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

ID:83133350

大小:378.00 KB

页数:92页

时间:2023-10-26

上传者:152****4171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到第六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重点、难点:1.能背诵全文。2.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5.指名说全文大意。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第二次备课:92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才能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师范读,生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92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游:其:为:也: 如:此:乎:始出:小儿: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五、为子续“辩”,学无止境1、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2、(学生练笔。)92 3、交流共享师:好,孔子们写好了吗?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生1: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师叫她在黑板上写下“凡夫俗子”)生2: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生上台写下“后生可畏”)生3:哎,知之……(结结巴巴说不下去。)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生4:如此简单的问题,我还答不上来,愧矣。(生写下“愧矣”)生5: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生写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7:天下之大,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者无也!4、师结束语: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实事求是、细心周到、观念不同,也辩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学而不厌的孔子。孩子们,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加一个太阳,(师板书:日)这是什么?(生齐读“智”。)师: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5.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6.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一人三心二意一无所获态度决定成败两小儿辩日大则近,小则远凉则远,热则近(晨) (午)  孔子不能决教学反思:2匆匆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92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二)能力目标: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三)情感态度目标: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教学重、难点:(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3.相关课件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二)、交流学习体会。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出示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第二次备课:92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1、建议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当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2.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16匆匆    跨    飞    溜    闪――匆匆逝去   92 一去不复返          把握今天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3桃花心木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二)能力培养点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重点、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懂课文大意。第一课时总第4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感知浇水事实1、初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预习提示的问题: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课文,画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想一想,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3、学生交流讨论问题。二、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种树人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三、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师:把自己想象成种树人和作者,把你心中的疑问向种树人问,种树人尽量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第二次备课:92 师:同座位的两位同学任选其中的一角色,进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四、联系生活实际悟人生哲理1、再读课文思考:种树人和育人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篇课文想说明什么道理?联系课文中写作者见解的语句说一说。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有没有想法呢?可以围绕几个话题说:⑴ 对于目前老师、家长的教育培养方式,你是否满意?有什么建议?⑵ 你对你现在学习和生活自理情况有什么想法。⑶ 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你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3、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获得思想的启迪,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启迪他们将怎样生活。比如:一些家长过分第疼爱子女,连一些小事也要包办代替,这样使子女只知享乐,不知艰苦奋斗的子弟,没有生存的本领,让学生联系实际,想自己以后该怎么学习和生活,形成积极的人生观。第二课时总第5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片段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生对自己学习什么有“作主”的权力,教师不能包办。学习目标的自主确定,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的学习目标来取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片断1:师: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生:我读懂了种树人浇水没规律。 ……[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学习方法的自主性 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有能按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形成“场”的效应。片断2:师:你最喜欢课文的那一段?92 生:我最喜欢种树人语重心长的那段话。生:我最喜欢种树人种树的那一段。……[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阅读教学中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同时教师也并没有放弃指导,只是指导开放性的。]3、体验感悟的自主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手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斯夺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片断3:师: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谁愿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广泛地自由谈。……[学生的感受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感受是教参上没有的,所以这迷人的个性色彩,非常珍贵的。]4、问题情景的自主性“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尽量克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应让学生摆脱思维的束缚,激活创新的火花,从而形成阅读能力。片断4:师:大家读懂的内容可真多,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眼前树木仅及膝盖,急需管理和照顾,种树人为什么还那么懒懒散散、漫不经心呢?……[“你想知道什么?”这里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并激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自己扮演成与学生一起探索问题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高质量的。]板书设计:6、桃花心木               种树人       树的成长               不确定      (人的成长)               懂规律       独立自主               懂真爱       经受考验92 教学反思:4*顶碗少年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6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第二次备课:92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1)具体观点归纳如下: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92 (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3)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板书设计:4、顶碗少年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教学反思:92 5*手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第二次备课:92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3.升华内涵(1)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支撑等。)(2)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b.社会职业分工情况:既要有教师、医生、科学家,也要有工人、农民、清洁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尽一份责任,都是高尚的,值得尊重和尊敬的。c.火箭上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少不了其中的任何一环,任何一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全局失败。只有每个直接和间接参与者团结合作才能成功。d.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可。)……(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92 五、全文总结1.你喜欢读这篇文章吗?为什么?(1)意味深长:受到深刻启发有趣:语言幽默、生动。(拟人、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快速找出这类句子,朗读回味。)(2)跟本组前几篇课文比较,你觉得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悟的?(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2.阅读"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3.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写写寓言故事。(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等。)板书设计: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目标:围绕“第一次”交流生活经历,为写作“难忘的第一次”作铺垫。教学重点: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教学难点: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1分钟)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第二次备课:92 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二、伏案静想(3分钟)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三、自言自语(5分钟)教师板书说话要求:1、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2、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3、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三、小组演练(12分钟)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四、班内交流(15分钟)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五、总结点拨(4分钟)教师点拨性小结: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第二课时总第9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目标:清楚叙事,有情有味重点:如何把事情交代清楚,如何带着感情来叙事。