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8404

大小:2.53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4-04-18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强化训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位于北美洲西部奥肯那根山谷的奥索尤斯是加拿大唯一的沙漠地区。斑点湖位于奥索尤斯西北部,每到旅游旺季,湖面上会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白色镶边的彩色斑点圆圈,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下图示意斑点湖的位置,右图示意斑点湖景观。完成下面小题。1.斑点湖()A.湖水浅,盐度高B.湖水浅,盐度低C.湖水深,盐度高D.湖水深,盐度低2.该山谷形成沙漠的主导因素是()A.沿岸洋流B.山体坡度C.海陆分布D.局地环流【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由图文资料可知,斑点湖地处北美洲西部奥肯那根山谷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是一个内陆湖,且湖水没有外泄通道,盐度较高;每到旅游旺季,湖面大小不一、白色镶边的彩色斑点圆圈是湖水水量减少,水位下降而形成的小水坑(深度较浅),白色镶边是湖水盐度高,水分蒸发,盐分积累,盐类物质结晶形成的。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由图文资料可知,沿岸洋流受山地阻挡,无法影响内陆山谷,选项A错误;山体坡度不影响山谷形成沙漠,选项B错误;该山谷位于北美洲西部奥肯那根,离西部太平洋不远,海陆分布因素影响较小,选项C错误;该山谷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由于焚风效应形成沙漠,属于局地环流影响,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7月22日,暑假中小明随父母外出自驾旅行。出发当日行驶在一条南北向的水平道路时,小明发现从前车后挡风玻璃反射的阳光刚好进入眼帘(该车挡风玻璃与地面夹角为55°,反射光与地面平行),此时手机显示时间为12:40。下图为汽车玻璃反射太阳光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小明观察到图示现象时,最可能位于()A.陕西省B.黑龙江省C.海南省D.青海省4.小明观察到图示现象时,小明乘坐的小客车驶向()A.正南B.正北C.西北偏北D.东南偏南【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该日小明观察到图示现象时,是7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5.5°N,计算可得该地的纬度约为35.5°N;太阳高度角H=90°-(所在纬度-太阳直射纬度)=90-20=70°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小明观察到图示现象时,当地地方是为12:00,计算可得该地经度为110°E;经区域定位可知,该地地处陕西省,故选A。【4题详解】图示时刻,小明乘坐的小客车行驶在一条南北向的水平道路上,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前车后风挡玻璃反射的阳光的反射方向为正南,因此小明乘坐的小客车正向正北方向行驶,故选B。【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北部湾海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洋流。下图示意北部湾表层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以上两幅图所代表的季节分别是()A.左为夏季,右为冬季B.左为春季,右为秋季C.左为冬季,右为夏季D.左为秋季,右为春季6.关于以上两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风海流B.甲、乙两地都有季节性渔场存在C此处海水盐度低,沿岸缺乏盐场D.图中洋流属于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北部湾海区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左图洋流是顺时针流动的,可以判断是受到了夏季西南季风的影响,右图洋流是逆时针流动的,可以判断是受到了冬季东北季风的影响,因此A正确;秋季和春季该地季风洋流不是很明显,BCD错。故选A。【6题详解】该地的季节性渔场出现应该与离岸风产生的上升补偿流有关,甲地夏季的西南季风是离岸风,乙地冬季的东北季风是离岸风,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将海底营养物质上泛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都会产生季节性渔场,B正确;风海流是按照洋流成因来进行划分的,A错误;此处由于纬度低,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沿岸有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C错误;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出现在中低纬大洋之中,该处为季风环流,D错误。故选B。【点睛】在陆域与水域的交界带,风从陆域吹向水域,称为离岸风。离岸风容易导致海水远离海岸,使所经水域海水流出,深层水上泛补给。使自海洋来的暖湿气流无法深入陆地,从而对沿岸起减湿作用。下面四幅图分别示意四座山地南、北坡的植被或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7.四座山地的共同特征是()A.南坡都是阴坡B.阴坡都是背风坡C.山顶都有冰川D.南坡都是迎风坡8.下列关于甲、丁两山地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南坡光照条件都弱于北坡②冬季都盛行西北风③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同④分别处于亚热带大陆的东、西两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7.B8.A【解析】【7题详解】甲山地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应该位于北半球;乙山地7月3℃等温线南坡海拔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应该位于北半球;丙山地海拔3000m以下北坡气温高于南坡,说明北坡是阳坡,此山地位于南半球;丁山地同一自然地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南坡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应位于北半球。