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版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

2012语文版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

ID:8576252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1

2012语文版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_第1页
2012语文版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_第2页
2012语文版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语文版七上《山中避雨》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山中避雨》导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2.学会整体阅读,理解本文记叙的线索3.体味本文自然恬淡的语言美、朴素蕴藉的情趣美,理解比较的方法。4.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学法点拨】:这是一篇清新淡雅的记叙文,先要把我记叙文的要素,文理的脉络,理出两条线索。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描述的诗情画意的情景之中,体验“乐以教和”的道理。【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

2、家。青年时代从李叔同学绘画与音乐,从夏丏尊学文学。后赴日留学。1921年回国,先后在几所中学任教,后又创建立达中学。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这期间,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名“婴行”。两年后,辞去编辑一职,在家专心著书、作画,并举办画展。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在“文革”浩劫中遭迫害而于1975年辞世。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日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讲》等。【自主学习】一、熟悉

3、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给下面生字注音寂寥() 嘈杂()() 冗长() 弄堂()陶冶()( )    乐以教和()( ) 2、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两个词语各写一句条理清楚的话。   趋之如归:  怨天尤人:   望洋兴叹: 萍水相逢:  乐以教和:二、想一想1.理清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

4、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2.快乐思考:什么是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金钥匙:线索是记叙文的头绪条理,即把材料贯穿起来的脉络。)(1)线索事情线索:情感线索:(2)请试着根据线索划分文章的段落。三、说一说1.在山中避雨的过程中,两个女孩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文中几次提到“趣味”?.“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3、为什么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这种

5、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有什么关联?(本文多处运用了“比较”,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吗?)四、议一议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闹”能否换为“变”?“温暖”有何妙处?2、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借以归纳本文语言有何特色。五、课后拓展1、请根据本文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本文六要素,用100字左右写一个故事梗概。2、你有非常让你难忘的歌曲吗?为什么会难忘呢?跟大家说说你的音乐故事吧!【练练测测】1、写出多音字的全部读音,并组词。

6、   乐                          和2、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应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 B.古语云:“乐以教和。”(引用)           C.钢琴笨重如棺材。(比喻) D.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反复) 3、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

7、。A.树也缥缈,山也虚无,淡如烟,淡如雾   B.淡如雾,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 C.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淡如雾   D.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三、填空题。1、同时游山遇雨,人的心境却不同。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女孩表现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主要作品收集在()里。四,问答题1.两个女孩为什么说:

8、“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若改为“你会拉吗?你会拉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