教学过程:习作指导一、美文引读(6分钟)指名朗读著名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真好周素珊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92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导入:谢谢这位同学的精彩朗读,第一次的感觉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一写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吧。二、回顾准备(8分钟)前面,我们进行了一次口语交流练习。老师把大家的交流整理了一下,同学们的第一次,主要集中在下面的事件经历中:第一次——做饭,骑车,洗衣,独自在家,坐车,旅游,上网,写作文。三、他山之石(12分钟)其实啊,同学们第一次的经历是很丰富的,关键是如何把这篇作文写好。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习作是怎样表达“第一次”的难忘经历与深刻感受的。四、教师下水(12分钟)板书设计:事件的过程(起因、经过、结果)——来龙去脉事件的高潮——引人注意事件的影响——启迪思考第三课时总第10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习作讲评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2.提出评议重点:⑴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⑵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92 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教学反思:回顾*拓展一教学目标: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课前准备: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3.阅读成语故事书。3、课件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交流平台第二次备课:92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总第1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日积月累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成语故事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板书设计:回顾*拓展一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第一单元测试:(总第13、14课时)第一单元测试讲评:(总第15课时)教学反思:教学札记:92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收集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春联等。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今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2.出示童谣,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北京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去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民族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交流读懂的和暂时没有读懂的地方。三、理清顺序,感受年味  1.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词。  2.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汇报交流,在这些日子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  4.你发现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5.自由读文,品年味。  6.全班交流汇报,总结年味。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①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②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①找出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体会。②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①第二次备课:92 正月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能使我们体会到人们清闲、娱乐、高兴。②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各自的快乐。  小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品味。四、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总第17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听写新词,检查改错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能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这节课我们着重探究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三、深入阅读,体会写法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画出相关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深入研读详写部分,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①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2)指导品读“除夕”。联系自己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③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①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②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③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4)指导品读“元宵”。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元宵的灯特别的多?①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②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第13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每个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作者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拓展阅读,领悟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92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五、交流延伸,升华认识  1.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的。在不同的地方,有一些不同的风俗。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3.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今年是怎样过春节的。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教学反思:7*藏戏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第二次备课:92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4.师生合读:21自然段。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了解藏戏的形成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交流、生发:(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二、总结92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六、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藏戏 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教学反思:8*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图片。第一课时总第20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出示图片: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第二次备课:92 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位 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 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 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 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第二课时总第2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二、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团结、平等互助等)三、自读《傣家竹楼》部分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3.评议四、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92 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探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教学反思:9*和田的维吾尔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撕扯、寂静、边缘、恶劣、摊铺、晾晒、摇曳、深邃、妩媚、绽放、庆贺、豁达”12个由近义词构成的词语;了解“都帕”、“艾得来斯”等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的作用。2、通过独立阅读和全班互动交流、探讨、辩论,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民族风情。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方法。课前准备:预习课文。92 第一课时总第2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这几天,我们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请大家结合你课前制作的有关新疆风俗的手抄报,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⑴ 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① 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② 找一找文中的对比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⑵ 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 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 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③ 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⑶ 爱美的维吾尔族: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⑷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板书设计:9、和田的维吾尔热爱土地爱花爱美豁达乐观能歌善舞。苦  →甜第二次备课:教学反思:92 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第二次备课:92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习作二大胆、大方、大声情感强烈、慷慨激昂第二课时总第24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习作指导)一、激发习作兴趣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三、指导学生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第三课时总第25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习作讲评)一、评改作文1.自读,认真修改。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二、全班评议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三、形成作品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板书设计:92 教学反思: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能了解民俗,背诵两首古诗,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教学重难点:1、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文法。2、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课前准备第一课时总第26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第二课时总第27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趣味语文  1.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第二次备课:92   2.