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沪教版语文五下《火烧云》word教学设计

2015春沪教版语文五下《火烧云》word教学设计

ID:8638618

大小:14.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2015春沪教版语文五下《火烧云》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2015春沪教版语文五下《火烧云》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2015春沪教版语文五下《火烧云》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5春沪教版语文五下《火烧云》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火烧云》教学设计一、教材学情分析《火烧云》是四上第一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自然奇观”为主题进行编写。本文是一篇绘景美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萧红女士用简约而又灵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幕徇丽多姿的火烧云奇景。文章极其生动地描述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火烧云颜色之多,形态之奇,变化之快令人惊叹、遐想。叙家常般娓娓道来,笔调灵活,词汇丰富多变,充满想象和趣味。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

2、生字,正确读写“笑盈盈、凶猛、威武、镇静、模样、恍惚”等词语,分类积累语言,摘抄优美的语句。(重叠式、并列式、类比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边读边想象画面,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感受火烧云奇景。三、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鼓励学生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特别是火烧云的自然现象,就云彩的颜色和形状作简要记录。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学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默读导学语(导语:同学们,在这一组课文中,我们已经欣赏领略了钱塘江大潮、雅鲁藏布大峡谷和鸟的天堂,这些奇景离我们有些远,看

3、到他们需要一些条件,但是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奇景,今天,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番萧红女士笔下的奇景。)【板书课题】2、说说你对火烧云都有哪些了解呢?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先自读,后同桌互相听读,相互检查交流。思考:作者围绕“火烧云”这个题目都写了什么内容?2、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正音,回答思考题。(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3、说说初读课文之后的感受、交流,质疑问难。三、抓特点,品味美读1、精读段2、1、3(1)读段2,结合图片,说说对“烧”“好像天空着了火”的感受。如果将“烧”换成“红”,好吗

4、?(2)反复朗读段1中7个“xx了”,体会表达效果。想一想:火烧云上来了之后,村子里发生了些什么变化,跟随作者的目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齐读段3,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之快,想象天空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说一说。(相机出示火烧云分享预习所得,交流,激发阅读兴趣整理为:火烧云上来了,大地万物变色了;火烧云颜色多变、形态多变。批注朗读体会用词的精妙批注品读特色句式,想象画面,感受大地万物的“化妆秀”批注图片)美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如何分类整理,想想每一类有什么共同点。(出示表格或自制表格)词语特点红彤彤金灿灿ABB

5、式或重叠式,音变调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半A半B式或并列式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蔬菜水果的颜色,类比式“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我们试着仿照上面的形式说一说。2、品读段4、5、6,(1)默读,想想这三段怎样读才更好,小组学习交流。(2)小组派代表赛读课文,同学互评,相机指导。(3)想一想萧红是怎样写这三段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3、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及其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四、朗读全文,总结拓展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萧红女士抓住傍晚火烧云这一奇特景观,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优

6、美的语句描绘了一幅幅瑰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常见的火烧云写得如此的生动逼真呢?(观察仔细、想象丰富、用词准确精妙)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词,在小本本上积累各类表示颜色的词语。2、熟读课文,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3、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想象中的火烧云的形状。(或课外阅读)板书设计:火烧云变化多、快(绚丽多彩瞬息万变)颜色形态想象读,美读,分类整理,积累语言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评体会写法深化感受,思考领悟写法课后反思补充资料:萧红 (1911—1942)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

7、。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随祖母生活。1930年夏,为了反抗父亲包办婚姻,她远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同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女师大附中,1932年开始创作,1933年与萧军合著出版《跋涉》。1934年去上海,受鲁迅、茅盾影响,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5年,她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中篇小说《生死场》。这是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最早作品之一,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奠定了她创作生活的基础。鲁迅先生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序言,肯定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抗日战争爆发后,萧红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到山西临汾的民族革命大学

8、任教。1940年去香港后,她抱病坚持工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她于1942年病逝于香港,当时年仅31岁。萧红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和短篇集《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