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ID:8365259

大小:39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22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2014.06(本试卷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2、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烦(zào)▲②(jīn)▲持③无动于(zhōng)▲④金(bì)▲辉煌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

2、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心灵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悔,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淘,岁月的苍桑,……这一切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映痕,让我们获得生命的智慧,实现人生的升华。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②居高声自远,▲。(虞世南《蝉》)③▲,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④足蒸暑土气,▲。(白居易《▲》)⑤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⑥▲,▲,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

3、东《沁园春雪》)⑦▲,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⑧▲,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4.名著阅读:《西游记》(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行者道:“不瞒樵哥说。我是东土唐朝差往西天求经的唐僧大徒弟。前年在火云洞,曾与罗刹之子红孩儿有些言语,但恐罗刹怀仇不与,故生忧疑。”樵子道:“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行者闻言,深深唱个大喏道:“谢樵哥……我去也。”“行者”就是“孙悟空”,你知道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吗?欲借宝扇,他为何又担心“罗刹怀仇不与”?(2分)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依次说说孙悟空三次拿到芭蕉扇的不同方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学期学习了《荷》专题,既获得了许多知识,也提高了语文素养。请完成下列各题。(3分)(1)“荷”还有什么别称?请你写出一个。(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文人墨客多看重荷的观赏价值,李渔的《芙蕖》却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爱莲说》一文中作者用具有高沽品格的“莲”自况,委婉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怎样一种不良风气?(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第二部分(44分)阅读《黔之驴》,完成6-8题。(8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hǎn同“吼”,怒吼),断其喉,尽其肉,乃去。6.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以为且噬已也(▲)③益习其声(▲)④驴不胜怒,蹄之(▲)7.选文题目是《黔

7、之驴》,作者在文中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描写了虎对驴的认识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觉无异能者”和“技止此耳”都是老虎对驴子能力的判断,为什么在老虎“觉无异能者”时还不敢搏?在认为驴子“技止此耳”时果断地吃掉了驴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一

8、段文言文,完成第9题。(4分)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①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召集)民有能徒之北门者,予(给予)十金。民怪之,莫能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②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