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2848

大小:1.40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十选择性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造成全球各地日出、日落时刻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年某时段日出、日落时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期日出日落昼长周日05:48:3417:54:3012:05:56周一05:49:0717:53:1512:04:08周二05:49:4117:52:0012:02:19周三05:50:1517:50:4512:00:30周四05:50:4917:49:3011:58:41周五05:51:2317:48:1511:56:52周六05:51:5817:47:0111:55:031.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刻判断,该月份为()A.7月B.8月C.9月D.10月2.表中时段,该城市日出方位是()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北一正东一东南方向D.东南—正东一东北方向3.该城市可能是()A.北京市B.长春市C.广州市D.杭州市 【答案】1.C2.C3.D【解析】【1题详解】由表可知,从周日开始,我国某城市某年某时段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为,昼长逐渐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周内昼长为12小时左右,说明昼夜大致等长,太阳直射赤道即春分日(3月21日)或者秋分日(9月23日),春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则该月份为9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表中时段可知,该城市的昼夜长短状况由昼长夜短到昼夜等长,再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日出东北,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太阳日出正东,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那么相应的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北—正东—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表中的周三,该城市接近昼夜等长,且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05:50:15,昼长为12小时是日出的当地时间应为6:00,由此推断该城市的经度为122.5°E,应当是杭州市,D正确,ABC错。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太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波兰位于欧洲大陆中部,北临波罗的海,中北部大部分属于中欧平原,南部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年降水量空间差异较大。下图为波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影响波兰年降水量空间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海陆位置、地形B.大气环流、洋流C.盛行风带、地形D.植被类型、水系 5.波兰一年中降水量偏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波兰的气候特点有()①冬冷夏热,冬季漫长②冬冷夏凉,气候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③冬去春来,四季分明④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终年细雨连绵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A5.B6.C【解析】【4题详解】由图可知,波兰北部年降水量多,原因是濒临波罗的海,受海洋影响大;南部年降水量也大,是因为波兰南部有山地、丘陵,多地形雨;中部降水较少,一是因为距离大西洋和波罗的海较远,二是地处平原,气流缺少地形抬升,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和地形,A正确。与洋流和植被类型关系不大,BD错。区域整体受中纬西风控制,盛行风带不是导致波兰年降水量空间差异影响因素,C错。故选A。【5题详解】波兰距离大西洋较远,冬秋季节接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少,降水较少;夏季因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空气湿度大,加上夏季气温高,易形成对流运动,成云致雨,所以波兰一年中降水量偏多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6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波兰地处温带;根据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推测,波兰的气候具有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特点,即四季分明,冬去春来,冬冷夏凉等,②③正确,①错。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其夏季降水稍多,降水季节分配并不均匀,没有呈现终年细雨连绵的特点,④错。故选C。【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中,大气环流一般影响的范围大,与降水的纬度差异有关;纬度位置一般通过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大陆沿岸地区降水会受到洋流影响,一般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大陆局部地区降水差异多与地形有关,一般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河南省地跨淮河、长江、黄河、海河四大水系,河南省的河流可分为四类:穿越省境的过境河流;发源地在河南的出境河流;发源地在外省而在河南汇流及干流入境的河流;全部在省内的境内河流。下图为河南四大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四大水系流经河南省,主要因为该省()①地处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中东部②年降水丰富,雨季长,河流径流量大③气候具有渐变性,内外流河在此汇集④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河流的发源与过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河南省四大水系的共同特点是()A.径流季节年际变化大B.汛期由南向北渐延长C.夏汛冬枯,结冰期长D.河道宽阔,含沙量大9.图中甲、乙河流未注入黄河的原因可能是()A.黄河和淮河高度差大B.黄河河段为地上河C.甲乙河流径流量较丰富D.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答案】7.D8.A9.B【解析】【7题详解】我国长江、黄河、海河和淮河受西高东低地势影响,大致自西向东流,且流经位于第三级阶梯河南省,由图可知河南省西部为山地,东部多平原,利于河流向东流,①④正确;河南省位于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雨季不长,四大水系均为外流河,②③错误。