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板书设计:回顾·拓展二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第二单元测试:(总第28、29课时)第二单元测试讲评:(总第30课时)教学反思:教学札记: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92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第一课时总第3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钊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第二次备课:92 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钊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明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第二课时总第3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钊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钊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92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革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钊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遇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五、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28日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钊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六、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92 ,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局势严重工作紧张不慌不忙保持严峻平静慈祥安定沉着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教学反思:11*灯光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能力训练点l、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教学重点: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课前准备:有关课文的课件第一课时总第33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揭题,练说1、板书课题。2、练说。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第二次备课:92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二)理文,练说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三)激情,练读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四)延伸拓展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92 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板书设计:5、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教学反思: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总第34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第二次备课:92 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违背人民利益----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总第35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92 ?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5)板书(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92 。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nán) 还(huánhái) 兴(xīng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 )兵( )简(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违背人民利益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教学反思:13*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注意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文中描写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的部分,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36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92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激发情感,感知总理的人格魅力。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材料,感知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检查自学,理清文路。  了解课前读文情况,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感知作者看到总理一夜工作后的激动心情。  二、明确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启发思考:对于周总理,人们为什么怀有那么深厚的情感?读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总理一夜工作情景的部分,体会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2.探究自学。  组成合作小组,深入自学。  3.交流自学,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研读收获,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  交流要点:  a、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体会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简单之极,感悟文句"如此而已"中表达的作者惊叹之情。  b、审阅稿子  通过品读词句,体会总理对工作的极端认真,极端负责的精神,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C、总理的夜餐  了解总理夜餐的简单,体会总理生活一贯简朴的高贵品质。  2.总结升华,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品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为新中国有这样的好总理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2.小结:体会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四、延伸自学  质疑:文章这么简短,事例那么平实,让我们读来却那么感动。这是为什么呢?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部分。  2.想一想,这篇课文写得好在哪里。第二课时总第37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92 一、诵读课文,再悟情感    读出课文中自已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哪些。    背涌课文第三部分。二、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1.浏览课文,说说总理的特别之举,体会总理的高尚之德。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三、指导课外实践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读给别人听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3.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自己也可以另外设计其他的活动方式。一、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事?二、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有两点最深的感受,是哪两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这两点就是作者抒发的真情实感,我们这节课就重点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课文的哪部分具体写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第二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1.课文的哪些语句描写了周总理工作劳苦?请同学们认真看书,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谈感受,师生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解决问题) 3.指导朗读:(投影出示)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4.同学们读得真好。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也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在这里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边叙述事情,边抒发情感) 5.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叙事抒情。四、自学“生活简朴”的内容。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内容的?  投影出示学习方法:   读课文,画语句,谈感受,学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   (学生读书、谈感受。教师帮助学习总结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描写抒情。第三种方法:对比抒情。)   这因为我们敬爱的总理工作这样劳苦、生活这样简朴,所以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深深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对自己说了哪些话?为什么说那些话? 2.他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什么?为什么还要对全世界说那些话? 3.“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92 之间有什么联系?(此问引出第四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通过联想来抒发感情,同时第三段还运用直接抒情表达真情实感) 指导朗读。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两个自然段。  (前一段读得轻一些,后一段读得重,让学生说出原因。引导学生带着崇敬、自豪的感情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五、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一夜的工作》,我们随着作者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敬爱的周总理每一个夜晚都这样工作的,他的一生都是这样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操劳,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者这样的真情实感是用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呢?谁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几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六、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体会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且学会了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同学们在今后写作文时,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板书设计:1.叙事抒情。   2.描写抒情。   3.对比抒情。   4.联想抒情。   5.直接抒情。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三学习目标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第一课时总第38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一、创设交际情境1、故事感染激发: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第二次备课:92 2、激发交流愿望:⑴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⑵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二、提升交际能力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⑴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⑵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⑴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⑵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⑶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全班互动交流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第二课时总第39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习作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三、学生进行习作92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第三课时总第40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习作讲评1.自改自评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⑴老师修改了什么?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2.