甲、乙、丁三地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A错误;甲山山顶(海拔2100m左右)7月均温大于10℃,没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C错误;受降水影响,降水较多的一侧为迎风坡,雪线偏低,图中丙山地的北坡及乙、丁两山地的南坡雪线都偏低,即乙、丁两山地的南坡为迎风坡,丙山地的北坡为迎风坡,D错误;综上分析可知,甲、乙、丁三座山地的南坡气温高,降水多,为阳坡和迎风坡,丙山地的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因此四座山地阴坡都是背风坡,B正确。故选B。【8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甲、丁两山地的南坡均是迎风坡,降水多,光照条件不及北坡,①正确;甲山地7月高温少雨,1月温和多雨,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丁山地南坡为阳坡,基带植被又是常绿硬叶林,故也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则两地冬季都盛行西南风,且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同,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雪线是指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流域发生季节性气象干旱频率较高。下图示意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发生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的时空特征是()A.局域性干旱发生的频率最高B.部分区域性干旱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C.春秋季节全流域性干旱频率最高D.夏冬季节发生区域性干旱频率最低10.为缓解旱灾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大量开采地下水B.跨流域调水C.大规模人工降雨D.完善水利设施11.实时监测鄱阳湖流域旱情,依靠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人工智能技术【答案】9.C10.D11.C【解析】【9题详解】 全流域性干旱的频率最高,A错误;部分区域性干旱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B错误;春秋季节全流域性干旱频率最高,C正确;秋冬季节发生区域性干旱频率最低,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很多弊端,比如地面沉降,A错误;鄱阳湖流域是湿润地区,一般为跨流域调水的调出区,B错误;大规模人工降雨的成本高,且人工降雨需满足水汽充足等气象条件,C错误;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是缓解旱灾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影响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监测旱情依靠遥感技术,C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用于获取位置信息,用于定位、导航,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旱情的受灾情况,但无法监测旱情,B错误;人工智能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点睛】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遥感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地理信息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制图、查询等,数字地球主要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把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并由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技术系统。森林未分解层凋落物由新鲜凋落物组成,外表无分解痕迹,颜色变化不明显,其持水性能是反映森林水源涵养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为山西省某生态修复区四种典型人工林相同体积未分解层凋落物在浸水24小时内的持水量和持水率(凋落物持水量与其干重的比值)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与其它树种相比,下列四种降水情况中刺槐拦蓄效果最好的是()A.持续性强降水B.持续性阴雨天C.短时阴雨天D.短时强降水13.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最有利于该区生态恢复的组合是()A.小叶杨—油松B.小叶杨—刺槐C.油松—榆树D.刺槐—榆树【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解】 据图可知,刺槐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最大的持水率,说明在短时强降水的情况下,其拦蓄效果最好,D正确;由于刺槐具有在浸水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很快就达到了最大持水率的特点,故其不适合拦蓄持续性的降水,应选择持水率增长较慢,且持水总量大的树种,AB错误;短时阴雨天产生的径流总量不大,不能使刺槐达到最好的拦蓄效果,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根据之前的分析可知,刺槐具有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持水率的特点,适合拦蓄短时强降水;而小叶杨的持水总量大,持水率增长慢,适合拦截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而该地区位于山西,此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集中的暴雨,且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故应该选择种植小叶杨和刺槐组合来实现当地的水土保持,B正确;油松排斥水分,其持水量和持水率都很低,不适合选择其进行水土保持,AC错误;榆树的持水总量不大,故其不能实现最好的水土保持效果,D错误。故选B。【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保塬、护坡、固沟)保塬(平整土地、营造护田林网,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发展节水农业)护坡(建设林果基地,修水平梯田,封坡育草)固沟(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体系)。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人口迁移成为我国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主要驱动力。