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

ID:83433695

大小:16.25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3-07-13

上传者:无敌小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1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2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4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6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7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8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9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二)总目标(三)学段要求四、课程内容(一)主题与载体形式(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描述六、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附录附录l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前言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一、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修订原则

1(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诸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木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三、主要变化(一)关千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贵、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二)关千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I王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

2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课程性质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l1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唔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理念l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汪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各自特点,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木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J王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

3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汪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三、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l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汪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2语言运用语百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百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3.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4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二)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3.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贵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4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而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46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7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8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9.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三)学段要求依据“六三“学制设定学段要求。”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年级)主要参照“六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确定,适当降低要求。“五四“学制第三学段(6~7年级)在“六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基础上合理提高要求,并结合“六三“学制第四学段(7~9年级)确定,使“五四”学制6~9年级进阶更加科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l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阅读与鉴赏】l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4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5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表达与交流】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旬号、问号、感叹号。【梳理与探究】1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52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l司和想法。3.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涽法。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店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初步懂得幸福生后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阅读与鉴赏】l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旬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汪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旬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蛋不少于40万字。【表达与交流】l.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梳理与探究】l.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

6字、写字。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2.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阅读与鉴赏】l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患。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3.在问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5.阅读说明性文帝,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进行阅读。6.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7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显不少于100万字。【表达与交流】l.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乐于表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汪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2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梳理与探究】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7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科,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和形象,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在落买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感受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体会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第四学段(7~9年级)【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幕、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阅读与鉴赏】l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6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7.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8.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9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表达与交流】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压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2.自信、负贵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8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4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后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5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店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患,进行缩写;能根据文孝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7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梳理与探究】1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旬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2.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3.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利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王义情怀。四、课程内容(一)主题与载体形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题,J王重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2革命文化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主要载体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作品,阐发革命精神的作品,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等。

9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主要载体为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以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映和谐互助、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的作品。在突出上述主题的同时,还应选择反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题。主要载体为外国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实用性文章、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各类主题的主要载体还应包括口头和书面交流与沟通、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I.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2)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3)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4)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第二学段(3~4年级)(1)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2)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互相正字正音。(3)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第三学段(5~6年级)(1)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询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2)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

10(3)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并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第四学段(7~9年级)(1)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2)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教学提示】(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并注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2)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50个,其中二分之一的字会写。应先认先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字,充分发挥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组字构词能力强的特点,打好基础,举一反三。应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诵读材料要选择脸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句,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提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4)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5)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语文知识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向通需要。【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囡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学习运用文明礼貌语言,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学会感恩。(2)阅读有关学校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学习与同学、老师文明沟通;乐于分享学校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热爱学习,热爱学校。(3)在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书店、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中,学

11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了解公共生活规则,学会有礼貌地交流。(4)学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将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他人听。第二学段(3~4年级)(1)囡读有关家庭生店、学校生活、社会生店的短文,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注意称谓和基本格式,文明礼貌地进行交流。(2)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3)学习具体、清楚、生动地讲述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第三学段(5~6年级)(1)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2)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3)能写日记,关注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4)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迸,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第四学段(7~9年级)(1)朗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2)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3)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通过多种媒介关汪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比较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尝试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阅读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作品,关注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线上线下讨论,根据目的与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交流沟通。【教学提示】(1)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店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第一、第二学段可以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店语言,学会文明交往,学习表达生活;第三、第四学段可以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王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2)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应加强对跨媒介的读与交流的指导,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3)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本学习任务

12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的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2)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3)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第二学段(3~4年级)(1)的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2)的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3)防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第三学段(5~6年级)(I)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2)朗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老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3)的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4)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第四学段(7~9年级)(1)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3)问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4)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教学提示】(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钦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2)j王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

13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而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老。(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贵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的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2)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个理由。第二学段(3~4年级)(I)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2)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第三学段(5~6年级)(1)囡读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短论、简评,结合校园或社会生店中的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思考成语、对联、谚语、绕口令等多种语言现象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3)的读有关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故事,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简洁清楚地表述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创造精神,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4)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1)朗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沽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2)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3)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4)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经典),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参与讨论。【教学提示】(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比如,第一学段“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第二学段“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第三学段“社会公德大家谈”“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第

14四学段“生活的感悟”“探究与创造”“艺海拾贝”“理性的声音”,等等。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2)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避免操之过急、求之过深。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表达,以表扬为主。第二学段,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知递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引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第四学段,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3)应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应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和选择信息的基本方法,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4)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的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2)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3)囡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第二学段(3~4年级)(1)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如《小英雄甫来》《雷锋的故事》等,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2)阅读儿童文学名著,如《稻草人》《爱的教育》等,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3)佣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第三学段(5~6年级)(1)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2)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如《寄小读者》《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3)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1)囡读革命文学作品,如《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2)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

