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三 山居秋暝 学案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三 山居秋暝 学案

ID:8609267

大小:2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3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三 山居秋暝 学案_第1页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三 山居秋暝 学案_第2页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三 山居秋暝 学案_第3页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三 山居秋暝 学案_第4页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三 山居秋暝 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三 山居秋暝 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居秋暝》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格律。2、体会每首诗独特的艺术风格。3、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了解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二、如何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如何明白浅层意思?】1、填充内容:   

2、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2、调整语序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3、整合句意   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鉴赏一读诗调——整体感悟,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二读诗情——窥斑见

3、豹,抓住反映诗人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词句三读诗境——披文入情,分析诗歌的意象(物象+描写词语→景物特点→气氛)四读诗意——(1)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时代和写作背景       ——(2)身临其境,想象五读诗趣——景物描写的角度﹑炼字炼句﹑情景关系﹑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立意构思等。【相关主题词】意境主题词: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    清冷

4、: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情感主题词:  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  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慕……思想(态度)主题词:   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忧国忧民、批判、讽刺……   消极、消沉、颓废、退隐……1、《山居秋暝》二、整体感知: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赏析本诗的画面美。(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

5、: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自己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三、难点探究: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

6、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2、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王孙”意,文下注释中已经明确,学生可据此回答。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其中人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面对这个称心的世外桃源,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3、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

7、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明确:①首先是为了押韵的需要,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②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和诗情画意。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小结——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1、写作内容: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

8、隐居生活见长,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2、表现的主题: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3、表现手法:   (1)多用白描和衬托,借景抒情   (2)其他写景手法: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高低视角结合、绘形、绘声、绘色、比兴手法等       4、语言特点: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山水田园类诗歌的鉴赏:     一个关键:抓住景和情 (意象和意境)     景:动静,视听,俯仰,远近     情:知人论世【高考真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