互评互改a交换作文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3.全班交流a指名朗读作文。b师生评议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板书设计:我的理想作文提纲:        一、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二、中间部分:1、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2、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三、结尾:憧憬未来第二次备课:教学反思:92 回顾·拓展三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2.积累革命诗歌。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4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回顾“词语盘点”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二、交流平台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第二课时总第4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日积月累一、日积月累1.谈话导入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3.背诵《囚歌》。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二、课外书屋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第二次备课:92 板书设计:回顾·拓展三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第三单元测试:(总第43、44课时)第三单元测试讲评:(总第45课时)教学札记: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明晃晃、薄纱、喷香、暖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今天的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课前准备:自制课件。第一课时总第46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导言揭题第二次备课:92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大年夜吗?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是多么美好啊!但是,你们想过吗?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年夜,有个和你们同样年龄的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题)。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安徒生),他是丹麦著名的作家。他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就明白了。二、检查预习1.出示检查题。(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喷香(pēnpèn)火柴梗(gěnggéng)(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②精巧细致,质量很好。()2.学生作业。3.反馈。第1、2题校对后,把词语读一次。三、检查预习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三。试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先写____,接着写____,最后写____。2.学生读书、作业。3.反馈。第3题校对后,再浓缩为小标题:[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4.根据这些小标题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4)第二段(5~11)(12~13)四、学习第一段(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可怜的小女孩!](二)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小女孩很可怜?用“____”划出有关语句。(1)点拨、引导,教学其中一句。a.幻灯出示: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b.能抓住重点词来谈谈吗?c.概括一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她很可怜?(可怜)(2)放手自学其余三句。a.写小女孩冷的词句还有吗?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读懂这三句话,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学生练习。(3)讨论:这四个句子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92 (4)指导朗读。点拨:这些重点词的音要稍拉长些,读到最后用发抖的感觉来烘托出小女孩越来越冷的感觉。 练读——指读——评议——指读——齐读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小女孩很可怜呢?(“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还写出了饿)“饿”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写饿的词句还有吗?(“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抓“一整天、一根、一个”)3.提问: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是书里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你们一看便懂,可是书里还有别的意思,没有直接写出来,实际上也能说明小女孩很可怜。如果你们认真仔细地读一读,也能领会。5.揭示学法,扶学第一句。(1)幻灯出示: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2)讨论:a.这句话写什么?(拖鞋大)b.哪些词语写出拖鞋很大?c.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3)表情朗读:在资本主义社会穷人到处受欺负。小女孩这么冷的天穿着大拖鞋也没人同情、关心她。那这句话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同情)对的,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读这句话。齐读。(4)归纳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体会这个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呢?我们先理解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谈体会,最后用感情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6.运用学法,学习第二句。(1)幻灯出示: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2)讨论:a.这句话写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b.谁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子的意思?c.是啊,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当然希望在大年夜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而现在的她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多可怜哪!这儿写出了她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欢乐)的。(3)表情朗读。点拨:用同情的语气,突出重点词,前半句我们可读得美些,后半句读得难过些、慢些。(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92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板书)2.出示挂图,训练说话。(1)导语: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穷苦可怜的小女孩。它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请你们看图有条理地说一说,可以用“可怜的小女孩!”作为这一段话的开头和结尾。(2)学生练习—指名口述。(3)小结:同学们生动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大年夜叫卖火柴的凄惨画面。她是多么可怜哪!(指板书)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用红粉笔标出)就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们再来读这句话。3.配乐读第一段。五、略学第三段1.过渡: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冻死了)是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就是穷苦孩子必然的结局。(出示挂图)2.自由读第三段,找一找,小女孩死时的神态。(她[带着微笑死了])3.设置悬念:为什么这样可怜的小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时再来解决。六、布置作业:观察彩图,用“可怜的女孩!”作开头或结尾写一段话。第二课时总第47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92 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4.小结自学情况。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1.读后思考。(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残酷的现实—痛苦美好的愿望—美好悲惨的结局—悲惨教学反思:15凡卡学习目标1. 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3.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学习重难点1. 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理解信的内容,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2. 学习课文插叙和结尾部分的内容,领会其表达作用。课前准备 1. 查找契诃夫的资料及相关的时代背景。2、有关课文的课件92 第一课时总第48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 一.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 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2. 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 按要求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2. 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菲吉卡:牧主。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3. 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4. 快速浏览课文,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5. 文章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三. 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1. 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2. 第二次备课:92 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在旁写写你的感受。3. 结合词句,汇报交流。(1) 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2) 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3) 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4)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4. 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5. 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6. 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四. 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二课时总第49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 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2. 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3. 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4. 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5. 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品读)(1) 守夜(2) 家乡美丽的夜景(3) 砍圣诞树6. 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7. 乡村的生活虽然寒冷,但凡卡拥有着爷爷的关爱;而在城里,九岁的凡卡却要面对毒打和侮辱,饥饿和寒冷,难怪凡卡会在心中苦苦地哀求——“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老是哭。”92 “亲爱的爷爷,来吧!”二. 放飞想象,展现凡卡未来的命运。1. 凡卡一心想让爷爷带他回乡下去,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17-21自然段。2. 学生想象练笔(任选一题)(1) 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会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2) 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三. 自主探究,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1.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你感觉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2. 小结归纳。