间距、深度、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埋管的位置、间距、深度、长度以及管材的材质、管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回填料及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应密实;4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进行水压试验,并应合格。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核查相关检验与试验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2.3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管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埋地管道与环路集管连接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连接应严密、牢固;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形弯管接头应选用定型产品;44

443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的组对,应能满足插人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形管的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保护。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2.4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管道间的流量应调试平衡。检验方法:分别在有利和不利的环路中,挑选2-3个不同环路抽测流量,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不应大于130%。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2.5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具备热源井及周围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查资料、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专项施工方案;2热源井的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应符合设计要求;3井身结构、井管配置、填砾位置、滤料规格、止水材料及抽灌设备选用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热源井应进行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并应单独验收,其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稳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抽水试验结束前应在抽水设备的出口处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和含砂量的测定,水质和含砂量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5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后,施工单位应提交热源成井报告。报告应包括文字说明,热源井的井位图和管井综合柱状图,洗井、抽水和回灌试验、水质和含砂量检验及管井验收资料。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相关资料文件、验收记录及检测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2.6地源热泵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具备地表水换热系统所用水源的水质、水温、水量的测试报告等勘察资料;2地表水塑料换热盘管的长度和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换热器与过滤器及防堵塞等设备的安装,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地表水换热系统应进行水压试验,并应合格。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相关资料、文件、验收记录及检测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2.7地源热泵换热系统交付使用前的整体运转、调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相关要求进行整体运转、调试。45

45检查系统试运行与调试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2.8地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前,应进行冬、夏两季运行测试,并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实测性能作出评价。检验方法:检查评价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3一般项目13.3.1地埋管换热系统在安装前后均应对管路进行冲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直埋管插入钻孔后,应进行管道冲洗;2环路水平地埋管连接完成,在与分、集水器连接之前,应进行管道二次冲洗;3环路水平管道与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应进行第三次管道冲洗。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管道冲洗记录等相关资料。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3.2地源热泵换热系统热源水井均应具备连续抽水和回灌的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相关资料、文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3.3.3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室外小室应保持干燥清洁。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46

4614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工程14.1一般规定14.1.1本章适用于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14.1.2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工程的验收可按相关技术规定、合同约定的检验批次进行;也可按系统组成或楼层等,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协商确定。14.1.3对隐蔽部位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在隐蔽前进行,并应有详细文字记录和必要图像资料。14.2主控项目14.2.1太阳能热水系统所用计量装置、集中设置的贮热水箱、辅助热源设备、换热器、水处理设备、水泵、控制器、电磁阀、安全阀及仪表设备等产品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2太阳能集热设备、分户设置的贮热水箱,系统用钢材、管材、保温材料、电气等产品和材料进场时,应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检验批抽样验收,验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检查数量:同厂家各种规格总数的2%,单一规格产品不少于5台(套);多规格产品不少于2个规格。14.2.3太阳能光热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太阳能集热设备和保温材料进场时,应按表14.2.3的规定对其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表14.2.3现场见证取样复验项目序号材料名称复验项目1集热设备峰值效率、额定效率、耐压性能2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检验方法:现场随机见证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厂家、同规格的太阳能集热设备或太阳能热水器,数量在200台及以下时,抽检1台(套);200台以上抽检2台(套)。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同厂家、同材质的保温材料复验次数不得少于2次。47

4714.2.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安装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太阳能集热器、安全保护装置、阀门、过滤器、控制器和传感器等,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3各类设备、仪表、计量装置和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便于观察、操作、调试和维修。水泵、电动阀门和控制器等设备安装在室外的,应采取必要防雨、防晒、防冻等保护措施;4各种太阳能集热系统用基座、支吊架等,新建建筑上设置的,应在防水层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完成与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连接;既有建筑上增设的,应按建筑结构安全性复核设计要求安装,应采取抗风、抗震、防雷、防腐措施,并应与建筑物接地系统可靠连接;5安装于建筑物外立面的集热设备,需设置防坠落保护措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5太阳能集热设备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集热设备的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集热设备与基座和支架的连接,应牢固且应做防腐处理;3集热设备的安装倾角和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角度误差应在3°以内。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2%,但不得少于5组。14.2.6集中设置的贮热水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其水箱材质、规格、热损系数、保温材料及其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水箱应与底座固定牢靠;3水箱内、外壁均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腐处理。内壁防腐应卫生、无毒、水质满足卫生标准要求,且应能承受所贮存热水的最高温度和压力要求;4带有电加热辅助功能的水箱内箱,应做接地处理;5开式水箱的满水试验和闭式水箱的水压试验,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查阅进场验收记录和质量证明文件;观察检查;满水试验静置24h观察,需不渗不漏;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10min,需压力不降,不渗不漏。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7分户设置的贮热水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箱的材质、规格、出水率、保温材料及其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水箱内壁的防腐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做好经防腐处理的内壁,应卫生、无毒,且可满足所贮存热水最高工作温度和压力的要求;3水箱应与承重基础牢靠固定。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方便检查与维修;4带有电加热辅助功能的贮热水箱内箱,应做接地处理。检验方法:查阅进场验收记录和质量证明文件;观察检查;查阅产品检验报告。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2%,但不得少于10个。48

