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83493863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6-15

上传者:用户名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试卷语文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①哲学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哲学家们一直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外行人或许觉得这该是哲学的耻辱,说轻一点,至少是尴尬。但哲学家门也许正享受着这种处境带来的模糊和自在。一个过分清楚的东西不仅意味着一览无余,还意味着束缚和限制。这样看来,模糊显然有着模糊的好处,哲学家也因此有着比其他领域的研究更大的空间。当然,模糊并不意味着说一些含糊其辞的话,话总是要说清楚的。说不清楚不是模糊,是糊涂。②二十五年的时间给我的关于哲学的经验,可以凝结为递进的三句话。第一句,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不着边际的言说,不是似乎和生活世界无关的一些符号或者逻辑,哲学就是生活世界本身。它关注的就是小到喜怒哀乐、中到功名利禄、大到生死存亡这些人生的问题。当然,由这些问题可以延伸到关于世界的思考,太极乾坤、道德天地,但它的根仍然是生活世界。所以不同的哲学直接就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生活,孔子和孟子的生活显然不同于老子和庄子的,读者又很容易把这些不同和他们的哲学联系起来。第二句,哲学是一种思,关于生活方式的思。所有人都生活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思考着、反思着。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一种无思的生活。哲学家一直在思的,有时他倡导无思,可无思也是思的结果。这种思不是纯粹的思,无内容的思,而是关于生活之思。中国哲学在我看来可以描述为生活和思之间的对话。哲学家不只是生活着,告诉别人一种好的生活,或者更适合的生活,他还必须给出理由。我为什么这样生活,我为什么推荐给你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的哲学就是哲学家们给出的不同的生活理由。正是在给出理由的过程中,哲学无一例外地体现出思辨的特征。第三句,哲学是一种心情,是经历了关于生活之思后所达到的一种心情。面对哲学却看不到心是谈不上对哲学有感觉的。面对儒家该感受到充实而温暖的春天般的心,面对道家该感受到虚静又清冷的秋天般的心。我一直很喜欢古代曾经有过的一个关于“哲”字的写法,上面是折,下面是心,哲学家不该是一个有口无心的人,更重要的,他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有心的人,用心来思考生活并且把生活约化为某种心情。③庄子当然是个哲学家,他的思想也当然符合我前面所说的关于哲学的理解。在我看来,庄子的哲学很显然地就是他给自己的生活提供的理由,就是他所塑造的一种心情。这个其学无所不窥的天下第一才子为什么会选择学而优不仕的路呢?整个的《庄子》内七篇就是给出的答案。说到心情,庄子的心情可以说是始于无奈而终于逍遥,但终于还是没有挣脱无奈。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而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只看到无奈的人是沉重的,只看到逍遥的人是没心没肺的。正是在无奈和逍遥之间,在不得已和自在之间,生活的真相才向我们呈现,庄子哲学才体现出它的厚重和深刻。

1④庄子是复杂的,他的心灵世界中有着无数丘壑,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功名利禄之网、是非善恶之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该把它们如何地安顿或者打破呢?庄子又是简单的,所有的丘壑都被抹平,归于虚者心斋,归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这种复杂和简单不只是庄子个人的,也是他人和世界的。唯其如此,庄子哲学才不是个人的,而是中国和世界的。                                      (选自《无奈与逍遥·序》王博)1.第①段加点词“模糊”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下列复句第一层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哲学不是抽象的概念,②不是不着边际的言说,③不是似乎和生活世界无关的一些符号或者逻辑,④哲学就是生活世界本身。A.①②句之间    B.②③句之间    C.③④句之间3.概括第②段的段意。(不超过10字)(2分)4.下列判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哲学家无法给“哲学”一个确切定义的原因是它的“模糊与自在”。B.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的喜怒哀乐、功名利禄、生死存亡。C.哲学家必须热爱生活,必须思考,必须是“有心人”。D.作为哲学家的庄子,他的心情是始于无奈而终于逍遥,但最终还是没有摆脱无奈。5.根据第②段画线句的含义,阐释儒家、道家的哲学要义。(4分) 儒家                                                                     道家                                                                       6.本文是篇“序”,结合其他同类文章,从内容和写法上谈谈此类文体的特征。(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泰戈尔(节选)徐志摩①泰戈尔先生快走了,在几天内他就离别北京,在一两个星期内他就告辞中国。他这一去大约是不会再来的了。也许他永远不能再到中国。