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示意两次普查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比例变化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占全国省际人口迁移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据图推测,字母a、b、c对应的地区分别是()A.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D.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15.与“六普”相比,“七普”期间的人口迁移()A.基本格局发生显著变化B.东部地区迁入人口比例增大 C.东北地区人口外流加剧D.中西部地区人口迁出比例增大【答案】14.B15.C【解析】【14题详解】两次人口普查统计图中,b地区都是人口流入远远大于人口流出,为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说明其经济较发达,吸引力强,应为东部地区;a流入东部的地区的远多与其它地区流入的,说明该地区人口数量较多,为中部地区,c只能为西部地区。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故选B。【15题详解】据图可知,两次统计中,东部地区都是主要的流入地,其他主要为人口流出地,基本格局变化不大,A错误。“六普”东部地区迁入人口占比超过60%,而“七普”占比明显减小,B错误。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占比由约4.1%变为5.46%,人口外流加剧,C正确。东部为主要的人口迁入地,据图可知,中部流入东部由37.18%变为25.82%,西部由23.6%变为18.5%,中西部地区人口迁出比例数值明显减小,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政治、宗教、文化、战争等。(2)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②环境恶化、灾害频发、资源耗竭的地区人口大量迁出。自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南部的沈巷村因周边工业区的扩展而逐渐变为城中村,居民开始出租空闲房间和摆摊经营。随着富裕村民陆续外迁,租户则成为照看房屋与商铺的“二房东”。下图示意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与经营组织自发演变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16.从阶段Ⅰ到阶段Ⅱ,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A.交通线路增多B.外来人口流入C.老旧民房改造D.生态村居建设17.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有利于()①实现村居成员协同共建②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③形成经济利益共享模式④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6.B17.B 【解析】【16题详解】由图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村民出租的空闲房间和摆摊点位增多,整个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主要是因为周边工业区的发展,由于工业活动增多,外来人口流入增多,对空闲房间的需求增多,B正确。从阶段Ⅰ到阶段Ⅲ,交通线路变化不大,A错误。并无材料表示该村进行了老旧民房改造,且老居民房改造并不是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并无材料表示该村进行了生态乡村建设,且生态乡村建设对出租屋空间变化影响小,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17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80年代至今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有利于实现村居成员协同共建,有利于形成经济利益共享模式,①③正确;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规划调整有关,与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无关,②错误;沈巷村民居经营组织方式的自发演变无法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乡村一般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一般来说,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等附属设施。小村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可发挥最低层级的服务功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出现了城市化乡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在城镇化的后期,可能出现逆城镇化的现象,人从城镇往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和小城镇流动。远距离输电,具有容量大、损耗低、占地省、经济高效等优势。中巴联合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是美洲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该线路横跨四个州,穿越66个城市,输送距离达到2000多千米,将成为巴西电力输送的大动脉。图1为“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线路示意图”。图2为“美丽山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亚马孙河流域部分水电站的水库中建浮式光伏发电站的好处有()①施工难度小②减少水库蒸发③提高水质④弥补干旱期的电力不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中巴电力合作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对巴西的主要影响有()A.解决了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问题B.有利于巴西北部铁矿资源的保护C.带动了巴西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D.