15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3)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教学提示】(I)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陌读中的独到见解。(2)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店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3)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的平台。(4)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2)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3)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E、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学段((3~4年级)(1)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2)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书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3)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第三学段(5~6年级)(1)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

16泥塑、民乐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2)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3)选取衣食住行、学校、地球、太空等某个方面,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运用多样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与分享奋思妙想。第四学段(7~9年级)(1)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2)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3)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记录重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参加班级讨论。(4)围绕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以及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等,选择专题,组建小组,开展学习与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5)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与文化建设;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店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教学提示】(1)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2)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汪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4)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显。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二)学业质量

17描述以下描述的是“六三“学制学业质量标准。“五四”学制学业质量标准参照学段要求研制。第一学段(1~2年级)留心公共场所等真买社会场景中的文字,尝试认识标牌、图示、简单的说明性文字中的常用汉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学过的偏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愿意向他人说出自己的猜想;遇到不认识的字,主动向他人请教。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书写800个左右常用汉字。喜欢识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主动用礼貌用语回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看图说话,能描述一幅图画的主要内容,说出多幅图画之间的内容关联。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对写话有兴趣。喜欢阅读图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的特点,作简单推测;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并尝试在匕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愿意为他人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愿意和同学交流朗读体验,能简单评价他人的朗读。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喜欢阅读故事,并与他人讨论。喜欢在学校、社区组织的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中展示。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发现,愿意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见闻、想法。在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第二学段(3~4年级)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莘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弓1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喜爱朗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的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乐于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能诵读学过的优秀诗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主动阅读成语故事、寓百故事、神话故事、革命英雄故事等叙事性作品,能向他人讲述主要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阅读感受与生店体验。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记录活动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能按照蛮话、寓言等文体样式,运用联想、想象续讲或续写故事;能用日记等方式记录个人的见闻、感受和想法;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与他人交流。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

18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第三学段(5~6年级)能独立识字,能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不同语境中汉字的意思。能辨识同音字、形近字,纠正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自觉识字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能根据字形推断字音字义,并借助语境和工具书验证自己的推断;在学习中,能发现富有表现力的词旬和段落,自觉记录、整理,乐于与他人分享积累的经验,并尝试在自己的表达交流中运用。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耐心倾听,抓住要点,并作简要转述;能根据对象和场合,作简单的发言。能根据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初步判断信息真伪,感知情感倾向,形成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初步认识;能概括说明性文字的主要内容或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信息,初步判断内容或信息的合理性;能用准确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说明事物或程序,运用文本主要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闯,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能用多种媒介方式表达交流。能根据表达需要,准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围绕学习活动搜集材料,提供简单的店动设计方案;能围绕学习启动展开调查,从多方面获取店动各阶段的材料,并用多种方式有条理地记录学习活动过程,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用朗读、复述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通过匣点、批注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籵,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积极向他人推荐,并有条理地说明推荐理由。在文学体验活动中涵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能与他人分享阅读作品获得的有益启示,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重视朗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能用多种方式记录、分享阅读、参观、访问的经历、见闻和心得体会。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够围绕发现的问题,搜集资料、整理相关的观点与看法,结合学习积累和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主动梳理、记录可供借鉴的语言运用实例,比较其异同,积极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写作买践中;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想象作文,想象丰富、生动有趣;能写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积极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简单的调查、访谈等店动中记录真实生活;能根据活动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提出要探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能借助跨学科知识和相关材料,与同学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想法,记录探究的过程及结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能组织讨论和专题演讲,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反思中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能根据校园、社会活动的需要,自己或与同学合作撰写启动计划、实施方案或活动总结。第四学段(7~9年级)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常用汉字;在日常记录中

19使用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耐心专注地倾听,复述、转述完整准确,要点突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阅读新闻报道、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能用多种媒介形式交流沟通;能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准确地表情达意;能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确立学习活动主题;能用流程图、文字等形式呈现活动设计方案;能围绕学习活动开展调查,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能利用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资料,整理相关学习内容,完善自己的认识,撰写活动总结。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明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他人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并归纳总结出一些文化现象,了解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能根据具体情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文本样式记录经历、见闻和体验,表达感受、认识与观点。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聚焦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搜集资料、梳理信息、整理他人的观点与认识,概括提炼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用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能记录探究过程,归纳概括自己的发现,条理清晰地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汇集学习成果。能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根据需要策划创意活动,从相关学科材料中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能广泛搜集信息,关注信息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能运用买证性材料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能通过梳理、分析材料提炼出自己的看法;能有条理地列出提纲,用策划书、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力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合作,能综合运用绘画、表演、创作等多种活动样式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六、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

20是统一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而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简单罗列。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汪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把握学习难度,组织学习店动。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注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优化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积极关注教学流程、教与学方法、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新变化,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阅读习惯、写字能力、深度思考等可能产生的影呴,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网络沉溺。(二)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l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1)过程性评价原则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店动的整体表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

