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87665

大小:1.5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3-11-29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8分)1.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该水利系统由自然山体多段坝体组成,需要长时段的建设施工。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A.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已经出现B.精耕细作农耕技术初显C.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良渚古城出现需要长时段建设施工的大型水利系统,说明当时组织能力强大,需要依靠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落实,这体现出良渚已经出现了强制性的公共权力,A项正确;良渚时期未出现精耕细作技术,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看出生态环境破坏,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良渚文化,无法体现多元一体,排除D项。故选A项。2.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例如,鲁国“聘问”晋君12次、楚君1次。公元前545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由此可知()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 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君不朝觐周王却去“聘问”霸君的事例增加,这就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在下降,晋国等霸君的实力在上升,也就是以分封制为基础的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没有说诸侯之间的“争霸”现象,排除B项;材料中诸侯国与周王的关系没有强调是“血缘”关系,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3.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出土铁器分布图。由此可知,当时()A.礼器在全国范围内普及B.南方冶铁规模不及北方C.中原地区经济水平较高D.战争推动铁器交流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图片可知,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说明中原地区使用铁器较多,社会发展水平较高,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土铁器分布图,未涉及礼器的消息,因此无法得出礼器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情况,排除A项;材料图片主要是出土铁器的地域分布,不能说明南北方的冶铁规模问题,排除B项;材料图片信息是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分布,不能说明战争推动铁器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4. 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A.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D.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书籍散入民间,士阶层成为书籍的主要读者群,私人藏书也日益普遍,这有利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局面的转变,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B项正确;春秋以来各诸侯国君通过礼贤下士来强化诸侯国统治,排除A项;“有教无类”思想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材料提到春秋以来官书散入民间所引起的变化,排除C项;礼崩乐坏是指西周礼乐制度被破坏,而材料没有提到礼乐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5.据《周礼》记载,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其职责是以次序分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据此可知,当时()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取消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C.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使物价平衡”“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等信息可知,周代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D项正确;工商食官政策在西周时比较盛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政府对市场的管理,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不同时期城市功能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6.秦《法律答问》记载:凡是隐匿民间田亩并收取税租的,定以“匿田”之罪;凡是对户口数登记错误,即使错算1户,即为“大误”,也要受到惩罚。这说明当时()A.官员腐败现象严重B.政府强化赋役管理C.王朝统治腐朽没落D.法律制度非常严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类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的法律对隐匿民间田亩并收取税租的和登记户口数错误的官吏都要予以严惩,这体现了政府对赋役管理的重视,B项正确;官员腐败现象严重不符合材料主旨,且不一定符合史实,排除A项;王朝统治腐朽没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 项;法律制度非常严苛不符合材料主旨,且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7.与战国相比,秦朝雇佣劳动者的身份更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徒隶、“诸当作县道官者”、戍卒等这些由官府掌握的劳动力。他们必须在官府安排下从事雇佣活动,不得私底下佣作,劳动所得也需上交官府。由此可推秦朝()A.社会生产领域出现新经营方式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C.官府意在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秦朝时期官府掌握的劳动力也被安排从事雇佣劳动,从而对劳动力进行了更加充分的利用,C项正确;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经营方式指的是雇佣劳动,到明清时期才出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劳动力的利用,并不是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秦朝官府对劳动力进行充分利用并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为汉代统治者为贫民提供田地和生产资料的部分诏令。这表明在汉代()时间皇帝诏令内容前67年宣帝流民还归者,假(借)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前48年元帝江河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2年平帝募徙贫民……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66年明帝郡国以公田赐贫人各有差A.休养生息政策贯彻始终B.传统农本思想受到重视C.豪强地主势力威胁皇权D.自耕农的队伍不断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图示“流民还归者……以假贫民……募徙贫民……”,可知从西汉到东汉,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在农本思想的影响下,重视流民和贫民问题,B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贯彻始终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豪强地主势力威胁皇权的情况,排除C项;“不断壮大”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中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B项。9. 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这一变化说明专卖政策()A.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B.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C.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D.增加了财政收入与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汉代。根据材料信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后,“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即市场秩序稳定,A项正确。盐铁官营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但“完善”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的价格、质量变化,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铁官营能增加财政收入,但没有增加财政收入来源,排除D项。故选A项。10.察举制创立后,选官标准经历了“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演变,结果“以文取人”为主导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最终成了定局。