带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答案】18.B19.C【解析】【18题详解】与陆地上建设光伏电站相比,在水库水面建设光伏电站,施工难度更大,①错误;该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光发电板覆盖在水库水面上,可以减少水库蒸发,②正确;光伏电板覆盖在水库水面上,可以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水温,减少水库中藻类物质的繁殖,有利于提高水质,③正确,同时在水库水面上建浮式光伏发电站,可以利用当地太阳能进行发电,增加电能,弥补干旱期的电力不足,④正确;据此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该输电工程能够完善国家输电网络,能够缓解但不能解决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问题,A错误;随着亚马孙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廉价的电力资源,促进该国北部铁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不利于其铁矿资源保护,B错误;美丽山输电工程的建设,可以带动基建、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C正确;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电能资源的输入地,经济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该项目对带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选C。 【点睛】输电工程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主要从社会和经济角度分析),也有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角度分析)。中转港是指货物从启航港到目的港过程中经济的第三港口,运输工具在该港口进行停靠、装卸货物和补给等,货物换装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目的港。牙买加首都金斯敦港是加勒比地区重要的中转港(见图),同时也是货物进出不需办理任何手续且不缴纳关税的自由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金斯敦港成为加勒比地区重要中转港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B.税收优惠C.位置优越D.港宽水深21.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普及,金斯敦港区将以前的库房改建为露天堆场,主要是为了()A.港区土地利用效率B.减少地震导致的港口损失C.提升港区交通运输效率D.减轻飓风对港区的危害提高【答案】20.C21.A【解析】【20题详解】“中转港是指货物从启航港到目的港过程中经济的第三港口,运输工具在该港口进行停靠、装卸货物和补给等,货物换装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目的港”,由图可知,金斯敦港属于南美洲同北美洲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因此成为加勒比海的主要中转港口,C正确;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A错误;税收优惠是沿线船舶选择该港口停泊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该港口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B错误;港宽水深是该港口成为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D错误。所以选C。【21题详解】 集装箱自带防风防雨功能,拆除库房可以堆叠更多更高的集装箱,减少房屋的限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货物吞吐量,A正确;对于减轻飓风和地震带来的危害影响较小,BD错误;露天堆场能够适当提高港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但不能提升船舶运输速度,提高港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主要是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布局等一系列措施实现,C错误。所以选A。【点睛】港口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沿海、沿河)、港口的陆域和水域(陆地部分有码头、泊位、装卸机械、仓库、对外运输线路等部分;水域有进港航道、港池、锚地等部分);经济因素:港口的经济腹地是港口的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港口的性质(如综合性港口还是专业港)。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与港口是互为依存的,要发展一个大中型港口,没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为依托,是有一定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查干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霍林河陆续修建水库。1976年,修建草原运河。2007年,查干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为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及草原运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由于修建水库,查干湖湿地生态功能发生变化是()A.径流调节作用增强B.局部气候调节能力减弱C.水土保持能力增强D.水产品等提供能力减弱23.草原运河对查干湖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影响有()①增加湖区的水量,改善湖泊水质②降低湖水盐度,由内流湖转换为外流湖③增加湿地面积,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抬高地下水位,减缓湖区土地退化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22.B23.C【解析】【22题详解】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霍林河上游陆续修建水库,拦蓄河水,使下游经常断流,导致查干湖一度面临干涸的威胁,径流调作用减弱,A错误;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小,局部气候调节能力减弱,B正确;查干湖趋于干涸导致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减少,气候干燥,裸露湖床沙漠化、盐碱化严重,植被状况变差,水土保持能力变差,C错误;提供水产品属于经济功能,不属于生态功能,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草原运河使松花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查干湖,增加了湖区的水量,降低了湖水的盐度,改善了湖泊水质,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明显地改变了区域自然状况与生态环境,增加了湿地面积,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抬高了地下水位,减缓了湖区土地退化进程,但查干湖湖水输出的方式依然主要为蒸发,依然是内流湖,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查干湖地处吉林省西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金三角地区霍林河末端。