21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教师应为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参与过程性评价,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处理好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关系,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万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可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学习反思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表现,如学生日常写字、读书、习作、讨论、汇报展示、朗读背诵、课本剧表演等方面的材料,记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典型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考察其内在学习品质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评价资料搜集和分析的途径。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避免过度评价、元序评价对日常学习造成干扰,避免用评价结果的简单比较衡量学生的学业表现。注意一年级适应期学生的特点,科学确定评价起点。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着重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要注重校内外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发展情况。(2)课堂教学评价建议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汪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呴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3)作业评价建议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及时反馈和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曼的整体情况。(4)阶段性评价建议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阶段性评价应秉持素养立意,紧密结合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关注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合理设计评价工具。阶段性评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后选择评价手段,可以采取纸笔形式,也可以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如诵读、演讲、书写展示、读书交流、戏剧表演、调查访谈等。纸笔测试要注意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增强剃评题目的科学性、多样性,发挥阶段性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避免消极影

22呴和干扰日常教学;非纸笔测试要整体设计测评内容,科学制订评价标准,合理规划实施时间,并对学生个体作出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可通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成果。2.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1)命题原则坚持素养立意。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买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坚持依标命题。体现课程理念,严格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命题,保证命题框架、试题情境、任务难度等符合学业质量要求。坚持科学规范。题目表述简明、规范,材料选取具有典范性和多样性,评分标准有效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确保剥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形式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2)命题规划重视命题规划,明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目标要求,规定内容范围与水平标准;系统设计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纸笔测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逐步引入基于信息技术的考试形式。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明确规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对题型设计、题量和难度、评分标准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充分展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情况。(3)命题要求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汪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买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强调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跨学科学习情境侧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买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特点。命题材料要能够体现问题或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能够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力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或知识支架。问题或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根据语文实践店动的不同类型,问题或任务设计可以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的某一方面,也可以设置综合型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充分展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阅读与鉴赏类问题或任务要立足文本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达效果作出合理评价。表达与交流类问题或任务要注重调动学生巳有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记述生活经历,表达情感体验,就语言、文学文化、生店等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在与学生实际生店经验密切关联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思维发展水平。梳理与探究类问题或任务要从具体的文本材料出发,拟定有育人价值和探究空间的活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问题或任务设定要关注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综合型题目或任务要充分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整合,在命题材抖和社会生活实际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或现象,深入思考探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展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23观。题干设计应规范。主观题题于要简洁、明确,便于学生捕捉问题的核心信息;客观题题干要注意事实性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试题形式力求创新,鼓励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以避免导向新的应试模式。要健全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简单结构作答和复杂结构作答实行分级赋分。(三)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2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质续红色血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要有助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材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健全人格。4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阶段性特征,做好各学段之间的衔接。要落实学习任务群要求,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和积极探究。5教材编写要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要通过学习任务的综合性、挑战性以及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体现同一个学习任群在不同学段的纵向发展过程与进阶。要根据六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通过目标取向、文本选择、学习实践活动方式等体现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色;也可设置关联性的学习内容,实现同一学段不同学习任务群内容的整合。6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要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7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精选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学段适应性的典范作品,以整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基础,让学生逐渐建构不同类型整本书阅读经验;教材要组织和选取原著部分文本和辅助性阅读材料,创设综合型、阶梯式的学习问题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理解和评价能力。其他学习任务群阅读材料的选择也要适当兼顾整本书。8教材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需求创设学习情境,以问题探究为导向,有机组合选文及辅助性学习资源,循序渐进地设计支架式的学习任务和启动,体现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9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区域教育实际,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调整、开发的空间,也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材编写分为“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两种版本。“五四”学制6年级教材体例、要求等应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生活特点。10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师生运用多种媒介信息技木呈现学习内容,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发挥传统纸质教材和线上学习资源各自的优势;创设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机会,引导教师积极调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原则;要从核心素养形成和

24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选择有利于组织和实施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体系;要立足学生实际,注重遴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和古代文言经典作品,以文质兼美为选择标准,体现课程资源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2.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类型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纸质资源,也包括数字资源;既包括日常生活资源,也包括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既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问题、学业成果等显性资源,也包括师生在语文学习方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隐性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学校应积极争取社云各方面的支持,拓展资源领域、丰富资源类型;应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关注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整理和加工,运用课程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3.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各地区、各学校应增强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树立动态发展的资源观念,有计划地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系统;应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原建设,通过开发阅读资源厗、跨媒陌读十口守双丁y源,逐步建立地区、学校之间资源互补、共建与共享的机制;还可创造条件,建立中小学、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建设共同体,建设、整理、优化课程资源库,持续更新课程资源,通过资源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活动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价值,与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全面达成。教师要多角度分析、使用课程资源,善于筛选、组合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与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学校要整合区域和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1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语文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丰富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要积极参加培训和研修活动,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课程实施能力。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提高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要主动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五助、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2.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语文教师要勇于面对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实施和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立足学情,因地制宜,以研究的态度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要注意收集、借鉴优秀课例,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3.适应时代要求,提升信息素养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断探索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学习证据收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增强课程育人效果。4.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学校要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以教研组为依托,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科发展趋势,围绕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等关键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推动语文教学变革。要根据教师的研究兴趣和专长,组建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共同体,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品质,促进教师发展。5加强区域教研,推广典型经验各级教研组织要不断加强语文学科教研力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不同发展层次学校和不同发展水平教师遇到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开

