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ID:880074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8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_第1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_第2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_第3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_第4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_第5页
资源描述: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历史组王颖一、课型概要课型:新授课。特点:学生初次接触,新鲜,充满好奇,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2.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构建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4.注重探究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知情并重原则。注意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善于启发或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创设历史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从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出发提出要求,尊

2、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勤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二、教材简析匈奴强大起来,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匈奴不断对北方侵扰,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并取得战争的胜利。昭君出塞,加强了汉匈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谱写了汉匈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讲述了匈奴族的兴起、建立政

3、权过程;第二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讲述了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第三目:昭君出塞。讲述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和亲史实。三、教学目标定位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兴起及统一蒙古的史实;匈奴进入鼎盛时期的表现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历史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在角色扮演中渲染浓厚的历史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前后对匈奴的不同政策以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的相关事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

4、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并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过程;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原因、历史作用昭君出塞昭君出塞的具体史实;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1、教学重、难点(1)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去病破匈奴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情境,角色体验,运用问题教学法,了解匈奴的兴起以及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的基本史实,为理解匈奴与西汉的和与战作了铺垫。播放战争示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史实。(2)难点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正确

5、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处理方法:通过材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通过历史剧,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一、学情分析由于初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引导他们对于历史概念和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二、教法简介1、情境教学法:设计历史剧,模拟历史等活动了解基本史实,通过引导分

6、析,思考归纳,培养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直观理解历史知识过程,归纳总结历史现象的能力,2、材料分析法:出示相关材料,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3、合作探究法:对重、难点知识,提出探究方向,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合作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过程中,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置身于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历史的走向,这让年少的学生充满了指点江山,改造历史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但是在讲一个核心的时候,感情丰富

7、的学生往往比较难接受要和平不要战争的观点,应该多加点拨,也是课后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教学技巧。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形容一个女子的面容姣好,通常用什么成语?(预期设想—学生回答: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导语:大家知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来源吗?这两个成语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其中具有落雁之美的是王昭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有一座“青冢”,也就是昭君的陵墓。(出示昭君墓的图片)墓上有董必武先生的题词: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五十年。提问:“胡”指谁?“汉”又指谁?(预期设

8、想—学生回答:胡指匈奴,汉指西汉)那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汉匈和亲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进入第十四课的学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多媒体展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草原霸主(1)说崛起自主学习:学生自己阅读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