4814.2.8排气阀、安全阀、电动自控阀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3安装前,应对电动、气动等自控阀门进行单体调试。启闭试验应合格;4安装完毕后,应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对排气阀、安全阀及电动自控阀门等进行调试并做出标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查阅质量证明文件或相关技术资料。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9水泵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与水泵的连接,宜采用柔性接管,且应为无应力状态,不得有强行扭曲、强制拉伸等现象。非小型低噪音水泵的安装,应设减振装置并采取消音措施。检查方法:查阅水泵技术资料或设计文件;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10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道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部件的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冷、热水管道应分别敷设。压力表、温度计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应便于观察、维护;3管道上阀门的位置及进、出口方向应正确且应便于操作。连接应牢固紧密。启闭应灵活。成排设置的阀门排列,应整齐美观;4管道的坡向及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具体要求时,可按0.3%-0.5%坡度取值;5管道的最高端排气阀及最低端排污阀的数量、规格和安装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6管道支架的材质、设置间距和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平安装的管道,间距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7室内管道支吊架应采用镀锌或其它防腐措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进场验收记录或设计文件。检查数量:抽查检查。按系统数量抽查5%,且不少于2个系统。14.2.11管道安装完成后,承压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管道水压试验及管道冲洗,非承压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管道满水试验及管道冲洗。当设计未注明时,闭式系统中各种材质管道系统的试验压力,均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热水供应系统的管道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的数值,且需满足系统顶点工作压力不小于0.3MPa条件。管道的冲洗,应达到排放口水质清澈无杂质。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旁站检查;核查压力试验、系统冲洗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12辅助能源加热设备为电加热器时,接地保护应可靠固定,并应加装防漏电、防干烧等保护装置;当采用其他辅助加热设备时,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测试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13控制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的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传感器的接线应牢固可靠,接触应良好。接线盒与管套之间的传感器屏蔽线,应做二次防护处理,49

49两端应做防水保护;3所有电气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应做接地或等电位联结处理;4电气与自动控制系统高温保护、防冻保护、过压保护、溢流保护、缺水保护等应可靠并应与安全报警联动。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14管道保温层和防护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保温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保温层的燃烧性能、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保温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3保温防护层应紧贴在保温层上,且应封闭良好,施工应平整、匀称,不得有缺口、裂缝等缺陷;4防护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面;5卷材防护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30mm~50mm;6阀门及法兰部位的保温层结构应严密,且应能单独拆卸并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钢针刺入保温层、尺量。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2%,且保温层不得少于10段、防护层不得少于10m、阀门等配件不得少于5个。14.2.15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联合试运转和调试。联合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联动调试完成后,应连续运行72h,设备及主要部件的联动应协调,动作准确,无异常现象。检验方法:检查系统试运转和调试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4.2.16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完毕系统调试正常后,应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日热水温升进行抽查检测。在月平均日太阳辐照量条件下的检测值,应不小于相同月份平均日太阳能热水设计温升值的85%。检验方法:按现行地方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11/T461中附录H检测;检查数量:抽查检测。抽检数量按同一类型总系统数量的5%、且不少于1个系统进行。14.3一般项目14.3.1太阳能热水系统过滤器等配件的保温层应密实、无空隙,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类别数量抽查10%,且均不得少于2件。14.3.2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回水管道;应保证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保证热水压力与冷水压力的平衡,并设置防止冷水逆流进入热水循环管道的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50

5015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15.1一般规定15.1.1本章适用于与居住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并网系统的施工质量验收。带储能的光伏系统可参照执行。15.1.2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的验收可按相关技术规定、合同约定的检验批次进行;也可按系统,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协商确定。15.1.3对隐蔽部位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在隐蔽前进行,并应有详细文字记录和必要图像资料。15.2主控项目15.2.1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对下列文件和资料进行验收:1设计方案,设计计算书、设计施工图、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光伏系统安装关联建筑结构及电气安全性复核计算书等;2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系统用设备、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厂合格证明、安全认证文件、关键部件质量证明文件以及进场检(试)验报告等。检查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5.2.2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对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及发电效率、光伏组件与建筑本体连接用部件的强度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一类型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测试数量,应不低于该类型组件总数量的5%,且不得少于2个。部件强度测试每规格不少于2个。15.2.3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汇流箱、充放电控制器、储能蓄电池、电网接入单元、主控和监视系统、触电保护和接地、配电设备及配件的安装应完整,并符合设计要求;2光伏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安装位置、方向、倾角和支撑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3安装的组件及支架应无明显形变,支架与组件之间、支架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4光伏方阵高度高于2.5米的,设置的防止组件坠落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5光伏组件及系统周围的屋面、人行通道、屋面出入口处铺设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6系统中配电和控制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读取数据、操作、调试、维护及通风、散热;检验方法:表观检查;核查设计文件,核验相关资料。检查数量:全数检查。51