(1) 巧用插叙进行对比(2)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3) 文章结尾意味深长四. 拓展阅读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1. 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板书设计:15凡卡    挨打:揪、拖、打、戳挨饿:简直没有挨冻:而且睡不好教学反思:16*《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92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教学准备:1、《夏令营的较量》有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总第50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老师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  2、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多年。  3、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4、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  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交流时随机板书:住、吃、安全、孤独)  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去历险吧!(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想不想夸夸他?请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夸一夸他。  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第二次备课:92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6、总结: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学了这两篇文章,老师深有感触,千言万语就化作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四)课外拓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板书设计:16鲁滨孙漂流记梗概—简介人物、荒岛历险精彩片段—生活状态、理性思考教学反思:17*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难点 :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第一课时总第5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2、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语文园地四中有讲到幽默的他。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第二次备课:92 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二、学习梗概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2、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三、赏析精彩片断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你能否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五、作业布置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2、积累成语。3、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92          梗概          墓地历险 ╲   荒岛历险   无所不能鬼屋历险   向往自由山洞历险╱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四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学会生存”。编排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二是借助这样一次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本领。教学本组课文,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汤姆·索亚为什么能走出山洞和鲁滨孙为什么能在岛上生活,使学生对学会生存和学会自我保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做准备。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第一课时总第5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口语交际1.请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得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和身边的现实生活,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件,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2.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使交流更加有条理,更加深入: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煤气火电……人为灾害:受骗抢劫偷盗交通……片段一:谈话激趣,引出话题师:鲁滨孙在荒岛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现代社会,鲁滨孙那样的遭遇是极其少见的,但是,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这节课咱们就围绕“学会生存”这个话题来谈一谈。看到“学会生存”这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呢?生:看到“学会生存”这四个字,我想到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生:看到“学会生存”这四个字,我想起了过去看过的电影《小鬼当家》,影片中小男孩独立生存的能力让我佩服。第二次备课:92 生:我想到了遇到危险或灾难,不要慌张,要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应对,想办法让自己生存下去。片段二:围绕话题,拓展思路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和灾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请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吧。生:夏天到了,同学们爱去游泳,游泳有可能遇到危险。我们不要自己结伴去河边玩,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游泳。生:我们还要学会一些游泳时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下水前先做准备活动。一旦遇到危险也别慌张,保持镇静,想办法求救。生:现在的车辆很多,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我们小学生,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生:有时候我们独自在家,也会遇到危险,如,触电、漏水、煤气中毒、火灾。生:我知道如果发生煤气中毒,要迅速打开门窗通风。生:我知道如果家里因水管破裂而发生漏水事故,应该马上关掉水源总开关,然后通知爸爸妈妈,等他们回来维修。生:我知道发生火灾的时候要拨打火警电话119。生: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火灾,我们不要拥挤,要有秩序地逃离。生:如果起火产生浓烟,我们要用湿手巾捂住口鼻,趴在地下逃离。生:我读了课本上综合复习中的《智慧之花》这篇文章,从中我知道了有人触电后,要用绝缘体去接触触电者,以免自己触电。生:我也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橡胶、尼龙、木头等物体是绝缘体。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可能遇到坏人的侵犯,如,拐骗、抢劫、绑架。生:是啊,我在电视中就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一个小男孩被坏人绑架了,他很镇静,趁坏人外出的时候逃回了家。生:现在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我们小学生在玩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楼顶或阳台上追跑。生:现实生活中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比如,人被反锁家中、在公共场所与家人走散。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慌张,先保护好自己,再想办法通知家人。3.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指导学生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生:我说的是在电视中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小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歹徒绑架到了一栋废弃的居民楼内,他没有害怕,也不慌张,一边冷静地与歹徒周旋,一边想办法。通过反复尝试,他解开了捆住他双手的绳子,他先写求救的小纸条扔到楼下,但没有人来营救他。小男孩不泄气,他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在楼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那头不远有一扇窗户,窗户旁边就是楼梯,如果可以到达那里就能逃出去了。等到歹徒外出的时候,他翻越栏板,小心翼翼地走过了横梁,来到了窗边,他爬上窗户,跳到了楼梯间里,成功地逃脱了。这个小男孩可真了不起!看来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太重要了。生:你不但把事情说清楚了,还说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很好。92 生:你说的这件事让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只有具备了自我保护的本领,遇到危险时冷静应对,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第二课时总第53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指导习作:“学会生存”是本次习作的主题,跟口语交际一样,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或者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的感想。教学建议1.本次习作,一是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一是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学生可以任选。但有一点应引起注意,虽然体裁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讲“学会生存”。这一点容易在写读后感时忽略,把重点放在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上。2.结合口语交际,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应该不难,所以指导的重点要放在写读后感上。读后感,重在有感,重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语言真实自然,避免表决心式的感想。3.作文写完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相互欣赏。重点评价事情是否具体有条理,读后感是否能联想自然、感情真实。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效地促成小组交流评价。在交流评价之后,鼓励学生进行修改。第三课时总第54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修改评议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二、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92 ,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回顾·拓展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55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汤姆•第二次备课:92 索亚、鲁滨孙3.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4.讨论在本组中学到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1)要比较快速地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2)了解作家和作品产生的影响。(3)读中可以摘录精彩句段,读后写一写心得体会。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如,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的较多的阅读时间等。2.讨论阅读方法(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2)小组讨论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A.阅读长篇的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提高速度。快速阅读要默读,要逐句逐行地阅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B.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粗略地快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读。C.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D.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E.阅读中可以在书上作一些批注,阅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三、总结拓展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老人与海》《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王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第二课时总第56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92 日积月累一、日积月累1.