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

ID:83529626

大小:3.8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3-08-02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据统计,2022年全国人口比上年减少了85万人,6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该期间出现过数次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图为1962~2022年我国人口增长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文信息,1962-2021年,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升后降B.上升C.先降后升D.波动下降2.2022年末出现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政策调整②婚育观念变化③育儿成本偏高④生产力水平提高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1981—1990年期间人口增长小高峰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引导B.育龄妇女数量相对较多C人口迁入D.经济发展【答案】1.B2.A3.B【解析】

1【1题详解】从“1962~2022年我国人口增长数量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速呈波动减慢趋势,但在2022年以前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在2022年才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因此,从整体上来看,1962-2021年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变化趋势为上升,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2题详解】2015年后我国人口政策放宽,近几年来国家人口政策出现鼓励生育现象,因此,2022年末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与人口政策调整无关,故①错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成本提高,工作压力增加,人们的婚育观念转变,是出现人口负增长的重要原因,故②正确;③育儿成本偏高,生活压力增大,是出现人口负增长的重要原因,故③正确;④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发展,不会直接影响人口增长,故④错误。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3题详解】1981~1990年间出现人口增长高峰的原因主要是育龄妇女数量多,出现生育高峰,故B选项正确;1981~1990年间正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较为严格的时期,故A选项错误;1981~1990年间我国人口多,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外来人口迁入少,故C选项错误;D.1981~1990年间我国处于经济改革初期,经济较为落后,与出现人口增长高峰无关,故D选项错。故选B。【点睛】人口增长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反映,一般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医疗、军事因素、文化、教育、宗教、性别比等,自然因素有地质、气象气候因素。读下面左、右两图,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城镇化的主要标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镇人口增加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C.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功能区的逐渐形成并完善5.若左图反映城镇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可能有()

2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③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④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6.左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右图中的阶段有()A.ⅠB.Ⅰ和ⅡC.Ⅱ后期和ⅢD.只有Ⅲ【答案】4.D5.B6.C【解析】【4题详解】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1)城镇人口②增加;(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排除ABC。城镇化与城市功能区关系不大,故选D。【5题详解】从图中看,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从城市中心外迁。城市中心由于人口、产业等集中而导致污染加剧,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而迁至城外,①对;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人们有条件往返于城乡之间上下班,②对;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吸引人们、产业等往该地集中,③对;郊区工业基础落后,生产协作条件不可能比城市中心好,④不对。故选B。【6题详解】I阶段位于城市化的初期,城市化刚刚起步,人口开始往城市集中,不会出现人口、产业等外迁,A不对;Ⅱ阶段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产业等受到城市的吸引而大量迁入城市,尤其是Ⅱ的前期阶段不会出现人口、产业外迁,B不对;Ⅱ后期和III阶段,城市化水平很高,城市中的产业、人口等集中,城市环境恶化,会出现人口、产业外迁现象,C对;产业、人口的外迁不仅仅会出现在Ⅲ阶段,在Ⅱ后期也会出现,D不对。故选C。【点睛】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1)城镇人口②增加;(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碉房是藏族特有的居住形式,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其形如碉堡,下宽上窄,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等特点,是高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藏族碉房结构严密、墙体较厚是为了防御()A.低温B.风沙C.野兽D.冰雪8.当地居民利用平坦的屋顶可以()A.晾晒农产品B.运动健身C.种植蔬菜D.通风降温9.山地碉房占地面积较小,以多层结构为主的原因是()A增加光照B.节省建材C.方便瞭望D.平地稀少【答案】7.A8.A9.D【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有关。藏族大部分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此藏族碉房结构严密、墙体较厚是为了防御低温,A正确;本地风沙危害较小、野兽较少,冰雪量较少,排除BCD。故选A。【8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房屋建筑有一个平坦的屋顶,可以用来晾晒农产品,A正确;利用平坦的屋顶运动健身频次很低,排除B;屋顶不适合种植蔬菜,排除C;平坦屋顶通风降温效果较差,排除D。故选A。【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碉房是高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大多沿高原山地而建,占地面积较小,以多层结构为主,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平地较少,D正确;该建筑结构可以增加光照,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多层建筑并没有节省建材,排除B;方便瞭望不是本地建筑以多层结构的原因,排除C。故选D。

