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ID:8532025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31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_第1页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_第2页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_第3页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摘要]:五年制高职的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立足素质教育,突出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高职体育教学应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健康体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高职体育的特有风格。高职体育教学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1、高职体育教学应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始终把传授知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则过多的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知识和提

2、高运动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和成功体育等一系列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提出了与提高学生素质相关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体育教学并没有完全改变以体育运动技术、运动成绩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种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育人方式,没有真正发挥出育人的功能,体育教学综合目标没有得以很好的完成,难怪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仍停留在“锻炼身体、学习技术”的水平上。这种传统理念,往往以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代价。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要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改变体育学习的被动方式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实践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4(1)、要认真识别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要培育发展个性,第一步要发现认识学生的个性。青少年个性常常隐藏在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背后,体育教师应该善于从那些优点和缺点背后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只有识别出不同个性才能加以引导和教育,使之逐步完善。(2)、鼓励和支持不同个性。强求一律是不可取的。对于个性特征鲜明的学生不应用同一模式去强求他们,而应允许他们保留那些显得不和群、不和拍、不和时宜、不和常人、情感的特点,更不能

4、用“狂妄自大”、“性格古怪”等话来刺激他们、挖苦他们,而是利用体育课堂,积极疏导,鼓励他们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3)、不同的个性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去培养和发展。体育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不同个性后,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生的个性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发展。3、以拓展学生个性为主要内容,逐步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1)教学内容的改革4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在普高体育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革。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普高体育教学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变化。每个学期选

5、二、三项达标项目,再加上根据校情而学习的二、三项其他项目,如:一年级:田径、部分理论教材、素质练习、篮球、排球、体操、队列队形练习、乒乓球、棋类、韵律体操(女)、武术(男);二年级:田径、部分理论教材、素质练习、篮球、羽毛球、体操、队列队形练习、乒乓球、棋类、韵律体操(女);三年级:田径、部分理论教材、素质练习、排球、足球、羽毛球、体操、队列队形练习、乒乓球、棋类、舞蹈(女);四年级:田径、部分理论教材、素质练习、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健美操(女);五年级:队列队形练习、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艺术体

6、操(女);由于高职生没有升学压力,每天下午三节课后练习三大球类的学生较多,达标项目学生可利用每周二次课外活动进行练习。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生理、心理、技术、技能、知识、能力、智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同影响。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对高职生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职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意不同教材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影响的差异与互补,做到合理选配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的发展。(2)、考核办法的改革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知

7、识、提高运动成绩,所以体育成绩考核应将学生掌握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的检查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如学期体育课成绩=课堂出勤及表现×10%+体育基础知识×20%+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40%+运动技能、技巧×30%。1)、体育课出勤及表现(10分)。出勤率来自学生考勤册,具体每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每三次扣1分。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三等:对上课学习积极,练习认真者加2分;参加课堂练习,表现一般者不增、减分,课堂表现差,不认真或不参加练习,自由散漫者扣2—8分。42)、体育基础知识(20分)。学期末采用笔试,结合本学期学习内

8、容及有关体育时事出在30—45分钟内能答完的理论试题。3)、身体素质、运动能力(40分)。选择教纲规定的四类项目,参照教纲规定的评分标准化,尽量每学期项目各异,结合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及《锻炼标准》而定,四类项目之平均数乘以40%即得。4)、运动技能、技巧(30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