简介: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和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该年度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自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迄今已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作家获得过这一殊荣(其间曾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有七年未授奖)。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中,该奖项由于遴选制度的严格,奖金数额的巨大(约100万美元),涉及地区的广泛,而确立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事件。2.浏览隽语集萃,看这八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哪个国家的,获奖作品是什么;你熟悉哪一位作家或哪部作品?3.自读他们作品中的名句,并思考含义。 4.交流: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5.背诵并抄录这些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6.说说你课外准备阅读哪部作品。趣味语文1.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说说你对这些著名的文学家有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于细微处见性情”,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如《巧问巧答》中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与编辑间的通信仅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传情答意,一方面说明他们间的了解与默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雨果的自信与《悲剧世界》的伟大;《一个逗号》中的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大半天做了一个重大的工作,就是删去一个逗号后又加入了。充分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文豪与蚊子》中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蚊子“聪明”预先来看房间号码,以备饱餐,来与服务员趣谈,结果使自己享受了一晚好的睡眠。则表现了作家一贯的幽默风格。3.阅读下面几位著名文学家的趣闻轶事,看自己又什么感受。低产和高产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年)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这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剃去半边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没有秘诀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92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4.建议课外更多地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走近这些伟大的作家。板书设计:回顾·拓展四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总第57、58课时)第四单元测试讲评:(总第59课时)教学反思:教学札记: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8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喜欢的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课件92 第一课时总第60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1、师:孩子们,昨天已经布置了大家进行18课的预习,请你结合课外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介绍一下居里夫人。(如:她是一位怎样的人?她获得了哪些伟大的科学成就?)2、揭题,齐读课题。(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听出“美丽”这个词特别重要,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美丽”。学生读通课文后,交流:生1:(原文句子略)我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容貌的美。(指导读正确,不加字、不减字。)生2:尽管这都不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它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她的科学精神也是美丽的。(这是探寻科学根源,寻找科学奥秘的美。)生3: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师:同学们,设想一下常人面对烟熏火燎的情景,会怎么做?师:在终日的烟熏火燎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情景?生:我看到了居里夫人……(大汗淋漓,累得连眼也睁不开;满脸灰尘,神情疲惫;呛得不停地咳嗽,有害气体正在侵蚀着她的健康等等。)师:但不管多么难受,不管多么艰辛,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地实验,这种献身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再读这段文字.生4: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这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了多长时间提炼出来的?那是怎样的一个信念?是居里夫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获得的?)(体会居里夫人对科学实验的执着追求,那是一种坚强、刚毅的美。)生5:有一组“变成了……”的排比句,体现居里夫人一生的成就,这是奋斗历程中的成就美。师生对读: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提炼镭,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后来以她的名字作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了……因为她不断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探索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体会到居里夫人这么伟大的成就,我们把它读出来。师:正是由于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地研究,在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地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孩子们,0.1克镭,仅仅是我们一去圆珠笔尖的重量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啊!(生读句子,体验居里夫夫献身科学的美。)三、品读重点,感悟“人格”的美。第二次备课:92 师:在备课的时候,有一个句子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读读:正是由于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1)师生齐读,说说“可贵的性格”、“高远的追求”是指什么?2)说话训练:在居里夫人的眼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貌的美,而在于________,人生的意义也不在于名利的追逐,而在于________,人生的意义更不在于安逸的生活,而在于_______。3)品悟“人生意义的发现”到底是指什么?(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再带着这样的体验读读这个句子。小结:是啊!这就居里夫人高尚的人格啊,也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师: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评价居里夫人,读读句子,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四、拓展升华,再扣文题。1、的确,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执着地终身献身科学的人,我们一起去听听居里夫人在镭被发现25周年纪念日上的感言,那是居里夫人对人生意义的最好诠释。(我们深深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折服。)2、再读课题,说说跨越百年的美丽到底是什么?小结: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的容貌,还是她那伟大的科学成就,更是她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啊!这样的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而且将会跨越千年、跨越万年,这是一种永恒的美。3、作业:写写心中的感言。第二课时总第6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默读课文,探讨美丽之点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1、默读课文,所谓的“美丽”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请画出作者盛赞居里夫人的语句2、讨论美丽之点。基本要点预设:美丽之一:居里夫人形象美丽美丽之二:镭元素光焰美丽美丽之三:居里夫人敢于重新的胆识美丽美丽之四:居里夫人锲而不舍的毅力美丽美丽之五: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美丽美丽之六: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品格美丽三、细读课文,体会形象之美92  1、抓住具体词句,体会形象之美。(1)激情谈话:是的,居里夫人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身,显示出她作为一个伟大女科学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她的外貌之美。(2)个人自读,找出形象美的句子。(3)交流: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夫人走上讲台。同学们,“漂亮”让人觉得居里夫人的品貌真美;“庄重”给人的感觉的是居里夫人的气质真美。品貌、气质之美,足见居里夫人不俗的形象。(梁衡先生在原文中就有大段的有关居里夫人美丽外貌的描写。)玛丽·居里传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 她着装庄重——黑色长裙;她肤色迷人、仪态高雅——白净端庄;她的神色自信从容——坚定淡泊,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睿智有神——生读上句。 2、抓事件场面,感受形象之美。(1)师:这就是居里夫人的形象美!这是她秀外慧中的品貌之美,超凡脱俗的气质之美。带着这种让人折服、让人敬畏的美,居里夫人今天来科学院有什么重大使命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2)生汇报:她今天要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发射性元素镭。(3)请大家关注这个词:“惊人”,为什么要用“惊人”?(至少有两点:一个美丽的女科学家,来宣布一项史无前例的发现,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4)当看到这位美丽的女科学家宣告了那个惊人的发现后——生读: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同学们肯定都发现了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定格”,“定格”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定格”的?(第一个“定格”可以理解为永久地载入史册;第二个“定格”可以理解为铭刻在人们的心中。)(5)镭的颜色美: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6)深情总结,激情朗读:的确,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科学家,一个多么美丽的科研成果,一个多么美丽的神圣时刻!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齐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3、小结预设下文: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魅力仅仅是形象之美吗?不!更在于她的品格之美!她的品格之美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四、细读课文,体会品格之美1、阅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3—92 5段,画出叙述居里夫人的表现(语言、行动、神态、心理之类)的语句。(2)读读这些表现,体会这些表现反映居里夫人怎样的品格(3)找找作者对居里夫人评价的语句,体会含义2、学生自由读。3、交流:(1)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3)“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从这几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4)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五、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1.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3.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设计创新作业。4.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板书设计:╱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跨越百年的美丽镭的颜色美永恒╲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教学反思:92 19*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1、课前收集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2、相关课件。第一课时总第6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2、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7、8、9自然段1、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圆了自己的梦。请看:课件播放“神五”飞船发射情景。