20世纪70年代末,霍林河上游修建水库,查干湖趋于干涸,政府开挖“引松渠”,将松花江水引入查干湖,才使环境得以恢复。查干湖鱼类、芦苇等资源丰富,其冬捕在辽金时期就已盛行,每年12月中旬到春节前夕的冬捕场面,吸引很多游客。小麦的麦粒蛋白质含量与其灌浆—成熟期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下表为华北北部和西藏南部小麦生长特征的相关数据,下图为两地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点播种期灌浆—成熟期麦粒蛋白质含量(%)华北北部3月23日—3月24日5月16日—6月27日16.5西藏南部3月25日—3月26日6月25日—8月17日8.524.麦粒蛋白质含量与小麦灌浆-成熟期的()A.气温、降水均呈正相关B.气温呈负相关、降水呈正相关C.气温、降水均呈负相关D.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呈负相关25.保障西藏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包括()①改良中低产田②进行粮食区域调配③调整耕作制度④扩大粮食种植规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24.D25.A【解析】【24题详解】结合图表信息,可得华北北部灌浆-成熟期(5月16日—6月27日)气温在10~20℃左右,降水在100mm以下,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麦粒蛋白质含量较西藏南部高;西藏南部灌浆-成熟期(6月25日—8月17日)气温在10-15℃左右,降水在100~150mm之间,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麦粒蛋白质含量较华北北部低;二者气温差别小,降水差别大,综上,麦粒蛋白质含量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成负相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改良中低产田,可以提高耕地的质量,提高粮食的单产,增加粮食产量①对;进行粮食区域调配,可以加大从外地粮食调入量,增加粮食总量②对;作物耕作制度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关,需因地制宜,不能随意调整,③不对;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有限,不宜扩大种植规模,④错误。故选A。【点睛】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相适应的技术措施的总称。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包括单种、复种、间种、套种、混种、轮作、连作等。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水利灌溉、土壤施肥与翻耕、病虫与杂草防治等。二、综合题(共一题,2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木兰溪流经福建省莆田市,其上游丘陵山区最高海拔1267米,下游平原海拔仅6到7米,受潮汐影响巨大,淤泥层松软深厚,极易造成洪、涝、潮灾。左图为木兰溪流域简图。材料二:兴化平原是莆田最主要的农耕区。宋代的木兰陂水利工程,使莆田从泽卤之地逐渐成为沃野良田,却仍未彻底摆脱洪水袭扰。当代莆田人经多方论证、科学模拟,采取裁弯取直、修筑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治理了木兰溪的水患。右图为木兰陂水利工程示意图。材料三:木兰溪流域内分布4万多家畜禽养殖户、20多家高污染企业,导致水质恶化,蓝藻爆发。莆田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建设湿地公园,筑蓄水池、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等。 (1)分析木兰溪下游洪灾频发的自然原因。(2)简析当代治理木兰溪洪水过程中实施工程措施所面临的困难。(3)从水环境安全角度,简述在木兰溪修建湿地公园作用。【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多台风,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流落差大,汇流快;支流多,汇水量大;下游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海水沿溪上溯,顶托作用强。(2)曲流多,裁弯取直工程量大;淤泥层松软,防洪堤易坍塌,技术要求高;工程沿线聚落众多,移民量大;资金投入大。(3)湿地沉淀、降解水体污染物;水生植物吸附氮、磷元素,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蓄水池,调蓄洪水;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 【分析】本题以木兰溪为材料,涉及洪灾成因、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以及环境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水患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分析。木兰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多台风等影响,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流水量较大;木兰溪其上游丘陵山区最高海拔1267米,下游平原海拔仅6到7米,河流落差大,汇流快;从图中可以看出,木兰溪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下游地势低洼,河道迂回曲折,排水不畅;距河流入海口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海水沿溪上溯,洪水排泄受阻,洪灾多发。【小问2详解】当代莆田人治理木兰溪洪水过程中实施工程措施主要由裁弯取直、修筑防洪堤等。木兰溪下游地势低洼,河道迂回曲折,曲流多,裁弯取直工程量大;受潮汐影响,淤泥层松软深厚,防洪堤易坍塌,技术要求高;兴化平原是莆田最主要的农耕区,工程沿线聚落众多,移民量大;由于困难众多,实施工程措施的资金投入大。【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