这一变迁()A.表明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B.是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C.使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迁体现了古代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到科举制的演变,反映了当时选官制度的公开竞争、平等原则和人才主义等趋向,这是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以门第家族为代表的九品中正制,故无法得出豪强势力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央与地方间矛盾进一步激化,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察举制到科举制选官标准的转变,没有体现这种转变的效能,排除D项。故选B项。11.“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C.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D.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汉武帝用“五德终始说”解释汉朝取代秦朝的合理性,颁行新历法,使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人民生产生活协调统一,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汉武帝推崇儒学、重用儒生,不能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的结论,排除A项;据所学,“五德终始说”对王朝更迭原因的解释较牵强并不客观,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新历法、新服色,采用“五德终始说”等,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并非要构建新的思想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国传统的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与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有关,但史籍中亦有不同的记载。如表所示:《周礼》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春日禁火、改火)于国中《左传》(春秋)晋侯(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史记·晋世家》基本事实同于《左传》,丰富了介之推隐居前后的情节,刻画了介之推忠于君主、不为利禄诱惑始终坚持气节的伟大形象《新序·节士》(东汉刘向)介之推隐,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其焚山,遂不出而焚死据此可知()A.介之推的焚死真实可信B.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故事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述D.文本差异不利于还原事实【答案】C【解析】【详解】从《左传》到《新序·节士》,可见当时对介之推的评价着眼于道德品质且越来越强化,春秋时期政局动荡礼崩乐坏,两汉时期儒家成为正统,故对介之推的评价体现了时代的变迁,C项正确;关于介之推的死出现多个说法,所以尚存疑点,排除A项;寒食节的来历最早见于《周礼》,排除B项;文本记载的差异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图为荷兰画家梵高1885年创作的油画。该油画体现了() 《吃马铃薯的人》A.工业社会的底层生活B.日常食物种类繁多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D.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885年西方。1885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民众生活改善不大,油画中吃马铃薯体现了当时底层民众生活改善不大,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马铃薯一种食物,排除B项;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只是体现了民众的生活状况,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富人生活,因此贫富分化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4.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工厂法”。对下表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立法时间相关内容1802年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1819年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半;9-16岁工人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做夜工……1825年9-16岁工人周六工作时间最高不超过6小时……A.英国由此建立现代福利国家B.雇佣童工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C.英国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D.立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 由材料“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可知英国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工厂童工使用有利于社会进步,因此,立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现代福利国家是在二战之后建立的,排除A项;雇佣童工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开始,因此,英国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图是18世纪—19世纪末西方货币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A.英镑逐渐丧失了世界货币霸权B.国家实力决定本币的地位C.西方货币制度演变带有趋同性D.黄金成为主流的储备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至19世纪(西方)。据题干演变示意图可知,自18世纪到19世纪后期,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这说明该时间段内西方货币制度的演变带有趋同性,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英镑逐渐丧失了世界货币霸权,到二战在之后被美元所取代,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据示意图可知,在该时间段内,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但材料并未对这几个国家的货币形式展开论述,排除B项;题干示意图述及的是金本位制,与储备黄金无关,且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黄金是否为18至19世纪的主流储备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16.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位于加州旧金山以南的斯坦福大学附近。到1980年硅谷云集了3000多家电子、电脑企业,90年代后期,超过了7000家。其生产的电子、电路产品,占美国同类工厂产值的96%,占世界产量的1/4。这说明()A.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B.高新技术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C.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D.科技竞争开始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美国)。根据材料“到1980年硅谷云集了3000多家电子、电脑企业,90年代后期,超过了7000家。其生产的电子、电路产品,占美国同类工厂产值的96%,占世界产量的1/4。”可知,美国“硅谷”做为世界高新技术研发及生产基地,其生产的电子、电路产品,占美国同类工厂产值的96%,占世界产量的1/4,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没有体现认识世界的信息,也没有体现国家治理信息,排除A项和C项;材料没有体现关于国际竞争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上大量狰狞饿纹饰,为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贵族政治中的祖先崇拜祭仪有关,也因为它们是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与政治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青铜器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摘编自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材料二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成熟……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上看到当时青铜冶炼技术所答的高超境界。