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塔下横梁施工技术交底

索塔下横梁施工技术交底

ID:8534049

大小:11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31

索塔下横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索塔下横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索塔下横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索塔下横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索塔下横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资源描述:

《索塔下横梁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施工技术交底工程名称作业单位交底项目交底日期交底内容:1工程概况索塔下横梁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采用15-22的预应力钢束,两端张拉。预应力钢束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为0.75Ryb=1395MPa,张拉控制力4296.6KN,采用引伸量和张拉力双控。计算弹性模量E=1.95×105MPa;公称直径15.20mm,管道摩阻系数为0.17,管道偏差系数为0.0015,单端锚具变形及回缩值为6mm。引伸量根据上述参数计算,施工时应根据试验测得的E值及钢绞线面积进行修正2预应力系统原材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的型号,强度要求,松弛等级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国家标准,进场使用前必须

2、送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绞线的存放必须上遮下垫保证干燥、清洁,避免各种污染和锈蚀锚具、夹具:锚具、夹具的材质、硬度、静载锚固系数等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国家标准,锚具、夹具的存放必须分类、分厂家存放在干燥、清洁处。波纹管:塑料波纹管材质、各种尺寸、刚度等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国家标准,进场使用前必须送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存放过程要避免暴晒、雨淋、化学污染等。1预应力系统安装(1)波纹管安装预应力用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波纹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坐标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波纹管固定牢固,在直线段约为0.8米一道“#”字形架立筋固定,先穿法适当加密架立钢筋,以免在混凝

3、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产生移位,安装完成的波纹管禁止人员的踩踏。(2)锚垫板安装锚垫板首先要与锚固钢绞线轴线保持垂直,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纹管连接牢固,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主筋上。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锚下螺旋筋及加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并紧贴锚板,喇叭口与波纹管道要连接平顺,密封。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安装锚垫板时,对于两端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气孔向上,以保证压浆的密实。(3)钢绞线安装a.钢绞线下料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

4、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就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严禁使用气割和电焊下料,下料完成的钢绞线要立即使用避免长期存放。b.编束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叉,从中间向两端每隔1m用铁丝绑紧,并给钢绞束编号。束成后,要统一编号、挂牌,按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c.穿束穿束前应检查管道是否畅通顺直,钢绞线穿束前检查表面是否有破损,穿束过程中采一定的放置缠绕打绞措施,并在钢绞线头上设置锥型包裹,防止钢绞线刮破波纹管预应力波纹管。2预应力张拉2.1准备工作预应力钢束张拉时,混凝土龄期不宜少于5天,同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弹性

5、模量达到80%以后方可进行张拉。① 结构物混凝土同体试块须经试验人员相关强度试验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方可开始预应力张拉施工。① 张拉前检查波纹管的通畅性,如有问题立即处理,检查无误方可安装锚具及夹片。② 安装锚具时必须清楚锚垫板上的混凝土等杂物,钢绞线横截面分布状态应尽量保持不变,不得人为使钢绞线发生交叉打搅。③ 工具夹片首次使用时宜涂抹凡士林,防止张拉后难以取下;夹片人工打紧需均匀、牢固,防止夹片张拉过程中飞出。④ 预应力张拉所用千斤顶及相应油表应在有关部门进行过标定,标定日期距离施工日期不得超过6个月且施工束数不得超过300束;⑤ 油表必须使用抗震精密油压表,油

6、压表最小刻度不得大于0.1MPa。⑥ 根据各千斤顶必定证书上的线性回归方程及配套油表计算出各型预应力束各张拉控制阶段对应的油表读书,制作成标签,贴于张拉油泵控制台处,方便油泵操作人员操控油泵。1.1张拉过程张拉时现场必须有主管技术员在场,并配备钢板尺、计算器、张拉记录表、各行程对应的压力值表(贴在油泵上醒目位置方便操作)。横梁两端需配备对讲机,以方便联系。1.检查各部件安装无误后开始张拉,张拉严格按设计行程逐步进行,到达设计张拉力后进行持荷,持荷时间不得短于设计及规范要求;2.根据设计顺序:先从腹板中部开始上下对称张拉腹板钢束,横截面内各预应力束应对称交替张拉,防止

7、构件发生不对称形变。3.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的张拉控制吨位和步骤进行施工,未说明的一般按照:钢绞线0→10%张拉控制力→20%张拉控制力→100%张拉控制力(持荷三分钟)→锚固;下横梁张拉力值顺序,0→429.66KN→859.32KN→4296.6KN(持荷三分钟)→锚固。实际伸长量L=C+B-2A,C---100%张拉控制力时伸长量,B---20%张拉控制力时伸长量,A--10%张拉控制力伸长量。4.张拉过程中做好各行程伸长量的原始记录,计算伸长量与设计值的偏差是否满足要求,如有问题应查明原因方可进行下一束的张拉。5.要求张拉吨位与引伸量双控,引伸量允许误差应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