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园林湖滨湿地建设方案

无锡园林湖滨湿地建设方案

ID:835469

大小:3.9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7-09-11

无锡园林湖滨湿地建设方案_第1页
无锡园林湖滨湿地建设方案_第2页
无锡园林湖滨湿地建设方案_第3页
无锡园林湖滨湿地建设方案_第4页
无锡园林湖滨湿地建设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锡园林湖滨湿地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页共16页太湖湖滨湿地建设工程方案说明无锡市园林设计研究院2007.12第16页共16页太湖湖滨湿地建设工程方案说明第一部分湿地、湖滨湿地的作用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它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同森林和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同时又是陆地上干旱半干旱、森林、湿地和山地四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生态功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尽最大努力减少入湖污染物数量是拯救太湖的首要任务,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将污染负荷降低到使现在的太湖自然康复的程度。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必须着手太湖生态修复。所谓生态修复指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的修复,主要是通过岸带生态修复重建湖泊自净功能,对外可以加强入湖污染控制,对内又能形成抑制蓝藻、控制内源污染的机制。“修复”的重点就是湖滨湿地的建设。据了解,湖滨湿地是指在湖泊周围的湖滩上发育而成的湿地,主要分布在淤积比较活跃的湖湾及河口地带,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湖滨湿地是拦截净化入

3、湖污染的天然生态屏障,这类似于肝脏的“解毒”功能。不论是受到污染的河水,还是来自湖滨地带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都要经过湖滩湿地的自然“过滤净化”。在湖滨第16页共16页湿地中,不仅有茂密的湿地植被,还有伴生其中的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更为重要的是被称为“周丛微生物”的微小生物群体。随水流进入湖滨湿地的化肥则可以直接被湿地植物吸收利用,湖滨湿地还能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氮逐步转化成空气中的氮。在湖面上,表层湖水顺风向流动,可以将这些污染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迎风岸的湖滨湿地。进入湿地之后,水流会变得平缓,蓝藻被吸附和分解,泥沙

4、得以沉淀,湖水经过澄清净化之后再回到开敞湖面。这样,湖滨湿地的净化作用可以影响整个湖面的水质,尤其对生长在水表层的蓝藻能有效控制其数量。第二部分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 太湖作为我国第三大湖泊,也是最为典型的浅水湖。目前存在的最大污染问题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导致藻类生长异常活跃,致使水体的透明度下降,严重时还导致鱼类和高等水生生物的死亡。加强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促进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需恢复或人工重建湖滨湿地植被带,

5、建立环湖缓冲带,发挥湿地植被净化、降解功能。切实保护湖滨湿地植被带、重要水产资源或水生植物集中分布区或水资源区,增强湿地的自然、生态特性和生态功能。2、项目概述:这次景观工程设计主要有三段组成:1)大溪港口湖滨湿地:位于新区新安镇,在太湖的北岸,第16页共16页长约1.84公里,宽50-100米。湿地以突出功能为主,兼顾景观。2)亮河湾湖滨湿地:是滨湖区军嶂山两个山嘴之间的湖湾,长约1.9公里,宽50-500米不等。此处受太湖风浪影响相对小一点,同时规划中江苏最南部的一条高速公路将在此建入湖隧道,所以这里可以处理成一处景观为主的

6、湿地。3)宜兴大浦湖滨湿地:位于太湖的西岸,是夏季主风东南风的迎风面,受风浪的影响最大,湿地主要突出功能性。此处长约2.35公里,宽50-100米。3、区位分析 太湖湖滨湿地,对保护太湖水源举足轻重。在太湖周边建设大面积生态湿地,可以净化水质,涵养水源,恢复水体功能,通过充分利用地表水、土、水生和湿生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营造自然生态景观,实现人水和谐,保水富民,保护饮用水源,保障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设计内容一、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2.湿地保护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6页共16页二

7、、设计构思我们的设计构思:“湿地树林+芦苇滩”模式构建的绿色生态天然屏障。通过设计将湿地系统构建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涵养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设计营造耐湿抗污、生态功能高,能保持水土、抗风防污、净化水质、改善环境,与环太湖生态防护林相呼应的湖滨湿地。它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对恢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改善太湖水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贯彻“环保、生态、保护、发展”的设计宗旨,力求创建一个自然湖滨湿地,保护利用好现有的芦苇滩,改善区域环境,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三、具体方案设计湿地上种植乔木,增强湿地的生态稳定性,形成芦苇滩、水上

8、杉林、漫滩花溪三大特点。保留原有的芦苇岛屿,增植大量耐水湿的池杉、湿地松、落羽杉、垂柳、河柳、枫杨等,形成特色的水上湿地树林。通过湿地生态保护区的建立,恢复森林植被,营造湿地水生植被建立缓冲带,可有效地保持水土,减缓太湖淤塞速度。同时,植被可截留、吸收、消化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