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ID:879279

大小:760.06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7-09-22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1页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2页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3页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4页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本设计为芦家窑煤矿新井初步设计,设计规模1.5Mt/a。芦家窑煤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的东侧,行政区划隶属平鲁区陶村乡管辖。井田东西长3.6km,南北宽3.3km,面积为8.5827km2,主采煤层为4-1、4-2、9、11号煤层,平均倾角为3°,煤层总厚度33.5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371.595M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Mt/a,矿井服务年限为80.9a,矿井正常涌水量35m3/h,最大涌水量70m3/h,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矿井为斜井、立井多水平开拓。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调度

2、绞车,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本设计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关键词:斜井;立井;盘区;中央并列式;低瓦斯设计指导思想在贯彻执行国家和山西省政府有关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及煤炭工业“规程”、“规范”的前提下,以矿井资源和开采条件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安全生产为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响应

3、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政策,通过本次修改初步设计,优化开拓方案、开采工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充分利用矿井现有井巷工程、设备和地面设施等,提高矿井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保证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把芦家窑煤矿建设成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标准化矿井。设计主要特点1.为了保护宝贵土地资源,矿井利用现有的工业场地作为主、副井工业场地,在现有工业场地东部500m处新选风井场地。利用原有场地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主、副井设施及地面已有其它设施、设备,节省投资。以主井场地为生产区,以副井场地为辅助生产区,在回风立井处布置风井设施,充分利

4、用现有的行政公共设施,精心做好辅助生产区的改造和风井场地的布置。主井生产场地、辅助生产场地、行政福利生活场地占地6.7ha,矿井总占地10.15ha。可满足矿井1.5Mt/a设计能力的需要。2.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回风立井布局规范化,主斜井,净宽4.8m,装备带式输送机、检修轨道,担负全矿井的提煤任务,兼作进风井及安全出口。副斜井,净宽4.7m,装备绞车,担负全矿井的提矸、材料设备下放等辅助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及安全出口。进风行人斜井,净宽3.2m,装备架空乘人器,担负全矿井人员升降任务。回风立井,净直径5.0m,装备梯子间,担负全矿井的

5、回风井任务兼作安全出口。以上四个井筒作为矿井全部井筒,各司其职,功能明确,管理方便,形成矿井规范化开拓方式。3.生产集中化,以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进行机械化开采,以两个综掘工作面保证生产接续,充分体现省煤炭工业一井一面的采煤方法改革精神,为矿井提高产量、提高效率、稳定生产创造条件。4.开拓系统简洁化,设计有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回风立井。依据4-1号煤层的特点布置了运输巷、轨道巷、回风巷。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均清晰明确,为矿井生产和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并充分利用好已有工程,尽量减少工程量,缩短建井工期。5.井下煤流运输连续化,运输巷装备了带式

6、输送机,实现煤流运输连续化,用人少、效率高,为稳产、高产,持续生产创造了条件。6.通风系统畅通化,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设置了完善通风系统构筑物,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速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反风措施齐全,避灾路线明确,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均为高效节能风机,并采用KJ78N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目录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概述11.2井田地质特征31.3煤层特征72井田境界和储量132.1井田境界132.2资源/储量和可采储量132.3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与计算163矿井工作制度

7、、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3.1矿井工作制度17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73.3矿井服务年限174井田开拓18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84.2矿井基本巷道215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235.1盘区巷道布置235.2移交生产时的盘区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的计算235.3盘区运煤、运料、通风及排水系统245.4巷道掘进245.5矿井达产时采掘比例关系、掘进率和矸石率预计255.6井巷工程量256采煤方法266.1.采煤方法266.2采煤工艺和主要采煤设备的选择276.3工作面支架支护顶板的基本要求366.4端头支护与超前支护376.5工作面循

8、环数、月进度和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386.6盘区及工作面回采率407井下运输417.1运输方式的选择417.2矿车417.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