5115.2.4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定式支架的垂直度、水平度和角度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的规定;2跟踪式支架的自动模式动作、过风速保护、跟踪精度、通电和断电以及跟踪控制系统等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3柔性支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检验。检查数量:同一类型支架被测试数量为该类型系统总数量的5%,且不得少于1套。15.2.5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方法:使用I-V测试仪现场检测。测试参数包括室外环境温度、组件背板温度、风速、太阳辐照强度、电压、电流、发电功率、转换效率、采光面积。其余项目为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同一类型太阳能光伏系统被测试数量,应为该类型系统总数量的5%,且不得少于1套。15.2.6太阳能光伏系统主要指标及性能的检测、试运行与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系统设计文件要求内容,逐项检测保护装置和等电位体的连接匹配性;2极性;3光伏组串电流;4系统主要电气设备功能;5光伏方阵绝缘阻值;6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保护装置和保护功能的检查;7光伏方阵标称功率;8电能质量;9计算机监控、继电保护、远动通信、电能量信息管理等的调试;10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检测。检验方法:采用万用表、光照测试仪、I-V测试仪、电能质量测试仪等专业测试设备现场实测。检查数量: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根据项目类型确定,每个类型应抽取不少于1个系统的效率检测;其他全数检查。15.2.7系统安装调试后应具有下列功能:1测量显示功能;2数据存储与传输功能,且按规定接入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监测系统;3交(直)流配电设备保护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5.2.8电击防护设施的安装应满足设计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光伏方阵和配电装置等带电部分的护栏或其它防触电防护设施应固定牢固,设置的危险警告标识应清晰、明显。采用的隔离开关应有明显断开点及标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52

52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5.2.9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气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5.2.10太阳能光伏系统应有对地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故障报警功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5.2.11太阳能光伏系统储能装置的控制及保护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安全、消防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5.3一般项目15.3.1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标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5.3.2太阳能光伏系统中的电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的规定。电缆连接应可靠,无虚接、搭接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53

5316工程现场检验16.1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16.1.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和外窗气密性进行现场实体检验。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实体检验宜采用外墙传热系数或钻芯检验方法,其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标准》DB11/T555的规定。当建筑为超低能耗建筑时,应采用外墙传热系数检验方法,检测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的规定执行。在节能工程施工完成后,条件允许时可进行热工缺陷检验;2外墙节能构造实体检验应按单位工程进行,每种节能构造的外墙检验不得少于3处,每处检查一个点;3外门窗节能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每种材质、开启方式、型材系列的外窗检验不得少于3樘;4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建筑面积;每30000m2可视为一个单位工程进行抽样,不足30000m2也视为一个单位工程;5现场实体检验的样本应在施工现场由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随机抽取,且应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不得预先确定检验位置;6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工程师见证,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16.1.2当现场实体检验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情况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扩大一倍数量抽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或参数再次检验。仍然不符合要求时应给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整改:1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外墙节能构造应查找原因,计算或评估其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程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弥补或消除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2对于建筑外窗气密性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应查找原因进行修理,使其达到要求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16.2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16.2.1供暖、通风和空调、配电和照明等节能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现场检测,且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受季节影响未进行的节能性能检测项目,应在保修期内补做。16.2.2供暖、通风和空调、配电和照明系统设备节能性能检测的主要项目及要求见表16.2.2,其检测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执行。54

54表16.2.2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主要项目及要求序号检测项目抽样数量允许偏差或规定值以房间数量为受检样本基数,最冬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小抽样数量按本规程表3.0.6规定温度2℃,且不应高于执行,且均匀分布,并具有代表1室内平均温度1℃;夏季不得高于设计性;对面积大于100m2的房间或计算温度2℃,且不应空间,可按100m2划分为多个受低于1℃检样本。以系统数量为受检样本基数,抽通风、空调(包括样数量按本规程表3.0.6规定执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2新风)系统的风量行,且不同功能的系统不应少于1许偏差不应大于10%个。以风口数量为受检样本基数,抽样数量按本规程表3.0.6规定执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3各风口的风量行,且不同功能的系统不应少于2不大于15%个。以风机数量为受检样本基数,抽风道系统单位风量4样数量按本规程表3.0.6规定执符合设计要求耗功率行,且不应少于1台。以空调机组数量为受检样本基定流量系统不应大于5空调机组的水流量数,抽样数量按本规程表3.0.6规15%,变流量系统不应定执行。大于10%空调系统冷水、热与设计循环流量的允许6水、冷却水的循环全数偏差不应大于10%流量热力入口总数不超过6个时,全数检测;超过6个时,应根据各室外供暖管网水力7个热力入口距热源距离的远近,0.9~1.2平衡度按近端、远端、中间区域各抽检2个热力入口。8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全数不应大于10%照度不应小于设计值照度与照明功率密每个典型功能区不少于2处,且990%,照明功率密度不度均匀分布,具有代表性应大于设计值16.2.3供暖、通风和空调、配电和照明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的项目和抽样数量可在工程合同中约定,必要55

55时可增加其他检测项目,但合同中约定的检测项目和抽样数量不应低于本规程的规定。16.2.4当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的项目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的情况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扩大一倍数量抽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或参数再次检验。仍然不符合要求时应给出“不合格”的结论。对于不合格的设备系统,施工单位应查找原因,通过调试、整改等技术措施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56

