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空间色彩

浅析居住空间色彩

ID:8332461

大小:5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3-20

浅析居住空间色彩_第1页
浅析居住空间色彩_第2页
浅析居住空间色彩_第3页
浅析居住空间色彩_第4页
浅析居住空间色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居住空间色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居住空间色彩年级:系别:专业:姓名:指导老师:二0一二年六月摘要色彩是室内设计形式的一基本要素之一,它不仅是创造视觉形式的主要媒介,而且兼具有实际的机能作用。换句话说,室内色彩具有美学的和适用的双重目标,一方面可以表现美感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环境效用。室内环境的色彩在人的感觉和印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其中又是靠光和色唤起第一视觉效应。色彩是一个能够强烈而迅速地被人感知的因素,是一种情感语言,它能表达人们内在极为复杂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色彩学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

2、认识不断深入,对色彩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使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中根据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功能和作用做相关的分析。关键词:室内空间;色彩;设计;搭配目录摘要1一、色彩设计学基础知识1(一)、色彩的物理性质1(二)、色的分类1(三)、色彩的基本特性1(四)、色的混合1(五)、色的命名2(六)、色的错觉与幻觉2二、家居色彩设计3(一)、五行与色彩3(二)、室内色彩的基本要求5(三)、家居装饰中要注意的一些色彩搭配原则。5(四)、四种经典的家居配色原则6(五)、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6(六)、不同区域的室内色彩设计与运用9(七)

3、、如何利用色彩改变空间感受10参考文献15结束语16一、色彩设计学基础知识(一)、色彩的物理性质1、光与色A、概念: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光是发生色彩感觉的刺激物,色彩是视觉器官的结果。B、色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波长和振幅决定。光波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别。振幅则决定色相明暗的差别。2、物体色A、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以后,会产生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光的物体,它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的情况。B、物体表面色的饱和度(纯度)取决于选择性吸收的光量和表面反射的光量

4、,它实际与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3、光源的演色性(二)、色的分类1、无彩色系指黑色、白色和由黑白色调和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2、有彩色系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彩。(三)、色彩的基本特性1、色相: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2、纯度:(彩度、饱和度)色彩的纯净程度,表示颜色中含有色部分的比例。3、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两种情况):A、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同一色掺入不同颜色或黑色时会使明度降低。B、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最低,红色为中间明度。(四)、色的混合1、三原色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

5、,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2、混色理论间色: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复色: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对比色:在色相环上距离130度左右,例如:红与蓝为对比色互补色:在色相环上距离180度左右,例如:红与绿为互补色协调色:红与桔为协调色3、色立体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表示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一种表色方法。说明:A、赤道部分表示纯色相环B、南北两级连接中心轴表示明度C、南极为黑,北极为白,中心为灰南半球为深色系,北半球为浅色系球表面为青色系,球心到球表面之间为含灰色系D、

6、球表面一点到中心轴垂直线上为纯度系列E、与中心轴相垂直的圆直径两端表示补色关系(五)、色的命名1、自然色名法A、自然景色命名色彩:湖蓝、海蓝、翠绿等B、以金属矿物命名色彩:古铜色、铁灰、宝石蓝等C、以植物命名色彩:草绿、茶绿、桔红色等D、以动物命名色彩:象牙百、蛋黄、孔雀绿等2、系统化命名法以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再加上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如:极暗黄味色、深绿调黄等。(六)、色的错觉与幻觉1、视觉残像包括正后像与负后像2、同时对比规律:A、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B、不同色相邻,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C、补色相邻时,

7、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添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D、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的增加而增加,相邻交界处最明显。E、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强化的方法:A、提高对比色彩的浓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B、使对比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C、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抑制的方法:A、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B、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C、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D、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与色相的波长、

8、明度有关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与波长、色彩对比的知觉度有关色彩的易见度明度对比:强→易见度高→有前进感弱→易见度低→有后退感纯度对比:强→易见度高→有前进感弱→易见度低→有后退感色相对比:强→易见度高→有前进感弱→易见度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