商周时期还总结出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摘编自金秋鹏、蒙古《中国古代科技史话》材料三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礼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答案】(1)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青铜礼器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权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2)技术水平高,类型多样(3)商:甲骨文西周:金文价值:对汉字、书法和文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青铜礼器上大量狰狞饿纹饰,为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可归纳出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根据材料“也因为它们是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与政治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可归纳出青铜礼器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权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2)特点:根据材料“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和所学知识可知,技术水平高,类型多样。(3)文字及价值:根据材料“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甲骨文;根据材料“西周出现了上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金文又多讲求押韵”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是金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汉字、书法和文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0年,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于同一时期,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卷号简牍内容摘录初步研究成果〇《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四《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江陵、安陆、销等是县一级地名《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西汉初年则规定为“二尺二寸”八《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尺为步”;《说文》载“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1)根据上述材料提取简牍里蕴藏的历史信息,并指出简牍的史料价值。(2)出土简牍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证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用该历史证据时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历史信息:这些简牍应为秦朝时期的简牍;卷号0:秦汉时期的纪年方法;卷号四: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有着标准布幅宽;卷号八:秦朝的数学成果以及统一了亩的标准。史料价值:卷号0:对于研究秦朝的纪年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卷号四:对于研究秦朝的郡县制度以及统一度量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卷号八:对于研究秦朝的面积单位以及数学发展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2)注意的问题:注重简牍的整理、分析; 做到论从史出;注意多种史料相互应证;尽量使用一手史料等。【解析】【小问1详解】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可分析得出这些简牍应为秦朝时期的简牍;卷号0:根据材料“‘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可分析得出秦汉时期的纪年方法;卷号四:根据材料“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江陵、安陆、销等是县一级地名”可分析得出秦朝实行郡县制;根据材料“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可分析得出秦朝有着标准布幅宽;卷号八:根据材料“《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可分析得出秦朝的数学成果以及统一了亩的标准。史料价值:卷号0:结合所学可知对于研究秦朝的纪年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卷号四:结合所学可知对于研究秦朝的郡县制度以及统一度量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卷号八:结合所学可知对于研究秦朝的面积单位以及数学发展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小问2详解】注意的问题: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问答,围绕使用简牍进行历史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注重简牍的整理、分析;做到论从史出;注意多种史料相互应证;尽量使用一手史料等。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卫鞅对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东周列国志》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史记》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力田”“劝战”的? (2)据材料二、三,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3)商鞅变法收效良好,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答案】(1)目的:富国强兵。力田:废井田,土地自由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任一点)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等。(任一点)(2)军事:军事强大;经济:民富国强;治安:社会安定;外交:称霸诸侯(3)新法触及了贵族势力的根本利益。(4)变法措施务实有效;执法公正,取信于民;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任两点)【解析】【详解】(1)根据“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鞅通过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和奖励军功等措施来“力田”和“劝战”。(2)根据“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等内容可知商鞅变法的成效在军事上军事强大,经济上民富国强,治安上社会安定,外交上称霸诸侯等。(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原因主要是因为商鞅实行的新法触及了贵族势力的根本利益。(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变法措施务实有效、执法公正、取信于民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方面总结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摘编自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大机器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价格降低,更多人用上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并逐步实现大机器生产,流水线作业,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机器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能够提供质量更好更稳定的物品;产品的丰富,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改善生活;便利了人口的移动。但这种生产方式,也带来社会问题。机械化的生产,高强度的劳动,加大了对工人的压迫,人的思维和动作走向机械化,不利于工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也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原因:根据材料“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根据材料“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根据材料“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根据材料“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根据材料“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可知,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初(美国)。根据材料一“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并逐步实现大机器生产,流水线作业,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机器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能够提供质量更好更稳定的物品;产品的丰富,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改善生活。根据材料“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可知,便利了人口的移动。根据材料“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可知,这种生产方式也带来社会问题。机械化的生产,高强度的劳动,加大了对工人的压迫,人的思维和动作走向机械化,不利于工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也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