教师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2、同学们,这又是个什么梦呢?3、学习第1自然段,朗读。4、你们看,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这三句话你找到了吗?5、同学们,看到这三句话,你有何感触?(出示这三句话)6、是呀!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到底有多少无名英雄?能说具体点吗?:(出示句子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1)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一百一十”、“三千多个”,这么多单位,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要共同来完成同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精神?(2)是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第二次备课:92 这样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出示句子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1)这句话中的“夜以继日”和“苦战攻关”看出了什么精神?(2)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在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出示句子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7、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第二课时总第63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学习第10自然段,深化感情。正是成千上万的人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令全体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自豪的圆梦时刻。03年,神五05年,神六07年,嫦娥一号08年,神七同学们,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向全世界宣告吗?(出示课题)把课题补充完整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七号漫步太空,让我们神气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圆在今朝!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了解圆梦过程1、千年的飞天梦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圆的?阅读课文2到6自然段。万户飞行没有成功尝试卫星上天振奋不已执着2、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三、阅读课后链接: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之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下面请大家一齐来欣赏一下92 炎黄飞天梦蔡桂林嫦娥奔月,听天风浩浩,那是神话;迎接远客;女娲补天,看天庭结彩,更是传说。与我伴歌。九万里遥想,哪里是我的长城?九万里追求,哪里是我的黄河?一朝相约!站在星河岸边,亲亲地唤一声—我的中国!板书设计:19*千年梦圆在今朝千年飞天梦,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习目标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64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第二次备课:92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2)齐读一遍。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四人小组交流)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5、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小精灵儿童网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7、齐读第二段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92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9、一起读这句话!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板书设计: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教学反思:21*我最好的老师教学目标:9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4.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65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带上感情你会读的更好)(学生再次读课题)。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指名说,课件出示)2、下面,你就带着第一个问题(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快速默读课文。3、交流:谁来谈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生: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在课堂上把错误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考试都得了零分,从而教育他的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作者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师:你真会读书,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一句话。4、看来作者认为他最好的老师是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但作者一开始是这么认为的吗?生:不是. 师:你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生:不用说,我们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三、认识怀特森先生1、指生1读(你真温柔)指生2读(你还没有气炸)指生3读(读得好,太令人气愤了,这算哪门子老师?一起来。(学生非常气愤的齐读)2、话出总有因,再一次深入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在句旁写感受作批注,完成后,可以小组先交流一下。3、集体交流A.“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学生: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老师。因为“我”的考卷时根据笔记答的,笔记又是根据老师所讲而记的,本应得满分。可为什么怀特森先生竟给“我”打零分呢?这太让“我”吃惊了,所以“我”第二次备课:92 觉得他是个奇怪、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老师。师:读出你的吃惊。师:是啊,太不可思议了,所以我们全都气炸了,齐读——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B.“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编造出来的。”生:怀特森先生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他竟然在课堂上给我们讲授错误的知识。(课件出示不负责任)师: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读读这句话。生读。(读的理直气壮,你真是怀特森先生的知音,来握个手)师:如果你的老师这样做,你也会气炸了,也会说——怀特森先生算哪门子老师!C.难道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班上每个人都是零分,而怀特森先生却理直气壮的回答师:你来理直气壮的读一下这句话。生读。(不错,读出了理直气壮。师:所以我们全都气炸了,说——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师: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也会说——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四、继续交流,明白老师的用意1、师:骗人的老师,演戏还带了道具,说得跟真的一样可作者却称他为——最好的老师(指课题,学生读)他是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写出感受,做出批注。2、交流A.他说: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师: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生读,(平静的语气里带着不可侵犯的威严,这是真知,是准则,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引读师:既然如此,他大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我们继续交流。B.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生:他是要培养我们的质疑能力,这个零分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一看到这个零分,我们就会知道,在课堂上应该集中精力,认真动脑,听出错误,马上指出来,否则以后还会得零分。C.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生:怀特森先生始终不忘培养我们的怀疑精神。师:想象一下,作者和他的同学们为了驳倒怀特森先生的一个个貌似正确的伦点,课后可能会做些什么?生:到图书馆查资料,查看科学书,上网查资料,问老师,问父母,亲自做实验等92 师:确实,这种教育让所有的孩子终生难忘,他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指生答——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教师板书)师:读三遍,读进去,想出来。指生1读:请你说一遍,告诉你自己——指生2读:请你说一遍,告诉老师我——请大家说一遍,告诉在座所有的人——3、此时我们回到链接语中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你一定弄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了?谁来说说?怀特森先生用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明白了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作者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4、如果有人提出怀特森的这种做法是在糊弄学生时,——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你同意吗?(不同意)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大声并坚定的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他是我们——指课题学生齐读(我最好的老师)五、学习写作方法  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  看得出来,你们都很喜欢怀特森老师,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办法让我们和他一样喜欢上了怀特森先生? 指名交流。作者详细记叙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事例。 师小结:作者这是在用事实说话,并把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详细的记录了下来,所以才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六、小练笔 选择一个写下来1、你有最好的老师吗?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分享。2、假如你现在成了怀特森先生的学生,你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板书设计:21*我最好的老师独特教学出奇招,刺激冒险长见识教学反思:92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目标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课前准备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感兴趣的人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景感兴趣的……4.有关课件。第一课时总第66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反方学生从“弊大”第二次备课:92 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⑴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⑶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3.评选“最佳辩论手4.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92 ,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板书设计:辩论会科技的发展利大—正方科技的发展弊大—反方第二课时总第67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习作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童年里,你们每天都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在感受着生活,体验着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二、拓展思路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满意的作品多读几遍;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概括板书(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三、自由交流,引出要求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小组交流,教师巡视。)2.全班交流。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语句通顺,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四、指导习作。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92 3.