5617节能工程质量验收17.0.1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且检验批、分项工程全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实体检验和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确认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条件后方可进行。17.0.2参加建筑节能工程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其程序和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1节能工程检验批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并应按本规程附录A表A.0.1填写记录;2节能分项工程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必要时可邀请主要设备、材料供应商及分包单位、设计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参加验收,并应按本规程附录A表A.0.2填写记录;3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专业负责人应参加验收;主要设备、材料供应商及分包单位专业或技术负责人应参加验收,并应按本规程附录A表A.0.3填写记录。17.0.3检验批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的质量应全部合格;2一般项目的质量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1)至少应有8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2)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中附录G判定的结果为合格。3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验记录,检验批现场验收检查原始记录。17.0.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质量均应合格;2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17.0.5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外窗的现场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的规定;4供暖、通风和空调、配电和照明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应合格。17.0.6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将所有的验收文件归入单位工程技术档案。57

57附录A居住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A.0.1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应按表A.0.1的规定填写。表A.0.1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检验批容量分包单位项目分包单位检验批部位负责人施工依据验收依据设计要求及最小/实际抽检查验收项目检查记录规范规定样数量结果123主4控5项6目789101一2般3项4目5施工单位专业工长:检查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单位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58

58A.0.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按表A.0.2的规定填写。表A.0.2XXXXX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工程名称程名称分项工检验批程数量数量项目技术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分包内容项目负责人序检验批检验批部位/区段施工单位检查结果监理单位验收结论号名称容量123456789101112131415说明:施工单位检查结果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单位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59

59A.0.3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按表A.0.3的规定填写。表A.0.3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子分部工分项工程工程名称程数量数量项目技术(质量)施工单位负责人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分包内容负责人序子分部工分项工程检验批施工单位检查结果监理单位验收结论号程名称名称数量123456789质量控制资料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检测报告供暖系统节能性能检测观感质量检验结果综合验收结论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60

60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用“必须”;反面词用“严禁”。2)表示严,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用“应”;反面词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用“宜”;反面词用“不宜”。4)表示有所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61

61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5《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1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1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14《铝合金门窗》GB/T847815《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16《建筑外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17《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28718《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19《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11/T46120《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DB11/T555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2《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T94223《民用建筑节能门窗工程技术标准》DB11/T102824《建筑外遮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11/T110525《非透光幕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11/T188362

62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SpecificationforinsulationconstructionalqualityacceptanceofresidentialbuildingDB11/T1340-2022条文说明2022年63

631总则随着新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的发布实施,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幅度再次提高,对于整个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包括外墙、外窗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具体的节能工程的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工艺要求;目前新版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也已经发布实施,所以本次修订将在北京市新版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并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相协调。64

642术语2.0.3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2.0.4当工程无监理工程师时,可以由建设单位负责见证取样。65

653基本规定3.0.1本条是对节能工程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符合国家、行业、北京市要求的施工技术标准。3.0.2由于材料供应、工艺改变等原因,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需要改变节能设计。为了避免这些改变影响节能效果,本条对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严格加以限制。本条规定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均须事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第二,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不应降低节能效果;第三,涉及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除应由原设计单位认可外,还应报原负责节能设计审查机构审查方可确定。确定变更后,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本条的设定增加了节能设计变更的难度,是为了尽可能维护已经审查确定的节能设计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节能设计变更。本条内容与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强制性条文第3.1.2条基本等效。3.0.4本条是强调节能保温工程所选用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的先进性和可靠性。3.0.7本条明确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节能施工,是居住建筑节能工程的分项工程。强调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要求,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过程控制是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也是本规程的指导原则。并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规范了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单位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记录表格。66

664墙体节能工程4.1一般规定4.1.1本条规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对于外墙内保温、自保温等体系,目前单独使用很难满足本市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所以本次未纳入规程范围。4.1.2保温材料在运输、储存、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防潮、防水措施,以保证材料的性能和品质,尤其对于一些吸水率较高的材料,在雨季施工要尤其注意做好防水措施。外保温防火问题也应该制定相关措施,具体可以参照本市现行地方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术规程》4.1.4在外墙外保温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的验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本条中规定了10个应当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的部位。4.2主控项目4.2.1对于外墙外保温应在进场时核查系统耐候性、系统抗风压、配套保温材料、砂浆、网格布、锚栓等型式检验报告,且报告应该在有效期内。对于装配式夹心保温构件,应核查其构件的热工性能和配套保温材料的型式检验报告。其中构件热工性能可采用同条件制作标准试验尺寸的构件进行检测。4.2.2本条要求系统供应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工程采用不成熟工艺或质量不稳定的材料和产品。成套技术经过了验证,可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节能效果。对于施工单位都是按照设计给出的外墙外保温做法和要求进行施工,但施工单位只能控制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在施工现场难以对完成的工程实体进行安全性、耐久性和节能效果检验,为了确保采用该设计完成的节能保温工程满足要求,故规定应由相关单位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应包含耐久性检验,但是实际工程中发现,很多型式检验报告不标准,没有耐候性检验。所以本条强调型式检验报告应包括耐候性检验。如果供应方不能提供耐候性检验报告时,应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予以补做。外墙外保温工程严禁采用拼凑的办法供应其组成材料,应由供应商统一提供配套的组成材料和型式检验报告。4.2.3本次修订在保温材料中增加了改性聚苯板的复验要求,由于复合聚苯板目前容重从几十公斤到一半多公斤的产品都有,并且燃烧性能也是从B1级到A2级,给施工现场人员区分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本次规定改性聚苯板在进场复验时应同时进行燃烧性能测试。对于锚栓的现场复验只针对以锚为主岩棉板系统和保温装饰板系统,对于其他保温材料外保温系统,锚栓应进行现场检测。4.2.4本次修订增加的预制夹心保温系统的相关要求,由于其系统特点,相关要求与外保温有较大差异,在进场时应查验相关热桥报告、热工计算书等内容。对于夹心保温系统所用的保温材料,应在工厂由驻厂监理按照批量进行抽样见证复验。67