25展合作研究和跟踪指导,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有力的教研支持。要悉心培育优秀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组,及时发现、总结、推广本区域语文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发挥其辐射和引领作用。6.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要充分发挥我国教研制度的优势,整合各级教研组织和教师培训机构力量,将语文教师培训和语文学科教研结合起来,实现研修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要在吸收语文学科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一线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在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并及时将其纳入到语文教师的研修和培训课程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7依据课改理念,设计培训内容教师培训要从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总体方向和要求出发,明晰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价值。要强调语文课程的素养导向和育人价值,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质量等部分的内在联系。要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以课程内谷及其组织形态的变革推动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知识和新业态,增强培训内容的时代性。8.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各级培训,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师发展需要确定培训目标,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开拓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要运用案例式、参与式、体验式等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老与被培训者的互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效果,扩大培训的受益面。附录附录l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语文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75篇,7~9年级60篇(段)。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1~6年级(75篇)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3敕勒歌(敕勒丿Il)北朝民歌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5风(解落三秋叶)李娇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问)王之涣9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IO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l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王维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26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20赌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23望天门山(天l1中断楚江开)李白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嘿)高适25绝句(两个黄鹉鸣翠柳)杜甫26春夜喜雨(好丽知时节)杜甫27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30涂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3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32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33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3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而润如酥)韩愈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38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39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4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42悯衣(春种一粒粟)李绅43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46清明(清明时节可纷纷)杜牧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5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52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元苔)王安石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54饮湖上初晴后百(水光激沌晴方好)苏轼55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56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57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58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5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6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2762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6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65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6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6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68游园不值(应怜质齿印苍苔)叶绍翁69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丿1|)翁卷70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7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7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73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74巳亥杂诗(九扒生气恃风雷)龚自珍75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7~9年级(60篇/段)1关睢(关关睢鸠)《诗经》2兼段(兼苠苍苍)《诗经》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观沧海(东临碌石)曹操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6木兰辞(响咽复叩咘)北朝民歌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IO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于)李白13黄鹤楼(昔人巳乘黄鹤去)崔颗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雁门大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28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逄起一经)文天祥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巳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夺帅也;博学而笃志)42曹岁1论战《左传》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得递多助,失道寡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45《礼记》一则(虽有嘉肴)46《吕氏春秋》一则(伯牙鼓琴……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48出师表诸葛亮49桃花源记陶潜50答谢中书书陶弘景51三峡郝递元52杂说(四)韩愈53陋室铭刘禹锡54小石潭记柳宗元55岳阳楼记范仲淹56醉翁亭记欧阳修57爱莲说周敦颐58记承天寺夜游苏轼59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60湖心亭看雪张岱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下列推荐的读物仅为举例,可作为整本书阅读等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也可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长篇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科普科幻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儒勒·凡

29尔纳《海底两万里》等。根据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可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特别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向学生补充推荐。各类历史、文化读物,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相互推荐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附录3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语文课程涉及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文体、文学等知识内容,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投与操练。下面所附的语法修辞知识,大致约定了教学中指导和点拨的范围;其中的有关名称,主要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会把握。]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4复旬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5.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6.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本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字表中的13字附带部首变体:人(1)、刀(lj)、水(})、手(才)、爪(佥入火(I``,)、心(小)、王(1)、肉(月)、竹()、衣(卒)、足(屈)、金(令)。(共300字,按笔画排列)具体内容略。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本字表共收3500个常用汉字。根据这些字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分成两个字表,以便在教材编写中安排汉字教学的设计,也便于开展对汉字教学的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整体变化2022年版2011年版一、课程性质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理念一、课程性质三、课程目标二、课程基本理念(一)核心素养内涵(言百了三、课程设计思路

