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ID:8548784

大小:246.7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01

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兼业农户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调查数据的实证吴连翠吴连翠,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摘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提高家庭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我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安徽省381户兼业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对夫妻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劳动比较报酬对夫妻双方非农就业时间有显著正影响;人力资本禀赋、粮食补贴政策对户主的非农就业时间有显著影响,但对配偶的非农就业时间则无明显影响;家庭特征因素对夫妻双方的非农就业时间都有重

2、要影响,而且户主的非农就业决策显著影响配偶的非农就业时间。【关键词】非农就业;影响因素;Tobit模型一、引言农户(农民家庭)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且普遍具有兼业化程度高、非农劳动收入较大的特征,也使我国农户成为一个典型的集农业生产者和非农劳动(供给)者一体的行为主体。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非农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农户增收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非农劳动就业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课题,国内学术界对此有许多研究,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大部分主要集中在有关制度性障

3、碍、非农就业决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和农民工等问题上。例如,蔡昉等(2003,2004)、朱农(2002)、韩长赋(2006)认为,农民寻求非农劳动就业机会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断扩大的农业与非农收入差异及地区、城乡收入差异。赵耀辉(1997,2004)、刘建进(1997)、张林秀等(2000)、梅建明(2003)、李勋来等(2005)、刘根荣(2006)和陈小红(2007)等人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非农收入等因素以外,农民非农劳动就业决策或农户非农劳动时间配置还受到性别、年龄、教育和技能等人口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都阳,2001

4、;严善平,2005;史清华,2005;乐君杰,2008)。盛来运(2007)、句芳、高明华(2008)、辛岭,蒋和平(2009)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农民非农劳动就业行为不仅受到个体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家庭特征因素如家庭人口、土地规模、收入以及负担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农民的外出务工和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但很少注意兼业农户在本地的非农劳动问题。同时,在研究视角上尚未充分关注农业补贴政策、劳动比较报酬对农户非农劳动就业行为的影响。另外,上述研究文献大都关注农户家庭的非农就业决策和劳动时间配置行为,对不同的单个家庭成员的就业行为,尤

5、其是对作为家庭核心成员的户主和配偶的非农就业行为的研究较为少见。鉴于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将在理论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尝试从家庭因素、个人特征因素、劳动比较报酬、粮食补贴政策等方面分析对农民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基于粮食主产区安徽省381户兼业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上述因素对家庭核心成员户主和配偶非农劳动时间供给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二、理论分析与实证模型(一)理论分析农业经营规模小和农民兼业化程度高是中国农户生产经营的基本特征。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非农就业收入已成为提高农民

6、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户的非农就业行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个家庭成员的非农就业决策不仅受到劳动力自身的人力资本特征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家庭特征、非农和农业劳动的比较报酬、农业补贴政策、家庭其他成员的就业行为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劳动者是劳动时间分配决策的主体,其自身的人力资本特征直接影响非农就业行为。劳动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非农劳动技能对其非农就业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经验研究证实,通常年龄较轻、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具有某种非农劳动技能的劳动力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倾向于从事非农劳动

7、就业,增加非农劳动时间的供给(Sjaastad,1962;Schwartz,1970;Becker,1979)。赵耀辉(1999)研究发现,那些具有最高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村劳动者,优先选择的就业领域是农村的非农产业。劳动者个人的就业决策行为不仅受到其自身人力资本禀赋的影响,往往还会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就业行为和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杜鹰等(1997)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与家庭利益最大化联系在一起,以追求家庭收入最大化为直接目的,家庭的农业生产规模、负担程度、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水平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力的个体就业决策行为。蔡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