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ID:8760373

大小: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6

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_第1页
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_第2页
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_第3页
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_第4页
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报销辩证法饿殍(piǎo)东渐(jiān)入海B.副刊谐奏曲隽(jùn)秀没(mò)齿难忘C.震憾鱼水情尽(jǐn)管噤(jīn)若寒蝉D.霓虹灯饥肠漉漉皈(guī)依荷(hé)枪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上,那些平时耳熟能详的大科学家的成果、事迹,都在这里以最贴近普通人的方式系统地展现。B.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寓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效益和经

2、世致用,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D.吴宇森执导的影片《赤壁》首播后,反响很好。梁朝伟饰演的周瑜倚马可待,叱咤沙场的镜头更是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儒将的风范。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

3、木星也同现在天宇。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9年1月12日上午11时,中国大陆海军护航编队开展第二次护航行动,台湾商船“宇善号”首次成为被护航的船只行列。B.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C.印尼沉船事

4、故遇难人员家属14日对政府的搜救工作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政府仍然没有进行足够的搜救工作,不能因为借口天气恶劣就停止搜救。D.为做好社区的防“甲流”工作,她整天背着药箱,从早晨,走东家,串西家,一直忙到深夜才休息。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无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了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开、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的日本、韩国、越南

5、均有效法中国科举的举措,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通过他们的游记把它介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取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和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形成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的风气。这样不但大为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

6、,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做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百倍”,同时也被“紧锁笼中”。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的,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

7、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到中国时,所见的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性灵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的“圣贤书”,故此也间接维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