674.2.6对于施工前锚栓抗拉承载力的复核,同一工程不同类型的基层墙体应分别进行检测,均应不少于15个拉拔试件且应兼顾不同朝向和楼层。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外墙外保温通用技术规程》的规定。以锚为主岩棉板系统与基层墙体的破坏形式可分为两种:一是锚栓从基层墙体中拔出,系统破坏,其出现的可能性可用锚栓在基层墙体中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衡量;二是锚栓仍留在基层墙体中,岩棉板被穿透,系统破坏,可用系统的穿透力标准值衡量。锚栓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在试验室中测得,所用墙体与工程墙体可能存在差异。为保证系统的联结安全性,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墙体基面上进行锚栓的现场抗拉承载力试验,并将测试结果提交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对比设计计算时单个锚栓抗拉承载力的取值,对锚栓数量进行复核,计算确定锚栓数量。对于以锚为主岩棉板系统其锚栓的锚固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联结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于锚栓安装的验收,确定其安装位置、安装数量、锚固深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4.2.9在实际工程中,抹面层与保温材料的联结,也是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果施工不到位往往会发生问题,所以本次修订增加对抹面层与保温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要求。在现场测试时试样应切割至保温材料层,强度应能达到抹面砂浆与保温材料粘结强度的要求。4.2.10防火隔离带的具体施工工艺可以参照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DB/T1383的相关要求。4.2.11当外墙外保温采用保温装饰板时,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应可靠、安全,并不得有空隙。每块保温装饰板应有防止自重下滑移位的固定措施,其所有锚固件应将保温装饰板的装饰面固定牢固,板缝不得渗漏。4.3一般项目4.3.1保温板粘结时应上下错缝,避免形成通缝,但保温装饰板系统应按照其相应的施工规程的要求执行。4.3.2随着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以及超低能耗建筑的大力发展,保温材料的厚度也在不断增加,在使用岩棉等无机保温材料时,因其自身的容重较大,往往会设置托架,其作用是限制其在粘结后因自重产生的向下滑移,如滑移较大可能会影响系统的联结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检查其托架的设置是否合理。4.3.4一般网格布在抹面胶浆中的位置应在靠近外侧,不要将网格布压入至贴近保温板。68

685幕墙节能工程5.2主控项目5.2.3气密性能检测试件应包括幕墙典型单元、典型拼缝、典型可开启部分。试件应按照幕墙工程施工图进行设计。试件设计应经建筑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同意并确认。检验应在工程设计完成后,幕墙组件批量生产、加工和幕墙安装施工前进行,气密性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5.3一般项目5.3.6由建筑设计单位指定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幕墙部位,应包括垂直的和水平的接缝,或其他有可能出现渗漏的部位进行试验。选取的幕墙试验部位的室内部分应便于观察渗漏状况。对有漏水现象的部位,应进行修补。待充分干燥后,进行再次测试,直到无任何漏水为止。69

696外门窗节能工程6.1一般规定6.1.2对于建筑门窗,建议优先选用具有节能性能标识或通过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的产品。节能性能标识是指表示标准规格门窗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空气渗透率、可见光透射比等节能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性标识。6.1.4门窗的材质主要指制造门窗框架型材的材质,如铝合金型材、塑料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铝塑共挤型材、玻璃钢型材、玻纤聚氨酯型材等。门窗的类型指分类,分类主要是开启方式分类,如内开窗、外开窗、推拉窗等。门窗的型号主要是按照门窗框的厚度系列来分,如90系列、60系列等。6.1.5检验批的容量可扩大一倍,指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同厂家、同类型、同规格的产品,具有节能标识或连续三次见证取样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可减少抽样数量。如按计数方法检验时,每200樘抽检13个产品,可扩大至每400樘抽检13个产品;每30000m2可视为一个单位工程进行抽样,可扩大至每60000m2视为一个单位工程进行抽样。6.2主控项目6.2.2为了保证进入工程用的门窗质量达到标准,保证门窗的性能,需要在建筑外窗进入施工现场时进行复验。取得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或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产品在申请时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和模拟计算,验收时只需要对照标识证书和计算报告,核对相关的材料、附件、节点构造,不必再进行产品的传热系数测试。门窗产品的复验项目尽可能在一组试件完成,以减少抽样产品的样品成本。门窗抽样后可以先检测中空玻璃密封性能,送检门窗样品数量保证共含10块及以上中空玻璃,如果需要检测玻璃遮阳系数可在门窗上进行玻璃取样检测。同一个工程项目、同一个施工单位且同施工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门窗抽检数量。6.2.3为保证达到遮阳设计要求,遮阳设施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其牢固问题要引起重视。6.2.5外门窗框与附框之间以及附框与洞口之间间隙的密封也是影响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不好,容易导致渗水、形成热桥,所以应对缝隙的填充进行检查。6.3一般项目6.3.1观察检查门窗框扇之间的密封条和玻璃镶嵌密封条的安装,其转角处应切割处理并采用焊接或与密封胶条材质相容的胶粘剂粘接牢固。70