4【点睛】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城乡景观:包括聚落整体和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与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侧面反应本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近年来,在城镇的外围,靠近公路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快。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农业大户将田地分成若干块,聘请临时工人从2月开始分批次种植鲜食玉米,5月依次成熟,至7月全部收获,经济效益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近年来近郊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的影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活水平的提高B.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C.现代农业技术的提高D.劳动力工资要求提高11.该农业大户将田地分成若干块,分批次种植玉米的主要原因是()A.形成不同的扬花期,景色更美B.劳动力不足,劳动效率低C.分批投入市场,经济效益高D.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就业机会12.该地农户在2月玉米育苗期间需要使用地膜覆盖,其主要的目的是()A.夜晚温度较低,起到保温作用B.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湿作用C.隔离外部环境,减轻虫害D.减少光照,避免杂草13.该地区的大部分农田收获后,会闲置1-2个月的原因最可能是()A.洪涝灾害严重B.休耕恢复土壤肥力C.避开高温伏旱天气D.多暴雨,减轻水土流失【答案】10.D11.C12.A13.C【解析】【10题详解】近年来近郊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随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能力的增强、消费观念的变化,再加上现代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保证农产品可以快速运达,但是劳动力工资提高,会阻碍农业发展,因此选D。【11题详解】分批次种植玉米,就可以实现玉米依次成熟,分批次采收,从而达到错峰上市,填补上市空白期,提升销售价格,助农增收,C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B错误;与形成不同的扬花期关系不大,排除A。无法延长总的劳动时间,因此也不会增加就业机会,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

52月份早春气温较低,尤其是夜晚气温更低且不稳定,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早春播种后,往往用塑料薄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种子的萌发,能够促进提早出苗,A正确,覆盖地膜确实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湿作用,但是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多,土壤较为黏重,保湿需求不大,排除B。地膜是覆盖在地垄上,对减轻虫害无太大影响,C错误。采用透明膜覆盖时草害是个严重问题,黑色地膜透光率低,使用黑色地膜后,地面杂草会因光照条件不足而难以生长,但是也很难完全避免杂草,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一般,长江中下游地区到7月大部分农田收获后,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江淮地区进入伏旱季节,炎热干燥,AD错误,C正确,与恢复土壤肥力关系不大,排除B。故选C。【点睛】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北盘江大桥是吉尼斯记录的世界第一高桥,吸引了众多游客。它距离底部的尼珠河565.4米,连接云南和贵州,设计时速80km/h,使得两地的通行时间由4小时缩短到1小时,有效地加快了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北盘江大桥设计时速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镇密行人多B.地势险雨雾多C.气候干风沙多D.景色好景点多15.北盘江大桥入选吉尼斯记录的意义有()①提高知名度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③带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④促进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14.B15.D【解析】【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北盘江大桥修建于云贵山区,城镇少,人口稀疏,A错误。北盘江大桥沿线位于季风气候区,气候较湿润,且山势险峻,天气多变,多雨雾天气,风沙较少,所以该高速公路设计时速较小,B正确,C错误。景点数量对桥梁时速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6【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北盘江大桥入选吉尼斯记录的世界第一高桥,提高了其知名度,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①②正确;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完善当地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③④正确。D正确,ABC不全面。故选D。【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庄要区位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往往是限制性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因素,可以降低自然因素的限制。巴塔哥尼亚冰原是全球第三大冰原,位于安第斯山脉南端,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左图示意巴塔哥尼亚高原位置、地形分布,右图示意塔状尖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示地区西部山脉的成因是()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17.巴塔哥尼亚地区塔状尖峰的形成过程是()

7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B.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风化、侵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D.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风化、侵蚀【答案】16.D17.C【解析】【16题详解】由图可知,图示地区西部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题详解】根据地图可判断,巴塔哥尼亚山脉为安第斯山脉的南端山脉,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褶皱隆起抬升形成山脉。由材料中“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可知,板块的碰撞使得岩浆活动频繁,大量侵入地壳薄弱地带,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此处为西风带,风力强劲,高山冰雪、冰川丰富,在风化、大风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岩石变得破碎不稳定,最后在重力作用下沿垂直节理脱落坍塌,形成尖峰。故巴塔哥尼亚上尖峰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C正确。故选C。【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因岩浆侵入后地壳抬升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上升19.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8【答案】18.A19.A【解析】【18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断层①将地层②切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地层2,A正确。③是变质岩,其成因是变质作用,④是岩浆岩,其成因是岩浆活动,B错误。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山地,C错误。岩层⑥是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a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B错误。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处存在溶洞景观,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A。【点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下图是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A.东南风、西北风B.东北风、西南风C.东南风、西南风D.东北风、西北风21.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A.①B.②C.③D.④2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亚盛行西南季风B.地中海北岸的波河进入汛期C.我国华北地区树叶茂盛D.非洲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答案】20.A21.C22.B【解析】【20题详解】根据图中②高空风向左偏转可知,图示半球表示南半球。甲位于赤道与南半球的副热带之间,为东南信风带,风向为东南风,乙位于南半球副热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故选A。