30(二)总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三)学段要求一、总体目标与内容四、课程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一)主题与载体形式(新增)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新增)一、教学建议五、学业质量(新增)二、评价建议(一)学业质蜇内涵三、教材编写建议(二)学业质量描述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六、课程实施附录(一)教学建议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二)评价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附录3语志修辞知识要点(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增)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附录表附录l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惮读】1新增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2)语言运用(3)思维能力(4)审美创造2课程内容全部更新,其中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2.课程内容全部更新(l)新增主史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亿、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百虫入误程,过强课程,思想性。(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每个任务群贯穿四个学段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3.评价建议中新增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4学段要求中,将每学段的”问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将“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5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司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具体变化前言前言较2011年版课程标准均发生了变化,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

31前言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汪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三、主要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关于培养拒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徙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徒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2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买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二)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厂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百、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万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课程性质此部分内容是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前言基础上整合、调整(绿字为变化内容),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启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3二、课程理念课程理念较2011年版课程标准均发生了变化,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冢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汪数字时代语百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各自特点,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王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内涵为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34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固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2.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买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3.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4.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二)总目标2022年版2011年版(二)总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一、总体目标与内容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2.热爱国家通用语百文字,感受语言文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养的整体提高。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化自信。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3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

35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界观、价值观。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一、总体目标与内容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位。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养的整体提高。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价值观。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华。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4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并有一定的速度。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会使用常用的语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5.学会运用多种的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见闻、体验和想法。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6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维能力。运用新技木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7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二、学段目标与内容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学习要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8.感受语言求此处略。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木价值,第四学段(7~9年级)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一)识字与写字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世界。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9.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3500个左右。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康的审美情趣。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第四学段(7~9年级)速度。

36【识字与写字】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二)阅读3500个左右。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2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读。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的读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美价值。围。【阅读与鉴赏】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的读一般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滑思路,理解、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等文学样式。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于表现力的语言。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5.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出有意义的结论。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6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汪重积累、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秀诗文80篇(段)识。7.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

37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8.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优秀诗文80篇(段)。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三)写作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化常识。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9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总量不少于260万字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表达与交流】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l.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的能力。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2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应用文。发表自己的涽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见。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4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式等,进行改写。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5.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感受,沟通见解。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于500字的习作。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四)口语交际6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流。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7.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

38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千l万字,45分钟能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完成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五)综合性学习【梳理与探究】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1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增强表达效果。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2.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报告。探究结果。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3.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展示学习成果。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果。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4.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四、课程内容(新增内容,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一)主题与载体形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392.革命文化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主要载体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作品,阐发革命精神的作品,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等。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主要载体为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呫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以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映和谐互助、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而的作品。在突出上述主题的同时,还应选择反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店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题。主要载体为外国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实用性文章、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各类主题的主要载体还应包括口头和书面交流与沟通、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说明:此处只呈现第四学段(7~9年级)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学习内容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l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莫定语文基础。【学习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l)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2)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40【教学提示】(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买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并汪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2)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汪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50个,其中二分之一的字会写。应先认先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字,充分发挥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组字构词能力强的特点,打好基础,举一反三。应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诵读材料要选择脸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旬,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提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抖,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4)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买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5)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语文知识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学习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1)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2)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汪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3)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通过多种媒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比较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尝试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阅读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作品,关汪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线上线下讨论,根据目的与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交流沟通。【教学提示】

41(I)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第一、第二学段可以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语言,学会文明交往,学习表达生活;第三、第四学段可以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店”“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汪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2)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应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3)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汪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l)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的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4)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教学提示】(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3)评价应回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汪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

42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学习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1)阅读关千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2)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3)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4)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经典),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参与讨论。【教学提示】(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比如,第一学段“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第二学段“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第三学段“社会公德大家谈”“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第四学段“生活的感悟”“探究与创造”“艺海拾贝”“理性的声音”,等等。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I司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2)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避免操之过急、求之过深。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表达,以表扬为主。第二学段,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引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第四学段,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老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3)应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木,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应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和选择信息的基本方法,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4)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佣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

43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佣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学习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Cl)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如《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2)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的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3)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教学提示】(l)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启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2)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3)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借助信息技木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的平台。(4)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阳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买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习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CI)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2)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3)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记录重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参加班级讨论。(4)围绕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以及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等,选择专题,组建小组,开展学习与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分

44享学习与研究成果。(5)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店动与文化建设;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教学提示】(I)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店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2)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向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4)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五、学业质量(新增内容,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店、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二)学业质量描述以下描述的是“六三“学制学业质量标准。“五匹“学制学业质量标准参照学段要求研制。说明:此处只呈现第四学段(7~9年级)学业质量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学业质量标准略。第四学段(7~9年级)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常用汉字;在日常记录中使用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春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耐心专注地倾听,复述、转述完整准确,要点突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阅读新闻报道、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