故选D。【8题详解】 河南省位于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雨带自南向北推移影响,河流汛期由南向北缩短,B错误;黄河和海河有结冰期,淮河和长江无结冰期,有些支流或结冰期较短,C错误;长江与淮河的含沙量相对不大,D错误。河南省位于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经河南的四大水系以雨水补给为主,该省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且年际变化大,在其影响下,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A正确。故选A。【9题详解】因图中流经平原的黄河段为地上河,故而距离黄河干流较近的甲、乙河流也未注入黄河,而是转向注入淮河,B正确。该区域黄河和淮河高度差不大,A错。径流量丰欠与是否注入黄河关系不大,C错。甲乙所在水系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错。故选B。【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以及季节变化。主要受河流补给、流域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汛期(出现时间以及长短,主要受河流补给方式的影响)、水位(高低)、含沙量(大小,主要受流速、流域植被覆盖率、土质等因素的影响)、结冰期(有无、长短,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流速(快慢,主要受流域地势起伏的影响)、水能(丰欠程度,主要受径流量大小以及河流落差等因素的影响)、特殊现象(凌汛、断流)等。我国首款国产大飞机C919于2023年5月28日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C919国产大飞机的研发生产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和重大突破性成果。下图示意C919研发生产基地及其它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上海成为C919研发生产基地突出区位优势是()A.产业结构轻型化,生产智能化B.科研人才集聚,工业基础雄厚C国家政策支持,输送大量人才D.交通四通八达,信息通达度高11.国产C919大飞机的研发生产能够() A.有效调整产业布局B.带动高端制造业发展C.扩大总部经济规模D.拓展进出口贸易渠道【答案】10.B11.B【解析】【10题详解】航空制造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海成为C919研发基地的突出优势是上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多,科技力量雄厚,研发水平高;C919的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有些来自上海的化工、冶金、电子等企业,上海的这些企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强,并且也能够为C919的生产提供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选项B正确。飞机制造需要复杂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轻型化不是其区位优势,A错误;国家政策支持、交通区位优势不是上海成为C919研发生产基地的独特区位优势,CD错误。所以选B。【11题详解】飞机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复杂产品制造企业,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为支撑,国产C919大飞机的研发生产能够带动和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B正确;对于产业布局影响较小,A错误;对于总体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贸易渠道影响较小,CD错误。所以选B。【点睛】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类型。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已确定的高新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新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青海省的航空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与东部省份相比,青海省更加重视民用机场的修建和航空线路尤其是省内支线航空线路的开辟。下图为青海省民用机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青海省航空运输优于陆路交通,其主要原因是该省() A.气候干燥,资金雄厚,航空需求大B.地质构造复杂,裸露的地表广阔C.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筑路条件差D.雪山冰川连绵,陆路交通受限制13.青海省的民用机场主要起降的是()A.干线飞机B.支线飞机C.省外飞机D.国外飞机14.青海格尔木被称为西藏“旱码头”,格尔木机场建设与运营的重要意义是()A.利于建立区域交通网络B.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C.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D.加快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答案】12.C13.B14.B【解析】【12题详解】青海省人烟稀少,聚落规模小,相距较远,需要较长的铁路与公路相连接,但客货量少,运输效率低,经济效益差;航空港及运输线路投资少,运速快,能够缩短聚落之间的时空距离,运输效率高,经济效益高,C正确。青海经济落后,资金缺乏,A错误;地质和地形目前对公路建设不是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由材料“与东部省份相比,青海省更加重视民用机场的修建和航空线路,尤其是省内支线航空线路的开辟。”可知,青海省的民用机场大多起降的是省内支线飞机,满足的是省内各地的交往和出行,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由题干的第一句“青海格尔木被称为西藏‘旱码头’”可知,格尔木承担的是进出藏物资的转运任务,限于这一范畴,格尔木机场会继续承担着这一使命。因进出藏物资的转运,会促进西藏、青海及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交往,促进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B正确。机场的建设与运营对建立区域交通网络营销小,A错误;农产品运输主要通过铁路,C错误;机场货运量小,对于促进资源开发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2011至2018年间,中国共新增9个高高原支线机场,平均每年新增1.5个,而青海自2014年起相继建成德令哈、花土沟、果洛、祁连4个高高原支线机场,平均每年新增0.7个,成为全国高高原支线机场增量最多的省份。为全省各族群众便捷出行铺就更宽广的“巡天之路”。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里被誉为清洁能源的“聚宝盆”,风能、太阳能理论蕴藏量分别占全球的32%和40%,但目前开发比例很低。下图为非洲大型新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非洲风能电力基地主要分布在()A.经济发展较快地区B.沿海和低纬信风带C.非洲北部和南部D.高原和沙漠地区16.