9【21题详解】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流向错误,其他流向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表示错误的选项,故选C。【22题详解】从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A错;地中海北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波河进入汛期,B正确。我国华北地区冬季树叶凋零,C错。非洲北部的草原区属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正是旱季,降水少,草木枯黄,D错。故选B。【点睛】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下图为某年12月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季节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B.甲地吹东南风C.图示季节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D.丙地风力最强24.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23.A24.B【解析】

10【23题详解】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而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发生在北半球夏季,C错,A正确。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方,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风向为西北风,B错。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弱并非最强,D错。故选A。【24题详解】甲受冷高压影响,天气晴朗,A错误;乙位于冷锋锋后,多出现阴雨、雨雪等天气,B正确;丙位于冷锋锋前,丁位于暖锋锋后,均受暖气团影响,天气晴朗,CD错误。故选B。【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节增温和冷却的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就北半球亚欧大陆而言,冬季,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26.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1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B.7月降水量北多南少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答案】25.D26.C【解析】【25题详解】

11由图可知,甲、乙两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可排除AB两项;甲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C错误。D正确。故选D。【26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月气温自北向南先增后减,A错误;根据图中7月降水量线可知,7月降水量北少南多,B错误;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C正确;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D错误。故选C。【点睛】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火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其分布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将于今年春夏间向海洋排放福岛核废水,计划用30年时间将福岛核电站积累的一百多万吨核废水处理和稀释后倒入太平洋,该决定遭到了本国民众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图为日本福岛被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若在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倒入核废水,本国民众和周边国家强烈反对的原因之一是该核废水会受到洋流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其他地区和国家,可能将核废水带到加拿大沿岸的洋流主要是()A.千岛寒流B.日本暖流C.北太平洋暖流D.北赤道暖流28.福岛东部海水运动方向及海水温度水平分布正确的是()

12A.B.C.D.【答案】27.C28.A【解析】【27题详解】福岛核电站位于太平洋西岸,加拿大位于太平洋东岸,结合全球洋流分布可知,可能将核废水带到加拿大沿岸的洋流主要是北太平洋暖流,C正确。与千岛寒流、日本暖流以及北赤道暖流等关系不大。故选C。【28题详解】福岛东部洋流为日本暖流,向北流,暖流使得沿途海水增温,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A正确。B表示北半球的寒流,C表示南半球寒流,D表示南半球暖流。故选A。【点睛】世界洋流分布简图如下(该图中洋流分布位置以及名称需要识记):

13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冰进—冰退—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海冰的减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下图分别示意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可能出现()A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B.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C.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多D.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增强30.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冰进时,该海域()A.上空大气温度增加B.与上空大气间热量交换减弱C.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表层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答案】29.B30.B【解析】

14【29题详解】德雷克海峡发生冰退时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海峡西侧水位降低,北上水流减弱,则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变小,B正确;结合材料可知,海冰减少的年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沿岸地区降水增加,而太平洋西部水温异常下降,沿岸地区降水减少,AC错误;北上水流减弱,使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减少,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冰进时,说明海冰较多,受海冰影响,上空大气温度较低,A错误;海水结冰后,与上空大气间热量交换减弱,B正确;海冰增加,说明气温较低,太阳辐射没有持续增强,C错误;海水结冰说明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D错误。故选B。【点睛】最新证据证实德雷克海峡海冰进退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重大,一个可能的模式是冰退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水位降低,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引发厄尔尼诺事件。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尼日利亚总人口近2亿,农业人口超过人口总量的50%。该国的农业环境资源得天独厚,农产品多样。热带经济作物及皮革和毛皮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以雨养为主,每年需大量进口。由于粗放生产,该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的有力措施,可以预期,未来数十年,尼日利亚将会是非洲最具农业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材料二:图为尼日利亚略图,表为尼日利亚农业生产结构统计资料

