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

ID:8510564

大小:2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_第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我见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人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旨在对当前整合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新教学结构;CAI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

2、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眼下最时髦的的词语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莫属。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正是基于“个性塑造”和“文化内化”两个方面提出来的,广义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形成整体的过程。狭义上,它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包括各学科内

3、部各分支之间)的整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在这一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的界限,从而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

4、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整合的大致方式是让信息技术应用有计划地出现在各学科教学中,各科教师应熟悉使用信息技术,自觉利用信息技术,有意识、按步骤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训练机会,学会利用当前的信息环境获取知识。它要求:要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它强调:要立足于课程而不是计算机,要用一种自然的方式把计算机当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它指出: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它方法做不到的事。它提倡:学科老师应成为整合的主力军。

5、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服务于其它课程的教学。它建议:只要能为课程服务,信息技术的内容都可以采用。    二.整合之中出现的误区。    近年来,各学科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很多探索,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上,大多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而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给人感觉是换汤不换药,教学效果不显著,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使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整合过程里具有普遍性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1.教学课

6、件单一,完全偏离其使用价值,没有发挥其“CAI”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仅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CAI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某种工具,所以“整合”也并不完全排斥CAI,有时反而还需要CAI课件的辅助。不过,整合过程中运用CAI课件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CAI运用是不同的,不能期盼用CAI课件来指挥课堂教学,替代

7、教师主导作用,只能在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一个或者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有些老师制作的课件,惟恐体现不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一股脑机械的将其照搬上屏幕,把计算机当小黑板使用,纯粹为了使用课件而用课件,而在使用时,由于一节课时间限制,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结果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一节课就看着老师在慌忙的演示课件,学生也只有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被动的互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种做法

8、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这样下来,课堂气氛似乎十分热闹,但在这轰轰烈烈的背后,教学目标根本就没有落实,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