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大型水电站数量极少,主要原因是该流域()A.雨林生物资源丰富B.能源开发技术落后C.人烟稀少,电力需求较少D.环境恶劣,开发难度大【答案】15.B16.C【解析】【15题详解】由图可知,非洲大型风能电力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和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B正确,排除ACD。故选B。【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电力基地一般布局于能源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发展需求大的地区。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没有建设大型水电站,主要是当地电力市场小,远距离输电成本过高,C正确;雨林生物资源数量对其开发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该地能源开发技术和自然环境对其限制较小,排除BD。故选C。【点睛】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二、综合题:共三大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产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的响水大米(响水稻)是享誉国内外的绿色天然保健大米,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举世无双。响水稻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渤海国时期,安宁市就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如今区域内还遗存几处1000多年前的水稻灌溉水利遗址。2015年10月,黑龙江宁安响水稻作文化系统入选农业部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包括宁安市渤海镇、东京城镇和三陵乡,是世界上唯一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生产稻米的区域。火山熔岩台地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积聚10~30厘米的腐殖土,腐殖土在响水稻生长过程中提供的养分、温度、水分、空气等要素都优于其他稻田。下图示意宁安市位置。(1)分析响水稻田养分、温度、水分、空气等要素优于其它稻田的主要原因。(2)响水大米具有唯一性、区位性、生态性、历史性等特征。任选其中的二项解释其内涵。(3)就保护和开发利用响水稻作文化遗产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火山岩经风化、侵蚀,积聚厚达10~30厘米的腐殖土,腐殖土富含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土质松软、肥沃,更利于耕作;灌溉水源来自镜泊湖,水质清澈,没有污染,稻田水质好,水分充足,更利于水稻的天然与绿色;火山岩比热容小,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更利于水稻积累有机物;火山岩发育的土壤孔隙多,质地疏松,具有良好的渗水、通气功能,更利于通风和晒田。(2)唯一性:响水稻是世界上唯一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种植生产的水稻。区位性:响水稻享誉世界,品质优良,得益于生长在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协调统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生态性:响水稻的种植生长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了该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的光热水气土肥等自然资源,在长期耕作中以生态环境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达到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历史性:早在唐代渤海国时期,这里就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响水稻作历史悠久。(3) 政府加大力度做好稻作遗址、稻作品种、稻作农具、稻作习俗、稻作技术、稻作景观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开展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业、康养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多种形态的农业经营,实现产业多元化和优化升级;合理规划和绿化,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对久负盛名的响水稻更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种子提纯、培育,提高产量,保持举世无双的品质和价值。【解析】【分析】本题以响水大米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该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包括……都优于其他稻田。”该地土壤是火山岩经过风化、侵蚀后形成的厚达10~30厘米的腐殖土,该腐殖质土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土壤肥力较高,土质疏松,有利于耕作;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的灌溉水源来自镜泊湖,灌溉水源充足,且水质较高,没有污染,有利于水稻的绿色与天然,保障稻米品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岩以及火山岩腐殖质比热容较小,吸热和散热速度较快,导致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品质较高;火山岩腐殖质土土壤孔隙度较好,土质疏松,储水透气性较好,使得土壤肥力较高,有利于土壤通风和晒田,使得该水稻田优于其它稻田。【小问2详解】唯一性:根据材料信息“是世界上唯一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生产稻米的区域。”可知,响水大米是世界上唯一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种植生产的稻米,具有唯一性。区位性:根据材料信息“响水稻生长过程中提供的养分、温度、水分、空气等要素都优于其他稻田。”可知,响水水稻种植的地区养分、温度、水分和空气等要素都优于其他稻田,主要得益于当地协调统一的独特区位因素。生态性:根据材料信息“响水稻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渤海国时期,安宁市就出现了先进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如今区域内还遗存几处1000多年前的水稻灌溉水利遗址。”可知,响水水稻的知名度较高,当地利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的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水稻种植,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农业,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历史性:根据材料信息“响水稻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渤海国时期,安宁市就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如今区域内还遗存几处1000多年前的水稻灌溉水利遗址。”