45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能用多种媒介形式交流沟通;能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准确地表情达意;能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确立学习活动主题;能用流程图、文字等形式呈现活动设计方案;能围绕学习活动开展调查,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能利用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资料,整理相关学习内容,完善自己的认识,撰写活动总结。广泛闵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开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匣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他人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并归纳总结出一些文化现象,了解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能根据具体情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文本样式记录经历、见闻和体验,表达感受、认识与观点。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聚焦店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搜集资料、梳理信息、整理他人的观点与认识,概括提炼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用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能记录探究过程,归纳概括自己的发现,条理清晰地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汇集学习成果。能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根据需要策划创意活动,从相关学科材料中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能广泛搜集信息,关注信息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能运用实证性材料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能通过梳理、分析材料提炼出自己的看法;能有条理地列出提纲,用策划书、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力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合作,能综合运用绘画、表演、创作等多种活动样式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六、课程实施教学建议表述全部调整,新增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一)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l.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汪意教学目标之问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简单罗列。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关注不同学习任

46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把握学习难度,组织学习活动。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注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后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木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恩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优化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积极关汪教学流程、教与学方法、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新变化,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木对阅读习惯、写字能力、深度思考等可能产生的影呴,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网络沉溺。(二)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l.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1)过程性评价原则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立足重点,关汪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关注学生在启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教师应为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参与过程性评价,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处理好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关系,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可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学习反思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表现,如学生日常写字、读书、习作、讨论、汇报展示、朗读背诵、课本剧表演等万面的材料,记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典型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考察其内在学习品质的发展。鼓

47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评价资料搜集和分析的途径。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避免过度评价、无序评价对日常学习造成干扰,避免用评价结果的简单比较衡量学生的学业表现。注意一年级适应期学生的特点,科学确定评价起点。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着重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要汪重校内外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发展情况。(2)课堂教学评价建议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王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呴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3)作业评价建议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及时反馈和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整体情况。(4)阶段性评价建议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阶段性评价应秉持素养立意,紧密结合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关注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合理设计评价工具。阶段性评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店选择评价手段,可以采取纸笔形式,也可以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如诵读、演讲、书写展示、读书交流、戏剧表演、调查访谈等。纸笔测试要注意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增强测评题目的科学性、多样性,发挥阶段性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避免消极影响和千扰日常教学;非纸笔测试要整体设计测评内容,科学制订评价标准,合理规划实施时间,并对学生个体作出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应关汪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可通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成果。2.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CI)命题原则坚持素养立意。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坚持依标命题。体现课程理念,严格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命题,保证命题框架、试题情境、任务难度等符

48合学业质量要求。坚持科学规范。题目表述简明、规范,材料选取具有典范性和多样性,评分标准有效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确保剌试目的、剃试内容、测试形式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2)命题规划重视命题规划,明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目标要求,规定内容范围与水平标准;系统设计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纸笔测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逐步弓l入基于信息技术的考试形式。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明确规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对题型设计、题量和难度、评分标准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充分展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情况,(3)命题要求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店场景中的语百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强调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跨学科学习情境侧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特点。命题材料要能够体现问题或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能够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或知识支架。问题或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根据语文实践活动的不同类型,问题或任务设计可以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的某一方面,也可以设置综合型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充分展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阅读与鉴赏类问题或任务要立足文本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达效果作出合理评价。表达与交流类问题或任务要、/王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记述生活经历,表达情感体验,就语言、文学、文化、生活等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密切关联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思维发展水平。梳理与探究类问题或任务要从具体的文本材料出发,拟定有育人价值和探究空间的活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问题或任务设定要关注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综合型题目或任务要充分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整合,在命题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或现象,深入思考探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展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题干设计应规范。主观题题干要简洁、明确,便于学生捕捉问题的核心信息;客观题题于要注意事实性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试题形式力求创新,鼓励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以避免导向新的应试模式。要健全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简单结构作答和复杂结构作答实行分级赋分。(三)教材绪写建议表述调整,具体对比如下:2022年版2011年版l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1.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汪意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课程标准要求。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汪自然,理解和尊重

492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人生观、价值观。化,质续红色血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3.教材要汪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族团结,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要有助于学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和文化自信,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3教材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适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密切联和创新精神。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要有助于激5.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4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语文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习的基础性、阶段性特征,做好各学段之间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的衔接。要落实学习任务群要求,致力于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汪释和练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以语文实践活动力主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探究中学会学习。习情境,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7.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自主学习、主动积累和积极探究。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5教材编写要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要通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过学习任务的综合性、挑战性以及学习过程的整体提高。的探究性,体现同一个学习任群在不同学段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的纵向发展过程与进阶。要根据六个学习任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务群的特点,通过目标取向、文本选择、学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吞适量,便于实施。习实践活动方式等体现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色;也可设置关联性的学习内容,实现同一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学段不同学习任务群内容的整合。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6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择和拓展的空问,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值取向,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展的需要。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栽、风格要丰富10.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编写的特色。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学生学习。7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程中的运用。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有机组成部分,精选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学段适应性的典范作品,以整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基础,让学生逐渐建构不同类型整本书阅读经验;教材要组织和选取原著部分文本和辅助性阅读材料,创设综合型、阶梯式的学习问题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理解和评价能力。其他学习任务群阅读材料的选择也要适当兼顾整本书。8.教材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需求创设学习情境,以问题探究为导向,有机组合选文及辅助性学习资源,循序渐进地设计支架式的学习任务和启动,体现过程性

