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ID:8686064

大小:10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1页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2页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3页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4页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切线长定理20.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2)了解三角形内切圆、内心的概念,会作三角形内切圆。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切线长定理的过程;(2)体会应用内切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滲透转化思想和方程思想。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切线长定理的过程,发展探究意识和体会并实践“实验几何--论证几何”的探究方法。应用内切圆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情感态度通过情境景设置引发学生求知欲。通过应用内切圆相关知识解题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后易于解决,从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学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应用;教学难

2、点切线长定理以及应用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2探索新知挖掘内涵活动3应用新知加深理解活动4解决问题迁移拓展活动5巩固提高归纳小结活动6分层作业引发思考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探索切线长定理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和“实验几何--论证几何”探究方法结合图形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体会应用内切圆相关知识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后解决问题,从而滲透转化思想和方程思想。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方法设置课后思考,引发学生求知欲.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请同学们拿出

3、准备好的材料一,(材料一:透明纸上画出⊙O,并画出过⊙O上A点的切线PA,连结PO)沿着直线PO将纸对折,设与点A重合的点为B,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①PB是⊙O的切线吗?②判断图中的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学生操作并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1)PB是⊙O的切线?2)若想得到PB是⊙O的切线,PB满足什么条件?3)OB是否⊙O的半径?为什么?4)OB是否垂直于PB?为什么?5)点A与点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6)∠OBP与∠OAP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教师关注:(1)学生是否能够明确问题并能积极寻

4、找解决问题的关键知识和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3)学生能否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启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对于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学生是否对探索线段和角的数量关系有兴趣通过情景设置引发学生探索切线长定理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从具体情景和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条件,进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1)—(6)给不理解题意和没有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以引导,明确结论得出的合理性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2]探索新知挖掘内涵问题:1、只用猜想或测量的方法不能说明结论是否正确,同学们能不能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结论?2、切线与切线长有什么区别?表示切线长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

5、是谁?3、过圆外一点能做几条圆的切线?两条切线长怎样?相邻两个角相等可以视为∠APB被平分,怎样叙述?定理几个条件?分别是什么?定理几个结论?分别是什么?切线长定理的直接作用是什么?4、刚才同学们应用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垂线和轴对称等多种方法证明了定理,提醒同学们既然能够直接得到“PA=PB,∠APO=∠BPO”,那么我们在应用“PA=PB,∠APO=∠BPO”时就不要再用上面的方法证明了。同时,我们共同思考为什么能用这么多方法证明呢?大家发现几个图形的共同点了么?(都关于OP对称)教师提出证明猜想的要求,学生思考证明猜想教师介绍切线长的概念并用上图中PA为例师生

6、共同归纳切线长定理、几何语言及直接作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几种证明方法的对比了解基本图形(全等三角形、中垂线、轴对称、等腰三角形),挖掘内涵——轴对称教师关注:(1)学生能够发现证明结论的方法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生能否理解切线与切线长的区别,能结合图形明确圆外的点和切点是表示切线长的线段的两个端点。(3)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切线长定理,表述切线长定理的几何语言,明确定理的作用通过“猜想——实践——验证——归纳”的过程发展探究意识和体会并实践“实验几何--论证几何”的探究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图形对后面应用切线长定理和分析定理的其他作用作铺垫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

7、计意图[活动3]应用新知加深理解例1如图:过⊙O直径AB端点分别作AE、BF切⊙O于A、B,EF切⊙O于C。求证:OE⊥OF2.已知:PA,PB分别切⊙O于A、B,CD切⊙O于E,PO=13,AO=5,则△PCD周长为E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回答思路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证明过程投影并订正师生共同归纳基本图形和定理拓展作用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生能否证明结论并且准确叙述进一步明确定理的作用(3)学生是否有反思自己思维过程或他人解决问题思路的习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定理加深对定理作用的体会并树立解决问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