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轨则亏损(分二科)

远离轨则亏损(分二科)

ID:8360849

大小:5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3-05

远离轨则亏损(分二科)_第1页
远离轨则亏损(分二科)_第2页
远离轨则亏损(分二科)_第3页
远离轨则亏损(分二科)_第4页
远离轨则亏损(分二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远离轨则亏损(分二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瑜伽師地論》卷十七‧《披尋記》P610~614‧1998/7/14‧Tape208未五、遠離軌則虧損(分二科)申一、舉頌當具足威儀,應量而攝受,終無有所為,詐現威儀相者:這是第五科「遠離軌則虧損」,分兩科,第一科是「舉頌」,第二科是「釋義」。申二、釋義此頌顯示具足威儀故;不於他前詭現相故;凡所攝受善知量故;為修梵行資持壽命有所受故;學得清淨。「此頌顯示具足威儀故;不於他前詭現相故」,這個「釋義」,解釋這個頌的道理。這個頌裏面說的什麼事情?是「顯示具足威儀故」。說這個修行人,他是具足威儀的,這個行、住、坐、臥都是如法的,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不於他

2、前詭現相故」,不於其他人的面前,有欺妄性的相貌,現出一種威儀來欺騙人,不這樣做。「凡所攝受善知量故」,這是第三個意思,這個「攝受」,在這裏是祈求的意思。不論什麼祈求,「善知量故」,他都能知道量,而不過分的祈求。「為修梵行資持壽命有所受故」,這個修行人他的目的,為了修學聖道,他需要支持這個壽命,所以要有所受。這個衣、食、住也還是需要的,但是要知量,要能夠「學得清淨」,要能這樣學習,他的戒律就清淨了。未六、遠離邪命虧損(分二科)申一、舉頌不自說實德,亦不令他說,雖有所方求,而非現異相。從他邊乞求,終不強威逼,以法而獲得,得已不輕毀者:這是第六科「遠離邪命虧損」

3、。「不自說實德,亦不令他說,雖有所方求,而非現異相。從他邊乞求,終不強威逼,以法而獲得,得已不輕毀者」。這是「舉頌」,底下解釋,「釋義」。申二、釋義此二頌中,顯示遠離綺言說故、詭現相故、強威逼故、以所得利轉招利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第15頁,共15頁《瑜伽師地論》卷十七‧《披尋記》P610~614‧1998/7/14‧Tape208「此二頌中,顯示遠離綺言說故」,這兩個頌是說的什麼事情呢?是「顯示遠離綺言說故」。這個修行人,他不是花言巧語,遠離這些言說故,就是「不自說實德,亦不令他說」,這是「遠離綺言說」。「詭現相故」:「雖有所方求,而非現異相」。雖然這位

4、修行人,他有所求,這個「方」就是真實的、就是適合的、相應的,合道理的有所求,這樣意思。「而非現異相」,而不是現出來,一個特別的相貌去有所求。所以「遠離綺言說故」,也「遠離詭現相故」,不現這個欺騙的行相。「強威逼故」,這個乞求的時候,而不是強威逼,強迫的同人有所求。「以所得利轉招利故」,以所得的財利,假藉所得的財利再去招利,再去求利。這句話,下面《披尋記》說得詳細。「令所修學清淨殊勝」,如果能夠這樣,你所修學的戒律,就是特別地清淨,特別地殊勝了。《披尋記》六一○頁:不自說實德亦不令他說等者:此中初頌,前二句顯示遠離綺言說相。後二句顯示遠離詭現異相。謂為求衣服

5、等資生眾具,雖無匱乏,而現被服故弊衣裳,為令淨信長者居士婆羅們等知有匱乏,當有所施,如是名為詭現異相。後頌前二句顯示遠離強威逼相。謂於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所,如其所欲不得稱遂,或彼財物有所闕乏,求不得時,即便強逼,研磨麤語,而苦求索,如是名為強威逼相。後二句顯示遠離以利求利。謂彼財物無所闕乏,得下劣時,便對施主現前毀棄所得財物,如是告言:咄哉男子!某善男子,某善女人,方汝族姓及以財寶,極為下劣,又極貧匱,而能惠施如是如是多妙悅意資產眾具;汝望於彼,族姓尊貴,財寶豐饒,何為但施如是少劣非悅意物?是名以利求利。如是諸義,皆如〈聲聞地〉說應知。(陵本二十二卷十頁)

6、「不自說實德亦不令他說等者:此中初頌」,這一共兩個頌。頭一個頌的前兩句,就是「不自說實德,亦不令他說」這一句,「顯示遠離綺言說相」。不是說很多讚歎自己的話,不要這樣,也不令別人說。「後二句顯示遠離詭現異相」,就是「雖有所方求,而非現異相」這兩句。「謂為求衣服等資生眾具,雖無匱乏」,這個人他並沒有缺少。「而現被服故弊衣裳」,但是他表現出來的被服,都是破舊的、都是壞敗的這種衣裳。「為令淨信長者居士婆羅們等,知有匱乏」,知道你有所缺了,有所缺少。「當有所施」,看見我缺少了,就會布施我。「如是名為詭現異相」,「詭現異相」這樣解釋。「後頌前二句顯示遠離強威逼相」,這

7、第二個頌,「從他邊乞求,終不強威逼」,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是「顯示遠離強威逼相」。怎麼叫做「強威逼相」呢?「謂於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所,如其所欲不得稱遂」,他同人化緣的時候,如他所希望的沒有成功。「或彼財物有所闕乏」,或者是對方那個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他的財物不夠。「求不得時」,他沒有,你向他求,就是求不到了。「即便強逼,研磨麤語」,就是你不斷的重覆,說些粗弊的語言。「而苦求索」,苦苦的向人家要東西,「如是名為強威逼相」。第15頁,共15頁《瑜伽師地論》卷十七‧《披尋記》P610~614‧1998/7/14‧Tape208後二句「以法而獲得,得已不輕毀」,就這

8、兩句,「顯示遠離以利求利」的這個意思。怎麼叫做「以利求利」呢?「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