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891612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891612

ID:8404793

大小:33.1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3-23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891612_第1页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891612_第2页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891612_第3页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891612_第4页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89161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资料汇总8916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程性质和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自2008年开考的一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2、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简称“两个了解”“三个领会”)。  课程所用教材  1、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由李捷、王顺生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同名教材(后附本课自学考试大纲)。本教材共分十章,前三章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80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授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3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第八章至第十章,讲授新中国成立至当今近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每一章都由数小节构成,每节由数个小目构成。本课程内容历史和逻辑关系紧密清晰,有助于同学对

3、课程的把握和认知。  2、本教材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本教材。  3、本课程串讲以考试大纲和本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串讲要求,对所讲问题作适当记背。  本课程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  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  简答题:6分×5(道题)=30分  论述题:10分×2(道题)=20分  串讲的目的  1、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逻辑入手”,以“问题为干”,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2、本课

4、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特别是未收看本课程精讲内容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帮助同学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和应考。  3、本课程串讲试图引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今后正确地观察和思考各种问题提供方法论引导。  串讲方式(即知识点如何讲授)  1、以章为单位串讲。  2、将每章中的知识点归类为“基本概念和判断”“简答题”和“论述题”三方面问题进行讲解辅导。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和判断”是应对考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即客观试题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是

5、应对考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即主观试题部分)。  3、三种问题从内容上会有适当的交叉和包含,同学须融会贯通理解。  4、本串讲对“基本概念和判断”题不作全部讲解,仅选择一部分作说明,“简答题”和“论述题”只会讲授答题的思路和要点。须由学生结合全部文字内容作深入理解。 本章重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  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新产生的两个阶级的特点、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3、中国人民分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封建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  重要

6、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

7、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

8、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