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

ID:83098208

大小:484.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12-24

上传者:130****3912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_第1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_第2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_第3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_第4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_第5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_第6页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_第7页
资源描述:

《DB2301∕T 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哈尔滨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1523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方标准DB2301/T102—2022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2022-07-18发布2022-08-17实施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DB2301/T102—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艳丽、王崇生、陆欣春、严君、潘凤娟、宋洁、董丽民、胡岩峰、邹文秀、陈旭、居瀚寻。I

2DB2301/T102—2022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温室定量接种鉴定方法,包括土壤和蛭石准备、鉴别寄主准备、接种物制备、线虫卵或线虫接种、调查、鉴定有效性,及鉴定档案的建立。本文件适用于哈尔滨市行政区内大豆种质资源和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与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3059大豆抗胞囊线虫鉴定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NY/T305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接种前准备土壤和蛭石准备采集没有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壤,过20目筛,与同样过筛后的沙子以2∶1的比例混合成沙土,121℃湿热灭菌2h后,装入直径5cm、高20cm的无底塑料柱中备用。蛭石也经121℃湿热灭菌2h。鉴别寄主准备4.2.1鉴别寄主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寄主有PI88788、PI90763、Peking、Pickett和感病品种Lee。4.2.2鉴别寄主催芽将5个鉴别寄主的大豆种子分别置于灭菌蛭石中催芽。4.2.3鉴别寄主移栽准备将5个塑料柱一起放在同一个有底塑料桶中,每个塑料柱中装600g上述混合的灭菌沙土。4.2.4鉴别寄主移栽当鉴别寄主大豆子叶即将展开时,选根长相同的幼苗移栽于塑料柱中,每个塑料桶中的5个塑料柱里分别对应5个鉴别寄主大豆,每个塑料柱栽植1株,每个待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样本用4个桶,即4次重复,将塑料桶放置在日光温室内,随机摆放,温室22℃~28℃、16h光照条件。每天正常浇水管理。2

3DB2301/T102—20225接种接种物制备将待测样本的胞囊置于200目和500目套筛上,用组织研磨器将200目筛上的胞囊进行破壁研磨,或用橡皮塞在200目筛上研磨,释放出胞囊内的卵,然后用强水流冲洗200目筛上物,同时收集500目筛上的卵,制备成150粒/mL的卵或线虫悬液,4℃保存备用。线虫卵或线虫接种鉴别寄主大豆苗移栽3d后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卵或线虫悬浮液。采用根围接种法,每株苗接种10mL线虫卵悬浮液(150粒/mL),即接种1500粒卵或线虫/株。6调查及鉴定有效性调查接种线虫28d~35d后,检查感病寄主品种Lee根部大豆胞囊线虫发育情况。当大豆胞囊线虫黄白色雌虫突出根表皮时,取出所有鉴别寄主大豆苗,取全根系,轻轻抖掉根上土,调查大豆根上大豆胞囊线虫雌虫的数量,并计算雌虫指数。试验设置4次重复。鉴定有效性判断当1株感病寄主Lee根上附着的雌虫大于30个时,结果有效,否则无效。7生理小种确定生理小种确定根据雌虫指数(FI)划分。雌虫指数(FI)按公式(1)计算。??FI=×100··········································································(1)??式中:T——每株鉴别寄主根上雌虫平均数量;C——每株感病品种Lee上的雌虫平均数量。雌虫指数FI≥10时为感,记作“+”,<10时为抗,记作“-”。根据Riggs等生理小种划分标准鉴定生理小种。见NY/T3059附录A。8结果记录和报告撰写根据鉴定结果,撰写鉴定报告,并附原始数据。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原始记录表见表A.1,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记载表见表A.2。9鉴定档案的建立3

4DB2301/T102—2022应建立鉴定档案,内容包括土壤样品采集、接种前准备、接种、调查、生理小种确定、结果记录和报告撰写及鉴定档案的建立。档案保存3年以上,建档备查。4

5DB2301/T102—2022AA附录A(规范性)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记录表A.1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原始记录表见表A.1。表A.1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原始记录表待鉴定线虫样品在鉴别寄主根系附着雌虫数(个/株)鉴别寄主重复12345678910IIIPekingIIIⅣ平均IIIPI88788IIIⅣ平均IIIPI90763IIIⅣ平均IIIPickettIIIⅣ平均IIILeeIIIⅣ平均注1:鉴定地点注2:接种生理小种编号来源注3:接种日期调查日期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5

6DB2301/T102—2022A.2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记载表见表A.2。表A.2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记载表PekingPI88788PI90763PickettLee生样胞囊雌虫胞囊雌虫胞囊雌虫胞囊雌虫胞囊理品数目指数数目指数数目指数数目指数数目小号(个/株)(个/株)(个/株)(个/株)(个/株)种1234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