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泵房施工组织设计

某泵房施工组织设计

ID:8415718

大小:5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3-26

某泵房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某泵房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某泵房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某泵房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某泵房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泵房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泵站工程招标文件。2、泵站工程施工图。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4、我公司历年来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二、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文字说明及附表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2、遵循设计文件和规范,编制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现行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法中根据本公司的施工能力、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4、坚持施工全过

2、程管理的原则,在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况本工程内容包括泵房、变配电间、生活管理用房、安装及泵站内给排水管道、道路等附属设施等。1、泵房泵房下部结构为内净尺寸16.5m×14m的矩形沉井,沉井总高度为13.63m,沉井壁厚为700mm,沉井顶板标高为3.00m,高于设计室外地坪0.2m。泵房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墙体为MU7.5砼空心砌块用M5混合砂浆砌筑。屋面为现浇钢筋砼坡屋面,外墙贴银灰色外墙面砖。泵体结构为钢筋砼,砼标号为C25,抗渗等级为S6。钢筋分别有Ⅰ、Ⅱ级,框架梁柱、底梁及底板保护层为35mm,其余

3、为30mm。本子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3级。2、变配电间变配电间地基采用250×250×16000预制钢筋砼小方桩加固,桩型号为JZHb-225-79B,桩主筋锚入承台700,有效桩长为15.3米。承台下为100厚C10素砼垫层。变配电间结构为框架结构。3、生活管理用房            生活管理用房地基也采用250×250×16000预制钢筋砼小方桩加固,桩型号为JZHb-225-79B,桩主筋锚入基础600,有效桩长为15.4米。生活管理用房结构为框架结构。4、道路泵站内道路为水泥砼路面,设计道路平均标高为2.80m,其结构层为:180mm厚C30砼面

4、层,200mm厚粉煤灰三渣层,150mm厚宕渣。道路采用单项排水,雨水口为侧立式,侧石为预制水泥砼侧石。5、室外排水泵站内雨水经站内雨水管收集后集中排入规划河道,泵站内生活污水接入泵站进水闸门井内。DN225~DN300管采用硬聚氯乙烯UPVC加筋管,管道基础采用碎石或宕渣,粗砂坞膀至管外顶,T型橡胶圈接口;DN1000管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排水管;Ф1350管采用企口式钢筋砼管,F型钢套环接口;DN1200管采用中压球墨铸铁管,管道基础采用200mm宕渣,橡胶圈接口。6、给水管泵站内给水管引自市政道路下给水管网,采用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及配件,消防给水管采用镀锌钢

5、管及配件。二、地质、地貌            场地地貌上属于第四系滨海平原。根据勘察资料显示,本次勘察范围内土体按单元层的成因时代、埋藏条件、岩土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8个地基土层2、施工部署2.1施工组织机构见下面网络图示:2.2施工进度计划水泥粉喷桩施工工期20天,沉井制作下沉70天,第三节及内隔墙制作30天。2.3施工场地布置及施工用电、用水、排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临时设施搭设详见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便道具体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施工便道采用塘碴铺设,宽7m,顶面用细石找平、并压实。施工用水、用电根据业主提供的水、电接头,在施工区域内铺设临时

6、水管和电力线路。基坑及地表水用明沟进行排放,沉井内采用集水坑用水泵将水排出。2.4施工劳动力安排根据工程施工工期紧的特点,拟按平行流水操作原则进行施工。配备足够的劳动力进场,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详见表2。2.5机具设备安排(详见表3)            3、施工顺序粉喷桩施工土方开挖、平整场地沉井地面处理第一节沉井制作沉井开挖下沉第二节制作沉井下沉封底内隔墙施工第三节制作上部施工4、难点分析和对策由于沉井大而深,且又是软土地基,故沉井的施工是工程的主要难点之一,特作详细研究,计算如下:4.1第一节沉井下沉(高度为6m)沉井自重G1=11051KN应考虑钢管脚手架等施

7、工荷重,取1.1G1即G1’=12156KN刃脚与垫层接触面积S1=146m2地基土容许承载力[б1]=80KpaG1’/S1=83.3Kpa>80Kpa故下沉前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要求,须对地基加固处理。4.2第一节沉井下沉后稳定性验算6米高沉井自重:G1=11051KN下沉后端阻力:T1=S1×[б2]S1=146m2[б2]=60KpaT1=146×60=8760KN            下沉后露出地面1m,此时四周摩擦力:F1=S×f2×hS=78.6mf2=7Kpah=5mF1=78.6×5×7=2751KNf总=T1+F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