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docx

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docx

ID:8535143

大小:18.1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1

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docx_第1页
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docx_第2页
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docx_第3页
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docx_第4页
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分析   20世纪初期,西方学术界围绕语言、文化与权力等问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国际学术运动,在巴赫金、博克、福柯、德曼、德里达等众多学者的推动下,西方文学批评和修辞批评均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修辞批评与修辞理论、文学理论以及各种文化思潮交织在一起,成为西方修辞学界相当重要、不可或缺的领域。然而,我国对于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的了解“几乎还是空白点”,而且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貌合神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究其原因,一是中西对“修辞学”历史界定和概念并不完全对等,我国修辞学传统侧重于文章创作实践

2、,而西方则强调以劝说为中心的论辩理论与实践;二是我国的文学批评对于西方修辞学视角缺乏足够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话语批评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认识到“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修辞论视角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在中西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面临学科发展之际,探讨两者的交叉与融合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一、以文学批评为中心的汉语修辞批评传统  我国汉语修辞批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传承是汉语修辞学传统中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与西方理性学术传统下自成体系的修辞理论不同,我国古代的修辞学思想大多融入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历史研究、哲学思考、艺

3、术评论、时政评述、社会观察、人生感悟等之中。而且,由于我国古代修辞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既是哲学家,又是修辞学家,他们关于人类各种行为的思考,不少既是哲学思想,又是修辞学思想,甚至还是修辞批评实践。我国历史上很多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同时又是修辞批评的践行者,文学史上丰富的诗话、词话、曲话、笔谈、文论、批注、评点、杂谈等很多就是关于文本的修辞评鉴,鉴赏的内容有微观的词句锤炼,也有宏观的语体风格;既涉及修辞目的和修辞策略,还涉及修辞效果,可以说是典型的修辞批评实

4、例。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从汉语修辞批评的内容来看,从诸子百家的传统经典到刘勰的《文心雕龙》,从钟嵘的《诗品》到陈骙的《文则》,从刘熙载的《艺概》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从《红楼梦》研究到当前的网络文学研究,我国的修辞批评传统延绵不绝,成果极为丰富,而批评成果绝大部分与文学鉴赏和语言运用紧密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古代的修辞学研究,与其说是关于修辞思想的理论探讨,不如说是对于作者某种修辞思想或修辞理念的实践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传统的汉语修辞学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汉语修辞批评史,

5、汉语修辞批评史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部汉语文学批评史。  自1980年代起,我国的修辞批评更加活跃,涌现了一大批修辞批评的论著,研究内容大多集中于作家及作品的话语修辞技巧与风格。除了汉语界学者之外,外语界王佐良、程雨民等一些学者开始介绍国外的语体学理论及分析方法,一些高校开设了文体风格研究的课程,学者们开始运用国外的分析框架,对中外文学作品进行修辞批评鉴赏。20世纪国内的修辞批评基本遵循了作家作品加修辞技巧与修辞风格的鉴赏思路,与国外仍然存在很大区别。1990年代之后,外语学科的西方修辞学研究大大促进了我国的

6、汉语修辞学研究,其中,一批学者对汉语修辞批评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包括谭学纯和朱玲的《接受修辞学》、《广义修辞学》、《修辞研究:走出技巧论》、《文学和语言:广义修辞学的学术空间》,作者对汉语修辞理论与修辞批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关于修辞活动“一个空间、二个主体和三个层面”论述为汉语修辞批评提供了一个立体的批评实践框架。泓峻的《文学修辞批评》不仅探讨了文学修辞批评的内涵、价值及其在汉语语境中的存在状况,而且详尽地介绍了文学修辞批评的批评视角。此外,高万云和毛宣国等论文成果也对中西修辞

7、批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赘述。  二、以劝说论辩为中心的西方修辞批评传统  西方修辞批评的历史可追溯至柏拉图时代,但现代意义的修辞批评始于1920年代。与汉语修辞批评中文学批评的中心地位不同,西方修辞批评既注重文学批评,又注重论辩劝说,如果以修辞批评的对象为主线,西方修辞批评传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其一、古典修辞学时期至1950年代的传统阶段。这一时期,西方修辞批评的对象为劝说性的口头和书面的演讲语篇。1925年,西方现代修辞批评的奠基人维切恩斯沿用了这一传统,他在《演讲的文学批评

8、》一文中首次使用“修辞批评”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对演说者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听众的方法所作的分析和评价”。很显然,在维氏看来,修辞批评研究的对象是演讲语篇,广义上讲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其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修辞批评的对象从劝说性演讲扩大到了劝说性与信息性并存的口头与书面演讲与非演讲语篇。1953年,布莱恩特(Donald Bryant)将修辞话语的定义从演讲扩大到了“包含口头与书面形式的信息性和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