50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9.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关汪不同区域教育实际,给地万、学校和教师留有调整、开发的空间,也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材编写分为“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两种版本。“五四”学制6年级教材体例、要求等应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生活特点。10.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师生运用多种媒介信息技术呈现学习内容,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发挥传统纸质教材和线上学习资源各自的优势;创设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机会,引导教师积极调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22年版2011年版l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课程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告,等等。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原则;要从核心素养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店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紧密结合语文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教材内容,选择有利于组织和实施综合性语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文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构建开放多元的教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学资源体系;要立足学生实际,注重遴选典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范的现代白话文和古代文言经典作品,以文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质兼美为选择标准,体现课程资源在文化传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承方面的作用,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习活动。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充分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2.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类型语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文课程资源既包括纸质资源,也包括数字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源;既包括日常生活资源,也包括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既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问题、学业成果等显性资源,也包括师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隐性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学校应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拓展资源领域、丰富资源类型;应重视

51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关汪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整理和加工,运用课程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3.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各地区、各学校应增强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树立动态发展的资源观念,有计划地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系统;应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建设,通过开发阅读资源库、跨媒介阅读平台等数字资源,逐步建立地区、学校之间资源互补、共建与共享的机制;还可创造条件,建立中小学、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建设共同体,建设、整理、优化课程资源库,持续更新课程资源,通过资源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活动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价值,与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全面达成。教师要多角度分析、使用课程资源,善于筛选、组合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与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学校要整合区域和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增内容,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1.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语文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丰富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要积极参加培训和研修活动,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课程实施能力。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提高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要主动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五助、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2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语文教师要勇于面对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实施和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立足学情,因地制互,以研究的态度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要注意收集、借鉴优秀课例,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3.适应时代要求,提升信息素养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断探索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学习证据收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增强课程育人效果。4.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学校要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以教研组为依托,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科发展趋势,围绕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等关键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推动语文教学变革。要根据教师的研究兴趣和专长,组建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共同体,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式校本

52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品质,促进教师发展。5.加强区域教研,推广典型经验各级教研组织要不断加强语文学科教研力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不同发展层次学校和不同发展水平教师遇到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和跟踪指导,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有力的教研支持。要悉心培育优秀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组,及时发现、总结、推广本区域语文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发挥其辐射和引领作用。6.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要充分发挥我国教研制度的优势,整合各级教研组织和教师培训机构力量,将语文教师培训和语文学科教研结合起来,实现研修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要在吸收语文学科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一线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在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并及时将其纳入到语文教师的研修和培训课程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7.依据课改理念,设计培训内容教师培训要从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总体方向和要求出发,明晰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价值。要强调语文课程的素养导向和育人价值,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质量等部分的内在联系。要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以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形态的变革推动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知识和新业态,增强培训内容的时代性。8.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各级培训,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师发展需要确定培训目标,精心选择培训内谷,开拓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要运用案例式、参与式、体验式等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互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效果,扩大培训的受益面。附录1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1~6年级31~34、74~75篇目顺序调整,7~9年级变化如下:《孟子》三则中增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删除“富贵不能淫”;《礼记》一则(虽有佳肴)改为《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替换为《吕氏春秋》一则(伯牙鼓琴……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删除《河中石善》。2022年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语文教师推荐,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6篇年75篇,7~9年级60篇(段)。(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l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篇。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7~9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必都编成课文。成课文。1~6年级(75篇)1~6年级(75篇)l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l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3敕勒歌(敕勒丿1])北朝民歌3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5风(解落三秋叶)李娇5风(解落三秋叶)李娇

536咏柳(碧王妆成一树高)贺知章7回乡6咏柳(碧王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9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9登鹊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IO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10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ll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昌龄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可泡轻尘)王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王维维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16九月九E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客)王维l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20赠汪伦(李白乘丹将欲行)李白2l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鹤楼)李白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I司)李白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23望天门山(天「]中断楚江开)李白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咦)高适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瞧)高适25绝句(两个黄鹅鸣翠柳)杜甫25绝句(两个黄鹅鸣翠柳)杜甫26春夜喜雨(好可知时节)杜甫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27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7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甫30i倷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3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30)除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32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33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淮l3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如酥)韩愈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34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35望洞庭(湖光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秋月两相和)刘禹锡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里沙)刘禹锡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易草)白居易38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3938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40小儿垂钓(蓬头39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稚子学垂纶)胡令能41悯农(锄禾日当午)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李绅42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43江雪(千4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山鸟飞绝)柳宗元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42悯衣(春种一粒粟)李绅子)贾岛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4643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清明(清明时节币纷纷)杜牧47江南春(千

