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

ID:83101790

大小:260.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12-25

上传者:130****3912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1页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2页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3页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4页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5页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6页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7页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_第8页
资源描述:

《DB34∕T 4197-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01CCSB16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197—2022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controloffallarmyworminmaize2022-06-29发布2022-07-29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4/T4197—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太和县植保植检站、舒城县植保站、无为市植保站、桐城市植保植检站、池州市贵池区梅街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东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丽娜、毕思佳、钱国华、云慧、汪永安、陈永田、郑兆阳、方庆奎、胡飞、胡本进、徐婷婷、苏贤岩、钟永志、方向群、张利敏、胡佳贵、张前进。I

3

4DB34/T4197—2022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的技术规程,并规定了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目标、防控策略与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997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3866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迁飞过渡区transitionalmigrationarea主要指安徽沿江、江南地区,为草地贪夜蛾北迁南回桥梁地带的春、秋玉米种植区。重点防范区keypreventivearea指安徽沿淮、淮北夏玉米集中种植的区域。4防控目标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达到“四个目标”,即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到100%,绿色防控覆盖率5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5防控策略加强“两区三线”布控,实施区域联合监测、协同治理。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因地制宜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1

5DB34/T4197—20226防控措施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植保方针,落实“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坚持以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为基础,辅以必要的科学用药,采用“播前种子包衣、苗期生防保苗、喇叭口期精准化防”的用药策略,以最大限度减少草地贪夜蛾为害损失。监测预警迁飞过渡区在4月下旬前,重点防范区在6月下旬前,依据NY/T3866的规定,根据田间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气象资料等基本情况,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新发生地区及时上报。农业防治6.3.1合理种植迁飞过渡区应减少不同生育期玉米混作,减少桥梁过渡田。重点防范区宜采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间作套种技术,形成生态阻截带。6.3.2清洁田地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清除玉米秸秆和玉米自生苗。理化诱控6.4.1灯光诱杀成虫2成虫发生期,田间连片设置杀虫灯诱杀草地贪夜蛾成虫,每667m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或者设置高空灯阻杀。杀虫灯应符合GB/T24689.2的规定。6.4.2性诱剂诱杀成虫2成虫发生期,安装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每667m放置3个诱捕器,三角形放置,间距50m~80m,诱捕器高于玉米冠层20cm左右,与田边相距3m左右,根据诱芯的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6.4.3食诱成虫6.4.3.1食诱剂诱杀。6.4.3.2糖醋液诱杀成虫:在田间成虫虫口数量开始上升时,田间设置盛有糖酒醋溶液(白酒:水:2红糖:食醋=1:2:3:4)的诱杀盆,每盆加入5g杀虫剂,667m设置1个。生物防治6.5.1保护利用天敌2在田埂或四周种植波斯菊、芝麻、苜蓿等蜜源植物,富集天敌。在成虫始盛期至产卵初期,每667m释放螟黄赤眼蜂10000头、夜蛾黑卵蜂5000头,释放天敌后15天内禁止施用任何化学农药。在喷洒药剂防治时,宜选用对草地贪夜蛾高效、对天敌安全的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6.5.2喷施生物农药2

6DB34/T4197—2022在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化学防治6.6.1防治指标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防治指标分别为被害株率5%、20%和10%,对于世代重叠、危害持续时间长(具体参考附录A)需要多次施药防治的田块,也可采用百株虫量10头的指标。6.6.2防治适期幼虫防治宜在3龄前施药,重发区集中连片普治;针对4龄~6龄高龄幼虫应选用触杀性较强的药剂补治。宜傍晚及早晨露水干后时施药。6.6.3药剂选择选择农业农村部草地贪夜蛾防控登记药剂。注意不同地区农药种类应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农药制剂用量、施用方法、使用次数以及安全间隔期等按照登记农药制剂的要求执行。6.6.4施药方式草地贪夜蛾集中连片发生危害区采用无人机或自走式打药机进行防治;局部为害区采用手动或机动喷雾器进行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的规定;农药喷施应符合GB/T17997的规定;植保无人机应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合理使用进行防治。3

7DB34/T4197—2022附录A(资料性)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世代情况安徽省草地贪夜蛾主要防控区域分为迁飞过渡区和重点防范区,发生世代情况如下:a)迁飞过渡区:主要包括江南、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等地区。一般在5月中上旬迁入,共发生4个~6个世代,以第四(或五)代发生数量最多,主要于5月~6月为害春玉米、9月~10月为害秋玉米,主要取食玉米心叶、嫩叶、雄穗和幼嫩雌穗;b)重点防范区:主要为皖北夏玉米种植区。一般在6月~7月迁入,共发生3代~5代,以第二代发生数量最多,主要于8月~9月为害玉米,进入9月份以后,田间草地贪夜蛾成虫、卵、幼虫、蛹各虫态同时出现,世代重叠严重。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