707屋面节能工程7.1一般规定7.1.2本条对屋面保温隔热工程施工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敷设保温隔热层的基层质量应达到合格,基层的质量不仅影响屋面工程质量,而且对保温隔热层的质量也有直接的影响,基层质量不合格,将无法保证保温隔热层质量。7.1.3本条对影响屋面保温隔热效果的隐蔽部位提出隐蔽验收要求。因为这些部位被后道工序隐蔽覆盖后无法检查和处理,因此在被隐蔽覆盖前应进行验收,只有合格后才能进行后序施工。7.1.4检验批的划分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相一致,每1000m2屋面面积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7.2主控项目7.2.1与外墙保温类似,屋面保温所用保温材料进场时也需要有相应的质量检查。7.2.2在屋面保温隔热工程中,保温材料的性能对于屋面保温隔热的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用于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屋面保温隔热工程,保温材料进场时应按要求进行现场见证抽样复验,其抽样批量依据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7.2.3本条强调了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如果负偏差过大会到时保温效果降低,无法到达设计要求。71

718地面节能工程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和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的要求,本次修订将地面节能工程的范围进行了调整,改为接触土壤或室外空气的地面、毗邻不供暖空间的地面,以及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等,相关验收内容也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协调。8.2主控项目8.2.3当保温位于地下室顶板下侧时,应注意对表面做好防护处理。72

729供暖节能工程9.1一般规定9.1.3在实际供暖系统节能工程划分检验批时,如已经确定了运行单位,最好由建设、监理、施工以及运行单位共同参与协商确定检验批。9.2主控项目9.2.2供暖系统中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传热系数、金属热强度和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等技术参数,是供暖系统节能工程中的重要性能参数,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将直接影响供暖系统的运行及节能效果。因此,本条文规定在散热器和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热工等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采取见证取样送检的方式,即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应形成相应的复验报告。同时,为了节省建设投资和工程量,本标准没有要求对散热器的每种规格型号都须抽检,而是对同厂家、同材质的散热器为同一个检验批,500组及以下数量检验2组,1500-2499组检验3组,以此类推。9.2.3设有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的供暖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户或区)温度调控和分栋热计量及分户或分室(区)热量(费)分摊。计量和温控是重要的节能举措,以往很多工程使用手动阀门充当自动温控阀门是不对的,室温自动调控装置可以做到分户温控,也可以做到分室温控,以设计为准,温控应该有两大功能,一是调节设定功能,例如能够设定室温20度或者18度,二是根据实际室温与设定室温的偏差,随时自动调节供热出力,保持温度恒定在设定值附近。同样的,热计量是楼栋计量还是分户计量以设计为准,但是作为贸易结算点的热量表,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器具的要求,是否需要型式批准证书还是强检报告,以北京市计量院的要求为准。9.2.4室内温度传感器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多的产品,北京市的设计标准规定应该在供暖系统里室内大量安装。很多厂家生产接市电大插座型传感器,同时满足了固定安装和传感器取电的要求,还不影响用户使用插座。但是按照相关规定,这种产品应该通过3C认证,以免带来生命财产安全隐患,目前只有少数厂家通过3C认证,因此本标准加以严格要求。还有开关型或者在插座增加外延、产品本身不带用户插座的,从插座取电的传感器,这种无需3C认证。无论固定还是移动传感器,都是测量室内温度的产品,因此本标准要求在检验时,采用精度高于0.1K的水银温度计放置在传感器附近,停留1分钟以上待温度稳定时,测量比对室温传感器的误差。9.2.5水力平衡是供暖系统的痼疾,是用户投诉和能耗浪费的罪魁祸首。在设计标准中要求设计院做水力平衡计算、要求楼栋安装水力平衡装置,因此在验收标准中,应该对水力平衡效果做出检验。静态水力平衡阀依靠人工调试实现水力平衡,过去很多平衡阀安装了却不调试,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应该检查平衡调试报告;所谓动态平衡阀包括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和自力式压差控制阀,虽然不需要人工调试,但是需要设定参数,我们了解许许多多的项目都安装了产品却没有设定参数,因此应该检查阀门参数设定;电动73

