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8700523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5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三单元课型复习共几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认识本组16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3.以读为本,能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4.能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故事中的道理。5.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6.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的构想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

2、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义深远。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活动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寓言两则》及练习中的生字词、能体会并讲出其中的道理。2.理解“惊弓之鸟”意思,并懂得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3.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4.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寓言故

3、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本单元我们又体验了几个经典故事,每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道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对本单元的学过的内容作一番回顾。二、回顾课文内容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自读单元导读)。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哪些课文?(师板书:《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四篇课文都用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说明的一些深刻的道理。三、层层过关1.复习《亡羊补牢》A.理解成语的意思:亡:丢失补:修补  牢:羊圈亡羊补牢:丢失了羊修补羊圈。比喻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犯了错误

4、要及时改正。B.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C.理解: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养羊人认为羊丢了,修补羊圈于事无补。)D.理解: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新课标第一网2.复习《南辕北辙》A.理解成语的意思:   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南辕北辙: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行。比喻有些人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行动越卖力

5、离目标反而会越远。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认准正确的方向才会成功。B.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 (楚国在南边,那个人硬要往北边走。)C.这个人往北走的原因有:马跑的快、车夫驾驶技术高超、带的盘缠多。D.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朋友,楚国在南边,你却硬要往北边走。你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就离楚国越远啊,还是听听劝,快往南走吧!”E.《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和《南辕北辙》中的去楚国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虽然在第一次丢羊后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修补羊圈,但在第二次丢羊后人士到自己不应该不停邻居

6、的劝告并及时改正了,而《南辕北辙》中去楚国的那个人却不听朋友的劝告,执意往北方走,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3.复习《惊弓之鸟》A.理解成语的意思: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B.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和词语。1.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第一个“直”是说大雁一个劲往上飞,飞得急;第二个“直”是说大雁一个劲往下掉,掉得快。两个“直”准确地描写出大雁听到弦响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2.阅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回答:  更羸一

7、共说了(4)句话。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是更羸分析大雁(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从这两句话看出更羸知道(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第三、四句话写大雁(落下来的原因)。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更羸知道只需(拉弓)不需(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更羸看到大雁后断定这只雁受过箭伤。他首先观察到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而且孤单失群。从而判断出不用箭就能“射

8、”下它。)   为什么他能判断出大雁受过箭伤?   (因为更羸善于观察、关于思考分析,并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C.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倒叙的写法。4.复习《画杨桃》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