2②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非但身体不强健,他并且是有病的。所以他要到中国来,不但他的家属,他的亲戚朋友,他的医生,都不愿意他冒险,就是他欧洲的朋友,比如法国的罗曼罗兰,也都有信去劝阻他。他自己也曾经踌躇了好久,他心里常常盘算他如来中国,究竟能不能够给我们好处,他想中国人自有他们的诗人、思想家、教育家,他们有他们的智慧、天才、心智的财富与营养,他们更用不着外来的补助与戟刺,我只是一个诗人,我没有宗教家的福音,没有哲学家的理论,更没有科学家实利的效用,或是工程师建设的才能,他们要我去做什么,我自己又为什么要去,我有什么礼物带去满足他们的盼望。他真的很觉得迟疑,所以他延迟了他的行期。但是他也对我们说到冬天完了春风吹动的时候(印度的春风比我们的吹得早),他不由的感觉了一种内迫的冲动,他面对着逐渐滋长的青草与鲜花,不由的抛弃了,忘却了他应尽的职务,不由的解放了他的歌唱的本能,和着新来的鸣雀,在柔软的南风中开怀的讴吟。同时他收到我们催请的信,我们青年盼望他的诚意与热心,唤起了老人的勇气。他立即定夺了他东来的决心。他说趁我暮年的肢体不曾僵透,趁我衰老的心灵还能感受,决不可错过这最后唯一的机会,这博大、从容、礼让的民族,我幼年时便发心朝拜,与其将来在黄昏寂静的境界中萎衰的惆怅,毋宁利用这夕阳未暝的光芒,了却我晋香人的心愿?③自从四月十二日在上海登岸以来,可怜老人不曾有过一半天完整的休息,旅行的劳顿不必说,单就公开的演讲以及较小集会时的谈话,至少也有了三四十次!他的,我们知道,不是教授们的讲义,不是教士们的讲道,他的心府不是堆积货品的栈房,他的辞令不是教科书的喇叭。他是灵活的泉水,一颗颗颤动的圆珠从他心里兢兢的泛登水面都是生命的精液;他是瀑布的吼声,在白云间,青林中,石罅里,不住的欢响;他是百灵的歌声,他的欢欣、愤慨、响亮的谐音,弥漫在无际的晴空。但是他是倦了。终夜的狂歌已经耗尽了子规的精力,东方的曙色亦照出他点点的心血染红了蔷薇枝上的白露。④他这次来华,不为游历,不为政治,更不为私人的利益,他熬着高年,冒着病体,抛弃自身的事业,备尝行旅的辛苦,他究竟为的是什么?他为的只是一点看不见的情感,说远一点,他的使命是在修补中国与印度两民族间中断千余年的桥梁。说近一点,他只想感召我们青年真挚的同情。因为他是信仰生命的,他是尊崇青年的,他是歌颂青春与清晨的,他永远指点着前途的光明。悲悯是当初释迦牟尼证果的动机,悲悯也是泰戈尔先生不辞艰苦的动机。现代的文明只是骇人的浪费,贪淫与残暴,自私与自大,相猜与相忌,飏风似的倾覆了人道的平衡,产生了巨大的毁灭。芜秽的心田里只是误解的蔓草,毒害同情的种子,更没有收成的希冀。在这个荒惨的境地里,难得有少数的丈夫,不怕阻难,不自馁怯,肩上扛着铲除误解的大锄,口袋里满装着新鲜人道的种子,不问天时是阴是雨是晴,不问是早晨是黄昏是黑夜,他只是努力的工作,清理一方泥土,施殖一方生命,同时口唱着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将次透露的萌芽。泰戈尔先生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他是来广布同情的,他是来消除成见的。我们亲眼见过他慈祥的阳春似的表情,亲耳听过他从心灵底里迸裂出的大声,我想只要我们的良心不曾受恶毒的烟煤熏黑,或是被恶浊的偏见污抹,谁不曾感觉他至诚的力量,魔术似的,为我们生命的前途开辟了一个神奇的境界,燃点了理想的光明?他生平最满意的成绩就在他永远能得青年的同情,不论在德国,在丹麦,在美国,在日本,青年永远是他最忠心的朋友。他也曾经遭受种种的误解与攻击,政府的猜疑与报纸的诬捏与守旧派的讥评,不论如何的谬妄与剧烈,从不曾扰动他优容的大量,他的希望,他的信仰,他的爱心,他的至诚,完全的托付青年。我的须,我的发是白的,但我的心却永远是青的,他常常的对我们说,只要青年是我的知己,我理想的将来就有着落,我乐观的明灯永远不致黯淡。

3⑤像他的这样伟大的声音我们也许一辈子再不会听着的了。留神目前的机会,预防将来的惆怅!他的人格我们只能到历史上去搜寻比拟。他的博大的温柔的灵魂我敢说永远是人类记忆里的一次灵绩。他的无边的想象是辽阔的同情使我们想起惠特曼;他的博爱的福音与宣传的热心使我们记起托尔斯泰;他的坚韧的意志与艺术的天才使我们想起造摩西像的米开朗琪罗;他的诙谐与智慧使我们想象当年的苏格拉底与老聃!他的人格的和谐与优美使我们想念暮年的歌德;他的慈祥的纯爱的抚摩,他的为人道不厌的努力,他的磅礴的大声,有时竟使我们唤起救主的心像;他的光彩,他的音乐,他的雄伟,使我们想念奥林匹斯山顶的大神。他是不可侵凌的,不可逾越的,他是自然界的一个神秘的现象。他是三春和暖的南风,惊醒树枝上的新芽,增添处女颊上的红晕。他是普照的阳光。他是一派浩瀚的大水,来从不可追寻的渊源,在大地的怀抱中终古的流着,不息的流着,我们只是两岸的居民,凭借这慈恩的天赋,灌溉我们的田稻,苏解我们的消渴,洗净我们的污垢。他是喜马拉雅积雪的山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纯洁,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傲,只有无限的青天枕藉他银白的头颅。  7.请找出第②段中最能表达泰戈尔来中国之前心情的两个关键词:            。(2分)8.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9.行文中常有这样的表述:“我们知道,不是…,不是…,不是…,不是…。”(第③段)“他这次来华,不为…,不为…,更不为…。”