73回水温度控制阀是新产品,同样的理由,应设定好回水温度参数。回水温度控制阀只能在采暖季工作,不作验收要求。而静态水力平衡阀和自力式流量阀在验收检验时,循环系统运行处于设计工况下,要求抽测分支立管的流量,测算水力失调度,检验平衡装置是否起到作用。流量0.9-1.2对应的是正负2K,只要流量在这个范围之内,该支路流量合格。9.2.8恒温阀阀头水平安装是指阀头与墙面垂直,主要是为了防止热气对恒温阀产生影响。74

7410通风和空调节能工程10.2主控项目10.2.4检查数量中“风管子分部工程”是指按《建筑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2013中附录B表B《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中列出的子分部工程进行抽查检查,相同子分部抽查2处。10.2.5风管的强度、严密性试验是风管制作的工艺性检测和试验,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是对风管安装完成后分系统进行的严密性试验,上述两项试验的检测数量、方法、合格标准应执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中4.2.1条和6.2.9条的要求。10.2.6空调水系统的设备、阀部件及管道的水压试验是保证空调系统运行的重要条件。管路系统的冲洗更为关键,冲洗不干净,系统运行时会有杂质进入换热装置,(如空调机组的表冷器及加热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及冷凝器、风机盘管等),堵塞换热盘管,影响换热效率,同时水流阻力增大会加大系统能耗。本条文强调空调水系统设备、阀部件在安装前要做好水压试验,管道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还要冲洗干净。75

7511冷热源与管网节能工程11.2主控项目11.2.2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吸水率等技术性能参数,是热源和管网节能工程的主要参数,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将直接影响到热源和管网的绝热节能效果。因此,本条文规定在绝热管道和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绝热材料的上述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采取见证取样检测的方式,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应形成相应的复验报告。11.3一般项目11.3.3直埋无补偿供热管道预热伸长及三通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前应注意检查预制保温层外壳及接口的完好性。回填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的直埋保温管道沟槽回填规定。直埋保温管道沟槽回填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前,直埋管外护层及接头应验收合格,不得有破损;2管道接头工作坑回填可采用水撼砂的方法分层撼实;3管顶应铺设警示带,警示带距离管顶不得小于300mm,且不得敷设在道路基础中;4弯头、三通等管路附件处的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进行;5设计要求进行预热伸长的直埋管道,回填方法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11.3.4管道及管路附件安装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的相关规定执行,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接头保温应在工作钢管安装完毕及焊缝检测合格、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2管道接头使用聚氨酯发泡时,环境温度宜为25℃,且不应低于10℃;管道温度不应超过50℃。3接头保温的结构、保温材料的材质及厚度应与预制保温管相同;4保温管的保温层被水浸泡后,应清除被浸湿的保温材料方可进行接头保温;5接头外护层与其两侧的保温管外护管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接口时,外护层和工作钢管表面应洁净干燥。如因雨水、受潮或结露而使外护层或工作钢管潮湿时,应进行加热烘干处理。76

7612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12.2主控项目12.2.2针对居住建筑灯具设计的特点,户内灯具多采用普通灯口加节能灯光源,本条款仅要求公共部位的灯具做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户内灯具不做强制规定,如果户内设计不是普通灯口,应按照使用方要求做灯具进场复验。12.2.3工程中使用伪劣电线电缆会造成发热,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增加线路损耗。为加强对建筑电气中使用的电线和电缆的质量控制,工程中使用的电线和电缆进场时均应进行抽样送检。12.2.4工程安装完成后应对配电系统进行调试,调试合格后应对低压配电系统相关技术参数进行检测,居住建筑在竣工验收时,家用电器没有投入使用,检测数据参考加值不高,故检测项目包括电压和功率因数,对电网谐波的检测不做强制要求。77

7713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13.1一般规定13.1.1本条为对地源热泵地埋管、地下水、地表水换热系统节能工程中地表水的范围解释。地表水包含:江水、河水、湖水、海水、水库水、污水、中水、地热尾水、工业废水等。13.2主控项目13.2.1本条为对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管材、管件、水泵、自控阀门与仪表及绝热材料等产品进场验收与核查的规定。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方案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在建设项目地点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小于5000m2时,测试孔不应少于1个;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5000m2时,测试孔不应少于2个。在施工前应核查其检测试验报告。13.2.7地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要求进行冬、夏两季运行测试的解释。目前地源热泵系统的整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部分项目还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能效标准的要求。系统运行不标准、管理不科学是造成系统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条强调地源热泵系统测试的重要性,通过对系统的运行测试,及时发现系统运行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地源热泵系统应分为冬、夏两季进行运行测试,测试方法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的规定进行检测和评价。当测试工况不满足标准规定要求时,应在系统投入使用后的第一个制冷期或供暖期,补测系统制冷能效比EERsys和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sys。78