学生自由写作,先写完的学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那儿拜读他的大作,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你的好朋友听。第三课时总第68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习作讲评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2重温习作要求。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1.师生互评。(1)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由同学们共同推荐佳作亮相。2.小组互评。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3.全班评议。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4.自评修改。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在前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四、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赏,不仅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而且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当然同学们编的习作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永久的记录,期待着同学们习作选的诞生。板书设计:自由作文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想象:新颖、独特92 教学反思:回顾·拓展五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课前准备:第一课时总第69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1.学生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第二课时总第70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日积月累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3.指名朗读。4.交流成语意思。5.练习背诵。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第三课时总第7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成语故事第二次备课:92 1.谈话导入。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4.交流读后感受。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第五单元测试:(总第72、73课时)第五单元测试讲评:(总第74课时)教学反思:教学札记: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学目标: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教学重点: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用语文形式,来感受过去的六年、表达感情、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与学校的道理。92 教学难点: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总第75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制定活动计划一、导入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向师友、母校告别。二、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三、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以上把两个板块的内容都进行阅读和浏览,可以把两个板块进行整合)四、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教师向学生建议把两个板块合在一块活动,把一些内容进行穿插、整合)如:写难忘的事、师生的赠言、给学校的建议和倡议书、写给老师、同学的信都可整合到制作班级纪念册这一活动中。请同学们以小组商量活动计划,注意尽量整合。经小组商量、全班交流活动内容大致为:1、制作班级纪念册(时间最多为一周半)2、模拟小学毕业典礼(班级纪念册完成后)3、毕业联欢会(考试结束,离校前)板书设计:活动计划1.制作班级纪念册(时间为一周半)2.模拟小学毕业典礼(班级纪念册完成后)3.毕业联欢会(考试结束,离校前)第二课时总第76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指导制作班级纪念册1、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3、以活动的形式练习习作及一些常见的应用文。1、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为了整合,内容定为:回忆往事(主要是写难忘的老师与同学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心里话(主要以信的形式写给老师、写给同学自己的心里话)、校园明天更美好(主要写建议书、倡议书)、美好祝愿(主要写赠言)、联系录(各自联系方式)以上内容可由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做补充或删减形式以书刊形式。第二次备课:92 2、明确分工。由同学们投票决定编辑两到三名,负责审稿、选稿。美编两到三名负责设计封面及页面图案、分组按项目完成抄写任务。[小精灵儿童网站]3、阅读材料完成回忆往事部分(1)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作文上的红双圈》、《忘不了的笑声》。阅读以上文章可参照教材244页阅读材料解读给学生具体提出一些阅读要求。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写作方法。(2)回忆小学六年的生活。到自己曾经呆过的教室,找寻记忆,回想难忘的……找好朋友交流一下。然后在课堂上写一篇习作。(写以写老师、同学、或之间发生的事等)然后由编辑统一审稿,选出可用的上册。教师帮助。4、完成心里话部分阅读第二板块第一课《给老师的一封信》,理解内容,回忆写信的格式。在课堂上给你的老师、或同学把你平时想说却没说出口的话以信的形式写出来。然后编辑选稿,教师帮助定稿入册。同时指导不会写信的同学会写书信。5、完成校园明天更美好部分阅读第二板块第三课《给校长的建议》回忆写建议书的格式、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份倡议书,让学生回忆倡议书的写法。学生动笔完成建议书及倡议书。编辑审稿选稿,教师指导。6、完成美好祝福部分阅读《毕业赠言》明确如何给老师、同学写毕业赠言。回家给老师、同学分别写出毕业赠言。把写给老师的赠言写到纪念册上。同学赠言互赠对方,也可以选几条有代表性的写到册子7、联系录,让孩子们在课下完成。8、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给大家展示,愿意的同学还可把它复印下来做纪念。(注意在抄稿之前教师要协调“美编”把相应的页面设计好。)板书设计:班级纪念册回忆往事、心里话、校园明天更美好美好祝愿、联系录、设计封面第三课时总第77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模拟毕业典礼复习如何写一篇演讲稿,并激发对母校的热爱之情。1、阅读第二板块第二课《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复习写演讲稿的格式以及如何写演讲稿的内容。2、模仿课本中的演讲稿,自己写一篇《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3、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班级举办一个模拟毕业典礼。每个同学都在毕业典礼上进行讲话,鼓励孩子们不看稿子,抒发真感情。板书设计:毕业典礼抒发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依依惜别的感情。92 第四课时总第78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指导策划毕业联欢会这一活动属于联欢性质,我认为放手让学生自己策划比较好。教师了解,对不太合适的地方稍做指导。板书设计:毕业联欢会(考试结束,离校前)1.拟定方案2.准备节目3.挑选主持人第六单元测试:(总第79、80课时)第六单元测试讲评:(总第81课时)教学反思:教学札记: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古诗词背诵(第一板块)教学目的: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3.背诵古诗词。教学重难点: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第一课时总第8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充分自学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第二次备课:92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3.背诵古诗词。第二课时总第83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交流展示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板书设计:古诗词背诵(第一板块)充分自学、交流展示教学反思:古诗词背诵(第二板块)教学目的:1.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2、分类复习古诗词教学重难点:给古诗词分类92 课前准备:背诵诗歌第一课时总第84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活动过程: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风(解落三秋叶)李峤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第二次备课:92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板书设计:古诗词背诵(第二板块)给古诗词分类送别诗、咏物言志诗、写景诗第七单元测试:(总第85、86课时)第七单元测试讲评:(总第87课时)教学反思:教学札记: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92 综合复习(第一板块)教学目标:1.复习音序、部首、数笔画三种查字法;2.复习解释词语的方法;3.复习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复习查字典和解释词语的方法;教学难点:复习简要复述课文。课前准备:自制课件。第一课时总第88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文后练习。1.学生自主阅读前8篇文章,尝试完成文后练习题。2.同桌或小组逐篇交流讨论。二、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逐课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提出学习中的难点。2.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的重点,相机加强指导和习练。例如:(1)关于查字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A根据《养花》一课总结方法:不仅要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选择多义字在词中的合适义项。B从其他文章中选出几个词语,学生试着来理解。《生活是多么广阔》──芬芳《中华第一龙》──游弋《狱中联欢》──高歌曼舞《名碑荟萃》──荟萃、博采众长、劲峭、刚劲第二课时总第89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关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除了结合《琥珀》一文练习,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养花》《名碑荟萃》《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或其他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短文。板书设计:查字典—音序、部首、数笔画理解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第二次备课:教学反思:92 综合复习(第二板块)教学目标:1.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2.缩写及读后感。教学重点:随文练笔。教学难点:缩写及读后感。课前准备:有关课文的课件。第一课时总第90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1.《生活是多么广阔》仿写评价着眼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及句式的积累和运用(去……去……)2.《名碑荟萃》的关于介绍书法家作品的解说词评价重点:一是介绍清楚书法家及其作品的特点;二是从解说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吸引别人,也就是表达方式要灵动,要有听众和观众感。板书设计: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去……去……书法家作品的解说词第二次备课:第二课时总第91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 《智慧之花》的缩写及读后感缩写的练习要抓住主干,重点稍稍多用点笔墨。读后感可结合四组作文的讲评,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板书设计:缩写及读后感抓住主干    详略得当第二次备课:第三课时总第92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一、《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的片段修改片段修改只要写明白就可,用词要准确,力戒语言啰嗦。二、给外地亲友写封信第二次备课:92 写信一是注意信的格式,二是主要内容──最近的情况和暑假的打算,三是要有强烈的对象感,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板书设计:片段修改--用词要准确,力戒语言啰嗦写封信--注意信的格式,主要内容,要有强烈的对象感第三课时总第93课时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过程:作文的回顾和复习二、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小学毕业优秀文集,可以按文体分类,可以按年级分类,然后交流阅读,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回顾和复习。板书设计:自己的优秀文集按文体分类—写景、写人、写动物的、写植物的、写事的、读后感。。。按年级分类—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第八单元测试:(总第94、95课时)第八单元测试讲评:(总第96课时)期末模拟测试1:(总第97、98课时)期末模拟测试1讲评:(总第99课时)期末模拟测试2:(总第100、101课时)期末模拟测试2讲评:(总第102课时)教学反思:教学札记:92 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