(第④段)请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4分)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①段反复写泰戈尔就要辞别中国,字里行间表露着无限的依恋难舍和无法挽回的遗憾。B.促使泰戈尔来中国的主因有:春天唤醒了诗人的“歌唱的本能”;中国青年邀请他的“诚意与热心”;了却幼年“发心朝拜”的心愿。C.作者以为,泰戈尔和释迦摩尼一样怀有“悲悯”的情怀;而这样的人,举世罕见、古今少有。D.惠特曼、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歌德均为饮誉世界的文学家,提及这些人是为了衬托泰戈尔伟大的人格与博爱的灵魂。11.从语言的角度,评析本文的特色。(4分)12.读罢此文,谈谈你对泰戈尔的印象。(5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       ,阴晴众壑殊。  (王维《终南山》)(2)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3)         ,尽得风流。 (司空图《诗品》)(4)           ,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如花美眷,             。(汤显祖《牡丹亭》)(6)不蔓不枝,            。 (周敦颐《爱莲说》)(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处也。(《论语·里仁》)(8)大道之行也,          。(《礼记》) (四)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完成第14—16题。(8分)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4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C.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D.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16.古人云:“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请结合《秋词二首》对此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①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②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亡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③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节选自《汉书·萧何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沛公谢之得解         (   )  ⑵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   )⑶天下可图也           (   )  ⑷徒持文墨议论          (   )18.选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A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       B蜀汉亦关中地也C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D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5①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②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20.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21.写萧何,②③两段文字,着眼点不同,写法也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武昌九曲亭记苏辙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②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③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22.苏轼因“迁”来此,却“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为什么?(2分)23.对③第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及至满足之后,没有人不慨叹自己此前的痴迷可笑。B.及至厌倦之后,人又总是要慨叹自己此前的痴迷可笑。C.及至满足厌倦之后,没有人不慨叹自己此前的痴迷可笑。D.及至满足厌倦之后,人又总是要慨叹自己此前的痴迷可笑。24.简析第①段、第②段景物描写的不同。(4分)25.第③段展示了苏东坡怎样的形象?(2分)26.选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作具体阐述。(3分) 二 写作(70分)27.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他,扰攘行人中的一员,在哭寻母亲的小孩子身边漠然而行;他,前呼后拥的显贵,在跪求施舍的白发人面前昂然走过。  一个声音说:这很正常。另一个声音说:这是“常而不正”!