7814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工程14.1一般规定14.1.1太阳能光热涉及热水、供暖、空调和热发电等领域,综合目前居住建筑工程量情况,虽农村有不到1%的太阳能供暖应用,但成熟经验有限,所以本规程适用范围为太阳能热水。14.2主控项目14.2.1在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工程项目中,按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进行区分,以不同类型的检查验收形式进行,既可达到有效控制质量的目的,又可减轻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更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系统中的主要大件少量设备、产品,要逐一进行检查验收。14.2.2本规范中对于批量的材料、设备设置了按照同一厂家各种规格数量的2%比例进行抽检,对于只有一种规格的比如集热器、分户贮热水箱,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台(套),其他钢材、管材、保温材料、电线电缆等,可按同一厂家每批次总量的2%进行抽检,并不少于2个规格。14.2.3“太阳能集热器”和“保温材料”复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其中,“太阳能集热器”复验内容中的热性能优劣判定主要为:集热器峰值效率和额定效率两个指标。此外,在集热器复验报告中增加了耐压性能检测要求,以更有效控制集热器整体性能。现场的抽检封样,应在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并填写抽检单。抽检样品应由施工单位送至指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报告应交监理单位查验存档。14.2.7在常见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中,贮热水箱一般包括有两种:集中设置的贮热水箱,一般设置在建筑的专用设备间内;分户设置的贮热水箱,一般安装在各个用户室内的活动阳台或卫生间等位置。本规范对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分户设置的贮热水箱进行了明确的检验规定。规定要求:贮热水箱的材质、规格、出水率、保温材料及其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防腐处理,应卫生、无毒,且可满足所贮存热水最高工作温度和压力的要求;水箱应与承重基础固定牢靠;安装位置应方便检查与维修;带有电加热辅助功能的贮热水箱内箱,应做接地处理等。14.2.9在住建筑当中越来越多的安装使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当中一般都安装使用了热水循环泵,虽然一般水泵的功率都比较低,但是水泵运行带来的机械震动和水流等方面的噪音,往往超出居住建筑对外界噪音值控制范围的相关规定,给相邻或相近居民带来噪音烦恼。所以,本规范对太阳能系统的水泵安装特别进行了相应验收要求,水泵的技术性能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管道与水泵的连接,宜采用柔性接管,在满足使用功能时应优先选用小型低噪音水泵,当选用非小型低噪音水泵时,安装时应设减震装置并采取消音措施。14.2.16一般在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完毕系统调试正常后,即进入交工验收环节。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往往不得而知。如果系统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而实际运行效果不良,则易造成物业接手后实际运行状况无法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给系统后期管理维护带来一系列问题,造成施工单79

79位、物业、业主等多方纠缠不清,最终极易导致太阳能热水系统瘫痪。所以,本验收规程新增要求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实际温升值,按照现行地方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11/T461-2019中的3.0.9条有关规定进行抽检。通过对此关键参数的抽检,可有效获取反映太阳能热水系统实际运行效果的系统得热量和太阳能保证率数据。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实际温升值的检验,可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11/T461-2019附录H《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一般由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并出具系统检测报告;也可由施工单位在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审核检测结果。检查数量可按同一类型总系统数量的5%进行,且不少于1个系统。80

8015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15.1一般规定15.1.1因带储能系统的光伏系统在并网光伏系统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多省市要求并网电站中储能系统应配20%左右。随着储能技术成熟,成本降低,安全性增加,储能系统会应用会越来越多。所以带储能的光伏系统可参照执行。15.2主控项目15.2.3光伏组件、逆变器、电缆、汇流箱、充放电控制器、储能蓄电池、电网接入单元、主控和监视系统、触电保护和接地、配电设备及配件不得随意增减、合并和替换。15.2.5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组件类型相同且系统装机容量偏差在10%以内时,视为同一类型光伏发电系统。15.2.6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检测,应在日照强度大于700W/m2条件下进行。采用实时测量并网点交流功率PO,并同时测量电池组件表面实时辐照度GM、电池背板温度TC方法,根据电池组件标称的功率PS、组件温度系数δ以及标准测试条件温度TSC(25)℃和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GS(1000W/㎡),计算光伏发电系统效率η。η=PO/POM式中:PO─实时测量的并网点交流功率(W)POM─光伏组件输出功率修正计算值(W)POM=PS(GM/GS)[1+δ(TC-TSC)]式中:PS─光伏组件标称功率(W)GM─光伏组件表面实时辐照度(W/㎡)TC─光伏组件表面实时温度(℃)δ─光伏组件温度修正系数(1/℃)GS─光伏组件效率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GS=1000W/㎡。TSC─光伏组件效率标准测试条件表面温度。TSC=25(℃)。81

8116工程现场检验16.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中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这种现场检测是在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项目进行的验证性检查,是强化施工质量验收的重要措施。本条规定节能工程现场检测应由在监理(建设)单位人员见证下,委托法定检测单位具体实施。82

8217施工质量验收17.0.1~17.0.4这几条是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规定的质量验收程序,明确了检验批、分项工程、单位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验收的具体要求,把过程控制与强化验收结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质量管理和验收体系,从而确保节能工程的最终质量。17.0.5考虑到建筑节能工程的重要性,建筑节能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除了应在各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资料检查外,增加了外窗气密性等现场实体检验。在分部工程验收之前进行的这些检查,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工程的节能性能。本条内容与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9强制性条文第18.0.5条基本等效。8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