可知,响水当地早在唐代渤海国时期,当地就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先进的水利灌溉设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小问3详解】 合理建议:政府加大对传统稻作遗址、稻作农具、水稻种植技术以及传统水稻品种的保护,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水稻文化;依托当地特色水稻,发展水稻加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康养产业等多种农业经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建立保护机制,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加大科技投入,对当地水稻进行培育、提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宁夏和西藏两地还保持着出生人口正增长,大多数省份出生人口都已负增长多年。但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地区人口增长也存在差异。下图示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1)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增长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答案】(1)人口增长率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北部人口增长率为正值,西南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银川市,最低的是固原市。(2)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容量存在区域差异;造成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环境容量小的固原市的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容量较大的银川等城市或自治区外迁移;中卫市距离银川市较近,银川市对其人口拉力较大,造成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解析】【分析】本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率分布不均衡,其中,东北部人口增长率为正值,西南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增长率最高的为银川市,最低的为固原市。【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地方人口增长率出现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环境容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容量较少的固原市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大量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容量较大的银川市迁移;而中卫市距离银川市较近,银川市对其人口拉力较大,造成该地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面积约48700km²,西部和南部为安第斯山余脉,海拔1500~2000米,多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现代冰川发育,雪线高度仅500~800米。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米,分布着温带草原和荒漠。下图为火地岛山脉分布图。(1)推测火地岛岛屿的形成过程。(2)分析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雪线较低的主要原因。(3)阐释火地岛植被分布与岛屿自然环境的关系。【答案】(1)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多次的相互挤压碰撞,形成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形成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褶皱和断层,造成不同地段的隆起和凹陷;第四纪冰期,安第斯山脉冰川覆盖,冰川的侵蚀作用导致山体海拔下降;随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安第斯山脉南端部分低地,其山脉南端脱离南美大陆,成为岛屿。(2)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受太平洋吹来的西风影响,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丰沛降水;因岛屿纬度偏高,西部和南部海拔较高,大气降水以降雪为主,积雪和冰川广布,雪线较低。(3)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降水丰富,水分条件好,利于森林树木生长,广泛分布着森林植被;岛屿东部和北部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土壤贫瘠,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火地岛山脉分布图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火地岛岛屿的形成过程、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雪线较低的主要原因及火地岛植被分布与岛屿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据材料可知,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西部和南部为安第斯山余脉,现代冰川发育,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火地岛的形成过程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多次的相互挤压碰撞,形成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形成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褶皱和断层,造成不同地段的隆起和凹陷;第四纪冰期,安第斯山脉冰川覆盖,受冰川作用较显著,在冰川的侵蚀作用下导致山体海拔下降;随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安第斯山脉南端部分低地,其山脉南端脱离南美大陆,成为岛屿。【小问2详解】据材料可知,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西部和南部为安第斯山余脉,海拔1500~2000米。据图可知,火地岛主要位于53°S—55°S之间,那么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受太平洋吹来的西风影响,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又因岛屿纬度偏高,西部和南部海拔较高,大气降水以降雪为主,积雪和冰川广布,雪线较低。【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