6  他,一个普通的工人,为了帮人打官司而常年奔走在外,最后倾家荡产;他,一个地委书记,为了资助灾后余孤而去医院卖血,最后以身殉职。一个声音说:这很正常。另一个声音说:这是“正而不常”!要求:(1)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7参考答案1.(2分)哲学研究的领域空间很大,(1分)不受束缚、限制。(1分)2.(2分)C3.(2分)“关于哲学的经验”或:“关于哲学经验的三句话”、“哲学经验的三句话”。4.(2分)D5.(4分)儒家:积极主张“入世”,主张“修、齐、治、平”,高举“仁爱”大旗,实现人生价值。(2分)道家:极力提倡“出世”,提倡“清心寡欲”,主张“无为而治”,视“全身养性”为人生要务。(2分)(意思对即可。)6.(4分)“序”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字。(1分)从内容上看,“序”多用来说明写书的宗旨和过程,或介绍评价本书的内容和特色及与本书相关的人与事。(1分)从写法上看,其表达方式比较灵活自由,或叙事、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1分)大部分序以议为主,基本上属于议论性散文。(1分)7.(2分)“踌躇”或“迟疑”;“冲动”。8.(4分)喻体“灵活的泉水”、“瀑布的吼声”、“百灵的歌声”,分别表现了演讲者纯洁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感、演讲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与和谐悦耳动听;新颖、贴切。(2分)喻体的表述义构成排比,句式整齐,语势磅礴,极富感染力。(2分)9.(4分)在作正面肯定回答之前,先用否定的方式排除其他种种可能性,(2分)这样做,不仅能使肯定的内容更加明确、集中,而且有突出强调的效果。(2分)10.(2分)D11.(4分)要点:①浓墨重彩、华丽典雅②形象生动、富有质感、画面感③大量使用辞格④诗化的语言(对一点得1分)12.(5分)泰戈尔是一位饮誉世界的大诗人。(1分)他是作为中印交流的文化使者受邀来华的。(1分)“晋香”与沟通是他此行的目的,也是他的夙愿。(1分)他不顾年迈体弱,不辞旅途劳顿,以“悲悯”的情怀、博大的心胸、诗人的风范、智慧的言辞,为中国的知识界与广大的青年奉献了一场美仑美奂的文化盛宴,成就了一次现代历史条件下两大古代文明交流、融合、碰撞的传奇与佳话。(2分)13.(6分)①分野中峰变 ②想佳人妆楼颙望 ③不著一字 ④木欣欣以向荣          ⑤似水流年 ⑥中通外直 ⑦不以其道得之 ⑧天下为公14.(1分) A15.(3分) A16.(4分) 赞秋气以美志向远大,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1分)振翅高举的白鹤,排云直上秋日晴空,矫健凌厉,奋发有为,一展鸿图大志;(1分)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泠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1分)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⑴认错,道歉,谢罪  ⑵追究过失  ⑶谋取   ⑷凭借18.(2分)D

819.(4分)⑴虽然讨厌在关中称王,但不比送死好吗?         ⑵如今各位只能追逐捕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相似。20.(2分)(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22.(4分)要点:①着眼点——第②段,汉王身处逆境,表现萧何谋略;第③段,汉王已取天下,突出萧何功绩。(2分)②写法——第②段正面表现;第③段侧面烘托。(2分)24.(2分)不以个人升迁得失为重;与好友相伴,纵情于山水之间,乐而忘返。23.(2分)C25.(4分)第①段是全景、远景;大笔勾勒,展示江南自然、人文景观。(2分)第②段是局部、近景;具体而微,描绘亭址周边环境。(2分)25.(2分)苏东坡游山水,得之则喜,失之则忧;(1分)置身于秀山丽水之中,翩然若仙子。(1分)26.(3分)选文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融为一炉:(1分)叙游乐、建亭之事,描武昌诸山胜景,抒纵情山水之乐;(1分)景中有事、事中见人,景、事、人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而凸现了建亭之人——苏东坡的情怀。(1分)27.(70分)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得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得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得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美观整洁,酌情加1—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