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定风波》导学案

高一语文《定风波》导学案

ID:8483384

大小:4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3-29

高一语文《定风波》导学案_第1页
高一语文《定风波》导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定风波》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定风波》导学案1、写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2、乌台诗案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

2、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

3、脱。他认识到自己和朝廷权贵们已经是“肝胆非一家”。所谓使人追求的“浮名浩利”,对他来说已经是“鹤骨霜髯心已灰”,只能劳神费力,再没有什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一:正音。     目的:把音读准。 二:晓意。目的:把词读懂。(一)   释词义1、  已而:2、 狼狈:3、 吟啸:4、  芒鞋:5、  蓑:6、  料峭:7、  向来:8、  萧瑟:(二)   释词意1、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2、概括本词的内容.3、阅读课文

4、,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出来,以便我们共同探讨。比如,对序文中“雨具先去”,而后文中又说“一蓑”,老师就有点不明白,觉得前后矛盾呀?课外拓展活动活动一:延伸阅读。活动目的:全面了解的苏东坡。相关书目及文章: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方方《喜欢苏东坡》、刘艳琴《来生便嫁苏东坡》2 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