54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里莺啼绿映红)杜牧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罗隐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5l46清明(清明时节可纷纷)杜牧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51泊船瓜洲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52书湖阴先生壁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53六月二十七日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54饮湖5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上初晴后雨(水光激艳晴方好)苏轼55惠祡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56题西林52书湖阴先生壁(茅梳长扫净无苔)王壁(横看成岭例成蜂)苏轼57夏日绝句(生安石当作人杰)李清照58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日晴)曾几5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未遮山)苏轼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54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激沌晴方好)海)陆游6]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苏轼范成大62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55惠崇春正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范成大6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64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56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万里65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66观57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67题临安邸58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68游园不值(应怜5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展齿印苍苔)叶绍翁69乡村四月(绿遍山原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白满丿1|)翁卷70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东入海)陆游冕7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72竹6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73所见(牧童骑成大黄牛)袁枚74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62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75己亥杂诗(九州生气诗风雷)龚自珍7~9成大年级(61篇)l关睢(关关睢鸠)《诗经》26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兼段(莱段苍苍)《诗经》3十五从军征(十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五从军征)汉乐府4观沧海(东临喝石)曹中)杨万里操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6木兰辞(咽65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揤复咽呵)北朝民歌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6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帜辅三秦)王勃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6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陈子昂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JO68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叶绍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69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丿1|)翁卷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70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尽子规啼)李白7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于)李白7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颗73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74巳亥杂诗(九们生气恃风雷)龚自珍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75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7~9年级(60篇/段)杜甫1关睢(关关睢鸠)《诗经》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2兼项(兼赎苍苍)《诗经》折)岑参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赌(巴山楚水

554观沧海(东临碌石)曹操凄凉地)刘禹锡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6木兰辞(咽咽复叩咘)北朝民歌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易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21雁门大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尽子规啼)李白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13黄鹤楼(昔人巳乘黄鹤去)崔颗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9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杜甫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折)岑参33游山西村(莫笑衣冢腊酒浑)陆游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凄凉地)刘禹锡35玻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易远21雁门大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浩23泊秦准(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41《论语》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29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也;博学而笃志)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2曹岁i论战《左传》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则巳矣。)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4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远何逃声哉?)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47邹忌讽齐王纳诔《战国策》浩48出师表诸葛亮39巳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9桃花源记陶潜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50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5641《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吾日51三峡郡递元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52杂说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四)韩愈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53陋室铭刘禹锡三军夺帅也;博学而笃志)54小石潭记柳宗元42曹判论战《左传》55岳阳楼记范仲淹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得道多56醉翁亭记欧阳修57爱莲说周敦颐助,失道寡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8记承天寺夜游苏轼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59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则巳矣。)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45《礼记》一则(虽有嘉肴)60湖心亭看雪张岱46《吕氏春秋》一则(伯牙鼓琴……世61河中石兽纪韵无足复为鼓琴者。)47邹忌讽齐王纳诔《战国策》48出师表诸葛亮49桃花源记陶潜50答谢中书书陶弘景51三峡郝递元52杂说(四)韩愈53陋室铭刘禹锡54小石潭记柳宗元55岳阳楼记范仲淹56醉翁亭记欧阳修57爱莲说周敦颐58记承天寺夜游苏轼59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60湖心亭看雪张岱2.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增加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十万个为什么》;删除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具化为“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具体对比如下:2022年版2011年版附录2附录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语文课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f阅读的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童话,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下列推荐的读物仅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为举例,可作为整本书阅读等学习任务群的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寓言,如中国内容,也可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童话,如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故事,如成语故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寓言,如中国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

57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故事,如成语故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等。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长篇文学名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星·春水》、《艾青诗选》、方志敏《可爱的中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国》、《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等。长篇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益言《红岩》,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洛蒂·勃朗特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科普《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如《十万个为什么》、儒勒·凡尔纳《海底两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万里》等。根据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可按照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特别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向学生补充推荐。各类历史、文化读物,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相互推荐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3附录3关千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玻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具体对比如下:2022年版2011年版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会把握。式。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语、状语、补语。气词、叹词。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折、因果、假设、条件。式、动宾式、补充式。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状语、补语。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5.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6.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间、反问4.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58300字由“桉音序排列”改为“桉笔画排列”,“17字附带部首变体”改为“13字附带部首变体”,删除“犬(牙)、示(卒)、言(i)、食(t)”。具体对比如下:2022年版2011年版本字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本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这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应作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应作为第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内容。字表中的13字附带部首变体:字表中的17字附带部首变体:人(4)、刀(u)、水(y)、手(才)、人(1)、刀(u)、心(个)、水(})、手(才)、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