15农业生产结构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比例87.6%8.1%3.2%1.1%(1)分析尼日利亚南部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2)分析尼日利亚自然条件优越但粮食仍需大量进口的原因。(3)有专家认为尼日利亚粮食增产潜力巨大,从耕地角度列举具体的增产措施。【答案】(1)西南季风从海洋吹来富含水汽,西南季风受到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几内亚湾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例虽高但主要为热带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技术落后;人口较多,粮食需求量大。(3)开发宜农荒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解析】【分析】本题以尼日利亚农业发展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进口粮食原因及粮食增产的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尼日利亚南部被5N°穿过,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山地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南部沿海受几内亚湾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容易形成降水。【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热带经济作物及皮革和毛皮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可知,尼日利亚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业较多,粮食作物种植较少,粮食产量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以雨养为主”可知,粮食作物生产科技投入较少,单产较低;尼日利亚人口近2亿,人口总量较多,粮食需求量大,导致粮食不足,需要大量进口。【小问3详解】题目要求从耕地角度分析增产的措施。尼日利亚有大面积土地未被利用,因此应适当开发宜农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投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产量。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通过机械化筛选沙砾,整理土地,开展优质葡萄种植,建设葡萄酒产业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6材料二:左图为宁夏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为H地貌放大示意图,A区域为其上半部分。(1)指出贺兰山东麓的H地貌类型名称,并描述其形成过程。(2)评价上述地貌A区域发展农业的土壤条件(3)有人建议在贺兰山东麓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建立葡萄酒酿造基地,你是否赞成,并说出理由。【答案】(1)山前洪积扇(冲积扇)在山区,洪水流速快,侵蚀两岸山体,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砂石,泥沙;在出山口,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携带物质依次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2)有利条件: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一定坡度,土壤排水条件好;不利条件:土层中颗粒较大沙砾较多,耕作不便。(3)赞成。贺兰山东麓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条件优越,灌溉水源较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葡萄种植;建立葡萄酒酿造基地,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不赞成。贺兰山东麓气候较为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葡萄酒产业基础较差,酿造技术较落后;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较差。【解析】

17【分析】本大题以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沉积地貌、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H地貌类型为山前洪积扇(冲积扇)。其形成过程为:山区洪水流速快,侵蚀两岸山体,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砂石、泥沙至在出山口,由于地势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携带物质依次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小问2详解】对土壤的评价可从土壤的肥力、厚度、水分或排水条件、质地、酸碱性等方面去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区域为洪(冲)积扇的扇顶位置,是砂石、泥沙沉积的起始区域,其土壤用于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一定坡度,土壤排水条件好。而其不利条件有:土层中颗粒较大的沙砾较多,耕作不便。【小问3详解】本题为态度理由类题,关键词“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建立葡萄酒酿造基地”,答题方向“明态度并说明理由”。一般辩证地看,分为不赞成和赞成两个角度。赞成的理由可从发展葡萄种植业及葡萄酒酿造业的有利条件及有利影响分析: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为山前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近年来通过机械化筛选沙砾,整理土地,土壤深厚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优越,灌溉水源较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是优质葡萄产地;葡萄酒国内外市场潜力大,建立葡萄酒酿造基地,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当地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赞成的理由可从发展葡萄种植业及葡萄酒酿造业的不利条件及不利影响分析:贺兰山东麓气候较为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当地葡萄酒酿造业产业基础较差,酿造技术较落后,投资成本高;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较差。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重庆西部是一系列山谷相间分布的岭谷区,其岩层呈现波状起伏的状态。材料二:响应成渝经济区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落户西部槽谷,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承接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技术、大健康,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是重庆未来10年发展的重点区域。其位置如图。

18(1)从地壳运动角度推测重庆西部岭谷区的形成过程。(2)分析西部科学城选址西部槽谷优势区位条件。(3)根据材料二,说明西部科学城建设的经济社会意义。【答案】(1)岩层受水平挤压,产生波状弯曲(褶皱),岩层向下弯曲形成槽谷,向上拱起形成山岭(2)谷地地形,地势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山岭,生态环境良好。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多大学与科研院校,有高科技人才优势。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靠近主城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便于承接产业转移。(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任答两点)【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工业的区位条件,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重庆西部是一系列山谷相间分布的岭谷区,其岩层呈现波状起伏的状态”可知,重庆西部的岭谷区主要受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形成,岩层受水平挤压,产生波状弯曲,形成褶皱,向下弯曲的岩层形成槽谷,向上拱起的岩层形成山岭。【小问2详解】

19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作答。首先,西部科学城位于西部槽谷地区,谷地地势相对平坦,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槽谷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电子信息技术、大健康、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经过,交通便利。结合图中大学与科研院等信息可知,该区域多大学和科院校,有高科技人才支持。再次,根据材料信息“响应成渝经济区建设”可知,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最后,西部科学城承接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该地区距离主城区相对较近,有一定产业基础,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